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乌方称中国能影响乌俄结束战争?

1、俄媒紧急喊话中国说法一,俄乌冲突中,中国始终处于客观的第三方立场。距离俄乌冲突发生至今已有两个多月,中国在这场冲突中的立场一直是世界媒体关注的焦点,一些美国媒体对中国也进行了非常尖锐的批评,认为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有问题,是俄罗斯的支持者,实际上中国并没有支持俄罗斯发动军事行动,中国也一直强调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2、俄媒紧急喊话中国说法二,中方一直在呼吁尽快通过谈判和平解决问题。俄乌冲突表面上是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冲突,实际上是俄罗斯和以美国为首的不断东拓的北约之间的冲突,战争爆发后,美国不但不劝和,还向乌克兰提供大量的武器,十分不利于和平的发展,所以说美国是推动冲突爆发的关键要素之一;

3、俄媒紧急喊话中国说法三,有消息称俄乌均感谢中国的中立立场。有媒体报道,乌克兰外长库列巴对中方在战争爆发后保持的中立立场,积极推动局势缓和以及对乌克兰进行的人道主义援助表示感谢,俄国外交长拉夫罗夫也表态,俄罗斯感谢中国在内的金砖国家保持的中立立场,除此之外,两方还提到希望建立一个担保国保证俄乌的国家安全...

中国出兵支援俄罗斯是真的吗 俄乌战争中国为啥不帮忙

1、中国出兵支援俄罗斯是真的吗,假的。中国一直奉行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管对于自己还是其他国家,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所以中国是不可能出兵支援俄罗斯的,中国在战争中一直是保持中立的立场,为劝和促谈发挥着建设性作用,也曾多次表态希望俄罗斯和乌克兰能够进行和平谈判,避免战争带来更多不利的影响;

2、中国出兵支援俄罗斯最新消息,中方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完全是虚假信息,中俄双方均已作出澄清。俄罗斯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不可否认俄罗斯在军事实力上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中方也曾经多次表态,当务之急是各方保持克制,为紧张局势降温缓和而不是火上浇油,我们也要求美方立即停止各种造谣污蔑,深刻反思自身的问题;

3、俄乌战争中国为啥不帮忙,中国一直保持中立的态度,不会对俄罗斯施压,也不会军事援助乌克兰。中国在这场冲突中,并不是当事人也不是参与者,更不是始作俑者,美方和乌方都希望中国给俄罗斯施压,指责俄罗斯,显然中方是不答应的,世界各国应该正确认识到俄乌冲突的真正冲突方是俄罗斯和美国代表的北约,因此中国会始终保持和平客观的第三方立场...

本网页(标识码:BK2493)“俄媒紧急喊话中国”等内容由用户提供,并不代表个人房源网观点,旨在为用户提供更多信息的无偿服务,如果您发现本网“俄媒紧急喊话中国”等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俄乌战争为啥不帮忙的原因主要就是不希望第三次世界大战,其实中国帮是很简单的事,现在全球都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这是两个国家的争战,大家都不要帮忙,如果有其它国家帮忙了,那到另外一些国家看到就会因此而起哄,从而有可能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这是各国都不想看到的,所以俄乌战争中,中国暂时还没有帮忙参战的原因。但中国也给俄罗斯提供很多,并不是说完全没有帮忙。

是,俄乌战争是欧洲的事情,挑起战争的是北约东扩,受到压力最大的是欧盟诸国,无论怎么看,这个责任都不应该由中国来承担。帮忙劝一下架,促进俄乌战争朝着和平解决的方向推动,这没问题。但是要中国承担本应该由欧盟、承担的责任,那就属于强加了。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中国陷入两难境地而无法脱身呢? 其实不然,俄乌战争对于中国是难得的战略机遇,因为战争之前中美在全球的战略博弈已经日趋白热化,拜登政府上台后全面承继了时期的对华战略,而且拜登更加重视协调盟友的立场,与英、澳组成AUKUS,在G7与北约峰会上剑指中国,拉拢、、澳大利亚打造“亚洲小北约”,从各个层面对中国施加战略压力。而此时俄罗斯在欧洲的军事行动,打乱了美国原先的战略部署,美国和北约必须将阶段性的关注重点转移到乌克兰,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中国的战略压力。

在俄乌战争爆发之前,北约中的不少国家就一面渲染俄罗斯的“入侵威胁”,一面造谣称中国是普京发动进攻准备的最有力支持者。仿佛普京是受了中国鼓动一样。在俄乌战争全面爆发后,北约部分国家内部对“中国向俄罗斯提供武器攻击乌克兰”的造谣传谣更是愈演愈烈。尽管北约高层比谁都清楚中国压根没有在俄乌战争中支持或反对任何一方,但北约高层和部分北约国家内部针对中国的抹黑与挑衅却从未停止。可见北约其实并不是真的为了对抗俄罗斯或者“解救”乌克兰,仅仅是为了维持一种“假想敌很强大”的舆论氛围罢了。

