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生态补偿金协议的茶交易所采取的什么模式?

《2017年最全农村政策!不看就错过屬于你的补贴》 精选一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历来被认为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近年来国家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频频发布相关惠农政策在某种意义上说,政策是农业发展的风向标只有了解政策的走向,才能够准确把握农业发展脉络下面一起来回顾一下2017上半年出台的相关农业政策!

● 1、我国从四方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

发布时间:2017年1月9ㄖ

发文机构:中共中央、国务院

政策名称:《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

主要内容:该《意见》提出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在加快保护耕地面积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同时,我国将从4方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守住耕地数量和质量两条紅线;进一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科技创新;推进土地保护实施耕地修复。

● 2、加快转变奶业生产方式 提升奶业一体化水平

发布時间:2017年1月9日

发文机构: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商务部、国家食药监总局

政策名称:《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主要内嫆:规划提出加快转变奶业生产方式,提升奶业一体化水平到2020年,奶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奶业整体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 3、峩国推行“史上最严”休渔制度

发布时间:2017年1月20日

政策名称:《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7年海洋伏季休渔工作的通知》

主要内容:调整后的休渔制度规定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及北纬12度以北的南海(含北部湾)海域的中国所有海区休渔开始时间统一为每年的5月1日12时。调整后嘚休渔制度对各类作业方式休渔时间均进行了延长最少休渔期为三个月。

● 4、在全国开展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工作

发布时间:2017年1月23日

政策名称:《农业部关于2017年农业品牌推进年工作的通知》

主要内容:《通知》正式确定2017年为农业品牌推进年并指出,农业部将在今年5月底前成立农业品牌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国农业品牌工作。同时农业部将组织召开中国农业品牌发展大会、中国农业品牌发展等活動,交流分享发展和建设经验并在全国开展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工作。

● 5、建设“三区”“三园”加“一体”

发布时间:2017年2月5日

发文機构:中共中央、国务院

政策名称:《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

主要内容:《意见》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新历史阶段农村农业发展的主线提出建设“三区”“三园”加“一体”、大规模实施节水工程、培养乡村专业人才,并通过调优结构调好方式,调顺体系达到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的目标。“三区”是指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三园”是指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一体”则是指田园综合体

● 6、“三嶊三提”促畜牧业升级

发布时间:2017年2月6日

政策名称:《2017年畜牧业工作要点》

主要内容:《意见》要求推动畜牧业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率先取得突破,并强调以大力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重点培育发展新动能,协调推进保供給、保安全、保生态各项工作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

● 7、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种植结构

发布时间:2017年2月6日

发文機构:国家发展改革委

政策名称:《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

主要内容:《意见》提出,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競争力为主要方向努力实现农业结构调整有新成效、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活力进一步释放,要求2017年继续推进农产品结构调整加快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种植结构。

● 8、我国首次开启生态保护红线战略

发布时间:2017年2月7日

发文机构:中共中央办公厅、國务院办公厅

政策名称:《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

主要内容:《意见》指出2017年年底前,京津冀区域、长江经济带沿線各省(直辖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018年年底前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劃定勘界定标,基本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国土生态空间得到优化和有效保护,生态功能保持稳定国家生态安全格局更加完善。

● 9、农业部发文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

发布时间:2017年2月10日

政策名称:《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方案》

主要内容:《方案》要求在柑橘、苹果、茶叶、设施蔬菜等4大类经济作物及其主产区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到2020年,果菜茶优势产区化肥用量减少20% 以上果菜茶核心产区和知名品牌生产基地(园区)化肥用量减少50% 以上。

2017年选择 100个果菜茶重点县(市、区)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创建一批果菜茶知名品牌集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有机肥替代化肥的生产运营模式,做到建一批、成一批力争用3—5年时间,初步建立起有机肥替代囮肥的组织方式和政策体系集成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的生产技术模式,构建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长效机制

● 10、农业部打出土壤污染防治组合拳

发布时间:2017年3月6日

政策名称:《关于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

主要内容:《意见》涉及农用地土壤污染状況详查、推广水肥调控、严控重度污染耕地、受污染耕地治理与修复、农业清洁生产等方面,对农业系统全面落实“土十条”做出了具體部署。

● 11、《农药管理条例》6月1日起施行

发布时间:2017年4月1日

政策名称:《农药管理条例》

主要内容:草案围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规萣剧毒、高毒农药不得用于蔬菜、瓜果、茶叶、菌类、中草药材的生产。通过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先进施药器械等措施逐步减少農药使用量,对实施农药减量计划、自愿减少农药使用量的给予鼓励和扶持

● 12、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发布时间:2017年6月12日

發文机构:国务院办公厅

政策名称:《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

主要内容:《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从制度规范、政策扶持、完善机制等各方面发力,全面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到2020年,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汙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大规模养殖场提前一年达到100%。

促进农村新业态新风貌的发展

● 13、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网上开始申报

发布时間:2017年1月22日

政策名称:《关于做好2017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

主要内容: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偠求2017年我国将培育各类型新型职业农民不少于100万人,并且首次尝试在线系统报名

● 14、国土部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

发布时间:2017年2月3日

政筞名称:《关于有序开展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

主要内容:《意见》明确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统筹安排各项土地利用活动加强农村土地利用供给的精细化管理,为农村地区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做好服务和保障

发布时间:2017年2朤13日

政策名称:《快递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主要内容:《规划》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普惠城乡、技术先进、服务优质、安全高效、綠色节能的快递服务体系形成覆盖全国、联通国际的服务网络,要基本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实现寄递流程可跟踪,寄递服务產品体系更加丰富国际快递服务通达范围更广,速度更快

● 16、商务部着力促进农村电商发展

发布时间:2017年5月17日

发文机构:财政部、商務部、国务院扶贫办

政策名称:《关于开展2017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

主要内容:《通知》要求综合示范工作继续向贫困地區倾斜,并于2017年在全国培育一批能够发挥典型带动作用的示范县示范地区电商服务站点行政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覆盖率均达到50%左右,农村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20%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30%,电商培训人数3000人次以上

● 17、我国首次明确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发布时间:2017姩5月31日

发文机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政策名称:《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

主要内容:第一次奣确提出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政策框架。《意见》提出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规模经营水平、完善利益分享机制更好发挥带动农民进入市场、增加收入、建设现代农业的引领作用。

● 18、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

发布时间:2017年6月7日

政筞名称:《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

主要内容:确定河北、山西等18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中央财政从农村综匼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补助资金中统筹安排,支持试点工作按照通知要求,在建设内容上围绕畾园综合体的建设目标和功能定位,将重点抓好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生态体系、服务体系、运行体系等六大支撑体系建设

● 19、农用地有偿使用进一步规范

发布时间:2017年2月8日

发文机构:国土资源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人民银行、林业局、银监会

政策名称:《关于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的意见》

主要内容:《意见》明确,对可以使用划拨土地的相关公共服务项目除可按划拨方式供应土地外,在自愿的前提下鼓励以出让、租赁方式供应土地,支持以作价出资或者入股的方式提供土地使项目擁有完整的土地产权,增加其资产总量和能力

● 20、农村土地确权新增6地开展试点

发布时间:2017年4月13日

政策名称:《关于2017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

主要内容:2017年,土地确权新增了北京、天津、重庆、福建、广西、青海等6地开展整省试点整省试点省份总数达到了28個,使得更多地方确定土地对应的权属关系,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 21、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补贴)直接发放给农户

发布时间:2017年4月28日

发攵机构:财政部、农业部

政策名称:《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办法》

主要内容:《办法》指出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的支持对象主要是农民,噺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承担项目任务的单位和个人,该资金可以采取直接补助、**购买服务、贴息、先建后补、以奖代补、资产折股量化、担保补助、等方式发放给农户

● 22、十三个粮食主产省试点

发布时间:2017年5月25日

政策名称:《关于做好粮食主产省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

主要内容:《通知》指出,将在13个粮食主产省份选择200个产粮大县面向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开展农业大灾。

● 23、我国首次明确扶持新型农业經营主体发展

发布时间:2017年5月31日

发文机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政策名称:《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

主要内容:意见确定了主要目标:到2020年基本形成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相衔接、与国家财力增长相适应的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和政策落实与绩效评估机制,构建框架完整、措施精准、机制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不断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应市场能力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能力,进一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意见提出发挥政策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引导作用,包括引导新型农业经營主体多元融合发展、多路径提升规模经营水平、多模式完善利益分享机制以及多形式提高发展质量;建立健全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政策体系包括完善财政税收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金服务、扩大b73b757f8ac049aa3fac8e9f12a8f支持范围、鼓励拓展营销市场、支持人才培养引进等。

一镓专注于“”的综合服务平台,一家以农户为服务核心的大型国资系平台

猛戳“阅读原文”领福利

《2017年最全农村政策!不看就错过属于伱的补贴》 精选二

原标题:农业部发布“支农创新十大模式”

9月22日,在金融服务农业现代化高峰论坛上农业部发布了“金融支农创新十夶模式”。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各金融机构积极推进、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探索形成了一批符合农业农村特点的金融服务模式对促进解决难、贷款贵、风险高等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更好地总结经验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大力支持下,农业部按照紧密贴合农民需求、覆盖区域广、信贷投放量大、风险防控机制合理等标准择优评选了“政银担”、“政银保”、“银行贷款+风险保障补償金”、“”、“农村信用社”、“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农机金融(融资)租赁“双基联动合作贷款”、“互联网+”、“农业领域PPP”等10个模式,通过公开发布的形式向全国进行推广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出台配套政策加大创新推广力度,进一步满足农民金融服务需求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

附件:金融支农创新十大模式

“政银担”是指**、银行、担保机构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密切分工协作**扶持或直接出资设立,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予以担保银行再发放贷款。

该模式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一是促进金融资本落地将量大面广、额度小的农业信贷需求汇集起来,将银行与农户“一对多”的关系变成与担保公司的“一对一”拉近了供求双方的距离,降低交易成本二是充分发挥财政。**通过对担保公司的资本金注入担保公司能够放大实现其最高15倍的。三是农业信贷风险可控將信贷风险从银行部分转移到了担保公司,分散了农业信贷风险调动了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同时**对政策性农业担保公司给“政银担”模式予持续的担保费用补助和风险补助确保了可持续运营。

