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相关知识,说说为什么说美国打贸易战将损人害己

最近特朗普很得意,在贸易问题逼得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和韩国这些国家,步步后退,不过这并不是特朗普很厉害,而是因为美国的国际影响力强,就好比一个壮汉打一个弱女子,哪怕打乱拳也能赢,不算什么本事。不过特朗普在中国这里就碰了钉子,这让他相当不爽,所以他悍然对中国发动了贸易战。我认为他发动的这场贸易战,既损人也不利己,而且是必输的一场战争,下面我就来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特朗普指责中国抢走了美国的工作机会,完全是颠倒黑白,美国中低端制造业的崩溃不是中国造成的,而是美国的那些资本家造成的,他们为了追求更高利润主动将工厂搬到了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中国,现在跑来怪中国抢走了美国的就业,分明就是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第二特朗普指责中国强迫技术转让更是瞎扯,技术换市场那是双方都同意的交易行为,根本不存在强迫的问题。如果你不愿意那完全可以学习谷歌放弃中国市场,既想赚中国人的钱,又不想中国人学会自己的技术没那么好的事!

川普发动的对华贸易战可以说是必败,贸易战的目的不光是想缩小贸易逆差,还想振兴美国的制造业,这需要美国的企业把工厂都搬回美国,这点很难做到。首先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太大,一个中国产业工人领着3,4千的工资,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忙的时候甚至连双休日都没有。这点美国的工人能做到吗?美国人加班要付3倍的工资,很多美国人就算你给他钱都不愿意加班。光劳动力成本美国就比中国高10倍,而且美国工人的工作效率能有中国工人高吗?美国工人工作作风散漫,干起活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工会还动不动就组织罢工,在中国一个月就能干完的活,在美国说不定一年都干不完。另外美国行政效率低下,你要想修个工厂什么的那要讨论很长的时间,各种审批评估,如果是污染企业,那么环保人士也够你喝一壶的。中国的这些优势绝对不是特朗普一个加关税就能抵消的,而且你工厂搬出了中国又能去哪儿?去非洲吗?不可能,那些黑叔叔宁可要饭也不愿意去打工。去东南亚或者印度倒是可能,但是想搞好制造业不是光有人就行的,还需要投资,培训,配套的基础设施和便利的物流,想印度那种地方电力都没法保证,首都都时不时停电,怎么保证生产。所以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20年内不会被替代。而且就算工厂从中国搬走了,只要不是搬回美国那都是失败,无非是便宜了其他国家而已。

美国人将低利润高污染的企业迁到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本土只保留研发机构,金融服务企业,互联网高科技企业等高附加值产业,是相当明智的选择。当然任何选择都有利有弊,这样做虽然让美国赚得盆满钵满但是也导致了美国中低端制造业的崩溃,这不能怪中国,特朗普指责中国那是无理取闹。如果特朗普如果想让美国再次伟大,应该做的是加大技术投入,争取发动第四次技术革命,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美国正是靠发动2次科技革命才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的。如今美国不去发展高新技术,而是跑了和中国争夺中低端制造业,实在是反智

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据微信公众号“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ID:xws4_fmprc)消息,在7月25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习近平主席日前对南非进行了国事访问,你能否介绍此访有关情况?中方如何看待中南关系发展前景?两国领导人就推进中南各领域合作达成了哪些重要共识?

耿爽:此次访问南非是习近平主席第三次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如此高的访问频率充分体现了中方对中南关系的高度重视和深化两国合作的强烈意愿。今年适逢中南建交20周年。建交20年来,两国在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进程中始终相互支持、相互借鉴。在短短20年里,两国关系实现了由伙伴关系到战略伙伴关系再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大跨越,这在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双边交往中是不多见的。

7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比勒陀利亚同南非总统拉马福萨举行会谈。

访问南非期间,习近平主席同拉马福萨总统举行会谈并出席中南建交20周年庆祝活动,两国领导人就推进新时期中南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达成重要共识,一致同意加强高层往来,深化政治互信,对接发展战略,推进务实合作,密切人文交流,加强多边协作,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

两国领导人还一致同意,加强在“一带一路”和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合作,深化新经济领域和朝阳产业交流合作,共享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让两国人民更多享受中南合作成果。访问期间,双方签署了多项双边合作文件。

值得一提的是,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次会晤即将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9月,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将在北京召开。年初以来,中南两国围绕两大主场外交盛事,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为确保两场重大活动圆满成功携手作出了积极努力,也必将取得预期的成果。

可以说,中南关系已经成为中非关系、南南合作以及新兴市场国家团结合作的典范,对打造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有记者问:美国政府昨天宣布将向美农民提供120亿美元的救济,以补偿中美贸易战带来的影响。你对此有何评论?

