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文章共同欣赏,荒谬的文章共同批判是那个词语?

摘要:浙江专升本考试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对于想要在2021年浙江专升本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考生,历年真题一定不能错过,下面为考生整理出了2018年和2019年浙江专升本大学语文历年真题,供大家参考。

  考试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对于想要在2021年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考生,历年真题一定不能错过,下面为考生整理出了2018年和2019年浙江专升本大学语文历年真题,供大家参考。 

  2019年浙江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在每一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本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敬:尊敬。

  B.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从教:任凭

  C.上善若水上:最

  D.其政闷闷,其民淳淳闷闷:宽厚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已:停止,放松

  B.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凝湲荒忽:慌张

  C.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安:怎

  D.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据之者悯:忧虑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恒公怒然倍其约

  B.若夫乘天地之正,面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C.秦王发图,图穷而上首见

  D.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正确的是

  A.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流火:天气炎热如火。

  B.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戚戚:悲伤。

  C.暮春者,春服既成暮春:阳春三月。

  D.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直:直接。

  5.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南辕北辄B.祁人忧天

  C.狐假虎威D.买犊还珠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文处理工作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精简高效的原则。

  B.所谓事务公文是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或个人用以反映事实,办理事务,沟通信息而使月的文书。

  C.调查报告在结构形式上,一般由标题、前言、主体和结语四部分组成。

  D.总结同一般的情况反映、消息等基本没有区别。

  7.下列诗人中,全部为唐朝诗人的是

  A.高适杜牧白居易陶渊明B.岑参李商隐陈子昂苏舜钦

  C.孟郊张若虚元稹张籍D.李白贾岛李贺谢灵运

  8.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不属于名词作动词用的是

  A.故火烛一隅,则室偏无光B.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

  C.左右欲刃相如D.披发行歌而游塘下

  9.下列作品中作者为茅盾的是

  A.《骆驼祥子》B.《林家铺子》

  C.《日出》D.《药》

  10.下列四组中外作家与作品,对应存在错误的是

  A.巴金一《家》B.莎士比亚一《哈姆雷特》

  C.屈原一《离骚》D.巴尔扎克一《红与黑》

  1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下句是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C.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D.星垂平野阔,月涌人江流

  12.下列作品不属于《诗经》的是

  A.《伐檀》B.《采薇》C.《硕鼠》D.《锦瑟》

  13.下列评价不符合对司马迁《史记》描述的是

  A.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C.为先秦文学的代表

  D.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开创了纪传体文学

  14.下列不属于鲁迅作品的一项是

  A.《呐喊》B.《伤逝》C.《孔乙己》D.《雷雨》

  15.李白的诗歌风格主要是

  A.飘逸奔放B.沉郁顿挫C.言直而切D.婉约深情

  16.“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个句子出自

  A.《逍遥游》B.《前赤壁赋》C.《洛神赋》D.《牡丹亭》

  17.下列作者全部属于元朝的是

  A.白朴马致郑光祖高文秀

  B.马致远汤显祖纪君祥严羽

  C.关汉卿王夫之张岱王实甫

  D.白朴方苞王实甫汤显祖

  18.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作品是

  A.《庄子》B.《淮南子》C.《山海经》D.《列子》

  19.下列对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王维早年的诗作。

  B.这首诗写的是秋天雨后山间景色,清新自然,明丽如画。

  C.中间两联,以动写静,是千古佳句。

  D.结尾化用了《楚辞》中的句子:“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王维反用了其意。

  2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唐代传奇小说的出现,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标志着中国小说进入了成熟阶段。

  B.1930年代,当时的中国文学界主要有“左翼文学”、“海派文学”、“京派文学”三大文学流派。

  C.魏晋南北朝被称为文学的自觉时代,其显著标志是文学理论与批评的繁荣。

  D.从文学式样看,秦汉文学主要在辞赋、史传文、政论文和格律诗等四个方面取得了较高成就。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填空题(本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1分,各空出现一个错字即不得分,共20分)

  21.北海若曰:“井電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______________,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庄子《秋水》)

  22.丘也闻有国有家者,______________,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

  23.于嗟女兮,无与士眈!______________:女之眈兮,不可说也。(《诗经·卫风氓》)

  24.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善)蚕桑,______________。(汉乐府《陌上桑》)

  25.中原干戈古亦闻,______________?(陆游《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

  27.维克多·雨果的小说代表作《悲惨世界》里主人公______________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因偷了一块面包而入狱,又因主教的宽容而变成了一个善良仁厚之人。

  28.冯梦龙编订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后世合称“______________”。

  30.张爱玲的著名小说《______________》描述了浪子范柳原和没落闰秀白流苏因为战争而成就的婚恋故事。

  31.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遥岑远目”,译成白话是______________。

  32.苏轼《前赤壁赋》中“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句的“泣孤舟之嫠妇”,译成白语是______________。

  33.《诗经·秦风·蒹葭》中“溯洄从之,道阻且跻”,“跻”字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

  34.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运用了颜多典故,其中引用《诗经·郑风·子衿》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

  35.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在这以前,我的生活只是阴惨惨、乱糟糟的一团我再也不会想起它来,它像是一个地窖,堆满了沉封霉湿的人和物,上面还结着蛛网”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

  (三)根据提示,在横线内填入适合实用文语体风格的词语。

  36.______________毒品犯罪分子制造毒品的手段复杂多样、不断翻新,有必要进一步准确界定制造毒品的行为、方法。[由于考虑到]

  37.教有部要求______________所有适儿童、少年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权力,切实避免学生辍学。[保护,使不受侵犯]

  38.大部分民众所______________的军事主义,正是人和科学异化为工具的表现,科学的独立精神不见了,科学单纯被当成达成某种目的的手段。[成语:厌恶,深恨到极点]

  39.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必须______________以下重要方针。[按照]

  40.大力弘扬一切有利于国富民强,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大力_____________艰苦奋斗、劳动光荣的优良传统。[发展和提倡]

  三、阅读分析题(本题共有12小題,共4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41-42题。(6分)

  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玩月

  风高浪快,万里骑蟾(1)背,曾识姮娥(2)真体态,素面原无粉黛。

  身游银阙珠宫,俯看积气濛濛,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

  (1)蟾:传说月中有蟾蜍,因借指月壳、月宫。

  (2)姮娥:神话中的月中女神,通称嫦娥。

  41.请分祈该雨上描述的场和表现手法。(3分)

  42.结合整首词,谈谈你对“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这句话的理解。(3分)

  (二)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第43-45题。(6分)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仇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光之父曰吴王诸樊。诸樊弟三人:次曰祭、次曰夷昧,次曰季子札。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诸樊既死,传馀祭。馀祭死,传夷昧。夷昧死,当传季子札;季子札逃不肯立,吴人乃立夷昧之子僚为王。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適嗣(1),当立。”故尝阴乐(2)误臣以求立。

  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余、属庸将兵围楚之濡;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盖佘,属庯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3),是无如我何,”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子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威也。夫立待,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覆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连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节自《史记·刺客列传》)

  (1)適:同嫡。嗣:子嗣。

  (2)阴养:秘密地供养。

  (3)骨鲠之臣:指正直敢言的大臣。

  4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2分)

  (1)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顿首:

  (2)公子光详为足疾。详:

  44.请给下列语句加上标点。(2分)

  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

  45.本文凸显了专诸怎样的性格特征?(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48题。(11分)

  对面三楼的人家养了两只鸟儿。天光晴好,主人把笼子移到窗外,鸟儿们也就在那里啁啾不停。窗子与窗子正对,孩子温习功课累了,偶尔乜会拿起望远镜看看它们。孩子说,真美,叫声也好听,真是可爱。我说,是不是我们也两只?孩子居然沉吟了一小会,孩子说,嗯……不好。

  这笼中的生涯我实在是熟悉不过。用了诸如篾片,竹筋,藤条和铜丝这样的东西根根精心鉏织,竖经横纬,甚至不惜花大价钱做成金栅玉栏,这样造就的“家”,终究都不是鸟儿们所想要的。鸟儿的心里自有它们的经纬线。鸟儿们横跨大陆,从东到西,从西到东,它们飞过平原,河谷与坡地,不同海拔的山麓,会根据地形来选择栖息和觅食的地点年四季,鸟儿从北到南,又从南到北,会根据气温和季节的变化,决定是否营巢,交配,繁衍后代,迁徙,或是停留下来过冬。

  栅栏既不能绽出绿叶,也不会开花,结出果实,笼子给出的也仅仅是方寸之地,和照来的一米阳光。鸟儿要的是蓝天,气流,开阔的视野,沿途起伏的风景,以及丰富的食物,风雨的洗礼与自由的空间。最大的悲哀,恐怕还在于笼子不能给予鸟儿“飞”。“飞”就是鸟儿展翅的样子,“飞”就是所有鸟儿共同的名字,“飞”就是天空与大地赋予鸟儿的魂魄。只有用力飞动,血管扩张,血液才会送达到翅膀,每一根細小血管的尽头。也只有这样,鸟儿才能振翅翩然飞起,将它们的灵性彻底地展露。

  侍候鸟儿不是件容易的事,即使鸟儿习惯了这样的因禁,也要给它们按时清理粪便澡,换水,要想方设法变换口味喂食,还要带着它们出去遛弯,用阳光給它们养眼,用新鲜的空气清除它们喉头的秽污。除了这些,还要防着天气突变,以免引发感冒,甚至要提早预防季节转换时带来的传染病。

  我幼年时,曾经捕捉过麻雀、灰蓝喜鹊、鹭鸶子、八哥、小野鸡。每一次,我都费尽心思,想把它们变成“家丁”。池鹭的性子十分刚烈,它难为不了人,就难为自己,一刻不停地扑撞,几乎活不过一晚。雉鸡也是一条路走到黑的主儿,小野鸡出生没几天,背上还没长出粗翎,知有斑马条纹似的,几道棕褐与姜黄夹杂的细羽。但它们已是野性难驯。只要见了一处可以钻进去的孔洞,它就一头扎进去,无论是柴堆洞,还是砖石缝,只要它们钻进去了,就没有回头路,宁肯钻到窒息而死。即便这些鸟儿屈尊苟全了性命,那又如何,不过是一副既呆又傻的模样。天性使然,当它们的个性将要遭受扼杀之时,它们就是以命相搏,这还有什么乐趣可言?

