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安徽有20年历史的上海发达吗?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帝建明。第二年,明朝设置以“两京十三布政司”为主体的行政区划,其中南直隶的综合实力鹤立鸡群,倍受朝廷关注。时移世易,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八月,清高宗下令将南直隶一分为三。

明朝最强省份为什么会被清朝拆分呢?

上图_ 明太祖朱元璋半身像

明初,朱元璋将帝都南京周边的应天府、苏州府、凤阳府、扬州府等14个府级地区,确立为直属地区,称之为南直隶。整个地区包括江苏、安徽和上海等地区,总面积235,368平方公里,仅占全国总面积的7%。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南直隶人口约309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6%。

在僵化的数据背后,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南北方的夏税秋粮第一分别是山西和南直隶,山西收取了2800937石,南直隶高达7234820石,前者仅占后者的38.71%。不仅如此,比较南方地区的赋税,南直隶是第二名浙江的2.63倍,其赋税总额占全国赋税的1/3,足见经济实力之强。

上图_ 大明舆地图 南直隶

上图_ 明代南直隶行政区划

南直隶巨大的经济优势,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朝廷公布了乡试录取举人名额,南直隶独占100人,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北平、福建江西、浙江、湖广各占40人,广东和广西各25人。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南直隶和北直隶乡试取中名额各增加到135人,数量远超其他省份。时人感叹:“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

《明史·地理志》记载:“洪武元年八月建南京,罢行中书省,以应天等府直隶中书省,卫所直隶大都督府。十一年正月改南京为京师……永乐元年正月仍称南京。统府十四,直隶州四,属州十七,县九十有七。”南直隶下辖的府州中,苏州和松江(今上海)是全国最为富庶的地区之一,南京和苏州同为全国的丝织业中心,还有两淮盐业中转重镇扬州、军事要地徐州、龙起之地凤阳,南直隶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明清时淮南以煮盐为主淮北则是晒盐为主

事实上,做强做大南直隶,在历史上是有先例的。东汉光武帝刘秀出生于荆州南阳郡,不仅如此,云台二十八将中有十一人来自于南阳,为此,刘秀将37个县归集于南阳,成为“天下第一郡”,并奉为“帝乡”。

受此影响,各地民众迁居南阳,《三国志》坦言:“南阳户口数百万。”据统计,东汉永和五年(公元140年),南阳郡总人口达243万,占东汉总人口的4.94%,与十三刺史部的幽州人口相当。有了南阳的助力,东汉的荆州坐享“帝王之资”,因此,南直隶一枝独秀也就不足为奇了。

东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

从横向上看,明朝对南直隶的做法进行了复制。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取消了北京布政司,建立了北直隶,行政范围包括北京、天津和河北等三地。即便如此,明朝依然保留了南直隶“一览众山小”的地位。

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明朝是唯一北伐成功的王朝,北方经过辽、金、元的四百多年的统治,“胡化”严重,不利统治。因此,深耕江南,稳定南方,才是明智之举。而南直隶境内有“四渎”中的长江和淮河横贯东西,又有京杭大运河沟通南北,“两横一纵”的水路网络,加上高效便捷、成本低廉的漕运,强化了明朝对北方各地的统治。

上图_ 大明舆地图 北直隶

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割据辽东,建立后金,公开和明朝对抗。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缢死煤山。4月21日,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八旗攻城掠地,席卷中原。

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四月,多铎率清军攻至扬州,25日,史可法身死殉国,“清兵破城入,屠杀甚惨”,制造了“扬州十日”惨案。6月,江阴民众为抵制剃发令,在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等三人的组织下,起兵反清,清军大兵压境,进行镇压,史称“江阴八十一日”事件。

经过战争的洗礼,南直隶十室九空,呈现“一望皆无人烟,惟见空房四壁”的衰败景象。看似文弱的南直隶民众,面对清军的屠刀,展现出惊人的铁血和反抗精神,使清朝统治者心有余悸。南直隶发达的经济环境和浓郁的人文氛围,又令人侧目,清廷意识到必须从根本上分化瓦解南直隶。

根据南直隶的具体情况,清朝采取了针对性的拆分计划。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朝廷率先出招,将南直隶改为江南省,保持行政区划不变,分设左右布政使。此举无疑从政治上废除了南直隶享有的帝都特权,并且为今后的拆分埋下了伏笔。