耿爽:有关这个问题的具体回应你应该去问商务部门。

第一,我们此前多次说过,贸易战没有赢家,美方执意挑起贸易战只会损人害己。

第二,我们希望美方倾听国内各界的理性声音,倾听国际社会的普遍呼声,认清形势,权衡利弊,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核心看点】 美国单方面挑起贸易战贻害无穷,既有损中美两国企业和人民的利益,也严重威胁着全球自由贸易和多边体制,阻碍世界经济复苏步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贸易战损人害己,美国为了一己私利一意孤行,违背世界道义,最终必将陷入孤立境地。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美国单方面挑起贸易战,违背了世界道义,最终必将陷入孤立境地。

  美国在全球挑起贸易战的缘由

  分析看来,美国挑起贸易战的主因是要建立基于美国公平贸易原则的多边贸易体系。美国认为自己在现行贸易规则和秩序体系中遭受了不公平待遇。如,德国对美有巨额贸易顺差,就是不公平;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加拿大和墨西哥没有承担更多责任,就是不公平;1990年至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中国GDP占世界GDP的比重上升而美国下降,就是不公平;等等。一句话,美国认为自己承担了太多国际责任,受到太多不公平待遇,其他国家搭了美国的便车。美国要用所谓的公平贸易和对等开放原则纠正现有多边贸易体系的“不公平”。

  美国挑起贸易战的另一个原因,是要打造基于“美国优先”的全球利益格局。如,近日美欧发表联合声明,承诺要致力于消除关税和贸易壁垒,避免当前一触即发的贸易战。其利益交换的背后,是美国威胁要对从欧盟进口的汽车加征20%关税,这意味着德国三大汽车厂商将失去美国市场。作为妥协,德国三大汽车厂商提出了零关税的方案。美国同意不向欧盟汽车加征关税,欧盟则同意进口更多的美国大豆和天然气。特朗普宣称这是“自由和公平贸易的大日子”。然而,法国财长勒梅尔明确反对德国的方案,强调如果美国对汽车行业征收关税,欧盟应该给予“集体的、坚决的”回击。

  坚决反对美国挑起贸易战

  贸易逆差是假象,包括美国学者在内的多数专家不同意“美国贸易逆差是大问题”的观点。

  首先,美国所谓的大国责任就是通过贸易逆差为世界经济供给巨额美元,并从中谋利。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实质,是我国用汗水生产商品廉价卖给美国,换回美国廉价负债凭证,美国还认为不公平要打贸易战。但这个故事已经基本结束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美国挑起贸易战将加快我国从代工贴牌向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营销渠道建设的转型。

  其次,美国利用其金融霸权和美元特权动用全球金融和货币奶酪,最终造成美国国民低储蓄率,这是美国贸易逆差的实质原因。自1990年以来,美国制造业增加值的相对比重持续下降,金融和建筑、房地产业的相对比重持续上升,最终导致美国经济和产业空心化。2002年至2008年,美国在相关技术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增长率大幅下降,很多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都去了金融部门,最终陷入金融危机。对此,不少经济学家多次建议,提高美国储蓄率是减少贸易逆差的根本之举。

  再次,全球化和IT革命造就了国际工序分工体系,全球对美顺差大量转移到我国,这其中就包括美国企业在华加工组装产品返销本土造成的顺差。事实上,世界贸易统计如果不用居民概念,而是用增加值统计,中美贸易不平衡会减半。而如果用所有权统计,中美还有贸易逆差吗?因此,减少中美贸易不平衡,美国必须提高储蓄率和产业竞争力,必须创造重振制造业、让全球供应链回归美国的产业环境,必须接受顺差从我国转移到南亚和东南亚的现实。这个调整过程应当是自然的、市场驱动的结果,而不是贸易战驱动的结果。美国作为市场经济国家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而不是选择贸易战转嫁调整代价。

