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郭嘉,司马懿,周瑜,如果你是董事,你愿意聘用谁来当总经理?

看了三国演义的人,对诸葛亮、司马懿、郭嘉、庞统、周瑜这些人肯定都十分熟悉,他们是各自阵营的智囊,那个时代的佼佼者,正是有了他们的出谋划策,三国才会变得如此精彩。但是大家虽然熟悉这五人,却对他们的真实实力,印象比较模糊,很好奇他们应该如何排名。

其实诸葛亮、司马懿、郭嘉、庞统、周瑜这些人大多是文臣,并非战场作战的武将,所以要给他们排名的话,我们从谋略、军事能力、治理国家三个方面做个比较。


当时的人把诸葛亮比做卧龙,庞统比作凤雏,还说到卧龙凤雏,得一人则可得天下。可见大家对诸葛亮和庞统的能力认可。从书中,我们也能看到,诸葛亮的能力是有多么的强。在刘备三顾茅庐时,他就为刘备做好了战略规划,战荆州,夺益州,三分天下。可以说他的战略能力是非常强的,在书中展现出这种战略能力的人并不多。

诸葛亮初出茅庐后,我们能明显地看到整个刘备集团实力的上升。诸葛亮加入之前,刘备虽然有顶级战将在身边,但是整体实力还是很弱,经常被撵得到处跑。而自从诸葛亮加入后,他们不仅经常在战场上取得大胜,还最终联合东吴一起对抗曹操,借得荆州,取得益州,实力大涨。

而庞统虽然被称为凤雏,但是他刚开始在周瑜手下时,其实官职并不大。在给曹操献上连环计,帮助东吴取得赤壁大胜后,仍然不被孙权重视。后来,他投靠到刘备处后,最大的功劳就是劝阻刘备攻打益州了。但是最终他却命丧雒城,失去了大展才华的机会。


而曹魏的郭嘉,其实权谋能力也是很强的,在曹操平定吕布,击败袁绍的过程中,他出力还是极大的。当时袁绍实力强大,曹操及众将都有惧怕之意,是郭嘉说出袁绍乃好谋无断之人,不用害怕,最终才激起大家的斗志。

官渡之战时,郭嘉积极地为曹操出谋划策击败了袁绍,而后又计谋频出帮助曹操征服了乌桓,不过就在这时,他却英年早逝了,如果不不死的这么早,在后续的故事中,他也许会展现更多的才能。

司马懿在书中是深通谋略之人,连曹操都夸耀他的才能。刘备自称汉中王后,曹操本来想要直接起兵攻打,是司马懿建议联合东吴攻取荆州,破坏孙刘两家的联盟关系,牵制刘备的兵力,这一招也确实取得了极大的功效。孙权背盟,偷袭荆州,蜀汉直接损失一半的兵力,而后夷陵之战,蜀汉更是精锐尽丧,国势飘摇。


而说到东吴的周瑜,他也是十分有谋略之人,赤壁之战他妙计频出,令人惊叹。而后他又建议孙权将妹妹嫁给刘备,软禁刘备,然后分化关羽张飞二人,以此瓦解刘备集团,不过最后没有成功。

综合谋略方面来看,诸葛亮可以排名第一,司马懿排名第二,周瑜排名第三,而郭嘉和庞统因为去世太早分列第四第五。


在军事能力这一方面,由于郭嘉并未指挥过军队,所以暂且不论。而庞统把自己给玩死了,能力也不能排得太高。周瑜虽然指挥了赤壁作战,但在之后攻略荆州时却不尽人意,军事能力只能列为第三。

司马懿领军,除了屡次栽在诸葛亮手上,对付其他人都是十分厉害的,可以排为第二。而诸葛亮,在蜀汉精锐尽丧的情况下,硬生生地拉出了一支可战之师,还能压得曹魏喘不过气,军事能力当属第一。


在五人中,真正有治国能力的人也就只有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人了。司马懿这个人,其实最擅长的就是玩权谋,隐忍,也正因为他的这两项能力,才能最终击败曹爽,夺得曹魏的大权,他真正的治国能力其实也就算一般般。

而与之对比的诸葛亮,治国能力则是非常强的,当初刘备兵败托孤时,蜀汉国力已经非常弱了,国势动荡,是他靠一己之力稳住了蜀汉,而且在短短几年内增强了蜀汉国力,拉起了一支强大的军队。而几次北伐虽然劳民伤财,但他仍能维持住国内的平稳,可见他的治国能力有多强。


