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天财富能保证收益吗?

恒天财富8·18理财节上海站投资论坛

中新网上海新闻9月4日电(汪青)日前,恒天财富8·18理财节上海站投资论坛顺利落下帷幕。会上,恒天财富股份总裁崔同跃提到,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个人财富快速累积和居民资产配置日趋多元,使得中国个人财富管理市场持续增长,但面对不断变化的大环境,如强监管、债转股、经济全球化趋势等,高净值人群还是迫切需要做好财富管理,对抗市场波动风险,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

具体如何进行配置?崔同跃表示,如果大家想维持一个长期不错的回报,建议穿越经济周期去做财富管理,选好方向是第一步,然后是坚持。2018年以来中国及全球经济再一次回升,经济逐步走向美林投资时钟模型的第三步过热期阶段,利用好这一模型进行长期资产配置,可以有力实现大家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他比较看好四个配置行业方向:消费升级领域、深度城市化机遇、新兴产业的长期创新资本、政策许可下的全球资产配置。

“在配置方向和内容有初步意向后,大家最终要的是要进行自我能力的评估,清晰认知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品类,然后通过识别合规管理人、识别合规销售行为、识别合规投资运作环节找到合规的金融机构,最后在众多投资品类中挑选产品,构成最适合自己的资产配置组合。”崔同跃建议。

主讲人:恒天财富股份总裁崔同跃

各位尊敬的客户,大家下午好,首先抱歉一下,我嗓子一直不太好,今天的声音可能比较有磁性。因为平时一直在北京,今年北京的雾霾还可以,没有那么严重,然后去看医生,医生说可能空气里又多了什么新成分,所以今年呼吸道疾病特别多,我努力发挥好。

今天,像主持人讲的,我们主要还是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和金融环境下,和在座的各位客户做一下交流,我们今年听到的比较多的词就是爆雷,包括一些跑路这些词比较多。作为一个金融从业人员,我们也是身处其中,接触了很多市场上的一些事件,包括也看到了金融环境的一些变化,所以也是利用今天下午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我把我们整个对市场的看法,后来接下来我们的一些工作思路给在座的各位做一下汇报。

我的题目是《破解复杂金融环境下的投资焦虑》,整体上我们今天会分几部分来给各位做介绍,第一部分还是谈谈怎么去看待当下相对复杂的金融环境。

应该是从去年开始,去杠杆包括补短板这些词渐渐被我们所熟悉,以前所谓的这些杠杆、打破刚兑,其实都是停留在纸面上,包括监管公布的一些政策,其实执行力度也不是那么大,但是到今年我们能切切实实的感觉到,去杠杆这个事儿和我们在座客户,我们的投资、理财、财富管理应该是密切的关联。其实去杠杆这个事情,也不是中国的独创,过去10年,全球范围出现过两次很大规模的去杠杆。

第一次: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

第二次:2012年前后欧美的欧债危机。

这两次大的金融危机,其实都是由于债务和杠杆的问题,所造成的。我们可以回忆一下这两个事情对全球的整个金融市场冲击还是非常大的。所以,从2015、2016年开始,监管部门高层开始提去杠杆降低负债率,其实这个事情我觉得同整个金融安全的角度来讲,是恰如其分的政策。但是今年我们感觉整个市场确实变化比较大,包括爆雷的这些事件,也提示我们到底这个政策是不是出现了一些偏差?

