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盖房福建,没地方盖房就在田里盖房,现在政府要拆,怎么办

原标题:中国已经正式进入“娶妻难”时代!

结婚,正慢慢演变成一场经济战。

记者孙旭阳,曾写过一篇文章《“娶妻难”,正让不富裕的农民断子绝孙》。

文章开头就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案例:

一个多月前,老家有个认识的中年男人上吊了。

他有两个儿子,大的26岁,小的24岁,家里却只有一座楼房,一部汽车。这让两个孩子的 婚姻大事都被耽搁了。

他倒是有点钱,但已经不够在镇上买一套20多万的三居室,所以就在村里到处寻宅基地盖房。

一开始找的是村委。村干部说:“现在整个村里20多岁的小伙子,超过一半婚事都没着落,大家抢宅基地打破头,谁也不敢给你承许一块地。”

逼得没办法,他铤而走险,准备在村边的田里盖房。

他先是拎着礼物,在村民小组里走老访旧,征得各家各户的同意。

他也不顾什么辈分了,一句话就挂在嘴边:“你今儿要是不点头,我就给你跪下……”

很快他便得到了各家不会闹事的许可,毕竟,那块田现在也是他家种着。

其他家也有情况类似的,甚至还期待着他能闯关成功,自家也可以去并排盖房。

据说他也找当官儿的活动好了,大家就看着他平地、划线、打地基,砌墙,一直到浇筑圈梁,都没事儿。

直到往上摞二层的时候,土管所派来一辆钩机,三下五去儿便将工地搞成一堆废墟。

那天晚上,他寻了短见。

写到这里,作者得出了一个结论:“对于年过半百的人来说,没有比娶儿媳妇更重要的事儿了。”

为了能尽快抱到孙子,他们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只是没人去追问传宗接代究竟价值何在,存续基因本身便具备不可辩驳的权威。

文章里作者还有一个例子。

今年春节在老家,我还遇到过一位42岁的中年妇女。

在春节那半月,每天督促20岁的儿子起早发动比亚迪轿车,拉着她到处约访亲戚朋友,唯一话题就是说媒。

她儿子有点腼腆,拎着车钥匙远远站着,看着母亲跟人谈笑风生,不时摇头苦笑。

我笑着问这位焦灼的母亲,你家孩子不时刚过二十呢,不至于这么急吧。

“我不急不行呀,再过三年,他要是娶不来老婆,我就是有捅破天的本事,也帮不了他了。”她说着,伸出三个指头,在空中挥舞。

她家条件还不错,一儿一女,在村里有房有车,县城里还按揭买了一套两居室。

即便如此,她还是要四面八方打探婚配的消息,只要有1%的可能性,她便开动100%的马力杀过来。

她告诉一个媒人:“我们家条件咋样,随便访访问问。还有,我比一般的婆子年轻多了,没病没灾,活蹦乱跳,一只手抱一个孙娃儿都没问题…”

是的,农村婚姻市场竞争已经惨烈到,如果准公公婆婆年纪太大,或者有啥病,可能成为未来儿媳的拖累。

那么,靠边站,让那些公公还有力气打工,婆婆还能在田地里翻几个跟头的家庭先来吧。

那位刚届中年的母亲,就一直被想象中的儿子的悲惨结局折磨。

“老弟,你在郑州看有合适的好女,给俺家介绍介绍。说成了,一万块辛苦费直接拍给你!”她到处这样许愿。

我相信,只要婚恋平台管用,她肯定会去给儿子充一个VIP会员。

作者举的都是河南农村的例子,已经是如此残酷。而我国南方的很多地方,比这个还要残酷得多。

这是因为当年计划生育时为了得到儿子,1980年代之后开始逐渐引入“B超”。

所以在1984年,中国男女新生儿比例首次突破150:100的自然最高比例,达到107:100,然后在随后的十几年逐渐走高,在1990年代基本上是110多:100。

而到了2000年,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男女出生性别比为116.9:100,有5个省的出生人口性别比高达130:100,最高的海南省是136.64:100。

2000年之后,很多省份的男女比例突破120:100,有些省份甚至长期在130:100之上。

2000年之后,如果按平均每年出生1600万人、男女比例是120:100来计算,男孩是872万,女孩是728万,男孩比女孩多144万。

那么粗略估算,1985年到2015年这30年,男孩比女孩多出生至少3000万。

以中国的人口规模,这3000万-4000万人该怎么找对象,是个几乎无法解决的问题。

我们可以说当年的农民太过“短视”,为了要男孩不惜做B超,不惜打掉肚子里的女孩,但是现在恶果已经发生了,你们说怎么办?