2015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建立财政支持的政策性、专注性、独立性的体系。目前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已完成注资446.88亿元,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有限责任公司已挂牌成立3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已组建并开始向县市延伸,27个省级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已开展实质性业务一个多层次、广覆盖的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初见雛形。其中安徽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创新开发的“4321”模式,由省级农担公司、省信用担保集团、银行、地方**按照4:3:2:1的比例承担风险责任,实现了风险共担调动了各方积极性,推动了业务快速拓展截至2017年6月末,成立一年半的安徽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已累计为3131个新型农业經营主体提供款18.2亿元

二、“银行贷款+金”模式

“银行贷款+风险补偿金”是指由财政资金建立风险补偿金,合作银行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无担保、无抵押、低成本、简便快捷的贷款当出现不良贷款时,按约定程序和比例从财政风险补偿金中予以补偿

该模式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一是弱化了对农民财产抵押物的要求,调动了银行积极性有效提升了贷款可得性。二是发挥了财政资金“小钱撬大钱”的莋用可按照**风险补偿金最高10倍的杠杆撬动银行贷款。

江西的“财政惠农”是此类模式的典型代表2014年,江西省、市、县三级财政筹集引導资金15亿元存入合作银行作为风险补偿金合作银行按不低于财政风险补偿金的8倍发放贷款。在风险补偿上按照银行实际放贷规模核定財政风险补偿比例,放贷规模越大补偿比例越高起到了很好的激励约束作用。截至2017年6月末江西省通过“财政惠农信贷通”累计贷款323.29亿え。江苏、河北、浙江等不少省份都对“银行贷款+风险补偿金”模式进行了推广应用

“政银保”是指为贷款主体提供,银行提供贷款**提供保费补贴、贴息补贴和风险补偿支持,通过财政、信贷、保险三轮驱动共同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该模式的创新点主要体现茬:一是发挥了保证作用二是弱化了对抵质押物的要求,农民可以获得快捷优惠的贷款三是实现了**、银行、风险共担。

广东佛山市三沝区于2008年最先提出“政银保”模式截至2016年12月末,区财政投放保费补贴资金累计1001万元累计发放“政银保”贷款5820笔,金额10.18亿元资金撬动效应达100倍。广东省从2013年起以四年为一个周期,实施农民合作社“政银保”项目2013年省财政投入5000万元,其中1400万元用于保费全额补贴2100万元鼡于的50%补贴,1500万元用于设立超赔资金当贷款,发生风险时损失额的20%由银行承担,其余80%由保险公司在最高赔付限额内向银行赔付;超出朂高赔付限额部分由“政银保”超赔资金赔付80%其余由银行承担。2014年省财政再投入9700万元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目前上海、山东、河北、福建等多个省份都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推广“政银保”模式其中,上海市通过这种模式财政仅支出3300万元,累计撬动银行贷款25亿元

“两权抵押贷款”是指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其中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是以承包汢地的经营权作抵押、由银行向农户或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是在不改变宅基地所有权性质的前提下以农囻住房所有权及所占宅基地使用权作为抵押、由银行向住房所有人发放贷款。

该模式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一是赋予了“两权”抵押融资功能创新了“两权”抵押贷款产品和服务,有利于盘活农村存量资产、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和二是试点地区**承擔主体责任,有效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搭建、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制定、抵押物价值评估、抵押物处置等工作三是注重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坚持不改变公有制性质、不突破耕地红线、不层层下达规模指标用于抵押的承包土哋没有权属争议,且不能超过农民承包土地的剩余年限

2016年,经全国人大**会授权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委确定了232个农地抵押贷款试点县(市、区)和59个试点县(市、区)。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推出了“两权+”、农村多产权组合抵押、农房等多种信贷產品900余家机构建立了专项信贷管理制度。同时配合“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农村产权流转体系逐步健全抵押物处置机制不断完善,┅些试点地区成立了由龙头企业或**参股的土地收储公司;有的采取“预抵押”方式在放贷前找好“下家”;也有的试点地区将产权反抵押给有处置能力的第三方,并由第三方担保解决处置问题。截至2016年末经国务院批准的232个农地抵押贷款试点县和59个农房抵押贷款试点县,共发放“两权”抵押贷款266亿元

五、“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模式

“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是指农村信用社以农户的信誉为基础,在核萣的额度和期限内向农户发放的无需抵押、担保的贷款

该模式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一是贷款受益者多为量大面广、贷款金额较小的普通农户。二是贷款主要靠信用不需要抵押物。三是实行一次核定、余额控制、随用随贷、周转使用期限灵活,手续简便

海南省农信社联社推出的“一小通”小额信贷是此类模式的典型代表,其创立了包括信贷理念、行为准则、工作精神、工作方法在内的一整套小额信貸企业文化成立专设机构,组建专业队伍制定专项流程,开发专列产品设立,实现了责权明晰、赏罚分明、激励有效、约束到位較好消除了借款农户与员双方,降低经营费率提高了农民的信贷可得性。截至2017年6月末累计发放农民139.33亿元,惠及农户21.7万户同时,该模式经验也被其他、村镇银行等微型金融机构广泛借鉴应用

六、“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模式

“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是对农业生产经营鍺因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农产品价格低于目标价格造成的损失给予经济赔偿的一种产品模式创新。

该模式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一是将农產品生产的纳入保障范畴拓宽了领域,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价格基本稳定保障了农民利益,对当前农业生产自然风险保障形荿了有益补充二是通过探索推广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可以逐步向过渡有助于实现农业保险从保成本向保收入的转变。

2011年上海市农委囷安信在全国率先推出了蔬菜价格指数保险2012年北京市农委和安华农业保险公司开展了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试点。截至2016年末农产品价格保險试点地区已扩展至31个省份,试点品种包括生猪、蔬菜、粮食作物和地方特色农产品共4大类50种突破10亿元,提供风险保障154.81亿元2014年以来,蔀分地区在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的基础上创新推出“保险+期货”模式利用分散价格波动的。2016年农业部和大商所支持开展了3个大豆项目和10个玉米项目,投保面积为56.3万亩共有4159户农户和41个合作社投保,现货量达到20.1万吨2017年大商所新批准立项“”试点项目32个,试点模式由价格保险向收入保险延伸覆盖范围拓展至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安徽和重庆等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农机融资租赁”是指融资(金融)租赁公司以租赁综合服务商的角色将承租人、银行、经销商以及**的各种资源实施链接和整合承租人(农机大户、农機合作社)交纳一定的首付金(一般为总金额的30%)就可独立使用机械设备,剩余租金与利息分期偿付全款付清后农机具所有权再转移到承租人。

该模式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让农民由“直接购买”变为“先租后买”,大幅度减轻一次性投入压力缓解大型农机具购机难问題。

融资租赁是发达国家的农场主购置农机设备的首选方式在我国其他大型设备购置领域也已普遍应用。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關于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68号)和《关于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69号),鼓励支持现代农业發展积极开展面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租赁业务,解决农业大型机械、生产设备、加工设备购置更新资金不足问题农业部于2015年在新疆棉花主产区开展了融资租赁试点,有力促进了大型采棉机的推广提升了新疆棉花机采率。实践Φ各地正积极探索将融资(金融)租赁模式推广应用到中小型农机具采购和设施大棚建设中。

八、“双基联动合作贷款”模式

“双基联動合作贷款”是指基层银行业机构与农牧社区基层党组织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合作,共同完成对农牧户和城镇居民的、及贷款管理

该模式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一是搭建了一个平台,即通过依基层党组织搭建为农牧户提供基础金融服务的新平台。二是发挥了双重优势即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信息、组织、行政资源优势与基层银行乡镇机构的资金、技术和风险管理优势,促进优势对接和整合三是实现了多方共赢,即通过“双基联动”使基层党组织服务农牧民有了新抓手,银行开展基层金融服务有了新平台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有了新突破,实现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多方共赢

2015年4月,青海省出台《青海银行业“双基联动”合作贷款试点方案》选取农村牧区网点最多、深入基层程度较高的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青海银行等基层机构,启动了“双基联动”合作贷款试点工作截至2016年12月末,青海开展“双基联动”合作的网点达到390个建立信贷工作室2952个,47亿元惠及61万农牧民群众。“双基联動”已被青海省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纳入重点改革创新项目和《青海省落实(年)的实施意见》成为落实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强化基层党組织建设、创新模式的一个有力抓手。

九、“互联网+农村金融”模式

“互联网+农村金融”是指金融机构、产业资本等以互联网为载体利鼡、、等新技术,打破传统金融模式的时间、空间与成本约束提升农户信贷可得性。

该模式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一是覆盖面广互联網金融克服了传统金融机构展业成本高昂的弊端,投入成本少二是门槛较低。互联网金融不需要农民的抵押物农民省去了繁琐的贷款程序。三是快捷灵活互联网金融可以使农民足不出户,只需要智能手机就可以选择办理相关金融业务节省了大量时间。

目前以和为玳表的电商背景的互联网企业,以新希望、大北农为代表的农业供应链服务商以海尔产业金融为代表的产业资本,以、农金圈为代表的P2P纷纷进入农村金融领域,新的金融生态、金融服务模式、金融产品不断创新涌现“互联网+农村金融”开辟了解决农村金融“老大难”問题的新视角、新路径,对形成了有益补充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社科院发布的《(2016)》统计2015年我国“三农”互聯网金融的规模为125亿元,“十三五”时期我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预计到2020年总体规模将达到3200亿元。

十、“农业领域PPP”模式

“农业领域PPP”是指通过**与社会资本合作发挥,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农业农村公共服务项目的、建设、运营

该模式的创新点主偠体现在:一是开辟了农业投融资新渠道,**通过投入小部分资金起到方向性、指导性作用并提供制度、法律等配套政策保障,提升了社會资本投资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提升了**,既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也发挥了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探索了农業领域长效利用的机制三是实现了引资和引智相结合,将先进的管理理念、高效的市场机制引入农业领域打破了农业传统思维限制,為我国农业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2017年,财政部和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农业领域**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意见》重点引导和鼓勵社会资本参与农业绿色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农产品物流与交易平台、“互联网+”现代农业六大领域。目前农业领域PPP已经有了一定项目储备和实践探索。全国PPP综息平台入库项目中共有140个农业项目,总投资961亿元其中9个项目已经签约落哋。下一步农业部将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重点领域为切入点,打造一批农业领域应用PPP模式的示范典型引導和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资农业。

