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险终身的都是不返还的吗

上周的时候,我帮公司新来的那个小伙子审了下他的保单,后来他又回去翻了翻合同,发现坑点不止我,自己又列出了好几个……总之最后就一个意思:想退!

家里人不同意退,说:就算不合适就当存钱了,以后用不着也能直接把钱全退回来,一点也不亏。

我一听,瞬间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所以今天就借着他这事,跟大家聊一个平时买保险最容易掉进去的坑——返还。

从他父母的话语中可以发现,他的父母对这份保险的期望就是【有病保病,没病也给钱】

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和说辞?他们自己悟出来的?还是有人传递了类似的想法?不得而知……

但不得不说,类似【有病赔钱,没病也赔】这种说辞,对于刚接触保险的朋友极具杀伤力,毕竟很多人都喜欢一份钱办多件的感觉,这是发自内心的期望。

所以,相应的话术再搭配上具有【返还】功能的,基本可以让绝大多数人甘愿掏腰包。

可这种【返还型】的重疾险在保障力度并不出色、保障时长也不持久,但保费是真的不少收……

如果买50万的保额、选择30年缴费、就算不保终身,保费分分钟就过万了……随便拿个老款的产品做个对比,结果都是如此:

多交一倍的钱,多给了什么?

就多了个返还,而且还是几十年后的事。

要活到指定的岁数才能拿到返还的保费,如果在那个指定年龄之前就得了病、并获得了重疾赔付,那这个返还保费和你也就彻底没关系了……

所以,多交的那一倍到底起了什么作用?

只满足了【病了保病,没病也给钱】的幻想,全程下来只是自己花着自己的钱来迷惑自己……真正的实惠都被别人拿去了……

换个别的东西来举例,或许就能直观感受到有多荒诞

就比如我公司这个小伙子去买个手机,单价5000元。
“小伙子,你给我1万,除了手机,我再给你一个充电宝。但是记住!手机可不能开机使用啊!
只要这手机没被用过,等30年后你只要把充电宝还给我,我就把1万块钱都还给你,之后那手机就随便用吧。
但如果这30年内你就用了这手机,那这1万就不能给你了,而且你还是要把充电宝还给我。”
这笔生意,手机店老板是绝对不会亏的:
  • 如果小伙子用了手机,手机店老板不仅至少白赚5000,充电宝也能被还回来
  • 如果小伙子没用手机,手机店老板确实要付这10000块,但可别忘了,一开始小伙子多交的这5000块也是能给手机店老板涨利息的
假设手机老板找了个年化3.5%的理财产品,那么30年下来:
5000×(1+3.5%)^30=14034元,然后去掉返还小伙子的1万,手机店老板净赚4034元。
吃亏的人永远是小伙子,所以只要在30年内一用这手机,小伙子直接就跟1万块说拜拜了,充电宝也得老老实实交回去……
现实里如果遇到这情况,几乎所有人都会认为手机店老板脑子有问题,也不会有人会接受这个提议。
但把手机换成重疾险、把充电宝换成两全险还是这样的套路,就能屡试不爽、收割无数保费。

所以,如果真有多出来的这钱,自己去投个哪怕年化只有2.5%的理财,也都比投个【返还型】要强,不是吗?

如果说,投个【返还型】的重疾是得不偿失,那接下来这个情况才叫真的身不由己、进退两难!

首先,他家当初给他投的那份保险,压根就没有【返还】的功能……

先回顾一下他那张保单到底买的啥:

他这份保单就单纯的买了一份重疾……

而根据《健康保险管理办法》的第14条规定:

、重疾险这类的是不允许有被保人活到某一年就无条件给一笔钱的这种【生存保障责任】。

  • 活到一定岁数就返还所有已交保费
  • 多少年之后如果被保人依然生存就每年都给一笔生存年金

这两种情况,前者就是两全险常出现的保障责任,后者就是年金险的保障责任。

那小伙子的保单里这么一份单纯的重疾,既没有两全险、也没有年金险的存在,从头到尾都没有个可以起到“返还”作用的险种。
这种情况下,想要实现他父母所讲的“以后用不着还能全款拿回来”的心愿是很难的。

那既然买的产品不具备返保费的责任,也很难拿回全款,那为什么他父母还会这么讲?