所以,当年在各个医院、尤其是开黑诊所给农民做B超的人,国家真的应该严刑峻法,严刑峻法啊…

为什么不在当时重视这个极为严峻的问题呢?等问题发生了再处理,已经来不及了。

计划生育主要针对汉族,汉族的男女比例失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中国,尤其是广大汉族年轻人,最为焦虑的问题。

当男女比例越发不协调、人们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时,婚配市场上变成了这样:

有钱人不仅有老婆,而且有小老婆… 普通人能有个老婆就不错了。

而广大农村年轻男人,光棍的比例更高。

那么,农村和三四线城市的有男孩的家庭,就会为孩子能讨到老婆,拼尽全家的积蓄。

娶个亲至少好几十万,不仅需要在城市买房,而且还得有车,以期战胜别的家庭。

从经济上说,这也造成了超前消费,无数家庭负债累累。

而且这还是幸运的家庭,而不幸的家庭,在贫困的农村比比皆是。

以男女比例最为失调的海南省为例,早已出现大量的光棍村。

相当一部分村子,差不多有四成适婚男性结不了婚。

2016年在海南省两会上,这个问题已经引起注意。

但是政府觉得是什么原因呢?贫困。

因为贫困,所以大量男人找不到老婆。所以要“扶贫”,要“致富”。

但这有什么用?贫富都是相对的,海南能富得过广东?农村能富得过城市?不可能的。

2016年琼中县的吊罗山乡政府曾想方设法牵线搭桥,利用外出打工女青年返乡的机会,组织了几十名未婚男青年,开展相亲活动,最终也只促成了两三桩婚事。

外出女青年都是见过世面的,加上男多女少,谁愿意和留在本村的男人结婚呢?

“500多人娶不到老婆,不是他们干不了农活,而是他们脑子不好 。”这是一个村干部的结论。

关于男女比例失调问题,1984年出现时就应该引起足够重视,以后情况愈演愈烈。

那么无论如何,1990年代必须引起重视,用超严酷的刑罚,惩罚那些非法进行B超检查的人。

可惜直到今天,当中国的青年男人比女人多好几千万、而且90后乃至00后已经茁壮成长、纷纷进入适婚年龄时,这个问题已经变得无比严峻。

下面这个新闻是2016年陕西农村的:

位于东南沿海的福建,享有出海的优势,而且毕竟比较富裕。

但是仍然不可能改变男多女少的局面。怎么办?

很多人娶东南亚妇女,比如越南、菲律宾女人。可惜我国在这方面也是控制的:

除了娶亲难,还有招工难和养老难。

这是因为“90后”是我国建国以来最少的一代人,平均每年出生1400万,大约只有“70后”的60%。

现在“90后”不仅娶亲难,人数还少,所以社会必然面临招工难的局面。

可以预见,年轻人的工资将大幅上升。

而压在他们头上的广大中老年人,工资必然也将水涨船高,进一步抬高通胀。

越来越剧烈的通胀,以及“90后”逐渐步入中老年,他们的父母,也就是广大“70后”和“60后”,也将面临养老难的局面。

让我再重复一遍吧:中国现在的适婚男人,现在面临的是娶亲难,以后面临的将是越来越剧烈的通胀,以及养老难。

这当然是一个极其、极其、极其严峻的局面,而且将在未来三四十年时间里,长期存在。

“娶妻难”将正式拉开序幕:

以22~26岁代表女性的初婚年龄,

以24~28岁代表男性的初婚年龄,

男比女多了1000万人。

平均5个男性中将有1个找不到配偶,

将有数千万的男子无妻可娶,

成为真正的“光 棍”!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男人!

叫你以前不追我,以后老娘抢着要

《中国十大城市娶老婆成本排行榜》

我不看我不看我不看.....

1、房屋一套80平方,以均价22300元计,24000

2、装修,以中等装修,80平算,计10万

3、家电及家具,计5万(有部分女方以嫁妆形式出资承担)

4、轿车,以普通代步车为标准,计10万

5、办喜酒,以中等酒店20桌,包括自带酒、烟、糖,计万,回收红包以每桌平均2000元,计万,收支相抵

6、度蜜月,新马泰、云南、海南为主要出行地,就选去韩国好了,平均每人费用以6000为标准,计.2万

7、恋爱期,包括出去吃饭、买礼物、娱乐、旅游、送女友父母节日礼品等,平均每月以1500元的标准,谈2年,计=3.6万

以男方家庭30万资产,年薪6万计算,208.2万/6万=29.5年

男方倾家荡产+男人不吃不喝工作29.5

=在深圳讨一个中上条件的老婆的成本。

1、六环附近房屋一套(80平以上),以均价20000元计, 20000

2、装修,以中等装修,80平算,计15万

3、家电及家具,计8万(有部分女方以嫁妆形式出资承担)