  再来看,美国挑起贸易战选择了失业率最低的年份。今年以来,美国失业率下降,5月份失业率降至3.8%,为18年来最低水平,而此时美国挑起了对华贸易战,可以说是过河拆桥。过去这些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然而,美国对我国经济的贡献回报的却是贸易战。其目的是否要让中国在未来十年继续帮助美国摆脱加息、减税、增加基础设施投资而伴随而来的贸易逆差上升、财政赤字上升、债务率上升的困境呢?其结果是否会再现当年日本付出长期停滞的代价、美国赢来IT革命和新经济繁荣周期呢?

  美国挑起贸易战,是为了强调“美国优先”,其代价是损害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共同利益。

  我国坚守的“道”,是推动全球贸易投资开放,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发展,促进世界经济再平衡。

  一是继续推动全球开放。我们深信,“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美方失道,失在推动贸易保护主义打贸易战不得人心,退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不履行大国责任,以霸凌主义施压中国、欧盟、加拿大、墨西哥等让利让步不公正。

  二是继续推动全球治理改革。近期,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并发表联合声明称,坚定致力于打造开放型世界经济,提高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抵制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推动更加开放、平衡、包容和普惠的全球化。双方坚定支持以世贸组织为核心、以规则为基础、透明、非歧视、开放和包容的多边贸易体制并承诺遵守现行世贸规则。

  三是继续推动全球发展。我国坚持走开放融通、互利共赢之路,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其中一个重要努力就是把发展议题纳入全球治理框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国坚决反对美国挑起贸易战。一方面,已将美国对华340亿美元输美商品加征关税之举诉诸世贸组织,并针对美国对华2000亿美元商品征税清单向世贸组织提出追诉。另一方面,中方指出对话必须建立在相互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之上,建立在规则的基础之上,单方面威胁和施压只会适得其反。我们希望中美两个大国负起责任,在维护自由贸易原则和多边贸易体制的基础上重启谈判。大国之间贸易战任性打下去,对世界经济和本国人民都是不负责任的。中美回到合作的基础上,维护“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才是大局。

  美国挑起贸易战的影响和应对之策

  美国挑起贸易战有可能将世界经济和贸易推向衰退。2017年,全球GDP增长态势明显向好。如果美国执意发起全球贸易战,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前景堪忧。比如,近年增长势头较好的全球制造业,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等的快速增长势头可能发生逆转。全球经济贸易和产业失序会引发衰退提前到来。

  美国挑起的贸易战,有可能演变为改变世界双边、诸边和多边贸易体系的规则战,有可能演变为改变世界科技革命格局和增长动能的创新战,更有可能演变为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和大国关系的持久战。能否构建基于合作基础上的公平贸易、自由贸易等协调发展的世界秩序,能否构建中美超越零和博弈的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大国关系,能否构建共同维护“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的合作格局,不仅将决定中美两个大国的前途和命运,还将影响世界的未来前景。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我国应对美国挑起的贸易战的综合优势是明显的。一是我国有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二是我国有世界上最齐备的产业体系。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品中,我国有220个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现代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比重将不断提升。三是我国储蓄率较高,通过深化改革,将高储蓄有效转化为高质量投资,同时加快推动消费升级,发挥消费引领作用,将使扩大内需成为我国应对贸易战的战略支点。四是我国经济具有潜力大、韧性大、回旋余地大的综合优势,将形成较强的抗风险、抗冲击、抗危机的综合能力。五是我国正在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高质量发展将增强应对贸易战的综合实力。

  决定贸易战胜负的不仅靠硬实力,也取决于软实力。影响从来都是有利有弊、福祸相依、有危有机的,比的是谁能够最终趋利避害、趋福避祸、转危为机,考验的是人心向背。当前,我们要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大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好自己的事情。中美两国最终一定会回到合作的轨道上,建立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大国关系,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者张燕生 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