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省中国财政支出比例农村和城市的比例如何查询

《【分享】中国财政的真相:六渻一市努力养家》 精选一

领取新人专享百万资产配置方案

从**角度看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但从经济角度看要把香港、澳门和台湾剔除掉,中央财政的管辖范围是31个省和5个计划单列市(深圳、大连、青岛、厦门和宁波)在这里,观潮君把每个省和计划单列市比作一家公司它通过辖区内的经济活动赚取财政收入,同时要应付各种各样的开支如果A省开支超过收入则需要中央财政来调节,让富有的B省来补虧空这就是所谓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进入正文之前观潮君要解释一下几个重要概念。90年代开始中国把税收划分为国税和地税,国税基本上缴中央地税基本留给地方。另外海关关税由海关机构收取并上缴中央财政,而非税收入则由地税部门征缴于是,观潮君把代征关税纳入到国税部门的收入中把非税收入纳入到了地税部门的收入之中。

OK现在,让我们正式开始这次奇特的数据之旅保证會颠覆你的三观!

1东北片区:毫无悬念亏亏亏

首先登场的是“共和国长子”东北三省辽宁、吉利和黑龙江。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时代,东北三省曾经是中国大陆最早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区现在,东北三省是中国经济转型最艰难地区奇葩的辽宁省去年的GDP居然出现了负增长,金融圈有句名言“投资不过山海关”

东北三省的财政缺口越来越大,2014年合计为3562亿元2015年激增至5268亿元,2016年继续增长到5580亿元2017年上半姩为2575亿元,考虑到下半年财政压力更大预计2017年要直奔6000亿元了。

山海关以外债务深重经济低迷山海关以内的情况又如何呢?

2华北片区:經济转型开始亏

一起来看看紧挨着东北的华北三省河北、天津和山东北京是全国人民的北京,所以没有计入华北片区中

万万没想到,掛着“东部沿海省份”光环的山东、天津和河北居然都在亏钱

GDP排名第三的山东居然在2016年丧失了财政独立能力,开始向中央伸手要钱2016年呮亏了64亿元,2017年才过了一半就亏了387亿元这就像大坝决堤,一发不可收拾

顺带说一句,青岛在行政上隶属于山东但在财政上却不归山東管。山东省经济发展不平衡临沂革命老区的包袱太重了。严重依赖外贸的胶东地区也陷入了瓶颈期

作为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天津2016姩的地税收入(含非税收入)居然同比下降了15%财政缺口同比增长了164%。

而在官方媒体里天津2016年的人均GDP排名全国第一,比北京上海还要高被吹为“闪耀的明星”。为什么会这样矛盾呢因为天津的经济发展主要靠国有企业的固定投资拉动,而国企上缴给**的税后利润都会还給企业

而有“环京贫困带”的河北毫无悬念,一亏到底国地税总收入增长缓慢几乎停滞,而预算支出却屡创新高刚性缺口预计要飙箌2500亿。

河北人民真可怜经济持续低迷不振,环境也越来越糟糕2016年空气污染top10城市占了6个席位。

太行山以东的华北三省的财政缺口越来越夶那太行山以西的西北片区呢?

3西北片区:老少边穷要大补

西北片区地形复杂且气候恶劣是中国扶贫工作的主战场。不会有任何意外西北7省(宁夏、青海、山西、陕西、内蒙古和新疆)全都处于财政亏空状态,它们当然都无法向中央财政贡献盈余并且一定会高度依賴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

2016年宁夏财政缺口规模732亿元,青海1225亿元山西1517亿元,甘肃1884亿元陕西1962亿元,内蒙2564亿元新疆3162亿元,合计13046亿元

仔細看数据会发现一些奇特的现象:2016年青海的国地税总收入为298亿元,一般预算支出为1523亿元支出是收入的5倍,青海**每花一块钱中央财政就偠补贴四块钱;从2014年到2016年,陕西和新疆的国地税总收入连续两年在下降

干旱的西北很穷很困难,再往南走一点就到了湿润温暖的西南片區那里的情况也很糟糕吗?

4西南片区:重点开发很缺钱

西南片区六省市重庆、西藏、云南、贵州、广西和四川,当然也不会有任何意外全部处于财政净缺口状态。

GDP增速三连冠的重庆在花钱方面也习惯了大手大脚导致财政刚性缺口也越拉越大,是四大直辖市里最需要Φ央补给的毕竟还要供养14个国家贫困县。

从人均财政补贴来看西藏遥遥领先。2016年西藏的常住人口为331万对比其1397亿的财政缺口(也就是Φ央财政补贴),意味着当年度西藏的人均财政为42205元而2016年度中国的城镇人口的人均收入为33616元。由此可见中央扶持西藏发展的决心有多麼大!

《【分享】中国财政的真相:六省一市努力养家》 精选七

[摘要]:朱槠基主政的"第三战",也是贯穿十余年的治理主题是搞活国营企業。对此他的思路也与之前有微妙的转变。也是在这一年前后"抓住少数、放活多数"的思路开始渐渐萌芽。 朱槠基清理

朱槠基在经济治悝上的强势风格在对金融秩序的维护以及对禹作敏和沈太福两案的处理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朱槠基开始用一种更专业、更具体而微的方式来管理中国经济 朱槠基于1991年从上海市委书记任上调入北京,出任主管经济的副**此前他曾经长期工作于国家经济委员会。在上海主政期间他以亲民和对官员的严厉管理而闻名,上海的某些厅局长向他当面汇报工作小腿肚子会打抖。在他北上之际一些国际媒体都鈈太看好他的"前途",认为他那种管理风格在中南海一定吃不开有人甚至预言他最多能在中南海待上六个月。出乎这些人意料的是朱槠基将在此后的十年内主导中国的经济,并成为继***之后对中国经济改革影响最大的**家之一。 朱槠基到京后的"第一战"是清理三角债当时,各企业之间拖欠的"三角债"已累计达3000多亿元其中80%是全国800多家大型国有企业拖欠的。几年以来年年清欠,却越清越多朱槠基面对的是一個积重难返、几成无解乱局的债务连锁现象。 到京赴任之后凳子还没有坐热,朱槠基就赶赴"三角债"纠结最深的东三省亲自坐阵,现场清欠他提出注入资金、压货挂钩、结构调整、扼住源头、连环清欠等一整套铁拳式的解决措施,只用了26天清理拖欠款125亿元,东北问题基本解决 带着一片赞誉声,朱槠基回到北京第二天他就召开全国清理"三角债"电话会议,他用长途电话、传真、电报向全国各地**下达了┅道口气强硬的"军令":"各地务必在1999年9月20日21时以前将你省(区、市)

投资拖欠注入资金情况(银行贷款、自筹资金和清理项目数),报至國务院清欠办公室如果做不到,请省长、自治区****、市长直接向朱槠基副**汇报说明原因。"朱槠基还明令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視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要求媒体给予监督,详细披露各地清欠的进展情况在此后的半年多里,朱槠基限时清欠令出必行,让各地官员无从躲避到1992年5月,全国总计共清理

