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政协会议一般什么时候开,开几天

荥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职能信息

(一)办公室。综合协调机关事务;负责综合文稿、文电处理、会务组织、新闻宣传、机要保密、档案管理、安全保卫、值班等工作,承担重大问题调研、重要文稿起草、政务公开、政务信息、安全生产、保密等工作;组织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督导检查卫生系统重大事项。负责拟订全市卫生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统筹规划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资源配置,编制和实施区域卫生和计划生育规划;负责重大卫生和计划生育政策、重要政务工作和领导批示办理事项的督促工作。拟订全市卫生、计生宣传教育规划并负责实施。负责全系统精神文明建设、行业文化建设;做好网格化工作。承担卫生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网站建设和统计工作,参与全市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工作;组织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工作。承担市保健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落实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承担市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的具体工作。

(二)编制人事科。负责拟订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人才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所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承担机关和所属单位机构编制、人事劳资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卫生和计划生育表彰工作;负责系统专业技术人才的管理和选拔工作;负责系统内干部队伍教育培训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负责系统内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继续教育工作;负责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

(三)财务审计科。组织拟订卫生和计划生育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编制相关经费、投资需求计划;承担机关及指导所属单位预决算、财务、资产管理工作;负责所属单位的基本建设、大型医用设备的管理和内部审计;提出医疗卫生服务价格、药品价格、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结算等政策、制度标准和定额的建议;指导、监督、审计计划生育经费、奖励扶助经费及社会抚养费的管理使用。

(四)法制监督科。负责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承担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工作;负责与诉讼和复议相关的工作;负责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的报送工作;开展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负责行政执法投诉案件的受理、处理和监督工作;组织开展卫生和计划生育重大政策、社会经济政策研究;负责全市社会抚养费征收情况的监督检查;负责普法宣传和相关法律、法规咨询等工作。负责信访工作,承办市委、市政府交办处理的信访事项;督办重大医疗卫生违法案件,指导规范监督卫生和计生执法行为。

(五)行政审批服务科。负责医师执业注册核准;医疗机构许可;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卫生许可;二孩生育证核发;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许可;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合格证核发;其他相关服务。

(六)疾病预防控制科(艾滋病防治工作办公室)。拟订全市重大疾病防治规划、免疫规划和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公共卫生问题的干预措施并组织实施;拟定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与公共卫生相关疾病的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组织落实国家免疫规划及政策措施;指导营养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防止和控制疾病发生和疫情蔓延。拟订全市艾滋病防治政策、规划并组织实施;综合管理全市艾滋病防治工作;负责艾滋病防治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承担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七)医政医管科(卫生应急办公室)。组织实施医疗机构、医疗技术应用、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服务等有关地方规范和标准;监督实施医务人员执业标准和服务规范;指导临床护理、医院感染控制、临床实验室、临床用血管理等工作;实施大型医用装备配置管理办法和标准;参与药品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监督指导全市医疗机构评审评价工作,拟订全市公立医疗机构运行监管、绩效评价和考核制度;协调、指导、监督医疗事故处理;指导紧急医疗救援机构做好全市紧急医疗救援的指挥调度。拟订全市卫生应急和紧急医疗救援规划、制度、预案和规范、措施;指导和推进全市卫生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指导、协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准备、监测预警、处置救援、分析评估等工作;组织协调指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其他突发事件预防控制、紧急医学救援工作;组织实施对突发急性传染病的防控和应急措施;对灾害、恐怖、中毒事件及核事故、辐射事故等组织实施紧急医学救援。负责相关行政审批事项的事前服务、日常巡查和事后监管工作。拟定全市医学科技、专科建设发展规划;组织协调医疗科研攻关,指导医学科技成果的普及应用工作;负责成人医学在职教育、全科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组织指导卫生和计划生育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培训工作;负责重点试验室建设工作。

(八)中医科。负责制定和实施中医行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实施中医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及临床用药等方面的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管理全市中医、中西医结合机构,对其他医疗机构的中医业务进行指导;组织中医药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和组织实施中医药教育及人才队伍建设规划,负责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及基层中医药人员业务培训的管理工作。负责相关行政审批事项的事前服务、日常巡查和事后监管工作。

(九)药政科。组织实施国家药物政策和基本药物制度,组织实施药品法典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贯彻落实国家基本药物优先和合理使用制度;协调相关部门提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药品生产鼓励扶持政策建议;负责基本药物制度推广宣传教育工作;负责医院药事监督管理工作。

(十)基层卫生与计生科。拟订促进我市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政策、规划并组织实施; 监督指导农村卫生政策落实,综合管理全市农村基本卫生保健管理工作;指导全市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乡村医生相关管理工作;加强全市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组织实施对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管理和绩效考核工作。拟订全市社区卫生发展规划、服务标准和政策措施;组织实施上级部门关于社区卫生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划、规范;规划并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实施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和绩效考核工作。完善计划生育政策并组织实施;指导基层加强计划生育基础管理和服务工作;推进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网络建设;负责组织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考评; 负责计划生育协会综合管理。

(十一)妇幼健康与科学技术服务科。拟订妇幼卫生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服务规划;组织实施妇幼卫生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服务政策、规划、技术标准和规范;推进妇幼卫生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承担妇幼卫生、出生缺陷防治、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对妇幼保健实施监督管理,牵头组织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与先天残疾工作,降低出生缺陷人口数量,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依法规范计划生育药具管理工作;推动实施计划生育的生殖健康促进计划;开展计划生育医学鉴定工作;负责相关行政审批事项的事前服务、日常巡查和事后监管工作。

(十二)流动人口与城区管理科。贯彻国家关于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法规、规章和政策;研究提出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的政策建议;负责全市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及数据统计;拟订全市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规划、政策;指导基层建立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信息共享和公共服务工作机制,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落实。负责制定城区和市直单位计划生育规划并组织落实;指导城区和市直单位的计划生育工作;负责对城区和市直单位年度计划生育责任目标进行考核。

(十三)计划生育家庭发展科。负责研究提出全市促进计划生育家庭发展的政策建议;建立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及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制度;组织拟订全市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承担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


荥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领导简介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全市税务系统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围绕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和河南省税务局重点工作安排,立足税务部门站位,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全心全意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切实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一)发挥税收职能,提升服务大局能力

一是积极组织收入,服务经济发展。2020年以来,面对中美经贸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影响,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减税降费规模持续扩大等复杂形势下,全市税务系统克服重重困难,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组织税费收入工作。2020年全市累计组织各项收入239.3亿元,其中,完成税收收入166.4亿元,占比69.5%。完成其他收入72.9亿元,其中社保费收入67.9亿元,非税收入3.9亿元。2021年1-7月,全市累计组织各项收入165.21亿元,同比增长20.8%,增收28.42亿元。各项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115.56亿元,同比增长15.3%,增收15.31亿元。其他收入完成49.65亿元,同比增长35.9%,增收13.1亿元。

二是落实减税降费,助推企业活力。全市税务系统始终全面贯彻落实减税降费政策,2020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22.05亿元。其中仅2020年出台的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税费优惠政策一项,就新增减税降费16.28亿元,极大地缓解了因疫情导致的纳税人压力,减轻了纳税人负担。今年,我们继续落实强有力的税收支持。2021年1-6月,全市累计新增减税降费2.82亿元,其中减免税收2.47亿元,减免社保费3376.6万元。2021年新出台政策新增减税降费4971.1万元;2021年展期实施政策减税降费1.96亿元,2020年年中出台政策在2021年的翘尾新增减税降费3589.9万元。

(二)聚焦企业需求,服务落到真情实处

一是“春风行动”温暖千企万户。以“优化执法服务·办好惠民实事”为主题,连续8年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从群众诉求快响应、优惠政策直达享、便捷办理优体验等纳税人缴费人诉求反映较为集中的10个方面推出30项100条创新便民办税缴费举措,切实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持续提升纳税人缴费人满意度和获得感。截至目前,春风行动100条便民举措已有91项实现落地,占任务的91%。