4、轿车,以普通轿车为标准,计12万

5、办喜酒,以4星级酒店200人(20桌)计算,包括自带酒、烟、糖,计200×200=4万,回收红包以每桌平均2000元,计万,收支相抵

6、度蜜月,坚决不去港澳、新马泰,更不去云南、海南。主要以澳洲,欧洲为主,要不马尔代夫也行,以马尔代夫为准,平均每人费用以10000多,总价3万吧

7、恋爱期,包括出去吃饭、买礼物、娱乐、旅游、送女友父母节日礼品等,平均每月以2000元的标准,谈2年,计=4.8万

男方倾家荡产+男人不吃不喝工作28.8年

=讨一个北京中等条件的老婆的成本。

2、装修,以中等装修,100平算,计15万

3、家电及家具,计10万(有部分女方以嫁妆形式出资承担)

4、轿车,以普通代步车为标准,计10万。也有部分通情达理的杭州女孩同意以电动车作为替代品,计1500元

5、办喜酒,以中等酒店(喜乐的档次)25桌,包括自带酒、烟、糖,计.5万,回收红包以每桌平均1200元,计万,盈利0.5万

6、度蜜月,以港澳、新马泰、云南、海南为主要出行地,平均每人费用以6000为标准,计.2万

7、恋爱期,包括出去吃饭、买礼物、娱乐、旅游、送女友父母节日礼品等,平均每月以1800元的标准,谈2年,计=4.32万

男方倾家荡产+男人不吃不喝工作28.5年

=讨一个上海中上条件的老婆的成本!

2、装修,以中等装修,100平算,计15万

3、家电及家具,计10万(有部分女方以嫁妆形式出资承担)

4、轿车,以普通轿车为标准,车价加上牌费用15万

5、办喜酒,以4星级酒店200人(20桌)计算,包括自带酒、烟、糖,计200×200=4万,回收红包以每桌平均2000元,计万,收支相抵

6、度蜜月,坚决不去,港澳、新马泰、更不去:云南、海南。主要以澳洲,欧洲为主,要不马尔代夫也行,以马尔代夫为准,平均每人费用以10000多,总价3万

7、恋爱期,包括出去吃饭、买礼物、娱乐、旅游、送女友父母节日礼品等,平均每月以2000元的标准,谈2年,计=4.8万

男方倾家荡产+男人不吃不喝工作近24.7年

=讨一个杭州中等条件的老婆的成本。

1、郊区房屋一套(80平以上),以均价10900元计,1000

2、装修,以中等装修,80平算,计15万

3、家电及家具,计8万(有部分女方以嫁妆形式出资承担)

4、轿车,以普通轿车为标准,一般中档次的10万元左右,没有通情达理的广州女孩同意以汽车以外的工具代步

5、办喜酒,以4星级酒店200人(20桌)计算,包括自带酒、烟、糖,计200×200=4万,回收红包以每桌平均2000元,计万,收支相抵

6、度蜜月,坚决不去,港澳、新马泰、更不去:云南、海南。主要以澳洲,欧洲为主,要不马尔代夫也行,以马尔代夫为准,平均每人费用以10000多,总价3万吧

7、恋爱期,包括出去吃饭、买礼物、娱乐、旅游、送女友父母节日礼品等,平均每月以2000元的标准,谈2年,计=4.8万

以男方家庭30万的家产,男人年收入6万计,(128-30)/6=16.3年。

男方倾家荡产+男人不吃不喝工作16.3年

=讨一个广州中等条件老婆的成本。

2、装修,以中等装修,80平米算,计5万

3、家电及家具,计3万(有部分女方以嫁妆形式出资承担)

4、轿车,以普通代步车为标准,计10万

5、办喜酒,以中等酒店25桌为例,包括自带酒、烟、糖,计万。回收红包以每桌平均1200元计,万,收支相抵

6、度蜜月,以港澳、新马泰、云南、海南为主要出行地,平均每人费用以8000元为标准,计.6万

7、从谈恋爱到决定结婚这段时间,包括出去吃饭、买礼物、娱乐、旅游、送女友父母节日礼品等,平均每月以1000元为标准,谈2年,计=2.4万

男方倾家荡产+男人不吃不喝工作近12.1年

=讨一个南京中等条件的老婆的成本。

1、房屋一套(80平以上,郊区),以均价8000元计,000

2、装修,以中等装修,80平算,计10万

3、家电及家具,计4万(有部分女方以嫁妆形式出资承担)