我本人的观念,因为我们看美国次贷危机是怎么产生的呢?美国是把一些房子卖给了穷人,当然穷人买不起,或者是信用等级评分不高的美国当地的居民,配套的政策就是给他一些低息的、长期的贷款。这些贷款包括它的整个结构安排开始可能是只付一个固定利率,或者是付一个比较低的利息。那么,等到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恢复原来的浮动利率。所以,在2007、2008年,加上美国资产证券化,搞的如火如荼。所以,就出现了次贷危机,这是美国去杠杆产生的一个原因。

那么,欧盟我们都知道是几个比较大的债务国,像西班牙、希腊、葡萄牙,这些国家都是高福利的国家,同时整个从他们国家的角度、财政收入各方面表现的不好,所以大举的去借债,最后导致出现了欧债危机。

这两个其实都是杠杆或者是过高的债务比率造成的,但是我们再回过头去看,在这两个危机发生的过程中,不管是美联储还是欧洲、央行,其实都出台了相应的或者宽松政策,我们讲就是qe,有美版的qe,去买长期国债外务市场去注重流动性,欧版的qe直接把基准利率降成了0,甚至是负利,这是两个大的经济体应对去杠杆,应对债务问题所采取的一些相应的监管手段。

中国的话,我们想今年上半年开始,其实一个货币政策还是偏紧了。银行贷款还能维持在一个正常的增长水平,但是银行也是惜贷。我们后来会提到社会融资的规模,确实是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什么是社会融资呢?除去传统的银行信贷渠道之外,企业或者是公司能够从市场上去进行融资的其它的渠道,包括票据贴现、委托贷款等等,这些社会融资大规模的下降,其实是直接导致今年我们上半年金融整体上相对比较复杂,或者叫金融乱象产生的原因。那么,P2P也好,债权违约也好,包括股票质押违约也好,其实都和货币政策相关的。

所以,在6月份开始后,我们从市场上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经济学家、主流媒体都在呼吁,希望货币政策能够做出微调,同时为了让企业更加有活力,希望财政政策能够相应的去配套。而且在今年7月份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也把去杠杆的节奏做了一个定性,要稳杠杆,并不是大规模的去杠杆,同时货币政策也也相应做出了调整,我觉得这个调整还是非常的及时的。从美国经济的这些事情,就可以推演到我们下一步货币政策的一些导向。

这是,简单从宏观角度谈谈我们对去杠杆的理解,一句话:去杠杆是非常必要的,因为现在资金空转的现象比较严重,即使我去放水,也到不了实体经济,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去杠杆一定要维持一个相应的节奏,不能让货币政策过于偏激导致很多企业的实体经济拿不到钱。这是我觉得去杠杆和紧凑货币政策叠加所产生的一个效果。

那么,我们谈到今年以来,这个市场的一些新的动向,第一个大家反映比较多的就是P2P,全国应该有4000、5000家P2P,目前出问题的确实也不少。我们看这张图,左边这个折线图,是从2018年开始我们看P2P出问题的概率是比较高的,那么在这个区域分布上来看,上海、浙江和广东这是主要的一些区域,东南沿海的经济发达区域。P2P本身它其实也不是中国首创的,它也是一个舶来品,最早也是从发达金融市场,像美国、欧洲这些区域引进过来的,本身它是一个信息服务的中介。

我们觉得这个业务模式其实没有太多的问题,引入中国之后,我们也给它贯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普惠金融。但是P2P后续为什么会出这么多的问题,其实我想这个和我们的金融创新是有很多关系的,很多互联网金融公司把P2P引进来了,还出现了一些资金池的问题。本来P2P应该是借款人和债权人,两个人是一一对应的,但是因为中间出现了很多的错配,形成了信息的不对称。最后,当整个现金流不能正常维持的时候,就会产生爆雷的事件。

P2P本身我觉得它是一个很好的金融中介工具,以前我有一个朋友也是上市公司的高管,他的亲戚经常会跟他借钱,大家都知道亲戚借现很麻烦,到期不还的话,也不太好去主张。他就自己借用了P2P平台,如果有亲戚借款,我们双方去P2P平台做一个登记,这样到期之后,正常来讲的话,我这笔债务就能够被确认,包括有人去帮我催收。其实这是很好的一个金融工具,但是确实由于金融监管相对比较松,再加上这些主体经营不够审慎,所以出现了我们所谓的P2P爆雷的事件。