二是“万人助万企”助推复工复产。深入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为全市625户重点企业配备首席税务服务官294名,为企业送政策、解难题,快速响应企业涉税需求,帮扶企业纾困解难。落实好《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支持灾后重建工作方案》12条具体措施,帮助受灾企业全面梳理和落实灾后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及办税流程,指导受灾企业做好损失账务处理和税收减免申请,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三是“银税互动”助力小微企业快速发展。加快推进“银税互动”,帮助市场主体将纳税信用快速转化为发展所需的“真金白银”。2020年,焦作市共有2348户小微企业获得银税贷金额21.67亿元。银税贷户数同比增加610户,增幅35.1%;银税贷金额同比增加10.71亿元,增幅97.7%。2021年上半年,1608户小微企业获得银税贷金额11.73亿元,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三)坚持为民导向,持续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简化办税流程。进一步精简享受优惠政策办理流程和手续,持续扩大“自行判别、自行申报、事后监管”范围。推进财行税合并纳税申报,申报表单数量减少三分之二,数据项减少三分之一,实现“一张报表、一次申报、一次缴款、一张凭证”。全面推行税务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梳理出四大类49项“承诺制”容缺办理事项清单,助力204项“最多跑一次”事项落实到位。制定下发《关于推行套餐式服务3.0的通知》,助力纳税人“零门槛”办税。

二是压缩办税时间。出台《压缩办税时间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提升方案》,发布18项具体优化措施,全方位压缩办税时间,提升服务质效。委托邮政代征税款及代开发票业务,开设邮政双代网点50个,打造“家门口的办税服务厅”,2020年办理业务9094笔,代征税款1403万元。实现增值税留抵退税“报退同步”,2020年留抵退税平均办理时长同比压缩39%;完善“一网通”全程网上办和线下综合服务专区,实现企业一日开办。

三是推进网上办税。实现196个涉税缴费事项网上办理,网上业务占比90%以上,全市网上申报率为99.80%,网厅业务量占比达84%。企业出口退税实现全程网上办,平均用时3个工作日,全省第一。推进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化,通过线上渠道实现增值税专用发票即领即用和远程交付,上半年,全市核定电子专票占纸质专票99.8%,全省第一。今年起,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发票“网上申领 免费邮寄”,为1358户“三连A”纳税人提供免费邮寄发票服务。

(四)严格规范执法,营造公平税收环境

一是规范执法行为。继续深化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注重从重点环节、重点问题和重点部位入手,完善各项监督措施,坚决防止和纠正粗放式、选择性、一刀切的随意执法行为。制定完成全市税务系统权责清单、附属资料的编制、审核和对外公示工作,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正确运用法律赋予税务机关的权力更好地为纳税人服务。

二是优化执法方式。依托大数据开展精准分析,坚持“无风险不打扰、无疑点不派单、无派单不进户”的原则,依靠风险导向开展差异化管理。推广“首违不罚”清单制度,推进柔性执法,有效运用说服教育、提示提醒等非强制性执法方式,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做到宽严相济、法理相融。截至目前,我局共发生311次“首违不罚”,政策落实效果明显。

三是强化执法监督。加强对税收关键岗位和重点领域的监督,持续开展纪律作风专项整治。加强警示教育和以案促改,切实引导每一名税务人员恪守“依法行政、廉洁从税”的底线。构建“主动发现问题一精准处置问题一推动问题整改”的监督工作闭环,深入开展“转变作风抓落实、优化环境促发展”活动,不断强化监督,用严格的纪律保障确保全市税务系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统筹做好减税降费与组织收入任务艰巨。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优惠政策需求增加的特殊形势,统筹做好减税降费与组织收入压力巨大。二是地市事权范围内优化举措有限。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中纳税次数、总税收和缴费率、报税后流程指数三个指标事权有限,重点只能在纳税时间方面开展优化工作。三是征收管理和税费服务有待进一步改进。征管质效需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服务措施还需进一步改进,提升纳税人和缴费人满意度仍需努力。

一是坚定信心,克难攻坚,统筹推进减税降费和组织收入。进一步处理好减税降费和组织收入的关系,坚持两手抓,抓到位。确保减税降费政策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和经济税收复苏。围绕“坚持原则、应收尽收”,在主动作为上下功夫,紧密围绕组织收入谋划工作,抓实抓细各项促收保收措施,大力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支撑。

二是加强创新,持续改进,进一步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持续提升广大税务干部的优化营商环境思维水平,不断将优化营商环境思维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更多地从一线工作中总结符合焦作市级事权的创新要点,改进办税缴费方式,实现从无差别服务向精细化、智能化、个性化服务转变;持续压减纳税缴费次数和时间,大力推进税(费)种综合申报,帮助纳税人节省时间成本。

三是严格管理,夯实基础,推进税收征管提质增效。加强税源基础管理,落实税收业务规范应用,提高征管水平。推动精确执法与精细服务深度融合,精准监管与精诚共治有效对接,建立健全以“信用+风险”为基础的监管机制,促进征管成本和遵从成本的双降,实现对市场主体干扰最小化,监管效能最大化。践行服务型执法理念,强化纳税人权益保护,推广“首违不罚”和柔性执法,全面提高税务执法效能。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焦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去年以来,市人社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六稳”“六保”等决策部署,积极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为全市各类市场主体稳定发展提供了人社支撑。

市人社局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将其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摆在突出位置,专门成立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促进营商环境改善的对策,从政策、体制、措施等方面进行不断完善,对各科室单位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进行考核督导,并将考核结果与年终评先评优挂钩,形成了全局上下重视营商环境、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开展工作的良好氛围,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以来,我局获得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全省人事考试工作考核优秀单位、全省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先进单位、市人大建议、市政协提案办理“双先进”单位等20多项市级以上荣誉,并被省、市分别评为“河南省服务型行政执法标兵”、“焦作市服务型行政执法示范点”。人社部调研组、全国人才交流中心、省政府、省人社厅领导多次莅临我市调研工作,给予肯定。在全省人社工作会议上,我市作先进典型发言。全省全面推广职业培训券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

(一)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彰显人社担当

去年在全省首批出台《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稳定就业十条措施》。采取包车点对点方式组织乘运务工人员返岗就业,其中,参与务工专列3辆,组织赴福建、上海、广东等地包车130辆,输送务工人员6148人。累计为企业减免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10.48亿元,惠及企业7321家,职工17.9万人。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补贴发放力度,放宽申请条件,审批通过蒙牛乳业、风神轮胎、龙蟒佰利联、多氟多化工等1627家企业稳岗补贴4776万元。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小微企业,优先给予创业担保贷款支持。疫情期间办理发放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创业担保贷款展期续贷金额1754万元。

(二)在改善民生中稳住就业基本盘

去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在政策层面千方百计加大稳就业支持力度。今年以来,围绕在疫情灾情影响下如何进一步破解就业难和招工难、如何进一步发挥人社部门职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两大课题,研究制定了28条措施并积极推进。去年我市城镇新增就业7.99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22.98%。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吸纳就业一次性补贴等260余万元。全市事业单位招聘1953人,同比增长37%。全市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12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227.8%。全市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05亿元。我局扶持创业的何小彩荣获“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

(三)在增进福祉中兜住社保底线

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83.56万人,同比增加1.2万人。全市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38.01万人,同比增加1.2万人。全市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36.85万人,同比增加0.99万人。全市累计发放社保卡363万张。积极推动因灾出现较大困难的企业缓交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费。去年为全市18.74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55.25亿元,为4.97万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23.73亿元,为全市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补发2.31亿元,人均养老金增幅5.8%。

(四)在引用结合中提升人才人事工作

去年全市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3745人,完成年度目标的234.1%。评审认定创业领军人才(团队)36个。成功举办海外英才中原行暨第九届焦作创新创业洽谈会,签约项目48个。全市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0.51万人次,完成年度目标的175.2%。全市新增高技能人才6684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02.8%。积极推广职业技能电子培训券,目前我市职业培训券发放量排名全省第二,使用机构量排名全省第一。

(五)在维护权益中强化和谐劳动关系构建

全力推广应用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系统,实现农民工实名制管理信息化和工资在线监管。去年全市共办结举报投诉案件567件,为2061名农民工追讨发放工资报酬1164.12万元。受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1086件,当期结案1081件。

