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室山有多长历史?

 唐朝时,中国道教进入鼎盛时期。唐朝皇族出身于鲜卑族,并非名门望族。李渊、李世民父子隋末起兵争夺天下之时,为了抬高其门第,争取上层贵族的支持,便利用道教祖师老子与自己同姓这一巧合,尊奉老子为唐王室的祖先,宣称自己是神仙后裔

  唐朝时,中国道教进入鼎盛时期。唐朝皇族出身于鲜卑族,并非名门望族。李渊、李世民父子隋末起兵争夺天下之时,为了抬高其门第,争取上层贵族的支持,便利用道教祖师老子与自己同姓这一巧合,尊奉老子为唐王室的祖先,宣称自己是神仙后裔,借此制造"君权神授"的舆论,为李氏皇族的统治寻找合法依据。

  唐朝建立后,对道教倍加尊崇和扶持,武德八年(625年),唐高祖下诏宣布三教次序,以道教为先,儒教次之,佛教最后。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下诏贬佛崇道;唐高宗时将《道德经》列入国家科举考试的正式科目,位次排在《论语》等儒家经典之前。这样,道教不仅成为皇室家族的宗教,而且正式成为国家的宗教,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济源市王屋山与唐朝东都洛阳隔河相望,又道境天成,自然成了唐皇室推崇道教的首选之地。唐玄宗李隆基,更加重视道教,把崇道活动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开元十二年(724年),玄宗诏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四代宗师司马承祯入宫,命他在王屋山"自选形胜"之地,建阳台观(阳台宫)以居,并御书"寥阳殿"匾。

  开元十五年(727年),唐玄宗命胞妹玉真公主入王屋山阳台观师事司马承祯学道,一时震动朝野,王屋山声名远播,吸引了李含光、薛季昌、杜光庭等高道名士到王屋山悟道。

因民间传说在山中发现过金牛,故天都山石窟又叫金牛寺,当地人又因石窟中有神佛塑像亦称之为老爷寺。另外,古代还有荣光寺之称。天都山石窟皆平面成长方形,平顶直壁,窟室较大,主要洞窟进深9-13米,窟内造像已毁,窟室完好。这里除了石窟外,还有庙祠。天都山石窟开凿于西夏时期,共有石窟6处,大小殿宇13处。游天都山石窟,到处可见残砖瓦砾,甚至是琉璃样式的建筑构件,说明当年这里的建筑格局和规模。900年前,李元昊率10万大军进驻天都山后,在此大兴土木,营造行宫。

史书记载营造豪华宫殿7座,府库馆舍齐全,整个建筑极为华丽。宋、夏问的三次大战,其中两次就是在这里策划和发动的。但这处华丽的行宫建筑存在的时间不长,因战争而修建,也因战争而毁灭。

在沟北朝南的山坡上,依山势筑台建寺,削壁凿窟。自沟底而上,有盘山曲径可以登临。沿"之"字形路盘山而行,登上山坡,有土地殿和龙王殿。龙王殿下的一泓泉水古称"观音湫",今叫龙王池。水从龙头中涌出,甘洌爽口,朝山之人至此必饮。

天都山石窟开凿于宋夏时期,全山共有石窟6孔,大小殿宇13座。当时,国内佛教盛行,凡名山所在皆兴建寺宇。昔日的天都山寺庙成群,挑檐飞脊,雕梁画栋,庙貌辉煌。山岩峻秀,群山环抱,树木苍浓,奇峰翠壁,清泉流注,殿宇参差,古洞幽深。

天都山石窟初次开凿于唐代,当时,国内佛教盛行,凡名山所在皆兴建石窟寺宇,天都山也不例外。据《西藏政史》载:宁夏南部的西夏党项族为密纳克人,或木雅人。其当时驻将为野利遇乞,号称“天都大王”。驻将野利遇乞曾多次修建天都山石窟。

1038年,西夏王李元昊登上皇位,将大将野利遇乞之女封为“宪诚皇后”。之后,在海原西安州建南牟会行宫,再一次扩建了天都山石窟,并将其纳为西夏皇家寺院。海原县是西夏国“南接萧关”的边疆地区,也是进攻宋朝的前哨和进入中原之门户。西夏每次攻打宋朝的一个重要内容首先是到佛教寺庙去烧香拜佛。

据史料记载:李元昊“为太子宁令格娶妇没移氏,见其美而自纳焉,号为‘新皇后’,别居天都山。并在营造宫殿内建七殿,极壮丽,府库馆舍皆备”。由此,在西夏皇室内部发生了内讧,导致大将野利遇乞被害,皇后被废黜,父子反目并相互残杀,而没藏讹庞篡权,西夏进入、统一中原的宏伟战略破灭。

天都山石窟沐千年沧桑,屡遭劫难,曾数次毁于战乱与地震,几次重修。原有的铜佛已毁坏殆尽,最严重的当属1958年大跃进炼铜时,寺窟周围树木被伐一空,庙宇变成瓦砾。石窟群又重新塑神佛像,该窟群融佛、道、儒为一体。为纪念无量祖师的圣诞,每年四月初八都举行盛大庙会,会期三天,届时善男信女纷纷朝山。1989年被县宗教局定名为“天都山道观”,为中卫市级名胜古迹保护单位。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编辑上传提供,词条属于开放词条,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海原天都山西夏皇家石窟】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各项数据信息存在更新不及时的情况,仅供参考,请以官方发布为准。如果页面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可点击“反馈”在线向网站提出修改,网站将核实后进行更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大仙陵古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