4、轿车,以普通轿车为标准,一般就要10万元左右

5、办喜酒,以中等酒店25桌为例,包括自带酒、烟、糖,计万。回收红包以每桌平均1200元计,万,收支相抵

6、度蜜月,可以考虑云南、海南等国内线路,人均4000,俩人连带花销近1万元

7、恋爱期,包括出去吃饭、买礼物、娱乐、旅游、送女友父母节日礼品等,平均每月以1500元的标准,谈2年,计=3.6万

男方倾家荡产+男人不吃不喝工作13.1年

=讨一个天津中等条件老婆的成本

1、三环外房屋一套(80平以上),以均价4700元计,000

2、装修5万元。(差不多了,在成都100平,装5万应该算简单的了,3万左右的房屋装修,厨房和浴室各一万)

3、家电及家具共3万元(有部分女方以嫁妆形式出资承担)

4、轿车,以普通小轿车为标准,5万元左右

5、办喜酒,以一般酒店200人(20桌)计算,包括自带酒、烟、糖,计100×200=2万,回收红包以每桌平均2000元,计万,收入2万,但从长远来看,收支应该平衡,因为送礼的朋友和同学中也是要结婚的,到时候你要送回去滴

6、度蜜月,以国内为准,平均每人费用以5000元,总价1万元

7、从恋爱到决定结婚这段时间,包括出去吃饭、买礼物、娱乐、旅游、送女友父母节日礼品等,平均每月500元的标准(女方出的不算),谈3年,计500×12×3=1.8万元

综上所述,各项成本合计:

以男方家庭30万元的家产,男人年收入6万元计,(55.4-30)/6=4.2年。

男方倾家荡产+男人不吃不喝工作4.2年

=讨一个成都中上等条件的老婆的成本。

是不是觉得老婆从没这么遥远

否则父母也要操碎心愁白头啊!

可怜天下几千万肯定找不到老婆的男人……

网传《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虽然是2年前的文章了,但不少公众号每到节假日还会刷一波。作者是位大学教授,写夫家(湖北某农村)三代人近10年的苦难生活。我觉得作为高知,作者过于主观、片面、悲观。农村在巨变中,90、00年代的事不代表现在,自家的境遇也称不上“乡村图景”,文学作品更非调查报告。

我来自祖国西南边疆的农村,在东莞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应该说无论本人还是老家境况,前述作者都比我高级一点。2018年假期,我时隔4年后回到老家,看到很多变化。谨以本文记述我眼中完全不同的乡村图景,看到什么、经历过什么写什么,不主观臆测。

老家:一个25公里的世界

祥云县,是云南中西部交通、经济比较好的一个县。昆明到大理的高速公路、铁路、国道都过这里,坝子面积在省内排名前十。我妻子生在坝区的一个镇上,云南给人印象到处是山,但她小时候从没爬过山。 

而我家那属于山区,普淜镇格子村格子石门两个行政村自西向东排列在一条河谷中,下属的自然村都沿河分布,河边田地宽一些村子就大一些,反之亦然。往北翻过山还有云里厂村云水公路从云里厂到格子,再沿河到石门,然后是盘山路,到水盆铺村(属下庄镇)接入320国道。顺国道西行7-8公里就到下庄镇了。国道也能到普淜镇,但市集小,去的人少。

△石门、格子、云里厂3个村,截自:中国卫星地图。

村民们一年四季的主要区域,就是沿云水公路到下庄镇这样一个25公里的范围,这也是对他们生产和生活影响最大的区域。 

我2014年回家,女儿出生,然后父母来城市帮带孙女。2018年春节才又回老家,感恩公司放了12天假,有2天乘车,从廿七到初六,在老家10天。四年回老家,这个25公里的范围有什么变化呢? 

云水公路通20年了,当时我小学六年级,土路,晴天灰,雨天泥。村民赶街(方言音gàn gāi)坐拖拉机,3天一个街,车费3块,去一趟不易,所以买的东西很多,车斗前半截都堆满了,化肥水泥饲料不怕踩,可以铺在底部,人站上面,像插柴一样密密麻麻…… 

我去镇上读书,经常要翻山越岭,走20多公里路。遇到街天,就可以坐车了。在村里的打谷场,司机摇响拖拉机,柴油味至今难忘,然后大家站在车斗里,坐副驾驶的要多给2块钱。不是每个自然村都直通公路,我家那里要走一段500米的河道到公路。我站在车斗边缘,手扶着棚杆,望着拖拉机后轮在或卵石上轧出一道印,或在清澈的河水里掀起水花,感觉很幸福。

△10多年前云水公路石门村的一段土路,两边没有排水沟,过山沟也没涵洞,雨天水流容易冲毁路面。

泥泞,车打滑很危险。很多路段车陷进泥里,人要全部下来,出坑之后再上去。有时车底盘抵住地面,司机会拿备用的锄头挖低中间,大家捡石头铺在车轮前面,然后喊口号“预备,起!”一起用力推,司机同时踩油门。出坑的瞬间,车轮转空,经常会给后面的人溅射一身泥。人们一阵哄笑,倒霉的人自去擦洗,也都习惯了。也有陷得太深彻底动不了的,或者遇到塌方下来堵死了道路,就没办法了。

