P2P证券化浪潮信息股票如何一步步袭来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存管模式。

目前,银行和网贷平台进行资金存管合作有三种分别是:银行直连、直接存管和联合存管。

银行直连模式是指平台直接与银行开通支付结算通道,投资人不需要充值和提现,在交易过程中,投资人直接通过银行在线交易,回款的时候,资金也是直接返还到投资者的投资账户。不需要再提现。整个交易过程,资金都是直接在银行系统结算的,没有第三方介入,平台就充当了一个信息传递者的角色,不会与资金产生什么联系,有效的避免了资金池,但缺点在于系统搭建成本高,很少有平台选择这样的模式。

直接存管是目前平台与银行资金存管合作最常见的模式。在银行资金直接存管的模式下,银行一般会为平台开设存管账户、投资人和借款人的独立个人存管账户、风险备用金账户和担保公司账户。后两种账户是根据平台需求和实际情况开设的账户。存管行一般为投融资双方开设独立的个人账户后会就充值、提现等支付结算和资金流向进行监管。这种模式因为资金并不流向平台,有效隔离平台与投资人的资金,能有效减少平台触碰资金的可能性。但是这种模式银行前期开发系统投入成本较大,同时对平台要求较高。目前真正实现对接的直接存管的平台有28家。

整个体验过程,直接存管上线的平台在注册完成之后就会提示开通资金存管账户,根据提示操作完成之后会类似如下的独立个人电子账户,另有部分平台则也可通过线下转账充值。

联合存管是由银行和第三方公司合作,推出的联合存管方案,这种模式下是银行为第三方支付公司开设平台存管账号,负责用户账户监管和资金存管功能,第三方支付担任技术辅佐,提供资金结算及所需的终端设备。这一模式也是很多爆雷平台的模式。这一模式下,投资人、借款人的账户实际并没有在银行,而是在第三方支付公司下,银行无法监督平台用户账户内的资金流,无法杜绝平台私自挪用投资人资金的风险,所以联合存管是不符合监管要求的。按理说,正常情况下P2P上线银行存管可以做到用户资金和平台分离,让P2P平台不能接触到资金,从而避免用户资金被挪用以及“资金池”的风险。

但是,银行存管了并不能表明平台就没有问题、不会跑路了!因为银行存管简单的来讲仅仅是解决用户资金进出、保管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但对平台标的真假没有任何约束作用!

也因为银行存管对于标的的质量是不做任何审核的,所以如果平台发布假标,依然可以从投资者那里吸纳资金给自己,比如平台老板以亲属、好友的名义在平台发布假标,不知情的投资人将自己的资金按照流程转进在第三方存管银行开设的账户,存管银行再按照交易指令将投资人的资金转给假的债权人,整个过程,虽然平台只充当了一个中介的角色,但实际上已经悄无声息的将投资人的钱成功吸入自己钱包。

另外,一些平台虚假宣传,自己可能和某银行签署了协议,但实际上并没有完成存管上线,用户资金仍在平台,但是为了吸引投资人,对外宣传的自己已经上线银行存管,很多投资人也可能上当,所以也提醒大家不要只看宣传,就认为平台很安全。

并且,银行存管系统接入是需要成本的,有些问题平台可能花了大价钱把银行存管系统接入,然后大肆宣传以此证明自己没有问题、很安全,很可能是他们想要急于捞回成本的最后疯狂。

因此伯通提醒大家,银行存管不是判定平台好坏的唯一依据,判断一个平台好不好能不能投还要从平台风控体系、平台背景、收益率、股东稳定性、权威第三方评级还有标的的真实性等多方面考虑,不要看见有银行存管就直接上,以免上当受骗。

到底什么是第三方存管?