(六)在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中优化公共服务

对133项业务完全取消证明材料。对197项社保业务取消身份证材料。取消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证明”材料,改为告知承诺制。将企业社保登记时间压缩至不超过1个工作日,与银行合作在各营业网点开通社保经办服务,让企业和群众就近办理业务。积极推动行政审批权限下放,将2项行政许可下放示范区,4项专业技术职称审核权限下放孟州市。

一是人社政策的落实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人社政策历史沿革较长,加之政策的宣传覆盖面还不够广泛,落实力度还不够深入,部分惠企惠民政策与企业群众之间的“最后一公里”仍未完全打通,政策红利还未完全释放。二是人才助力发展的成效有待进一步巩固。我市人才政策仍需完善,对人才的吸引力需进一步增强,人才培训力度需进一步加大,人才工作机制需进一步健全,全市人才总量和质量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还不相适应。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突出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全面加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一是抓好稳就业和创业工作。重点加强企业用工服务,依托河南省“互联网+”就业创业信息系统建立受灾地区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动态监测数据库,形成“受灾困难人员帮扶清单”,举办“抗灾情稳就业”专场招聘活动,对农村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和业务水平。办好各类招聘会,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

二是抓好社会保险工作。持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落实好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政策,力求应参保尽参保。落实好社会保险各项待遇。落实失业保险援企稳岗、降低社保费率和缓缴社保费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

三是抓好人才人事工作。组织参加第四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暨第二届创新发展跨国技术转移大会,同步办好焦作专项活动,高质量举办第十届“海创会”。实施职业技能提升专项行动,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协调落实好引进人才优惠政策和相关待遇。

四是抓好劳动权益维护工作。紧盯工程建设领域特别是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欠薪问题,强化违法惩戒。加强劳动保障监察信息化和守法诚信建设。加快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信息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五是加强公共服务建设。继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进一步精简办事流程,持续推进“社银一体化”服务网点建设,力争年底前在全市建设完成50个网点。加快实施“人社快办”行动,推进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就近办、网上办、打包办和简便办。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去年以来,市交通运输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的有力监督下,在全市人大代表的关心支持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疫情防控扛责任,聚焦重大项目强支撑,聚焦优质服务惠民生,聚焦创新驱动求突破,全力打造优良的交通运输营商环境,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坚持提升思想认识,切实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要的政治责任担当。我局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将其作为全局大事要事来抓,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先后出台了《“聚焦发展创环境、强化整改担使命”化营商环境集中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深入实施高标准营商环境优化行动方案》和《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深入开展了优化营商环境意见建议大征求活动、“心连心服务企业”活动,共征求到意见建议216条,并建台立账、狠抓整改。同时,完善交通12328热线功能,建立咨询、举报、投诉快速反应机制,2020年共收到24210件,今年以来共收到18520件,均进行了认真办理。

(二)坚持为民利民惠民,推出便民举措20条。为最大程度地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方便和高效率的服务,我们积极研究上级政策,深入实际调查分析,经过认真研究,推出了20条便民举措,在全社会产生了良好的反响。比如,推出的农村客运、货运、邮政快递融合发展新模式,有效解决了服务群众和企业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又比如,推出的“续航工程”新举措,利用公交停保场等充电设施,科学安排时间向群众提供充电服务,为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再比如,在交通执法过程中,对于首次轻微违法行为,经警示告诫、说服教育后,不予行政处罚,充分彰显了温情执法理念;以及为行动不便等特殊人群证照办理提供上门服务、实施“延时服务”不过夜、推行“预约服务”更精准等举措,都有力地提升了交通运输行业的营商环境。

(三)坚持助推乡村振兴,全域“四好农村路”创建全省领先、全国叫响。超前谋划,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全域“四好农村路”三年创建行动,目前全市6782公里的农村公路创建任务全部完成,修建节点游园452个,我市创建成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孟州被命名为全国示范县,所有县(市)均创建成为省级示范县,获得部省奖励达4000万元。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给予高度评价。省政府在我市召开现场会推广焦作经验。央视“新闻联播”、“朝闻天下”等主流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

(四)坚持强化基础支撑,重大交通项目建设谋划领先全省。全力谋划推进了十大高速公路项目,总投资约550亿元,总里程约480公里.其中,沿黄等6条高速项目去年一次性纳入省规划,进入高速路网规划项目最多、投资最大、里程最长、跨黄河通道最密、路网密度最高、辐射功能最强6项第一。今年6月28日,沿黄高速武陟及济源段及沿太行高速焦作至济源段开工建设。焦作至平顶山高速焦作至荥阳段项目和沁阳至伊川高速公路也将于今年9月底开工建设。

(五)坚持夯实安全基础,全国首批交通运输警示教育基地投入使用。投资3500余万元,建设成目前全国面积最大、展馆功能最全、科技含量最高、体验项目最多的体验演练区,已成为我省及毗临的鲁、陕、晋、鄂等省的交通安全教育基地,已有4万余名驾驶员接受了教育培训,交通运输部及6省交通运输厅的领导给予高度评价。

(六)持续改善出行环境,全省公交优先示范城市成功创建。在全省率先实现5户以上(全省标准为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2020年一次性投运200台新能源公交车;去年以来,根据人大代表、社会各界的需求,共优化调整28条公交线路。我市被命名为全省首批公交优先示范城市,连续26年实行1元公交,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享受免费乘车服务。

(七)坚持科技创新驱动,为营运客货车辆安装智能报警系统全国领先。投入860万元,在全国率先为全市1976台“两客一危”车辆免费安装了智能视频监控报警系统,为每年5000余万人次的安全出行和650万吨的危货运输夯实安全基础。持续推动普货车辆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安装工作,截至目前已安装4G智能系统车辆约2万辆;同时,还在全省率先免费为1260辆客车安装了安全语音自动播报系统。

(八)坚持倾听代表意见,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优质高效。2020年,我局共承办人大建议17件、政协提案17件,实现了办结率、回复率、满意率三个百分之百的目标,被市人大常委会评为全市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先进单位。2021年,我局承办人大建议8件、政协提案13件,现已全部办结。

一是高速、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路网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和联网配套,以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二是由于交通运输行业点多、线长、面广、从业人员众多,服务意识、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三是基层执法人员还存在以罚代管、不规范执法等现象。 

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实施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为主线,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交通运输需求为根本目的,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为动力,全力打造更加优良的交通运输营商环境。

一是在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上开新局、求突破。今年重点推进实施4个重大交通运输项目。其中:在建项目2个,分别为沿太行高速焦作至济源段项目、沿黄高速武陟至济源段项目,都于6月28日举行了开工仪式,现在保障防疫安全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加快建设;争取开工项目2个,分别为焦作至平顶山高速焦作至荥阳段项目和沁阳至伊川高速公路,现正在紧锣密鼓开展前期工作。二是在打造行业发展品牌上开新局、求突破。在完成了“四好农村路”三年创建任务基础之上,继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创建工作,完善路网,推行路长制,建立养护长效机制,推进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试点,争创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市。进一步创新提升,争取成功挂牌中原地区交通运输安全教育基地。三是在全力打造一流营商“软环境”上开新局、求突破。深入推进“便民举措二十条”、“万人助万企”、“心连心服务企业”活动,进一步简政放权,持续在减时限、减材料、减环节上下功夫,千方百计营造一流的交通运输营商环境。四是在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上开新局、求突破。狠抓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守牢安全生产的红线和底线。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努力推动全系统文明创建再上新台阶。狠抓大气污染防治,努力做到“全路无垃圾、车行无扬尘”。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持续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总之,在“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投入交通建设资金约400亿元,全力实施“一枢两圈三快四网五出彩”工程(简称12345工程)。“一枢”即建设豫西北、晋东南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两圈”即打造连通郑州大都市区和洛阳副中心城市的轨道通勤圈及高速畅行圈;“三快”即半小时快速通达域内各县市,1小时快速通达郑、洛、新、晋、济等毗邻城市,2小时快速通达中原城市群;“四网”即建设高质量交通基础设施网、高品质出行服务网、高效率物流运输网、高端化智慧交通网;“五出彩”:即,在争创全省、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市上出重彩;在高速公路建设实现大跨越上出重彩;在争做全国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区上出重彩;在争当“多式联运”先进市上出重彩;在部省共建推进安全警示教育取得实效上出重彩,努力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焦作新征程勇当先行。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根据市人大党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焦作市人大党委会关于开展营商环境评议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焦人常办〔2021〕35号)要求,以打造国内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良的环境保障,现将市卫生健康委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承担的主要任务。

