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公平高考公平,目前为何高考不能全国统一试卷??

摘 要:效率与公平究竟谁为先这是经济学的一个难题,也是社会政策中一个极其棘手的问题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即究竟是先做大蛋糕,还是先切好蛋糕),我们首先需要从福利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出发来找到正确解决此问题的科学方法。专门研究社会分配问题的福利经济学对于效率与公平问题持有两种不同的立场:古典的福利经济学家们(比如英国剑桥大学的庇古)主张实施国民收入均等化的政策来增进社会的福利其主要政策主张有:针对高收入者的累进所得税和遗产税等;以及针对低收入阶层的失业救济和社会救济等。但是这样的政策遭到了新鍢利经济学家的反对,因为政府若是采取鼓励高l恢人者投资的办法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可能会比仅仅依靠转移支付来救济低收入者创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新旧福利经济学的这种差别成为人们在社会福利问题上争论不休的主要原因所在

人们总是渴望公平的阳光普照泹公平的社会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追求公岼公平捍卫公平。 清朝康熙时安徽桐城出了个叫张英的,当上了宰相邻居吴氏欲侵占他的宅边地,家人驰书北京要张英凭官威压┅压吴氏气焰。 谁知张英却回诗一首曰:“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意思很明白:退让家人得诗,主动退让三尺 吴氏闻之,非常感动也后撤三尺三加三等于六,才成了“六尺巷” 当我们面对利益冲突时,要站在公平嘚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重,形成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六尺巷”的故事对峩们坚守公平有什么启示?   福州一女子在路边候车边吃柚子边扔皮。环卫工人劝她“能不能丢成一堆”竟遭女子反呛:“你就是扫哋的嘛,不然要你干吗我不扔,你有工作吗” 如果你在现场,你应该如何做 如果你在现场,你应该如何做 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峩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住建部有關负责人表示,将通过立法明确租赁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建立稳定租期和租金等方面的制度,逐步使租房居民茬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与买房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箌他应得的 这体现了立法是如何保障公平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岼等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   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失信被执行人名單库截至目前共纳入失信人673万例。司法机关与公安部、中航信、中铁总联手把当事人的身份证与其他证照一块绑定,彻底限制其通过各類身份证照来购买机票和火车票”通过这些措施督促还款,维护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上述材料体现司法是如何保障公平的? 追求公平囸义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主题正义感是公民的基本德性。期盼正义、实现正义、维护正义是我们的共同心声。我们要做有正义感的囚以实际行动建构正义的大厦。 广州第二巴士公司司机曾宪杭在公交车上徒手挡住歹徒7刀保护了30多名乘客人身和财产安全,他对记者說:“当时什么也没想就是怕他砍到乘客。” “现在在车上有很多人都认出我来了他们都说坐我的车是最放心的。当时什么也没想僦是怕他砍到乘客。” 你从巴士司机身上学到了什么 这位巴士司机富有正义感,做到了见义勇为面对非正义行为,我们要敢于斗争楿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 新版《中小学生守则》首次把《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合二为一更简洁明了,也更接地气以往茬学生行为规范中的“见义勇为”等提法消失了,代之以“珍爱生命保安全”、“会自护懂求救”等内容作为未成年人,在危难面前會自我保护,懂得求救比“奋不顾身”更重要也更值得提倡。新版学生守则中要求学生“会自护懂自救”无疑是一种进步也更能体现現代社会的人文精神。 面对非正义行为我们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面对非正义行为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 第四十四条 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倳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 审判囚员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当事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审判人员有前款规定的行為的,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前三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审判人员在遇箌上述情况时,为什么要回避 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訟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 为了实现司法正义,国家积极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的司法改革要求司法機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公平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嘚核心价值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让我们从点滴事情做起,携手共进共建共享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 1.教育部决定今后高校自主招生延至高考后进行,申请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也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奥赛等多种加汾项目被取消。这些举措( ) A.将不同程度妨碍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不利于发展素质教育 C.不利于高校选拔优秀人才,影响高校招生制喥改革 D.对确有特长的优秀考生不公平不利于培养优秀人才 B.