我初一时回家就遇到拖拉机陷泥里,折腾到天黑,大家都投奔亲戚去了。我跟一个初二的男生摸黑回家,下着小雨,没带伞和电筒,分不清东南西北,跟着他一直走了四五个小时,不知摔了多少次才到家…… 

△5年前云水公路格子村的一段搪石路,注意路边的排水沟。

高三时,变成了搪石路,车辆可以全天候通到镇上,而且进自然村的路也通了。有一个假期,我还去参加过修路劳动,专门拌水泥。从那时候起,进村卖东西的、收农副产品的人就多了。2016年爸妈回老家过年,就发现公路变成水泥的了,包括进各自然村的小路。

△我过年拍的格子村一段水泥路,宽敞平整,看起来也规范。

△石门至水盆铺的盘泥路,图自:云南网。 

写稿期间,听闻广大铁路复线接轨的消息,喜大普奔!我从广州到昆明,火车原来要25小时,现在高铁只需要6.5小时;昆明到大理原来要6小时,以后开动车,不到2小时,我当天就能从外地回到家了!此外,昆明到大理(楚大段)新的高速公路也快通了,老家和外界的联系会更紧密! 

△,K字头旅游火车很漂亮,但比较慢,云南十八怪——火车还比汽车慢,马上动车将改变一切。 

道路是最基础的设施,干道和小道,像人体血管一样串起了河流两岸的一个个村子,将人流物流和外界紧密联系。过年我看到村民买小汽车的多了,包括集市建立、盖新房、在农村创业等等,没有公路都只能是做梦。 

格子村人多,位置又在石门、云里厂两个村中间,适合建集市。村委会所在的自然村就叫“小街”,据说旧社会有过街的。 

没有集市,村民生活自给自足。你可能说田园诗意,但我说是苦难之源。吃米饭,要自己种水稻;吃肉,就要养猪养鸡;吃菜,就要种菜;烧火要砍柴,耕田要养牛,驮运要养驴养骡子……每天田里地里劳作,回到家喂猪喂鸡,天黑还在菜园浇水,小孩砍柴、割草、放牛……一年365天,农活种类太多,农民像旋转的陀螺一刻不息,也挣不下多少钱。

小学时,干旱,从河里挑水翻山越岭去浇山地的烤烟苗,父亲、母亲和哥哥每人一担,我赶驴,毛驴每边两个25公斤的方形塑料桶灌满水驮着,那时真的好辛苦。 

△人背马驮,传统生产的村民很辛苦。 

现代社会分工细,每人专做一样,效率很高,别的东西通过市场交换来获得。集市也是2016年建的,7天一个街,规模很小,就长五六十米、宽二三十米的一片区域,三排摊位,从1、2排中间走过去,再从2、3排中间走回来就逛完了。但再小的市场作用也大,交易可以促进分工,减少劳动种类,很多村民都不种水稻、蔬菜了,专种烤烟,或养牛、养羊,米和蔬菜到集市上买。 

以前,家家杀年猪,请村里人来吃,当天吃掉半头一头也正常,剩下的腌成腊肉,要吃一年,所以小时候特别馋新鲜肉。只能偶尔去镇上,或碰到村里有人杀猪卖时买点(杀猪的也怕卖不完坏掉,遇到熟人割一大块放他家,钱可赊)。有集市就不用自己养猪了,随时能买到肉。 

记得高中时,我约了七八个同学去我家,当天没车,坝子里一群娇气的男女同学,被我带着走了20公里山路,还背着镇上买的蔬菜、水果和肉……

我廿九去买炮仗、糖果,三十去买水果、鱼、鲜肉,都有的卖。很多村民买了冰箱,新鲜蔬菜、水果、肉就近买回放冰箱,生活质量好多了!

△有了集市,孩子们回老家不但好玩,买零食也容易了。 

还有以前多余的蔬菜、水果,吃不完只能送人,现在可以拿到集市上变成钱了。想做点小生意的村民,到外面批发些小商品,亦农亦商也方便。有了市场,真正地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生活质量。 

越来越多人搬出老房子,到公路沿线盖了小洋楼,还都预留了停车位,对未来生活的乐观可见一斑。 

△我在普淜拍的一所小洋房,老家新房像这样,注意停车位。

老家的房子经历过两次革命:第一次革命,由泥房变成瓦房;第二次革命,由瓦房变成了洋房,最近几年就属于第二次革命。 

泥房(土掌房)只有一层,结构很简单,屋顶是平的,用木条搭起来,铺上泥土,踩实,糊平,还可以晒粮食。下雨天容易漏水,还要上去补泥……

△泥房,20年前就少人住了,住这种房子咋娶媳妇?现在就老式的畜舍还用。

瓦房规模大很多,四五间、甚至七八间一排,一般两层,白墙青瓦、雕梁画栋、宽敞明亮,住着舒服不说,视觉上也跟掉渣的泥房不可同日而语。但瓦房成本高,要买大量木料、砖瓦、石灰,工程量也大。20多年前,盖所大瓦房是农民一辈子的骄傲。瓦房也还真结实,过几十年换下瓦,住三代人都可以。