着务提升公共医疗服务质量。加快互联网医院审批力度,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大力实施“患者满意提升工程”,落实医疗机构“一站式服务中心”。建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作台账,加快推动县级“三所医院”建设,且保持公立性质。推进各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制定《焦作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行动方案》,到2022年全市公共卫生领域突出短板弱项基本补齐,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制定出台《焦作市家庭医生服务管理及考核办法(试行)》,强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力。完善健康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医养结合机构规范化建设。

(一)创新服务理念,不断提升医疗服务举措。

为进一步推动医疗机构各项惠民便民措施落地见效,增强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2021年,我委在全市二级以上医院推行提升医疗服务十大举措,将其作为卫生健康领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截止7月底,全市有9家医院开展门诊预约挂号,17家医院建立了远程医疗中心,14家医院设立了营养食堂,18家二级以上医院设立了“一站式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挂号、缴费、邮寄等一站式服务。焦作市人民医院远程医学中心荣获国家卫健委年改善医疗服务远程医疗制度先进单位。

(二)改善基础设施,推动县级“三所医院”建设

加快推动县级“三所医院”建设,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医院等级评审、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大型医院巡查等方式加快提升县级三所医院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一是推进加快博爱县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沁阳市人民医院病房楼、温县人民医院急诊楼、温县中医院和武陟县中医院异地迁建等建设项目,加快施工进度,争取早日投入使用。二是推动孟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项目建设,项目位于孟州市韩愈大道东段以北、蟒河以西、钢材市场以南区域,总投资万元,设置床位920张(含传染病病床200张),建设周期44个月,目前该项目已于5月正式开工建设。三是以医院等级评审为抓手,不断提升医院内涵建设,目前全市有5家县级人民医院、5家县级中医院和2家县级妇幼保健院通过了二级甲等医院创建,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均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补齐短板弱项,持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为落实新时期卫健工作方针,聚焦我市公共卫生特别是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短板,我市下发了《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焦作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重点提升全市疾病预防控制能力、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和医疗服务能力,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市疾控中心实验楼进行了改扩建,在原有6台核酸检测设备的基础上,又购置了6台,建成了城市核酸检测基地。二是全市26家医疗机构先后投入1.224亿元对预检分诊、发热门诊、传染病区及实验室进行改扩建。三是市三院投入7000余万元对住院部、ICU病房、负压病房等进行了改扩建,基本满足我市应对重大疫情救治需求。四是确立了三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6月份省卫生健康委将我市人民医院心血管专科、市二院肿瘤专科和焦煤中央医院骨科确定为河南省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市政府与省卫健委签订了共建协议,推进3个区域医疗中心高标准建设。

(四)制定政策措施,强化家医签约服务能力。

一是制定下发了《关于印发2021年焦作市家庭医生签约工作绩效评价方案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目标任务、保障措施及优绩优酬的考核机制,规范家庭医生服务标准和服务流程,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在全市有效开展提供保障;二是进一步优化“1+1+1+N”的家庭医生团队组成及服务模式,依靠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统筹协调县、乡、村三级卫生人才资源,确保团队全科医生、公卫医师、护理人员参与,切实提高签约服务能力;三是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活动,对签约居民进行服务政策和具体服务内容宣传,传播以签约服务促进健康管理的理念,提高居民对签约服务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截至2021年7月底,全市共组建1477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签约服务人口数244.17万人,签约覆盖率65.1%。

(五)完善设施建设,规范推进医养结合发展。

一是领导重视,统筹推进。市委、市政府将医养中心建设纳入重大民生实事。卫健部门牵头出台医养中心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将医养中心建设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共投入建设资金2.04亿元,运营资金800万元,高标准完成医养中心建设任务。二是规范建设,长效运营。每个医养中心按标准设置医护室、养护房、康复大厅、中医馆(国医堂)、阳光房、营养餐厅、心灵驿站、安宁疗护室等,配备满足基本医疗、温馨生活、文化娱乐的服务设施,构建起“有病治病、无病颐养、全程托护”的一站式服务体系。三是医养服务网络日益健全。截止目前,全市共有57家医养结合机构,设置医养床位4750张,入住2411人,入住率达50.57%。

1、医疗服务举措内涵不丰富。预约诊疗率偏低,“一站区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内容较少,仍有少数二级医院未设置“一站式服务中心”。

2、引导患者就医政策尚不完善。家庭医生服务项目尚未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且部分服务项目无明确收费标准,扭转群众“有病就去大医院”的现象缺乏制度性保障;部分地区家庭医生队伍基础薄弱,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总量不足。

3、医养发展不平衡。我市医养结合机构虽然从2017年9家发展到现在的57家,但大多是医疗机构利用闲置资源举办,投资大,运营成本高,医护人员配备不足,制约了为老年人提供预防、医疗、康复、护理等高质量医养结合服务。

下一步,我委将以健康焦作建设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以承担的主要任务为目标,聚焦短板弱项,努力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大力实施“患者满意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各级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就医环境;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强化学科建设、专科发展,不断增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努力提升家医团队整体素质,加强家庭医师签约服务能力;加快完善健康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医养结合机构规范化建设。着务提升我市公共医疗服务质量,为优化营商环境贡献应有的力量。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财政局(国资委)紧紧围绕焦作发展大局,持续深入开展“转变作风抓落实、优化环境促发展”活动,不断优化财政服务环境。先后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综合考核先进单位、在承担经济社会发展职能的政府部门中排名第一,多次在全市领导班子评议和营商环境评议中位居前列,荣获焦作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先进单位、企业服务先进单位、金融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工作亮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在应对考验中体现新担当。坚决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全力支持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等工作。

二是在服务大局中展现新作为。优化财政管理,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有力保障了“三保”和全市重点工作、中心工作。

三是在抢抓机遇中实现新突破。2020年以来争取债券资金160亿元,是之前四年总和的2.3倍,“全方位多维度构建专项债券管理新机制”荣获市委市政府改革创新奖一等奖。

四是在务实重干中取得新成效,通过“传帮带”“比学超”等机制,财政干部更具激情。

2020年以来,市财政局(国资委)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为抓手,打造财政营商服务品牌,财政工作效能持续提升。《焦作市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中明确的财政部门的任务全部落实。

(一)立足“惠”字,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围绕“帮助谁”“谁来帮”“帮什么”,坚持无事不扰、有事解决,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惠企有力有效。一是落实涉企奖补资金拨付。自“万人助万企”活动开展以来,认真梳理排查涉企政策奖补资金拨付情况,建立“周汇报、月督导”工作机制,已累计为78家企业拨付各项奖补资金共9107万元。二是强化“首席服务官”工作机制。构建财企沟通“绿色通道”,对重点纳税企业、新生税源企业和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企业实行“点对点”服务。截止2021年7月底,累计服务企业671家,解决企业问题149件,支持企业资金6.02亿元。三是着力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扩大应急转贷资金池覆盖范围,为230家中小企业累计324次提供应急转贷资金支持近37.5亿元。四是着力支持企业创新。市、县两级财政共筹集资金3900万元,用于科技贷款风险补偿、贷款担保补贴和贷款贴息,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64家,累计发放科技贷款223笔、6.85亿元。

(二)突出“减”字,减轻企业负担。继续落实减税降费等政策,为企业减负、赋能。一是全力落实减税降费。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减税降费政策,建立统筹协调、分工明确、信息共享、责任共担的跨部门协同机制。2021年1-6月,全市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合计减税2.8亿元,其中,税收优惠政策减税2.5亿元,社保非税优惠政策降费0.3亿元。二是建立完善收费目录清单制度。严格执行政府性基金和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清单目录之外“零收费”,确保收费项目公开透明,降费政策及时惠及市场主体。三是支持受灾企业、个体工商户。汛期以来,财政部门提高站位,为受灾企业、个体工商户发放救灾补助资金8100万元,帮扶受灾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

