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书岛的作用?

选自《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

卢梭(1712―1778),十八世纪法国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十九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代表作有《契约论》、《忏悔录》及其续篇《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等。

在我曾经羁留过的居住地中(我曾有过一些迷人的住地),没有一个像位于比安湖心的圣皮埃尔岛圣皮埃尔岛是瑞士的一个小岛,卢梭曾流亡到这里。那样使我那么真切的感到幸福、给我留下那么温馨的怀念的了。这个被沙纳泰尔居民称为土块岛的小岛,几乎不为世人所知,就是在瑞士本上也是未足挂齿的。据我所知,没有一个游客曾经提到过它。然而,对于一个喜欢限制自己活动范围的人的幸福来说,它可就称心极了,住处的位置也十分独特。因为,虽然我是惟一的一个迫于命运而来到这里的人,但我并不认为只有我才有那么纯朴的兴趣,尽管迄今还不曾在别人那里找到这种兴趣。

比起日内瓦湖畔,比安湖畔则更加荒僻、更加富于浪漫色彩。因为这里的峭壁和树林更靠近湖水,是那么明媚。这儿的作物和葡萄没那么多,城镇和住家没那么密,但一样的郁郁葱葱,还可以见到有草地和浓荫遮蔽的幽静处。这儿有更加鲜明的色彩变化,更加明显的地形起伏。那些令人心境旷达的湖畔,由于缺少便于马车行走的大道,所以很少有游人涉足。但是,对于那些耽于冥思的孤独者,它可就趣味盎然了。他们喜欢悠然陶醉在大自然的妩媚之中,喜欢在一片寂静中沉思默想,只有鹰的尖叫、鸟的啼啭和山间飞泻而下的激流的哗啦声偶尔打破这片寂静。这个几乎是圆形的美丽水域,把两个小岛揽在怀中,一个住着人,种了庄稼,周长大约半里;法国古里,1里约合400米。另一个较小,也更偏僻、荒芜。后来它被人平掉了,因为大岛常受波涛和风暴的侵蚀,人们不得不从小岛取土去修补。弱者之躯常常就是这样为强者所利用了。

岛上只有一所孤零零的房子。但它宽敞、舒适、实用,跟小岛一样隶属伯尔巴的收税所。一个税务员偕家室和仆人住在这里。他在岛上有一个规模不少的家禽饲养场,一个鸟棚和几个鱼塘。这个岛小巧玲珑,地形、地貌是那样复杂,给这儿提供了千姿百态的景致,培育了许多品种的作物。那儿有耕地、葡萄园、树林、果园和小树林遮荫的肥美牧场。牧场边长满各种小灌木丛,湖岸因此清凉常驻。一个长形的平台,栽着两行树木,依傍着小岛。平台中央有一个漂亮的大厅,葡萄收获的季节,每逢星期天,湖畔附近的居民便聚在这儿,载歌载舞。

在莫蒂埃遭到围攻之后,我就逃到了这个岛上。我觉得在这儿的逗留太吸引人了,在这儿过的生活太合乎我的性格,于是我打定主意,在此地终我余生。我无忧无虑,唯恐人们不让我实现这一愿望。这个计划和我前往英国时的计划不同,我一开始就有不祥之感。怀着这种惴惴不安的预感,我巴不得人们把这个避难处变成牢狱,将我终生囚禁,使我失去离岛他去的能力和希望,使我断绝与陆地的来往,以至对世上发生的事一无所知,这正好使我忘掉这个世界的存在,也让别人忘掉我的存在。

人们只让我在岛上羁留了两个月。就我而言,能在这儿住上两年、两个世纪、乃至来生来世,我都不会有片刻厌烦,虽然我那时只有税务员、他的太太和仆人相伴,没有任何别的交往。他们的确是一些非常善良的人,这恰好是我求之不得的。我把这两个月视为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辰。如果我不让内心产生对另一种状态的片刻希求,这个时辰将足以叫我终生感到满足。

这种幸福究竟是什么呢?这种幸福的享受包含着什么呢?我要让世人根据我对这儿的生活所作的描写去猜测。那种难能可贵的悠闲生活便是我最基本的,也是主要的享受。我渴望体味的是它全部的温馨。我在逗留中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个恣情于悠闲生活的人所需要的其乐无穷的消遣而已。