△我在自家走廊上拍的瓦顶,这个院子里有我的无数记忆。 

我大伯是远近闻名的木匠大师傅。房子竖起来要请客,叫“竖房子”“飘梁”,是大喜事。大师傅爬到顶上,指挥徒弟把中梁“飘”上去固定。念完吉祥话,就东方西北中一把把地扔“喜粑粑”(碎米面做的饼,鼓鼓囊囊的,中间染红,还包硬币)和糖果。中梁上还有一只大公鸡,礼毕就归大师傅了。小时候无比向往喜粑粑,无奈人瘦小,从没抢到过,大伯也没私藏一个下来给我。瓦房时代的大伯,威风八面,可现在他都去世3年了,过年去到他坟前,悲伤不已。

△飘梁类似这样,但老家规模大很多,一排至少四五间,而且是舂好墙,在墙圈里举行仪式,装饰也喜气,再没机会拍到了,本图自网络。 

洋房,就是钢筋混泥土房子。大伯的女婿和儿子——我姐夫和三弟也是盖房子的,在城市装修洋房。大伯最后那几年,木匠已经不吃香了,盖瓦房的少,一天也好像不到100块钱,姐夫和三弟四五百一天,两家都房车齐备。他们让他到城里带孩子,或者跟他们干。大伯一直管人,受不得人管。最后那年身体差,说好再干一年就进城,谁想可以享福的时候竟一病走了…… 

我家和大伯家的一院瓦房,门楼用砖石搭建,两扇铁门对开,上方嵌着二爷爷送的扇形大理石屏,写着“立志奋进”4个字,日期1994年。当年在村里算最好,而现在基本算差的房子了。

△三弟回去拍的,曾经热闹的一院房子,如今被贴了“无人居住”,父亲看到很生气,嚷着他明年要回去守家。 

有几户人家还在县城买了房,境况最差那几家的房子也好了。有一家,听说政府补贴6万,又优惠贷款6万建起了洋房。另一家,男人四十多岁才娶到一个小他二十岁的哑人,房子又黑有小,还只有一间。近十几年,有贫困补贴、残疾补贴、独生子女补贴。大院里的人家搬出去盖房,他花钱把老房子全并过来,政府补贴他装修。他以前农忙帮过我家,我过年去坐了一会,发现大电视、沙发、地砖、吊顶,比我家高级多了,哈哈…… 

20年前,家家户户日子都差不多,水田种稻米管吃饭,山地种玉米管喂猪,再种一些烤烟作经济来源。所谓富有的人家,也就是比别家勤快点、劳力富足点、俭省点。因为业态是单一、传统的。 

我初中时,家里还养着一头大水牛,县城的一位同学去我家玩,我俩在宽阔的牛背上一前一后对坐打扑克,牛吃着草,半天才挪一步……田园牧歌,回忆很美好,但不划算也显而易见,水牛一年就春耕干活,但要饲养一整年!

△六爷爷65岁,开心地带两个重孙女去看刚生几天的小牛。他跟我算了笔账,小牛养一年能卖12000元,折合他一个月光养牛能挣1000元……养牛也跟以前也不同了。

交通改善、市场建立后,和外界人流、物流沟通便利,而且年轻人到全国各地打工,见得多,立业的门道也丰富了。 

张勇哥是最早出去的人,在矿山吃过很多苦,粉尘呛,现在还有严重的鼻炎,后面慢慢包工,在怒江修路、修电站,20年前就发迹了。我大学期间还得到过他的慷慨帮助,假期也曾带我去,感恩!他没读过书,但他的胆略、慷慨,接人待物的谦卑,我很佩服。

△张勇哥挣到钱后,捐资翻修了村里的小庙,还修了一些路。 

同样包工的还有河对面我姑妈家的大表哥,他伙食办得好,借钱也会及时结清工资,所以跟他干的人很多,工程越做越好了,人缘好,过年“座上宾常满,杯中酒不空”。二表哥懂牲畜状况和估价,做一些牛马生意,山里山外的牲畜贩子、市场行情都熟悉。姑爹学问非常高,在格子村大庙主持事务,找他看风水的人也多。尽管忙,过年他还给我家写了春联。我去年给他买过一只毛笔,他很喜欢。我想农村逢年过节的信仰活动,对地方民风淳化有帮助。 