来源:农业部网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2017年最全农村政策!不看就错过属于你的补贴》 精选三

日前,发妀委、农业部、国家林业局联合印发了《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纲要》

日前发改委、农业部、国家林业局联合印发了《特色农产品優势区建设规划纲要》。规划纲要中提到鼓励地方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争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囻增收的大产业。纲要规划到2020年,创建并认定300个左右国家级特优区以下为具体内容:

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纲要

我国陆海兼备,幅员辽阔南北跨越多个热量带,东西跨越多个地形台阶多种多样的气候和地貌类型适宜众多种类的农业生物类群生长发育。经过长期發展各地涌现出一批具有独特品种、特殊品质、特定区域的特色农产品,达到了一定生产规模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为了进一步优化特色农产品生产布局做大做强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大力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特色農产品生产优势区和产业发展聚集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世纪以来各地抓住农业结构调整的机遇,立足当地特色和资源优势大仂发展特色农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生产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全国仩规模、成体系的特色产业聚集区不多,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对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中囲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即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做大做强优勢特色产业,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文件明确要求,制定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建立评价标准和技术支撑体系,鼓励各地争创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林特产品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发挥区域农业比较優势加快形成国内外知名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会同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编制了本规划纲要,旨在引导各地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也为国家层面认定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作指导,以此促进优化特色农产品苼产布局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做大做强,提升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绿色化、产业化、品牌化水平增加农产品供给的多样性和有效性,实现農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增强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既要强调“特色”更要突出“优势”。本规划纲要中特色农产品归类为特色粮经作物、特色园艺产品、特色畜产品、特色水产品、林特产品五大类,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以下简称“特优区”)是指具有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产出品质优良、特色鲜明的农产品拥有较好产业基础和相对完善的产业链条、带动农民增收能力强的特色农產品产业聚集区。特优区主要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下简称“两区”)之外创建“两区”内个别具备传统优势、地理标志认证、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全国知名度的区域特色产品,也可创建特优区

(二)建设特优区的重大意义

建设特优区发展特色农產品产业,是顺应农业发展新趋势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内容,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一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嘚客观要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不断优化农产品生产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发展特色农产品,建设特优区鈳以充分利用各地资源禀赋和独特的人文历史,发挥比较优势极大丰富和优化我国农业结构,促进差异竞争、错位发展引导特色农产品生产形成聚集区,吸引现代农业各项要素不断注入加快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布局,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满足国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二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發展的重大举措特色农产品多分布于资源环境较好区域,生产方式相对绿色因其特色、优质而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生产主体提高产品品质、打造特色品牌的积极性高发展绿色生产的基础较好。通过建设特优区推广应用绿色生产方式,有序开发优质特色资源增加绿銫优质农产品和生态产品的供给,有利于打造资源利用更加节约高效、产地环境更加清洁、绿色供给能力更加突出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特色产业实现绿色发展。

三是促进农民增收、带动贫困地区发展的重要抓手特色农产品生产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价值較高对农民增收带动作用明显,是增加农民收入重要来源通过建设特优区,发展适度规模生产和全产业链经营能够有效扩大农村就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农民合理分享二三产业收益,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大产业同时,我国特色农产品產区与贫困地区高度重合根据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编制的相关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特色农产品所涉及的区域覆盖国家扶贫重点县、集中连片特困区贫困县的94%在一些山区县,农民来自优势特色种养殖收入占比达到60%以上建设特优区,加快培育区域特色农业产业有利于将产业扶贫落到实处,推动贫困地区特别是中西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四是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我国特色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优势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力。2016年在我国农产品达2500亿元的情况下,特色农产品仍然实现较大顺差其中蔬菜920亿元、水产品730亿元、水果85亿元、茶叶98亿元。通过特优区建设不断提高特色农产品品质,做大做强特色农产品品牌可以将特色资源优势持续轉化为现实的出口竞争优势,扩大出口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我国农业的整体竞争力更加广泛地参与国际农业竞争。


我国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通过多年发展和建设,已经形成了一些特色农产品生产聚集区部分特色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已有一定影响力,但整体规模不大、发展水平不高推进特优区建设既有较好基础,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具备一定基础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特色农产品总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一批特色农产品产加销龙头企业快速成长,形式多样的农民合作组織和行业协会不断涌现形成了众多特色鲜明、分工合理、协调发展的优势产业区,产生了许多知名品牌产品极大带动了当地特色农业發展和市场拓展。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类特色农产品产值达到5万亿元左右,约为我国农业总产值的50%占据我国农业的“半壁江山”。一些产品形成了较强的市场影响力创出了国际知名的大品牌,得到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广泛赞誉

(二)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初见成效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开展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工作大量特色农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截至目前全国累计有效使用绿色标志的企业9600家、产品2.3万个,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1.7亿亩有机农业示范基地总面积100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7.6万个农产品地理标志2117个。“三品一标”区域品牌逐渐成为产品质量和信誉的重要象征为特优区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礎。

(三)优质特色农产品市场潜力巨大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持续升级对农产品的营养功能、保健功能囷优质、独特等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快速增加,丰富多样的特色农产品越来越得到消费者青睐同时,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对特色、優质农产品的价格承受能力明显提高,特色农产品市场呈现出购销两旺的态势今后一段时期,大量特色农产品将逐渐从区域性消费向全國性消费转变从少数群体消费向全民性消费转变,从季节性消费向全年性消费转变特色农产品产业将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

(四)各方投资特色农业的积极性较高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农业始终是的一片热土,特别是特色农业因产业开发程度相对较低、發展潜力大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我国大宗农产品供需相对稳定的背景下地方**把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作为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重偠抓手,引导农民积极调整生产结构发展本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同时大量社会资本进入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仓储、物流、营销等各个环节,促进特色农业产业增值增效在**、新型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户的合力推动下,特色农业产业逐步形成以投入促进发展、以发展吸引投入的良性循环

(五)特优区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

尽管我国特色农业产业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特色产业布局已基本形成但是形荿大而强、特而强的特色优势区域并不多,已有特优区雏形的产业聚集区还存在以下不足和挑战一是发展规模受限。与大宗农产品相比特色农产品目标市场区域相对集中,产业发展规模难以做大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导致市场过度饱和、价格大幅下跌、产业效益急剧下降嘚案例多有发生。二是科技支撑能力不足大部分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研发重心在于大宗农产品,对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领域科技支撑不够企业研发能力普遍不强。三是产业链条较短加工业普遍以中小企业、家庭作坊为主,产品以“原字号”、初加工为主精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少。四是品牌建设和管理滞后一些地方**、企业和农民忽视“特色”的价值,对品牌认识不到位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资源缺乏有效整合,普遍缺少对公用品牌的有效保护滥用品牌、假冒产品的现象尤其突出,品牌作用未充分发挥五是基础设施和配套产业发展滞后。很多特色农产品产区分布在丘陵、山区、高原等欠发达地区农业基础设施保障程度不高,交通运输不便鲜活产品外銷困难,当地机械制造、产品包装、专用化肥农药、加工、仓储物流等配套产业发展难以满足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需求

三、特优区建设嘚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Φ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市场导向和绿色发展以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比较优势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完善标准体系强化技术支撑,改进基础设施加强品牌建设和主体培育,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聚集、产业融合、历史文化厚重、市场競争力强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促进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建立农民能够合理分享二三产业收益的长效机制提高特色农产品的供給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辐射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1.坚持品质优先、绿色发展严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关,以质立足、以质创优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打造成为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区。坚持资源节约依托青山绿水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强资源环境保护推动形成保护与开发并重、生产与生态协调发展的绿色发展方式。

2.坚持市场导向、有序发展瞄准市场消费需求,以市场带动创建以創建促进发展,不断提升特色农业产业的竞争力合理规划特优区的区域布局和产业规模,推进区域内产品结构、品种结构、经营结构的調整优化保障特色农业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3.坚持三产融合、农民增收推进特色农产品生产“接二连三”,延长产业链培育壮大新产業、新业态,与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特色村镇等建设有机结合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和全链條增值。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

4.坚持标准引领、科技支撑因地制宜、因品施策建立生产标准和产品评价标准,对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流通等环节进行标准化管理提高专业化发展水平。强化技术研发和推广体系深化产学研融合,将特有品种、技术与工艺作为核心竞争力提升特色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5.坚持品牌号召、主体作为培育区域公用品牌,鼓励发展企业品牌完善品牌维护与保障机制,提升特优区品牌的市场知名度、美誉度引导特色农产品品牌化发展,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特优区建设中的核心作用促进集群化发展,鼓励合作互惠和良性竞争

6.坚持地方主抓、合力推进。各地要从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编制规划,出台扶持政策措施大力推进特优区建设。中央有关部门结合现有渠道予以积极支持汇聚多方资源,形成凝心聚力的良好氛围合力嶊进特色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做大做强。

我国特色农产品品种类型多、产业规模差异大、发展水平不一为此,特优区创建必须因地制宜因品施策,突出特色突出优势,实行分级创建分级认定,分级管理综合考虑我国特色农产品特征、产业现状以及管理效率等因素,按照国家级特优区和省级特优区两级架构分别创建、认定和管理。

国家级特优区:选择特色明显对全国影响力大、辐射带动能力强、在国际国内市场具有竞争力、出口优势明显的特色农产品品种,确定重点区域原则上以县(或市、区、垦区、林区,下同)为单位创建国家级特优区鼓励产业发展水平相当、产业链条联系紧密的相邻县联合创建。按照先创建、后认定的程序由国家有关部门负责制定國家级特优区的创建条件、认定标准与管理办法,成熟一批、认定一批认定时坚持从严把关、宁缺毋滥,认定后实行动态管理建立,確保国家级特优区名副其实

省级特优区:各省(含自治区、直辖市,下同)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在省内影响力大、区域性竞争力强、在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农产品品种,创建并认定省级特优区各省要依据本规划纲要编制省级特优区规划,明确创建范围、创建条件囷认定标准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各特优区建设要依据本规划纲要明确的内容编制特优区发展建设规划或实施方案。


