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尚在溧阳打曹操怎么做才有一线生机?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无能,皇室衰微,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迅速发展壮大。在官渡之战取得胜利后,曹操麾下文臣如云、猛将如雨,已有席卷天下之势。


然而赤壁之战让曹操的如意算盘完全落空。后来刘备入主蜀地,孙家虎踞江东,曹操北占中原,形成天下三分之势。因此罗贯中才会以《三国志》为基础,写出《三国演义》这篇旷世杰作。可实际上东汉末年的天下大势是四国鼎立。那么罗贯中究竟漏掉了哪个国家呢?

被罗贯中遗漏的国家,是位于辽东地区的燕国。燕国的始祖是公孙度。可能很多人都误以为他是公孙瓒的宗族兄弟。可实际上公孙瓒是河北人,而公孙度是辽宁人,根本八竿子打不着。


公孙度是公孙延的儿子。当年他逃官到玄菟郡,当地太守公孙琙的儿子公孙豹十八岁就英年早逝。刚好公孙度小名也叫公孙豹,而且当时也是十八岁,所以太守把他当成了亲儿子看待。不光送他去学习,还帮他娶亲成家。后来公孙度被举荐入朝为官,做到冀州刺史,却因为谣言遭到罢免。

董卓手下的悍将徐荣,跟公孙度是同乡。公元190年,徐荣在公孙度落魄的时候拉了他一把,推荐他当上了辽东太守。当年的玄菟郡小吏,身后没有半点背景,只靠关系就当上了辽东太守,导致很多辽东人都瞧不起他。所以公孙度就拿那些曾经得罪过他,或者平时对他没有恩惠的豪门望族开刀。


公孙度坚持“乱世用重典”的策略,对内血腥镇压,一连杀了一百多个豪门望族,杀得当地人人自危,从此再没有谁敢轻视于他。而对外,公孙度则大力扩张辽东郡的势力范围。

他不光割据了辽东、玄菟、乐浪等“旧汉四郡”,还东出讨伐高句丽,攻击西边的乌桓,甚至远渡海外,率军攻占了山东半岛的东莱地区。夫馀国也主动成为辽东的附属。表面上看他是在扩张自身势力。但从宏观历史的角度去看,公孙度的扩张,起到了守护汉土,威行域外的作用。


在此期间,中原连年混战,邴原、王烈、太史慈等名士,纷纷逃往辽东躲避兵灾。在公孙度统治下,辽东“强不凌弱,众不暴寡,商贾之人市不二价”,一派盛世气象。得知天下大乱后,公孙度生出不臣之心,问亲信道:“汉家王朝就快要覆灭了,咱们该商量一下图谋王位之事了。”

公孙度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对自立为王一事却相当谨慎。有手下找来祥瑞劝他称王,他也只是一笑置之,自封为辽东侯,还设立了汉高祖、汉光武帝之庙,率众祭祀天地。然而对于曹操封赏的永乡侯,公孙度却拒不接受。


公孙度死后,他的儿子公孙康延续了父亲定下的“缓称王”策略,对内保持半独立状态。对外又把高句丽等地收拾了一遍。此外他还把袁尚和袁熙的脑袋送给了曹操,刷满了曹魏的好感。

公孙康死后,弟弟公孙恭暂代其位。后来前者儿子公孙渊长大成人,夺回了王位。当时魏蜀吴三国都已建国自立,于是公孙渊也在公元237年背叛魏国,建立了燕国。

不得不说,公孙渊的政治头脑,跟他父亲和爷爷比起来,差了不止一星半点。如果他学父辈那样,韬光养晦慢慢发展势力,倒也有一线生机。然而他看到魏蜀吴纷纷脱离汉朝自立,便也着急了起来。可惜他的几个愚蠢行为,为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


公元233年,渴望脱离魏国控制的公孙渊,向东吴孙权称臣,想要和东吴联手夹击魏国。孙权听到这消息,自然是欣喜万分,派张弥、许晏等人为使者,带了许多金银珠宝去辽东,准备立公孙渊为燕王。

公孙渊哪想到孙权会把自己的戏言当真,又害怕曹魏发兵来攻,便私吞了金银珠宝,杀掉了所有使臣,将他们的脑袋送到魏王曹叡跟前。曹叡对这小弟的表现非常满意,就继续让他担任辽东太守,把守边疆,还拜其为大司马,封乐浪公。

可谁知公孙渊又对魏国派来的使者大不敬。先是带领甲士包围了使馆,接着又说了很多魏国的坏话。使者默默记下这些细节,回去后全都告诉了曹叡。公元237年,曹叡命毋丘带着印章书信征召公孙渊,算是给了他最后一个机会。


结果公孙渊继续作死,率军击退了毋丘俭,紧接着便自立为燕王,驱使鲜卑人去攻打曹魏。同时他再次向东吴臣服,可惜这次孙权没有上当。公孙渊前前后后的一系列骚操作,彻底把曹魏给惹毛了。这次曹叡直接派出了最强战力,命令司马懿率兵四万讨伐公孙渊。

无论是个人谋略还是麾下兵马的战力,公孙渊和司马懿比起来,都差了不止一个等级。而他又特别头铁,几次主动出兵挑战,结果被打得满地找牙,龟缩到辽隧城里。司马懿围而不攻,坐等公孙渊大军粮草耗尽,自己出城投降。


最后公孙渊和儿子公孙修率领几百个亲信骑兵突围,最终还是被司马懿轻松追上斩杀。建立仅一年的燕国就此覆灭。辽隧城被攻破后,燕国的数千名官吏被斩首。公孙渊的脑袋,则被送到了曹叡跟前。

了解过燕国从建立到覆灭的历史后,便可大致猜出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有意忽略掉它的原因。首先是燕国的影响力实在太小。汉末三国时期,中原战场主要由魏、蜀、吴三大势力主导。燕国偏安一隅,仅在辽东一带有一定的影响力。写或者不写,对于天下大势没有任何影响。


其次还可能和罗贯中写作小说时候的参考文献有关。众所周知,《三国演义》的主要参考资料,是陈寿写的史书《三国志》。为了让小说中的故事更加紧凑饱满,罗贯中过滤掉了一些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这其中就包括燕国的存在。

此外燕国存在时间的短暂,也很有可能是它被忽略的原因。虽然公孙渊自立称帝,但仅仅一年时间,燕国就宣告覆灭,存在的时间跟官渡之战差不多长。所以罗贯中很可能无意间将公孙渊划分到袁绍这些割据势力内,压根没把他当成国家看待。这虽然是无心之失,但也算是合情合理。


罗贯中虽然没有把燕国写入《三国演义》。但不可否认的是,公孙家把守边疆,镇服朝鲜,压制鲜卑等少数民族,的确作出了一定的历史贡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袁尚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