兴财哥初中辍学回家放牛,自学医药,在村里给人治简单的感冒肚子疼等,但他考的是药师证,只能开药店,就关了,也积累了一些钱。然后开商店,副食、农药、化肥、饲料什么都卖。他们包了很多外出打工人家的田地,今年报了30亩烤烟合同。农闲时他还外出打工。看着他新建的大房子,码得整整齐齐的木柴,我由衷佩服这两口子的勤奋。

我小学时石门村的一个二愣子,喊打喊杀的,跟我很好。记得我跟隔壁班的人吵架,后来打起来,他在旁边光说也没帮我,我那时身体差爱流鼻血,输得灰溜溜的。他前几年在下庄街开烤鸭店,听人说现在店做大了,除了烤鸭,还卖速冻食品、调料等,县城也开了分店,替他高兴。 

还有七收烤烟和野生菌的,也能赚一笔。找菌子是我最怀念的时光,可惜我差不多10年没在夏天回过老家了。

△图自网络,无比怀念小时候找菌子的时光,也馋它们。  

客运也是一门好营生,开中巴车的司机在村里算人物。还有养猪,养黑山羊,养奶牛的,政府有不少补贴。有一家在老青山下养蚂蚱,村里人办喜事会买两斤来油炸待客。集市上则有批发蔬菜、水果、肉类去卖的;路边修车修摩托的,开理发店的;还有买大卡车跑运输,买挖机干工程的……打工回去想发展点什么的人更多。

△右边那个很宽的平房,就是村里的养猪场,场主比我小四五岁,按辈分喊我叔。 

在下庄、刘厂这样的镇上,我看到微信、支付宝二维码收款已经比较普遍,不仅大超市,连小吃摊都用上了。 

△我买了一份紫米饵块包油条早点,买烤黄粉(豌豆做的),都刷手机付钱。

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惊人,相比十多年前“通讯基本靠吼”,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用着智能手机,网络也已经进村,过年我看到附近有WIFI信号。 

我上中学时,从学校回家就与世隔绝了。村里只有一家人装了电话,高三假期约同学去我家那次,我还记得下过雨,晚上我们打着电筒、趟过泥泞的巷道,带他们去打电话给家里报平安。更早之前只有村委会有电话,广播里通知,走一两公里进去接……  

△夜晚路过下庄镇,到学校看看。再次回来我孩子都4岁多了,那时的同学早已天南海北。

我大学假期回家,为发个短信,爬到山上才有手机信号。所以我今年回去很担忧没信号,后来发现网络早都通了,还分享了一些老家活动到朋友圈……

环境也是大事情。随着村民与外界市场连接,塑料包装、玻璃瓶等垃圾也加速增长。以前垃圾都是倒在山沟里、河里。去年,政府给每家一个铁垃圾桶,自行集中并烧毁垃圾,禁止倒在外面。所以过年我发现外面没地方扔垃圾,小孩吃完零食,我从外面拿回包装袋烧掉……我心里感慨,更欣喜。趁着污染还小,早点开始保护环境。

△格子村局部,2007年我大学回家拍的,照片绝版,因为面貌变了。 

生态方面,山坡光秃秃的,是因为被开垦成旱地了,缺水不种植没绿色。翻过这些山坡,有更多密密麻麻的。以前,村民靠土地过日子,人地矛盾导致毁林开荒,还有种烤烟,烘烤需要砍柴烧……政府耗费巨大人力物力,教育宣传、巡视、堵路口、明察暗访、罚款……什么招都用上,村民照样偷偷开荒,偷偷砍树…… 

印证了一句话“一切问题都是发展问题”。如今,不用教育监督、不用罚款,也没人去开荒了,也极少人去砍树了,因为不划算。到东莞的工厂打个工都挣得更多,水田都包给人了,何况旱地?大户包下别家的田地种烤烟,买一车煤炭就够烧了,谁还上山砍树?旱地种果树的更多,退耕还林,跟以前走着相反的路。 

△10年前,父亲和他种的烤烟,他身后高那座就是烤房,如今即便回老家他也干不动了。

老家人际关系更好了。以前全村人都守着这片山、这块地、这条河过日子,资源有限而存在竞争。两家人田相邻,贪婪的一家会不断劈窄田埂,增加自己面积。但总得过路吧?另一家如果厚道一点,就补充田埂,过几年,田没长腿却会乾坤大挪移,分界桩早不在中间了……还有旱季沟里的水有限,放水要彻夜守候,以防别人堵自家水口,为争水挥舞锄头打得头破血流的也有。再如你家种烤烟,邻家种玉米,花粉落到烟叶上会长斑点;你家种麦子,他家放牛羊,糟蹋了庄稼……龌龊事有些是无意的,有些是因嫉妒心而使坏。 