综合谋略、军事能力、治国能力来看,诸葛亮、司马懿、郭嘉、庞统、周瑜五人中,实力排名第一的当然是诸葛亮,第二的则是司马懿,第三是周瑜,第四是郭嘉,第五是庞统。不知道你是否有其他意见呢,欢迎讨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一直以来盛传诸葛亮三气周瑜,《虎啸龙吟》却大玩了一把司马懿三气诸葛亮,颠覆三观啊。诸葛亮三气周瑜!司马懿三气诸葛亮?该剧是司马懿的传记,顶着主角光环,编剧替他说话,捧一下司马懿,着墨渲染我可以理解,可是通过踩一个捧一个就没意思了,连诸葛亮都没放过。剧情除了权谋政治斗争这个看点外(对于我们这不干这活的人来说的确是长知识),可在军事策略方面的较量就拙劣了一些,你看曹休、曹真、张郃哪一个都是久经沙场为将为帅的,事实上,他们是专业干这活的,司马懿是文臣,开始玩游戏时候生的很,根本没他们玩得好,可是剧中他们智商根本不在线,轻易的就被司马懿玩下线了。这么一说著书立说还是需要相关的职场体验啊。

  剧中诸葛亮比他们高端一些,可也是处处被克制的,甚至还演绎成了司马懿三气诸葛亮(虽然司马懿一口一个诸葛亮是天下奇才,可你司马懿却能三气诸葛,赢了诸葛亮,你不是比天下奇才更高么?编剧你让诸葛亮情何以堪?你让视民们情何以堪?)。在渭水河畔司马懿身穿女装,挤眉弄眼,手摆兰花指背诵出师表,诸葛亮被气得吐血倒地。这根本就是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戏码被编剧搬到司马懿和诸葛亮之间,诸葛亮身居相位,三分天下,总揽军政,什么没经历过,这点见识和气量没有?当初舌战群儒骂死王朗,玩过三气周瑜,这么容易被气到,看不破司马懿的伎俩?诸葛亮的计谋,司马懿看的清楚能够针锋相对,司马懿的盘算诸葛亮能看不明白,就无计可施?非要使用极端卑劣的方法,即便如此还被他司马懿给一拳捣回来了,到底谁是出招人啊?是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过来的好不好,或者你是想说司马懿比诸葛亮更高明?编剧,你这分明是在侮辱诸葛亮。这是有史以来诸葛亮被侮辱的最惨的一部剧了。司马懿在三军对阵时候背诵《出师表》真的劣了,《出师表》千古名篇,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感动了多少人,在那场合背诵《出师表》嘲讽诸葛亮?找死的吧,汉军听到了还不感动于心拼死效忠士气大振,不管不顾的掩杀过去?在剧中却演变成了司马懿拿来嘲讽诸葛亮,诸葛亮吐血摔倒。司马懿胜在他命比诸葛亮长,并不是能力比诸葛亮强,谁叫诸葛亮摊上那宝贝刘禅,活活给累死了。