(三)注重“优”字,优化政府采购服务。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支持企业发展。一是优化政府采购流程。升级和改造政府采购系统,建立电商商城,简化准入手续,取消计划备案政府采购管理部门非必要的审核环节、审核环节由4个减少至1个。截止6月底,全市政府采购预算金额21.26亿元,实际采购金额19.5亿元,节约资金1.76亿元,节支率为8.3%。二是降低采购交易成本。全面取消收取采购文件费和投标保证金,推行预付款机制,实施免收或降低比例收取履约保证金。三是推广政府采购合同融资政策。累计为65家企业提供4.64亿元融资支持,有效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四是加大对中小微企业采购倾斜力度。今年上半年授予中小微企业合同18.08亿元,占采购规模的93%。

(四)着力“保”字,支持重点工作推进。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推动基础性全局性重点工作。一是积极推进重大战略实施,统筹资金1.1亿元,支持沿黄生态廊道、黄(沁)河“清四乱”、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配套工程等建设,助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高地。二是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投入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3.98亿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三是及时下达中央补助资金3亿元,安排市级配套资金1500万元,支持推进我市清洁方式取暖。四是提前完成我市首批需要当地政府帮助解决的16项遗留问题,以全省第2名的成绩受到省停偿工作领导小组的表彰。

(五)强调“效”字,提升财政服务效能。持续加强作风建设,财政服务实现质量再提升。一是提升工作效能。深入开展“大排查、大整改”“大学习、大讨论”活动,重点排查工作职责、重大部署、工作协同配合、群众反映问题是否落实到位,围绕“为民意识是否树牢”“工作状态是否到位”“工作质量是否高效”等开展讨论,查不足、找差距、补短板,提升工作效率、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二是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优化简化财政资金审拨和业务办理流程,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加快涉企资金拨付,立即办、马上办,企业获得感、满意度显著增强。三是防范廉政风险。加强内审监督与巡察监督、审计监督等有机贯通,支持派驻监督,开展“查隐患、堵漏洞、防风险、促提升”专项行动,狠抓风险点防控,及时堵塞漏洞,防范化解风险,夯实“阳光公开、廉洁从政”的财政底气。

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财政收支压力明显增大。受洪涝灾害、疫情防控、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紧平衡进一步加剧,财政收入保持稳定增长难度较大。二是服务市场主体意识需要进一步增强。部分预算单位履行主体责任不到位,以诚信为核心的政府采购评价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三是部分县(市)区涉企资金兑付困难。结合“万人助万企”活动,开展涉企政策奖补资金拨付专项督导,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因部分县(市)区“三保”压力大、财政库款紧张,涉企资金兑付滞后。

下一步,财政部门将紧紧围绕焦作发展大局,坚持“明责、知责、尽责、督责、考责”,强化“职责意识、担当意识、服务意识、主人翁意识”,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全力优化营商环境。一是全力服务企业发展。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继续落实涉企奖补资金拨付,综合采用贴息、奖补、风险补偿、应急转贷等手段,引导带动社会资本投资,缓解融资难题。二是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开展“守规矩、懂业务、真落实”活动,落实各类惠企政策,继续为企业减负、赋能,加强涉企收费监管力度、坚决制止各种乱收费。三是优化政府采购服务。编制政府采购风险防控指引,指导预算单位全方位建立政府采购内控机制,切实提高政府采购执行力。四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深化“传帮带”机制,打造“学习型、研究型、实干型、进取型”财政(国资)干部,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更好服务全市发展大局。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2020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在市县人大及各位市人大代表的监督、指导和支持下,我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打造一流科技营商环境为目标,以企业的创新需求和期待为导向,着力强化科技创新激励政策落实,着力提升廉洁、高效、务实的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积极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我市继续保持“国家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在全省科技投入、落实重大科技改革政策、优化科技创新环境评价中排名第一,在全省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中排名第四。我局牵头组织举办的首届院(校)地科技合作洽谈会,荣获市委市政府“改革创新奖一等奖”,在市人大组织的前两轮营商环境评价中均获得市人大通报表扬,在全市企业服务、招商引资、金融工作等工作中均蝉联“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成立组织。局党组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成立以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班子成员和县级、副县级干部为副组长、机关各科室和局属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政策法规科具体承办领导小组日常工作。领导小组适时听取和研究科技营商环境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为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科技营商环境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二)举办政策宣讲培训,营造良好营商氛围。坚持组织开展科技政策大宣讲,邀请省科技厅组织专家教授到我市宣讲《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后补助政策》《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双向补贴政策》《科技金融政策》等,并现场交流互动,解答相关问题。相继举办线上线下科技政策宣讲培训活动25场次,受益企业1206家,培训人员2332人次,在全市营造了良好的科技营商氛围,调动了企业科技创新积极性。

(三)积极转变职能,提高服务效能。一是提高办事效率。现有的18项行政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压缩时限占比达86%以上,即办事项占比达60%以上,不见面事项占比达90%以上,统一受理率达80%以上,其他事项占比均达100%,努力做到“让数据多跑路、服务对象少跑腿”。二是下放权力。按要求将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省级科技园区认定申报、省科学技术奖推荐等7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赋权孟州市,扩大“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市)”经济社会发展自主权。三是清理规范性文件。保留规范性文件6个,修订规范性文件2个(其中1个正在修订),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松绑减负。

(四)加强科技供给侧改革,全方位服务企业科技创新。一是帮助企业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5家,总数增至243家,居全省第5位;帮助348家中小企业登记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总数增至591家,居全省前列;帮助企业申报河南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新增6家,总数增至35家,居全省第3位。二是帮助企业申报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新增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2家,总数增至146家,居全省第5位;新增省重点实验室1家,总数增至9家,居全省第5位;现有省院士工作站20家,居全省第3位;新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3家,总数增至476家。三是帮助企业申报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82项,获得支持经费5410万元。四是帮助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2020年成功举办首届院(校)地科技合作洽谈会,14名中外院士、6名中科院系统所长(副所长)、14名国内著名高校校长(副校长)、500多名高端人才应邀参加。洽谈会发布企业需求400多项,发布最新科技成果1500多项,签约合作项目85项,总投资245.23亿元。洽谈会受到了原省长尹弘、副省长霍金花批示表扬。2021年以来,常态化组织院(校)地科技合作洽谈活动10多场次,签订合作项目6项。五是为企业落实科技创新政策,配合税务部门为64家高新技术企业落实所得税减免政策,减免税金计2.8亿元;为345家企业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减免税金计2.5亿多元;组织企业开展研发投入备案,备案企业357家,备案项目1729项,其中198家企业获得省研发补助资金2048万元;联合财政部门为企业落实科技奖励资金2940万元。六是帮助企业解决科技创新贷款难、贷款贵问题,发放科技贷款3.01亿元,累计发放科技贷款6.85亿元,共支持企业64家。七是向重点企业派驻“首席服务官”,帮助企业谋划市级科技创新重大专项和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指导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八是组织实施科技型企业纾困360行动和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推出惠企服务措施11项,帮助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一)政府科技经费投入连年下降。市级财政科技投入由2015年的6791.8万元,锐降至2021年的3000万元,与当前科技创新核心地位的形势和自立自强的要求极不相适应,严重影响科技创新工作正常开展。个别县(市区)财政对省级支持当地企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拨付滞后,严重挫伤企业科技创新积极性。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受全球经济衰退、发展低迷、复苏乏力和新冠疫情影响,财政收入普遍吃紧;另一方面是新发展理念还不够牢固。

(二)科技主管部门管理力量薄弱。我局现有编制仅24名,属于全省最少的地市之一,10个内设科室中8个科室只有科长(主任)1人孤军作战,工作根本无法正常开展。县级工信、科技部门2019年机构改革合并为科工局后,科技管理人员由原来科技局一家时的10人左右减少至2-3人,基层科技管理力量也严重萎缩,直接严重影响科技创新第一动力的供给与赋能。主要原因是,有关部门对科技创新自立自强的重要性认识站位不高,尚未真正把科技创新工作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