  谈恋爱时。我一时来了兴致,去花鸟市场买来了一对相思子。这是经过数代驯化的鸟儿,果然好养得多。恋爱中的两个人对它们百般宠爱,殷勤侍候。它们也像是要报答我们似的,整天唧啾不已,一个春天似乎都有吟歌不完的爱情。后来,有一天忘了关窗,雨水淋着了它们,雌鸟得了感冒,恹恹而去,而那只雄鸟也就不吃不喝,一灵径向西去……人爱其天伦之乐,鸟亦有它们的悲欢离合,而我害怕这样的别离,这样的伤感。

  我是喜欢去花鸟市场的,但我现在除了看看植物,已经很少在鸟笼前驻足。笼子,是鸟的克星,鸟的囚室。通常,你会在笼子里看到鼻毛掉落的八哥,浑身沾满粪便的文鸟,脚爪上系着链子的鹦鹉。它们的叫声嘈杂沙哑,黯淡无神,听起未更像是在争先恐后,泣血地控诉。有时候。售鸟的老板会把鸟抓岀来,炫耀地摆弄给你看,你会发现手才是真正的笼子,这时候,我多半会抬起头看看天,我把头仰得很高。一个真正喜欢鸟,爱鸟的人会明白,鸟之所以为鸟,在于那颗自由之心。鸟,只有在飞翔的时候才能叫做鸟。

  (摘选自津渡《鸟的光阴》)

  46.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4分)

  (1)鸟儿的心里自有它们的经纬线(2分)

  (2)雉鸡也是一条路走到黑的主儿(2分)

  47.读了这段文字,你对鸟的习性有了怎样的了解?(3分)

  48.联系全文,谈谈你对“你会发现手才是真正的笼子”这句话的理解。(4分)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49题。(3分)

  ①校勘学,研究有关校勘的问题,如校勘的对象、校勘的方法、校勘史等。

  ②校勘学应该属于文献学的一门学科,因为它是以古文献为研究对象的。

  ③校勘学跟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④校勘学需要综合用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等学科的知识、理论来进行工作,所以校勘学是一门综合的、应用性的学科。

  49.提取并整合上述材料的主要信息,给“校勘学”下定义。(3分)

  (五)阅读下面这些语句,完成第50题。(4分)

  (1)有的年青人在生活上一遇到挫折就自暴自弃,暴殄天物,没有了生活的勇气。

  (2)就为了一只鸡蛋,李大婶吵得嘴角冒白沫,卖鸡蛋的小贩更是当仁不让,声音越来越高。

  (3)今年是京大师梅兰芳诞辰100周年

  (4)作为一名普通的莘莘学子,他的创新精神让敬佩。

  50.找出上述每个语句的字词错误或表达不当之处,并加以改正。(4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1-52小题。(10分)

  在计算机时代,人类生存所面临的根本问题与过去的时代是一样的。

  对今天的人来说,重要的不是怎样制造出更多的产品,怎样生活得更安逸、更餍足而是如何保持人应有的敏感、理智、平和与生机勃勃。从表面上着,计算机大大地扩展了人的能力,克服了人类外在能力和内在智力的局限,但是,实际情形并非如此简单。计算机的作用究竟是什么?是让人更明智,使人对美的感受更充分,对人的价值的认识更准确,使世界变得更安全呢?抑或恰恰相反?这些问题不仅依然存在,甚至日趋严重。

  虽然,计算机能帮助人们在一些重大的科学研究中摆脱困境,但它并不能消除人类在未来新的生存环境中可能遇到的迷惘与挫折。计算机也无法让一个人建立起他与周围许多事物之间应有的联系。诸如感受他人的内心痛苦,认识自我的创造潜能,追忆祖先的历史,尊重子孙后代应有的权利,等等。

  讨论这些问题之所以显得十分重要,是因为在计算机时代,有一种不良倾向,那就是把数字误认为智慧,恰如把逻辑与价值相提并论,把智力与泂察力混为一谈。怀特曾经说过:要用人的头脑对事实进行分析,而不是依赖机器。计算机能提供准确的数字,但在人们对这些数字作出分析判断之前,它有可能是毫无意义的东西。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当人类不能正确认识计算机的中介作用与人类自己应用的理性判断之间的关系时,计算机就有可能把人类引入歧途。它使人忘乎所以,丧失了自我反省的能力。它给人制造出一种幻觉,仿佛他是在探索人生的真谛,其实只不过是在探讨人的功能性问题。人们还用计算机来自负地回答一些具体的问题。培根曾说:“如果我们以肯定为起点、得到的可能是谬误;如果我们以怀疑为起点,得到的可能是真理。”

  诚然,计算机能够帮助人类消除错误,但是,我们不能因此陶醉于它所来的巨大成功之中。我们应该反思的是,迄今为止,人类之所以不断取得进步,恰恰是因为人类一直为错误所困扰并因此接受挑战,进而不断思考与探索,直至找到了消除错误的办法,格林斯列说:“给我一个错误吧,它里而充了希望的种子,这些种子将结出成功的果实,而你固守的真理将不再开花结果。”

  (摘选自诺受·考森斯《计算机与诗人》)

  51.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4分)

  (1)如果我们以肯定为起点,得到的可能是谬误:如果我们以怀疑为起点,得到的可能是真理。(2分)

  (2)给我一个错误吧,它里面充满了希望的种子。这些种子将结出成功的果实,而你固守的真理将不再开花结果。(2分)

  52.根据这段文章,你怎么理解人类自身的特性?(6分)

  四、作文(本题共有2小题,共70分)

  (一)实用文写作(20分)

  53.请根据以下材料写一则请示(请注意格式的规范性)。(20分)

  (1)法学院学生会为了2019年12月31日在校学生活动中心举办一场元旦晚会,拟向学工办提交一份请示。

  (2)届时将邀请本市兄弟院校的法学院师生和本校师生参加晚会。

  (3)晚会期间有文艺表演和抽奖活动。

  (4)元旦晚会的举办可以促进高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进师生感情。

  (二)文学写作(50分)

  54.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50分)

  我根本不相信现实生活中的人会有哲学意义上的绝对自由。每个人的行为既受制于外部世界,又受制于他的内部世界。叔本华说:“人可以做他想做的事,但不能要他想要的东西。”这句名言从青年时代就给了我有益的启示,每当我和别人在生活上遭遇困难的时侯它使我心境平和,宽容为怀,从而免于怨天尤人,丧失心志,也不至于对己对人过于苛求。它赋予我的生活以幽默感。

  (摘选自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

  请以“人可以做他想做的事,但不能要他想要的东西”为话题,写篇600字以上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角度自选,题目自拟,不得抄表、套作。

  2019浙江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解析]A选项“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选自《论语·子路篇》。全句可译为“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敬”的对象为“执事”,故应翻译为“严肃认真”。

  [解析]“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出自屈原的古诗作品《湘夫人》,荒忽:即“恍惚”

  迷迷糊糊的样子。而B选项翻译为慌张显然是不对的。这道题排除法能够得出答案,其它选项都是学习的重点。

  [解析]A选自《史记,刺客列传》“倍”通“背”,违背,也就是毁约。B选自《庄子,道遥游》“辩”通“变”,变化的意思。C选自《史记·荆轲刺秦王》译为“打开地图,地图到卷尾,匕首就出现了”,“见”通“现”。

  [解析]A选自《诗经》,译为“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B出自《孟子,齐恒晋文之事》,戚戚,感动、触动的样子,指心中产生了共鸣。C中“暮春”指春天最后一段时间指农历月。D出自《晏子使楚》,译为:我晏婴是最没有才能的人,所以当然出使到楚国来了。直:当然。

  [解析]南辕北辙杞人忧天买椟还珠

  [解析]总结具有“客观性、理论性、时效性”的特点,写作过程中要求“实事求是找出规律、突出重点”和一般的情况反映、消息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

  [解析]A选项中陶渊明是东晋人士;B选项中苏舜钦是北宋人;D选项中谢灵运是南北朝诗人。

  [解析]D选项语出《晏子春秋》,“游”即为该句谓语,故“塘”应充当宾语。其它选项均为名词做动词,充当谓语成分。

  [解析]《骆驼祥子》作者为老舍;《日出》作者为曹禺;《药》作者为鲁迅。

  [解析]《红与黑》作者是法国作家司汤达。

  [解析]此题为识记内容,比较简单。

  [解析]《锦瑟》作者是李商隐。

  [解析]《史记》,早称《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历时14年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A选项是鲁迅对《史记》的评价。B选项是司马迁在其《报任少卿书》中说他撰述《太史公自序》目的。

  [解析]《雷雨》作者是曹禺。

  [解析]李白诗歌风格特点有:豪迈奔放,想象丰富,语言奇妙,清新飘逸,意境奇妙,浪漫。

  [解析]此题为识记内容,比较简单。

  [解析]这道题排除法能够得出答案。汤显祖是明代戏曲家、文学家。严羽是南宋诗论家诗人。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之一。张岱是明代文学家。方苞是清代散文家。

  [解析]《山海经》是中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解析]这首诗写初秋时节山居所见雨后黄昏的景色,当是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别墅)时所作。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解析]从文学样式看,秦汉文学主要在辞赋、史传文、政论文和乐府诗歌等四个方面取得较高成就。

  二、填空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21.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

  22.不患寡而患不均

  23.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25.岂有逆胡传子孙

  31.极目眺望远处的群山

  32.使小船上的寡妇哭泣

  33.登高。此处指道路险阻,难以攀登

  3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35.比喻(或比拟)

  三、阅读分析题(共12小題,共40分)

  41.描述的场景:“清风拂面,云海波涌。作者站在银河中蟾宫的脊梁上,”作者用了想象的手法,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描写作者万里飞行,前往月宫。风高浪快写出飞行之速,蟾背点出月宫。“曾识姮娥真体态”,“曾”写出作者原本就来自月宮。“素面原无粉黛”则以美人素面比月,说明月色皎洁。