4283个收到了注入1元资金清理3.5元欠款的效果。困扰了中央和各地**、企业数年的"三角债铁链"终于被解開经此一役,朱槠基以前所未有的务实和强硬风格确立了自己的治理权威 清理"三角债"首战告捷之后,朱槠基在金融领域开打"第二战"怹在金融政策的调控上再显铁腕手段。 首先他亲自兼任央行行长,下定决心清理金融领域的体制外活动对于任何有可能扰乱现有金融秩序的行为都严惩不怠。在这种背景下沈太福的集资案便被视为顶风作案而受到了最严厉的惩处。 其次他顶着巨大压力,提出分税制重新梳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多年来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国营企业的发展,靠的都是中央财政的投入用***家马洪的话说,是"一个老孓养了成千上百个儿子",因此便陷入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局面。到90年代初期中央财政已非常拮据,不得不靠大量发行货币来解困洇此带来的

危机则让人不寒而栗。1992年全国财政收入3500亿元,其中中央收入1000亿元,地方收入2500亿元中央中国财政支出比例2000亿元,赤字1000亿元当时出任财政部长的刘仲藜回忆说,他曾经三次找朱槠基副**希望他批条子向银行借钱,朱槠基不允许当时连某些中央机关都已经到叻不借钱,工资发不出去的境地财政体制的弊病,从上海和北京可窥见一斑上海实行的是定额上解加递增分成的模式。定下每年财政收入165亿元100亿元归中央财政,65亿元归地方财政每增加一亿元,中央与地方五五分成结果,上海实行财政包干5年年年财政收入是163亿元~165億元之间,一点没增长对北京采取的是收入递增包干分成模式,约定的年增长率是4%5年之中,北京每年财政增长从没有超过4%中央**在这種财政分配体制中表现得非常被动。鉴于这种现状朱槠基采纳***家董辅等人的提议,决定"分灶吃饭"中央与每一个省份磋商分税种类和比唎,实行分税制1993年7月23日,朱槠基在全国财政会议上首次正式提出分税制的想法一个多月后,分税制改革的第一个方案出台为了说服各省,朱槠基在随后的两个多月里奔波于全国,一一说服其间颇多拉锯、妥协,但是实行全国统一分税制改革的大原则,始终没有動摇刘仲藜在回忆录中说,为了说服各省朱槠基最后勉强同意1994年之后的中央财政返还以1993年地方财政收入为基数。而这一协议达成的时候1993年后4个月的财政数据尚未统计出,从而给了地方**有意识增加后4个月财政收入以便1994年后多从中央财政获得财政返还的空间。事实正是洳此最终地方**上报中央的财政收入比1992年猛增将近50%。为了抬高基数地方有许多高招。比如一个企业原来承包了,税补交已经减免现茬叫他交税,把基数抬高交了以后再私下返还。再比如把死欠、积欠当基数。所谓死欠就是哪个企业已经

了,从来没有交过税现茬通过转账或者从银行借款缴税,这样把基数抬高还有就是"寅吃卯粮",收过头税把明年的税在今年收了,把基数抬得很高 分税制的實行,使中国的财政秩序为之大改中央财政重获活力。1994年~2002年我国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7.5%,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3年的12.6%提高到2002年嘚18.5%;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为55%比改革前的1993年提高了33个百分点;2002年,除税收返还和体制性补助外中央向地方转移支付高达4019億元,是1995年的8.6倍年均增长36%。中国社科院的金融学家刘煜辉认为分税制改革后,一方面中央把财权高度集中在税收上削弱地方**所占的仳重,而留给地方的几乎都是收入来源不稳定、税源分散、征管难度大、征收成本高的中小税种另一方面,中央又把更多的事权层层下放给地方**甚至经常以牺牲地方税权为代价来完成中央的某些政策,"中央请客地方买单"的现象大量存在以经济发达、税源最为充沛的浙江省为例,在1993年浙江的财政自给率是133.27%,1994年以后这一比率大幅下降到60%左右而其他中西部地区的财政状况更可想而知。 朱槠基主政的"第三戰"也是贯穿十余年的治理主题,是搞活国营企业对此,他的思路也与之前有微妙的转变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营企业改革的成效一直無法让人满意凡是有民营企业涉足的行业,它们都表现得不堪一击这年的局面是,经营机制转换抓了多年但收效甚微国营企业家们仍在嚷嚷权力太小。在这年的北京两会上国内最大的钢铁公司总经理李华忠在分组会上大喊:"自主权万岁!"他还羡慕地对身旁的辽宁省海城市东房身村党支书王国珍说,"我的权力还不如你的权力大"而另一方面,权力放了下去到底能不能用好,却是另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題由于效益不佳和老企业萎缩,失业人口的增加已成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在朱槠基看来,中国当今的企业问题已非改革之初可比当時只有国营企业一支力量,不把它们搞活国家当然振兴无望而如今,乡镇企业已经异军突起占到了半壁江山,外资企业也蜂拥而入洎是另一股可以借助的商业力量。同时随着民间资本的日渐充沛,两大股市又可代替国家财政成为向国企输血的工具在这种新的局势丅,国营企业的改革就不应该关起门来老是在经营体制的转变上绕圈圈,而应当将它们放到市场中去中央**则要在整个经济体制的重新構造上多下力气。朱槠基对陈光在山东诸城搞的企业改革十分感兴趣专门派国家体改委副主任洪虎前往调查。也是在这一年前后"抓住尐数、放活多数"的思路开始渐渐萌芽。 这年7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周叔莲在《光明日报》撰文《关于国有企业产权的兩个问题》,论述"所有制是发展生产力的手段而不仅仅是意识形态意义上的目的。"由这个判断出发周叔莲以及其他学者提出,不能把所有的企业都抱在怀里这样做既不必要,也不可能国家只要抓住关键少数,搞好500~1000家大公司、大集团就会为众多的中小企业提供广阔嘚生存空间。那些没有竞争力也无关国计民生的中小企业将被"放掉",**将主抓那些有成长潜力、具备资源优势的大型企业及盈利能力强的產业周叔莲的观点得到决策层的赞赏。很显然这是一种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改革思想,它意味着国营企业的改革从放权式的体制转换阶段进入了"重点扶持、其余放活"的结构调整阶段同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公司的成长路径。 在1993年这种战略思想刚刚萌生,还远远没有展现絀成型的格局和娴熟的掌控艺术只是在一些经济较为活跃的地区,那些没有优势的国营企业开始被"放掉"过去被禁止的改革现在得到了默许和尝试。在广东第一次出现了"下岗"这个新名词在经历了几年艰难的"思想解放"后,当了数十年"主人翁"的工人们开始接受自己不再与企業"共存亡"的现实在年底,濒临破产的国营广州无线电厂裁掉了1000名职工其中330名选择与工厂彻底分手,工厂根据他们工作的时间给予每年1300え的"工龄补偿"从此这些职工将走出厂门自谋出路。这种"工龄买断"的做法很快被广泛采用各地的买断价各有不同,从数百元到上万元都囿它成为中小型国营企业破产或被私人收购时"安置"下岗工人的最主要方式。在南方的沿海地区工人普遍能够接受这种方式,因为在这些地方人们早已有了"第二职业",那笔微薄的安置费成为他们做小生意或自主创业的启动资本而在北方,尤其是老工业基地人们已经習惯于把自己的人生"捆绑"在企业上,以厂为家、世代传承的工作与生活模式使他们几乎丧失了独立的勇气和能力尤其要命的是,那些地方也没有经商和创业的氛围因而买断工龄往往便意味着低水准安定生活的消失以及"坐吃山空"。随着国营企业体系的日渐瓦解巨大的生存压力在这些地方无比恐惧地弥漫开来,在改革的阵痛中城市贫民阶层慢慢地出现了。 在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浙江地区悄然发生了一場集体企业的量化改革运动,这是企业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产权变革所谓"量化改革"指的是某些乡镇集体企业的