(一)在学习落实两个《条例》上下功夫。以此次评价为新起点,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动力,以“万人助万企”为载体,认真学习好、领会好、掌握好、落实好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提升对优化营商环境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全方位、深层次、高标准优化营商环境,持续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在完善科技创新配套制度上下功夫。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尽快出台《焦作市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攻关(管理)暂行办法》《焦作市重大关键技术需求国内外揭榜攻关实施方案》《焦作市科技产业综合体认定及运营考核办法》等配套制度。修订完善《焦作市科技创新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制度和政策保障。

(三)在创新主体培育上下功夫。组织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申报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工作,保持全省领先地位。以“专精特新”为方向,培育一批“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加大高企税收优惠政策、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激励政策落实力度,用足用好焦作市科技奖励资金和科技贷款,调动企业科技创新积极性。持续实施规上工业企业“三个一”行动,加快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创新活动全覆盖。

(四)在创新平台打造上下功夫。组织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众创空间、国际联合实验室等省级创新平台申报认定工作,保持全省领先到位。积极争取省科技厅支持,指导和帮助中内配、多氟多、佰利联创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注重发挥河南理工大学优势,鼓励企业与河南理工大学联合建设重点实验室或产业技术研究院。做好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认定和评价工作,引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挥作用。

(五)在创新资源凝聚上下功夫。坚持常态化举办院(校)地科技合作洽谈活动,组织好“第二届中国·河南开放创新跨国技术转移大会焦作专项”活动。坚持实施“名校名院名所+焦作”建设工程,吸引国内高端科技创新资源向焦作流动聚集。大力引进国内外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持续做好焦作市创新创业人才(团队)评选和焦作籍科技人才(科技企业家)库建设,不断壮大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六)以党建工作高质量促进业务工作高质量。坚持业务工作、党建工作两手抓两促进,做到明责知责、守责扛责、履责尽责,深度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以党建工作高质量引领业务工作高质量,以业务工作高质量促进党建工作高质量,以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出彩,成就社会主义现代化焦作建设的精彩。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市生态环境局认真贯彻国家和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坚决落实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关于营商环境的各项部署和要求,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摆在突出位置,真服务、真担当,助力企业绿色健康发展,努力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双赢。2020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全省排名前进2个位次,市生态环境局连续两年在市直机关依法行政考核排名第一,并获得全省生态环境系统绿色发展服务先进集体、焦作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先进单位等荣誉。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高度重视,打造“一把手”服务工程

为切实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市生态环境局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局长韩国庆为组长的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全面统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全面梳理企业在生产、发展中遇到的审批、建设、运营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10项具体举措完善营商环境创建机制。并建立问题跟踪办理台账,定期调度、限期销号,真正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助力企业绿色发展。

(二)拼搏实干,营造高质量发展宽松氛围

坚持拼搏实干,争优进位,统筹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以最优环保业绩为经济发展营造宽松氛围,不因指标落后影响企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一是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厚植城市发展绿色底色。坚持依法治污、科学治污、精准治污,深入推进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改善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发展环境竞争力。2020年,空气质量达到历史最优。PM2.5同比下降11.1%,年优良天共210天,同比增加46天。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全市4个省考核断面水质整体同比改善7.4%,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地下水质量保持稳定。土壤环境质量平稳向好。2020年,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二是纵深推进污染攻坚,保障重点项目环境总量需求。围绕PM2.5和臭氧“双控双减”,污水处理厂扩建增容、控源截污,2020年全市实现主要污染物减排,二氧化硫1480吨、氮氧化物14989吨、化学需氧量2184吨、氨氮159吨。三是守牢环境安全底线,提供安全稳定发展环境。常态化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强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特别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加密对医院、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等重点风险部门监管,指导企业安全处置涉疫情医疗废物13吨。

(三)担当作为,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坚持“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全市工作大局,帮企业就是帮自己”的工作定位,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对企业能办的事情坚决办,难办的事情想法办,真诚真心服务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一是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对44类行业实行了告知承诺审批,豁免了30类行业的项目备案,分别向孟州市和示范区下放了环评审批权限,实现项目“就近办”,审批时限压缩到法定时限的15%以内。2020年疫情期间,对疫情急需的医疗卫生、物资生产等44个建设项目,提供“绿色通道”,有力推动疫情防控和企业的复工复产。二是深入企业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帮扶活动。紧紧围绕企业需求,真服务、真有效、真担当,进一步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形式,扎实开展“企业服务日”活动。每月5日,局党组书记、局长韩国庆亲自带队,深入企业进行面对面沟通,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全力支持企业发展。2020年,全市服务企业855家次,解决问题建议502个。三是跟踪做好重大项目审批服务。对全市重点项目,实施台账管理,专人负责,提前介入,跟踪服务。2020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共对147个重点项目编制了环境影响预评估报告,为我市重大项目决策提供参考。

(四)依法履职,培育良性市场法制环境

紧紧围绕服务企业绿色发展,优化管理方式,依法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大力开展环保专业知识指导帮扶,主动送法进企业,做到服务到位,宣传到位,解释到位,积极引导企业自觉守法,主动治污,绿色发展。一是实施企业环保分级管控,提升企业内生绿色动力。推进绩效分级引领企业创建,在重污染物天气应急管控期间实施差异化管控,提升企业绿色发展内生动力。2020年,全市创建B级企业17家、绩效引领性企业26家、C级企业57家。二是实施“依法+柔性”监管方式,促进市场良性竞争。在从严打击恶意环境违法行为的同时,全面实施环境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对遵纪守法的289家清单内企业,减少执法频次,全力保障企业生产。推进柔性监管方式,坚决杜绝“一罚了之”简单粗暴执法方式,对16起违法行为轻微且没有造成危害后果,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或减轻处罚。三是全面提高执法服务效能。全面提高执法人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加强执法装备建设,推广使用遥感、无人机巡查、在线监控和大数据分析等科技手段开展非现场远程检查,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的打扰,提高执法效能。

(五)严格监督,锻造干净担当队伍

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持之以恒地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政治上绝对忠诚、廉洁上干净自律、工作上干事担当的生态环境队伍。一是坚持不懈地开展正风肃纪。健全常态长效机制,及时解决队伍建设中出现的苗头性问题。二是深入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三是牢牢扎紧权力的笼子,防控廉政风险。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重新修订了《焦作市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适用规则》。四是牢固树立服务理念。坚持服务企业就是服务自己,增强环保干部主动作为、担当服务意识。在“亲”商中做好“清”商,为企业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近年来,虽然我局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市委、市政府要求,与企业、群众的期盼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普及环保政策、法律还不深入。虽然生态环境部门每年都组织多次环保政策法规帮扶、培训,但深度和精度还不够,仍有一些企业对环保政策、产业布局、项目选址等问题了解不透彻,造成时间、资源的一定浪费。二是监管第三方单位相对薄弱。一方面,由于国家、省对一些行业的第三方监管权限、监管要求不明确,市级生态环境部门缺乏有力的约束手段。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的逐利本性,第三方单位不同程度存在“重效益、轻服务”的问题。三是管控重污染天气不够精准。由于我市行业门类众多,同一行业技术路线也不尽相同,虽然一直在实时调整优化,但当前的管控清单仍然不够精准。