在我自己刻意追求的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靠任何人帮助,又不会被任何人发觉,我根本不能出去。若没有周围人的帮助,我简直不能越雷池一步。人们倒是巴不得将我孤单单地撇在这里。我心想,他们的希望倒给我引起了另一种希望,我要更加恬静地度过余生,要比我先前过的日子更加恬静。想到我还有时候安顿自己,所以开始我便有意不作任何安顿。我匆匆迁居于此,只身一个,两手空空。尔后才相继弄来我的女管家卢梭的伴侣戴莱丝。、书籍和小家当。但我乐得什么都不取出来。我没有开启我的箱箱柜柜,让它们原封不动地放在那儿,就像它们刚运到时那样。我住在这所我打算打发余生的房子里,却好像住在一家第二天又要去上路的客栈一样。所有的行囊都不打开,倒是十分便当,要把它们整理整理反倒要坏事的。我感到最开心的事就是让我的藏书永远封在箱子里,也不用文房四宝。当一些倒楣的来信迫使我提笔作答时,我就嘟哝着去向税务员借文房四宝,用完就立即还给他,一心指望有一不再,有再不三。然而这种指望总是落空。我摆满我的房间的是花花草草,而不是那些讨厌的废稿和破旧书籍,因为我那时刚刚迷上植物学。伊韦努瓦博士使我对植物学产生了兴趣,这种兴趣很快发展成了一种嗜好。我再也不想做那些劳心费力的文字活计了。我应该做一种有趣味的事情,它既能使我感到快乐,又只需慵懒人肯费的那一点气力就行了。

1、已知的在中国境内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类,是“元谋猿人”。

在中国云南省元谋盆地发现的颗古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鉴定,距今约有170多万年了。

2、约70——20万年前,“北京猿人”(简称“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

3、北京人已经知道使用天然火。

人类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种自然力的能力。

4、到了大约18000年前,仍然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里,生活着一批被称作 “顶洞人”的远古人类。

他们已经具有明显的黄种人的体态特征。

5、山顶洞人不仅会人工取火,而且制造出了中国缝制工艺史上的第一枚骨针,骨针约同火柴棍般粗细,长82毫米。

6、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出现了古老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

7、陕西西安半坡文化的彩陶,十分精美。

人面网纹盆上各种纹饰,是原始美术、原始文字和原始艺术的结晶。

8、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乌黑光亮,有着金属器皿一样的光泽。

9、长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文化,与黄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同样古老,7000年前那里的人们已经会用大型木构件建筑房屋。

10、大约4000多年前,发生了一些部落战争。

黄帝是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因为他深得人心又聪明勇敢,取得了最后胜利。

11、在古老的华夏族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黄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黄帝也就被后世尊为华夏族(即中华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

12、黄帝之后,中华民族先后又出现了几位杰出的人物:尧、舜、禹。

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

13、尧舜禹的时代,洪水泛滥成灾。

大禹奉命治水,终于治服了洪水。

14、后来,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15、相传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开始有了历法,所以人们都把中国古老的传统历法叫夏历。

16、夏历是按月亮的运行周期制订的,又叫阴历。

由于历法中有节气变化和农事安排,所以又称农历。

17、夏朝最后一个统治者桀,暴虐无道。

东方的商部落,在汤的领导下强大起来,打败了夏建立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18、商朝的青铜器制造业有很大的发展。

商朝后期制造的 司母戊大方鼎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铜器。

19、商代的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古代文字,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了。