过"土法"评估后,将集体资夲全数或部分退出经营者以赎买的方式获得企业的主要股权。这项改革最早是在浙江台州的玉环和温岭两县出现的它很快蔓延到附近嘚温州地区,继而在浙江全境的集体企业中被广泛试验 这是一场没有严格规范的产权改革运动,在具体的

上由于缺乏量化的标准和评估体系,各县市的量化手法千奇百怪大多数企业采取的是"毛估估"的做法,有些县硬性规定集体资产一律按账面数增值40%计算,而事实上相当多的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其资产早已增值了几倍、几十倍温州地区的一家二轻物资公司将其属下二十多家企业全部量化改造,而資产评估值以1990年的不变价为准绍兴一家纺织企业的量化方案是:将企业的资产量化出10%,折算成50万元作为集体股全厂200多名职工每人出资5000え,经营者出资100多万元组成一个资本额为250万元的股份制企业。其后新企业无偿使用着原有企业的机器设备,一切开支则由老企业承担经过近一年的运行,新企业产生惊人的利润而原来的集体企业则毫无悬念地陷入了亏损境地。又一年新企业以十分低廉的价格将老企业"并购"。到1996年前后浙江省80%的中小集体企业都完成了产权量化的改造,成批量地出现了千万富翁和亿万富翁这样的量化改革很难保证公平、公开、公正,因此在过程中也发生了很多纠纷据新华社记者的报道,到1993年底浙江省已经有超过2000家企业进行了量化改制。 发生在浙江的这种产权改革在随后的几年里一直处在"地下运作"的阶段全国性的集体企业产权改革从1998年才全面开始。它从来没有得到**的公开肯定而且在理论界也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有人指责这是变相的"私分集体财产"是"走

道路"。当时的浙江省领导对此进行了有技巧的支持时任浙江省省委书记李泽民在一份对量化改革提出异议的报告上批复曰,"对于这样的改革要回头看不过,不能走回头路"(来源:天涯论坛) 朱槠基

《【分享】中国财政的真相:六省一市努力养家》 精选八

[摘要]:直至今日中国所有经济特征仍未跳出朱槠基当年布下的“变革之局”。朱槠基既不是保守派也不是自由派,他确乎是一位倾力重塑中央权威的经济集权主义者在中国历史上,堪与之相比较的正是那些才华超众、褒贬不一的集权主义大师们――从商鞅、桑弘羊、刘晏、王安石到宋子文也许很多年后,人们仍然会为如何评价朱槠基而爭论不休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朱槠基的改革思路就已经构筑出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基本面貌直至今日,所有的经济特征仍未跳出朱槠基当姩布下的“变革之局” 且看

吴晓波眼中的朱槠基改革是什么样的,

总结出八大关键点干货太多,请收藏后慢慢阅读 1、建立新的财政稅收体制:将沿用多年的财政包干制改造为新的分税制,从而改造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及税收关系 分税制的推行是改革史上一个转折性的倳件,它带来的最重要的结果是中央在经济权力和利益的分配中重新获得主动权。 2、启动金融-银行体系的改革:建立在中央**领导下独竝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体制推进现有国有专业银行的商业化经营和商业银行的多元化; 3、进行

:宣布取消双重汇率制,自1994年的1月1日起两种汇率实行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浮动汇率”

,比之前的官方汇率5.7元贬值33% 4、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建竝以股份制改造为目标的现代企业制度; 5、建立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养老和

。 6、启动城市化建設:从1998年到2001年间当局发行

5100亿元,各大国有商业发放同等额度的“配套资金”主要投资于基础设施,如高速公路、交通、发电和大型水利工程同时,中央银行先后七次降低

增加了货币供应。 7、开放外贸的进出口自主权:国务院相继出台政策允许民营企业自营出口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开始远征全球,从而催生了“中国制造”的繁荣景象 8、刺激内需,开放房地产市场:1998年7月国务院做出重大决定,党政机关一律停止实行了40多年的实物分配福利房的做法推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几乎同时中国人民银行颁布《

管理办法》,允许商业银行開展

的服务这两大措施,直接刺激了房地产业的复苏 我看朱槠基改革 在1990年代之后,中国的经济政策发生了微妙的目标性转移:前十余姩的目标是复苏经济解决生产能力不足的问题,因此放纵民间举凡有利于生产力提升的俱得到鼓励,即便突破了法律底线亦受到容忍;自此之后,改革目标已转移为加强执政集团的领导能力增强控制力以及在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利益,于是中央向地方收权,**与民间爭利集权主义“再度郎归来”。 1991年底年届60岁的朱槠基被***从上海市委书记任上抽调入京,出任主管经济的副**从此开始了长达十二年之玖、带有鲜明个性的朱氏治理时代。朱槠基自大学毕业不久即进入国家计委其后在石油部门、国家经委、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仩海市工作历练,熟悉宏观、产业、学术及地方经济各个环节是一位罕见的实务及理论大家,其为人不苟言笑以严厉、高效、清廉着稱。在他的治理下经济变革呈现出鲜明的集权化特征。 分税制:从增量改革到整体改革 朱槠基上任之后即以霹雳手段整顿经济秩序,怹采用银行注资周转和**直接干预的方式解除了国有企业之间的“三角债”难题,快刀斩乱麻的手法让人耳目一新随即他亲自兼任中国囚民银行行长,对

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在争议颇大的沈太福集资案中,力排众议将沈太福处以极刑。1993年中国经济再度出现投资过热,仩半年

增长69%生产资料价格总指数上涨44.7%。国务院出台“国十六条”紧急“降温”其中包括,提高存款和

重新审查地方批准的经济開发区,整顿海南、广西北海以及上海的

热这些措施呈现出行政主导、积极干预的明快特征,并迅速取得见效 在这一过程中,中央**形荿了新的改革思路在决策层看来,中国改革走过了十五年的渐进式增量改革之后应该进入整体改革的新阶段,经济体制乃是一部配置資源的机器长期在体制外打“外围战”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必须把改革的对象与重点放在体制之内使之与蓬勃发展中的、市场囮的体制外力量形成制度性的匹配。1993年11月14日中共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問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新改革战略宣布未来的改革将不只在边缘地带进攻,而且要在国有部门打“攻坚战” 在这一战略的引领之下,吴敬琏等人提出的整体配套体制改革方案被接纳中央**围绕价格、财政和税收三大主题,实施了一系列的重夶变革其主要政策安排包括: 建立新的财政税收体制:将沿用多年的财政包干制改造为新的分税制,从而改造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及税收關系; 启动金融-银行体系的改革:建立在中央**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体制推进现有国有专业银行的商业化经营和商业银荇的多元化;

改革:宣布取消双重汇率制,自1994年的1月1日起两种汇率实行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浮动汇率”人囻币兑

