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听一下这网富公司可靠吗?

航民村,是一个占地面积只有二平方公里的小村庄,全村1219人。但航民村企业年加工印染布料10亿余米,可绕地球赤道25圈;年发电2亿度,若按照一户家庭一年2400千瓦时的用电量计算,可满足8万户家庭用电。年加工黄金饰品80吨,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黄金饰品加工基地。

过去三十九年,航民坚持壮大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创造出富有传奇色彩的“航民模式”。由航民村控股的村级企业集团——航民集团,去年产值133.8亿元,利润9.1亿元,净上交国家税收5.5亿元,职工与村民人均收入超6万元。

航民的带头人朱重庆,今年已经65岁。他有一张憨厚、敦实的面容,脸上始终挂着可亲的笑容。他说话富有恰到好处的节奏感,时不时引用几句地道的俗语,引得众人发笑。在他生动的叙述中,航民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我们眼前缓缓铺展开来。

在航民村村民的记忆中,1978年年底,似乎与往年并无不同。当时的航民村只是萧山县瓜沥镇的一个生产大队,人均不到半亩田,一半种水稻,一半种络麻,中间插一茬萝卜,依靠这点微薄的经济收入,村民有时连基本温饱都成问题。

一天,航民大队党支部召开了党支部会议,学习贯彻萧山县委《关于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的意见》,提出有条件的公社大队可以兴办社队企业。担任大队会计的朱重庆心中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次会议或将成为航民真正起飞的契机。

经多方打听,航民大队领导班子得知,在萧绍地区“三缸”(酒缸、酱缸、染缸)是赚钱的营生。1979年上半年,经过多方了解考察和激烈讨论,大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筹建漂染厂。此前,大队曾兴办过“航民农机元钉纸制品厂”,说起这个名字的由来,朱重庆都忍不住发笑。在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前,农村生产大队办厂必须跟农业相关,名字里不能没有一个“农”字,这才硬邦邦加上“农机”两个字。而实际上,这个厂根本没有生产过一台农机。漂染厂的名字脱去了“农”字,似乎象征着航民也就此走上了脱穷致富的道路。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办起一个像样的厂,没有资金就只是空谈。大队历年积累的2万元,镇里石料场的2万元分红,再向四个生产队各抽调5000元,总算凑了6万元。大队领导班子又四处奔走,向镇里的信用社、瓜沥农机站等有关单位借款,又凑了6万元。这12万元,就是漂染厂所有的家当。

关于新厂长的人选,时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徐才法把村里的青年后生筛选了一遍,最终锁定了朱重庆。这个土生土长的航民大队后生的品质,大家都看在眼里,他诚实、厚道、热心,“是一个无私心杂念又任劳任怨的人”。而朱重庆从接下担子的那一刻,就没有想过失败的后果,“我和老支书的想法一样,一定要让航民人有饭吃,有工作,过上好日子!”

亮起社会主义不灭的明灯

在物质短缺、供不应求的年代,朱重庆坦言,虽然工厂的技术看来并不过关,产品质量也很粗糙,但只要能生产就不愁卖不出去。1980年,漂染厂投产的第一年,产值达38万元,净利润14万元,一年收回投资成本。这个数字是无比振奋人心的,要知道,1979年航民农机元钉纸制品厂的盈利只有1.6万元。

1981年初,航民开始寻找合作伙伴。朱重庆跑去农村信用社,劝说他们投资航民漂染厂,双方共同分享收益。最终,信用社同意借款30万元,投资30万元,占30%的股份,并要求解决40个就业名额。“大伙的思想很开放,光靠自己的实力做不大,宁愿航民村少解决劳动就业,也要把产业做大。”利用这60万元采购了一批印染的设备,当年投产当年见效,乡镇企业当时还能享受所得税全免的优惠政策。到了第三年,漂染厂已经达到240万元产值、100万元利润,成为萧山第一个“百万富翁村”。