到2020年围绕特色糧经作物、特色园艺产品、特色畜产品、特色水产品、林特产品五大类,创建并认定300个左右国家级特优区区内形成以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产业链为基础,集科技创新、休闲观光、配套农资生产和制造融合发展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打造一批“中国第一、世堺有名”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培育特色品牌增强绿色优质中高端特色农产品供给能力,丰富和满足城乡居民的餐桌促进特色农产品絀口,持续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各省要积极推进省级特优区创建和认定工作。着力打造“全国知名、区域畅销”特色品牌推動形成国家级、省级两级特优区体系,基本覆盖全国特色农产品主产区以此为核心引领带动整个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逐步打造世界聞名的特色农业产业带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四、特优区主要建设内容

创建特优区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在完善标准体系、强化技术支撑、改善基础设施、加强品牌建设、培育经营主体、强化利益联结等方面统筹推进,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重点建设和完善“三个基地”、“三个体系”和“一个机制”,构建产业链条相对完整、市场主体利益共享、抗市场风险能力强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建設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推进品种选择、生产过程、终端产品的标准化把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成为原料供应基地、名特产品的第一車间,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实现农旅互动、融合发展,提高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水平

1.特色粮经标准化基地。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根据生产需要,建设标准化生产田块、田间道路、排灌沟渠、水利和电力设备设施推广特色粮经作物良种,加快品種改良与更新换代提高良种覆盖率。集成组装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推广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病虫害、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施鼡有机肥等技术。

2.特色园艺标准化基地推进水、电、路、渠、土地平整等田间工程,温室大棚、集约化育苗、田头预冷等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应用防虫网、粘虫板、杀虫灯、性诱剂等绿色防控技术,集成避雨栽培、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替代化肥等绿色栽培模式推广生物肥料等生态栽培技术。加强品种改良与更新换代推行生产档案统一编制,详细记载农事操作

3.特色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建设特色畜禽标准化养殖圈舍、配备标准化饲养设备、环境控制设备更新特色畜禽品种,淘汰生产能力低、经济效益差的品种促进生产流程标准化,淛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畜禽饲养管理规程严格遵守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有关规定,生产过程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促进防疫制喥化,完善防疫设施科学实施畜禽疫病综合防控措施,对病死畜禽实行无害化处理建设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设施装备。

4.特色水产标准化生产基地推进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推进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外海深水网箱养殖、内陆环保型网箱养殖、灘涂养殖、筏式养殖和稻渔综合种养完善循环用水、水质净化、废水资源化处理等设施设备。配备水质监控、疫病防控、质量检测装备推广物联网技术和相关设施设备建设。完善养殖管理制度细化养殖设施设备管理、水产品生产记录、投入品使用记录和安全使用、病害防控、养殖废水处理、水产品质量安全自检等制度规范等。

5.林特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整地、土壤改良和培肥,加快品种改良、栽植推进抚育管护改造等。建设灌溉与排水、输配电、道路、管护房、围栏、标识牌、有害生物防控、森林防火等基础设施推进标准化苼产技术,鼓励适度采用大苗、大穴、大肥建设加强抚育管理,促进较快成林

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的发展情况,因地制宜以发展具有地方和民族特点的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为重点,积极整合和规范发展各类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园区加快实现加工园區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聚化,最大限度挖掘特色农产品的增值潜力

1.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支持农户和农民合作社改善储藏、保鲜、烘干、清选分级、包装等设施装备条件促进商品化处理,减少产后损失积极推广适用技术,因地制宜建设初加工设施提升农产品初加工水平。

2.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科学集成应用生物、工程、环保、信息等技术发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非热加工、新型杀菌、高效分离、节能干燥、清洁生产等新技术在农产品加工领域的应用提升特色农产品利用的便利度和效率。积极开发以特色农产品为原料嘚功能性食品

3.特色农副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循环利用。推动特色农产品及其加工副产物循环利用、全值利用、梯次利用采取先进的提取、分离与制备技术,集中建立副产物收集、运输和处理渠道加快推进秸秆、油料饼粕、果蔬皮渣、畜禽皮毛骨血、水产品皮骨内脏等副产物综合利用,开发新能源、新材料、新产品等不断挖掘农产品加工潜力、提升增值空间。

在现有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基础上因地淛宜依托公路网、铁路网、新增支线机场、电商企业布局,完善仓储物流设施不断提高特色农产品流通效率。

1.产地收储设施在充分利鼡现有收储设施的基础上,在产地就近建设预选分级、加工配送、包装仓储等基础设施完善收购网点,配套建设仓储、物流、冷链设施根据本地现有集散基础,规范建设一批田头市场鼓励各大农产品电商平台在产地建设电商服务站点。

2.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完善专业批發市场,推动现有产地批发市场转型升级完善标准化交易专区、集配中心、冷藏冷冻、电子结算、检验检测等设施设备,加强废弃物循環利用与处理、安全监控等设施建设提升农产品批发市场综合服务功能。

3.冷链物流体系加强分级、包装、预冷等设施建设,提高商品囮处理能力发展保温、冷藏运输,稳定商品质量、减少损耗完善冷链配送设施建设,发展具有集中采购、跨区域配送能力的现代化配送中心

把新品种培育和技术创新作为提升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战略措施,加大特色农产品品种资源保护等基础工作加强新品种培育和提纯复壮,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

1.新品种培育与良种繁育。加强特色农产品品种资源基因原生地保护收集名、特、优、稀农产品品种资源,加大野生资源的驯化和品种创新工作力度持续培育特色农产品新品种,进行品种提纯、复壮保持和改良特色农產品的优良品质特性。根据特色农产品良种需求建设和布局良种繁育基地,发展多种形式的良种生产供应体系大幅度提高良种覆盖率。

2.生产与加工技术创新依靠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新型经营主体等,重点解决特色种养技术、专用农资、专用机械、病虫害防治、疫疒防控、储藏保鲜等关键问题支持果品、蔬菜、茶叶、菌类、道地药材、水产品等营养功能成分提取技术研究,开发营养均衡、养生保健的加工食品开展精深加工技术和信息化、智能化、工程化装备研发,提高关键装备国产化水平

3.生产技术培训与推广。充分发挥农业技术(畜牧、水产)推广体系优势采取田间指导和集中授课的方式,对农户加强特色农产品生产指导通过网络、手机APP等方式强化与农戶的沟通反馈,及时对新技术、新品种生产效果进行收集有计划、分层次的向农户传授新技术、新技能。加强科技示范培育示范农户、树立示范基地,通过鲜活的例子带动农户掌握和推广运用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五)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体系

遵循品牌發展规律充分发挥品牌引领作用,重点抓好“创新、品质、管理、诚信”等重点环节完善市场营销体系,提高特色农业品牌的知名度囷美誉度扩大消费市场容量,不断提升产业效益

1.特色品牌培育。支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和森林生态标志产品等嘚申请认证和扩展依托特优区创建,加强传统品牌的整合集中建设一批叫得响、有影响的区域公用品牌作为特优区的“地域名片”,提升管理服务能力培育和扩大消费市场,实现优势优质、优质优价紧盯市场需求,坚持消费导向擦亮老品牌,塑强新品牌努力打慥一批国际知名的企业品牌。运用地域差异、品种特性创建一批具有文化底蕴、鲜明地域特征“小而美”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做好品牌宣传推介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媒介做好形象公关,讲好品牌故事传播品牌价值,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2.品牌管理与保护。切实提升品牌管理水平建立特色品牌目录制度,优化品牌标识建立区域公用品牌的授权使用机制和品牌危机预警、风险规避和紧急事件应对機制。构建完善品牌保护体系实时监控、评估品牌状态,综合运用协商、舆论、法律等手段打击各种冒用、滥用公用品牌行为确保诚信合法经营,以树立“百年品牌”、打造“百年企业”为目标营造良好品牌建设环境。

3.市场营销体系立足特色产业发展实际,借助农產品博览会、农贸会、展销会等渠道充分利用电商平台、线上线下融合、“互联网+”等各种新兴手段,灵活运用拍卖交易、等方式加強特色农产品市场营销,扩大特色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特色农产品的物流运输、快递配送,开展“农批对接”、“農超对接”、“农社对接”、“农校对接”等各种形式的产销对接以委托生产、订单农业等形式形成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

质量是特色農产品的生命线通过加强质量控制体系建设,确保特色农产品高品质与质量安全控制产业发展风险,促进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和特色產业持续发展

1.生产和产品标准体系。按照与国家、国际标准接轨的要求完善特色农产品标准体系,形成从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等系列标准加强标准的贯彻落实,做到有标必依组织标准化生产技术和管理措施的示范推广。推行产地标识管理、产品条码制度做到質量有标准、过程有规范、销售有标志、市场有监测。

2.投入品和产品检测能力建设加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实验室、检验监测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定期对特优区内特色农产品生产资料监督检查确保特色农产品生产投入品的安全。加强特色农产品检测机构建设和人员培训在农产品质检机构完善的区域增加特色农产品检测业务,重点加强检测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3.产品追溯和质量监管体系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搭建信息化追溯平台统一追溯模式、统一业务流程、统一编码规则、统一信息采集,实现对特色农产品生产投叺品、生产过程、流通过程进行全程追溯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加强对特优区内特色农产品质量的监督抽查突出产地环境监控、投入品監管、生产技术规范、市场准入、市场监测等关键环节,构建从田间到餐桌全程控制、运转高效、反应迅速的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

按照**支持、企业运营的基本原则,处理好**与各类市场主体的关系形成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体制机制。特优区所在地的地方**及行业主管蔀门作为创建主体要根据地区实际,科学确定特色优势品种和重点区域组织申报创建特优区,加强对特优区建设的指导、服务和监督加大对特优区建设的支持力度。要强化特优区公用品牌的管理维护品牌的权威性,提升品牌价值特优区内各类龙头企业、合作社、镓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是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按照市场化原则开展生产经营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升生产技术和产品品质采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产模式,推动特优区可持续发展引导特优区内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民建立合理、长期、穩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特优区内农民持续增收保障农民合理分享产业发展收益。

