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有荣焉,心有戚焉

天下有道_丘不与易也__优秀;先秦诸子:在这里所说的先秦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代各学派的代表人物或者他们的著作。? 春秋时期,教育开始普及,这时候产生了一个新的阶层,叫新士人。他们能文能武,博学多才,多给大夫做家臣。这个阶层还包括大批受过教育最终抛进平民阶层的没落奴隶主贵族。新士人有独立的人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由此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他们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财富。? ;天下有道_丘不与易也__优秀;天下有道_丘不与易也__优秀; 孟子(前372—前289年),是战国中期儒家学派的又一位重要学者。; 荀子(前313—前230年),是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 他提出了人能依据礼义征服自然的思想。认为人性是邪恶的——性恶论,所以弘扬“克己复礼”的思想,并试图把伦理道德规范落实到法制当中。;天下有道_丘不与易也__优秀;天下有道_丘不与易也__优秀; 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他是荀子的学生。韩非,战国末期唯物主义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主张法治,反对儒家的礼治,受到秦王政(即秦始皇)的重视。认为“法治、术治、势治”都是帝王之具。 但他主张的极权政治、高压政策、残酷的刑罚等等,主要是针对劳动人民的,这又是违反人民的利益的。? ;先秦的诸多经典,如《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都是我国文化的宝贵遗产。从文体上看,它们都基本上属于议论文。 ; 先秦诸子都是我国文化的宝贵遗产。这一时期就流派风格之多、哲思之深、影响之远、原创作之强而言,是空前的,也可以说是绝后的。 ;天下有道_丘不与易也__优秀;《论语》二十篇: 《学而》《为政》《八修》 《里仁》《公冶长》《雍也》 《述而》《泰伯》《子罕》 《乡党》《先进》《颜渊》 《子路》《宪问》《卫灵公》 《季氏》《阳货》《微子》 《子张》《尧曰》;天下有道_丘不与易也__优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小雅》。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诗》有之:‘高山仰止,???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汉郑玄注解说:“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 郑玄把“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景行”是“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是人们行动的准则。 “止” 解释为语助词。 ;《论语》名言警句 ;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君子不会致力于饮食及居住环境上追求安饱,努力勤快地做事而且谨慎地说话,又能主动地向志向行为高尚的人请求教导指正,这样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的人了。) 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说:我十五岁时,便立定志向于学习之上;三十岁时,能立身处世;四十岁时,可以免于迷惑;五十岁时,已经能够领悟天命;六十岁时,就可以顺从天命;七十岁时,终于能做到随心所欲而行,且所为都能合于规矩的境界了。) ;天下有道_丘不与易也__优秀;7、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腐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粉刷。)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智者乐水,是因为智者乐运其智以利人,如同流水,自然无滞。仁者乐山,是因为仁者喜能承载以利生,如山不动,万物荣焉。智者善应事,动如脱兔(行动敏捷);仁者守真心,静如处子(像未出嫁的姑娘那样持重)。智者得志而乐,仁者无忧故寿。智者有功则民喜,仁者有德则众归。】;1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3、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心胸宽广坦荡,小人经常心绪不宁。) 1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三军虽众,人心不一,则其将帅可夺而取之;匹夫虽微,苟守其志,不可得而夺也。 );1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仁者不忧愁,智者不迷惑,勇者不畏惧。 ) 17、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有失礼教的东西不看,有失礼教的传闻不听,有失礼教的话语不说,有失礼教的事情不做。) 1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助人成就善事,不助人成就恶事。小人与这相反。 );19、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君子以诗书礼乐之文结交朋友,以朋友辅助为仁,可谓得其交友之道。) 20、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2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与尔同行,与有荣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