楼主发言:51次 发图: | 添加到话题 |

  一直以来盛传诸葛亮三气周瑜,《虎啸龙吟》却大玩了一把司马懿三气诸葛亮,颠覆三观啊。诸葛亮三气周瑜!司马懿三气诸葛亮?该剧是司马懿的传记,顶着主角光环,编剧替他说话,捧一下司马懿,着墨渲染我可以理解,可是通过踩一个捧一个就没意思了,连诸葛亮都没放过。剧情除了权谋政治斗争这个看点外(对于我们这不干这活的人来说的确是长知识),可在军事策略方面的较量就拙劣了一些,你看曹休、曹真、张郃哪一个都是久经沙场为将为帅的,事实上,他们是专业干这活的,司马懿是文臣,开始玩游戏时候生的很,根本没他们玩得好,可是剧中他们智商根本不在线,轻易的就被司马懿玩下线了。这么一说著书立说还是需要相关的职场体验啊。
  剧中诸葛亮比他们高端一些,可也是处处被克制的,甚至还演绎成了司马懿三气诸葛亮(虽然司马懿一口一个诸葛亮是天下奇才,可你司马懿却能三气诸葛,赢了诸葛亮,你不是比天下奇才更高么?编剧你让诸葛亮情何以堪?你让视民们情何以堪?)。在渭水河畔司马懿身穿女装,挤眉弄眼,手摆兰花指背诵出师表,诸葛亮被气得吐血倒地。这根本就是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戏码被编剧搬到司马懿和诸葛亮之间,诸葛亮身居相位,三分天下,总揽军政,什么没经历过,这点见识和气量没有?当初舌战群儒骂死王朗,玩过三气周瑜,这么容易被气到,看不破司马懿的伎俩?诸葛亮的计谋,司马懿看的清楚能够针锋相对,司马懿的盘算诸葛亮能看不明白,就无计可施?非要使用极端卑劣的方法,即便如此还被他司马懿给一拳捣回来了,到底谁是出招人啊?是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过来的好不好,或者你是想说司马懿比诸葛亮更高明?编剧,你这分明是在侮辱诸葛亮。这是有史以来诸葛亮被侮辱的最惨的一部剧了。司马懿在三军对阵时候背诵《出师表》真的劣了,《出师表》千古名篇,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感动了多少人,在那场合背诵《出师表》嘲讽诸葛亮?找死的吧,汉军听到了还不感动于心拼死效忠士气大振,不管不顾的掩杀过去?在剧中却演变成了司马懿拿来嘲讽诸葛亮,诸葛亮吐血摔倒。司马懿胜在他命比诸葛亮长,并不是能力比诸葛亮强,谁叫诸葛亮摊上那宝贝刘禅,活活给累死了。
  诸葛亮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着,被人敬仰着尊重着,不是哪一个有些政治手段军事头脑玩弄阴谋诡斗的人可比的。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刘伯温同志,有人总拿刘伯温和诸葛亮比较,刘伯温自己对诸葛亮也不服气,你是三分天下,我是一统天下,硬是打了几次擂,最后才心服口服。现在也有人因为这三分天下和一统天下认为刘伯温比诸葛亮强,我驳斥如下:
  1.刘禅能跟朱元璋比吗?诸葛亮有刘备这个配置的时候,那是顺风顺水的啊(刘备也有不听诸葛亮时候,非要派关羽攻吴,结果弟兄三一起作伴下黄泉,蜀国就这样由盛转衰了)。刘伯温辅佐朱元璋的时候,朱元璋手下那是人才济济,而到了刘禅的时候,诸葛亮手下没有什么人才了,要不然他不会用马谡(当然这是马谡自己非要去的,但诸葛亮还是有用人不当的责任的),致使街亭有失。而且诸葛亮手气的确背了些,火烧葫芦口的时候偏碰到了那阵雨,哎,就是这场雨格外坑爹,让他有感于天意不在汉了,才会加重病情的吧。这么说吧,将诸葛亮和刘伯温的配置对调,让刘伯温去辅佐刘禅,他绝对没有诸葛亮那时候做的好,说不定以他性情,就象司马懿那样取而代之了,嗯,那是变成了刘伯温一,司马懿二还是司马懿一刘伯温二?那司马懿就可以理直气壮的跳起来说:“游戏大家都是这么玩的,凭啥他曹操刘伯温做得,我就做不得?”刘伯温从此也就升级成霸主枭雄了,而不仅仅是谋士了。但如果诸葛亮辅佐的是朱元璋绝对会比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做的更好,说不定就是提前多少年一统呢,起码百姓少吃多少年苦,有诸葛亮辅佐,朱元璋反腐倡廉会容易的多吧,也不至于以失败告终。
  2.诸葛亮有2篇《出师表》,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岳飞有两篇《满江红》,有精忠报国,他刘伯温有什么?刘伯温即使有才,可他感动不了人,人们对他的经历看过就看过了,如同看小说一般,主角的精彩跟读者没半毛钱关系,没有人会记得他什么,毕竟他没惠泽于百姓啊。