定为8.72元兑1美元,比之前的官方汇率5.7元贬值33% 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建立以股份制改造为目标的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新的社会保障制喥: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养老和

制度。 这些政策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分税制的提出,它对后来的中国经济格局影響最大同时,也最具有争议性 以分税制取代财政大包干制,目的就是改变中央**在收入分配上的被动局面在朱槠基和他的幕僚们看来,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和事权必须进行重新的“合理设置”否则,宏观调控将缺乏坚实基础如果中央**在改革中行动迟缓,地方则积极试點和力求扩展那么,加快改革很容易被理解为自下而上地冲破中央的领导和管理 1993年7月23日,朱槠基在全国财政会议上首次正式提出分税淛的想法一个多月后,分税制改革的第一个方案出台中央将税源稳定、税基广、易征收的税种大部分上划,消费税、关税划为中央固萣收入企业所得税按纳税人隶属关系分别划归中央和地方;

在中央与地方之间按75∶25的比例分成。为了说服各省朱槠基在随后的两个多朤里,奔波全国一一说服,其间颇多拉锯、妥协那段时期的朱槠基压力非常之大,到处都是反对之声他首站去的就是在财政大包干淛度下得益最大的广东省,自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朱槠基成功地说服了广东省作为“代价”,他同意将土地出让收入部分归于哋方**这为日后的“土地财政”埋下伏笔。 分税制的实施成效非常显着在这项制度执行的第一年――1994年,中央的财政收入比上一年就猛增200%占全国财政总收入比例由上年的22%急升至56%,但中国财政支出比例占全国总支出比例比上年只增加2个百分点 分税制的推行是改革史上一個转折性的事件,它带来的最重要的结果是中央在经济权力和利益的分配中重新获得主动权。从1995年到朱槠基退任的2004年中央财政收入平均占国家财政总收入的52%,但中国财政支出比例平均只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30% 在原理上,分税制是一项联邦财税制度世界上大多数市场经濟国家均采用不同形式的分税制,然而这一制度在中国却发生“变异”成为了中央实现经济集权的手段。作为分税制的首倡者之一吴敬琏在晚年对这一制度的实行现状非常

,在他看来推行分税制的前提是必须清晰地划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分配,然而这两项都被刻意地“回避”了 首先是事权不清,特别是中央**将公共服务部分的大部分支出转嫁到了县以及县以下的**头上,以2004年为例地方财政收叺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约为45%,但中国财政支出比例却占全国财政总支出的约72%在教育事业费上,中央中国财政支出比例219.64亿元而地方中国财政支出比例3146.30亿元,是中央的14倍多;社会保障补助方面地方中国财政支出比例是中央的近7倍;支农支出是中央的10倍。在中央把省里的部分稅权上收的同时地方也上行下效。地市**的财政税收上收到省里而地市一级则把县乡财政税收上收到地市,其结果是省级以下地方**的財权只有余下不到17%的水平,却负担80%的民生和绝大部分公共事务的支出由于“支出责任”的过度分散化,逼得地方**不得不把自己变成“企業”去赚钱 其次是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中央将大部分税收持于手中却不公开中国财政支出比例细目,拒绝建立对话协商机制应转迻到地方的那部分从来不与地方讨论,不接受监督而是以“项目建设”的方式落实,投资及决策权力集中于国务院的发展改革委员会及各大部委地方**毫无话语权,只好在北京设立“驻京办”出现了所谓“跑部钱进”的恶劣局面。地方一“跑部”中央的权威当然就至高无上了。 这两个问题用直白的话说就是:地方把大部分的钱交上去了,但要花的钱却越来越多中央把大部分的钱收上来了,但怎么婲却从不跟地方商量C.E.林德布洛姆在《**与市场:世界的**-经济制度》一书中曾揭示说,**权力制度在更宏观的层面上为经济运行规定了一种基本环境形成了所谓的“统率性规则”。基础于联邦政体的分税制在中央集权政体的中国发生“变异”正是这一规则的生动体现。 1998年嘚“三驾马车” 1998年3月朱槠基当选新一届的国务院**。在全国“两会”的记者招待会上他即席慷慨发言,宣称:“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萬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正是在这一年,他为日后的中国经济打造出了“三驾马车” 从1997年夏季开始,

狙击亚洲各国货币引爆“东亚金融危机”,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及韩国的资本市场相继失守菲律宾、马来西亚和茚尼的中产阶级财产分别缩水50%、61%和37%,香港、新加坡和泰国的居民资产则跌去了44%、43%和41%金融风暴肆虐周边各国,自然会影响到Φ国的产业经济和民众心态股市陷入低迷,消费市场更是一派萧条到1997年中期,全国的工业库存产品总值超过了3万亿元出现了“结构性过剩”的现象。朱槠基在国务会议上承认百分之九十五的工业品都是供大于求,“东西多了没有不多的”。更让人担忧的是当时國有企业的下岗工人总数达到了创记录的1275万人,其中只有少数找到新工作进入1998年的6月,长江流域遭受百年一遇的大洪水29个省市受灾,迉亡4150人直接经济损失2551亿元。在金融危机和天灾的双重打压下中国出现自1988年之后的又一次大萧条。 正是在这种“稍有不慎便可能跌入萬丈深渊”的时刻,朱槠基以三大经济政策将中国经济强行拉出泥潭。 启动城市化建设:朱槠基宣布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从1998年到2001姩间,当局发行长期

5100亿元各大国有商业发放同等额度的“配套资金”,主要投资于基础设施如高速公路、交通、发电和大型水利工程,同时中央银行先后七次降低存贷款利率,增加了货币供应 开放外贸的进出口自主权:国务院相继出台政策允许民营企业自营出口,**刺激了外贸的积极性东亚金融危机后,亚洲四小龙经济元气大伤相对而言,未受重伤的中国经济则出现了“水落石出”的效应价廉粅美的中国商品开始远征全球,从而催生了“中国制造”的繁荣景象 刺激内需,开放房地产市场:1998年7月国务院做出重大决定,党政机關一律停止实行了40多年的实物分配福利房的做法推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几乎同时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个人

管理办法》,允许商业银行開展住房

的服务这两大措施,直接刺激了房地产业的复苏 这三大政策分别着力于投资、出口和内需,由此构成拉动经济复苏的“三架馬车”在哀鸿遍地的1998年,中国经济率先触底反弹“否极泰来”。正如全球经济史上一再发生的景象一样一次重大的经济危机往往会伴生出一个经济强国,在危机四伏的东亚金融风暴中中国幸运地扮演了这样的一个角色,它不但没有被击倒甚至逆流而上,一举取代ㄖ本而成为亚洲经济的火车头 在朱槠基当政之前,国有企业改革一直以放权让利和推行承包制为改革的主要手段至1992年6月,国务院还颁咘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赋予企业十四项经营自主权。然而这些试图绕开产权清晰而展开的种种放权性措施,嘟被证明是极其失败的进入1995年之后,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持续恶化几乎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显示國营企业的亏损面超过40%,企业

平均高达78.9%与10年前相比,资产增长了4.1倍债务则增长8.6倍。 朱槠基很快放弃了沿袭了十多年的思路他认萣国家已经无力照顾数以十万计的“亲生儿子”们,必须有所放弃1995年9月28日,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宣布实行“抓大放小”的改革战略 所谓放小,就是将那些经营业绩不好、非关支柱的地方中小型国有企业以“关停并转”为名向民间出售,若无人要则予以破产。此举在当时的意识形态領域引起很大争议保守者视之为“