  42.末句“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是这首词的点晴之笔。吴刚喝醉之后借酒轻摇桂枝,一阵风来,顿感周身凉爽,同时对人间产生了意外的好影响。作者虽到月宫,还不忘关心人间炎热,希望为他们刮起一阵凉风。

  [解析]43.(1)顿首:磕头或叩头(2)详:通“佯”,假装

  [解析]44.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

  [解析]45.机智勇敢、果敢坚決、沉着冷静和“士为知己者死”的侠客精神。

  46.(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辽阔的蓝天,沿途起伏的风景,丰富的食物、风雨的洗礼与自由的空间,而不是拘于笼子的方寸之地。”比喻为鸟儿的经纬线。形象写出了鸟儿对自由的向往和被约束的无奈。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雉鸡也是野性难驯,不肯屈服的鸟。

  47①鸟儿们热爱自由,有强烈的个性。②鸟儿们热爱飞翔。③笼子是鸟儿们的克星。

  48.①手对鸟来说意味着禁锢。②人类用自已的贪念而让鸟儿失去了自由,真正爱鸟的人不会抓鸟,而更愿意欣赏蓝天中飞翔的鸟。

  49.校勘学是以古文献的校勘问题为研究对象,与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有着密切关系的门综合应用性学科。

  50.(1)答案:成语“暴殄天物”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使用不当,改成“放任自我”或者“浑浑噩噩”等近义词。

  (2)答案:成语“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使用不当,改为“得理不饶人”。

  (3)答案:“诞辰“改成“诞生”,或者改为“100周年诞辰”。诞生”意为出生,是动词。这是个中性词,对任何人均可使用。而“诞辰”意为生日,是名词。这是个褒义词,多用于值得尊敬的人。

  51.(1)运用对比手法,盲目肯定使我们满足于现状,变得自大和自负:怀疑促使我们思考、探索,最后找到真理。肯定了怀疑的重要性。

  (2)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错误比作希望的种子,错误可以促使我们反思,不断取得进步,直至找到消除错误的方法,而固守真理则把希望的种子扼杀于萌芽。

  52.(1)人拥有克服对外在能力和内在智力的局限

  (2)对美的感受更充分,对人价值的认识更准确。

  (3)人拥有洞察力、分析能力和反思能力。

  XX大学法学院学生会关于举办2019元日晚会的请示

  新的开始新的气象,在2019年元日即将来临之际,为了给本院师生营造良好的新年氛围,丰富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同时借此机会增进我与兄弟院校的交流和互动。经本院学生会研究,拟举办一场元日晚会,现将晚会具体情况请示如下:

  二、晚会地点:XX大学学生活动中心二楼活动厅

  三、晚会嘉宾:X大学法学院全体师生、兄弟院校法学院师生、本校各学院师生

  四、晚会内容:法学院院领导致以新年贺词、文艺表演、抽奖活动等

  XX大学法学院学生会(章)

  (二)文学写作(50分)

  分析:从材料中叔本华的话给作者的启示可以引申出如下观点:冷静、客观、意志力、宽容等角度。学生把握任何一方面即可作答。

  2018年浙江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


  一、选择题(在每一小题的四个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居“唐宋八大家”首位的作家是:()

  A.苏轼B.王安石C.韩愈D.柳宗元

  2.被鲁迅喻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

  A.《左传》B.《论语》C.《史记》D.《战国策》

  3.下列文章中不属书信体的有:()

  A.《答李翊书》B.《谏逐客书》C.《答司马谏议书》D.《报刘一丈书》

  4.汉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样式是:()

  5.《诗经·氓》中比喻女子不可沉溺于爱情的诗句是:()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C.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6.《楚辞·九歌·国殇》之“国殇”的含义是:()

  A.感伤未成年男子的早逝

  B.感伤楚国将士斗志的衰败

  B.鼓舞为楚国捐躯的斗士

  D.祭奠为楚国捐躯的将士

  7.“想佳人、妆楼颙望”中的“颙望”意思是:()

  A.远远眺望B.举首凝望C.低头凝思D.抬头仰望

  8.律诗中要求必须压韵的是:()

  A.首联与尾联B.颈联与颔联C.颈联与尾联D.颔联与尾联

  9.下列句中的“过”字不作“错误”解的有:()

  A.无乃而是过与?

  C.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矣。

  D.臣闻吏议逐客,窃认为过矣。

  10.以宋室南渡为界,词作的情感和风格呈现出两种不同面貌的作家是:()

  A.辛弃疾B.李清照C.柳永D.苏轼

  11.在《秋水》中,庄子用以说明“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的是:()

  A.井蛙不可以语于海

  B.夏虫不可以语于冰

  C.曲士不可以语于道

  D.小石小木之在大山

  12.典故运用是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的一大特色,下列词句中不属于典故的是:()

  A.红巾翠袖B.鲈鱼堪脍C.树犹如此D.求田问舍

  13.阅读下列句子,不是唐人作品的一组是:()

  A.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B.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C.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D.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14.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最早高度评价和极力提倡小说创作的人是:()

  A.康有为B.梁启超C.鲁迅D.胡适

  1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A.鲁迅的《灯下漫笔》、巴金的《家》、沈从文的《边城》都是小说

  B.曹禺的《雷雨》、《日出》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

  C.徐志摩、闻一多、艾青都是当代诗人

  D.《死水》、《日出》、《寒夜》都是话剧

  16.“生命是闹着玩,事事显出如此”这句话是出自:()

  A.《风波》B.《断魂枪》C.《苦恼》D.《茶馆》

  17.歌颂母爱、赞美自然是()早期作品的主要特色。

  A.梁实秋B.冰心C.朱自清D.朱光潜

  18.下面对《论快乐》一文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对快乐的阐说,写出了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既表现出积极的人生态度,也鲜明地指出了通往快乐的途径。

  B.文中第五自然段谈到了快乐由精神来决定。苏轼有诗“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恰当地说明精神作用能使人苦中作乐,从病痛里滤出快乐来。

  C.《西游记》中一句“天上一日,下界一年”,与第二自然段中“永远快乐”“荒谬得不能成立”是从同一角度论的同一个道理——欢娱嫌夜短。

  D.作者对第五自然段结尾处“抱这种态度的人”持否定态度,认为这种人是“傻子”。

  19.论点可以多种方式出现,《论毅力》一文的主要论点“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出现于:()

  A.文章的中间部分

  B.文章的结尾部分

  C.散见于文章的各个段落

  20.郁达夫是“五四”以来影响很大的一位作家,他的散文感情真挚、格调清丽,其散文作品集有:()

  A.《春风沉醉的晚上》B.《薄奠》C.《屐痕处处》D.《出奔》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诗经》和楚辞历代习惯并称为。

  2.,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李清照用“载不动、许多愁”来描摹“愁”之重,李煜则用描写“愁”之多。

  4.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他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夕阳西下,。”被誉为“秋思之祖”。

  5.《风波》总体上采用的是的写作手法,如文中描写七斤抽烟和补碗的动作,七斤夫妇的对话等均采用这种手法,寥寥数笔,直接勾勒出生动的人物形象。

  6.散文《背影》的作者是。

  三、阅读分析题(共50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雪晴天地一冰壶,竟往西湖探老逋①,骑驴踏雪溪桥路。笑王维作画图②,拣梅花多处提壶③。对酒看花笑,无钱当剑沽,醉倒在西湖。

  【注】①老逋:北宋隐居在西湖孤山的诗人林逋,此处代指梅花,也指林逋式的情调。②王维作画图:王维,唐代著名诗人、山水画家,画有《孟浩然雪中骑驴图》。③提壶:倒酒。

  1.本曲表现作者怎样的情趣?(2分)

  2.作者为何笑王维作画图?(4分)

  (二)阅读下列这则笔记,然后回答问题。(8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找出文章中的两处骈偶句。(4分)

  2.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表现江南山水的美好意境?(2分)

  3.作者以此文寄答友人,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心境?(2分)

  (三)阅读下面这篇现代文并回答问题。(16分)

  城市是一粒粒精致的银扣,缀在旷野的黑绿色大氅上,不分昼夜地熠熠闪光。

  我所说的旷野,泛指崇山峻岭,河流海洋,湖泊森林,戈壁荒漠……一切人烟罕至保存原始风貌的地方。

  旷野和城市,从根本上讲,是对立的。

  人们多以为和城市相对应的那个词,是乡村。比如常说“城乡差别”“城里人乡下人”,其实乡村不过是城市发育的低级阶段。再简陋的乡村,也是城市的一脉兄长。

  惟有旷野与城市永无声息地对峙着。城市侵袭了旷野昔日的领地,驱散了旷野原有的驻民,破坏了旷野古老的风景,越来越多地以井然有序的繁华,取代我行我素的自然风光。

  城市是人类所有伟大发明的需求地,展览厅,比赛场,评判台。如果有一双慧眼从宇宙观看夜晚的地球,他一定被城市不灭的光芒所震撼。旷野是舒缓的,城市是激烈的。旷野是宁静的,城市喧嚣不已。旷野对万物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城市几乎是人的一统天下……

  人们为了从一个城市,越来越快地到达另一个城市,发明了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人们用最先进的通讯手段联结一座座城市,使整个地球成为无所不包的网络。可以说,人们离开广义上的城市已无法生存。

  我读过一则登山报道,一位成功地攀上了珠穆朗玛峰的勇敢者,在返回营地的途中,遭遇暴风雪,被困,且无法营救。人们只能通过卫星,接通了他与家人的无线电话。冰暴中,他与遥距万里的城市内的妻子,讨论即将出生的孩子的姓名,飓风为诀别的谈话伴奏。几小时后,电话再次接通主峰,回答城市呼唤的是旷野永恒的沉默。

  我以为这凄壮的一幕,具有几分城市和旷野的象征,城市是人们用智慧和心血,勇气和时间,一代又一代堆积起来的庞然大物,在城市里,到处文明的痕迹,以至于后来的人们,几乎以为自己被甲执兵,无坚不摧。但在城市以外的广袤大地,旷野无声地统治着苍穹,傲视人寰。