“第三方存管”的全称是“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在有第三方存管规则之前,在交易活动中,客户的交易结算资金是由证券公司统一存管的,具体来说,体现在银行账户的形式上,即用户准备购买股票的可用资金统一存放在证券公司开设在银行的对公账户上,银行并不清楚每个用户的资金是多少,使用情况如何,所有的资金调配指令均听从证券公司的指令,用户在股票账户内看到的可用资金由证券公司的系统负责记录、清算等。这也就存在了客户资金被挪用的可能性,是否挪用主要取决于证券公司的主观意愿、公司内控和道德规范。

后来,规定,客户的交易结算资金统一交由第三方存管机构存管。这里的第三方存管机构,目前是指具备第三方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该业务遵循“管证券,银行管资金”的原则,将投资者的证券账户(证券部分)与证券保证金账户(资金部分)严格进行分离管理。第三方存管模式下,证券公司不再向客户提供交易结算资金存取服务,只负责客户证券交易、股份管理和清算交收等。银行负责管理客户交易结算资金账户并提供交易结算资金存取服务,完成投资者专用存款账户与券商的银行交收账户之间清算资金的划转,将原本券商的清算交收程序转移到了银行,由银行代为完成。

简单总结一下第三方存管的核心两点要素:

1、由银行管理资金,券商管理交易,做到资金与交易的分离,使得券商无法直接接触资金,避免直接挪用;

2、虽然实现了银行管理资金,但决定资金变动的交易指令还是来自于证券公司的,为了避免证券公司虚拟、伪造交易,从而变相挪用资金;还引入了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这样一个中立的机构,为证券交易提供集中的登记、托管与结算服务;防止虚拟交易风险的发生;

为何P2P的投资者关心账户资金托管问题? 风险到底有哪些?

目前P2P行业并没有明确的监管和规则,相比较证券公司、第三方支付,又存在准入门槛低的问题。客观来说,投资者本身确实是无法判断平台是否挪用了资金。而基于目前的P2P行业现状,每一家P2P公司确实也都具备了“挪用用户资金”的“能力”。这就如同第三方存管实施前的证券行业,P2P平台除了承担交易发生平台的职责同时,也变相具有交易清结算等职能。P2P平台是否“挪用”还是主要取决于公司的主观意愿和公司是否具有规范的运营、内控等。

P2P平台一般会在一家或多家第三方支付开设账户,这些账户是以P2P平台公司名义开具的。用户通过第三方支付提供的网关支付充值,此时,充值成功后,P2P平台会根据第三方支付反馈的充值成功信息为用户在平台上的账户中增加此笔充值金额进入余额,而支付公司也会为P2P平台在其位于第三方支付上的账户增加余额;与此同时,用户银行卡中的资金会通过银行系统,划转至第三方支付开设在银行的账户上,顺便提一句,只要此笔资金位于第三方支付的银行账户上,第三方支付公司也享有这笔资金留存在此账户期间的利息收益。

针对这笔资金,它的风险点有几点:

1、第三方支付存在倒闭或者挪用资金的可能;因为目前第三方支付采用的是备付金管理方法,即第三方支付并未类似证券第三方存管为每个第三方支付用户在银行开具一个独立的存管账户,目前用户存放在第三方支付的所有资金,是统一存放在以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名义开具的银行账户的,因此第三方支付公司是存在挪用可能性的,且银行无法有效甄别,这也是监管机构的担忧之处。

2、第三方支付存在转移资金的风险:用户位于第三方支付的账户之间的资金转移在银行系统里并不体现,因为对于第三方支付开设在银行的账户来说并未发生总金额的变化;所以第三方支付内部账户之间的资金转移存在一定的风险。

3、P2P公司对开设在第三方支付上的账户拥有控制权,可以提取资金,因此如果某些存心不良或者经营不善的P2P公司想携款潜逃,是具备可能性的,存在挪用风险

4、针对第3条,部分第三方支付公司可能会说对P2P公司进行了资金托管,同步了投资者的信息并需要进行一定的验证;但实际上,由于缺乏类似“证券登记结算中心”这样的机构,P2P的债权也不像上交易的证券一样是明确公开的,所以支付公司只能被动接受P2P公司给予的相关信息和指令,并没有办法做到有效甄别校验,存在了虚拟借款标的的可能性,并存在借此挪用资金的风险。同时,由于1,2条指出的风险,即第三方支付位于银行的资金并没有与其用户有效对应的存管账户,因此第三方支付是否具备资金账户托管的资质与能力,本身也是存疑的。