只能推测,当时卖他们产品的那位,为了把产品推出去,把退保后拿回来的【现金价值】当做是【返还】来讲的……

【现金价值】就是退保之后可以到手的钱。

那我们看看这个小伙子的保单现金价值表:

他这份保单每年要交7740元,交20年,那么最终要交15万4800元

如果以后小伙子想要拿回来这笔钱,不亏本的情况下要等29年才行……而这笔钱必须通过退保才能到手……

退保这事完全是消费者的自由,但退的时候可得想清楚:

  • 自己掐算准了这辈子一定不会得病?如果是,那退出来爱咋花就咋花,也没人管得着
  • 如果不确定这辈子得不得病,但就是想拿出花,其他的一概不考虑!能有这个觉悟的话也行,毕竟钱是自己的,自己说的算嘛
但“退保不亏本”那一年,小伙子也快50了,不再年轻的他已经没有退保换新的资本了。
如果只为了拿回这笔钱而退了保,按他那会的年龄就很难再有新的保障接续了……真真正正的进退两难!
所以,把【现金价值】包装成【返还】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能这么讲的人可以用自私、恶毒来形容!

可这事到此还不算完,因为他到时即便拿回了钱,情况也和【返还型】返还的钱一样,都是损失几十年利息的钱……如果按他父母表示的就当存钱了,未免太亏了……

为了让他和他父母明白有多大差距,我还专门做了个表:

假设这些年来,利率从来都没变,而且就按最低的那档收益率来算,同时存钱的节奏也按着交20年保费的节奏来存。

缴满那年,正常存钱得到的收益,不论是按单利计算还是按复利计算,都已经超过本金好几万了,其实早在第17年就借近回本了。

把时间拉的更长,拉到那份保单能够“回本”的年份,最终的本息比退保的现价多出5、6万……

如果这要是换成年金险或者万能险拥有保底利率2.5%到3%的程度,最终收益肯定比表里显示的还多。

那么,这两类情况看下来,不难发现一个事实:买重疾保障时还想要个【返还】功能,结局就是被当作韭菜割!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平时一直提醒大家:买重疾就是买保障,不要指望重疾既能保障你的风险、还能帮你赚到收益;如果两头都想要,最终就是两头都不到位。

  • 如果需要保障,就把资金投入到合适的重疾、医疗、意外、这四大人身保障的刚需险种上
  • 如果需要抵御通胀、保本金或者为以后某个目标存钱,可以选择年金险或者其他理财产品
两大类需求千万不能对调,也不要期望着一个东西能保障全部需求。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写在最前面:这篇文章写作与2015年,当时的重疾都会包含身故责任,终身重疾包含了不是每个人都必须要的的终身寿险部分。

2016年后陆续有了、、等产品,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问题,所以2017年后有需要还是要买终身重疾的,买定投余已经不再适合了。

上个周末杨大妞来赵小姐家做客,就是之前赵小姐提到的那个怀孕裸辞的杨大妞,期间聊到她想给她和她老公买重疾险……

重点的重点,杨大妞说他想买华夏常青树,理由是嫌麻烦,买定期的还要自己投资,买份终身的省时省力~~~~

杨大妞的这份终身重疾,每年差不多2000块,交20年,保终身的重疾,还有一些乱起八糟的保障,为了是数据更有比较性,我这里假装杨大妞也是30岁,和我一样老~~哈哈哈~~~(其实她29啦啦啦啦~~)

杨大妞,30岁女,购买华夏常青树10万保额终身重疾,每年1909元,一共20年

赵小姐,30岁女,购买新华i健康10万保额30年期重疾,每年820元,一共20年;