村里安排利润的30%留作村用,70%投入再生产,这就有了1987年的织布厂、1988年的染料化工厂。当时由于周边印染厂大量兴建,染料一下子成了紧缺的生产资料。朱重庆也曾去国有染料厂采购染料,对方却告诉他,“我们只解决国有印染企业的染料,不是供给你们这种乡镇企业的”。

航民不得不下定决心自己搞染料化工厂,从上海请来“星期日工程师”,每逢星期日、节假日来厂里帮忙,回去的时候拎上一只老鲜鸡、五斤油。

90年代初兴办热电厂,同样也是被“逼”出来的。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在全国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热潮,浙江更是呈现出大干快上的势头,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基础设施却跟不上来。萧山地区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电荒,“停三开四”(即一周开4天、停3天)成为常态,“停四开三”也屡见不鲜。办起热电厂之后,整个瓜沥镇只有航民村从来不停电,被比作“欧洲的一盏社会主义明灯——阿尔巴尼亚”。

航民是改革开放孕育的产物,也是短缺经济时代的见证。从12万元的印染小作坊起家的航民集团,逐步发展成为以纺织、印染、热电、黄金饰品等行业为主体的多门类工业体系。2004年8月9日9时30分,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大厅如期敲响了“航民股份”上市的锣声。

航民这只原本停泊在钱塘江边的小舢板,终于载着航民人的梦想扬帆远航,成为驶向广阔海洋的一艘巨轮。

用社会福利调节贫富差距

用按劳分配提升经济效率

从航民村边的航坞山上俯瞰,整个航民村地形呈现出一个“T”字,南窄北宽,仿若一只展翅欲飞的鲲鹏。一排排红瓦翘檐的别墅群落,浸沐在朗朗晴空下,熠熠生辉。自1985年开始,航民村委会从道路、绿化、河道到民居,全部进行了统一规划与重建,打造出了这个新农村典范。

在航民村,全村从幼儿园到高中实行免费教育,考上大学一次性奖励10000元,每年上大学学费8000元以内予以报销,还能领取一年2400元的生活补贴。村民每人每年发放3000元福利费,老龄村民另加3000元的老龄补贴。平日里大米与菜油免费供应,节日期间肉、禽、鱼免费发放。同时,全村统一实行村民、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人人享有医疗保健。

朱重庆认为,福利是调节贫富差距最有效的手段。航民采取以工补农的形式,每年按比例给村里分红,去年上交村委会4600多万元,其中49%分给村民,51%留作村用。记者从航民村村民处了解到,每年的人均分红在1.5万-2万元之间,三口之家每年能拿到五万元左右的分红。

“我们坚持集体经济与共同富裕,不代表我们就要吃‘大锅饭’,劳动过程中的贡献与收入一定要分出个高低。”20世纪末的航民产权制度改革,在如今看来依然颇具前瞻性:由村集体控股56% ,量化 44% 给村民、职工和管理技术人员,原来的集体资产好像“天上的月亮,天天看得见,就是摸不着”,后来转化为照亮每家每户的温暖阳光。

航民的员工们都知道,董事长一年365天都呆在公司,除了出差,每天晚上工作到11点后才能回家;朱重庆从来不给自己放假,唯一算得上假期的是大年三十下午与家人团聚,大年初一下午就会回到岗位上。而他的薪资,还不如航民集团旗下有些厂长高。

在航民村,朱重庆家的房子也与普通村民并没有什么不同,用材、装修还不如那些富裕的家庭。航民村的村民们碰到什么困难,都爱去找朱重庆解决;说到重庆,人人都会由衷地夸上一句,“重庆为人最公正,有他管企业我们放心”。或许只有这样一位领头人,才能不改乡镇企业发展农村、致富乡民的初衷,创造出航民村这个共富的奇迹。

Q代表每日商报 A代表航民集团董事长朱重庆

Q1:当年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后,很多厂长经理一夜之间成为控股的老板,变身亿万富翁,您作为航民的掌舵人,是否也曾经历过一番思想波折?