其实很容易理解用户的心情,投资者对于资金托管的诉求本身,其实更多的是担忧平台挪用资金跑路,希望存在第三方存管机构可以有效监督平台,保护用户的资金,并确保所有借贷行为的真实性,资金流与交易的一致性等。

A股再现关灯吃面:2496只股下跌 创业板创4年新低 乐视网妖风再起

A股再现关灯吃面:2496只股下跌 创业板创4年新低 乐视网妖风再起

A股14日延续萎靡走势,沪指、深成指、创业板指全线收跌,其中创业板指大跌1.78%,再创四年新低。其中,上证指数以2688.78开盘,收于2681.64,期间最高值为2694.92,最低值为2675.29。深证成指以8173.56开盘,收于8113.88,期间最高值为8180.70,最低值为8090.40。
市界通过同花顺发现,今日有779只股票出现上涨,2496只股票出现下跌,其中,德联集团、维科技术、蓝海华腾、通合科技、奥特佳、英可瑞等21股出现涨停。妖股乐视网在连续涨停之后,昨日跌停,今日开盘后, 也一度跌停,然而,在巨量买单下,跌停迅速被打开,一度逼近涨停。最终,大涨5.35%。此前,该股已发退风险预警提示。

A股再现关灯吃面:2496只股下跌 创业板创4年新低 乐视网妖风再起

A股再现关灯吃面:2496只股下跌 创业板创4年新低 乐视网妖风再起

09:25 蔚来汽车概念股爆发,龙头奥特佳、诚迈科技、文灿股份、德联集团、江淮汽车一字板,常熟汽饰、旭升股份纷纷大涨,消息面上,蔚来汽车上市次日大涨75%。
09:50 锂电池板块异动,龙头蓝海华腾率先封板,猛狮科技一度涨停,当升科技、宁德时代、璞泰来、富临精工纷纷跟涨。
10:04 稀土磁材板块异动,龙头广晟有色直线封板,盛和资源、英洛华、五矿稀土、北方稀土集体跟涨。
10:43 国产软件板块大幅下挫,润和软件跌9%,浪潮信息跌6%,超图软件、用友网络、石基信息纷纷跟跌。
10:57 天然气板块异动,龙头长春燃气直线封板,龙二贵州燃气大涨8%,皖天然气、道森股份、佛燃股份、重庆燃气纷纷跟涨。
13:08 海南板块表现抢眼,大东海A涨停,罗牛山大涨逾7%,海南瑞泽、海汽集团、钧达股份、海峡股份均纷纷拉升。
13:12 粤港澳大湾区板块午后异动,龙头深赤湾A冲击涨停,沙河股份、深物业A、盐田港纷纷跟涨。
13:35 午后白酒板块逆势拉升,金种子酒直线封涨停,洋河股份、五粮液、酒鬼酒涨逾3%,水井坊、迎驾贡酒、泸州老窖等白酒股纷纷跟涨。
13:46 妖股板块异动,龙头特力A直线封板,煌上煌、梅雁吉祥、海欣食品、柘中股份集体走强。
14:55 德新交运尾盘涨停,近15日收获12个涨停,换手率达34%,成交额逾7亿元。

原标题:资产证券化究竟是个什么鬼?

作者:香帅无花(唐涯)

从2014年开始,资产证券化的浪潮开始席卷中国金融市场。从银行贷款、信用卡贷款、车贷、房贷到学费贷款、公司的应收账款等等,都开始被当作资产证券化的标的物品。看起来,地球人已经无法阻挡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步伐了。

什么是资产证券化?百度上说,资产证券化是指以特定资产池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起人通过特殊目的机构(Special Purpose Vehicle,简称SPV)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

看起来高深莫测,是不是?其实没那么复杂。

华山之巅,一白发长须老者道:“敢问列位英雄,都是为谁断臂?”