  一直以来盛传诸葛亮三气周瑜,《虎啸龙吟》却大玩了一把司马懿三气诸葛亮,颠覆三观啊。诸葛亮三气周瑜!司马懿三气诸葛亮?该剧是司马懿的传记,顶着主角光环,编剧替他说话,捧一下司马懿,着墨渲染我可以理解,可是通过踩一个捧一个就没意思了,连诸葛亮都没放过。剧情除了权谋政治斗争这个看点外(对于我们这不干这活的人来说的确是长知识),可在军事策略方面的较量就拙劣了一些,你看曹休、曹真、张郃哪一个都是久经沙场为将为帅的,事实上,他们是专业干这活的,司马懿是文臣,开始玩游戏时候生的很,根本没他们玩得好,可是剧中他们智商根本不在线,轻易的就被司马懿玩下线了。这么一说著书立说还是需要相关的职场体验啊。
  剧中诸葛亮比他们高端一些,可也是处处被克制的,甚至还演绎成了司马懿三气诸葛亮(虽然司马懿一口一个诸葛亮是天下奇才,可你司马懿却能三气诸葛,赢了诸葛亮,你不是比天下奇才更高么?编剧你让诸葛亮情何以堪?你让视民们情何以堪?)。在渭水河畔司马懿身穿女装,挤眉弄眼,手摆兰花指背诵出师表,诸葛亮被气得吐血倒地。这根本就是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戏码被编剧搬到司马懿和诸葛亮之间,诸葛亮身居相位,三分天下,总揽军政,什么没经历过,这点见识和气量没有?当初舌战群儒骂死王朗,玩过三气周瑜,这么容易被气到,看不破司马懿的伎俩?诸葛亮的计谋,司马懿看的清楚能够针锋相对,司马懿的盘算诸葛亮能看不明白,就无计可施?非要使用极端卑劣的方法,即便如此还被他司马懿给一拳捣回来了,到底谁是出招人啊?是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过来的好不好,或者你是想说司马懿比诸葛亮更高明?编剧,你这分明是在侮辱诸葛亮。这是有史以来诸葛亮被侮辱的最惨的一部剧了。司马懿在三军对阵时候背诵《出师表》真的劣了,《出师表》千古名篇,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感动了多少人,在那场合背诵《出师表》嘲讽诸葛亮?找死的吧,汉军听到了还不感动于心拼死效忠士气大振,不管不顾的掩杀过去?在剧中却演变成了司马懿拿来嘲讽诸葛亮,诸葛亮吐血摔倒。司马懿胜在他命比诸葛亮长,并不是能力比诸葛亮强,谁叫诸葛亮摊上那宝贝刘禅,活活给累死了。
  诸葛亮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着,被人敬仰着尊重着,不是哪一个有些政治手段军事头脑玩弄阴谋诡斗的人可比的。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刘伯温同志,有人总拿刘伯温和诸葛亮比较,刘伯温自己对诸葛亮也不服气,你是三分天下,我是一统天下,硬是打了几次擂,最后才心服口服。现在也有人因为这三分天下和一统天下认为刘伯温比诸葛亮强,我驳斥如下:
  1.刘禅能跟朱元璋比吗?诸葛亮有刘备这个配置的时候,那是顺风顺水的啊(刘备也有不听诸葛亮时候,非要派关羽攻吴,结果弟兄三一起作伴下黄泉,蜀国就这样由盛转衰了)。刘伯温辅佐朱元璋的时候,朱元璋手下那是人才济济,而到了刘禅的时候,诸葛亮手下没有什么人才了,要不然他不会用马谡(当然这是马谡自己非要去的,但诸葛亮还是有用人不当的责任的),致使街亭有失。而且诸葛亮手气的确背了些,火烧葫芦口的时候偏碰到了那阵雨,哎,就是这场雨格外坑爹,让他有感于天意不在汉了,才会加重病情的吧。这么说吧,将诸葛亮和刘伯温的配置对调,让刘伯温去辅佐刘禅,他绝对没有诸葛亮那时候做的好,说不定以他性情,就象司马懿那样取而代之了,嗯,那是变成了刘伯温一,司马懿二还是司马懿一刘伯温二?那司马懿就可以理直气壮的跳起来说:“游戏大家都是这么玩的,凭啥他曹操刘伯温做得,我就做不得?”刘伯温从此也就升级成霸主枭雄了,而不仅仅是谋士了。但如果诸葛亮辅佐的是朱元璋绝对会比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做的更好,说不定就是提前多少年一统呢,起码百姓少吃多少年苦,有诸葛亮辅佐,朱元璋反腐倡廉会容易的多吧,也不至于以失败告终。
  2.诸葛亮有2篇《出师表》,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岳飞有两篇《满江红》,有精忠报国,他刘伯温有什么?刘伯温即使有才,可他感动不了人,人们对他的经历看过就看过了,如同看小说一般,主角的精彩跟读者没半毛钱关系,没有人会记得他什么,毕竟他没惠泽于百姓啊。
  3.说一个最有力无可驳斥的事件,刘伯温是被朱元璋毒死的。呵呵,我想说刘伯温你的头脑你?计策呢?怎么就保护不了自己,皇家本是凉薄人,不知道功成身退?真正的大才就应该是范蠡那样,战时或身居庙堂可以安邦定国,江湖之远可以自己发家致富,人还著书立说,有个《陶朱商经》。可他刘伯温最后还被朱元璋给杀了。话说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刘伯温呢,是因为刘伯温的能力专长只在权谋和政治斗争方面(就因为有能力还不韬光养晦、内敛,还那么高调,呵呵),是那个只会打天下不会治天下的,在发展经济富足百姓方面并不行啊,朱元璋为了孙子还不咔嚓你没商量。反观诸葛亮则不同,是军事政务两手一起抓,两手都硬,很会抓经济,重视百姓民生,发展农业生产,还发明了许多农具,是真正的心系百姓,为求和平一统,并不是某些人奔着自己名利行为的。历史记载虽连年征战,六出祁山,但蜀国的农业和经济并没受损,百姓依然能够安居,这是多么大的能力,千古有几人能够做到?哪个国家战争不是怨声载道百姓吃苦?
  诸葛亮为国为民,而在《虎啸龙吟》剧中变味了,百姓厌战,而诸葛亮穷兵黩武,你看司马懿两口子的对话:“你们为什么就不能约定停战,都养养百姓?”编剧这是在传递啥呢(司马懿说:“因为他老婆太丑,不想待在家里。”搞没搞错啊,诸葛亮娶的老婆可是很有才的,是互相欣赏才结合的,夫妻琴瑟和鸣的,不是你司马懿在编剧笔下才待自己老婆好的,做给人看的家庭美满,其实是斗完敌人斗儿子)?丫的,魏国有九州半,蜀国只有益州,你见过哪个小国敢跟大国戗声的?还穷兵黩武?难道他诸葛亮是贪功好权为一己之名利?那他怎不取而代之?还把自己熬得油尽灯枯?是“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并不是强抓壮丁,民不聊生,他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求自保,以攻代守,所谓王业不偏安,汉贼不两立,如果他不北伐打过去,未雨绸缪,魏国强大,蜀国是迟早会被魏国灭亡的。诸葛亮的良苦用心编剧是一句未提,笔墨全用来洗白司马懿了。