A1:宁围乡一位老乡长曾给我说过一个故事:清朝有位太监,生前爱财如命,搜刮了大量钱财,等到快去世的时候才意识到,即使当了皇帝,疆土无限,不过一堆;房屋千间,不过一宿;菜肴百盘,不过一饱。一生长则百年,短则几十年。就是天下的钱财都归了你,你死后,你的子女一年也只能去山上看你两回,又有什么意义呢?你为集体做了贡献,村民和员工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种感觉不是钞票能买来的。

Q2:您认为航民过去近40年不断发展壮大、稳健前行的秘诀是什么?

A2:航民取得的这些成绩,一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二靠社会主义制度,三靠我们自己的努力。我个人总结了四点经验:

一、合作共赢、开放心态。当年创办热电厂,我们找杭钢合作,筹集了1650万元资金,他们占股30%;1997年成立的浙江航民股份有限公司,也是航民集团公司控股联合万向、杭钢、顺德金纺、上海二纺机、湖南邵阳二纺机等6家企业法人共同发起设立的,这才有了后来联合推动航民股份公司上市。

二、登陆资本市场。上市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助力,有好的项目更易融资,目前航民也参与了第一创业证券公司并上市,参与两个人工智能、新能源领域的基金,希望能把投资标的应用、整合到自己的产业链里去。

三、坚持走出去。我们1987年就去广东顺德投资印染厂,90年代初去辽宁海城投资印染厂,还参与在美国投资了科尔纺织。现在浙江的劳动力、土地成本越来越高,各方面资源越来越紧张,走出去也将成为未来的大趋势。

四、保持稳健、谨慎。俗话说“桥下鲫鱼活即即,没有渔具只有歇”,想投1个亿的项目,自己得先有5000万元,有多少能力就办多少事。十余年来,我们企业的存款始终大于贷款,存贷相抵,可以说是零负债,这才安然度过了历次金融收缩时期。

Q3:您如何描述企业家这个群体?

A3:企业家多数做得很好,对国家、社会、家庭都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有人把企业家比作“神仙、老虎、狗”,我也认为非常准确。大家会觉得企业家快活似神仙,从来不用为物质生活发愁,看起来很是威风凛凛,一掷千金;但有时候也像一条看家狗,艰苦创业、惨淡经营,饿着肚皮等在那里。有些企业家创业创新变闯祸,做大做强变做空。

Q4:您心中的杭商精神是怎样的?

A4:实干、创新。万向的鲁冠球主席应该是所有杭商的榜样,他在世的时候,我每年都几次去他的办公室讨教,每次聊上一二个小时,能受到很多启发;包括荣盛集团的李水荣,我前些日子还跟他开玩笑,说他60岁了还能去舟山“打虎跳”,我连在家里做俯卧撑都不成了。他们不光把一辈子奉献给企业,一心一意地扑在企业发展上,胸中还有远大的战略目标,像我的话也只能靠勤奋一些来补。

  陈莉是一名在读研究生,正在准备出国事宜。在外人看来,她长得落落大方,成绩好,家境殷实,用当下的流行词说就是“白富美”一枚。在一次网络聊天中,陈莉结识了一位自称是某外汇公司执行总裁的帅哥——阿伟,条件相当,长相出众,陈莉很快便坠入爱河。阿伟的一番花言巧语,让陈莉以为他正处于事业的低谷期,作为女友的陈莉热心提供了自己所能给予的经济支持。然而,真情换来的,却是冷漠与欺骗。本期读案,为您讲述这一场来自于虚幻网络,又归于虚幻的“爱情故事”。

  聊QQ,阴差阳错爱情降临

  凰求凤,“黄金剩男”令人倾心

  2008年11月,武汉火车站,人来人往,陈莉站在人群中,低头玩着手机,时不时抬头向出站口处张望。这一天,是她的生日,也是她和交往了3个月的男友阿伟第一次见面。

  陈莉的一位网友在深圳开黄金外汇公司,一次她在QQ上找这位朋友时,阴差阳错认识了阿伟。两人互加了QQ之后,陈莉去阿伟的空间一看,哟,帅哥嘛。

  80后的陈莉是湖北武汉人,家庭不错,自己在武大读研究生,年纪不小了,陈莉也想谈一场门当户对的恋爱。巧合的相识、投机的聊天,再加上阿伟自称在陈莉网友的这家公司里做执行总裁,各方面条件都相符,陈莉便动了心思。