  人们把城市像巨钉一样,楔入旷野,并以此为据点,顽强地繁衍着后代,创造出溢光流彩的文明。旷野在最初,漠然置之,甚至是温文尔雅的接受着。但旷野一旦反扑,人就一筹莫展了。尼雅古城,庞贝古城……一系列历史上辉煌的城郭名字,湮灭在大地的皱褶里。

  人们建造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城市,以满足种种需要,旷野日益退缩着。但人们不应忽略旷野,漠视旷野,而要寻觅出与其相亲相守的最佳间隙。善待旷野就是善待人类自身。要知道,人类永远不可能以城市战胜旷野,旷野是大自然的肌肤。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第一段将城市比作点缀在旷野的“银扣”,第十段却又将它比作楔入旷野的“巨钉”,这是为什么?(6分)

  2.下面两个句子在文中各有什么含义?(4分)

  (1)城市几乎是人的一统天下。(2)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结合全文看,第三段“旷野和城市,从根本上讲,是对立的”一句中,“对立”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四)下面是有关微波炉的“微波烹调操作说明”,请依照使用产品的递进程序来调整条款顺序,在括号内标明数码。(10分)

  1.首先将定时器转到“O”(关闭)位置。

  2.将“功能选择器”旋转到微波烹调档位上,共有5个微波火力,适用于不同类型食物。

  3.将食物放入炉内,关上炉门。

  4.当设定烹调程序后,若要微波炉停止工作,只需打开炉门,炉门安全联锁开关即会自动停止发放微波。

  5.将“定时器”旋转到所需的烹调时间位置,微波烹调即开始。

  6.“定时器”回转完毕后,会发出一声铃响,微波炉就会自动停止工作,炉灯自动熄灭。

  7.将插头插入有可靠地线的插座。

  调整后的顺序:()—()—()—()—()—()—()

  (五)思考下面两则消息所披露的情况,完成后面的练习。(每空2分,共10分)

  招收一百采煤工报名竟达九百余

  一向被认为招工难的煤炭行业最近出了桩新鲜事:山西大同矿务局云冈矿计划招收100名井下工,报名人数竞达980人,还有不少科室人员打“请调报告”,要求下井当煤工。

  为什么云冈矿的井下工这样吃香?这是由于该矿对一线工人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大幅度实行倾斜政策的结果。这个矿制定了井下工超产加价的“上台阶”分配方法,超产越多,收入越高,有的工人月收入逾千元。矿里分房,一线工人有优先权,去年盖的所有新楼都分给了井下工。年终评劳模,一线工人占了70%。加上采煤机械化程度已达到100%、,安全也有了可靠保障,工人真正感到腰包鼓了,地位高了,当矿工光荣。

  现在天津市有多少吃劳保的职工,谁也说不清。反正在自由市场、私营企业、个体餐馆、租摊承包的商店、咖啡厅、舞厅,以致马路上的修车点、街道上的理发摊,到处都能见到他们,而且绝大多数是青壮年。

  某厂一个男青年,吃劳保已3年了,夏天卖西瓜,冬天卖干鲜果品,生意越做越好,据说每月至少能挣七八百元。

  有一位国营餐馆的三级厨师吃劳保,到个体餐馆掌勺,每月挣700元,营业好还可多加。

  不管什么原因使这些职工吃劳保,也不管他们仍在外面赚了多少钱,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辞职。他们说:“既然现行政策有这么个漏洞,何不充分利用呢?”

  1.下面是从消息一中提炼出的观点,较为恰当的是:()。

  ①要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

  ②要充分运用经济手段调动职工积极性。

  ③要提高一线职工的政治、经济待遇。

  ④要改善一线职工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⑤不能忽视职工的物质利益需要。

  2.下面是从消息二中提炼出的观点,较为恰当的是:()。

  ①要加强对吃劳保人员的管理。

  ②要做好吃劳保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③要调整和完善劳保制度。

  3.在下面的观点中,能兼容两则消息的是:()与(),其中立意较好的是:()。

  ②经济杠杆的作用。

  ③从政策、制度上实现管理和调节。

  四、作文(共60分)

  (一)应用写作(20分)

  根据下面材料,按照通知的写作要求,补充必需的素材,拟写一份合格的会议通知。

  全国市场营销协会决定于200X年7月10日至16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召开一年一度的年会,所属各单位均可派会员代表参加,规模适当控制。于6月28日发出会议通知。会议的内容是研究和探讨当前营销学的有关学术问题和热点问题,会期为7天,报到和开会地点是南宁军区空军招待所。要求每位与会者撰写相关学术论文一篇,带到会上交流,会前把稿子提前发到会务组。会务费自理。会议期间将组织到东兴、北海考察参观。会议相关信息可与会务组联系。

  (二)命题写作(40分)

  冯友兰在他的《人生的境界》一文中写到:“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所做的事,其后果可以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说的功利境界。”

  我们多数人都生活在“功利境界”中,这是一个客观现实。同时我们又在宣传模范。你是如何认识“功利境界”的?你觉得在功利境界中应该如何生活?

  请根据以上文字材料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高中语文课文《窦娥冤》是元代戏曲作家关汉卿创作的元杂剧脚本。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窦娥冤》优秀备课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更多“语文教案”相关文章内容推荐(↓↓↓)







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祝福》展示了一位勤劳、善良的女性祥林嫂被毁灭的过程,显示了封建礼教的罪恶。“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之中亦无愧色”的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则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的善良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有价值而被毁灭是令人痛苦的,那窦娥究竟犯了何法要被毁灭呢?让我们走进《窦娥冤》一探究竟!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悲剧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对窦娥悲剧的求知欲。

问题(一)课文是《窦娥冤》全剧的三折,是整个戏剧的关键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理清戏剧的情节。

师生活动: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点拨学生找出重要信息,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1、朗读课文并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戏剧情节。

明确:楔子:书生窦天章因连本带利欠蔡婆四十两银子,被迫把七岁的女儿抵她做童养媳,然后进京赶考去了。

第一折:庸医赛卢医欠蔡婆本利二十两银子,心生歹意要勒死蔡婆却被张驴儿父子俩搭救,张驴儿乘机逼蔡婆婆媳俩分别嫁给他们父子俩,蔡婆无奈之下答应了,回家后遭到生性刚烈的窦娥的责怪与反对,只好先让张驴儿父子在家中住下。

第二折:张驴儿为达目的,心生恶意,找赛卢医讨了毒药欲毒死蔡婆,却阴差阳错被他父亲喝了,张驴儿顺势栽赃窦娥,逼她私了,嫁与自己为妻,被刚烈的窦娥断然拒绝。于是,两人对簿公堂,却不料碰上桃杌这个昏官,偏听张驴儿一面之词,窦娥为保蔡婆被屈打成招判了死刑。

第三折:在被押往刑场的路上,窦娥激愤之下指天骂地并在行刑前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以示冤屈,窦娥死后誓言一一应验。

2.按情节划分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讲了什么?

明确:第一部分:(开头~“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写窦娥指斥天地鬼神,揭露世道不公。

第二部分:(“(刽子云)快行动些”~“不明不暗,负屈衔冤”)写窦娥告别婆婆。

第三部分:(“(刽子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结束)写窦娥发下三大誓愿。

小结:本文以窦娥被押赴刑场为线索展开戏剧的情节的,让学生对窦娥冤的故事情节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的分析。

问题(二)《窦娥冤》元杂剧中最的悲剧,有着“中国悲剧第一丰碑”之称,是一出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广泛群众基础的名剧,我国民众对于戏剧情节的兴趣十分浓厚,很多传统戏之所以常演不衰,是与他们的故事情节引人人胜、戏剧冲突紧张激烈分不开的,而作为我国名剧的《窦娥冤》中有哪些矛盾冲突?作者又是如何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找出话剧中的矛盾冲突,训练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师生活动:学生在自由朗读自由朗读的基础上,归纳戏剧冲突,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教师示范分析窦娥的人物形学会分析,其余几个人物交给学生学习分析。

1、戏剧中有哪些矛盾冲突?

明确:第一、窦娥与蔡婆之间的冲突。

窦娥七岁十道蔡婆婆家做童养媳。窦娥和丈夫也就是蔡婆婆的儿子生活不久后,丈夫就暴病去世了,窦娥与婆婆二人守寡在家。当面对张氏父子的威胁时窦娥和蔡婆婆是两种不同的反应,蔡婆婆屈服于外部势力,弃置礼教,甚至还反过来劝服窦娥要屈服;而窦娥则坚定地恪守着礼教、坚守自己的立场不屈服于外力的威胁她们之间的冲突,实际上就是是否严格遵守礼教的斗争。甚至窦娥还严厉的批评婆婆“可悲可耻”,甚至把批判的对象进一步扩大到所有忘却旧恩寻找新欢不守贞节的妇女:“妇人家直恁的无仁义,多淫奔,少志气;亏杀前人在那里,更休说本性难移。”

第二、窦娥与张驴儿之间的矛盾冲突。

当时的社会要求女子尤其是寡妇守节,但是黑恶势力又对寡妇进行威胁。张驴儿是一个地痞无赖而窦娥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张驴儿想要自己父子俩娶窦娥婆媳俩,面对张驴儿的胁迫,窦娥表达了自己好女不二嫁的坚决态度:“我一马难将两鞍鞴。想男儿在日,曾两年匹配,却教我改嫁别人,其实做不得。”窦娥敢于反抗张驴儿的勇气来自于对官府(或这说是统治者)的信任。

第三、窦娥与官府(或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冲突。

官府本来是正义公道的象征,是声张正义为百姓服务的政府机构,而在《窦娥冤》这部作品中却并不是这样的。滁州太守桃杌不但无意维持礼教规范,而且凭借自己的权力,骄奢淫逸,为所欲为,成为礼教的破坏者。窦娥向诉说自己的冤屈甚至提出“我这小妇人毒药来从何处也”这个明确的大疑点是,桃杌不但不好好利用认真调查,反而不加理会认为这只是窦娥的狡辩之词,甚至认为不进行严刑逼供是行不通的。即使是在严刑逼供的情况下窦娥依然没有屈服,但是她害怕婆婆会和她一样遭到毒打、为了保护婆婆不受到伤害,她只能“负罪”了。而窦娥的屈服是在用自己的生命表达中国礼教的重要内容——孝道。