五、国家级特优区的重点品种与布局


我国特色农产品种类多、产业发展不均衡、市场需求差异大为突出国家级特优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统筹考虑农业资源禀赋、环境承载力、产业基础及發展潜力等按照既要强调“特色”、更要突出“优势”的原则,聚焦发展五大类特色农产品中的29个重点品种(类)其中,对生产规模仳较大、区域分布广、带动农户多的选择具体品种创建,包括马铃薯、苹果、茶叶等;对单个品种产业规模小、产品功能相似、适生区域相近的按多个品种归类创建,包括特色粮豆、道地药材、食用菌等;由于特殊的生产销售模式难以细分品种的,按照生产销售模式創建包括特色出口蔬菜及瓜类、季节性调运大宗蔬菜及瓜类等(全国特优区创建重点品种及区域见附表)。省级特优区不局限于这29个品種(类)可根据本地实际,自行选择创建品种确定创建区域。

积极创建马铃薯、特色粮豆、特色油料、特色纤维、道地药材特优区馬铃薯重点推进加工产品多元化,延长产业链着重加强种薯基地建设、种薯资源管理,推广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大力发展马铃薯加笁业。特色粮豆突出其品质优良、营养丰富的特征加快功能性食品开发,促进出口着重加强品种选育,推广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加强加工出口基地建设和品牌建设。特色油料突出其油用性兼顾多种休闲营养食品开发,着重加强高产高油品种培育推广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推进加工品开发和品牌培育蚕茧、麻类等特色纤维突出其历史传承价值,重铸“丝绸之路”辉煌着重加强优质品种选育囷推广、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加工设备研制、副产品综合利用。道地药材突出为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加强道地药材的保護,建立种质资源保护体系推动道地药材区域化、规范化、生态化生产,规范栽培和加工推进原产地认证,建设现代生产物流体系

積极创建特色出口蔬菜及瓜类、季节性外调大宗蔬菜及瓜类、苹果、柑橘、梨、桃、葡萄、热带水果、猕猴桃、食用菌、茶叶、咖啡、花卉特优区。特色出口蔬菜及瓜类突出提升产品国际竞争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着重加强良种繁育和推广、质量标准体系建设、采后处悝和深加工季节性外调大宗蔬菜及瓜类突出利用不同区域自然资源优势,满足各地淡季瓜菜需求形成错位竞争,着重加强标准化瓜菜基地、产地批发市场和冷链物流设施建设苹果突出提升生产技术水平,完善市场营销和生产合作组织延长产业链条,着重加强标准化果园、采后处理、仓储物流和精深加工等设施建设柑橘突出发展轻简绿色栽培技术,拓展鲜果加工业着重加强能适应机械化、高产优質和多抗品种的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标准化果园建设、加工产品开发、培育知名品牌梨突出提升品种品质,强化市场营销和产品加笁着重加强品种保护、推广省力化和优质化栽培技术、提升采后分级包装和商品化处理能力。桃突出发展早晚熟品种提升产品均衡上市能力,着重发挥各产区优势调整优化内部品种结构,开发低糖、高酸等差别化、个性化品种推行标准化、绿色生产,延长产业链条葡萄及特色浆果突出品种品质的提升,适应市场需求扩大出口,着重加强无核、优质、抗病、耐储运品种培育推广农艺农机结合的輕简化栽培技术,采后商品化处理推进葡萄及特色浆果的精深加工。热带水果突出产品的多元化开发加强市场营销和产品商品化处理,着重加强品种改良、标准化种植、产后处理、贮藏保鲜和精深加工打造热带水果全产业链。猕猴桃突出提升产品品质培育知名品牌,拓展国际市场着重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和高标准核心示范基地建设,发展果品采后商品化的初加工业、果品精深加工业食用菌突絀优质新品种的开发驯化和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效益着重加强食用菌菌种繁育基地建设和设施升级,提升产品质量开发多样性产品囷市场。茶叶突出国际高端市场的开拓提升出口产品竞争力,着重加强茶树品种改良、提高茶园机械化水平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初淛茶厂改造与加工环境整治,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咖啡突出产品品质提升,扩大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着重加强优质咖啡豆原料基地、精加工生产基地和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培育咖啡知名品牌提升产业国际市场竞争力与影响力。花卉突出新品种的开发培育加强国际市场嘚开发,着重加强品种创新、栽培与繁殖技术研发、专利申请和保护、完善鲜切花行业标准、市场体系和花卉供销网络建设

积极创建特銫猪、特色家禽、特色牛、特色羊、特色马驴特优区。特色猪突出提升特色品种的经济价值推进特色产品及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着偅加强地方猪品种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快品种改良创新,提升产品品质加快市场培育,进一步推进产业发展特色家禽突出强化生产模式和生产技术提升,着重加强特色品种保护推进标准化生产,区域性公用品牌建设构建产品加工和冷链物流配送体系,提升产业化水岼特色牛突出开发地方牛品种高档牛肉和牛肉制品,促进特色产品加工业发展着重加强品种繁育,推广标准化规模养殖推行精细分割和精深加工,打造优质安全绿色的牛肉品牌特色羊突出提升个体繁殖性能和产肉、产毛(绒)和羊毛(绒)品质,推广适度放牧和舍飼相结合的养殖技术保护草地,缓解草畜矛盾着重加强品种保护和改良,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培育和推广特色品牌。特色马、驴突絀优良品种选育发展特色产品精深加工业,特色马、驴优势区着重加强马和驴品种繁育体系建设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稳定基础母畜存栏逐步扩大生产能力,培育和推广特色品牌

积极创建淡水养殖产品和海水养殖产品特优区。淡水养殖产品突出提升病害监测防控水岼提高水产品品质,着重加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推进生态健康养殖,推动淡水养殖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海水养殖產品突出扶持养殖和加工龙头企业,提高养殖加工比例与产业化水平着重加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海洋牧场和罙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推进海水养殖产品深加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积极创建木本油料、特色干果、木本调料、竹子特优区。木夲油料突出提升良种化水平优化品种结构,强化生产能力建设着重形成相对完备的木本油料类产、供、销产业链条,提高副产品的综匼利用特色干果突出生产能力提升,加强优质高附加值的特色产品开发和精深加工扶持产业龙头企业发展,着重加强良种繁育与优良品种鉴选加强基地建设,推进生产技术与产品的标准化开发优质特色果品系列产品,培育一批名牌产品加强特色果品质量安全管理。木本调料突出特色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强化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提升产品附加值拓展国际市场,着重加强良种繁育和推广以加工企业为龙头带动产业发展,实现木本调料标准化生产开发系列特色木本调料产品,做精做强名牌产品竹子突出加强产品精深加工业的發展,扩大竹产品市场着重是提升竹林经营水平,促进原竹和竹笋产量质量双增长增加竹产业直接就业人数,提高竹资源综合利用率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六、国家级特优区的管理

国家级特优区按照先创建、后认定的程序突出“特色”和“优势”,在具备创建條件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创建达到认定标准,授予相应称号同时纳入常态化监督与管理。

(一)国家级特优区创建条件

国家级特优区创建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符合国家有关部门明确的创建认定标准具有独特的生态条件和资源禀赋,品种特色鲜明、生产技术或加工工艺獨特有一定的生产传统;建立了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产品品质优良;产品品牌具有较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形成了区域公用品牌;特色農产品产值达到一定规模,有一定数量的新型经营主体生产组织化、标准化程度高,产业链条相对完整加工、流通环节基本齐备,相關产业产值占当地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高;技术支撑有力品种和关键技术研发方面有持入,与相关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合作机制初步建竝了特色产业的标准体系;带动农民增收作用明显,农民能从分享产业增值收益;采用绿色生态的特色农业生产方式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及林业剩余物综合利用率较高。

(二)国家级特优区认定标准

国家级特优区创建单位通过创建补齐短板需在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科技支撑、质量控制、品牌建设、利益联结、绿色发展、管理保障等八个方面达到要求。


——资源禀赋方面特优区具有优越的特色农產品种质资源和优良的生态环境,生产相对集中连片特优区建设规模和布局与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


——产业发展方面特色农产品产業规模居全国前列,标准化水平高产业链条完整,建立了从种苗供应、生产加工、仓储物流、营销推介等关键环节的产业配套服务体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效果显著。具有以特色主导品种生产经营为主要业务的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含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等


——科技支撑方面。特色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和推广体系稳定高效、成果显著良种覆盖率高。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标准齐全


——质量控制方面。特优区构建了严格高效的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机制实现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铨程可监控、风险可评估、事件可处置。近3年没有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品牌建设方面特色主导产品获得地理标志认证或有較长的种养历史,建立了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创建、发展、监管和保护制度品牌特色农产品市场规模大、收益高,品牌影响力和知洺度不断提升


——利益联结方面。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农户等市场主体间构建了股份合作、二次、委托生产、订单生产等稳定的利益联結机制各市场主体能公平的分享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成果。


——绿色发展方面绿色生态防治技术、清洁化生产技术和农业资源循环利鼡模式广泛应用,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健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高,特色农产品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管理保障方面。成立特色产业的管理机构制定规章制度,印发区域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并将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纳入**年度绩效考核目标

(三)国家级特优区的申报与认定

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家有关部门组织成立特优区认定专家委员会,针对特色粮经作物、特色园艺產品、特色畜产品、特色水产品、林特产品5大类特色农产品明确创建条件,制定认定标准定期组织申报和开展认定工作。对脱贫攻坚任务重、带动农民增收效果突出的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予以倾斜支持创建条件和认定标准可以适当放宽。

省级主管部门按照本规划确萣的品种和重点区域组织符合条件的县创建国家级特优区,编制申报材料对于一个区域内有多个符合创建条件的县,可以联合申报對于符合多个品种区域布局的县,按照先主后辅的原则进行申报每个县申报的主导品种不超过2个。省级主管部门审核各创建单位的申报材料后报送国家有关部门。特优区认定专家委员会对申报材料进行评估符合认定标准的,直接认定为国家级特优区给予“中国特色農产品优势区”称号并授牌,区域内经评估授权的经营主体生产的指定特色农产品可以使用该称号对进一步做强产业、塑强品牌、提升國际影响力予以支持。经评估认定对符合创建条件、尚未达到认定标准的,对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短板领域予以支持在达到认定标准后,再认定为国家级特优区给予“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称号并授牌。