”,有人写“万言书”控诉朱槠基为国有经济的“败家子” 所谓抓大,就是模仿日韩的大公司模式选择一些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在金

政策上予以扶持通过“实业-金融”混业经营模式使之迅速壮大。1996年中央**对1000户重点企业中的300家奣确了各种信贷扶持政策。同时国家经贸委宣布,未来几年将重点扶植宝钢、海尔、江南造船、华北制药、北大方正、长虹等6家公司仂争使它们在2010年进入“世界500强”。在中央**确定了“国家队”之后各省应声而动,纷纷开出自己的扶持名单宣布将在若干年内将它们送進“中国500强企业”,而各地市则相应地提出了打造“省级百强企业”的构想 然而到1998年,“抓大放小”战略忽然终止在东亚金融风暴中,日本及韩国很多奉行混业经营模式的大财团相继陷入困境特别是韩国大宇集团的破产,给中国经济界以极大的刺激此后,“抓大”戰略悄然转轨国有资本开始从纺织、家电、食品等一百多个竞争性领域中次第退出,转而在资源、能源、重化等所谓战略性部门形成了主导和垄断的地位这些领域中的

进行了大规模的重组。在当年这一策略被称为“国退民进”,此所谓“退”并非指国有经济退出产業领域,而是退缩到产业的上游地带以形成寡头或多寡头经营的优势。 “国退民进”运动从1997年开始试验1998年大规模推广,一直到2003年进入尾声它意味着二十年来以机制转换和放权搞活为主题的国有企业改革运动的悄然终结,中国企业的所有制格局为之一改2002年,一份《中國私营企业调查报告》显示在过去的四年里,有25.7%的被调查的私营企业是由国有和集体“改制”而来在这些企业中,以东部地区的所占嘚比重最大为45.6%,也就是说将近一半左右的东部私人企业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成的。 一个令人吃惊的事实是作为国有企业改革最重大嘚战略调整,“国退民进”一直没有形成一个全国性的、法制化改革方案这是本次改革最奇异的地方,各地依照“摸着石头过河”的思蕗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出现了数十种产权量化出让的手法。国有企业经营者与地方**、银行上下其手据国有资产为己有,而数以千万計的产业工人则以“工龄买断”的方式(一般是一年工龄折算为800到2000元南方低,北方高)被迫离开工作岗位 有一个细节应该被记录下来:按当时官方的统计显示,全国下岗工人的总量约为1500万人成了非常可怕的“社会炸弹”。在1998年前后世界银行和国务院体改办课题组分別对社保欠帐的数目进行过估算,一个比较接近的数目是2万亿元一些***家和官员建议,划拨近2万亿元国有资产存量“做实”老职工的社会保障个人帐户以补偿这些下岗工人为改革所付出的代价。2000年初国家体改办拟定了相关计划,最终却遭到国务院的否决其理由是“把國有资产变成了职工的私人资产,明摆着是国有资产的流失”晚年吴敬琏在评论这一往事时,用了八个字:“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產权清晰化运动中的经营层暴富以及上千万产业工人的被抛弃再次以非常血腥的方式展现出中国经济变革的残酷一面:非均衡的发展造荿非均衡的财富分配,在经济复苏和物质财富增长的过程中基层农民及产业工人付出了最大的代价。 “大国崛起”与朱氏逻辑 朱槠基在1994姩和1998年的两次精彩表现让他成为上世纪末最后几年里全球最引人瞩目的**家和经济治理大师。在之后的2001年他又通过艰难的谈判,率领中國加入了关贸总协定组织(即日后的WTO)在他的治理下,中国创造了连续十二年没有爆发通货膨胀、年均GDP增长高达9%的经济奇迹消费者粅价指数(CPI)长期低于3%(在1998年到2001年期间,CPI分别为-0.6%、-1.3%、0.8%和0.7%)这段时期堪称当代中国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

”,也是自1870年玳洋务运动之后国民财富积聚最多的“大国崛起”年代,在这期间中国的经济总量相继超过了法国、英国和德国,跃居世界第三 中國经济在产业结构、国有经济盈利模式、制造业格局、地方财政收入模式以及国民财富分配等诸多方面,均发生了戏剧性的重大转变 首先是产业结构从轻型化向重型化的战略性转型。 随着公路交通投资以及房地产市场的升温中国从此进入城市化建设的新时期,各种原材料及能源因紧缺而价格一路飞涨特别是水泥、钢铁的价格到了“一月三价”的地步,进而刺激了对上游产业的大规模投资2002年,全国钢鐵行业的投资总额为710亿元比上年增长45.9%,2003年这个数字达到了1329亿元,投资增长96%与钢铁行业类似的是,电解铝的投资增长了92.9%水泥投资增长121.9%。 与能源产业投资热的迅猛升温几乎同时展开的是国有企业集团正策略性地向产业上游领域“退缩”,它们因此成为了此轮投资浪潮的最大获益者到2003年前后,国有经济的面貌已焕然一新朱槠基在离任前的最后一项重要布局是设立了

,将垄断能力最强、资产規模最大的189家超大型国有企业定义为“中央企业”其

7.13万亿元,所有者权益2.59万亿元基本聚集于石油、钢铁、金融、通讯等传统垄断性产業,这些“中央队”成为国有经济的“基本盘” 在产业的中下游,由民营企业集团控制的服装、食品及机械、电子制造产业则成为了外貿政策放松的获益者广东、浙江以及江苏等省的中小企业纷纷转战国际市场,制造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Made in China”对全球的制造业格局产苼了深远的、不可逆转的影响。 房地产市场的“松绑”则带来三个重大效应 其一,在分税制改革中丧失税源的地方**以出让土地为主要增收手段1998年之后,各地把出售土地成为开拓收入的重要来源以“城市经营”为名,大肆炒作地价2005年,全国地方财政收入1.44万亿元而同姩,作为地方**预算外收入的土地出让金收入高达5500亿元约为三分之一,到2012年土地出让金收入已达到2.68万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48.4%加上1.8万億元的土地相关税收收入(其中一小部分与中央分享),地方**对土地形成严重的依赖地价高涨不止,成为困扰中国经济的一个顽症 其②,房地产替代制造业成为新的高盈利产业到2001年,在名列[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前一百位富豪有六成来自地产业其后十余年这一比例从未下降过,这当然让从事制造业的企业家们非常的沮丧在美国历史上,尽管也有地产暴涨的时期但在名列全美前一百位的富豪中,地產商的比例从来没有超过百分之五 其三,随着中心城市房价的持续上涨及货币的大规模增发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购买房产,视之为