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拆分工作进入了实质性阶段。江南左布政使驻江宁,制淮安等9府,辖苏北和安徽等地区,江南右布政使移驻苏州,制苏州等5府,辖苏南和上海等地区,这么做实质上是以长江为界进行了南北拆分,江南省名存实亡。

上图_ 清康熙四年江南省

清朝江南江宁等处布政使司所发的官封

时隔六年,脱胎于江南省的江苏、安徽正式成立,驻地不变,左右布政使分别改为安徽布政使和江苏布政使。乾隆二十五年(1760)八月,安徽布政使改驻安庆,江苏布政使驻地和辖地不变,新设江宁布政使,制辖江宁、淮安、扬州、徐州、海州、通州等府州,相当如今的江苏北部。

经过调整,清朝“十八行省”的行政格局基本形成,南直隶被安徽、江宁和江苏代替,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上图_ 清朝 二京十八省

上图_ 清朝 二京十八省总图

南直隶从成立到消亡,总共存在了391年。经过清朝四任皇帝的经营,历时115年才完成了对南直隶的拆分。如今,江苏、安徽和上海等三省市代替了南直隶。

据统计,2018年江苏、安徽、上海的GDP分别是92595.40亿元、32679.87亿元和30006.80亿元,在全国处于第二、第十一和第十三位,GDP占全国总额的17.25%。在全国排行前列,而三地的教育和文化资源也是全国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可以说,南直隶的注重经济、崇文重教的传统依然在这片土地上传承发扬。

参考资料:《明史》、《大明会典》、《明季南略》、《昆新两县续修合志》、《海角遗编》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云外平分天柱影,望中收尽海门秋。

安庆是皖西南的中心城市,位于安徽省西南方,地处三省交汇之处,是安徽省“皖江开发”的重点城市之一,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之美称。

安庆在合肥还不是省会之前,已经当了200多年的省会城市,但这不是最值得骄傲的地方,曾几何时,安庆与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并称为“长江五虎”。

安庆当时是安徽最繁荣,繁华的城市,还被称为安徽的“小上海”,直到失去省会的身份,安庆的经济开始停滞不前,城市的发展也随着时间的流逝,开始走下坡路。

这里适合养老,节奏慢,美食多,物价也没有太离谱,有一点市井气,但不浓,城市可以永葆年轻,人却终有一天会老去,老去之后你会无比怀念这些安静而精致的城市。

且这里生态环境优良,是国家园林城市,城北的大龙山—石塘湖风景区,将山景、水景、石景、树景、洞景融为一体,极具特色。

城南沿江岸建设的外滩公园,桥头公园绵延十千米,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城内的“世太史第”,“探花第”,“太平天国英王府”等古建筑,依然保持了典型的明清建筑风貌。

特别是历史悠久的菱湖公园与近年建设的莲湖公园,皖江公园,菱湖风景区已连成一片,可以和杭州西湖相媲美,建设在景区内的文化广场,黄梅戏艺术中心,日本樱花园,徽派盆景园等建筑物,更是给景区增添了一层文化氛围。

安庆给人一种斑驳感,老城所特有的一种底蕴,这种底蕴并不是靠高楼大厦所能堆砌的,它会让你觉得安心,一种奇特的归属感,这种归属感在任何一座高楼林立的大城市都不会有。

安庆的处境也是比较尴尬的,提到安徽的历史,人们更多会想到风格更统一的徽派或者桐城派,提到安徽的发展,除了合肥人们更多会想到比她年轻的和有活力的芜湖,铜陵。

安庆是长江沿岸著名的港口城市,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还是中国传统的黄梅戏之乡,这里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也是南部小城,现今没有多少光彩照人,见证过历史兴衰更替,如今静静地守着长江一隅。

众所周知,安徽的省会是合肥。而合肥也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之称。“江南之首”、“中原之喉”也是对合肥的赞誉。合肥固然在安徽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地位,在安徽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个城市是不可被遗忘的。

它曾做了安徽282年的省会,拥有中国历史上第一家近现代兵工厂、中国第一台机动轮船、第一台蒸汽机,但是说到这,便可感受到这个城市曾经于安徽的地位和繁荣。曾经到底如何发达繁荣?长江沿岸有三座大城市,称为长江三巅。这三巅,除了武昌和南京,就便是它。而它,叫做安庆。不知,你对这个城市有几分了解。