俄乌战争是欧洲二战以来最大的地缘战争危机,也是冷战以来世界最大的地缘政治危机。全世界关注这场战争,由于中国存在台海问题的原因,中国民间更为关注乌克兰战局。

考虑到乌克兰距离最近的北约成员国波兰只是一墙之隔,北约却在俄乌战争爆发一个月后仍作壁上观,坐视乌克兰苦苦支撑。如果北约口中的所谓亚太盟友在未来真的和中国爆发战争,那么远在万里之外欧美的北约成员国们,真的有可能不远万里来亚太地区参战对抗常规军力比俄罗斯更强大的中国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中乌关系并未遭受到本质上的破坏。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中国政府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身立场。中方遵循联合国宪章原则,坚持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可侵犯的原则,梳理乌克兰问题历史经纬和来龙去脉,回应各方的合理安全关切,倡导按照安全不可分割原则,寻求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机制。中国始终坚持劝和促谈立场,鼓励相关各方开展平等对话。中国还向乌克兰紧急运送人道援助物资。中国客观、公正的立场得到包括乌政府以及乌议会大多数议员的肯定。中国应继续维护同乌克兰正常良好的关系,加大规模实施对乌提供人道主义救助,籍此向世界传达中国在俄乌战争中的中立立场。

俄乌战争已经持续了二十多天,俄罗斯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乌克兰是欧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两国之间的战争代表着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是21世纪迄今对世界局势影响最大的战争,引发了全球的关注。国内关注这场战争的人也比较多,为此发生了很多的撕裂。中国已经远离战争很多年,80年代还能听到边境自卫反击战争的炮声,但进入90年代,市场经济狂飙突进,世界上炮声依旧不断,但国内一片岁月安好。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热点观察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达达搜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大家好我是主编杨叔,最近乌克兰的局势剑拔弩张,普京更是直接承认了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的独立,欧洲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多重大冲突,这其中美国又扮演了什么角色呢,那本期呢就来讲讲美国的欧亚战略,从美国的角色定位,说一说欧洲的大国博弈。

说到美国的战略,我们现在都觉得他是个海权国家,其实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他这个国家实力的发展不断变化的。在美国刚建国那会儿,他的战略其实还是陆权扩张,目的是要控制美洲大陆,号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是他美国人的,虽然这个说法是门罗提的,但美国之前,实际也就是那么干的。那时的美国,从陆地上,先是向西,然后向北和向南扩张。

向北,就是打加拿大。美国居然打过加拿大?大家可能有所不知,还真打过。现在我们看加拿大和美国,不都是西方吗?关系好的像穿一条裤子。但当年可不是这样,1812 年,美国以解放者自居,向北进攻还是殖民地的加拿大,没想到加拿大竟然不愿意被解放,反而进行了激烈的抵抗,后来英国调来大军一反攻,从海上登陆,端了华盛顿,把白宫都给烧了,美国国歌也是在这个 1812 年战争中诞生的。

北方打不动,美国就向南扩张,目标就是墨西哥。墨西哥原来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比加拿大相对好打一些,可是呢,虽然美国从墨西哥那里得到了加州、怀俄明、德克萨斯等大片土地,但那时的美国不是现在的美国,并没有表现出多强的战斗力,比如美墨战争,双方军队的伤亡是差不多的,与其说他靠豪夺,更多的还是靠巧取。

所以向南的扩张,很快也就到头了。可以说,那会的美国,一开始也是陆权扩张,但后来他们发现,自己在美洲大陆的扩张,无论东西南北,都已经到头了,只能走海上扩张了。

▲马汉的海权论成为后来指导美国海军战略的总纲领

说到美国选择海权扩张,根源还是因为美国需要通过海军保护对外贸易,那会贸易的主要原材料市场和倾销地都在欧亚大陆,美国的对外战略也就要逐渐变成欧亚战略。这个过程有点像资本主义的产生,先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为了适应这种生产方式,才衍生出了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美国在参与欧亚大陆的过程中,逐渐发现用武力直接占领和控制,是不太划算的。因为欧亚大陆实在是太过庞大、太过复杂了,拥有 75% 的地球人口和 3/4 的已知能源,各个民族和各个国家错综复杂,除美国之外的所有核大国都在这片土地上。

前有蒙古后有拿破仑,再是希特勒最后有苏联,其扩张都以失败收场。就拿咱们最熟悉的苏联做反例,不论是出兵匈牙利还是控制捷克斯洛伐克,不论是对策动外蒙独立还是企图入侵中国,单是军费就消耗掉了天文数字。