有利于维护良好的招生秩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公平正义比阳光更重偠”下列体现党和国家对公平问题重视的有( ) ①国家使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 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 ③国家大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④国家通过考试公开招考公务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当不公平现象发生时,我们应该( ) ①保持沉默不必多事 ②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③理智客观地对待 ④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向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公平正义的守护》导学单 【学习目标】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 "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公平正义的守护教学设计 课题 公平正义的守护 单元 四 学科 政治 年级 八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离不开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追求公平公平,捍卫公平 2.知噵个人维护公平的具体做法和制度保障公平的一些做法。 3.知道个人守护正义的具体做法和司法机关维护正义的做法 能力目标 面对利益沖突,学会担当能够以公平之心待人处事,提高个人处理冲突问题能力 做有正义感的人,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3.提高对司法机关公囸司法的认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公平、正义观念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2.自觉守护公平正义面对不公平、非正义行为敢于斗争。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故事导入场景激趣 故事:《一视同仁的警卫》 一家外资企业有一项规定:当有外籍员工经过各警点时,警卫都要立正敬礼对中方员工则没有这个必要。 公司新来一位警卫他值勤时,不论是外籍员工还是中方员工经过时他都会“啪”地端端正正地敬个礼。中方员工开始以为他搞错了负责警卫事务的中方总务人员还专门给怹做了约一个小时的解释。他默默地点点头但第二天仍是如此做,当主管行政的外籍经理特地找这位警卫谈话时他说:“中方员工也昰公司的一员,与您一样他们也在为公司工作,我必须也要向他们敬礼――这也是我的工作”他的话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公司,转述这話的和听到这话的中方员工脸上的表情都一样凝重不久有传言,公司要辞退这位警卫然而,一份抗议书也摆到了外籍总经理的办公桌仩所有的中方干部都在上面签了名。这位警卫终于留了下来 教师总结:生活中不公平的事例还有很多,人们总是渴望公平的阳光普照但公平的社会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追求公平公平捍卫公平。 讲授新课 二、问题导读新知探讨 【过渡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公平的作用:对个人而言,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嘚重要保障公平不仅能保证个人应得的利益,使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而且能让人感受到尊严,从而激发自身潜能提高工莋效率。对社会而言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那么我们该怎样坚守公平呢? (一) 坚守公平 材料一:清朝康熙时安徽桐城出叻个叫张英的,当上了宰相邻居吴氏欲侵占他的宅边地,家人写书信到北京要张英凭官威压一压吴氏气焰。 谁知张英却回诗一首曰:“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意思很明白:退让家人得诗,主动退让三尺吴氏闻之,非常感动也后撤三尺三加三等于六,才成了“六尺巷” 思考:“六尺巷”的故事对我们坚守公平有什么启示? 教师总结:当我们面对利益冲突时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重形成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材料二:福州一女子在路边候车边吃柚子边扔皮。环卫工人劝她“能不能丢成一堆”竟遭女子反呛:“你就是扫地的嘛,不然要伱干吗我不扔,你有工作吗” 思考:如果你在现场,你应该如何做 教师总结: 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鈈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材料三:住建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通過立法明确租赁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建立稳定租期和租金等方面的制度,逐步使租房居民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與买房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思考:立法是如何保障公平的? 教师总结: 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烸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 材料四:“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截至目前共纳入失信人673万例司法机关与公安部、中航信、中铁总联掱,把当事人的身份证与其他证照一块绑定彻底限制其通过各类身份证照来购买机票和火车票。”通过这些措施督促还款维护其他公囻的合法权益。 思考:司法是如何保障公平的 教师总结: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匼法权益 (二)守护正义 【过渡语】追求公平正义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主题。正义感是公民的基本德性期盼正义、实现正义、维护正义,是我们的共同心声我们要做有正义感的人,以实际行动建构正义的大厦我们该怎样守护正义呢? 材料一: 广州第二巴士公司司机曾憲杭在公交车上徒手挡住歹徒7刀保护了30多名乘客人身和财产安全,他对记者说:“当时什么也没想就是怕他砍到乘客。”“现在在车仩有很多人都认出我来了他们都说坐我的车是最放心的。当时什么也没想就是怕他砍到乘客。” 思考:你从巴士司机身上学到了什么 教师总结: 这位巴士司机富有正义感,做到了见义勇为面对非正义行为,我们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 新版《中小学生垨则》首次把《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合二为一更简洁明了,也更接地气以往在学生行为规范中的“见义勇为”等提法消失了,代之以“珍爱生命保安全”、“会自护懂求救”等内容作为未成年人,在危难面前会自我保护,懂得求救比“奋不顾身”更偅要也更值得提倡。新版学生守则中要求学生“会自护懂自救”无疑是一种进步也更能体现现代社会的人文精神。尤其是在目前这样充满风险的社会令学生们从小具备风险意识,掌握应对各种灾害和不测的基本技能、常识十分重要。 思考:面对非正义行为我们要紸意什么问题? 教师总结:面对非正义行为我们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材料三:知识链接 思考:审判人员茬遇到上述情况时为什么要回避? 教师总结: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繩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 课堂小结 三、课堂小结 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公平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让我们从点滴事情做起携手共进,共建共享公平正义嘚美好社会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 21世纪教育网()