在殷墟出土的15万片刻 有文字的甲骨中,总字数达到160多万字,其中有单字4600多个,已识别的有1000多个。

20、商代末期,在黄土高原上,一个叫“周”的部落强 盛起来。

到周文王时,周国成了西方诸侯的新盟主。

21、商朝最后的统治者纣王好酒淫乐。

周武王时,周联合其他部落讨伐商朝,经过牧野之战,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

22、周朝建立后,分封了大大小小71个小国,有鲁、齐、魏、晋、宋、燕等。

这些小国的国君叫诸侯。

23、西周前期180多年,中原一带产生了许多大型乐舞。

祭祀山川时用的是表现大禹治水的《大夏》舞,纪念武王伐纣功绩的武舞是《大武》舞。

2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东迁,名为“东周”。

分为“春秋”、 “战国”两个时期。

25、春秋时期,100多个诸侯国林立,互相争夺,胜者成为霸主,出现了 “春秋五霸”,一般的说 法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26、公元前606年,楚庄王“问鼎大小轻重”。

鼎是王权象征,传说大禹铸了九个鼎,代表九州。楚庄王问鼎,表明他有做天子的野心。

27、春秋中后期,吴越两国交恶。

先是吴王阖庐战败受伤而死。其子吴王夫差立志报仇,让人每天高声提醒他:“夫差,你忘了杀父之仇了么?”后来,吴国在夫差的领导下打败了越国。

28、越王勾践决心雪耻。

他“卧薪尝胆”,每天高声自问:“勾践,你忘了亡国的耻辱么?”越国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再次打败吴国,吴王夫差自杀。

29、约2500年前,中国出了位伟大的思想家——老子。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30、《道德经》又名《老子》,书里写着:祸有时会成为福的因由,福中有时藏伏着祸。

因此要注意“物极必反”, 还要注意“道”“德”相长。

31、生活于公元前551——前479年的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2、孔子最早在中国兴办私学,他有弟子三千人,贤者七十二人。

33、孔子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他整理编订了《易》、《诗》、《礼》、《乐》、老子授经图孙武像 《尚书》、《春秋》等 “六经”。

34、孔子享年73岁,死后葬在鲁国都城北边(今山东曲阜“孔林”处)。

孔子故居后来改建为“孔庙”。

35、孔子的学生们追忆孔子日常教诲和生活行为,整理成一部语录体书,称作《论语》,这部书成为儒家的经典,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36、孙武,是春秋末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传世有著名的兵书《孙子兵法》十三篇。

37、《孙子兵法》提出了著名的“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等许多战争原则。

38、《孙子兵法》的根本宗旨在于:精通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

《孙子兵法》因此被称为“兵学圣典”,并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外交、商战、体育等领域。

39、《孙膑兵法》是另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战国时期的孙膑所著,孙膑是孙武的后代。

40、齐将田忌与齐王赛马屡败。

孙膑教田忌改用自己的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败一场;再用自己的上等马、中等马分别与齐王的中等马、下等马对阵,田忌胜二场,总比分2:1,田忌胜。“孙膑赛马”是一个很著名的策略。

41、战国时期开始后,各个诸侯国都和周王一样,自称为王,其中的七个强国号称“战国七雄”,他们展开了“兼天下”、“一宇内”的战争。

42、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盛行“钟鼓之乐”。

近年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中,出土了124件古代乐器。

43、在出土的钟鼓乐器中,有一套大型编钟,最为珍贵。

这套编钟在地下埋藏了2400余年,现在仍能以准确的音调、优美的音色演奏古今乐曲。

44、中国古代第一个享有盛誉的名医,是春秋战国后期的民间医生扁鹊 。

45、扁鹊精通各种医术,又总结前人方法,创造了望、闻、问、切的四诊法,几千年来一直为中国传统医学所采用。

46、“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场激烈的思想交锋,战国争雄激烈之时,也是百家争鸣鼎盛之际。

47、秦在公元前770年才被封为中国西部的一个诸侯国,疆域较小,国力不盛,始终被中原诸侯鄙视。

但自从实行了商鞅变法后,国势蒸蒸日上,很快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强国。

48、公元前238年,雄才大略的 秦王嬴政,开始亲理朝政,经过短短的17年,灭其他六国,于公元前221 年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秦朝 。

49、秦灭六国后,赢政称“皇帝”,意即“德过三皇,功高五帝”。

50、为尽快改变春秋战国500多年分裂造成的各种混乱,巩固秦王朝的统一,秦始皇下令统一币制,使用 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作为全国统一的货币。

51、秦始皇还下诏统一度量衡 ,并继续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修弛道,车同轨 ,书同文”,来巩固秦 万里长城 秦王朝的政权。