针对项目服务和重污染天气管控等问题,我局将切实提高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强化事中事后监督,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全力打造更优的营商环境。一是深入污染攻坚,腾出更多的环境容量。继续强力推进污染攻坚,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竞争力。深挖减排潜力,强力推进集中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和激励企业自主实施减排,为企业项目实施储备更多的环境总量。二是提高服务意识,助力经济健康发展。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企业服务日”等活动,全面落实“13710”工作制度、环评正面审批清单等九项服务举措。深入企业现场开展服务,为企业项目落地、治污减排提供政策和技术帮扶,打通困扰企业发展的难点、堵点、痛点。三是提高重污染天气应对能力,提升精细化管控水平。指导帮扶重点培育企业对标升级,到今年年底,全市重点行业绩效分级A、B级企业和绩效引领性、先进性企业力争不低于20%,促使重点行业绩效分级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四是加强对第三方服务单位监督指导,切实提高第三方服务水平。加大对第三方环境服务单位监管,不定期组织对第三方环境服务水平进行抽查,引导和提升第三方环境服务水平,促进技术服务市场有序竞争和健康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市教育局认真落实《焦作市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年)》,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举措、促进惠民,积极优化教育营商环境,助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一)精心安排部署。通过召开局党组扩大会议、全市教育系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学习有关要求,引导广大干部跳出教育看教育、贴近群众看教育、对标先进看教育,进一步转变观念、优化服务、提高效能,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深化职能转变。推进“放管服”改革,明确“权责清单”,将17项教育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全省政务服务平台,统一受理、全省通办。狠抓教育窗口、招生服务大厅、学生资助中心等机构服务效能,实行一次性受理、一站式办结。创新便民利企服务方式,推行网上预约、上门延时、特事特办、全程代理等服务,方便群众企业办事。

(三)落实入学政策。落实《焦作市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实施办法》,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入学手续,近两年共办理高层次人才和企业高管子女入学97人,做到“进得来、学得好”。坚持“流入地管理为主、公办学校接收为主”原则,去年以来共接收进城务工和外来经商人员子女入学12796人,实现“有学上、放下心”。

(四)提高教育质量。狠抓高考冲刺及名校突破,积极构建质量提升常态长效机制。去年,全市共有18名考生被清华、北大录取,是恢复高考以来最多的一年,总数全省排名第五,市教育局受到市委、市政府通令嘉奖,今年高考,全市一本上线6092人,较上年增加581人,增长11%,一本上线人数再创历史新高,教育吸引力和影响力有效增强。

(五)实施双元育人。全市24所职业院校、32家企业签约合作,24个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项目方案编制完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更加紧密,“双元”工作经验被《市委工作信息》专题刊发,被评为“焦作市改革创新奖”。在去年全省职业学校技能竞赛中,我市共获一等奖60个,总数排名全省前列。

(六)优化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教育集团总数达到99个,辐射带动229所薄弱学校提升发展,13所学校被评为全省标准化管理示范校、特色校。推进教育信息化,焦作及11所学校被确定为全省首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区、实验校,“三个课堂”建设经验在全国、全省作典型发言,特别是我市获得全省唯一“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申报权。

(七)加快项目建设。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公办园34所,完成城镇小区配套园治理58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13%;市实验幼儿园南园项目基本竣工,计划今年秋季学期建成投用,可新增优质公办幼儿学位450个。实施乡村小规模学校项目105所、乡镇寄宿制学校项目20所、薄弱学校改善提升项目225所、校舍维修改造项目77个,有效缓解“乡村弱”问题。

(八)促进公平惠民。今年累计资助贫困学生22.69万人次,免除学费住宿费9.39万人次。坚持“就近入学、划片招生”原则,去年共招收小学初中新生8.65万人,其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3435人,实现阳光招生、惠民招生。开展小学课后服务,推行学校达334所,受益学生达14.9万人,有效解决“放学早、接孩难”问题。出台焦作市义务教育学生减负“十条要求”,全面规范学生作业管理,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九)开展专项治理。开展师德师风治理,印发《焦作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建立师德个人档案。开展校外培训、托管机构治理,强化“五查五看”,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出台《关于加强校外托管机构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开展幼儿园办学行为治理,累计办证84所、整合12所、取缔91所,在全省率先完成治理任务。强化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是优质资源供给还需加大。教育协调发展结构布局还不够优化,区域、城乡、校际之间发展还不平衡,尤其是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挤、乡村弱”的短板仍为突出。城镇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步伐缓慢,特别是公办园建设滞后。

二是校外培训机构监管不到位。校外培训机构大多办学行为不规范,存在乱收费、超纲教学、加重学生负担等问题。贯彻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加强培训机构监督管理还未落实好。

三是服务发展能力还需提高。职业教育特色品牌专业不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还不健全,名校、特色学校数量少,教育吸引力不强,人才培养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

我们将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大局,聚焦群众期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不断提升教育服务水平,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一)抓好服务效能提升。持续推进“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实“四减一优”要求,改进服务方式方法,健全首问负责、限时办结、AB岗等制度,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省时、更省心、更省力。

(二)抓好惠商政策落实。健全完善高层次人才子女、进城务工和外来经商人员子女免费接受义务教育政策,按照“相对就近入学”原则,优先安排公办学校就读,做到随到随办、应入尽入,并畅通本市升学渠道,与我市学生享受同等待遇。

(三)抓好优质资源扩充。深入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专项治理,继续实施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新建改扩建一批乡镇寄宿制学校,推进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推进焦作大学、焦作师专联合升本和焦作工贸职业学院升本,支持筹建焦作卫生科技职业学院等一批专科层次高职院校。

(四)抓好教育改革创新。强力推进“双元”育人,实施职教“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加快发展“5G+教育”,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推动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教育评价改革、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县管校聘”和校长职级制改革,激发教育发展活力。

(五)抓好政风行风优化。持续开展“转变作风抓落实、优化环境促发展”活动,加强教育系统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强化师德师风教育,狠抓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规范民办学校管理,不断提升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树立教育良好形象。

优化营商环境是政治任务,也是发展之要。市教育局将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继续紧盯目标,加压奋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营造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为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焦作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决策部署,近年来,我局坚持以“服务大局、服务企业、服务群众”为抓手,以高品质营商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为焦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文旅支撑。

(一)坚持服务大局,筑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根”。为维护好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大局,我局通过抓实“三个保障”,切实筑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根”。

一是抓实组织保障。调整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定期研究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突出工作高度,加大工作力度,增强工作深度,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我市文化旅游工作稳处全省第一方阵,“太极胜地·山水焦作”两大品牌名扬世界,太极拳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是抓实制度保障。推动全省第一部全域旅游地方法规《焦作市全域旅游促进条例》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迈进法治化新阶段。编制完成了《焦作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焦作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框架体系,推动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进一步健全《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行政处罚决定集体讨论制度》等8项制度,梳理了258项权责清单并向社会公布,让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构建了公平、公正、和谐、健康的市场环境。

三是抓实人力保障。适时调整工作人员配置,切实抓好人力保障,做到领导带头亲自抓,牵头科室主力抓,相关科室配合抓,各部门配备工作专员持续抓,确保工作任务到岗,工作责任到人,工作实效到位。

(二)坚持服务企业,强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我局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着力从三个方面入手,努力强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筋脉。

一是政策扶企。助推企业复工复产,先后为旅行社暂退质量保证金664万元,给予11家入境游企业奖励资金43万元。提升文旅企业服务质量,加强A级景区创建力度。2020年以来,全市新增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家、3A级10家、2A级2家,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全市A级旅游景区达到41家,省级旅游度假区达到3家;新增旅游民宿63家,达到112家。云台山岸上小镇民宿街区爆红全国,云上院子在全国民宿评比中一举夺冠成为北方民宿标杆,4家民宿被评为全省精品民宿,数量、质量均全省领先。

二是智慧助企。深入开展“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坚持“一网通办”、异地可办、“掌上可办”等智慧化手段的运用,实现了“让企业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旅行社的设立、注销等业务均实现无纸化、“不见面”便捷办理,行政许可事项线上按时办结率达100%。局行政服务大厅窗口先后4次被评为红旗窗口、红星窗口,多次获得企业赠送锦旗。智慧文旅服务引领全省,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全域旅游大数据中心,形成了全省首家覆盖县市区、景区景点、文物、文化市场的网络体系。

三是规范为企。企业好不好,关键在引导。在日常工作中,一方面,加大对市场主体的依法监管。2020年以来,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32422人次,检查经营单位14351家次,责令改正60家次,办结案件151件,起到了有效的惩戒和警示作用。另一方面,加强教育引导。先后对文旅企业开展普法教育、安全生产等培训、讲座11次;组织集体约谈及守法经营承诺书签订会8次;印发《行政指导意见书》4份;梳理行政相对人违法风险点5个,制定防控措施15项,从而达到了培训企业、规范市场、推动发展的目的。

(三)坚持服务群众,固守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魂”。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既是我们工作的初心,也是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灵魂所在。