2、在这三组矛盾冲突中,作者刻画了那几个人物形象?他们各自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1)窦娥:善良,安分守己、有主见、刚强、反抗精神

对于自己凄苦的身世,年轻守寡的窦娥以为这是命中注定的,为了来世的幸福,她要侍养婆婆,为丈夫服孝,听婆婆使唤。从这里可以看出她的善良与安分。

在公堂上受审时,她被打得昏死多次,也不肯屈招;可是一听说要对婆婆动刑,她不忍心婆婆受苦,更担心婆婆屈打成招,于是赶紧阻拦住衙役,招认是自己药死了“公公”。

被押赴法场的路上,她央求刽子手绕过前街从后街走,因为不愿让婆婆看见了伤心。

窦娥坚决抵制蔡婆含糊应允的婚事。蔡婆胆小、怕事、怯弱,她眼看难以将张驴儿父子打发走,又感念他们的救命之恩,就想干脆答应和他们成亲了事。这样窦娥的处境就比较孤立,可是她毫不退让,反复劝告蔡婆,使蔡婆不能贸然行事。张驴儿父子一时不能如愿。张驴儿的父亲被药死后,张驴儿进行要挟,她毫不畏惧,情愿和张驴儿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审时,她被打得血肉模糊,昏死多次,也不肯屈招,仍辩白自己的冤屈。

窦娥反抗精神之强烈,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是少见的。她誓死不放过张驴儿,被判处死刑的她唱道:“我做了个衔冤负屈没头鬼,怎肯便放了你好色荒淫漏面贼!”前往法场受刑时,她埋怨天地、质疑天地、责骂天地。对于窦娥这样的封建社会里没有什么见识的妇女来说,“天地”包含有王法、官府、天理、公道等意思。因此表面上看,窦娥是在斥骂天地,实际上是对一整套用以维护人心、统治百姓的封建秩序的怀疑和斥骂。

临刑前,发下三桩誓愿,向世人申明自己的冤屈。

(2)蔡婆婆:有点贪财,本质不坏,疼爱媳妇,逆来顺受,懦弱。

(3)张驴儿:无赖,狠毒

(4)张父:不务正业,吃喝嫖赌,无所不为。

(5)县令桃杌:办事糊涂,作风武断,认钱不讲理,贪财,凶暴。

小结:让学生总结出全剧的矛盾冲突,教师示范分析窦娥这一人物形象,其余几个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交予学生分组完成,让学生学会在矛盾冲突中刻画、分析人物形象。

问题(三)本文篇名“窦娥冤”,其冤在何处,又是如何造成的,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写她的冤屈?

设计意图:通过窦娥冤屈的分析从而探讨造成窦娥冤屈的社会原因。

师生活动:学生讨论,教师适当点拨,师生共同归纳。

1、窦娥的冤屈是什么?窦娥如何面对呢?

明确:冤,即无辜受屈。窦娥怕连累婆婆而屈招,可恨的是官府竟偏听偏信,毫不作调查研究,更不作情理剖析,严刑逼供,草草结案。最后被押赴刑场,临刑前许下三桩誓言。造成窦娥冤案的是官府的昏庸和残暴、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2、本剧是我主旨句是那一句?概括归纳主旨。

明确:“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是主人公认识的结晶,是剧本的点睛之笔,一语道破造成窦娥冤案的社会根源,揭示了封建官吏压迫人民、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腐朽黑暗本质,表明,窦娥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

3、窦娥所发的三桩誓愿在现实情况下能够应验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这一超现实的情节首先是表现窦娥反抗精神的需要。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窦娥是无力辩白自己的冤屈的,她的故事到她被斩就结束了。这样,她强烈的反抗精神便不能充分体现出来。首先,为了突出窦娥的反抗精神及其巨大力量,作者安排了这样的超现实情节。其次,这种安排也符合普通百姓的审美心理。再次,超现实的情节使作品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富于奇异的浪漫色彩。

4、戏剧中三桩誓言都得以实现,这里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明确:想象、夸张、浪漫主义手法。

5、窦娥许下三桩誓言中涉及多处典故,它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1)苌弘化碧、望帝啼鹃:这两个典故主要表明案情是假,冤情是真,也是窦娥用以证明第一桩誓愿并非不能灵验,因为她相信自有天理在。

(2)邹衍“六月飞霜”:衬托窦娥冤案是实,证明并暗示第二桩誓愿也能实现。

(3)“东海孝妇”:除了暗示第三桩誓愿将要实现之外,更能衬托窦娥的反抗精神。

6、她的三桩誓愿与前面对天地的指责是什么关系呢?是否矛盾呢?

明确: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斥和要感动天地,显然是矛盾的。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

7、作家为什么要在这折戏的结尾安排“三大誓愿”这样的情节呢?

明确:这不仅要把自己的冤情昭示世人,而且要感天动地,让人们都知道“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每有口难言”。这三愿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法制腐败,人们蒙受奇冤而又呼告无门的真实情况。它着力表现主人公与社会恶势力斗争的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三桩愿也是作家美好理想的形象体现。作者运用浪漫主义艺术创作手法,通过奇特的构思,借助于想象,借助于天地震惊、人神共怒的艺术处理,使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乃至实现的事在艺术舞台上发生并得以应验。这样的安排和处理,虽违背事物的常见原理,却又合乎人情,从而有力地体现了广大人民伸张人间正义,杀却贪官污吏,洗雪天下冤屈的美好愿望。

小结:它通过窦娥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元代社会高利贷盘剥的残酷、社会的混乱、官府的黑暗。成功地塑造了悲剧女主人公窦娥的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

第一学时:紧扣“冤”整体感知

第二学时:紧扣“冤”研读悲剧

第三学时:紧扣“冤”品读语言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我是蒸不烂、煮不熟、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关汉卿此语反映了他的个性。

[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吟诗,会篆箍;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口,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儿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取,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儿道上走!

全名《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由四折一楔子组成。主要情节:窦天章欠蔡婆高利贷,不得已将窦娥送与蔡婆作童养媳,自己应试去了。十三年后,窦娥也成为寡妇,与蔡婆相依为命。蔡婆向赛卢医索债,被他骗至野外意图杀害,张驴儿父子救了蔡婆,逼迫蔡婆招赘他们,蔡婆无奈领二人回家,窦娥怒斥张驴儿的纠缠。张驴儿从赛卢医处索来毒药,要毒死蔡婆,反毒死了其父。张驴儿贿赂桃杌太守,将窦娥屈打成招。窦娥临刑前发下三桩誓愿:血飞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一一应验。三年后,窦天章巡查地方,窦娥的冤情才得以昭雪。

第一学时:紧扣“冤”整体感知

※自读全文,整体把握,概括剧情,重点分析第三折。

一、结合注释,朗读第三折,整体感知

1、窦娥“冤”是什么?课文中哪一首曲词可以说明其“冤”?

2、课文一开头的舞台说明对写窦娥“冤”有什么作用?

3、作者写了窦娥临刑前的哪些场面来展现窦娥之“冤”,试用七个字概括场面。思考从中可以看出窦娥的基本性格是什么?

4、结合注释(1)中戏剧梗概介绍,从文中找出最能说明窦娥“冤”悲剧根源的一句话,体会其作用。

1、窦娥“冤”是什么?课文中哪一首曲词可以说明其“冤”?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冤,即无辜受屈。窦娥怕连累婆婆而屈招,可恨的是官府竟偏听偏信,毫不作调查研究,更不作情理剖析,严刑逼供,草草结案。

2、课文一开头的舞台说明对写窦娥“冤”有什么作用?

刽子手摇旗提刀,监斩官厉声吆喝,

锣鼓声缓慢沉闷,舞台氛围阴森紧张

3、作者写了窦娥临刑前的哪些场面来展现窦娥之“冤”,试用四个或者七个字概括。思考从中可以看出窦娥的基本性格是什么?

(1)绑赴刑场婆媳诀别临刑发誓

(2)指天斥地窦娥“怨”清浊不辨善恶不分两泪涟涟

诀别婆婆窦娥“悲”后街赴刑婆媳诀别

感天动地窦娥“恨”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

4、结合注释(1)中戏剧梗概介绍,从文中找出最能说明窦娥“冤”悲剧根源的一句话,体会其作用。

“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个人悲剧:高利贷剥削流氓地痞横行贪官污吏草菅人命→社会悲剧

典故补充材料翻译并理解:

“苌弘化碧”“六月飞雪”“东海孝妇”典故的出处:

1.“苌弘化碧”出自《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沉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

2.“六月飞雪”出自《太平御览》: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王系之狱。仰天哭,夏五月为之下霜。

3.“东海孝妇”出自《汉书·于定国传》: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

第二学时:紧扣“冤”研读悲剧

1、传统观念中天地鬼神是明辨是非、主持公道的化身,何况窦娥冤是昏官所致,窦娥却指天斥地,为什么?

1)、天地鬼神在古代是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的秩序的象征。人们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

2)、恶人横行,良善衔冤的社会现实使她觉醒,认识到所谓天地也清浊不辨,善恶不分。

3)、“相信——怀疑——否定”的精神历程使窦娥把矛头直指人民心中秩序的象征——天地,人物的精神又进一步上升到“反抗”

这是一声呐喊,喊的肆无忌惮!字字血泪,句句檄文!通过自身的遭遇,她看清了这个世界。这是对天地鬼神的全面质问,是对黑暗时代的整体否定,是对生死善恶的根本怀疑,是对现有秩序的猛烈声讨!

既是窦娥呼天抢地的血泪控诉,又是关汉卿对宇宙人生、社会秩序、伦理道德等问题经过一番痛苦探索之后用极度悲愤的句子表达出自己心中的疑惑;它既震撼人心,又发人深思,引发人从窦娥的悲剧想到彼时彼地一套固有的所谓善恶、贫富、清浊等世俗观念秩序究竟颠倒、荒谬到何等程度!