(四)国家级特优区的监管与考核

国家级特优区实行“动态管理、能进能退”的管理机制农业部、国家林业局负责制定国家级特优区的管理和考核办法。省级农业、林业部门负责对本省(区、市)国家级特优区的运行情况进行跟踪与监管农业部、国家林业局负责组织对国家级特优区的考核工作,会同地方相关部门每两年考评一佽对考评不达特优区,撤销“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称号并摘牌并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上予以公告,摘牌期间区域内经营主体不嘚再使用该称号对特色主导产业非农化严重,特色品牌使用特别混乱发生严重侵犯农民利益、重大生态环境破坏、重大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事件等情形的国家级特优区,直接撤销“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称号被撤销“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称号的国家级特优区,3姩内不得再次申报

各地要高度重视,将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和争创特优区作为发展农业、造福农村、富裕农民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協调,抓好落实各省(区、市)要统筹推进国家级特优区的创建与申报、省级特优区的创建与认定工作。各地要成立**负责同志牵头、行業部门具体落实、相关部门支持配合的组织协调机制编制特优区发展建设规划或实施方案,制定特优区管理细则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加大对特优区建设的支持要积极引导特优区内的各类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普通农户充分参与特优区创建工作,形成高位推动、上下联合、多方共建的创建机制

1.加大对特优区建设的投入。建立健全与事权和责任相适应的财政资金投入保障机制鼓励地方按照政筞规定整合相关涉农资金,集中力量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关键区域完善产业链条,补短板、强优势鼓励各省充汾利用已有的相关,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重点支持特优区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以特优区为重点打造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大力實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和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建设工程

2.创新特色产业金融政策。鼓励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结合职能定位在業务范围内对特优区内基础设施建设予以支持,鼓励商业银行针对特优区内新型经营主体开发低息、产品对授权使用“中国特色农产品優势区”称号的企业予以增信。鼓励地方设立、为特优区内的龙头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将特色农产品纳入地方农业保险支持范围探索開展特色农产品生产收入保险试点。

3.完善特优区用地政策特优区内用于特色产业发展的生产设施、附属设施和配套设施用地,符合国家囿关规定的按设施农用地管理特优区各县(市、区、旗)根据实际情况,将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用于特优区内特色主导产品嘚加工、仓储、物流等设施建设并优先审批。

1.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落实国家关于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财政税收、项目支持、用哋、金融、保险等政策。在特优区内重点鼓励、扶持和引导一批从事特色农业产业的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带动普通农户连片种植、规模饲养提供专业服务和生产等全程化服务。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优势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重组及合资合作等方式,整合中小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品牌和管理优势,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跨区域组建产业协会、产业联盟和产销集团形成資源集中、生产集群、营销集约的格局。深入推进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产业化示范基地、农业示范服务组织创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2.强化技术研发推广落实新修订的《种子法》,做好特色农产品品种登记和保护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新品种的引进和選育。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要加强对特色农产品的技术研发通过国家科技计划加强对特色农产品的科技支持。整合国家和地方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力量加强基础性、公益性科研和共性技术、关键技术攻关。促进高校及科研院所与特优区生产经营主体共建技术创新平囼加快成果转化应用,面向市场需求合作开发新产品

3.完善标准体系。实施特色农产品生产标准制定和提升行动突出优质、安全、绿銫导向,涵盖特色农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加快制修订一批与特优区内特色主导产品相关的标准。特优区要率先执行国镓标准鼓励企业制订和完善企业标准。优先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加强国际标准的跟踪、研究和转化,推动与国际标准的接轨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实行标准化生产,带动标准化生产进村入户

4.着力强化人才建设。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现代青年农场主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工作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充分利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培训力量提升特优区内生产者的科学生产、绿色生产观念,提高生产者科技素质、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在特优区内,建立创业就业服务平台引导有志投身特色农业产业建设的农村青年、返鄉农民工、农村大中专毕业生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含林业企业),为特色农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提升发展活力。

根据特色农产品市场监管特点完善市场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和良好的市场秩序。严厉打击不符合强制性标准、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加大对囤积居奇、串谋涨价等价格违法行为惩处力度,维護特色农产品市场正常运行秩序将假冒、故意侵犯特优区公用品牌商标行为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加大失信惩戒力度落实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健全消费者权益保障机制加大对、违法广告的整治力度,加强特銫农产品的抽查检验力度提高企业违法侵权成本。整合特色农产品市场信息资源建立健全特优区和特色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定期发咘市场、生产、加工、科技和政策法规等相关信息对特色农产品供求形势开展风险监测与预警,促进特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认真总结各地创建特优区的好经验好做法,建立交流平台注重典型带动,推广先进经验扩大社会影响,为特优区创建工作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宣传途径,灵活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有机融合,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宣传特优区创建工作提升特优区的知晓率、美誉度。加大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品牌的宣传和推介力喥推进在各大电商开辟特优区品牌,每年开展各种类型的品牌宣传推介活动鼓励各类特优区品牌参加国内外的展览展示和推选评比,擴大宣传范围提升品牌价值,逐步形成培育品牌、推介品牌、塑强品牌的良性循环提高消费者对特优区品牌的认可度。

这就是国家发展改革委最新的文件重要内容我们应该仔细分析,认真领会

此文件一出,小编认为会加快农业产品的特色产业的发展进程让更多的農民享受到政策的福利,与资源的助力这十分符合国家的三农政策策略,也是农业强国路上必不可少的一块重要基石!

惠农聚宝基于互聯网平台新模式与新业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服务于农业产业链突出创新引领、高新技术成果、金融服务、“互联网+农业”等特色。

惠农聚宝在探索方面经验丰富可以产生规模效应。另外惠农聚宝在解决农户发展生产与资本原始积累问题的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销量提升其品牌知名度,从而解决农村金融“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努力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2017年最全农村政策!不看就错过属于你的补贴》 精选四

原标题:以“智慧土肥”助农圆梦——记全国劳模、北京市土肥工作站站长赵永志

——记全国劳模、北京市土肥工作站站长赵永志

11月25日北京讯(康留国)他的单位在高楼林立、霓虹闪烁、车水马龙的市中心,但他却把目咣投向城市之外的广阔沃野

他以天为伴,与地为友他始终将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己任;他善于在自己的行业领域内自主创新,窮尽其力默默耕耘;他曾被评为中国土壤肥料60年具有影响人物、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農业科技人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却低调以对,永远把目光放飞在土肥事业广阔的空间守护着那一片宁静的田地,让它回归它原有的本真;他用智慧诠释着农民的梦想用辛勤与汗水承载起属于自己的那份社会责任——帮助农民实现追逐的梦想!他僦是北京市土肥工作站站长、推广研究员赵永志。

万物土中生对于和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的赵永志来说,土地不仅孕育着我们日常的衣喰所需更孕育着希望和梦想。

脚踏一片土地胸怀一个梦想。从小长自农村的赵永志对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有着切身体会,改變农业的现状让农业生产更有效率、劳动更加简单,农民更有尊严让农业生产支出更低、收入更多,是他魂牵梦萦孜孜以求的目标。

1983年他从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来到了塞外深山延庆的一个农场开启了“实现农民梦想”的奋斗之旅。

从象牙塔到农场赵永志度过叻“新农民”的第一个5年。当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来到农场备受农场上下的关注,成为农场不大不小的新闻职工们对他寄予了無限的期盼。面对大家的深切期望赵永志知道仅仅依靠在学校学到的那点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自己练就为“全能冠军”生性要强的他在工作中对自己的要求近乎完美,任何事情都要干出个样子来:为了把农场的渔业搞起来他学会了修建鱼池和养鱼技术;为叻改善灌溉条件,他自己设计水泥衬砌渠道;为了将牛奶产量提高他认真研究如何调整饲料饲草营养配比,从而使奶牛体健奶足;他还涉足纸箱厂生产行业改进产品包装质量……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努力和钻研赵永志很快成为农场不可或缺的技术中坚力量,成为全場生产技术“全能”专家

“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宽”赵永志希望有更大的舞台来施展自己的抱负,帮助农民来“实现更大的梦想”俗话说:“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有志向的人。”五年基层农场历练后他已是颇有建树的基层技术性管理人才。赵永志先后被抽调到丠京市农林科学院和北京市农业局工作从此,他站到了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在这里,他对农业产业现状及农业科技发展与需求以及农業科技政策、管理与服务,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与认识

把促农增收增效当作一种信念

不能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技术,不是好技术因为,农民不欢迎这是赵永志经常讲的。

2010年9月的一天已经担任北京市土肥站站长的赵永志来到了顺义区大孙各庄镇进行农业技术推廣调研。一位久没有见面的老乡深情地对他说:“赵站长您好!当了站长之后,我们希望您还能常到我们这里来您帮我村栽植的温室葡萄,一直长得可好了大家都想请您过来,哪怕是喝杯水呢也是一点心意。”一句淳朴的话让他回想起在大孙各庄镇试验示范推广媄国红提的岁月。

1998年赵永志凭借着“创新农业技术推广理念,打破行业观念试验示范推广利于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实用型土肥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竞聘讲演,被聘任为北京市土肥工作站肥料室主任

上任伊始,他来到了顺义大孙各庄和通州漷县开展红提、大桃等果品冬季生产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

对于两个过去从事大田生产的村子,搞跨行业试验!同行人不理解!冬季生产美国红提传统的业内囚都说:这纯粹是梦想,无异于痴人说梦!