及抵抗通货膨胀的避险性投资在后来的十余年内,房价水涨船高成为

配置的“变压器”。农民、城市低收入阶层以及刚刚进入职场的年輕人在这轮财富暴涨期中几无所得,尤其是80后、90后一代不得不将未来的二十年、乃至三十年生命“透支”于一套房子。 上述演变呈现絀非常清晰的轨迹构筑出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基本面貌,直至今日所有的经济特征仍未跳出朱槠基当年布下的“变革之局”。1994年之后的偅新集权是一整套精心设计的关于国家能力建设的制度改革中央**重新获得了经济的主导权,并通过灵活的货币、信贷和产业政策将之牢牢握于手中。 朱槠基的经济思想很难笼统地用“计划经济”或“市场经济”来定义事实上,他遭到过来自保守派及自由派两个方面的猛烈夹击1996年12月,朱槠基观看话剧《商鞅》当演至商鞅被车裂而死时,他“为剧情所动潸然泪下”。这是一个很有历史寓意的场景哽准确地说,朱槠基既不是保守派也不是自由派,他确乎是一位倾力重塑中央权威的经济集权主义者在中国历史上,堪与之相比较的囸是那些才华超众、褒贬不一的集权主义大师们――从商鞅、桑弘羊、刘晏、王安石到宋子文也许很多年后,人们仍然会为如何评价朱櫧基而争论不休(来源:腾讯财经,内容摘自吴晓波作品《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作者:吴晓波,1968年生人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财經作家“蓝狮子”

出版人,上海交通大学、暨南大学EMBA课程教授常年从事公司研究。2009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年度“中国青年领袖”) 朱槠基改革

《【分享】中国财政的真相:六省一市努力养家》 精选九

■截至2016年底,中国**负债率在37.8%至43.1%之间这不仅距离国际警戒线的60%仍囿较大空间,而且其均值距离穆迪A级主权**2016年债务负担的中值(40.7%)亦有一定距离。所以从总体来看,我国地方务仍处于较为安全的范围穆迪降低中国主权的依据并不充分

■2015年以来,一些新型融资手段正通过、专项建设基金、**购买服务、PPP项目等形式出现使得地方**隐性债務风险进一步增加,有可能成为新的**债务风险点

■只有实际经济增长率大于实际利率**部门才会出现收敛。因此从长期看,化解债务风險的根本因素是经济持续增长同时,在制度上进一步硬化**预算约束,完善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理顺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具有关鍵意义

2014年下半年全国人大通过了预算法修正案,正式将过去野蛮生长的地方**债务纳入预算管理同时确定了债务上限管理机制,并采取叻包括存量债务置换、PPP模式推广、公司市场化转型等一系列措施以缓释债务风险。随后国务院又下发《关于加强地方**性债务管理的意見》(43号文),进一步细化了地方**债务管理的制度架构和技术细节

上述法律、法规和管理措施推出两年多来,我国**债务特别是地方**债务嘚规模及结构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本文旨在分析这些新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对**债务风险进行综合评估,识别可能的风险点后提出管理这些风险的建议。

根据2015 年开始实行的新预算法估算地方**债务,主要考虑两个部分:

一是地方根据Wind数据,截至2016年末地方为10.6万亿元。

二是清理甄别认定的2014年末非**存量**债务根据财政部数据,截至2014 年底地方**性债务总规模为24 万亿元。其中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为15.4 万亿元,或有债务为8.6 万亿元在**负有偿还责任的15.4 万亿元债务中,有1.06 万亿元是之前发行的地方**;剩余14.34 万亿元是通过银行贷款等非**举借的存量债务這部分债务按规定由省级财政部门在限额内安排发行地方**。截至2016年底已累计约8万亿元,还剩余约6.3 万亿元存量债务需要置换

再将截至2016年末的地方**和待置换的存量债务规模加总,得出地方**债务余额为16.9万亿元如此计算,地方为22.7%

以上估算,主要涉及的是法律意义上的**债务倳实上,可能产生的地方**隐性“准财政”债务同样应当给予关注。

一是担保债务和救助债务基于《地方**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和《地方**性债务风险分类处置指南》的规定,存量或有债务乃至新增或有债务虽然不属于**债务,但都可能引致**支出责任的扩大可视为准**債务。2014年底清理甄别的地方**或有债务余额8.6万亿元经过一段时间的化解,至2016年6月末尚余7万多亿元。若按照6月审计匡算的平均率20%推算涉忣**支付的规模约为1.4万亿元。显然对于或有债务,存在着对风险程度的判定问题我们此处采用经验值的处理方式,但历史与未来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还值得进一步讨论。

二是2015年以来新增的债务虽然新预算法和国发[2014]43号文对地方**债务作出了严格规定,但在现实中要真正區别融资平台的属性和定位相当困难。也就是说相比于非城投公司的一般国有企业,城投公司还是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信用的支撑其信用独立性尚未实现,在债务评估中必须予以考虑

考虑到中国的国情,我们既要分析规范的地方**也要将,即城投债纳入分析范围。

2015姩之前地方**通过设立各种融资平台,并以地方**的某些项目作为抵押品或偿还担保从商业银行大量借款,这种现象在2009年之后的数年间变嘚十分普遍2015年,中央**展开存量债务置换2015和2016年地方**规模随之大幅上升。

2015年地方**突破3.8万亿元是2014年发行量的近10倍,而2016年地方**行总额进一步提升至6万亿元在期限结构上,地方**债券以为主以2015年为例,除了少量1年期以下的短债目前中国地方**债券主要以3年、5年和7年的中期债券為主,基本上没有10年以上的长期债

截至2016年12月31日,地方**债券余额为10.08万亿元其中,2018年至2020年到期的为3.11万亿元占比为30.9%;2021年至2025年到期的债券总額为5.64万亿元,占比为55.9%地方**最大的五个省依次为江苏(8033亿元)、浙江(7204亿元)、山东(6774亿元)、广东(5548亿元)和贵州(4940亿元)。

城投债的發行规模在2008年以前一直较小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推行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促进了地方融资平台的数量和的快速扩张截至2016年12月底,全国31个省份未到期城投债共有6850只债券余额为7.37万亿元。未来五年平均每年需要偿还约1.2万亿元其中2019年至2021年将面临债券集中到期的情况。

從期限结构来看城投债同地方**债券相似,多以中期债券为主其中,7年期、5年期占比分别为37.1%、31.1%;10年期及以上的和1年期及以下的短期较少分别为5858亿元和3512亿元,占比分别为7.9%和4.8%

从各地区债务存量规模来看,城投债债务规模最大的五个地区分别为江苏(12039亿元)、湖南(4459亿元)、浙江(4389亿元)、重庆(4061亿元)、天津(4032亿元)均为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对资金需求较大的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从发行主體的行政级别来看,省、市、县、乡四级中市、县、乡(镇)级增长迅速。根据Wind数据归属于这三级**的城投债规模达到3.6万亿元,占城投債债务存量的54%已经超过了省及省会城市(单列市)发行的城投债规模。

地方**债务总体处于安全范围

从最广的口径上分析地方**债务包括彡个部分:地方**债券(含2017年置换债),2014年12月31日以前未偿付的城投债2015年及以后发行的城投债。以下我们将包含2015年至2016年发行的城投债计为寬口径,不包含的计为窄口径

需要说明的是,按照财政部的日程表城投债以及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贷款将于2017年置换完毕。由于2017年置換债的发行计划尚未披露我们姑且假设其与2016年规模相当,这可能会造成对债务总额的低估同时,由于并非所有在2014年底以前未清偿的城投债在财政部甄别清理后均划为地方**性债务并且其中一部分会被纳入2017年的置换安排,简单地加总以上三个部分会造成对债务总额的高估但这里的误差对负债率的影响仅在2%左右。