前不久金融学家许小年也提过,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它不是互联网,还是金融,所以任何一种融资工具或者是金融中介工具,如果脱离了监管、脱离了合规,其实可能带给我们的风险就会比较高。当然P2P这个事儿最近也是波及面相对比较广,据说中国有1亿多个人客户可能都涉及到P2P的投资。我们知道最近比较热的一个事件,昆山最近出现了一个砍人的事情,最近媒体炒的非常热,到底是不是正当防卫,现在又有了一个定论了。那么这个事件的主角,就是拿刀的龙哥,其实后来大家八卦了一下,他也是一个P2P的从业人员。他是网贷负责催收的从业人员。所以,为什么过去18年蹲了9年监狱,反而现在还能开宝马,还能有自己的典当行,其实这个也是产业包括行业所产生的一些问题。

所以,我们认为P2P网贷它其实有监管的问题,但是主要还是行业不规范,风控比较松散,违规经营,和目前的宏观金融环境,也有比较大的一个关系。

第二个大家比较关注的就是现在的债权违约,特别是信用债。我们知道债券投资和在座各位客户有间接的关系,因为个人客户很少去参与银行间或者是交易所市场的债券投资,我们比较多的是买一些金融产品,银行理财、私募基金,通过金融产品参与债券的投资。

今年的债券违约也是各种消息比较多。一方面是企业的信用状况出了问题,到期不能正常还款,但我们觉得另外一个维度考虑也是流动性的问题,前不久有很多家房地产的上市公司和我们谈过债券投资的问题,应该是在2014年、2015年我们都有印象,那时候货币政策还是比较宽松的,每年M2都是两位数的增长。这些企业在融资的时候,通常会把发债作为首选,因为成本比较低。所以在2014年、2015年很多房地产企业发了一些私募债或者是信用债。但是当时他们做了一个选择,这些债券呢,它可以选三年期短期的发行的期限,还可以选五年期或者更长期限的发行的条款。最后呢,很多房地产开发企业它们选择了短期,为什么呢?因为短期资金成本比较低,从当时的财务规划的角度,希望到期了之后再续发,来解决流动性的问题。

但是到了2017年、2018年,我们经常看到媒体的报道,很多企业发债失败了,留拍没有人认购,就是因为在去杠杆的背景下,再加上相对比较紧的货币政策,所以市场的流动性出了问题。这些也是导致今年债券违约,大家经常能听到这些消息的重要的原因。去杠杆对整个金融市场的影响,特别是对债务融资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

同时和暴雷这个词密切相关的资本市场,我们看这张饼图是整个A股上市公司股票质押的整体情况。3500多家上市公司,左边这办边质押率在30%以上的公司,我们看这个比例还是蛮高的。为什么会出现股票质押融资的工具呢?其实它有几方面的原因吧,简单剖析一下,一个是2015年股灾之后证监会、监管部门出台了很多政策,不允许大股东再去随便抛售自己上市公司的股票。中国的企业家平时也是需要去再融资的,特别是民营企业的上市公司,他们的融资渠道比较窄,金融业给他们一个选择,可以把自己的股票押出去融资。所以作为一个重要的融资手段,2015年以来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股票质押是比较多的一种业务模式。

同时呢,两年前整个证监会对于定增的政策也做了新的调整,必须要市价发行了,不能打折。不能打折的话,像一些金融机构就不愿意认购了,但是定增也是上市公司很重要的再融资工具,因为我上市之后要接受公众监管了,我的财务更加透明了,我获得的好处就是希望通过资本市场获得新的融资来扩展我的业务。但是这种情况下定增发不出去了,缺乏融资渠道怎么办?大股东跳出来说我给你保底吧,所以在2016年、2017年一种非常流行的业务模式是保底定增,这种也是和监管的政策是密切相关的。

到了2017年、2018年,我们看今年A股市场从严开始就不太好,上市公司暴雷的事情也比较多,股票缺乏流动性,这也是拜去杠杆所赐,导致今年金融市场还是比较忙的,这是关于A股的情况。