为了和杨大妞保持一致,赵小姐9元自己强制储蓄起来,用来做自己的重疾备用金。

赵小姐和杨大妞关于保险的资金收支如图所示

31岁,如果赵小姐和杨大妞同时罹患重疾

杨大妞将得到保险公司给的保额10万元;

赵小姐将得到保险公司给的保额10万元;外加自己投资的1089元;共计101089元

61岁,如果赵小姐和杨大妞同时罹患重疾

杨大妞将得到保险公司给的保额10万元;

赵小姐从保险公司一份钱得到不到,也就是0元;但自己投资金额却可以达到61587.3元;

在一生中,只有途中黄底红色数字的,

也就是61-70的10年中,赵小姐得到的全部金额小于杨大妞得到的全部金额。赵小姐败

31-60的30年,以及70岁后的n年终赵小姐罹患重疾得到的全部金额都是大于杨大妞的。赵小姐胜

下面来看看赵小姐败的那10年,也就是61-70岁的10年

而且在61-70岁的10年中,赵小姐虽然得到的总额没有杨大妞的10万多,

但也有6万-9.5万不等的金额,虽然不多,但这部分金额,我随时可以作为健康基金支配。

也许赵小姐生病了,但是没有到重大疾病的严重程度,比如原位癌,可能也要花很多钱,我就可以动用这笔钱,但杨大妞不可以。

而且这个计算是按照5%的收益计算的结果,

如果按照7.5%的收益计算的话,在一生的任何一年赵小姐都是完胜的~~

保险最重要是是合适,算完之后我发现更觉得我买定期重疾是更合适的选择

计算过程都写在这里了,你适合买终身重疾险吗?

人们口头常说的还本重疾险即返还型重疾险,顾名思义,是指在投保期限中如果没有出现理赔所发生的事项,保险公司将会足额返还投保人在购买保险时缴纳的保费。比起消费型重疾险,这种能够返还保险费用的形式表面上无疑会有更加强大的吸引力。所以这种保险一经推出就引发了各路人马的追逐,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却渐渐地转变了态度。

返还型重疾险真的只有满期才能回本嘛?

返还型保险实际上是在人们进行投保之前为人们画了一张巨大的饼,给人们一种很“优惠的”心理暗示。但是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之后,人们发现了,返还型重疾险并不是十分优惠。人们分得到赔付与满期得到补偿款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如果人们发生赔付事项,也就是说人们会在期满之前得到保险公司的赔付,那样的话人们不仅会收回本来投保时的费用,还会提前获得赔偿款;如果人们等到期满也没有发生事项,直接在期满后获得了补偿,也就是期满才能回本。

期满还款模式对于社会有什么影响?

从社会整体角度看,满期还本这种方式能够提高整体社会的货币流动性,促进社会资金融通。社会上很多家庭往往会选择持有现金或者购买一些风险极低的理财产品,以防止自己财物损失。但是,从整个社会角度来看,将货币都储存起来的经济效益十分低下,并没有产生很大的货币增值作用。然而,推出返还型保险之后,由于其保费是普通险种的数倍之多,其吸纳的社会资金相对要多,资金的流动口径变大,不仅仅促进了保险业的发展,更有利于支援国家重点建设。

提前还本并不是人们选择还本性重疾险的理由

从社会上个体心理角度看,大多数自然人、法人都是“风险厌恶者”。很多人希望得到人生保障的同时,还希望不要花费更多的成本去购买相对应保险。因此,返还型保险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十分优良的选择。人们往往偏好于相信在自己身上不会发生使得保险事项得到赔付的事项,并不喜欢花费更多成本购买保险,但是却又并不能够完全放心。因此,返还型保险这种,在赔付事项没有发生之后就能够获得曾经花费成本的模式,更加符合现代人们风险厌恶的心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疾险可以买多份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