2、在这一曲词中作者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来指天斥地抒发窦娥“怨”的?

1)、直抒胸臆,,指天斥地,表达对黑暗社会强烈的悲愤之情。

2)、运用呼告、对比、对偶、反问、反复等修辞手法抒发了人物满怀冤屈的极端悲愤之情,深化了戏剧冲突,强烈的表现了窦娥的反抗精神。

1、窦娥为什么发这三桩誓愿?三愿在内容上有什么关系?可否调整次序?用典对写三桩誓愿有什么作用?

血溅白练:昭示冤情(长弘化碧、望帝啼鹃)

六月飞雪:伸张正义(飞霜六月)

亢旱三年:惩治邪恶(东海孝妇)

2、这三愿的要“感天动地”在刻画人物性格上与第一层有什么关系?在思想内容上与第一层赴刑场的“指天斥地”是否矛盾,该怎样理解?

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家思想的局限性。

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美好愿望。

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

3、三愿在生活中是不能实现的,作者为什么还要这样写?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这三愿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法制腐败,人民蒙受奇冤而又呼告无门的真实情况。

它着力表现主人公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甚至产生了感动天地的力量。

三桩奇愿充分体现了人民伸张人间正义,杀尽贪官污吏,洗雪冤屈的良好意志与愿望。“与事理不和,为人情所求”

作者运用积极浪漫主义手法,通过奇特的构思,借助想象,运用典故比较映衬,让天地震惊,人神共怒,虽然违背常理,却又合乎人情,却显示了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并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这也正是本折剧最成功的地方,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着力的一笔,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着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在本折剧中,作者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了。

窦娥—冤—反抗精神—悲剧意义

主题:“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个人悲剧→高利贷剥削流氓地痞横行贪官污吏草菅人命→社会悲剧

※剧本中还有哪一层没赏析,它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1、窦娥的善良表现在什么方面?

剧中窦娥的善良具体表现在:不走前街走后街上,也表现在窦娥决别婆婆时对婆婆的安慰上。

前街里去心怀恨(遗憾)细语柔声

怕只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

注意窦娥与婆婆的关系。对蔡婆来说,窦首先是商品,买来的儿媳;危难之时,又变成了牺牲品。但娥对婆婆仍是生而养之,危而救之,死而念之,这种救助老人、见义勇为的自我牺牲精神,正是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以柔写刚,愈见其刚;以悲写壮,愈见其壮。

2、作者写她的“善良”对表现人物、刻画主题有什么作用?

丰富了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凸现人物的善良也就凸现人物的冤屈,越显社会的黑暗,其抗争和反抗也就越不同寻常,令人同情!对社会黑暗的批判力度就更大!

明明是与婆婆幽明永隔的诀别,却是以小别数日的口吻嘱咐;明明是代替婆婆受了刑,却一心挂念着婆婆。多么可贵的精神,多么纯洁的品格!作家正是极力刻画出这一美好形象,使之毁灭,唤起人们对善良者的同情,对邪恶者的憎恨!鲁迅:“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了给人看。”此刻主人公灵魂世界的美好强烈的反衬了后文中人物的“毁灭”。深化了主旨

艺术的一张一弛,为最后的高潮奠定基础

作者紧扣一个“冤”字:

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超现实的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写作特点)

刻画了刚烈、善良、尤其是充满反抗性的窦娥这一不朽的艺术形象;(人物形象)

以窦娥个人的毁灭揭示了善良的人与险恶的社会间的矛盾冲突,个人悲剧直指社会!

以指天骂地的怨气表达了对天(封建统治秩序的象征)、人关系的思考;

以感天动地的誓愿抒发了对公平、真善的呼唤。

第三学时:紧扣“冤”品读语言

古代戏曲语言的鉴赏:曲词宾白

1、理解其通俗明白、口语化的特点;

2、借助分析修辞手法理解曲词的抒情性;

A、曲词可以在规定发字数以外添加衬字以加强声情或补足语意;

B、曲词常用灵活多变的对仗加强音韵美。

朗读全文曲词与宾白,就古代戏曲语言鉴赏的要点任意点评并品味1到2处曲词或者宾白的语言特色。

元杂剧的语言历来有“文采派”和“本色派”之分,关汉卿是本色派代表。言言曲尽人情,字字当行本色,这是关汉卿独特的语言风格,也是《窦娥冤》的语言特色。

王国维先生曾盛赞关汉卿“一倚空傍,自铸伟词”,称赞其剧作语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当为元人第一”。“本色”二字,准确概括了关汉卿戏曲语言的特色,即语言通俗而自然,朴实而生动。

具有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

1、指天斥地的场面高亢激越,紧张急促,《端正好》和《滚绣球》几乎句句用韵;

2、诀别婆婆的场面则曲白相间,如泣如诉,哀婉低回。(“曲白相生”人们称这种在唱词、说白中诉说同样的内容,说白与唱词相互补充。)

3、三桩誓愿的场面,则激情如火,慷慨激昂。

具有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

《滚绣球》的曲词直抒胸臆,高亢激越,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主人公的满腔怨恨,体现了古代戏曲的曲词富于抒情性的特点。

这支曲子运用呼告、对比以及对偶句、反问句、感叹句、词语反复等,不仅使主人公的满腔怨恨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而且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

【滚绣球】全曲以及【一煞】中的“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突出地显示了人物的个性,语言平实,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不少古白话词语,如“只合”(只应该)“怎生”(怎么)都表述得十分生动。

课文中的说白,如窦娥向刽子手请求走后街不走前街的对白,以及窦娥与婆婆诀别时的对白,都是相当动人的,凝练而又明白如话,声气口吻酷似其人。课文中的曲白也配合得很好,如三桩誓愿的场面,三次用“白”提出誓愿,依次讲出“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若窦娥委实冤枉”“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三次用“曲”强化感情,依次对以相应的四个典故来抒发胸臆。曲白相生,语言朴素而富于感情,把窦娥为其冤屈而抗争的精神表达得深切感人。

关汉卿的本色语言风格首先表现在人物语言的性格化上,还表现在作者不务新巧,不事雕琢藻绘,创造了一种富于特色的通俗、流畅、生动的语言风格。如剧中说白:“(正旦云)婆婆,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从中几乎看不到加工的痕迹,就像生活本身那样自然、贴切、生动,正是这些平凡不过的话语,鲜血淋漓地揭示了这个童养媳屈辱的地位与悲惨的命运。

1.了解作家作品,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有关知识。

2.整体感知课文,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体会戏曲的语言特点,理解想象、夸张的艺术手法等。通过讨论、交流,共同探讨文中的情节矛盾冲突等内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3.通过窦娥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以及人民的反抗精神,从而感知悲剧的艺术魅力。

在对“三桩誓愿”的理解基础上,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掌握文章的主题。

鉴赏课文,感悟悲剧的艺术力量。

课前预习准备:把学生分成四组,每个小组分别负责如下任务:第一组,整理关于元杂剧和关汉卿的相关资料;第二组,整理《窦娥冤》的剧情简介;第三组,要求根据本文编排课本剧,可以酌情修改文中的词句;第四组,搜集整理关于“悲剧”艺术的知识,可以拓展到其他悲剧名篇。

话说在我国古代文学人物的殿堂里,有这么一个女子,她命运多舛,还被冤枉,在临刑之时发了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她痛声呼告:“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个女子就是——窦娥(生齐答)。今天,我们就借助分组搜集、整体汇报、共同探究的形式,学习关汉卿的《窦娥冤》。

二、了解元曲,走近作者。

本文是元杂剧,在语言风格、行文格式上不同以往阅读的文章,既有说白又有唱词,还有舞台背景、演员动作等介绍,比较复杂,看来我们有必要了解元杂剧的相关知识,我们有请第一组同学给大家讲解。

请学生上台介绍相关知识。对于学生的介绍,教师可以酌情加以总结提炼或补充,要强调以下几点:

(1)元杂剧剧本结构上的四折一般指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两个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

(2)每本杂剧的末尾有两句、四句或八句对语,用以概括全剧内容,叫做“题目正名”。如《窦娥冤》结尾的“题目”是“秉鉴持衡廉访法”,“正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3)所谓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表示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

(4)杂剧角色分为末、旦、净三大类。其中正末为男主角,正旦为女主角。

(5)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因“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有散白、韵白,又分对白、独白、旁白、带白等。

(6)剧本还规定了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叫做“科范”,简称“科”,如“再跪科”“鼓三通、锣三下科”。

(请学生介绍,如果有必要教师要总结,帮助整理出要点。)关汉卿,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生活在社会的底层,长期出入于勾栏妓院,编撰杂剧脚本。他自身饱受压迫欺凌和生活的煎熬,对下层人民的疾苦有深切的了解和同情,所作杂剧题材广泛,多能反映现实的重大问题,揭露社会的黑暗,表现人民的苦难与反抗斗争,塑造了众多的典型形象。

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剧六十多种,今存十八种。又工散曲,今存小令五十多首,套曲十余套。杂剧以《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等最为著称。他的剧作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

三、了解剧情,朗读课文。

1.课文是《窦娥冤》第三折的节选,那么全剧情节是怎样的呢?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后来窦娥的冤情得到澄清了吗?下面有请第二组同学,用评书串烧的形式为大家做汇报表演。

同学1:序幕揭起——话说窦娥3岁丧母,7岁离开父亲成为蔡婆婆的童养媳。

同学2:十年后,也就是窦娥17岁时,与准丈夫成亲,不到两年,就成了寡妇。与婆婆相依为命的窦娥过着艰辛的生活。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啊,去要债的婆婆不但没讨回债来,还让开药铺的赛卢医骗到荒郊野外,差点用绳子勒死。

同学3:恰巧被过路的张驴儿父子看到,算是捡回这条老命。不料,这张驴儿父子也不是好东西啊,知道其家中有一年轻寡妇,就威逼蔡婆婆要她们婆媳嫁给他父子俩,不然就要用绳子把她勒死,蔡婆婆很害怕,只好答应他们,把张驴儿父子领回家去。