前面我们提到这些原因在于哪里呢?在于社会融资规模出现了大规模的下降,我们讲社会融资规模,我们看右上角是一定时期内,借款人通过非传统的银行渠道所筹集资金的总额,蓝色这条线是贷款余额的同比增幅,我们看还是一个相对比较平稳的规模。大部分银行体系内的信贷规模还是相对充足的,灰色这条线从2013年开始持续下降,我们经常提到像非标、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票据融资,甚至包括发债、股票都可以归为社会融资,比例下降的是非常快的。我们前面提到到了5月份、6月份的关口,很多著名的经济学家都出来讲社会融资规模下降不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导致除了银行体系外大家流动性都非常紧张,这样就是对中小企业,对实体经济,对民营企业产生了非常直接的冲击,这就是我们总结的现象背后的成因。虽然不太全面呢,但是我想也确实和现在的市场是密切关联的,这是我们对目前情况的思考。

我们经常提金融呢,一定要和实体经济相结合,从2008年开始,就产生了很多的影子银行,因为2008年银行信贷规模当时是相对比较紧张的,虽然有40000亿,但是很多没有进入实体经济。那时候理财、信托这些影子银行慢慢为实体经济贡献了很多的规模,到2017年达到将近50万亿的规模。

我们经常说杠杆是怎么产生的,一方面在市场上借钱,找银行借贷款,包括前面提到的股票质押也好、P2P这些都是杠杆的来源。但是很大的杠杆并不完全在于我们前面提到的这些形式,银行体系内也产生很多的杠杆,大家可能平时观察不到,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讲现在市场上有农商行、城商行,也有国有的四大银行。国有银行是不缺钱的,但是中小商业银行是比较缺钱的。每年还有比较强的营利的目标,怎么办呢?通常的模式是小银行发行一些同业存单,大银行去认购。大银行把钱给到小银行之后,必然要求到期要还本付息,这是第一层杠杆。

小银行拿到钱之后,它会把自己的资产再做一层委托,让券商、基金、资产管理公司去帮它管这个钱,为了最后的收益确定性,他们通常会签委托投资协议,到期你要按照一定的利息,一定收益率来对我提供一个担保,这就构成另一种杠杆。

我们可以想像,如果券商、资管公司再把资金再委托出去,又会形成新的杠杆,所以除去我们讲的社会融资之外,在银行体系内,包括120多万亿大资管框架下,其实又产生很多我们平时又看不见的杠杆。所以在2017年整个金融稳定报告里提出了资产管理业务,特别提到了刚兑,并不只针对个人客户购买理财产品所产生一定要实现的隐形兑付,我刚才提到在银行整个市场体系内也存在相应的刚兑问题,就是我经常提到的委外的业务。

可能我们个人投资者觉得这是一个好事情,我去银行买一个产品,到期你要给我还本付息,利息还比存款高。为什么一定要打破刚兑呢?某种程度上,我们所说的刚兑是把金融风险从日常的投资行为中转嫁给了金融机构,特别是转嫁给了银行、保险公司、券商,这些风险逐步聚集之后,就可能会产生系统性的风险,我们都知道美国的次贷危机、欧债危机,对市场的冲击还是非常大的,中国这么大一个经济体,其实经不起这种系统性的风险,所以在去杠杆的过程中,我们看政策还是相对比较紧的,而且执行力度非常大。因此在2017年,央行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里,也特别对刚性兑付这种事情做了说明。

针对相应的一些配套政策,从2017年开始,大资管办法,包括银行委托贷款的管理办法,这些都对市场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委贷这件事呢,也是2017年一个大事件,可能各位客户不太了解,但实际上以前我们大家买私募基金,然后私募基金借给企业,其实很多就是通过委托贷款的方式去进行的,现在把这个事情砍掉了,私募基金不能再去投债权了,不能再干融资的事情了。所以也使社会融资少了非常重要的渠道,基本上现在我们所认购的私募资管的产品,大部分都是证券和股权类,我们再去投一些债权类的标的呢,除非它之前已经有产品备案了,新去备案的这些产品基本上都不会再通过,这也是监管文件对市场产生的一些冲击。