追溯过往才知,从清康熙六年(1667)安徽建省算起,至1949年新中国的安徽省会正式定位于合肥时止,安庆为安徽的省会共282年。

安徽的“安”,就是取自安庆府。因太平天国起义,才迁省会于合肥是应急之举。清廷收复安庆后,安徽省会又回到安庆。清末,安庆再次迎来繁荣时期,安庆有个响当当的称号,叫小上海。最后在新中国时,选择省会时,定在“皖之中”的合肥,优势在于处在安徽全省的中部,在交通不是很发达的那个年代,各地来往合肥非常方便。安庆和芜湖都非常好,就是位置相对偏南。

安庆——文化之邦、戏剧之乡

去安庆,不可错过的地方文化便是“黄梅戏”。中国的国粹。安庆是京剧的发源地之一,中国五大剧种之一黄梅戏的发源地和传承地。

在清乾隆年间,发源于皖鄂交界处的采茶调传至安庆地区,后与本地方言相结合,经严凤英等老一辈艺术家的继承与发扬,逐渐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剧种——黄梅戏。提到《天仙配》、《女驸马》,即使不喜欢戏曲的人也会知晓,而这黄梅戏便是成长于安庆地区、兴盛于安庆地区。

位于安庆市潜山市,天柱山是安徽之源、世界地质公园、中国最早五岳之南岳(古南岳),是安徽省三大名山之一。主要景点有炼丹湖、飞来峰、天柱峰、薛家岗古文化遗址、龙潭河、三祖禅寺、石牛古洞、神秘谷、大天门等。

位于安庆市区枞阳门外长江边上,古称护国永昌禅寺,又名万佛寺。始建于北宋开宝七年(974年)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邑绅阮自华募资重修,殿宇华丽,气势恢宏,为沿江名刹。寺由殿、堂、阁、楼、房、塔、园等古建筑群组合而成,占地2.2万平方米。临江的山门上嵌有清朝光绪皇帝手书的”迎江寺”三个金字。截至2016年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振风塔矗立于迎江寺中,始建于宋,重建于明隆庆四年,原名''万佛塔'',是长江流域少见的迎江七级浮图。远看如同一直立的圆锥体,挺拔秀丽,气势雄伟;近看由砖石砌成的楼阁式建筑,嵌空玲珑,庄重华美。塔有七层八角,每层檐角发戗,戗下系铜铃,随风作响,内共有168级台阶,每层有石栏环卫。

小孤山位于安徽省宿松县城东南六十公里的长江中的独立山峰,周围1里,海拔78米。它原是江中石屿,它孤峰独峙,三面环水,直插江心,气势险峻,宛若一个傲娇的小小男孩,却硬是有着''障百川于千里,纳群山于足下''的气势。山虽小却志傲群山,上锁金焦,下阻千浪。也或许这独特之处,竟也引得历代诗家学者对小孤山的青睐,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诗句,''东看太师椅、南望一支笔、西观似悬钟、北眺啸天龙''算是为其最形象的描写了。

赵朴初——佛教的传奇的一生

安庆市天台里一号的赵朴初故居里,真实的走进这个传奇人物的生活环境中,似乎能够看见他用尽一生致力于传播佛教的发展。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提倡人间佛教,重视僧才教育;几十年来,他领导中国佛教界在协助政府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健全僧伽制度、佛教对外交往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陈独秀——一个说不清是政治人物还是文人的人

陈独秀,字仲甫,号实庵,一八七九年十月出生于安徽安庆、怀宁两县的县界处,县界恰好从他老家的中间穿过,这也许注定了他是一个一出生便要将争议带入世间的人物。陈独秀一生向往民主,追求平等人生,说他是机会主义者就是说他企图用无产阶级专政实现西方式的民主自由。

可去安庆市大观区内的陈独秀纪念馆和一旁遥遥相望的独秀园更深入的去了解陈独秀的一生。

严凤英——黄梅戏一代宗师

从民歌小调到黄梅戏,从四、五岁到十五岁,一个人、一辈子,似乎都只剩下了一件事,这件事是只关于黄梅戏的表演,这个人是一代宗师——严凤英。严凤英是黄梅戏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也中国黄梅戏的发展缔造者之一,更是“七仙女”的塑造者,中国黄梅戏传承发展重要的开拓者和贡献者。

若不是我曾因工作去过安庆,定是不会发现它曾经竟在安徽的历史上有如此的地位。于现在的安徽而言,安庆是一座低调的城市。一个地级市,皖鄂赣区域的中心城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历史上科技最发达的朝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