  现如今,很多年轻女孩面对爱情时很勇敢,并不会因为胆怯而错过姻缘,陈莉便是如此。她开始主动追求起阿伟来。俗话说“女追男隔层纱”,两人相恋,也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正式交往后没多久,阿伟便告诉陈莉,自己已离开了公司,觉得前景不好,也厌倦了在别人手下做事,想回老家扬州开一家自己的公司。有进取心的男子,总是令女孩心动,陈莉对此是无条件支持。

  阿伟辞职后没多久,恰好陈莉的生日到了,想着男朋友正处于事业的低谷期,陈莉便邀请他到武汉见个面,顺便散散心。这,便是开头火车站那一幕的由来。想到阿伟手头拮据,陈莉还特别将自己刚刚收到的研究生补助汇去给男友,作为此行的路费。

  出站口渐渐喧哗起来,陈莉一边收起手机,一边迅速挪向出站口。没多久,一个早在她脑海里刻画了无数遍的身影出现了——阿伟一袭风衣,缓缓走来,英俊挺拔的样子让陈莉心跳加速,而这之前,她只通过视频和照片看到过男友的样子。

  两人见面后,陈莉随即安排男友到学校周围的宾馆住下。小小的房间里,两人度过了难得的缱绻时光。但幸福的时间格外短暂,刚过两天,阿伟就要回去,“开公司办的贷款就在这两天要批了,我也没办法,得回去处理一下。”

  听男友这样说,虽然百般不舍,陈莉也只好让他赶紧回去。“他在为我们的未来打拼,”送走阿伟时,她这样安慰自己。

  痴情女,散尽家财为他谋未来

  绝情男,空间留言她人插足?

  阿伟说,自己是公司的执行总裁,平时虽然不直接买卖黄金,但做“操作手”替客户下单理财。对所谓的黄金外汇行业了如指掌,凭自己的能力,投资的钱可以数倍盈利。

  两人刚刚谈恋爱时,阿伟起初并不同意,认为两人相距太远,可陈莉以“距离不是问题”说服了对方。异地恋总是不容易的,对于这份感情,陈莉很认真,也很珍惜。

  回到扬州后,两人继续保持在网络上的联系。两天后,阿伟在QQ上告诉陈莉,称去银行办信用卡出了点问题,需要1000元做押金,陈莉想也没想,就直接把自己省下来的生活费打给了对方。

  又是几天后,阿伟说,因为自己要办的卡需要的透支额度较高,所以要请人吃饭、打点关系,自己没有那么多的钱,办卡又陷入了困境。陈莉还是二话没说,又筹了5000元汇了过去。

  再几天后,陈莉又问阿伟开公司的事情,阿伟说,考虑到钱还是不够,陈莉之前寄来的6000元,他都用作投资了。开公司的事情可能要搁置一段时间。等筹到了钱再说。

  看到男友的事业因为贷款办不下来而一直停滞不前,陈莉十分着急。12月的一天,两人又在QQ聊起此事,阿伟显得万分苦恼:“贷款又要泡汤了,没有房子、车子等财产做抵押,办不下来。”

  “没法贷款就自己筹钱吧。”抱着这样的想法,陈莉告诉阿伟,自己有一个朋友在天津,比较有钱,自己可以去找他借点。阿伟一听便让陈莉赶紧去,然而天津之行并不顺利,陈莉没借到钱。

  那些日子,陈莉甚至比阿伟还苦恼,自己没有办法为男友分忧,除了每天用短信安慰阿伟,也做不了其他什么事。就在此时,陈莉的父母突然告诉她,为她出国筹集的6万元保证金已经准备好了。