提到资管新规也好,提到去杠杆也好,我们根本的目的呢,公司帮我做的PPT,脱实向虚、支持实体经济、调整产业结构、维护金融安全秩序,我个人觉得资管新规目前能够实现最主要的目的,还是维持金融安全秩序。前两条你说要治理脱实向虚,要调整产业结构,这个靠资管新规肯定是不能完成的,资管新规只能去规范金融机构或者投资机构的行为,到底钱往哪里投,其实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我们监管经常讲要把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结合起来,引导资金投向实体经济,问题是资本是有回报要求的,如果你投资企业也好,投资实体经济也好,没有相应的回报,资金宁可空转也不愿意去进入到实体经济,所以我们说要支持实体经济,要调整产业结构,其实更重要的还是需要从其他几端发力,包括配套一些产业的政策,包括减税,包括减轻企业负担。

最近媒体也炒的比较多,近期从高层的角度,把减税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很重要的高度,但是从实际政策执行来看,其实也反映现在监管部门大家的政策不太统一的现状。中午吃饭的时候和几位客户还在讨论,最近大家都很关注,国家税务总局和稽查大队出了一个通知,之前创投企业20%的所得税的试用税率是不对的,应该往前追溯到35%的税率,这样整个行业引起震动。后来证监会,中国基金业协会也连夜和税务总局做了沟通,希望对这个政策进行调整,确实对市场冲击面特别大。这个过程中我们讲还是需要各个部门密切配合,把高层的一些政策能够确实落地,能够执行起来。

这几天还有税改,包括追缴社保,社保要从严去征收,国家税务局开始作为社保的征收主体,以前只是负责代收,现在它带头来收,这是它主要的职责。很多种小企业将来的负担会比较重,当然从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角度这是一个好事情,但是对整个经济面的冲击,我觉得还是有的。所以现在政策感觉确实还是要统一。

0050现在叫大资管,大资管是怎么产生的呢?我在银行之前是工作了15年的时间,我记得在2008年,股票市场有一波牛市,在那个时间段之前,银行和资本市场还是相对隔的比较远的,2007年的时候股票市场涨的很高,涨到6142点,那时候银行没有太多资本市场的业务,无非是代销一些公募基金挣一些手续费,或者给一些基金做托管业务,完全是不负投资职责的,只是做第三方监管业务,资本市场的波动对银行的影响并不大。

但是2008年之后,这个情况切切实实发生变化了,那时候银行理财我们知道那几年蓬勃发展,创新了很多业务模式,股票质押融资,我们可以说是银行理财首创的,包括结构化的配资,那时候发一个产品,然后上市公司再出一个次级,一起做一比二的结构,这些都是银行理财以前倚重的营利或者是风控模式。

2015年的股灾,那一年银行是非常紧张的,包括高层的救市基金,很关注的指标是银行理财产品股票质押融资的违约率,因为是风控最严的,当那个时点一旦银行的股票质押融资开始出现违约的时候,市场是非常恐慌的。银行、保险公司、私募基金、券商,大家在整个大资管的框架下,大家已经密切联系在一起了,大家不是互相孤立了,2008年以前股票市场出了什么问题跟我银行关系不大,但是2015年之后,股票再往下跌,可能导致我银行理财出现大面积的违约,这个事情就非常严重了。所以大资管也是为了统一监管规则,防止监管套利。

我记得两三年前吧,我们去招金融专业人才的时候,比较吃香的是产品经理,什么产品经理最吃香呢?就是对监管政策特别熟,他能知道绕监管。比如说来了一个项目我是通过私募基金融资,还是通过信托融资,还是通过银行理财融资,它能设计很好的融资结构,这些人才非常吃香。但是这些人才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呢?比较擅于绕监管,但是我想到今年吧,他们的这些职业技能还是需要提升,如果我们想帮助客户理财做财务管理,还是要回归本源。看看什么市场机会能给客户赚钱,什么市场机会可以匹配客户的风险需求,这是一个产品经理或者投资经理应该做的事情,这是资管新规我们的一些想法。

