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连声呼喊过河的抗金名将是谁?

民族英雄是指维护国家领土、领海、领空主权完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及民族尊严,在历次中,献出宝贵生命和作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

中国著名民族英雄有卫青、岳飞、文天祥、于谦、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等。

宗泽(公元1060年~1128年),字汝霖,谥号忠简,浙江义乌县石版塘人;相传宗泽出生时,曾有金麒麟现身,其母抱他到过宅旁的石版塘施洗,石版塘后来由此更名为麒麟塘。

宗泽自小就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为宋元佑进士,有文武才, 是宋代有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也是抗金名臣;史称其为官 ”纲条简而不烦,所至称治” 为官清廉,名声卓著。

若不是适逢战乱之秋,宗泽可能任职一个小官吏而终其一生。公元1126年(北宋靖康元年)在金人铁蹄蹂躏中原,金兵直逼北宋京城开封城下时,六十八岁的宗泽受命奔赴抗金前线—磁州,他临危不惧,身披盔甲,亲登城楼,指挥若定,粉碎金兵攻势,斩敌数百,缴获大量战利品,这是宋军首次击败金兵。翌年向金兵发起攻击,血战十三次,屡战屡胜;自此金军对宗泽又害怕,又钦佩,提到宗泽, 都称 ”宗爷爷”。但由于兵力不足,金兵还是攻破开封,将徽、钦二帝俘虏,史称“靖康之难”,北宋至此灭亡。

北宋亡后,赵构在南京即帝位,建立南宋,这就是宋高宗。此时宗泽因坚持抗金, 反对投降,遭到排斥;后来高宗在舆论的压力下,不得不把李纲召回朝廷,担任宰相,经由李纲力荐,任命宗泽为东京留守兼开封府尹。宗泽到任后,大力整治开封的军政建设,并根据城外地理情势,修筑二十四座堡垒,叫做 ”连珠寨”;短短一个多月,宗泽就把开封整顿成防御巩固的抗金最前线;同时联络北方的义军民兵,还有若干游兵散众,在金军南侵的情况下,都先后归附于宗泽,共同抗金;这期间宗泽还发掘出岳飞,王再兴,李贵,丁进,杨进等一批抗金将领。

一生力主抗金,坚决反对京都南移的宗泽,自到开封后,不到一年时间,接连上了二十四封《乞回銮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乞回銮二十四疏”,请求宋高宗回驾东京主持抗金。无奈宗泽一片忠心,丝毫不能改变宋高宗等人屈膝投降的立场,宋高宗不仅不支持宗泽的抗金部署,还一再加以破坏。

公元1128年(南宋建炎二年),年已古稀的宗泽,终于心力交瘁,背上发毒疮病倒了,将领们前来探望他,宗泽勉励他们奋勇抗金,完成自己未竟的心愿;宗泽在弥留之际,念念不忘北划,长吟唐朝杜甫的两句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接着,又用足力气,呼喊:“过河!过河!过河!”临终时,没有一句提及家事。 去世后,由儿子宗颖和爱将岳飞一起扶柩至镇江,与夫人陈氏合葬于京观山麓, 墓前石碑刻:“大宋濒危撑一柱,英雄垂泪死尚三呼。”正是宗泽一生的写照。

之后,宋朝又派杜充做东京留守,然而杜充是个昏庸残暴之人,一到开封,便把宗泽所做的一切防守措施都废除了,没多久,中原地区又全部落入金军手里。

靖康耻发生后,大宋臣民都抱着一种心愿:策马渡过黄河的宋军能击败金人,迎徽、钦二帝还朝,这一心愿便是所谓的一雪靖康之耻。南宋抗金名将岳飞、韩世忠等人无不抱着这一心愿。但人们却鲜少知道,帮助岳飞、韩世忠等抗金名将,立下如此志愿的人,却是文官宗泽。宗泽临终前的遗言,更是影响了岳飞等人一生。