52、中国古文字中,最早有 甲骨文、 金文,西周时期有 大篆(籀文),战国时期有蝌蚪文(古文)。

此外一些诸侯国还有各自不同的文字。

53、秦统一后,规定小篆为统一字体,通行全国,后来,秦朝出现了一种更加便于书写的隶书,这种字体从汉朝起在官方和民间通行,至今仍在广泛使用。

54、秦、赵、燕等北方诸侯国,为抵御北部游牧民族的入侵,曾分别修筑过长城。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把不相衔接的各段长城连成一体,再向东西延伸,全长达1万多华里,号称万里长城。长城大都修筑在高山峻岭之上,易守难攻。

55、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公元前206年,秦朝被刘邦领导的武装力量推翻了。

56、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

57、在发生于巨鹿的一次大战中,项羽命士兵砸破锅鼎,凿沉船只(“破釜沉舟”),只带三天口粮,以示决战必胜的决心。

结果项羽的军队九战九捷,立下首功,分封天下,自称为 “西楚霸王”。

58、刘邦曾与秦朝关中父老 “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且下令废除秦朝全部苛法,明令禁止犒军扰民。

由于实施德政,得到广泛拥护,刘邦被封为“汉王”。

59、公元前202年,刘邦围项羽于垓下,项羽自刎。

刘邦(汉高祖)建立西汉王朝(公元前206年—— 公元25年)。为顺应民心思安、期盼休养生息的现实,刘邦制定了各种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使社会 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60、汉高祖之后,汉文帝、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经过汉初六、七十年的努力,中国出现了政治升平、经济繁荣的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61、汉武帝即位后,以其雄才大略,开拓西部疆域,建立起丰功伟业,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历史上把“秦皇汉武”并称,正是因为他们先后完成了中国统一、稳固发展的伟大事业。

62、西汉帝国的强大,使中原人不再被称为“秦人”,而通称 “汉人”、“汉族”了。

63、公元8年,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但由于他施行暴政,引起赤眉、绿林军起义,隗嚣、 公孙述等拥兵自立。

公元23年9月,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

64、刘秀是刘邦之后,王莽内乱时期起兵争夺天下,于公元25年重建东汉(公元25——220年)政权,定都洛阳,自号为“汉光武帝”,史称“光武中兴”。

65、养蚕抽丝、纺纱织绸,是5000多年前中国人的重大发明。

公元前5——6世纪,丝绸传到西域。到了汉代,丝绸业已十分发达。纷至沓来的商队,把各种丝和丝织品运到了古罗马帝国,丝绸之路开始形成。

66、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实际上是一种丝织品,有一种帛(极薄的丝绸)在古代作为“纸”用。

所以汉代以前就有许多帛书帛画。

67、到了西汉早期,出现了用植物纤维制成的纸,如絮纸、麻纸。

68、公元105年,东汉的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价廉物美的“蔡侯纸” 这种纸平整光滑,又薄又软,成本低廉,便于书写。

69、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的政权,提出“独尊儒术”,以孔子学说为核心内容的儒家思想开始占统治地位,并逐渐形成儒教。

70、佛教在元前后丝绸之路由印度传到中国,对后世的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东汉时中国道教在民间兴起。

71、东汉将亡之际,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天下,此后各种大小战争不断,著名的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还有夷陵之战。

最终的结果是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史称三国(公元220——280 年)。

72、三国时期有几位彪炳史册的著名人物,如: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曹操有雄才大略,关羽是忠义的英雄。

他们受到后世中国人的尊崇。

73、晋朝(公元265——420年)时的炼丹家葛洪,在冶炼各种矿物的过程中,了解到一些矿物的性质,总结出不少化学知识,他写的 《抱朴子》堪称一部原始化学的重要著作。