武松抚刀:“歙州方腊。”独臂神尼垂泪:“明君崇祯。”杨过黯然回首:“义妹郭芙。”老者叹气:“国仇家恨,各有一番伤心。”

又见数女子亦独臂旁立,不禁大奇,询之。

一女子掩面道:“杭州马云。”一女子轻叹曰:“宿迁强东。”

老者更奇,素闻马云强东为人甚贤,竟下得如此狠手?再问,究竟为何种兵器所伤?

众女一曰“蚂蚁花呗”,一曰“京东白条”。

老者细观其伤口,规则齐整,不禁叹道:“吾老矣!否则必当见识见识这般上古神兵!”

资本证券化: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的“剁手良器”

2015年的“双十一”,马云和刘强东都祭出了新型金融武器,阿里系的“蚂蚁花呗”和京东门的“京东白条”大放异彩。淘宝全网共46700万笔交易中,使用“蚂蚁花呗”付款的达到6048万笔,占总交易数的13%;京东商城3200万笔交易中,共有1280万笔交易使用“京东白条”,占总交易数的40%!

这两款居家必备的“剁手良器”究竟是什么?以“蚂蚁花呗”为例。“蚂蚁花呗”作为蚂蚁金服旗下配备消费额度的支付服务,主要是针对买家的提前购买行为。马云每个月都以一定的额度借钱给消费者消费,到期还款。如果逾期不还,就以万分之三的利率收取利息。

这不是信用卡吗?对的!

其实太阳底下哪里有什么新鲜的事情,所有的金融创新或是填补现行体制的不足,或是在与现行体制的摩擦和博弈中不断衍生出来的。不管“蚂蚁花呗”还是“京东白条”,实质都是传统金融体系中的“信用卡”。两位科技大佬,利用其庞大的电商数据优势,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最困难的信用评价,在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旗帜下,开始了“放贷”的金融活动。

如果将金融体系的功能简化,无非就是一系列的借贷行为。现在阿里也罢,京东也罢,“贷”这一环有了,那么“借”呢?换句话说,马云和刘强东贷给我们的钱究竟从何而来?

对于不能揽储的企业机构来说,资金无非是两个来源:自有资金(包括股本金、企业利润等)或者融资。其中融资无非是间接融资(从银行贷款)和直接融资(发行股票或债券,直接向投资者筹资)。对于阿里小贷和京东金融来讲,受自有资本的限制,不太可能做出如此大的规模,而银行间接融资看上去成本太高。

那么,到底是什么终极武器,能让天猫和京东的“剁手党”们买买买呢? 正确的答案就是近来金融圈里最炫酷时髦的词语——“资产证券化”。

“蚂蚁花呗”为例,一个人开通了“蚂蚁花呗”后,一般可以获得500-5000元的额度进行消费。这些资金均来自阿里旗下的阿里小贷。略懂会计学基础知识的人马上就能明白,剁手党的每笔消费,其对应的都是阿里小贷资产负债表左侧的一笔信用贷款(资产)。如果阿里小贷只是让这些贷款静静地躺在自家资产负债表的左端(资产),那么它就需要不断融资,扩大资产负债表的右侧(数字权益或者负债),以支持这些信用贷款(资产负债表是要配平的)。

由于“剁手党”(债务人)的小额消费贷款在未来有着较为稳定的现金流收入(“剁手党”被要求在确认收货后的下个月10号之前完成还款),阿里小贷(发起人)可以将这些预期能产生稳定现金流收入的贷款资产转移给SPV所设置的专项账户。马云选择了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简称“中金”)作为这个项目SPV。然后SPV负责将这些消费贷款资产统一放入一个资金池中,通过对资产池的现金流进行重组、分割和信用增级,从而以此为基础发行一系列具有不同收益和风险特征的有价证券。

这么一来,小额消费贷款资产变身具有流通性的证券。证券在市场上出售后,阿里小贷也获得了新的资金,可以再用于放贷。也就是说,阿里是通过资产证券化完成了直接融资。一边融资,一边贷款,谁都不用再担心马云的放贷能力了。

“京东白条”与“蚂蚁花呗”的原理是完全一样的。京东白条产品曾以5.1%的利率发行了6个亿,市场反响热烈,认购者云集,那正是“资产证券化”的大作。

由此看来,无论是阿里还是京东,都只不过是将这些小微贷款打成包(资产池),再进行标准化处理,做成证券,卖给了投资者而已——资产证券化就是企业的直接融资。

“资产证券化”和“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有什么区别?