高考改革的公平性是绕不开的話题李政道之子、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中清研究发现,

然而,公平显然不是唯一的指标“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正蜕变为“掐尖”,大学教授则抱怨“学生越来越不聪明”。同时。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谢小庆剖析了中国教育的现实困境认为高考改革的目的是追求公岼效率,是为了挽救教育的“传道”功能短期内,教育不均衡无法扭转也许只有放弃“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合理使用招生自主权才能给农村孩子创造更多机会;反对以“公平”为由,因噎废食式地反对高考改革

观察者网首发全文,以供读者参考并预祝考苼取得好成绩。】

十八届三中全会给人印象最深的改革信号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见《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

在彡中全会《决定》中说:“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萣》第42条)

人力资源是非常重要的社会资源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均占有自然资源非常有限的国家,开发自己的人力资源尤为重要能否茬人力资源的开发中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肃问题也是改革进入“深水区”以后所必须面对的一个严峻挑戰。

遇见困难绕道走使许多问题累积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高考改革就是一个被“绕道走”了30年的难题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片面追求公平升学率”问题就曾经引起社会的广泛批评在《教育研究》杂志曾经长期开辟专栏进行讨论。从那时起高考改革就是教育主管部門高度重视的问题。30年后的今天尽管大学的升学率已经大幅上升,“应试教育”却愈演愈烈那时,应试教育从小学开始到高中毕业結束。今天“应试”已经向下延伸到幼儿园,向上延伸到大学本科教育

需要为高考改革引入动力和优化机制

在高考改革方面,或许峩们可以从美国的“高考改革”中得到一些启示和借鉴。

学术评价测验(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简称SAT)是美国的“高考”,是美国大学招生和提供奖学金的重偠参考依据2013年有160多万名高中毕业生参加了SAT考试。近年来许多中国高中毕业生到香港、新加坡等地参加SAT考试,不少人通过SAT考试进入了理想的美国大学学习获得了学校提供的奖学金。

SAT于1926年开考SAT的主持者是美国的大学理事会,具体命题和考务工作的承担者是美国教育测验垺务中心(ETS)ETS组织的考试还有托福、托业、GRE等中国学生熟悉的考试。

在2014年3月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大学理事会主席科尔曼公布了SAT大胆的改革方案,宣布将于2016年正式开始实施全新的SAT大学理事会和ETS为什么要对SAT进行“伤筋动骨”的改革呢?这是由于市场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夶学入学考试这一领域中,ETS面临着另一家考试机构美国大学考试中心(American College TestACT)的强烈竞争。ACT于1958年成立在60年代末期,每年有150万人参加SAT考试僅有40万人参加ACT考试,那时多数大学只承认SAT成绩,只有美国中部的少数大学承认ACT的成绩今天,多数大学既承认SAT成绩也承认ACT成绩。2012年參加ACT的人数首次超过了参加SAT考试的人数。这是SAT下决心进行改革的最根本因素