截至2016年底全国地方**债务总规模在16.9亿元至21.3万亿之间。据此截至2016年底,全国地方**债务规模约为GDP嘚22.7%—28%如果加上中央**负债率15.1%,则中国**负债率在37.8%至43.1%之间这不仅距离国际警戒线的60%仍有较大空间,而且其均值距离穆迪A级主权**2016年债务负担的Φ值(40.7%)亦有一定距离。所以从总体来看,我国地方**债务仍处于较为安全的范围穆迪降低中国主权信用等级的依据并不充分。

分地區来看西南和西北地区的负债率较其他地区高,债务负担相对较重此外,这两个地区多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和少数民族自治区财政收入来源相对较少,债务风险相对其他地区来说较高具体到各省份的情况,无论以哪种口径计算贵州、青海、辽宁、云南的负債率均居全国前列。其中贵州和青海两个省份的负债率已经超过或接近警戒水平,值得密切关注

总之,经过长达两年的整治地方**的舉债行为受到了强有力的约束和监管,债务规模的扩张也得到了有效遏制地方**债务处于安全可控的范围,目前全国大部分省份的地方**负債率均在警戒水平以下

需要关注的新问题、新动向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虽然近年来中国**在不断规范地方**债务的管理但是,由于造成地方**债务的根源并不清楚在治理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些新动向和新问题需要引起关注。

从2015年5月开始国家启动了地方**债务置换工作,臸2016年底全国地方累计完成置换计划的55.8%。债务置换有效地减轻了地方**的利息负担据财政部的匡算,2015年至2016年的债务置换后地方**累计节约利息支出6000亿元。同时债务置换可以解决资金的问题。置换前地方债务的平均期限为三年左右;实施债务置换以后,加权平均期限延长臸6.33年(以2015年以来截至2016年末发行的地方**债券为例)地方**债务久期明显拉长。

不过考虑到地方债务主要投向的基建项目通常需要十年左右財能带来现金流和收益的具体情况,地方**债务依旧面临一定的期限错配风险事实上,美国等西方国家市政债久期多在10年至15年之间对中國地方**而言,融资与限相匹配的问题仍需进一步破题

自2014年以来,**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即PPP模式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受到关注并得箌推广。根据财政部建立的全国**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息平台及项目库统计截至2016年9月末,纳入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的项目有10471个总投资額为12.46万亿元,其中已进入执行阶段项目共946个总投资额达1.56万亿元,落地率为26%

但是,PPP项目的核心是引入民营资本就已推出的PPP项目运行情況看,其中真正的民间资本只占逾10%其他的都是混合所有制企业和国有企业。就此而论推行PPP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尚未达到。

客观说祈朢地方融资平台在短期内转型并不现实。所以我们看到原有的融资渠道或已堵住,一些新型的融资手段却正通过**、专项建设基金、**购买垺务、PPP项目等形式出现在市场上

其一,**性(包括PPP)的融资模式这种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为标的的基金,是以财政资金作为引导吸引金融资本加入,再以对接项目并进一步吸引其他进入。从表面上看其他出资人是以股权形式加入并享受,但通过向其他出资人承诺投资本金不受损失以及承诺最低、提供隐性“兜底”、安排受偿(以**作为劣后方)等方式,将其变异为某种意义上的隐性有息金融負债这种“明股实债”的安排,使得财政负担的显著增加

其次,专项建设基金的融资模式这是以特别是国家开发银行为运作主体,通过定向发行长期专项建设以股本方式投入形成种,再以资本金的形式向项目注资以满足资本金比例的最低要求,进而撬动更多在過程中,地方**及部门(包括融资平台公司)可能会被要求回购基金持有的项目股权或提供保底收益等隐性担保,由此增加了**的或有负债

最后,委托代建购买服务协议的融资模式这是将一些以工程建设为主的项目包装成**购买服务项目,通过委托融资平台公司等机构以代建工程的方式约定建设期及之后若干年以**购买服务资金的名义支付项目建设资金。由此变相形成地方**基建工程分期付款式举债其实质昰中国财政支出比例时间拉长型的BT方式。在此类协议中地方**还通常支持项目建设单位作为承贷主体,而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主体均为地方**部门隐性增加了地方**债务。

以上这些变通融资模式的出现使得地方**的筹资方式更加隐蔽。由这些“新型”融资方案形成的中国财政支出比例责任规模相应扩大使得地方**隐性债务风险进一步增加,需要特别给予关注

化解**债务风险的思考与建议

深入探究**债务特别是地方**债务累积且屡禁不止的根源,体制性因素显然占据首位因此,要从根本上防范和化解潜在的**债务风险需要进行深层次的体制性改革,并有效控制债务增量为此,可重点在以下三方面推出更多实质性举措

首先,进一步硬化地方**的预算约束

这是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關键。事实上自2015年以来出台的一系列治理举措,如通过立法的形式规定地方**的债务上限等已经在朝这个方向作了不少努力,未来还需偠严格执法的力度

一是进一步推进市场化的地方**,对地方**的举债行为形成强大的市场约束应着力推进市场化定价发行,减少地方**对形荿的行政干预真正体现地区差异化定价原则。同时在进行债券定向置换时,应考虑进一步提高定价的市场化程度问题

二是进一步健铨体系,提高地方**的财政无论差别多大,地方债的信用指数一律都是AAA这是我国信用指数制度的痼疾。未来必须强化对地方**财政稳健性嘚评判改善,并通过“用脚投票”的机制以市场化的方式对地方**形成有效的监督。同时还应积极推进地方**债券,提高的并加大居囻等主体对地方**财政行为的监督力度。

三是加大违约惩戒机制的实施力度尝试引入地方**财政破产制度。《地方**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在加强省级以下地方**的问责上推出了若干举措今后的问题是如何将这些法规落在实处。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对中央**与地方**在债务偿还仩的责任进行有效地隔离,避免中央**对地方**债务进行无限责任“兜底”和隐性信用担保以抑制财政机会主义行为。

其次进一步有效动員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

要进一步发挥PPP在地方资本性项目融资中的关键作用还需在制度设计上对民间资本形成足够的吸引力。

一是理顺价格管理体制为营造必要的商业可持续的运营环境,应更多转向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使企业在良好经营的基础上,能够获得合理的收入在矫正价格标准的过程中,可能会对低收入群体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此,应引入“亲贫(pro-poor)”性的制度安排特别是有效的需方补贴机制,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支付能力和对服务价格的可承受性

二是确保新进入企业和原有垄断企业之间的公平競争。**监管部门应着力解决三个问题:首先是接入政策特别是接入定价问题其次是网络租借或网间互联互通问题,再次是普遍服务与交叉补贴问题为了尽快改变不对等竞争的局面,可以在一段时期内过渡性地对原有垄断企业和新进入企业实行待遇有所不同的不对称监管“管住大的,扶植小的”

三是确保**承诺的可信性以及政策的稳定性。重要的是强化对的产权保护努力构筑良好的**诚信记录。为此偠保证**和民间部门所订立的合同内容明晰且切实可行,并保持**相关政策的稳定性和连贯性同时,要在法律框架下约束**未来的行动保证其对民间部门的承诺得以兑现,使投资者得到应有的回报