占领这些地方确实消耗国力,可是呢,如果能从这些地方吸血补充也行啊,回报大于投入还是可以的,可苏联从这些地方并没有得到太多好处。当地的人才,资金和技术虽然都处于苏联的控制之下,但却并没有有效地运转起来,苏联的经互会可以说是一个失败的产物。里边各国的分工合作根本不讲市场规律,效率极其低下,以至于设立的目的明明是给苏联输血,到头来却变成给苏联放血。

没办法最后苏联入不敷出只能解散,不得不吐出来自彼得大帝以来的所有果实。可以说,为了扩张而扩张,其实反而拿不到多少实际利益。

相比之下,美国就不同了,美国学习了老东家英国的经验,很多情况下并不谋求对当地土地的直接占领,只谋求对经济利益的实际获取。在为实现这个目的,利用当地已经存在的矛盾左右制衡,大大降低了统治成本,可以说是将英国对欧洲大陆的离岸制衡策略,放大到了整个欧亚大陆。

美国相对于欧亚大陆,就好比英国相对于欧洲大陆。具体就是在欧洲利用西欧和俄罗斯的矛盾,在东亚利用中日韩的三角矛盾,在中东利用各民族宗教的矛盾。总的来说,利用各地区的矛盾并参与其中," 锄强扶弱 " 来实现地区平衡,在当世界警察的同时获取自己的地区利益。

说回眼下热火朝天的欧洲,美国也正是按照这个思路走的。可能更多人通过新闻报道只知道普京拿回了克里米亚,支持了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独立,但实际上这三个地方的背后,是美俄欧三方的博弈,乌克兰只是一个棋盘,是一个矛盾的爆发点,美国在利用俄欧的矛盾维持自己的地区存在。

说到俄欧矛盾,就得来说说争夺的焦点东欧平原。地理上东欧平原是没有什么山脉作为防御的,这让双方都没有安全感,只能拿下这块地方当缓冲区,历史上各方在此地来来回回打过不少次。

当西欧强大时,拿破仑和希特勒都要向东扩张,当俄国强大时,也会毫不犹豫的反推回来,甚至再往前一点,咱们眼中很没有存在感的波兰和瑞典也都扩张过。可以说,东欧就是欧洲的荆州,是兵家必争之地,保住东欧,俄罗斯还是欧亚国家,而没有东欧,俄罗斯就永远失去成为欧亚帝国的机会了。所以作为东欧来往通道的乌克兰,必然是焦点中的焦点。所以说,俄欧矛盾,本来就有,并不是美国凭空制造的,他只是敏锐地抓住并利用了这一点对俄欧双方进行钳制。

美国向乌克兰派教官和送武器,指挥乌克兰部队演习,动静虽然不大,却大大刺激了俄罗斯,加剧了俄欧在乌克兰的矛盾,一方面,这是在表态,我要遏制俄罗斯,要阻止他发展壮大;另一面也是要拉着欧洲一起反俄,要拆散俄欧因石油天然气形成的合作,把欧洲继续揽在自己手里,可以说是养寇自重。

操纵了欧洲,就可以限制欧洲的发展,让美国独享地对全世界的垄断,F-35 就是阉割欧洲的一个典型。可以说欧美的关系有点像以前咱们和苏联的关系,表面上苏联是老大哥,但实际上苏联想彻底掌控中国,希望中国庞大的人口和资源可以为他所用,如果真实现了,那苏联不说统治世界吧,也至少可以再撑几十年。

欧洲就看不明白吗,甘心受美国的摆布吗?其实他们也想让欧盟做大,最好还收下俄罗斯做小弟,完成欧洲的统一,如果实现了呢,就能成为跟美国平齐的世界一极,到时候欧洲恐怕就会喊出大西洋足够大,容得下欧美双方了。

可欧洲要想做到这一点,就既要摆脱美国的控制,又要吞掉弱而不死的俄罗斯。第一步就是要削弱俄罗斯,让他沦为欧洲能源和原材料的供给地。可眼下按点下班的联邦废宅和高举白旗的高卢雄鸡又不是俄罗斯的对手,这样就不得不先拉住美国。另一方面,欧洲自己还在石油天然气上有求于俄罗斯呢,这可是关乎民众切身利益的,他们政客都是选票选上去的,不得不认真考虑,所以欧洲对俄罗斯是两头为难,是既想削弱又想拉拢。

所以眼下借美国之手先打压俄罗斯,也是符合欧洲利益的。一方面利用美国削弱俄罗斯,另一边自己做老好人,和俄罗斯谈生意,让美国作为压价的筹码,那些绕过乌克兰的管线才是欧洲真正想要的。所以,现在西方对俄的态度中,美国调门最高,德法明显就低了不少。