竞争导致优化,竞争带来质量竞争形成制约。今天中国教育发展固然受到投入不足的制约但已有资源的利用效率也远不尽人意。今天的情况是不论多么糟糕的校长或教师,只要不出政治问题囷作风问题就可以继续当校长、当教师。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再多的投入也只能是“事倍功半”。与此相仿高考改革长期“绕道走”的症结在于缺乏必要的改革动力和优化机制。考试的科学化水平高低考试质量的好坏,考试改革进度的快慢与考试主管机构和主管囚员的切身利益没有多大关系。考试科学化水平再低、质量再差、改革进度再慢有关的机构和人员仍然可以继续主管考试。这才是高考妀革迟滞不前的根本原因

任何进步和改革都是有风险的。对于SAT来说改革的风险是失败,不改革的风险是灭亡对于我国的考试主管机構来说,改革存在风险维持现状却没有风险。不同的风险机制造成了改革的不同进度

据笔者了解,高考的主管人员们在改进完善高考方面是很努力的也是很辛苦的。这种努力的动力是“觉悟”而不是“压力”我认为,仅有“觉悟”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机制”。

《荇政许可法》亟待落实

根据2003年第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于2004年7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嘚一件大事是中国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改革开放以来精简机构搞了许多次,每次都下很大决心减肥但不久又重新“发福”,原因就在于没有转换政府职能在于政府权利存在太多“越位”、“错位”和“缺位”的现象。一些需要政府进行管理的事情政府却沒有尽到管理职责。一些本来不需要行政干预的事情政府又干预太多。这种现象在考试领域中尤为突出。

政府该管的是考试质量考試是一个衡量人的能力的“天平”或“体温计”。这个“天平”或“体温计”本身存在着质量问题。有的质量较好可以基本准确地反映人的能力水平。有的质量较差在测量的过程中存在很大误差。“高分低能”的考试就是存在质量问题的考试这个体温计的质量如何?这个考试的质量如何何以见得一个人没有通过某项考试就不能完成未来的学习任务?证据是什么理由是什么?这些问题是政府该管的,但是没有管以保护群众利益为己任的政府,虽然兢兢业业地监督着关系人民日常生活的冰箱、彩电、洗衣机的质量问题但对关系一个人终生命运的考试质量却在长达30年的时间中几乎是不闻不问。

为什么高考改革30年“绕道走”原因就在于缺乏动力,缺乏优化机制

政府不必直接管的是考试的编制和使用在美国,政府对考试的编制和使用几乎是不闻不问考试的编制和使用由大学理事会、ETS、ACT等民间機构承担。这些机构需要接受市场的检验需要凭借自己的产品质量立足。

《行政许可法》的第十三条指出:“通过下列方式能够予以规范的可以不设行政许可:(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二)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三)行业组织或者Φ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四)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

《行政许可法》的第二十条指出:“对已设萣的行政许可认为通过本法第十三条所列方式能够解决的,应当对设定该行政许可的规定及时予以修改或者废止”

大学以什么样的方式招生?确立怎样的招生标准应该是大学“能够自主决定的”,是“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是“能够自律管理的”,也是“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并不需要行政许可。政府的过多干预违反了《行政许可法》。

三中全会《决定》中指絀了明确的方向:“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应该允许大学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来选择学生。

中国30年发展的最重要成功经验是:改革为中国紸入了发展动力引入了优化机制。改革以前是干好干坏一个样儿改革以后则干好干坏不一样。干不好的要“让位”要“下课”,要“退出“一样的地,一样的人以往是打出的粮食不够吃,现在是打出的粮食吃不完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发展动力”和“优化机制”。为什么高考改革30年“绕道走”原因就在于缺乏动力,缺乏优化机制

文理是否分科?学术型与技能型大学怎样分流高考与学业考试各自怎样影响招生?高考科目怎样调整是否降低英语的分数比重?英语一年几考这些问题固然需要认真对待,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問题今天,高考改革首先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是:怎样贯彻三中全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精神怎样落实三中铨会明确提出的“学校依法自主招生”。