首先,资产证券化是基于“资产”的融资模式。由于资产的价值相对来讲比较容易确定,所以基于资产的现金流也就比较稳定。而传统的“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不仅受到融资企业整体信用、表现和发展能力的限制,还会使资产负债表扩张,进而可能导致资金周转率和资产回报率的下降。

其次,资产证券化发行的是结构化的债券。它的发行流程涉及风险隔离和信用增级。风险隔离的主要目的在于隔离资产出售人和被出售资产之间的权利关系,使得发行人可以突破发起人的信用和融资条件限制,以高于发行人的信用评级获得低成本的融资。而信用增级用以提升证券的信用质量和现金流的稳定性,从而更好地满足投资者的需要。

怎么解决“期限错配”的问题?

马云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是债券,可是债券是中长期的证券,而“剁手党”们的信用贷款却是短期的。比如“蚂蚁花呗”要求消费者在确认收货后的下个月10号之前还款。“京东白条”的使用者可以选择自消费日起的30日之内还款(或者分为3、6、12 、24期付款,需要收取0.5%的服务费)。

那么问题来了,短期的贷款资产怎么支持一个中期或长期证券的发行呢?要是将这些小微贷款发行短期证券,那么操作会过于频繁,成本也会很高,从而失去了证券化的意义。用金融学术语来说,马云要怎么解决“期限错配”的问题呢?

马云告诉你:没关系!我们可以用循环购买来拉长短期信贷资产池的期限。

发起人(阿里小贷)循环提交自己的小额信贷资产,由SPV来做购买方,形成资产端的循环购买。通俗地讲,就是使用原来的信贷资产的现金流来购买新的信贷资产。

这意味着项目载体中的基础资产池处于非封闭状态,好比一池活水,水流生生不息。

与这种“循环购买”模式相适应,阿里小贷的债券发行(资产证券化)采用两段式的设计。第一个阶段叫“周转期”——这个时期债券是不进行本金偿付的,资产池里的资金要用于循环购买新的信贷资产。一旦基础资产池变得足够大,贷款期限也被拉得足够长,就进入第二个阶段,叫“分配期”,停止循环购买,进行利息和本金的偿付。

这样一来,通过资产端、负债端、短期信贷资产的期限就被拉长延伸,就可以支持中长期债券发行了。2013年和2015年,阿里小贷分别发行了50亿的小微贷资产证券化债券,就是通过这样资产池循环购买和多次发行(大约为10个批次)的模式,用短期的小额信贷(比如一个月)支持了它1-2年期债券的发行。

其实,小微贷的资产证券化,只是资产证券化一个小小的应用而已。资产证券化作为20世纪金融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曾经也正在深刻地改变金融市场的格局和发展。中国资产证券化起步很晚,从2005年才由中国建设银行发行了第一单房地产贷款支持的证券化产品,一直到2013年年底,一共才发行了1509亿元的产品,和庞大的债市规模比起来,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2014年,市场开始变化了,资产证券化的浪潮开始席卷中国金融市场。从2014年1月到2015年8月,整个市场共计发行了5750亿元的产品,而且发行速度不断加快、规模不断加大,涉及的资产标的也越来越多样化,从银行贷款、信用卡贷款、车贷、房贷、学费贷款、公司的应收账款,甚至未来才会发生的高速公路收费、水电气费、供暖费······都开始被当作资产证券化的标的物品。看起来,地球人已经无法阻挡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步伐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浪潮信息股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