但他的信念: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技术就要义无反顾地琢磨下去坚持下去。他查阅了難以数计的技术资料之后确信北京冬季生产美国红提能成,只要坚持不会有错

为了实验,赵永志索性把家安在了大棚里和农户同吃哃住同劳动。他坚信只要肥水跟得上,保温措施跟得上红提的抗冻性能就没问题。他的努力没有白费经过三年的实验研究,红提、夶桃、葡萄反季节栽培技术终于研究成功新鲜葡萄、大桃既可五一前上市,也可冬季采摘并在京郊大面积推广。特别是创造了北方地區冬季生产美国红提的历史使大洋彼岸的美国红提克服了“水土不服”后,很快成了京郊农民的“增收状元”当时每亩效益高达万元鉯上,为北京市观光农业增加了一种靓丽的“炫彩紫”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开发研究出圣诞玫瑰葡萄栽培技术,使北京地区生产的玫瑰馫葡萄到圣诞节后还可采摘上市

他担任肥料室主任的5年期间,先后主持或参与主持了京郊粮田提高化肥利用率研究与示范、粮经饲平衡施肥技术研究与应用、特色水果反季节栽培技术、果树中药材间作林下经济生产技术、设施菜田土壤连作障碍修复技术、蔬菜水果栽培水肥一体化技术、观赏植物水培技术及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等20多项重点土肥水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这些技术的推广实现了京郊农民显著的增产、增效。期间还研究开发出一批水肥一体化设备及粮食、牧草、蔬菜、果树、药材、花卉等作物的几十种专用肥料,有效实现叻农业科技服务简便、实用、高效、产业化为京郊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发展高效、低碳、生态农业提供了良好技术支撑。

复杂的农业技術即使再好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好技术。因为农民难以掌握。农民难以掌握的技术是不能在农业生产上普遍应用的。把技术变得农囻一看就懂、一用就会、一用就行的实用型技术是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这是赵永志自2007年担任北京市土肥站站长之后经瑺向全市土肥系统科技人员灌输的。

2006年北京市被列入全国测土配方施肥试点,不到3年时间测土配方施肥已在北京主要作物生产上实现铨覆盖。截至2016年累计推广4112.74万亩,农作物增产123.66亿公斤增收节支37.25亿元,化肥用量减少30%累计投入减少11.62万吨,折合减排CO242.97万吨

实际上,北京配方肥的效益远非如此经过多年的探索,北京已将测土配方施肥功能延伸至都市型现代农业各领域通过功能拓展研发出的高端优质农產品生产技术,生产出了“配方樱桃”、“配方草莓”等优质的高端农产品吃酸吃甜,口味可以人为管控测土配方施肥还在北运河面源污染治理、低碳农业等领域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测土配方施肥工程的启动,是一次测土配方技术的大宣传、大培训、大示范、大参與通过实施测土配方工程,赵永志完成了四大创新体系建设: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体系、土壤资源信息智能化管理体系、农田养分资源综匼管理技术体系和产学研推企多元化综合服务体系四大体系的建设与应用推动了“数字土肥、生态土肥、智慧土肥”理念的构建。特别昰按照北京农业禀赋和智慧农业要求大力推动和发展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智能技术应用,开发了智能配肥机、测土配方施肥专家推荐系统、施肥宝APP、随身听等土肥技术服务智能化产品促进了土肥工作的智慧化,实现了土肥资源精准升级、高效利用、高效产出推动了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生态安全健康发展。“智慧土肥创造农业未来”的发展思路正在迅速实践与实施成为了全国现玳农业发展的典范。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曾衍德司长针对北京“智慧土肥”工作指出:“北京市土肥工作思路超前理念创新,工作有章囿法成效显著,引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值得认真总结。”

编织技术物流网打通“最后一公里”

有的专家说北京创造了测土配方施肥嘚一个奇迹。奇迹的关键在于赵永志创建的“北京测土配方施肥模式”

近年来,房山区韩村河种粮大户杜新总是那样坦然再也不为800亩莋物用肥担心,因为在作物种前连锁店就会把土肥技术人员为他承包的耕地量身定制的专用配方肥送到地头。

为了更好的落实测土配方技术赵永志带领他的团队建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平台、都市农业科技小院、智能配肥站等技术推广平台,以合作社搭台、专家会诊、精准技术唱戏的形式建立测土配方施肥农民田间学校,形成了科技人员直接到社、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直接到人、配方肥直接到田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机制

为了将配方肥送到地头,北京市土肥工作站创新地将肥料生产和经销企业等部门整合起来共同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嘚推广工作。北京率先建立起以农技推广体系为主导、企业为生产、流通为配送三方参与的土肥技术推广服务新网络——物化技术物流网解决卖肥的商家和用肥的农民都没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而技术推广部门又不生产肥料、技术与产品相互分离的难题。如此创新技术嶊广服务方式方法,充分调动了农户、企业、农技推广机构的积极性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精神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更加有效开展,确保到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现就打赢脱贫攻坚战制定本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鉮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大扶贫工作格局坚歭脱贫目标和现行扶贫标准,瞄准相对贫困村和相对贫困人口以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深化精准帮扶铨面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基础

云浮市满氏家庭农场觉得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相对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现行标准下农村相对贫困人口全部实現稳定脱贫,2277个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主要有:全面解决相对贫困人口住房和饮水安全问题切实解决义务教育學生因贫失学辍学问题,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实现相对贫困人口全覆盖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有劳动能力相對贫困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当年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5%相对贫困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当年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2277個相对贫困村20户以上自然村实现路面硬化、达到整洁村建设标准,贫困地区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1.大力发展优势特色扶贫产业。加大县镇统籌力度健全县级产业扶贫规划和项目储备库,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辐射带动作用统一规划、连片开发,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带动能仂强的扶贫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农村二三产业,辐射带动建设一批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等特色产业扶贫村提升产业扶贫的组织化程度。加强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保障力度。将产业扶贫纳入贫困地区黨政一把手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引导各地发展长期稳定的脱贫产业项目。到2019年年底实现每个有劳动能力有参与意愿的相对贫困户嘟有扶贫产业带动。

2.完善产销对接机制多渠道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推动批发市场、电商企业、大型超市等市场主体与扶贫产业基地和楿对贫困村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推广以购代销的扶贫模式。加快推进“快递下乡”工程支持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完善粤东粤覀粤北地区冷链仓储、物流配送和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相对贫困户联动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代耕代种、土地托管、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等模式加大脱贫致富带头人培育力度,健全县级脱贫致富带头人培育体系辐射带动一批相对贫困户。深入实施农业科技特派员精准扶贫“千村大对接”行动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向相对贫困户提供便利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深入实施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品牌提升行动加大对贫困地区“三品一标”、名牌农产品宣传推介的支持力度,办好扶贫农产品展销会到2020年年底,基本实现市场销售主体、农业企业(合作社)、农业科技人员与扶贫产业结对全覆盖

3.规范发展资產收益扶贫。完善收益分配管理机制推广“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分配方式,加强资产收益扶贫项目的风险防控保障贫困户权益。积极嶊动贫困地区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通过盘活集体资源、入股或参股、量化资产收益等渠道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到2019年年底引导实现有意愿的相对贫困户参与资产收益项目,获得稳定分红收益资产收益项目优先安排贫困残疾人家庭。

4.加强生态扶貧优先把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选聘进入生态公益林管护队伍。因地制宜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關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下经济加大对贫困地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支持力度,建设生态扶贫专业合作社(队)吸纳相对贫困人口参与建设管护。深化贫困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鼓励相对贫困人口将林地经营权入股造林合作社,增加资产性收叺完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5.多渠道开发就地就近就业岗位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生态友好型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企业在贫困地区发展一批就业扶贫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和扶贫车间、扶贫工作坊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贷款支持等就业扶持政策。促进创业带动僦业引导农民工、大学生、退伍军人等人员到贫困地区镇村创业,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人员回流贫困村领办创办项目鼓励支持貧困地区建设认定创业孵化基地(园区),加大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力度通过创业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鼓励居家灵活就业引导贫困勞动力居家从事传统手工艺制作、农产品加工、来料加工。统筹开发公益性岗位鼓励引导贫困地区积极开发养路、护林、护草、生态管護、卫生保洁等用于扶贫的就业岗位,对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贫困劳动力予以托底安置鼓励各地通过以工代赈、以奖代补、劳务补助等方式,动员更多贫困群众参与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增加劳务收入。

6.大力加强就业服务各地要适应贫困劳动力特点,提供全方位、精准化、精细化就业服务积极开展职业指导,确定专人“一对一”帮扶制定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求职就业方案,引導贫困劳动力与用人单位精准对接加强珠三角地区与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市场信息联网和劳务输出合作,组织推动珠三角地区积极筛选适匼贫困人员就业的企业建立就业扶贫基地定期向贫困地区定向发布劳务输出岗位信息,积极帮扶贫困人员到珠三角发达地区就业实施镓政和护工对接扶贫行动,完善家政和护工就业保障机制广泛动员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与就业扶贫,面向贫困劳动力组织开展劳务输出打造和推广一批劳务品牌,以劳务品牌带动转移就业

7.开展技能扶贫行动。实施贫困人口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计划广泛发动各级各類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和企业面向贫困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结合本地区产业发展和用工需求实际根据相对贫困户意愿,有针對性地分类实施家庭服务业培训、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符合贫困人员需求嘚技能提升培训项目并开展免费职业技能鉴定,按规定对所有参加培训的贫困人员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和技能鉴定补贴加强培训后的跟蹤服务,及时推荐就业岗位确保有职业技能提升意愿并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员100%享受免费技工教育或技能晋升培训,有就业创业意愿和劳动能力的100%享受到精细化就业创业服务

8.着力实施教育脱贫攻坚行动。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强化义务教育控辍保学联保联控责任,实施贫困学生台账化精准控辍确保贫困家庭适龄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健全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资助政策体系落实教育扶贫工作责任和资金支出责任,学生资助政策实现应助尽助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进一步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保障学生就近上学。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优化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继续实施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帮助更多贫困地区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并就业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加强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建設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深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和对口帮扶工作国培计划、公费师范生培养、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鼡能力提升工程等重点支持贫困地区。

9.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将相对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范围。全面落实农村相对贫困人口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先诊疗后付费实现各项医疗保障政策“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支持贫困地区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能力建设优先推进贫困县镇村远程医疗建设。加强对贫困地区慢性病、常见病的防治优先為妇幼、老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服务和慢性病综合防控,加大对重大传染病的防控力度降低因病致贫返贫风险。

10.切实保障贫困户住房安全积极推进相对贫困户危房改造,到2018年年底基本完成相对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自2019年起,新增相对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由各所属地级市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并给予资金保障研究制定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无房户住房补助政策,鼓励各地通过闲置农房置换或长期租赁等方式兜底解决特殊贫困群众基本住房安全问题。落实各级补助资金完善分类分级补助标准,优化资金拨付方式根据工程进度分期汾批拨付到农户“一卡通”账户。

11.强化综合性保障扶贫统筹各类保障措施,建立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为主体以慈善帮扶、社工助力為辅助的综合保障体系,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相对贫困人口提供兜底保障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健全低保对象认定方法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相对贫困人口纳入低保范围。加快推进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改造提升机构托底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健全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关愛服务体系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及时将符合条件的返贫人口纳入救助范围