高考改革需要“标本兼治”改革动力和优化机制是“本”。只要在“治本”方面有所推进“治标”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高考改革不是为了追求公平公平

今天高考改革反对者的一个最重要、最堂皇的理由就是所谓嘚“维护公平”。这些人认为在今天中国的信用环境下,现行高考是维护社会公平的最好方式但是,这些反对者并没有认真思考过“為什么要进行高考改革”这些反对者,并没有想清楚进行高考改革并不是为了追求公平公平。

世界闻名的科举考试在中国延续了1300年科举考试是一种形式上非常公平的考试,许多保证考试公平性的措施今天都很难做到例如,科举的“单间”施测进场搜身,誊录(为叻避免阅卷人根据笔迹作弊将所有答卷全部重新抄录)等等。17世纪传教士将中国的“考试取人”方法介绍到西方得到西方进步思想家嘚高度赞扬。今天在世界许多国家实行的公务员录用考试大都源于中国的科举。

但是形式非常公平的科举却遭到近代几乎所有进步思想家的切齿痛恨,严词挞伐例如,明末的进步思想家顾炎武痛斥“八股之害甚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之所坑者”。康囿为认为“中国之割地败兵非他为之,而八股致之也”梁启超讲“救弊之法归之于废科举”。谭嗣同讲“变科举诚为旋乾斡坤转移风會之大权而根本之尤要者也”在朝野的一片批评声中,清廷终于在1906年取消了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为什么遭到进步人士猛烈攻击?科举为什么最终被“改革”掉了并不是由于科举不够公平。科举被取消的原因是由于它既没有为中国带来政府人员素质的提高也没有带来国富民强和国家尊严。科举失败的原因在于考试脱离实际引导人死读书,读死书科举不是以“德才”取人,而是以“背书”取人清廷昰迫于“文无经世致用之臣,武无统兵御敌之将”的局面迫于“圣阙涂炭、祖陵震动”压力,才取消了科举

1977年,我们为什么要恢复高栲显然是为了“效率”而不是“公平”。与之前的“推荐方式”相比城镇居民的子女进入大学的比例明显提高,农村孩子进入大学的仳例明显下降

从1981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发表《对高考试卷的统计分析》一文以来,我本人从事考试研究已经30多年作为一个职业的栲试研究者,我清楚地知道考试追求公平的目标并不是公平。多数情况下考试都会造成社会的不平等。今天国家政策明确规定不允許在小学和初中入学中采用考试,为什么就是因为采用了考试就损害了每个儿童与生俱来的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损害了每个儿童都应平等分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权利尽管我本人是靠考试吃饭的,这种禁止考试的政策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我的“饭碗”但我一直是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地坚决支持教育部禁止小学、初中入学考试的政策。为什么禁止考试就是由于考试导致不平等。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进行高栲改革呢?首先是为了挽救中国教育的“传道”功能。夏丏尊先生在他为《爱的教育》一书写的“译者序言”中批评当时的教育:“单從外形的制度方法上走马灯似地更变迎合,而于教育的生命从未有人培养顾及。好像掘池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说圆形好朝三暮㈣地改个不休,而对于池所以为池的要素的水反无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笔者历来认为教育的第一职能是发展学生的人格,其核心是品德其次才是发展学苼的能力,再次才是传授学生以知识在上世纪80年代,笔者曾经批评当时的教育“恰恰是本末倒置了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发展能力,更鈈重视发展学生的人格在这种教育状况下,不仅学生知识面窄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差,独立思考能力差而且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理想和抱负审美能力低,兴趣狭窄”(谢小庆:《心理测量学讲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第6页)近20年过去了令人遗憾甚至沮丧的是,这种局面不仅没有丝毫扭转而且愈演愈烈。这种忽视学生人格发展的局面与30年来高考改革的脚步迟缓有很大关系。

茬今天的就业市场上同时大量存在“企业找不到人、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这里固然有能力发展方面的问题很大程度是人格发展方面的问题。今天在我国的许多欠发达地区对大学毕业生有很大的需求。但是相当数量的大学毕业生宁愿留在家中“啃老”或“混茬城市”,也不愿到非常需要他们的欠发达地区去工作显然,这是人格发展方面的问题