靖康耻发生后,金兵再度南下侵宋(岁币交付给了金国,但宋国并没有割让土地)因赵构畏惧金兵威势,赵构便带着家眷逃离汴梁,前往临安。在临安登基的赵构,想借助地方军民之力以及黄河等险要,阻挡住金军的兵锋,以便让自己偏安一隅。作为中原地区,大宋唯一成年皇子,赵构自然不能轻易舍弃王都,但他又不能不顾自己的性命。为此赵构特意想了一个办法,留文官宗泽坚守汴梁,招募地方乡勇继续和金兵作战,自己则带着家人逃往江南定居。


宗泽原本只是一介书生,在朝中做官时宗泽目睹了靖康耻的发生。并不通晓军事的宗泽,却有一颗赤胆报国之心。靖康耻的发生,被宗泽这样的忠臣,视为人生最大的耻辱。得到赵构留守汴梁的旨意后,宗泽二话不说,开始就地招募乡勇,抵抗金兵。各地勤王之师大部分被赵构带去了江南,一小部分划归到了宗泽麾下。此时一个人,恰好被划归到宗泽麾下,这个人便是岳飞。


岳飞来到宗泽麾下效力时,官阶差宗泽好几级。但宗泽却很了解低级军官岳飞:治军严明,脾气执拗,得罪了不少同僚。某次岳飞和同僚爆发了冲突,本来岳飞应该被军法处置,但欣赏岳飞才华的宗泽却选择了维护岳飞。当时宗泽对岳飞说道:你作战英勇,只要控制好脾气,日后必成大器。但你和金兵作战,过于随心所欲。才华固然重要,但也要按兵法行事。不想面对宗泽的关爱,岳飞却回答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打仗是千变万化的,怎么可能一成不变,全按兵书上所写去做呢?


面对岳飞的无礼,宗泽非但没有怪罪,反而开始大力培养岳飞。为了磨炼岳飞,宗泽便将岳飞派到了河北都统张所麾下效力。在张所麾下效力期间,岳飞虽然屡立战功,但性格执拗的他又得罪了不少同僚,无奈的宗泽只好又将岳飞招到自己麾下。回到宗泽麾下,岳飞在第一时间向宗泽表示:自己只愿追随宗泽,一同抗金。在宗泽大力培养岳飞的同时,还有两位抗金名将被他发掘:一位是韩世忠、另一位便是王彦。


当时的王彦,正率领招募的乡勇,在太行山地区和金兵打着游击战。宗泽得知王彦率领地方乡勇和金军打得异常艰苦的情况后,第一时间便提拔王彦为地方统制,同时宗泽还赐给王彦麾下乡勇一个番号:八字军。自此八字军的粮草,武器供应便开始由宗泽提供。南宋时期,八字军的抗金威名是不逊于岳家军的。因宗泽重用岳飞、王彦、韩世忠等抗金名将,南宋抗金形势一片大好。接连几次击败金军后,南宋军民希望宋军渡过黄河,直捣黄龙,迎徽、钦二帝的意愿变得更加强烈。


眼见抗金形势大好的宗泽也接连上奏,他请求赵构准许自己率兵渡过黄河与金军决战,收复失地。不想畏惧金军威势的赵构,却只想偏安一隅。随之赵构便对宗泽的请奏,置之不理。直到六十岁,两鬓花白,宗泽依然念念不忘,率军渡过黄河北伐。但赵构就是不同意宗泽北伐的请求。最终宗泽抑郁成疾,即将病逝。自感时日无多的宗泽,将岳飞、韩世忠、王彦等人叫到了自己床前。面对岳飞众人,重病的宗泽说道:我的病是因二帝蒙尘,悲愤所致。我死后,如果你们能渡过黄河,大败金人,迎徽、钦二帝还朝,那么我便死而无憾了。


将自己的梦想托付给岳飞等人后,宗泽大呼三声:过河,便轰然崩逝。面对悲愤死去的宗泽,岳飞、韩世忠、王彦等人跪拜于宗泽病榻前,立下了誓死抗金的誓言。可以说从北宋到南宋,宗泽是文官中唯一的一抹亮光。他的遗愿就是大宋军民心心念的:一雪靖康耻。宗泽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何为忠臣。也可以说宗泽是岳飞、韩世忠、王彦等抗金名将的人生导师。因为他把渡河抗金的梦想与重担,都托付给了岳飞等人。

参考资料《宋史》《两宋风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自重烈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