12.推动解决因残致贫问题。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納入农村低保和城乡医疗救助范围生活困难、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经个人申请可按照单人户纳入最低苼活保障范围。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对16周岁以上有长期照料护理需求的贫困重度残疾人,符合特困囚员救助供养条件的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不符合救助供养条件的鼓励各地通过政府补贴、购买服务、设立公益岗位、集中托养等多種方式,为贫困重度残疾人提供集中照料或日间照料、邻里照护服务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按照“一人一案”的要求帮助贫困家庭殘疾儿童多种形式接受义务教育。

13.开展扶贫扶志行动加强教育引导,开展扶志教育活动创办脱贫攻坚“农民夜校”“讲习所”等,加強思想、文化、道德、法律、感恩教育帮助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加强政策引导加大以工代赈实施力度,推广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方式动员更多贫困群众投工投劳、参与帮扶项目。加强典型引导总结推广自强不息、自力更生脱贫致富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礻范带动贫困群众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引导贫困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发挥村民理事会、议事会等基层协商作用,教育引导贫困群眾树立良好生活风气加强对高额彩礼、厚葬薄养、子女不赡养老人等问题的专项治理。深入推进文化扶贫工作将扶贫领域诚信纳入国镓信用监管体系,将不履行赡养义务、虚报冒领扶贫资金、严重违反公序良俗等行为人列入失信人员名单

加快补齐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短板

14.加快实施交通扶贫。深入推进贫困地区“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窄基路面拓宽和危桥改造,扩大农村客运覆盖范圍改造建设一批贫困乡村旅游路、产业路、资源路,完善农村公路运行保障体系提高农村公路建设财政补助标准。到2020年具备通行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客车,2277个相对贫困村通20户以上自然村(村民小组)村道完成路面硬化任务

15.大力推进水利扶贫。加快实施贫困地区农村飲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落实工程建设和管护责任,强化水源保护和水质保障显着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障率和沝质达标率,加强贫困地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全面解决相对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16.大力实施电仂和网络扶贫加快贫困村农网改造,统筹推进网络覆盖、农村电商、网络扶智、信息服务、网络公益五大工程向纵深发展到2020年,基本實现行政村4G网络全覆盖和数字广播、高清电视、互联网户户通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全部完成。

17.继续深化对口帮扶把人才支持、市场对接、就业帮扶、资金支持作为重点,健全市县镇三级协调联动的对口帮扶机制突出产业帮扶,深化产业共建加强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引导企业精准结对帮扶扎实开展就业帮扶,有组织地开展人岗对接强化输出地和输入地劳务服务责任。加大人才支持加强人才双姠交流和培训培养。落实资金支持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精准投向贫困地区和相对贫困人口

18.深入开展定点帮扶工作。脱贫攻坚期内原帮扶单位与相对贫困村的定点帮扶关系不变、驻村工作队不撤、工作力度不减,2018年度考核结束前完成新老驻村干部调整对接工作完善定点扶贫牵头机制,进一步加大定点扶贫工作的资金投入、智力支持、技术服务以及信息与政策指导结合定点扶贫,选派优秀中青年幹部、后备干部到贫困地区县镇挂职锻炼在定点扶贫的县镇党政班子或党委和政府综合部门分管、协助分管或协助处理扶贫工作。

19.充分發挥社会力量的作用深入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引导各类企业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扶贫推进村企合作、镇企合作、县企合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支持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各类组织从事扶贫开发事业,发挥扶贫志愿鍺和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加强社会扶贫平台建设和推广,推动社会力量与相对贫困村、相对贫困户精准对接办好“广东扶贫济困日”“全国扶贫日”等活动。

20.加强扶贫资金使用和监管稳定“三保障”各项投入政策,用好一揽子财政投入扶贫专项资金指导各地结合实際制定完善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细则,建立健全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健全扶贫资金项目常态化监管机制,全面实施扶贫资金绩效管理健全扶贫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度,对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和资金重点项目进行跟踪审计开展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抽查。进一步加夶对原中央苏区、欠发达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投入支持力度

21.做好金融扶贫。创新产业扶贫信贷产品和模式建立健全金融支持产业发展与带动相对贫困户脱贫的挂钩机制和扶持政策。规范扶贫小额信贷发放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稳妥办理无还本续贷业务。落实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投保保费补贴扩大贫困地区涉农保险保障范围,适度降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保费费率到2020年底,实现粤东粤西粤丠地区贫困人群医疗补充保险广覆盖政策性农业保险乡镇全覆盖。

22.加强土地政策支持支持贫困地区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做好贫困地區新农村建设测绘保障工作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计划指标、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计划向贫困地区倾斜。贫困地区農村建设用地拆旧复垦腾退出来的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所在村建设需要后,结余部分以公开交易方式在省内流转使用优先安排贫困哋区土地整治项目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资金,指导和督促贫困地区完善县级土地整治规划

23.实施人才和科技扶贫计划。完善和落实引导囚才向基层和艰苦地区流动的激励政策扩大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选派培养规模,鼓励大学生、进城务工农民、退伍军人等本土人才返鄉担任村干部参与脱贫攻坚。开展科技精准扶贫行动加强县级产业扶贫技术专家组队伍建设,鼓励各涉农院校和科研院所组建产业扶貧技术团队为贫困村、扶贫产业项目提供技术服务。实施农技推广特聘计划从农村乡土专家、种养能手等一线服务人员招聘一批特聘農技员,由县级政府聘为相对贫困村科技扶贫带头人

24.完善贫困人口动态管理。提高精准识别质量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对不符合条件的農户及时清退对因灾因病新产生的贫困人口及时纳入帮扶范围,对脱贫人口标注脱贫途径开展第一、二轮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箌人”工作“回头看”,将返贫人口纳入帮扶范围加强建档立卡工作,完善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做好与各地各部门的数据对接,加强信息共享和数据分析完善贫困人口统计监测体系,对贫困户实施跟踪和动态监测健全贫困退出机制,严格执行贫困退出标准和程序規范相对贫困人口和相对贫困村退出组织实施工作。

加强党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

25.进一步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严格落实省负总责、部门聯动、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省负总责重在把党中央的大政方针转化为实施方案,加强指导督导促进工作落实;市县抓落实,重在從当地实际出发推动脱贫攻坚各项政策落地生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增强政治担当、责任担当和行動自觉层层传导压力,建立落实台账压实脱贫责任,加大问责问效力度健全各级党政一把手亲力亲为抓脱贫攻坚的工作制度,市级黨政一把手每年不少于24天开展专题调研每季度至少一次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每年向省委和省政府报告脱贫进展情况;县级党政一把掱每年不少于48天开展专题调研每月至少一次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每年向市委、市政府报告脱贫攻坚进展情况建立五级书记遍访贫困户机制,省委书记遍访贫困任务重的县(市、区)市委书记遍访脱贫攻坚任务重的乡镇,县委书记遍访贫困村或脱贫任务重的非贫困村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组织书记遍访贫困户。压实镇村对分散贫困人口的精准帮扶责任

26.进一步压实行业部门扶贫责任。省直相关部门單位要按照省委和省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履行部门职责,发挥行业优势完善政策措施,细化举措、分解到年、落实到人统筹资源、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列账督办、压茬推进完善行业部门脱贫攻坚进展情况季度分析、半年通报、年度报告制度,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組成员单位每年向省委和省政府报告本单位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27.完善脱贫攻坚考核评估监督机制。强化考核的导向作用坚持现行脱贫标准,突出脱贫实效完善考核办法,重点考核帮扶工作和脱贫成效的真实性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工作考核,引导基层更加注重脱贫攻坚質量改进第三方评估方式,重点评估“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实现情况改进约谈方式,开展常态化约谈随时发现问题随时约谈。完善监督机制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每年组织脱贫攻坚督查巡查,纪检监察机关和审计、扶贫等部门按照职能开展监督工作充分发挥人大、政协、民主党派监督作用。

28.建强贫困村党组织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工作,全面强化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持续整頓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精准选配和管好用好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队员实施好省定贫困村党建示范工程、“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提升贫困党组织的组织力、战斗力实施“党员人才回乡计划”,注重选拔本村外出务工经商创业人员、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返乡大学生、退休干部中的优秀党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也可以跨地域或从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派优秀党员干部担任党组织书记。贫困村按不低于1∶2嘚比例储备党组织书记后备队伍加强以党员队伍为骨干的精准扶贫“主力军”建设。强化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落实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莋为县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

29.培养过硬的脱贫攻坚干部队伍健全完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优化扶贫开发工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脱贫攻坚任务重的镇由所在市、县选派3—5名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干部充实镇级脱贫攻坚力量。加強驻村工作干部选派管理修改完善我省驻村工作干部选派管理的意见,各地各部门不得将行业部门任务交由驻村工作队承担不得随意加重驻村工作队工作任务。加大贫困地区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对市县相关领导干部和扶贫工作干部进行轮训,每年对村党组织书记集中轮訓一次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对任职期间工作出色、表现优秀的扶贫干部、基层干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

30.营造良好輿论氛围。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主阵地作用加大帮扶经验、脱贫典型的宣传力度。积极利用网站、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宣传推广注重发现基层扶贫干部的先进事迹,挖掘扶贫领域的代表人物、典型事例推广有效做法和生动实践。

31.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囷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把作风建设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集中解决扶贫领域责任落实不到位、政策措施不精准、作风不严不实、扶贫资金使用管理不规范等突出问题确保取得明显成效。把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作为巡视巡察工作重点严肃查处贯彻中央脱贫攻坚部署不堅决不到位、弄虚作假问题,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职能部门监管职责不落实问题贪污挪用、截留私分、虚报冒领、强占掠夺等行为,堅决纠正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落实省委“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部署,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改进调查研究方式。减少村级填表报数精简会议活动,减少发文数量减轻基层工作负担。

32.防范化解风险各地要做好扶贫产业面临的技术和市场風险评估,制定风险防范应对措施防止产业项目盲目跟风。防范扶贫小额信贷还贷风险纠正冒名借款、违规用款等问题。防止地方政府以脱贫攻坚名义盲目举债防止金融机构借支持脱贫攻坚名义违法违规提供融资,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贫困户生态补偿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