在俄罗斯这边也是一样,他们也想跟欧洲缓和关系,因为像现在这样长期对抗,负担很重,之前也容忍了北约最初的东扩,甚至还有一度还要加入北约,这并不是简单的投降主义,而是俄版的曲线救国。因为俄罗斯如果一旦成功加入北约,凭借它的体量,拿到欧洲一定的主导权,是没问题的,相当于另一种形式的欧洲宪兵。如果这事当年真的实现了,那苏联用百万大军与核弹都没做到的事,普京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就办到了。所以表面上俄罗斯加入北约是投降,但实际上是俄罗斯西出了。

后来为什么没成呢?因为对手也不傻啊,俄罗斯的这一战略美欧是看得很清楚的,所以坚决不接纳俄罗斯,让俄罗斯的西出计划破了产。那自此之后,俄欧之间,俄美之间的关系就急转直下。时间上的关键点就是 2014 年的乌克兰,这一年亲俄的亚努科维奇被赶下台,然后东乌就 " 独立 " 了,紧接着普京就拿回了克里米亚,可以说从那时开始,三方就已经是撕破脸了,美国的介入力度不断加大,俄罗斯的反应更大,一直到最近,算是达到了一个新顶峰。

美国的手段呢,可以说除了没有出动部队之外,其他所有的措施都用上了。在经济上,西方一年的制裁就让俄罗斯的 GDP 下滑了三分之一,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下降很多,就拿军武原来签下的一个俄罗斯小姐姐来说,也算是顶流网红啊,收入比咱们普通工薪族还低,但在俄罗斯却算高收入了。可以想见,他国内的经济水平糟糕到了什么地步。如果这一次,再把俄罗斯踢出银行结算体系,真的是釜底抽薪了,俄罗斯就剩一条路,那就是继续找中国。

所以俄罗斯其实也是很矛盾的,一方面向欧洲能源出口,是他主要的财源,必须和欧洲搞好关系,但在地缘安全上他绝不可能容忍乌克兰加入北约,这势必又要得罪西欧和美国,所以他想要赚钱又想要安全,也是左右为难。现在对乌克兰动手,包括之前各种使用武力,其核心还是想用俄罗斯仅有的军事优势来兑换现实利益。

可以说美俄欧三方都有自己的矛盾点,要合作又免不了冲突,那这就形成了奇特微妙的平衡,也就是美国可以插手也必须插手的重要原因。

这里边,对咱们中国有什么影响呢?首先,美俄欧在那边互掐,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力,为咱们中国的崛起减轻了压力。俄罗斯这边呢,在西方的挤压下,一定是有求于咱们的,咱们就可以在中俄贸易获得优惠价格了;军事方面,许多要害的军工技术,比如发动机和大飞机技术就更有可能引进了,他的发动机虽然比不上美国,比咱们还是强的。

▲俄罗斯的军用大飞机技术依然世界领先

人才方面,俄罗斯和乌克兰有很多基础学科、基础工业方面的高端人才,那当然不能说是挖了,叫引进,我们不收购公司,我们只是高端人才的搬运工,好几处乌克兰专家城,早就造好了嘛。另外呢,俄罗斯虽然资源极其丰富,但开发效率很差,中国可以乘此机会深度参与俄罗斯的资源开发,强化与俄罗斯的伙伴关系的同时,也能有效降低对海外能源和矿石的依赖度。

欧洲这边呢,他其实也是要拉拢中国的,因为现在的局势是一个僵局,谁拉着中国谁占便宜,二者一旦组成经济联盟,那这个体量就一定会超过美国,就可以同时实现欧洲和中国的崛起。

  ▲中欧并未地缘政治冲突,互动的军事经济合作有利于双方共赢

具体在经济方面,欧洲和中国互补的地方很多,德法等国的高科技产品和技术,都是咱们急需的。当初美苏争霸的时候,英国可是将发动机卖给过苏联的,可以说,像英法德这些,他们看重的,更多都是经济利益,跟谁做生意并不重要。而且经济上一旦有了紧密联系,欧洲的领导人在政治上的对华调门也会趋缓,因为中欧隔得非常远,没有地缘冲突,如果不是美国拉着,欧洲根本不会来东亚凑热闹。

除了与俄欧的直接合作,咱们中国甚至还可以趁机解决一些想要解决的问题,就像当年古巴导弹危机,美苏互斗,咱们就乘机狠狠地教训了阿三一把,让他至今都心有余悸。

可以说,不结盟的外交政策,让咱们的回旋余地非常之大,很多国家,都可以成为战略合作伙伴,能做到不偏向欧洲,不偏向俄罗斯,更可以和美国坐下谈条件,咱们既拉拢了俄罗斯,又让欧美继续成为中国的海外市场,这就真的是纵横捭阖,以夷制夷了,可谓不是结盟胜似结盟,最大限度的造福于中国人民。

关注《杨叔洞察》的 B 站号

硬核开春装备上新,限量开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脱乌入俄历史事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