  一直以来盛传诸葛亮三气周瑜,《虎啸龙吟》却大玩了一把司马懿三气诸葛亮,颠覆三观啊。诸葛亮三气周瑜!司马懿三气诸葛亮?该剧是司马懿的传记,顶着主角光环,编剧替他说话,捧一下司马懿,着墨渲染我可以理解,可是通过踩一个捧一个就没意思了,连诸葛亮都没放过。剧情除了权谋政治斗争这个看点外(对于我们这不干这活的人来说的确是长知识),可在军事策略方面的较量就拙劣了一些,你看曹休、曹真、张郃哪一个都是久经沙场为将为帅的,事实上,他们是专业干这活的,司马懿是文臣,开始玩游戏时候生的很,根本没他们玩得好,可是剧中他们智商根本不在线,轻易的就被司马懿玩下线了。这么一说著书立说还是需要相关的职场体验啊。
  剧中诸葛亮比他们高端一些,可也是处处被克制的,甚至还演绎成了司马懿三气诸葛亮(虽然司马懿一口一个诸葛亮是天下奇才,可你司马懿却能三气诸葛,赢了诸葛亮,你不是比天下奇才更高么?编剧你让诸葛亮情何以堪?你让视民们情何以堪?)。在渭水河畔司马懿身穿女装,挤眉弄眼,手摆兰花指背诵出师表,诸葛亮被气得吐血倒地。这根本就是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戏码被编剧搬到司马懿和诸葛亮之间,诸葛亮身居相位,三分天下,总揽军政,什么没经历过,这点见识和气量没有?当初舌战群儒骂死王朗,玩过三气周瑜,这么容易被气到,看不破司马懿的伎俩?诸葛亮的计谋,司马懿看的清楚能够针锋相对,司马懿的盘算诸葛亮能看不明白,就无计可施?非要使用极端卑劣的方法,即便如此还被他司马懿给一拳捣回来了,到底谁是出招人啊?是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过来的好不好,或者你是想说司马懿比诸葛亮更高明?编剧,你这分明是在侮辱诸葛亮。这是有史以来诸葛亮被侮辱的最惨的一部剧了。司马懿在三军对阵时候背诵《出师表》真的劣了,《出师表》千古名篇,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感动了多少人,在那场合背诵《出师表》嘲讽诸葛亮?找死的吧,汉军听到了还不感动于心拼死效忠士气大振,不管不顾的掩杀过去?在剧中却演变成了司马懿拿来嘲讽诸葛亮,诸葛亮吐血摔倒。司马懿胜在他命比诸葛亮长,并不是能力比诸葛亮强,谁叫诸葛亮摊上那宝贝刘禅,活活给累死了。
  诸葛亮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着,被人敬仰着尊重着,不是哪一个有些政治手段军事头脑玩弄阴谋诡斗的人可比的。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刘伯温同志,有人总拿刘伯温和诸葛亮比较,刘伯温自己对诸葛亮也不服气,你是三分天下,我是一统天下,硬是打了几次擂,最后才心服口服。现在也有人因为这三分天下和一统天下认为刘伯温比诸葛亮强,我驳斥如下:
  1.刘禅能跟朱元璋比吗?诸葛亮有刘备这个配置的时候,那是顺风顺水的啊(刘备也有不听诸葛亮时候,非要派关羽攻吴,结果弟兄三一起作伴下黄泉,蜀国就这样由盛转衰了)。刘伯温辅佐朱元璋的时候,朱元璋手下那是人才济济,而到了刘禅的时候,诸葛亮手下没有什么人才了,要不然他不会用马谡(当然这是马谡自己非要去的,但诸葛亮还是有用人不当的责任的),致使街亭有失。而且诸葛亮手气的确背了些,火烧葫芦口的时候偏碰到了那阵雨,哎,就是这场雨格外坑爹,让他有感于天意不在汉了,才会加重病情的吧。这么说吧,将诸葛亮和刘伯温的配置对调,让刘伯温去辅佐刘禅,他绝对没有诸葛亮那时候做的好,说不定以他性情,就象司马懿那样取而代之了,嗯,那是变成了刘伯温一,司马懿二还是司马懿一刘伯温二?那司马懿就可以理直气壮的跳起来说:“游戏大家都是这么玩的,凭啥他曹操刘伯温做得,我就做不得?”刘伯温从此也就升级成霸主枭雄了,而不仅仅是谋士了。但如果诸葛亮辅佐的是朱元璋绝对会比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做的更好,说不定就是提前多少年一统呢,起码百姓少吃多少年苦,有诸葛亮辅佐,朱元璋反腐倡廉会容易的多吧,也不至于以失败告终。
  2.诸葛亮有2篇《出师表》,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岳飞有两篇《满江红》,有精忠报国,他刘伯温有什么?刘伯温即使有才,可他感动不了人,人们对他的经历看过就看过了,如同看小说一般,主角的精彩跟读者没半毛钱关系,没有人会记得他什么,毕竟他没惠泽于百姓啊。
  3.说一个最有力无可驳斥的事件,刘伯温是被朱元璋毒死的。呵呵,我想说刘伯温你的头脑你?计策呢?怎么就保护不了自己,皇家本是凉薄人,不知道功成身退?真正的大才就应该是范蠡那样,战时或身居庙堂可以安邦定国,江湖之远可以自己发家致富,人还著书立说,有个《陶朱商经》。可他刘伯温最后还被朱元璋给杀了。话说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刘伯温呢,是因为刘伯温的能力专长只在权谋和政治斗争方面(就因为有能力还不韬光养晦、内敛,还那么高调,呵呵),是那个只会打天下不会治天下的,在发展经济富足百姓方面并不行啊,朱元璋为了孙子还不咔嚓你没商量。反观诸葛亮则不同,是军事政务两手一起抓,两手都硬,很会抓经济,重视百姓民生,发展农业生产,还发明了许多农具,是真正的心系百姓,为求和平一统,并不是某些人奔着自己名利行为的。历史记载虽连年征战,六出祁山,但蜀国的农业和经济并没受损,百姓依然能够安居,这是多么大的能力,千古有几人能够做到?哪个国家战争不是怨声载道百姓吃苦?
  诸葛亮为国为民,而在《虎啸龙吟》剧中变味了,百姓厌战,而诸葛亮穷兵黩武,你看司马懿两口子的对话:“你们为什么就不能约定停战,都养养百姓?”编剧这是在传递啥呢(司马懿说:“因为他老婆太丑,不想待在家里。”搞没搞错啊,诸葛亮娶的老婆可是很有才的,是互相欣赏才结合的,夫妻琴瑟和鸣的,不是你司马懿在编剧笔下才待自己老婆好的,做给人看的家庭美满,其实是斗完敌人斗儿子)?丫的,魏国有九州半,蜀国只有益州,你见过哪个小国敢跟大国戗声的?还穷兵黩武?难道他诸葛亮是贪功好权为一己之名利?那他怎不取而代之?还把自己熬得油尽灯枯?是“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并不是强抓壮丁,民不聊生,他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求自保,以攻代守,所谓王业不偏安,汉贼不两立,如果他不北伐打过去,未雨绸缪,魏国强大,蜀国是迟早会被魏国灭亡的。诸葛亮的良苦用心编剧是一句未提,笔墨全用来洗白司马懿了。
  在剧中有人说司马懿后来黑化了,我笑了,后来的他才是真实的他,谋朝篡位、命长的野心家(变岸对司马懿没偏见,江山本来就是有能者居之),视民说他黑化了,其实是前面洗白了,后面不过是还原其原貌而已。毕竟历史上就是他司马家篡位夺了曹家的江山,还举起屠刀大开杀戒(曹丕起码善待了汉献帝),剧说即使开上帝的视角也不能把明白的历史洗白成忠志爱国的诸葛亮。编剧怎么着也不能犯众怒,冒天下之大不韪给司马懿立贞节牌坊吧,他又不姓司马,呵呵呵。剧说也还要往历史结果上靠啊,大概是编剧秉持着人性本善的理念,想研究一下司马懿的心路历程吧。得出来的结论就是司马懿不做逆臣,但绝不做鱼肉,原来那么淡泊名利不肯出仕,可命运推着他走啊。于是乎就做了那执刀人,然后的然后做了执刀人权利欲膨胀,没能hold住自己,为了保住既得成果,避免别人欺负儿子,然后就鱼肉别人,大开杀戒。杀完后还要到地下和曹丕待在一起,去做忠臣?不,是为了告诉曹丕我和你老子是一样的,将来儿子可以追封我,呵呵。哭着喊着,我是忠臣,就是夺你江山收你果子没商量。呵呵!
  篇尾附上一首我为诸葛亮写的诗:
  《叹诸葛:百斤身骨千斤担》