一是普法护民。通过局官微、“百姓文化超市”平台、河南理工大学学生群,以及部分社区居民群推送旅游常识、旅游警示等信息,受众学生、群众达2万余人;制作发放《文明之旅 豫见焦作》旅游维权服务手册3万份。畅通24小时游客投诉热线,2020年以来受理旅游投诉238起,结案率达到100%,游客满意度在全省持续领先。

二是文化悦民。认真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统筹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显著提升,仅市级层面年均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演出500余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2021年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绩效考核我市获评“优秀”格次,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百姓文化超市”惠民项目入选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多次在全国会议上推广。

三是让利惠民。面向全国发行了40万张云台山旅游惠民卡,使持卡民众尽享“一卡在手,无限畅游”的实惠。开展“钜惠夏季·火热焦作”焦作市文旅消费季活动,拟发放消费券1000万,让群众在购买焦作旅游年票、游景区、住民宿、购特产、乡村游等文旅消费中享受优惠补贴。

客观上,我局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与上级的要求、市场的呼唤、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如文旅产业链条短、产品结构较为单一,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还存在短板,市场发展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等。说明我们在深入市场、企业、群众调查研究还不够,对市场主体所想所急所盼了解得还不够深入、不够具体,需要不断改进。

下一步,我局将按照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实现“三个转变”,为持续推进文旅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使焦作在中原崛起中出重彩、更精彩贡献文旅人的力量。

(一)着力转变干部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文旅产业发展中的问题,表面上是营商环境,根子里还是干部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务求做到“四个决不能”。一是该办的事坚决办,决不能拖;二是能办的事马上办,决不能等;三是难办的事想法办,决不能放;四是合办的事协作办,决不能推。

(二)着力转变不敢担当的“避责思维”。建立容错免责机制,用“负责思维”代替“避责思维”,鼓励干部担当作为。通过机制的建立,使干部切实消除后顾之忧,切实把心思和精力用到干事创业上来,用到服务市场主体、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上来,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参与者、建设者的浓厚氛围,推动全市文旅行业营商环境持续向好,越来越好。

(三)着力转变刚性有余、柔性不足的粗放监管模式。

着力在监管模式上追求“刚柔并济”,实现对市场失范问题的“标本兼治”。一方面,在常态化的市场执法检查上卯足劲,对违法行为保持足够的震慑力;另一方面,在引导、指导上下功夫,对于企业的行为,只要不踩红线、底线,决不一罚了之、一停了之、甚至一关了之。用业务培训代替单调的说教,用“以案释法”代替枯燥的法条,全力做到寓监管于服务之中,从而实现“有温度”的监管,使文旅行业营商环境充满芬芳。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2020年,全市水利营商环境工作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治水方针和水利部“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治水新思路为指导,围绕水利部门施政、执法和服务于社会的各项活动,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两条例”),积极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努力营造文明、有序、高效、便捷的涉水营商环境,有效推动水利政务服务能力大提升,为我市奋力争当全省高质量发展领跑者提供了良好的涉水环境支撑。

2020年,市水利局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面所承担的主要任务有四项:配合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落实本部门“互联网+政务”改革等要求;配合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本部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工作;配合市信用体系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水利部门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工作;完善水利部门涉企监督检查工作等。

1.着力宣传贯彻“两条例”,在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上下功夫。充分运用各类媒体和渠道,创新宣传方式方法,向广大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广泛讲解、宣传普及“两条例”知识,增强社会各界对“两条例”内容的知晓度,努力营造人人参与营商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营商环境的强大合力。按照水利部《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水利建设市场正常秩序的实施意见》,严格执行招标投标法规制度,强化对项目业主的业务指导,在项目开标评标中委派专人进行监督,确保项目招投标的公平、公正、公开,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项目招投标氛围。2020年,我局共完成了67个项目的招标公告审核发布工作。

2.着力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在打造便捷高效的水利政务环境上下功夫。按照“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等要求,严格落实“三集中、三到位”、“一窗受理、集成服务”、“首问负责制”、“首席代表制”等相关制度。在2018年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要求“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的基础上,按照“互联网+政务”的改革要求,对34项审批事项2074个审批要素进行梳理,并在河南政务服务网进行公布,均达到了“一次办”、“网上办”要求。为方便涉水企业和群众,大幅压缩了办理流程和办事时限,较法定审批时限整体压缩了85%以上,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效率。2020年,全局审批事项32件,均按时办结,受到办事企业的一致好评,局驻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先后2次被评为红星红旗窗口。

3.着力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在简化优化投资项目审批流程上下功夫。严格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文件要求,结合本单位职责,积极落实市工程建设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等要求,做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一是梳理制定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图,将水利工程划分为4个阶段,明确了每个阶段的审批事项、审批时限、所需材料等,整体时限压缩至65个工作日。同时根据法律法规的调整,对流程图进行动态调整优化。二是对其它类型建设项目涉水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梳理,进一步明确了各事项的办理范围、环节、时限、申请材料等,极大地加快了建设工程的进展,方便了建设单位。

4.着力优化诚信环境,完善诚信体系,在开展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工作上下功夫。严格落实市政府有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要求,成立了焦作市水利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成员单位职责,对产生的信用信息及时在“焦作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送。去年公示信用信息34条。同时,按照我市《关于对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实施联合惩戒措施的合作备忘录》通知要求,积极配合发改、税务等部门开展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工作,全年共对3家企业实施联合惩戒。

5.着力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在精准服务企业上下功夫。按照市“万人助万企”活动工作安排,我局不断提升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着力解决好企业生产经营、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细化分工,健全包联服务机制。成立了“万人助万企”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为组长,分管副职为副组长,办公室、行政事项服务科、人事科负责人为组员,专门负责对口服务包联企业。二是简政放权,优化涉水服务环境。深入实施高标准营商环境优化行动,持续简政放权,提升监管效能,优化涉企服务,深化“府院联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三是精准服务,保障企业持续发展。局工作组多次深入厚源生物、中内凯思、河南晶能等对口包联企业,通过座谈交流、实地查看等方式了解企业经营情况,摸清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协调用水指标,全力破解企业用水难题,促进产业发展壮大、企业做大做强。

6.着力开展公正文明执法,在维护良好的水利法治环境上下功夫。按照市依治市工作安排部署,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严格实施“三项制度”,强化服务理念,转变执法方式,积极推动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先后开展了汛前河湖专项执法、陈年积案清零、普速铁路安全隐患综合治理等执法行动,持续开展违建别墅清理、扫黑除恶工作。出动执法车辆283车次,执法人员700人次,巡查河道长度2449公里,水域面积1881平方公里,查处非法取水案件2起。有力震慑了违法行为,维护了良好的水事秩序,为优化营商环境营造了良好的水利法治氛围。

虽然我们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与先进地区比较、与广大企业的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政策吸引力还不够强,覆盖面不广,服务机制还不够完善。二是扶持企业发展的有效措施还不多,服务创新不够。三是指导县(市)区水利部门加强企业服务意识不够。

三、2021年工作计划

2021年,我们将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相关要求,进一步提升效能、优化服务,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互联网+政务”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等,围绕水利部门施政、执法和服务于社会的各项活动,为企业营造一个文明、有序、高效、便捷的涉水营商环境,打造涉水企业服务的品牌单位。为我市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出重彩、更精彩,争当河南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的主力军贡献水利力量。

蜻蜓FM网络收音机,囊括了国内外数千家网络广播,并与全国各大地方电台合作,将传统电台整合到网络电台中,为用户呈现前沿丰富的广播节目和电台内容,涵盖了有声小说、相声小品、新闻、音乐、脱口秀、历史、情感、财经、儿童、评书、健康、教育、文化、科技、电台等三十余个大分类。蜻蜓FM是多年来用户喜爱的音频应用,手机必装的应用!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 0911603 icp经营许可证编号: 沪B2-

食品经营许可证: JY46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总)网出证(京)字第12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沪批字第U691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

反电信网络诈骗防范劝阻电话:962110(如网民接到该电话,请立即接听)

本站隶属于 上海麦克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21年开封市人代会召开时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