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运动中的坦克发射出的炮弹是会拐弯的吗

大家好,这次来跟大家讨论一下来下坦克是如何运作的,主要讲的是美国M1A2艾布拉姆斯坦克,我们会观察它的履带、炮塔,乘员舱,以及后方提供动力的引擎。M1艾布拉姆斯坦克于1980年开始服役,坦克的名字是为了纪念美国陆军将领克赖顿·艾布拉姆斯,他是越战时期的指挥官。M1艾布拉姆斯坦克的设计理念,是尽可能降低高度,这样就更难被击中。坦克侧面的倾斜角度,能够偏转敌军火力,坦克内部有些拥挤,所以你最好没有幽闭恐惧症。在行动期间,乘员可能会在坦克里呆上几百小时,并且只能睡一点点觉,这款坦克有许多型号,我们主要看M1、M1A1、M1A2三个主要型号。

美军艾布拉姆斯上将(),死于陆军参谋长任上

120mm的主炮威力巨大

来看一下尺寸,高度为2.44米,长度为9.8米,宽度为3.7米。坦克重量为62吨,差不多等于35辆汽车,虽然有如此重量,但坦克时速仍可达到每小时68公里。油箱容量为1900升,而大多数小汽车的容量仅有50升,但坦克确实需要这么多油,因为它每消耗1升油只能行驶250米,与之相比汽车平均每升油可行驶10公里。所以这就是一台美式油老虎,但它确实强而有力。

裙板能有效的保护履带结构

再看艾布拉姆斯的履带,每侧各有七个负重轮,顶部的炮塔可旋转并且装载武器的部位叫做炮塔,引擎安置在最后端,坦克组员有四人,三人在炮塔中间,一人在前方,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坦克的外部,再来看一下细节,履带是由钢材和可替换的橡胶垫组成,导向轮位于前方,主动轮位于后方,主动轮上带有轮齿,这也是唯一一个由引擎直接驱动的轮子它带动了整个履带,负重轮连接在悬挂系统上,坦克之所以采用履带,是为了通过崎岖地形,大多数障碍物完全无法阻挡坦克。坦克转向的方式是调节履带速度,比如向左转,右侧的履带就要比左侧速度更快,履带也是坦克上最容易被破坏的部分。

这款发动机不仅随时随地可以吊出,而且非常皮实

坦克的引擎位于最后方,维修时,整个引擎都能被吊出坦克,这是一台AGT1500引擎,能烧多种不同的燃料,我们的汽车使用的是所谓的活塞发动机,以活塞上下运动带动曲轴旋转从而驱动车轮,但在坦克里,你能找到的是燃气涡轮发动机,所以他的油耗巨大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不管怎么说,艾布拉姆斯坦克的引擎实际上很安静,以至于这样在临近敌人时不容易暴露位置,但是引擎运转时的温度很高,所以两侧共有两个冷却装置帮助散热,尾气从后方排出。坦克后方还有一部电话是车外的士兵和车内乘员联系的手段。侧面还有装甲片,叫做裙板,是保护轮子和履带的,裙板可以部分打开让人能接触到负重轮。前方设有头灯,下面还有四个拖钩。顶部的是炮塔,9秒钟即可旋转一圈,主炮是一门120毫米口径滑膛炮,炮弹出膛的速度是每小时5632公里折合1564米/秒,速度接近于音速的五倍,能精确击中3.2公里以外的目标。

炮弹出膛的速度接近五倍音速

坦克的自动稳定器,让火炮能够始终对准目标,就算是通过复杂地形时也一样,这样驾驶员就不需要每次开火前都要停车,坦克甚至可以在原地打转时保持主炮锁定目标。主炮旁边是较小的同轴机枪,在顶部通常至少还装有一挺机枪,侧面是烟幕弹发射器,每侧各有一具,使坦克在战斗中有效地规避敌方导弹的袭击,坦克内部没有多大空间放设备所以组员一般把它们放在后架上。炮塔顶部有两个舱门,是车长舱和装填手舱。

进入炮塔你会发现四名成员中的三人,里面有点拥挤,炮手坐在最右侧,车长坐在炮手后方,装填手在主炮左侧,炮塔旋转时三名组员也跟着旋转,位于下方的是炮塔篮,炮塔和底盘之间的密封很好,在核生化条件下均能保护组员,车长可以通过观察窗看到四周360度。主炮炮弹,储存在炮塔后方的大隔间里,装填手可以打开舱门取出炮弹,装填主炮,在战斗期间这一动作必须迅速完成,如果任何一种弹药被引燃,顶板都很容易被掀飞,然后向上爆炸,而不是向着组员所在的炮塔。

驾驶员的位置在最前方。顶部有个可打开供进出的舱门,这里也没有多大空间,所以驾驶员必须躺倒,控制装置在上面,两个刹车踏板在下面坦克没有油门踏板,只要操作两个黑色把手,就能加速和转向,驾驶员也有潜望镜,让他能够观察前方120度范围,通常驾驶员从前方的舱口进入,但有必要的话也能由炮塔,经过炮塔篮的一扇小门进入位置。美国不是唯一一个装备M1艾布拉姆斯坦克的国家,它还被出售给其它国家诸如澳大利亚、埃及、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M1A2艾布拉姆斯坦克已被使用接近30年,在有些地方可能已经被替换但到现在为止它仍是美军的主战坦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子弹拐弯理论上存在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