  诸葛亮造蜀科,隆中对,连弩,木牛流马,蜀汉四相除他自己其余全是他门下弟子,就连蜀汉经济支柱之一的贩盐制也是诸葛亮之功,武功更是以90万人口一州之地的蜀汉占领了魏国的雍州,与之齐名的司马懿靠着400万人口的魏国连益州门户阳平关都没碰到。我是很难从三国历史上找个比之更甚的人物出来。刘伯温,终其一生连个像样的计策都没有,反倒是李善长的战略方针被朱重八所采纳。但是尽管刘基在部分人眼里神乎其神,最后一辈子也不过是个御使中丞,诚意伯,要是朱重八单单看着刘基这样的角色估计鄱阳湖之战就被陈友谅干翻了,还谈什么建立帝业。倒是被忽略的李善长,屡出计谋,提出的战略方针夜被采纳,建国之后更是成了丞相和唯一一个文官封国公的人物。 现在有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是"诸葛亮没有军事才能",武庙十哲有没有军事地位?武庙十哲数次变更,诸葛亮是少数几个没有争议不曾变动的人,这一条足以证明他军事上的地位!!说白了吧,我觉得刘伯温撑死就一个谋士,自己不带兵也不领政,何德何能与武侯同列? 就算三国里同样在主公手下死得不明不白的荀彧都不一定比他弱。