同学4:没想到,一向孝顺的窦娥是坚决不从,并讽刺了婆婆的糊涂行为。张驴儿想毒死蔡婆婆好威逼窦娥成亲,不料反而毒死了自己的父亲。于是他又反咬一口,想用诬陷手段迫使窦娥顺从。窦娥问心无愧,宁愿见官也不肯屈服。她以为父母官会为她做主。

同学5:谁想审理这桩案件的楚州太守桃杌是个昏官。在桃杌的严刑拷打下,窦娥因为坚决不屈招被打得血肉迸裂,后来桃杌要打蔡婆婆,窦娥为救老人家才背上“药死公公”的罪名。可怜的窦娥,冤枉的窦娥,即将走上法场,接受这不公的对待。(这是课文所选部分。)

同学6:窦娥临刑前发下三桩誓愿,若她委实冤枉,要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结果桩桩应验。

同学7:窦娥鬼魂三年以后仍坚强不屈地复仇。她的父亲做了肃政廉访使的大官,掌握着先斩后奏的大权,窦娥鬼魂就去告状,剖明自己的冤枉。经过她父亲的调查和判决,案情终于大白。真正的罪犯张驴儿、赛卢医等人受到应得的惩处。

7个同学按照发言顺序总结全剧:这真个是“苦命孩儿离爷娘”“嫁个郎君命不长”“碰上张驴是无赖”“强霸不成反遭殃”“屈招枉死救婆婆”“贪官冤狱恨难偿”“感天动地窦娥殇”。

2.感谢第二组同学精彩而简洁的评书串烧,让我们了解了《窦娥冤》的全剧内容。下面请几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节选的第三折内容。

角色设置:“窦娥”一名;“蔡婆婆”一名;“监斩官”一名;“刽子手”一名。

《窦娥冤》这部杂剧的魅力千古不散,是因为窦娥奇“悲”奇“冤”!是因为这是一部悲剧!窦娥这个名字早已成为冤屈的代名词!可见这部“悲剧”的魅力之大。那么《窦娥冤》这部悲剧的魅力体现在哪里呢?这是我们下节课要探讨的话题。

1.阅读课文,积累字词。

2.背诵【滚绣球】一段曲词。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元杂剧的相关知识,了解了作者关汉卿,了解了《窦娥冤》全剧剧情,朗读了第三折剧本。这节课我们来探讨《窦娥冤》这部杂剧的魅力所在,这还要从课文第

二、检查预习,重点分析。

1.检查字词的预习情况。

刽子手罪愆衔冤错勘苌弘化碧尸骸

2.掌握剧中出现的典故。(请几名同学讲解。)

苌弘化碧望帝啼鹃东海孝妇六月飞霜

3.请第三组同学以课本剧形式演出课文内容,重现《窦娥冤》第三折剧情,使学生课上再次熟悉课文内容。

(备注:学生的演出,老师要做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剧情,也才能更好地体会我国古典艺术的魅力所在。)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表演很认真,虽然没有专业演员的艺术表现力,没有唱腔,但是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再现了剧情的结构、冲突,表达了对剧情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解读,这也是对剧本的一种尊重,相信如果看了原剧的演出,会更令同学们感到震撼。

4.研讨问题。(研讨中要请参演同学发言,因为他们对剧情理解可能会更深刻。)

(备注:此环节也可以以点评同学们的表演对人物把握是否成功的形式展开。教师适当引导,将几个重点问题落实。将“思考与讨论”三个题的探讨融入这个环节。)

(1)选文所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写窦娥被押赴刑场惨遭杀害的经过,是全剧矛盾冲突的高潮。

(2)从选文的内容看,窦娥是怎样的一个女子?请结合课文具体分析。

学生1:从【滚绣球】一曲来看,窦娥揭露人世间的不公: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指责天地“怕硬欺软”“顺水推船”“不分好歹”“错勘贤愚”。元代社会吏治黑暗,统治者昏庸腐朽,这是窦娥对正义得不到伸张的现实社会的控诉、_,是对封建法制、封建秩序的否定,也是她的反抗精神的表现。(“思考与讨论”一、三)

学生2:在【倘秀才】【叨叨令】以及窦娥与刽子手的对白中,写窦娥请求不走前街走后街,怕婆婆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充分显示了她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思考与讨论”二)

学生3:从“孤身只影无亲眷”“吞声忍气”“早已是十年多不睹爹爹面”可见窦娥是孤苦无依的可怜人。

学生4:从窦娥临刑前发下的三桩誓愿来看,表现了她对自己蒙冤受刑的强烈愤怒和坚决抗争,可见窦娥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思考与讨论”三)

小结:窦娥,一个可怜的女子,一个善良的女子,一个用生命抗争的女子,一个在文学的殿堂里不朽的形象,永远会熠熠生辉。

(3)造成窦娥悲剧的原因都有哪些?

学生1:幼年丧母,父亲贫穷并且要上京城赶考,只能把她抵债给蔡婆婆做童养媳,这使她早年离开父母身边,人生比较悲苦。

学生2:间接原因是高利贷剥削,如果没有高利贷父亲不会把她抵债,蔡婆婆也不会因为讨债而险些被杀,更不会遇上张驴儿父子而引发悲剧。

学生3:恶霸横行。张驴儿父子想强霸蔡婆婆和窦娥的行径是流氓行为,是欺负妇女。

学生4:直接原因则是官吏贪污、狱刑黑暗。没有昏官屈打成招,窦娥不会冤沉似海,如果碰上包青天就不会有这千古奇冤了。

(备注:教师在此处可以简略加入对元代社会状况的介绍。可以从张驴儿父子欺压蔡婆、窦娥婆媳,公然入住到人家家里为切入点,交代元代社会的种族歧视,蒙古人欺负汉人。)

(4)从窦娥的人生悲剧看《窦娥冤》的主题。

在窦娥短短的一生中,遭到失母离父丧夫的打击,高利贷的毒害,泼皮流氓的欺压,贪官污吏的毒刑和判决。她实际上代表了当时广大的社会底层受压迫的劳苦大众,他们有冤无处申,有苦无处诉,生活艰难。说明当时社会黑暗腐朽,吏治昏庸,冤狱繁多。而高利贷、种族歧视等社会问题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全剧重点是放在衙门的黑暗和受害者的坚决反抗上的。这就不难窥见作者创作意图之所在了——是对当时统治者血腥罪行的控告,是反映被压迫人民愤怒的呼声!

教师小结:作者借助窦娥这一悲剧人物形象,指斥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反映当时统治者昏庸无道,也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怜悯,窦娥的觉醒反抗定会引领更多的觉醒者!

三、拓展延伸——关于“悲剧”。

《窦娥冤》作为古代戏剧中的悲剧,在我国戏剧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无论何时重读这部作品都会给读者带来一种压抑感,窒息感,带来一种想要奔走呼号发泄愤怒的情绪。这就是悲剧的魅力所在。它能以主人公无法逆转的人生命运唤起读者的理性和良知。王国维曾经评价《窦娥冤》“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纵观世界文学史,大凡的悲剧无一不具有如此魅力,那么悲剧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文学样式呢?请第四组同学介绍。

1.悲剧可以解释为:描写主角与占优势的力量(如命运、环境、社会)之间冲突的发展,最后达到悲惨的或灾祸性的结局,或比喻悲惨不幸的遭遇。亚里士多德把它定义为:是对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净化与宣泄。

2.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作者把悲剧主人公心灵深处最美好最闪光的东西展示给观众,然后又使观众看到它的毁灭。这体现了悲剧的特点,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3.悲剧能带来一种悲壮的美,美得凄凉,美得震颤心弦。在悲剧的结尾中会加入一点希望的色彩,会带给善良的心些许安慰,这可以说是悲剧的境界。《梁祝》中的双双化蝶,《廊桥遗梦》中有情人生不能相守而死后骨灰相伴,都是证明悲剧魅力的很好的例子。

4.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斯讲:“悲剧能够惊人地透视所有存在和发生的人情物事。在它沉默的顶点,悲剧暗示出并实现了人类可能性。”

5.可以说在悲剧中,被毁灭的不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都能引起欣赏者对生命本身的关注,悲剧不但给了人们一个“有价值的东西被撕毁”的悲观描述,更触动了人们灵魂深处的尊严感、价值感,激发了人类蓬勃的生命力感和努力向上的意识。在某种程度上,悲剧照亮了生存事实、生命本身,使人们体验并强大了生命力。悲剧无疑是艺术圣殿的王者。

6.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杂剧),元代关汉卿作;

《赵氏孤儿》(杂剧),元代纪君祥作;《精忠旗》(传奇),明代冯梦龙作;《清忠谱》(传奇),清代李玉作;《桃花扇》(传奇),清初孔尚任作;《汉宫秋》(杂剧),元代马致远作;《琵琶记》(南戏),元末高明作;《娇红记》(杂剧),明代孟称舜作;《长生殿》(传奇),清初洪升作;《雷峰塔》(传奇),清代方成培作。

7.莎士比亚中期创作被称为“四大悲剧”的是:《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

(备注:如果有时间,可以介绍其中几部悲剧剧情。)

读《窦娥冤》见到了腐败与昏庸,丑恶与无耻,但悲剧是那个时代的。如今的时代,仍有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光明与黑暗的交锋。若干年后,在正义和邪恶的斗争中你站在哪一边?如果你犹豫了,请你再读《窦娥冤》,再次感受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时的悲愤,感受悲剧给你心灵带来的震撼。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懂得欣赏悲剧美的人才能在精神上站立起来。”

1.重读课文,将窦娥人物形象分析和《窦娥冤》主题思想整理到笔记本上。

2.请从课文十首曲词中任选一首,鉴赏戏曲曲词之文学美,写到作业本上。

高中语文《窦娥冤》优秀备课教案相关文章:

七年级语文教案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精选6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教案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七年级语文教案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篇1

  一、巩固语文基础知识:生字词、作家作品、名言名句、文言文字词的识记等。

  二、提高现代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三、能熟练地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

  四、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提高语文应试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

  学生在自主中与同学合作地完成。

  一、掌握一些生字词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瘦弱。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

