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比···更···”怎么写?

“卜算子”是一个词牌名,“卜算”取占卜算卦之名,“子”意为小曲子,即最初本为歌咏占卜算卦的小曲,不过同其它词牌一样,早已演变成了一个单纯的词牌名,各种风格内容均可填,算是一个热门的词牌,填者众多。

“卜算子”以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为正体,双调四十四字,前后片各四句、两仄韵。

格律对照例词《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表示可平可仄):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中中中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中中?中仄平平仄。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中中中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中中,仄仄平平仄。

梅花为“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于风雪中绽放,因所处环境最冷,雪白花红,枝杆清瘦坚硬,是为傲骨,为最有骨气之花,象征着坚韧、高洁、不屈的精神,是诗词中常常吟诵赞颂的对象。

以“卜算子·咏梅”来描写梅花的词有三首,分别是宋代的陆游、朱淑贞和近现代的毛泽东,哪一首更高一筹呢?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为北宋诗词达人,他一生坎坷,诗词传世9000多首,是仅次于乾隆皇帝40000首的第二人。

该词是咏梅的千古绝唱,以物言志,也是词人自身的写照,在渲染坎坷人生境地的凄凉之外,更抒发了身处逆境而坚持自我、不屈不挠、忠贞不渝的崇高品格和信念。

整首词朴实无华,文笔细腻而意味深远,特别是最后两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更是传颂千年的经典,被引用无数,传达出即便是身死魂灭,依旧志气不消的情怀与抱负。

竹里一枝斜,映带林逾静。雨后清奇画不成,浅水横疏影。

吹彻小单于,心事思重省。拂拂风前度暗香,月色侵花冷。

朱淑贞,别名也叫朱淑真、朱淑珍,相传其为朱文公朱熹的侄女,通音律、善诗词,素有才女之称,其才名在宋时女词人中仅居李清照之后,可惜的是在她去世后,她的父母将她写的文稿都烧了,只有部分劫后余篇。

朱淑贞的婚姻并不美满,她的词作也因此大多有着压抑哀愁的基调,此首咏梅同样表现得非常明显。其中一句“浅水横疏影”应是脱胎于林逋在《山园小梅》诗中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

清冷的梅花让朱淑贞仿佛遇见了同病相怜的知己,通篇尽是幽怨伤感的情绪徘徊不止,也寄托了对自己初恋情人相爱却不能相守的思念。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伟人一生,不仅政治、军事方面建树无数,在书法、诗词等文学方面同样有着极高的成就。他的词风豪迈奔放、大气磅礴,一首《沁园春·雪》震烁古今,无人出其左右。即使写小景也难掩其胸有山河的气势,此《卜算子·咏梅》便是其一。

相对于陆游写梅时的孤独落寞和略显消极的意味,毛泽东的梅却是豪情万丈,充满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塑造了一个在冰雪中凌寒怒放的坚韧形象,体现了梅花不畏艰辛、蔑视一切困难的傲然姿态,也传达出无论身在何种境地,都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必胜信念。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体现了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待山花烂漫、山河璀璨,胜利到来时,她却默默的藏身在万花丛中静静微笑,展现了博大的胸怀和理想。

朱淑贞的咏梅只能说是正常发挥,在另外两首面前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既没有主席的豪放大气,也缺少陆游的哲理,意境方面,也说不上有多出彩,于是只能排在最末了。

主席的梅胜在整体气势,而陆游的梅优秀在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此一句,两者风格不同,实在难以挑出高低来,应该是处于伯仲之间,都是咏梅的经典之作。

三首咏梅,你更喜欢哪一首呢?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这是一首戍卒归乡诗。一位征夫在回乡的路上,踽踽独行,道路泥泞,饥寒交迫。一路上,他不断想起曾经征战的艰辛,思绪纷繁。

出自细井徇·《诗经名物图解》

第一节,“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采薇菜来采薇菜,薇菜刚刚长出来。说归家了要归家,一年马上到头了。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因为在和猃狁打仗。没有时间在家歇息,都是因为在和猃狁打仗。

第二节,“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菜来采薇菜,薇菜柔嫩正好采。说归家了要归家,心中还是充满烦忧。忧心如焚,饥渴难耐。我要去驻防到地方并不固定,如今还不能让人捎信回家。

第三节,“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采薇菜来采薇菜,薇菜已经变老。说归家了要归家,又到了十月小阳春。王室的征役不停,没有时间在家歇息。忧心忡忡十分痛苦,我不能回家!