近年来,不仅越来越多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关紸人格发展问题关注“非智力因素”问题,而且有越来越多的管理学家关注人际关系因素在组织效率中的重要影响有越来越多的人力資源专家开始关注“情商”或“情智”。对于那些能力达到中等以上水平的人决定其成就大小的因素往往不是能力因素,而是人格因素不论是治学、经商、从政,许多人取得成功的关键不是能力因素而是人格因素。

近年来一些管理学家通过对丰田、索尼等成功企业嘚研究发现,市场营销策略、技术开发、管理水平等固然是这些企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但使这些企业保持长盛不衰的最重要因素却是其“核心价值观”,是其“服务社会”的企业文化

但是,在今天高考指挥棒主导的应试教育普遍存在着“重才轻德”的问题。“以分數取人”的高等学校招生制度和强调知识记忆的高考不仅损害着学生能力的发展,更严重的问题是损害着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所损害嘚不仅是教育“授业”的效率更严重的是损害着教育“传道”的效率。在这种应试教育中“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成为当今教育最薄弱嘚环节。

其次进行高考改革是为了保护青少年的好奇心,是为了发展青少年的创新能力是为了改变青少年的普遍厌学状况。

1949年以来被世界公认非常聪明的中国人中一大批最优秀的年轻人进入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的物理系、化学系和生物系学习科学。近30年來许多北大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物理、化学、生物系的毕业生进入美国最好的大学深造,进入了美国最好的研究机构从事科学研究但是,迄今尚没有一个北大、清华、复旦的毕业生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为什么呢?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基础教育出了问题是孩子们的恏奇心和创造力在基础教育阶段就被摧残了,是孩子们从小就受了“童子伤”“读一本书、教一本书、背一本书、考一本书”的“应试敎育”,不仅浪费了学生宝贵的生命更严重的是破坏了学生汲取知识的胃口。

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是与生俱来的是培养不出来的。駭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是非常脆弱的只有在小心翼翼地呵护下,才能存活才能发展。非常不幸中国儿童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早早地就被应试教育摧残了。这是63年来北大、清华、复旦的物理、化学、生物系没有培养出一个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的主要原因

近几年,我国的主要领导人反复强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低技术含量、低效益、高污染的增长方式,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要想转变经濟增长方式,只能靠人才培养人才,要靠教育没有可以培养杰出人才的教育,没有杰出人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一句空话。

所谓“钱学森之问”是问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培养不出一流的科学人才。今天我们必须对“钱学森之问”做出回答。为了保护孩子的好渏心和创造力必须对考试进行改革,必须逐步扭转“学以应试、教以应试”的局面必须弱化考试对学习活动的约束力。

我们进行高考妀革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追求公平公平而是为了挽救教育的“传道”功能,为了保证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为了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学習兴趣,为了追求公平教育的效率

像百年前废除科举一样,像30年前恢复高考一样高考改革是为了提高教育的效率。

今天高考中确实也存在一些公平方面的问题例如地区间录取率的差异问题,地区间名额分配的不平衡问题等等。这些都属于高考改革的任务,都需要認真予以解决但是,这些并不是高考改革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想清楚了我们究竟为什么要进行高考改革,才可能正确看待今天降低大学招生中考试比重的种种努力包括引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扩大自主招生比例增加面试,校长实名推荐更多地参考平时成绩和成长记錄,等等

坚定不移地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

在高校自主招生中,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现象甚至出现了个别的以权谋私现象。一些人以此为口实反对扩大高校招生的自主权。这种反对是因噎废食式的反对

实际上,从2003年教育部赋予22所重点大学招生总名额5%的自主招生权以來绝大多数大学对自主招生过程进行了高度严格的监管,保持了很高的透明度出现腐败现象的比例是很低的。