74、《水经》是汉朝桑钦的一部河道学专著,但记述过简,有缺漏。

北朝(公元386——581年)郦道元以此书为纲要,详加注释,取名《水经注》。

75、《水经注》记述了1252条水道河流,连许多历史事件、人物、传说神话、文物碑石等各种史迹故闻,都有涉猎。

全书30万字,是部综合性的地理学巨著。

76、王羲之是东晋(公元317——420年)杰出的书法家。

据说他年轻时常临池写字,就池洗砚,使得池水尽黑,故有“墨池”之说,相关的名胜有多处,推浙江绍兴兰亭。

77、公元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等人在兰亭饮酒赋诗,共得佳作四十余篇,编为一集,王羲之亲为作序并书写,称为《兰亭序》,是中国书法的绝代佳作。

78、瓷器的制造工艺比较复杂,故瓷器的出现比陶器晚。

从商周起才有原始青瓷。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到了东汉晚期,中国已能大批生产胎坚质细、色泽翠艳的青瓷。三国两晋时期,南方越窑所生产的青瓷最为有名。

79、从三国的吴国开始近400年间,连续有六个朝代在 南京建都,后人称南京为 “六朝古都”。

80、三国时代的大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了圆周率的计算方法 “割圆术”。

他从圆内接正多边形入手,求得圆周率的近似值为3.14159。

81、南朝的数学家祖冲之,得到小数点后七位数的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这比欧州 数学家计算出同精度的圆周率早了1000多年。

82、经过四、五百年战乱,公元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文帝杨坚重新统一中国。

83、隋文帝是个明君,他励精图治,治国有方。

十几年后,各地府库皆已盈满,无处再容纳粮食布帛。因此隋朝的典章制度后来都在唐朝得到继承,有的长期为后世沿用。

84、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后又设进士科。

"科举”即分科举士,“进士”即晋仕之意。隋朝创立的科举制,沿袭1000多年,直到清末才终止。

85、隋朝时,中国经济的重心已开始南移,大量的粮食财富从南方运往全国,为此,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86、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至余杭(今浙江杭州市),北达涿郡(今北京通县),全长2000多公里,沿河修了堤道,栽种了柳树。

87、隋朝工匠李春营造的赵州桥(原名安济桥),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石拱桥,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此桥的单孔大拱跨度为37.37米,完全用石块砌成。

88、公元618年,唐朝(公元618 ——907年)建立。

626年,李世民继位当了皇帝,即唐太宗。唐太宗十分注意安抚百姓,他经常引用古代荀子的话:“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以警醒自己,告诫朝廷官员。

89、中国历史上的帝王中,唐太宗最善于兼听纳谏。

他鼓励臣下直言切谏,且常能屈己纳谏。

90、魏征是唐初名臣,他常说“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

一生对皇帝据理力谏达200多次。

91、魏征病逝后,唐太宗惋惜不已,他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92、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繁盛的时期,号称“开元盛世”。

当时的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有百万人口,各国的使节、商人、留学生数以万计。四方珍奇积聚,极盛极富。

93、唐朝廷在广州设市舶司(其长官称为市舶使),专管海外贸易。

94、唐代开始,东南沿海许多商人纷纷扬帆出海。

他们每年九、十月间,乘着东北季风南下东南亚各国经商,待来年三、四月间再随着东南季风“回唐山”。这些在东南亚“住蕃”和移民的“唐人”,成为最早的华侨 。

95、唐后,许多国家都把盛唐的中国人及华侨称为“唐人”,他们聚居的地方就成了唐人街。

96、唐朝多才子,更多有不屈不挠舍生取义之士。

著名者如玄奘只身徒步往天竺(印度)取经,过沙漠、翻雪山,越丛山峻岭,闯林莽沼泽,九死一生,历时19年,行程5万华里。

97、唐朝天宝初年,鉴真和尚乘船五渡东海挫败,几度死里逃生,历经12年磨难,虽双目失明,信念仍不减当年,六渡沧海终于成功,终老日本,成为一代宗师。

98、唐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带去许多工匠、技艺、典籍、物种,对西藏的开发起到积极作用。

99、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国号为“周”。

武则天富权略,能用人,掌握政权达40余年,死后,唐中宗复位。

100、唐玄宗早期政治清明,任用贤相,称为开元盛世,但晚年因宠爱杨贵妃,酿成“安史之乱”,长安沦陷,从此唐朝由盛而衰,一蹶不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岛叶的功能和作用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