△父母大半辈子的心血就是这片山地。果树曾引起一家人的不满,有一年,还借口上坟失火烧了一些树……大家都守着村子时,远不是那么友善、团结。

而现在大家都外出打工,生产竞争没了,过年回到老家,来往的人很多,非常亲热。年轻人在城市孤独,而留守老人之间,不管原来有什么仇怨,都孤独,需要抱团取暖。经济也宽裕了,不管去谁家都好酒好肉招待。孤独的农村人充分表现出对乡情的渴求。 

父亲曾当过一届组长,主持架了自来水,政府投了一点钱,每家拼一点,为这无休无止地争吵。为兼顾村子上片的人家,水池修在山上,结果巷道管(塑料的)承受不住水压,时间久就爆裂了;上下片建两个水池要多投钱,做不成,水管后来也被人偷去卖了……

过年那几天,村里正在商量架自来水。今年政府投入多,各家只需出进家的管道钱,争吵依旧。还有村里小庙需要一个人服侍香火,以前700元一年。今年吵到1000,这份差事也争抢。村民的经济境况确实好多了,但集体观念还比较缺乏,想做什么大事阻力重重,期待年轻一代胸怀好点。

△格子村下属的太平村,我的老家,是一片缓缓的山坡。 

老家和外界经济差距大,姑娘们普遍外出读书和打工,然后嫁到外地,男女比例就会失调。婚配最难的,据观察是七零后到八五前这样一个15年范围的男性。再往前虽然更穷,但地方封闭,婚嫁不离乡,亲戚也不会出本镇的范围。现在,姑娘们嫁出去,小伙子也从外地娶姑娘回去(教育提升也有优势),实在不行找更偏僻地区的。娶媳妇竞争之激烈,听说村里的女孩上到初中,往家里走动的人就多了,确定好关系后,男方家一有啥好东西就往女方家送;女方家有农活、建房之类,男方家随叫随到。如果别家去走往,非常紧张。有人还被外地来历不明的女人骗婚,快领证了,去城里买东西,上个厕所人就消失了,一家人攒了多年的钱被卷走,人财两空…… 

△河对面的周家村。 

一边结婚难,一边离婚的也多,农村也变得八卦,镇上更甚。年轻人到外面闯,经济也独立,个体意识充分觉醒,遇到矛盾不会像父辈一样迁就彼此。还有外面诱惑多,有的在村里好好过了多年日子,打工一两年情感就出现了问题。这些对一个家庭,对孩子的伤害是非常大的。 

留守儿童普遍隔代教育,在村里读小学时尚可控。从到镇上读书起,爷孙之间的理解就难了。每周拿生活费,叮嘱学好……孩子听进去多少,在外是啥情况,青春期的心理问题怎么排解,天知道。孩子们上学的物质条件远非我这代人能比,但面临的成长风险更多。孩子成长出现问题,是一家人的痛。

△我小学(90年代)的宿舍是这样,虽然条件差,但上学很神圣,各种仪式一丝不苟,对知识如饥似渴,好多届都有人考进县级中学,且成绩拔尖。

△鸟枪换炮,村里最早的洋房就是学校,注意搪石路年代学校就已经用很久了。

老家到镇上的客运线路,现在固定给两台中巴车运营,车站统一卖票,原来自发形成的很多面被取缔了。这样做是为了安全,但村民乘车选择少,反而不方便了;而且乡村路段没交警监督,超载很多,到国道前让超载的人下去找车。

过年我走访了家族、亲戚和要好的很多人家。每家人都有他的骄傲,也都有他的痛。可骄傲的比如一家子勤快、精打细算,攒了很多钱;比如拿着很高的退休金;比如做生意、包工程很顺利;比如子女找了好工作……痛苦的比如生病,婚姻感情问题,孩子教育问题,婆媳矛盾,甚至意外事故等等。

△安家村坡陡,建房花大半成本打挡墙,从山上一块块把石头打凿好、背下来砌墙,大舅家的挡墙建好又塌,反复几次才稳固,耗尽财力,他也两年前因施工事故去世。外婆80多岁了身体还好,我愿她老人家长命百岁。

年初六我离家返程,至多到正月十五,热闹的老家又人去一空,留下老人和孩子,年复一年地守望。老家发展快的、骄傲的多是经济方面,而痛的多是人本身的问题,观念、私欲、亲人分离、代沟、利益协调等等。小到一个家,挣钱不易,和睦幸福更难;大到一个村子,一个社会,涉及人的问题比技术和经济的问题更不容易解决。然而,不管有什么问题,过去永远是回不去的,也是令人厌倦的。我们有幸生在一个安定、发展的国家和时代,即便偏僻如我老家,未来也充满希望,所以我永远向前看!

免责声明:文章来自于氢气球内容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家盖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