  以前故事会上的一个故事:明朝宰相刘伯温在成就大业之前曾非常想与前朝智者诸葛亮一比高下,可惜诸葛孔明逝去多年,让刘伯温无从比起。一日,刘伯温手下兵丁来报,说掘得一墓,疑似诸葛亮的。刘伯温大惊大喜,立即前往。到墓室里一看,果然颇为大气。上刻有北斗七星,下刻有九曲黄河,中间是一具石棺,饰以精美图纹。石棺旁有几只大桶,以阶梯形排列。每只桶下有一小孔,正对着下方桶的口沿。最下方一只桶的侧面是一盏油灯,灯还燃着。刘伯温仔细分析,方知那一只只桶里都是装油的,由上向下滴,直至最后的油灯。这数个大桶里的油就供这油灯燃了几百年,可真谓“长明灯”。刘伯温满怀敬意走近那盏灯,却发现所有桶里的油已枯竭,油灯里的油也只剩少许,灯火在微风中几欲熄灭。刘伯温不禁大笑:“诸葛亮呀诸葛亮,想你一世英明,死后的长明灯也燃了几百年,但最终还是会在我刘伯温的眼前熄灭!你再怎么伟大也成为过去了,我刘伯温才是当世英才!”这时,微风吹动了那盏灯下的一张纸条,刘伯温好奇,上面拿起一看,上书八个大字——老刘老刘,赶快加油!刘伯温大惊,想诸葛亮居然能预测到几百年之后的人和事,果真神人。于是也不敢再多加拂扰,速命人抬来灯油将数只大桶皆以加满,大拜之后,再叫人重新封闭墓室,方才离去!刘伯温加油之后,更加注重自身修为,终成一代相臣!后来,加油这个词语也引申为鼓励后来者居上的含义,特别在比赛和竞赛场上,作为鼓励选手的呐喊助威用语。

  功臣只有三个结果:1功成身退2.被杀3.象司马家一样自己执刀做皇帝。

  曹芳是曹睿的养子,那曹睿的亲生儿子哪去了?
  顶好贴来了,变岸姐周末愉快,在乡下去玩了哇,才回来
  都能踏青了?我们这边已经下雷阵雨了。

  懒得看,长篇大论还不分段。
  幸好没看这个剧,脑残杰克苏,和人人喊打的七彩玛丽苏有什么区别。

  懒得看,长篇大论还不分段。
  幸好没看这个剧,脑残杰克苏,和人人喊打的七彩玛丽苏有什么区别。
  不好意思,我错了,是我写的太长了。

  懒得看,长篇大论还不分段。
  幸好没看这个剧,脑残杰克苏,和人人喊打的七彩玛丽苏有什么区别。
  虽然剧情有些漏点,但绝不是脑残的杰克剧,是权谋剧。

  诸葛亮三气周瑜不也是罗贯中编的,看到有人编司马懿三气诸葛亮,我这个吴粉莫名爽快哈哈哈哈哈哈

  诸葛亮三气周瑜不也是罗贯中编的,看到有人编司马懿三气诸葛亮,我这个吴粉莫名爽快哈哈哈哈哈哈
  关键是最后一气太违和,有些不符合逻辑。

  诸葛亮三气周瑜不也是罗贯中编的,看到有人编司马懿三气诸葛亮,我这个吴粉莫名爽快哈哈哈哈哈哈
  关键是最后一气太违和,有些不符合逻辑。
  现实题材的电视剧要放,但是也应该有古装剧的空间吧,老是看一种类型的剧,会审美疲劳滴,不是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吗?呜呼,古装剧好多沦为网剧了

  诸葛亮三气周瑜不也是罗贯中编的,看到有人编司马懿三气诸葛亮,我这个吴粉莫名爽快哈哈哈哈哈哈
  关键是最后一气太违和,有些不符合逻辑。
  现实题材的电视剧要放,但是也应该有古装剧的空间吧,老是看一种类型的剧,会审美疲劳滴,不是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吗?呜呼,古装剧好多沦为网剧了
  哇,过得好快呀,我们这里桃花都谢了哇
  我们这边才小开一点。

  诸葛亮三气周瑜不也是罗贯中编的,看到有人编司马懿三气诸葛亮,我这个吴粉莫名爽快哈哈哈哈哈哈
  关键是最后一气太违和,有些不符合逻辑。
  现实题材的电视剧要放,但是也应该有古装剧的空间吧,老是看一种类型的剧,会审美疲劳滴,不是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吗?呜呼,古装剧好多沦为网剧了
  哇,过得好快呀,我们这里桃花都谢了哇
  我们这边才小开一点。
  那,变岸姐出去赏花了吧?今天我又去乡下逛了一圈,欣喜的是桃花还有盛开滴
  是要给自己放假了,最近特别容易疲劳。