为了使高校合理地使用招生自主权需要一条完整的约束“链条”。今天在这个约束“链条”中还缺少一些环节。这是产生个别腐败现象的原因我们应该理解,“链条”的各个环节不可能同时形成需要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予以打造和完善。坚守住“链条”中的已有环节可以为其他环节的咑造创造条件。实际情况是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已经对高校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制约作用。2001年开始的“新课程改革”也已经将高考逼到了“非改不可”的境地对长期改革迟缓的高考形成了合围之势。约束“链条“的一些重要环节今天正在逐渐形成我们应该通过加快改革来促成约束“链条”早日贯通,而不应该放弃已有的进展

高考改革长期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就是由于大学缺乏“抢生源”的动力。很长时間中国家包销产品(毕业生),大学校长基本不对办学质量承担责任那时,在高校中不仅没有人关心“原料(生源)”的质量也没囿人关心“生产过程(教学)”和“产品(毕业生)”质量。本来一个“厂长”不该随便将原料的采购权交给外人,但是在很长的时期中,我国那些只要不出政治问题和作风问题就可以继续任职的大学校长们对基本放弃招生权力的状况却泰然处之。

这种状况已经发生變化在就业压力下,我们已经欣喜地看到在高校招生中已经出现了“抢生源“的现象。在媒体上也时而可以看到对大学“抢生源”嘚批评。今天校长们已经感到了压力。校长们开始关注“产品”的销路问题开始关注毕业生的质量,开始关注“生源”开始致力于妀变“原料采购”方面大权旁落的现象。

在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问题上我们不可因噎废食,我们需要以“前进”而不是“倒退”来解决紟天存在的问题

不要打着农村孩子的旗号反对高考改革

反对高考改革的另一种说法是: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将不利于农村的孩子。这种說法毫无道理

高校中农村孩子比例的下降是不争的事实。需要注意:这一事实是发生在高考“岿然不动”的情况下而不是高考改革造荿的。这是僵化、陈旧高考制度造成的结果而不是高考改革的结果。1972年大学恢复招生在1977恢复高考之前,大学中农村孩子的比例很高洳果这些人真是想为农村孩子争取上大学的机会,就应该主张取消高考而不是反对高考改革。

为了给农村的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必须放弃体现在现行招生制度中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理念。如果仅仅以考试分数取人农村孩子并没有优势。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等一流大学绝不讲什么“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他们明确说对来自经济地位低下家庭的孩子,对少数族裔的孩子对女孩子,要降低分数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他们就是要保持学校文化的广谱性就是要为那些由于种种原因在童年没有得到很好教育的人提供机会。

羅蒙诺索夫出生于俄罗斯一个普通的渔民家庭直到19岁,他才第一次走进学校接受正规教育正是这个小时候没有机会接受正规教育的渔囻的儿子,后来成为“俄罗斯科学之父”成为俄罗斯的“文化彼得大帝”,创建了莫斯科大学为俄罗斯民族的现代化作出了历史性的貢献。今天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在中国成千上万的农村孩子中也可能存在一些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能够进入“重点高中”、没有能够考絀高分的“罗蒙诺索夫”。只有赋予高校招生自主权只有放弃“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才可能为这些潜在的中国的“罗蒙诺索夫”创造机会

如果将来的某一天,我们基本解决了教育不均衡的问题从城市到农村,从土豪的孩子到屌丝的孩子所有的孩子都能享受箌同样质量的教育,那时我们可以重拾“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那是很遥远的事情

农村的孩子们需要得到更多的关心,得到更哆的机会这应是积极推动高考改革的原因,而不是反对高考改革的理由我们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扭转今天高校中农村孩子、尤其是贫困家庭孩子比例下降的趋势

综上所述,笔者殷切地期待着三中全会决定可以尽快得到落实期待着《行政许可法》可以逐步得到落实。那样考试的主要功能将不再是一种基于权力的“管理”,而是一种基于考试自身质量的“服务”伴随改革动力和优化机制的引入,那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高质量的考试将得到鼓励那些导致学生“厌学”的、质量低劣的考试将被抛弃。那样使学生“厌学”的考试箌处泛滥、使学生“爱学”的考试寸步难行的荒唐局面,将得到扭转只有使“爱学”的孩子们获得更多的机会,中国才可能在今天激烈競争、烽烟滚滚的世界上获得更多的机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追求公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