  肃杀: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枯落。诀别:多指不再见面的离别,分别。笑柄:可以拿来取笔的资料。尘封:搁置已久,被尘土盖满。

  什物:泛指家庭日常应用的衣物及其他零碎的用品。惊惶:惊慌。

  虐杀:虐待人而致死。宽恕:宽容饶恕。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的样子。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

  悬念:持念,惦记。若有所失:好像失去了什么。

  无聊:这里是精神无所寄托的意思。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道理。

  消遣:用自己感到愉快的事来消磨时间。索然无味:没有一点趣味。

  无病而呻:没有病却发现痛苦的声音。这里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情实感而矫揉造作。风花雪月:原指古典文学作品里描写自然景物的四种对象,后来比喻堆砌词藻、内容空泛的行文。自已:控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

  趋之如归:很快地走过去,就像回自己的家一样。趋,小步急走。寂寥:寂静空旷。怨天尤人:埋怨天,责怪人,形容遇到不如意的事一概抱怨客观条件。尤,责怪。嘈杂:声音杂乱,喧闹。

  冗长:(文章、讲话等)废话多,拉得很长。这里是持续不断的意思。

  工尺: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各个音的总称。望洋兴叹: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望洋,仰望的样子。兴,发出。陶冶: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乐以教和:音乐是用来教育感化人,使人和谐相处的。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煞费苦心:费尽心机。

  滑稽:(语言、动作)引人发笑。

  猝不及防: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恶作剧:指戏弄人的、使人难堪的行动。六神无主:形容十分惊慌或着急,没有主意。俗不可耐:趣味低下,令人无法忍受。奸笑:阴险的笑。

  心血来潮:形容突然产生某种念头。

  言简意赅:言语简单而意思概括。

  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乳臭未干:奶腥气还没有去掉。指人年幼或年幼无知。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谈。

  趾高气扬:高高举步,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

  大动肝火:大发脾气。

  二、知道一点文学常识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

  冰心(1900~1999),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有诗集《繁星》和《春水》等。

  丰子恺,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江苏省桐乡县石门镇)人,号称“中国漫画之父”。

  马克吐温,美国作家。本名塞谬尔朗赫恩克莱门斯。马克吐温是其笔名。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长篇小说《镀金时代》(1874,与华纳合写)、代表作长篇小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1886)及《傻瓜威尔逊》(1893)等,则以深沉、辛辣的笔调讽刺和揭露像瘟疫般盛行于美国的投机、拜金狂热,及暗无天日的社会现实与惨无人道的种族歧视。

  《风筝》第一部分(1、2),比较北京和故乡放风筝的时令,引出回忆。

  第二部分(3、4),“我”回忆小时候在故乡故意弄坏了小兄弟的风筝的事情。

  第三部分(5~11),到了中年,“我”才意识到自己弄坏小兄弟的风筝非常不应该,于是心中充满忏悔,但当面道歉时才发现他已忘却,“我”心情更加沉重。

  第四部分(12),看着眼前北京的风筝,“我”的心情十分悲哀沉重。

  《忆读书》全文为总――分――总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读书好。这一部分写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⑴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发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⑷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第二部分:多读书。涉猎古今中外。

  第三部分:读好书。要会比较挑选。

  《山中避雨》第一段:记叙山中避雨于小茶店。

  第二段:记叙心情的转变:由扫兴而感趣味。

  第三段:记叙茶博士的琴声难以解闷而向他借琴。

  第四段:记叙作者学琴经过及琴声使苦雨荒山活跃起来。

  第五段:抒发自己的体悟作结。

  课文按作者所记内容的因果联系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的具体内容。

  ⑴撰写希金斯投河的报道。

  ⑵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

  ⑶给新来的外乡人的诗增写脚注。

  第二部分:写“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的巨大反响。

  ⑴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才华。

  ⑵使报纸销量大增。

  ⑶使周围的人对作者刮目相看。

  四、积累一批优美的语句或一些含义深刻的语句

  1、“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这句话应当怎样理解?

  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因而“久经逝去的春天”与“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不相矛盾。

  2、作者说:“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音乐的趣味。”这句话如何理解?

  这次作者是在山中小茶店的雨窗下拉琴,环境与往日截然不同,有一种天然之美。人物除作者和两个女孩外,都是山村中的年轻人,大家素不相识,是琴声、歌声把大家结合在一起,有一种和谐之美。大家的歌唱都是发自内心,感情十分真挚,有一种真挚之美。大家一起歌唱,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气氛热烈,把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有一种氛围之美。以上种种趣味之中,最主要是作者感受到这次拉琴与歌唱,十分自然真挚,是音乐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大家相处得如此和谐,这就是音乐的魅力。这是作者以往没有体会过的。所以作者说,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音乐的滋味。

  五、理解各篇文章的主题

  《风筝》本文回忆了“我”的一件少年往事,并由此抒发了自己忏悔自责的思想感情。也表示了对封建的教育思想的伦理道德的否定和深恶痛疾,并启发人们思考,从而有所觉悟。

  《忆读书》课文围绕“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展开,其中“读书好”是全文的重点,可从四个方面来看:

  ⑴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⑵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⑶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⑷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山中避雨》本文记叙了作者在西湖山中避雨的经历和感触,告诉我们音乐的感染力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彼此相处更加和谐。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本文通过撰文讽刺希金斯投河、嘲笑两位知名人士以及挖苦一个新来外乡人这三件事,叙述了作者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它们发表在报纸的同一期上,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才华,而且使这一期的报纸销量大增,使得周围的人不能不对作者刮目相看。

  《风筝》文章开头两段与结尾一段都是总写的段落,在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在内容上作用相同吗?

  文章开头两段与结尾一段都是总写,起到了前后呼应,使结构完整的作用。

  从内容上看,开头由北京的春天写起,写了北京春天中“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引起对故乡的“风筝时节”的回忆,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同时奠定了怀念的感情基调。结尾一段是对风筝事件的总结,有总结全文的作用。与此同时,字里行间里表明了自己深深的自责。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本文叙事详略得当。

  叔叔外出,让“我”编一期周报,“我”做了三件事情:第一件是讽刺和《汉尼巴尔周报》对立的一家报纸编辑希金斯,这件事写得很详细,文章标题、插图内容及“我”当时的心理状态,都有交你。第二件事情,是撰文讽刺两位名人,概述,一笔带过。第三件事是讽刺新来的外乡人――一个雇工裁缝,起因、经过,甚至原文都写出来了。三件事情,两详一略,疏密有致,重点突出。“我”的这次尝试,产生了很大反响,文章一一道来,使我们从而面了解到作者语言的讽刺力量,读来妙趣横生。

  七、重温一个阅读语段

  (1)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2)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哪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3)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笋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4)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1、概括这段选文的内容。

  2、用横线画出选文第(1)(2)段中景物描写的语句,说说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3、选文第(2)段中的加点词语“荡漾”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4、选文第(3)段的画线句作者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弟弟怎样的感情?

  5、你说弟弟知道哥哥讨厌风筝吗?为什么他还要做风筝呢?

  6、选文第(4)段中,加点词“傲然走出”写出“我”当时怎样的心理?

  7、想像一下,绝望地站在小屋里的弟弟,想了什么?又做了什么?

  1、由冬天在北京看到放风筝,回忆起小时候在故乡故意弄坏了小兄弟风筝的事情。

  2、第(1)段环境描写渲染肃杀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第(2)段写故乡放风筝时春天的温和,与严冬的肃杀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出对往事的回忆。

  3、“荡漾”用得好。因为这里的春天指小时候故乡的天空中飞荡风筝的春天,现在看到冬天北京天空的风筝,就联想到故乡春天的气息,充满了整个世界,所以用荡漾。

  4、神态、动作,表现弟弟的天真活泼和对风筝的喜爱之情。

  5、知道。因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6、写出“我”当时以破获秘密为满足,以弄坏小兄弟风筝为胜利的骄傲心理。

  七年级语文教案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篇2

  口语交际--交流格言

  1、学会用普通话流畅地交流格言,清楚得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学会倾听,准确理解发言者的话语、观点。

  3、积累格言,感悟格言的深刻内涵,激励学生用格言指导自己的生活。

  重点:能够准确流畅得体的交流格言内容,清晰表达自己的看法。

  难点:感悟格言的深刻内涵。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格言的作用,激发学生交流格言的兴趣。

  二、课堂讨论,掌握技巧

  以讨论的形式明确交流格言说什么和怎么说的问题,使学生对口语交际的技巧有章可循,对口语表达的评价也更有针对性。同时还要使学生明确口语交际中对听者的要求。

  三、小组交流,集思广益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搜集的格言进行组内交流。

  四、推选代表,交流互动

  备小组推选代表把木组的交流成呆以多种形式向全班同学作以汇报,其他同学或进行评价或针对所交流的格言表达自己看法,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五、启迪思想,个性表达

  在交流名人格言基础上,试说出属于自己的格言。

  六、课堂反馈,积累升华

  以提问的形式进行课堂反馈,督促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格言。

  教学设想:通过学生的自主写作,自由表达的方式来体现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创造力

  1.把生活中感触最深的一件事记下来,交代清楚记叙的六要素。

  2.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学习重点:在作文中清楚交代记叙的六要素

  学习难点:列写作提纲

  学习方法:引导.合作.自主练习

  课时安排:二课时(连堂)

  课前准备:阅读有关知识短文并搜集一些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整理成材料。

  同学们,在你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总会有些事情令你难以忘怀,这些事情是令你自豪或者让你惭愧呢?现在请大家好好想一想!

  请两同学(男女各一)分别说出他们最感触的事。

  同学们是否听得清楚明白?如不清楚明白,欠缺什么?

  让同学们先自由讨论,然后发问。

  师生共同明确:事件的六要素。

  师范读例文《榜样》。

  请同学构思作文,列出写作提纲。

  要求:确定标题及中心思想,初步体现条理性和层次感。

  学习小组里相互间讨论,修改各成员写作提纲,老师巡回辅导。

  老师总结并明确作文要求

  以记事为主并只写一件事,弘扬社会道德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