  @笑傲江湖仙人山 去年好剧是一部接着一部的,今天不知道看什么了。

  @笑傲江湖仙人山 去年好剧是一部接着一部的,今天不知道看什么了。
  看了好几部现代剧了,已经厌烦了哇。
  呵呵,好多人还是偏爱古装剧啊。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古装情节。

  诸葛亮也是文官,同样是三军主帅

  诸葛亮也是文官,同样是三军主帅
  诸葛亮专业对口,上岗就是军师,司马懿可不是哦,可是做了文员好多年啊,没有可比性。

  • 诸葛亮可是军政财文都管的,刘备发家的时候,他就一把抓了。司马懿给曹操当主簿,也是管理各种军政财文的事务。最主要,刘备把蜀国的家败光了,司马懿是各方面资源雄厚。
  • 评论 :曹操时候,军政轮不到司马懿管吧。

  @笑傲江湖仙人山 去年好剧是一部接着一部的,今天不知道看什么了。
  看了好几部现代剧了,已经厌烦了哇。
  呵呵,好多人还是偏爱古装剧啊。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古装情节。
  呵呵,可惜的是电视上古装剧越来越少,姐你是知道原因滴
  说实话,古装剧有个别编剧脑洞有些大,是需要管管。

  @笑傲江湖仙人山 去年好剧是一部接着一部的,今天不知道看什么了。
  看了好几部现代剧了,已经厌烦了哇。
  呵呵,好多人还是偏爱古装剧啊。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古装情节。
  呵呵,可惜的是电视上古装剧越来越少,姐你是知道原因滴
  说实话,古装剧有个别编剧脑洞有些大,是需要管管。
  要么不管,一管就差不多全禁止了,唉唉
  哎,我们要肯定他们工作的认真,领导精神吃的很透。

  历史上的周瑜一点也不小气啊
  况且周瑜比诸葛亮大六岁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写的可以周郎赋
  三国演义有很多虚构的情节呀,哈哈
  小说和历史是有出入的,何况今天的剧情,那还不是千差万别啊。

在三国当中,一直都流传着一句话,“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自196年,曹操迎汉献帝后,郭嘉就入了曹操的帐下,曹操也进入了强盛时期,建安二年(197年)曹操讨伐张绣心大败,郭嘉就提出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


郭嘉也因此成为了曹操重用的谋士,不过曹操也用对了,郭嘉非常善于把握敌方心理,在郭嘉计策下,曹操以汉天子作为后盾,横扫北方诸强,但郭嘉在207年曹操追击袁尚时病逝,曹操失去郭嘉后,也是非常可惜。 然而就在同一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诸葛亮也跟刘备陈说了三分天下之计,这篇论说也就成了后世的《隆中对》,三国也是将《隆中对》和“十胜十败”作为一个对比,两个人又都是不同阵营的谋士,因此就有了“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展开剩余64% 关于这句话,还有一个传闻,据说诸葛亮的师傅水镜先生司马徽,就告诫诸葛亮等人说郭嘉锋芒太盛,你们要等他死后才能出山,因此诸葛亮这一等,就等到了27岁,关于这段传闻也都是民间流传,并没有史料记载,但也绝对不是空穴来风。 司马徽、诸葛亮、庞统、徐庶等人在荆州跟庞德公交往密切,那时他们三个年纪尚小,跟司马徽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而司马徽跟郭嘉都是河南人,《三国志·郭嘉传》中也有:“嘉少有远量,汉末天下将乱,自弱冠匿名迹,密交结英隽,不与俗接,故时人多莫知,惟识达者奇之”。


郭嘉广交英杰,又有雄才大略,两个人不可能没有交集,因此司马徽可能也指点过郭嘉,因此会衍生出这个传闻,其实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孔明北伐,冢虎崛起”冢虎,司马懿。 司马懿与诸葛亮、庞统、姜维合称“卧龙凤雏幼麒冢虎”,司马懿不同于其余三人的雅称,冢虎有望而生畏,隐忍的的意思,曹操生性多疑,对于司马懿一直都有猜忌,因此告诫曹丕。


但曹丕没有才能,非常依赖司马懿,在《晋书》上对司马懿的记载也是“勤于吏职,夜以忘寝,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完全是一副忠臣样子,到魏明帝时期,司马懿更是被重用。 而司马懿也是遇到了一生之敌,诸葛亮。诸葛亮五次北伐未果,诸葛亮为了逼出他,甚至还送了一套女人衣服,魏军都看不下去了,司马懿倒是一点都不在意,直到最后将诸葛亮活活拖死在五丈原。


这也为司马懿夺下曹魏大权打下了基础,三国的走向也因此改变,蜀吴先后被灭,司马懿的后人实现统一,建立西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司马懿是诸葛亮的对手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