  陈莉看到了希望,她央求父母把钱转到自己卡上,好说歹说,父母总算同意了,可哪想到,女儿是将这笔钱打给了一个他们连面都没见过的男子。

  “你把这些钱给我,我万一亏了怎么办?”“没事,只要我们真心在一起,就算是你亏了,我毕业后再工作慢慢还给父母。”陈莉的真情令人感动。

  陈莉要阿伟打个借条给自己,他很爽快地答应了。但是陈莉连续两个星期每天到收发室查看,也没有看到阿伟所说的那个装着借条的黄色信封。

  借条迟迟不见,男友也是越来越忙了,从借完钱之后,阿伟电话就时常不接,短信也不回。陈莉想着男友可能正为公司的事情忙碌,所以便自觉不去打扰他,只是在QQ上留言鼓励他,通过他的QQ动态了解他的近况。

  转眼到了次年春季,两人相识快一年了,陈莉早就在为这一天的到来做着各种准备,她像往常一样浏览着阿伟的QQ空间。突然,一条显眼的留言刺痛了她的眼睛,一个女孩在阿伟的空间亲昵的写道:“老公,记得回来城战!”

  苦寻因,勇敢女孩直面谎言

  太吃惊,“高富帅”是无业游民

  陈莉仿佛被突然刺醒了一样,对这期间阿伟的冷淡也有了解释。感觉遭到背叛的陈莉愤怒地打通阿伟的电话,两人大吵了一顿。

  令陈莉寒心的是,自己全心全意为阿伟,换来的却是“老管我”、“不自由”的评价。阿伟提出了分手。

  一开始,在伤心之余,陈莉一方面要求阿伟还钱,一方面仍然希望能够挽回这段感情。阿伟承诺,将会在当年6月份加倍偿还。陈莉也抱着一丝复合的希望等待阿伟的答复。然而,到了6月份,陈莉发现,阿伟的电话停机了,QQ也联系不上。她这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

  恍然大悟的她,开始疯狂地找寻阿伟,她加了所有在阿伟QQ空间留言的人为好友,一个一个地打听阿伟的消息和联系方式。

  然而联系的人越多,陈莉发现自己就像是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关于阿伟的一切开始被一件一件抖落出来。而在此之前,她根本就不了解这个自己交往快一年的“亲密爱人”。

  帅气的外表下,这个所谓的“潜力股”、“高富帅”是怎样的一个人呢?答案是,无业游民。

  阿伟,扬州人,农历生日和陈莉一样,10月21日。学历不高、吃苦不行、脑子不活、家境不好,所谓的公司领导层人员,其实就是个“四不青年”。

  之前,阿伟通过网络认识了东北人邵某,邵某一家在深圳开公司,年纪也比阿伟大一些。平时在网上,阿伟都叫邵某“大哥”。

  小弟平时无所事事,自然想到了投靠大哥,邵某也不好拒绝,便在公司给他安排了一个业务员的职位。说白了,就是去拉客户来搞投资,然后公司以一定的利润反馈给客户。

  有了平台,阿伟干得如何呢?在公司混了不少日子,他倒是的确拉到了一个客户,是位女护士,投资了2000元,赔得血本无归。但因为有邵某这层关系,阿伟在公司也勉强混得下去,就是钱少了点,一个月1500元。

  外地人拿一千多的工资,在深圳这样的城市估计连温饱都是问题。但就是这样一个人,怎么就成了“执行总裁”呢?

  原来,陈莉的那位网友就是邵某。那时候,邵某的电脑出了问题,便用阿伟的电脑挂QQ。有一次,邵某不在公司,陈莉发来了一条信息,阿伟便回了一句“不是本人”。

  就这么一句话为开头,两人就聊了起来,用邵某的QQ不方便,他们还互加了QQ继续聊。当陈莉问起阿伟的职位时,出于要面子,阿伟就称自己是执行总裁。

  可怜的陈莉,却信了这句话,开始跌入连环陷阱。

  空叹息,真心换来一场春梦

  人无志,不怕家穷就怕懒惰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穷苦青年奋起逆袭”的故事存在。所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并不一定全部由出身而决定。那么阿伟这个穷苦青年,是否有着雄心壮志呢?