第三,理顺中央与地方间的财政关系

为改变因支出责任和收入权利非对称性汾权而衍生的地方**融资压力,除了合理划分事权之外还应设法增加地方自主性财政收入为核心目标,完善地方主体税种合理划分共享稅,改革税权过度集中的体制

应结合土地、房产税制改革,通过开征物业税或不动产税来优化地方税结构将其逐步培育成为地方**的主偠税源和地方税的主体税种,以此提高地方财政的自给率当然,作为前提我们必须系统清理目前针对土地、房屋课征的各类税费,以免大规模重复课征另外,除了财产税外应加快资源税的改革,并尽快开征环境税、碳税作为地方主体收入来源的重要补充。

在发展基层**支柱财源的同时也可考虑适当缩小共享税的比重,并对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的收入比例作一些调整适度提高基层财政的共享税分荿标准。尤其是省以下各级**间财政收入的划分也应采取按税种或按比例分享等规范办法,合理界定各级**的收入来源科学划分收入级次忣共享收入的分成比例。

此外为改变目前税权过于集中的局面,应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权改革适当扩大地方**的税收管理权限,使其拥有哽大的财政收入自主权具体而言,对某些全国性影响相对不显著的税种可在中央制定统一税收条例的前提下,允许地方**根据各自的实際情况对税目、税率、税基等税制要素,在一定的限度内作适当的规定和调整比如,中央可设定统一的税率浮动范围允许地方**在此范围内自行选择。而对某些征税效应具有明显区域性的地方税应扩大地方**税种方面的选择权,允许地方**在中央必要约束条件下通过地方囚大的立法程序自行开征自己的税种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

《【分享】中国财政的真相:六省一市努力养家》 精选十

29省收费公路仅4省份未亏损

中新网北京7月1日电(记者 李金磊)交通运输部6月3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收费公路亏损1571.1亿元这┅数字比2013年翻了约2.4倍。

而分省份看中新网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除西藏、海南两省区没有收费公路外,其他29个省区市的2014年度收费公蕗统计公报均已出炉数据显示,25个省份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仅安徽、广东、浙江、上海四地出现盈余。

25省份去年收费公路亏损

交通运輸部6月30日发布的《2014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度,全国收费公路通行费收入为3916.0亿元支出总额为5487.1亿元,收支平衡结果为负1571.1亿元即收支缺口为1571.1亿元。

但是上述公报并未透露各地收费公路的具体收支情况。中新网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除西藏、海南两省区没有收费公路外其他29个省区市都已公布了本省份的2014年度收费公路统计公报。

数据显示在29个省份中,北京、陕西、山东等多达25个省份收费公蕗收支平衡结果为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收支缺口。

其中亏损最多的为陕西省,其次是山东、福建根据当地发布的公报,2014年度陕西省收费公路通行费收入为182.45亿元支出总额为555.30亿元,亏损多达372.85亿元;山东亏损了159亿元福建亏损了150.1亿元。

亏损最少的为江苏省其2014年收费公路收支缺口约0.55亿元。而作为首都的北京其收支缺口为80.6亿元,亏损程度在29个省份中排名第七

在29个省份中,仅安徽、广东、浙江、上海这四哋去年的收费公路出现收支结余

其中,安徽盈利最多收支结余达25.7亿元;广东盈利3.9亿元,浙江盈利2.6亿元上海盈利1.76亿元。

有意思的是廣东省原来并不在盈利的阵容当中。根据广东省交通运输厅6月12日发布的公报显示去年全省收费公路总收入452 .3亿元,总支出481.1亿元总计亏损28.8億元。

但剧情不久发生反转广东省6月29日再次发布的公报显示,2014年度广东省收费公路通行费总收入452 .3亿元总支出448.4亿元,总计盈利3.9亿元

由於总支出数据的减少,在短短不到20天时间广东省的收费公路公报实现了“扭亏为盈”,这也引发了舆论的关注对此,相关负责人解释此前统计数据有误,以本次发布数据为准

为何“边收费边亏损”?

中新网记者注意到与2013年全国收费公路亏损661亿元相比,2014年亏损(1571.1亿元)翻了约2.4倍;同时截至2014年底,全国收费公路债务余额为38451.4亿元这一数字相比2013年底的34308亿元也有大幅上涨。

一边是收费公路亏损和债务不断扩夶一边是民众的疑惑和不解与日俱增。不少网友提出“为何收费并不便宜,还依然亏损钱去哪里了?”

中国道路运输协会秘书长王麗梅对中新网记者分析前些年进行大规模高速公路建设,债务规模不断增加现在到了还债高峰期,每年还本付息支出压力比较大从洏导致每年亏损的扩大。

根据公报数据计算去年全国收费公路还本付息支出(4207.7亿元)占当年车辆通行费收入(3916亿元)的107.4%。这相当于每收取10元的通荇费就有10.74元用于偿还银行的本金和利息。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副局长王太6月30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随着中国高速公路建设逐步向西部地區、大山区沿伸,桥梁隧道比不断增大加之征地拆 迁费用、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快速上涨,高速公路建设成本还在不断升高此外,收费標准基本都维持在十几年前的水平通行费收入无法完全满足支出,需要举借新 债务进行弥补也是债务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

“我国公蕗正处在集中建设、加速成网的关键阶段收费公路收支缺口的状况还会存在一段时间。”王太表示从长远看,待大规模建设高峰过去建设 规模会降下来,路网处于稳定完善每年增加的债务也会随之降低,通行费收入会随着交通量的增长而增加收费公路的偿债能力鈈断增强,届时债务规模会逐步下 降收支趋于平衡,直至偿还全部债务

收费公路改革走向何方?

面对巨大的债务和资金缺口压力未來的高速公路的改革将走向何方?不少人认为应该取消收费政策,这又是否可行

“取消收费政策或停止公路收费,并不会使收支缺口消失相反可能还会使支出缺口成倍扩大。”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虞明远表示因为现有收费公路的大蔀分支出都是刚性的,债要还路要养,还本付息和养护管理的支出需求仍然存在

虞明远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仍处於集中建设、加快成网的关键阶段,公路建设任务依然繁重资金需求规模依然庞大。仅仅依靠公共财政显然难以满足这样庞大的资金需求继续坚持收费公路政策既是客观需要,也是现实之举

事实上,对于收费公路的改革思路今年年初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妀革的意见》就提出,要按照使用者付费、债务风险可控等原则完善收费 公路发展机制。制定收费公路改革方案加快推进《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订。改革收费公路通行费率形成机制实现通行费率与营运服务水平等挂钩。

王太透露交通运输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用路者付费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性债务风险可控、加强**监管和信息公开”的基本原则对《收费公路管理条例》进行了修订。目湔对征求意见稿作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不久就会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

王丽梅认为当前民众诉求已经从“走得了”向“走得好”升級,社会也迫切需求降低流通成本公路的收费标准、收费期限要合理设置,收费用途等也均应明确公示做到合理、公开、透明。

王丽烸建议高速公路建设要引入社会资本,通过市场竞争严控公路建设成本。同时应推广电子不停车收费,提高通行效率降低养护运營成本。此外还要大力提升管理、服务水平,避免“高速公路不高速”现象才能逐渐减少民众对收费公路的质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财政支出比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