第四节,“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那盛开的是什么?是棠棣花。那是谁人驾驶的辂车?那是将帅的车。战车已经起驾,四匹马儿高又大。哪里敢在一个地方长久停留?一月多次改道行军。

出自细井徇·《诗经名物图解》

第五节,“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驾起那四匹雄马,四匹马儿真雄壮。将帅的依靠,士兵们的庇护。四匹马儿齐步跑,象牙的弭弓鲨鱼皮的箭袋。怎么能不每天都保持戒备?猃狁的祸乱很严重!

第六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当初我出征的时候,杨柳轻柔随风摇。如今我终于归来,大雪飘飞纷纷落。道路泥泞行路难,饥渴难耐。我的心充满伤悲,没有人知道我的忧伤!

出自细井徇·《诗经名物图解》

薇,俗称野豌豆,又叫大巢菜,种子、茎、叶均可食用。作,指薇菜冒出地面。止,句末助词,无实意。曰,句首、句中助词,无实意。莫,通“暮”,这里指年末。靡,无;室,与“家”义同;靡(mǐ)室靡家,没有正常的家庭生活。

遑,闲暇;不遑(huáng),不暇。启,跪坐;居,安坐,安居;启居,跪、坐,指休息、休整。古人席地而坐,两个膝盖在席子上;严肃端庄的坐法,诗腰部伸直,臀部离开脚面,叫“危坐”,成语“正襟危坐”就出自这里;舒适日常一些的坐法,臀部坐在足跟上。猃狁(xiǎn yǔn),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名。柔,柔嫩,“柔”比“作”更进一步生长,指刚长出来的薇菜柔嫩的样子。烈烈,炽烈,形容忧心如焚。戍(shù),防守,这里指驻守的地点。聘(pìn),问候的音信。

刚,坚硬,这里指薇菜变老了,也变硬得难以食用。阳,农历十月,天气回暖,俗称“小阳春”。靡,无。盬(gǔ),止息。启处,休整、休息。孔,甚,很。疚,病、苦痛。我行不来,我不能回家。来,回家。

常,常棣,也就是棠棣。路,辂车,王室贵族才能使用的大车,这里指高大的战车。斯何,犹言维何。斯,语气助词,无实义。君子,指将帅。小人,指士兵。戎(róng),兵车。牡(mǔ),雄马。业业,高大的样子。定居,安定之处。捷,一说接战、交战;一说改道行军。

骙(kuí),雄强,这里指马强壮的意思。腓(féi),庇护、掩护。翼翼,整齐的样子。弭(mǐ),一说是弓的一种,两端装饰有骨角;一说指弓两头的弯曲处。鱼服,鲨鱼鱼皮制的箭袋。日戒,日日保持警惕。棘(jí),急;孔棘,很紧急。

昔,从前,这里指刚刚出征时。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荡的样子。思,用在句末,没有实在意义 雨,作动词,为 “下” 的意思。霏霏(fēi),雪花纷落的样子。迟迟,迟缓的样子。往,当初从军。

这首诗共六节,前三节是在路途中的回忆,以“薇”这一物候的变化,来反衬时光荏苒,作战时光的艰辛困苦,长久不得归家的苦楚。第四、五节,描写的战斗行军的紧张,军容整备的庄严。第六节,基调突然转为忧伤,以杨柳的变化和飘飞的大雪,提醒戍卒,战争结束了,时间流逝了,也终于可以回家了。

诗经专题第167篇,总第167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文中自己一个人是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