  抱着这一丝幻想,陈莉百般打听,终于找到了阿伟的新号码,但打过去后,一样的冷漠、一样的无情。

  爱人如何成了陌路人?陈莉又打听到了阿伟在扬州的家。找过去后,阿伟的父母称孩子不在家,然而就在和其父母聊天时,陈莉却得知了一个击溃她最后心理防线的消息——和陈莉分开没多久,阿伟就已经结婚了。

  万念俱灰的她,离开阿伟家后,掏出手机按下了“110”。

  经调查,阿伟的犯罪事实成立,以诈骗罪被警方抓捕。一个骗子归案了,却可怜了两个女人,陈莉的故事我们已经了解了大概,而阿伟的新婚妻子小杨,则又是另一个悲情故事,暂且按下不表也罢。

  其实,从头到尾,阿伟就没有开公司的想法,或者说,即使有,他也根本就没这个能力。

  在深圳生活的那些日子,仅靠1000多元的工资,显然难以生存。为此,阿伟办了数张信用卡,靠透支度日。之所以离开深圳,并不是因为所谓的“寄人篱下”、寻求发展,而是连自己都养不活的人,如何面对当地银行的催款呢?

  归案后的调查中,阿伟坦言,自己当时回到扬州后,一没有文凭、二没有门面,无论是上班还是做生意都不可能,没有经济收入的他,靠着父母给的零用钱,整天在网吧消极度日。一开始认识陈莉时,自己还有一些尴尬、自卑,毕竟对方的学历、家境令人羡慕。然而当他发现陈莉对爱情如此盲目、执著时,心理便起了变化。

  “我发现她的钱比较好骗,而且很关心我开公司的那个幌子,就一直用这个为借口,让她借钱给我。”阿伟交代,自己告诉陈莉,说是想从银行贷款20万元—30万元,来自己开公司,方法是通过一位朋友,办理数家银行的高额度信用卡,再用这些信用卡换来钱后开始事业。但当时连银行欠款都还不上的他,根本就不可能实现这个方法。

  可是,就是靠着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加上英俊的外表,他让陈莉无法自拔了。陈莉包办了路费后,两人见面的那一次更是进一步确立了关系。

  1000元路费且不说,后来分两次打来了总计6000元的现金,被阿伟用于吃饭、酒吧消费、打牌,仅仅10天就挥霍一空了。

  再后来的6万元呢?还了深圳发展银行3000元、中信银行5000元、广州发展银行5000元、交通银行2000元。剩下的3.5万元,春节买衣服花了1000元,玩网游1.4万元,剩下的扔在了麻将桌、KTV和酒吧里,总共不过3个月时间。

  和陈莉分开后,阿伟便结识了在外地做生意的小杨,两人相恋并结为夫妻,可怜的小杨在结婚时,对陈莉的故事毫不知情。

  当陈莉以为自己的“潜力股”正在努力为事业奔波时,“亲密爱人”却沉浸在网络游戏的世界里,这样略显讽刺的对比,令人不得不叹息。通讯员孙道俊汪军记者刘宁实习生吴娅萍本版绘图袁亮

  研究生、都市女性,按常理,这样的人应该是理智的、清醒的,然而,她却被一个无业游民玩弄于股掌间。追根究底,是她太相信对方了,缺乏必要的警惕。

  浏览新闻,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些骗子以“高富帅”的面目出现,继而借机行骗的报道。在此提醒广大单身女性,在网络交友中一定要提高警惕,与人交往涉及钱财要小心,尤其不要轻易汇款。此外,有心的网友还总结出一些忠告,与大家共勉。1.运用常识,相信直觉。这是你内心的真正感受,会提醒你事情是不是有点不对劲了;2.如果对方好得有点不真实了,那么就应该质疑一下他/她的身份的真实性了;3.听一听,看一看(通过视频)对方的性格脾气。如果你觉得这个人有点不太正常,那就赶紧撤吧;4.如果对方问你要钱,千万别给!十有八九是来骗钱的;5.别太快把自己的生活细节泄露给对方,多留意自己都说了些什么;6.第一次见面安排在公共场所;7.如果你们的关系有所进展的话,用视频聊天工具面对面地交流,你可以从非语言的行为中获得更多的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悦富万卡可靠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