包括在资管新规里面提到了要穿透,要期限对应,要禁止资金池,打破刚兑。资金池也是银行发明的,说的远一点,最早银行开始做理财的时候,很简单,那时候基本上就是对应表外的融资需求,是影子银行,期限错配是怎么产生的呢?企业或者是融资方拿了一个五年期的资产,要求资金融资成本不超过8%,五年期的产品没有人会买了,银行怎么办呢?就拆成一年期一年期的发,先发一个一年期的产品资金给到6%就行了,剩下的2%我作为中介业务手续费把它收进来。再之后到期我再续发一期,第二年揭第一年,依此类推一直到地五年产品兑付,这就是最早滚动发行和资金池的来源。

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如果你的资金比较宽松,到期能有资金接上,这种模式是没有问题的,长拆短。如果你的流动性现在比较紧,货币每年增速没有那么快了,到期资金募不上,这直接会产生兑付的风险。所以我想资管新规也是针对现在的一些业务模式所做的一些新的规范吧,而且资管新规我们注意到并没有把非标的事情砍掉,以前大家担心非标属于影子银行,会不会在大资管办法里把非标的事情说的很严重。其实我们看到非标是合规的,但是你要给它相应的投资模式或者产品形态,来对接非标资产,期限一定要对应,不能进行错配,这就解释了刚才提到的现象。

资管新规对各个投资机构都有影响,对银行来说之前的保本理财今后就不能有了,券商的通道或者非标融资业务会受到相应的影响,信托也是一样的,公募基金以前大家经常会买到的分期基金,到期之后就不会再存续了。像有一些短期的债券理财产品,之前给客户预期收益率,为什么能给呢?用摊余成本法来估值,不管你市值怎么波动,按照到期收益率定期分摊,但是未来短期的债券型理财产品要按市值来估了,所以也会有相应的净值的波动。私募基金呢,我们也谈到了,影响也是比较大。但是对保险相对来说影响小,因为保险的资金都是长期资金,所以受错配影响比较小。受影响,之前大家都关注的像宝能也好,安邦他们的万能险一直受监管的关注,包括出台了很多的处罚措施。因为万能险它是一个借短债投长期资产的一种业务模式,那么长期来看会有一定的流动性风险和兑付风险。所以,这个在资管新规的背景下,也不太符合现在的监管要求,这种业务模式也会受到相应规模的一些影响。

谈了前面的整个宏观经济形势,我想也是说的相对比较通俗,把我们对市场的一些理解和在座的做了一个汇报,接下来我们讲在现在的形势下,我们怎么样去配置资产。

两个方向,我觉得首先个人财务是在快速的增长,同时监管也在不断的加码。过去的10年或者20年,每年多M2的增速,广义货币的增速都是保持在两位数,这个是表明了货币政策的一个宽松。同时每年居民的储蓄率都是一个正增长。但是到了2017年末,这两个规律都打破了,m2的增速降到了个位数,同时居民储蓄的增长率第一次出现了负增长,确实表示这个资金面比较紧了。

以前我们不管是投资房地产,或者是买理财产品,或者是投资股票,通常都还有一个不错的收益,这个也是得益于大水漫灌的或者政策。但是未来我们想如果您在细分的行业,细分的产品,或者细分的管理人方面不做甄选,想拿到一个长期的比较稳定的收益,可能就要去有一定困难了。

我们都知道美国每年的GDP增长率2%、3%,但是像捐赠基金、一些知名的对冲基金,还是有不错的回报,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金融产品都有这样的回报。我想这个情况未来也会在中国的市场上会相应的发生类似的现象。

当然,个人的财富还是快速积累,这是麦肯锡的一个数据,到2022年人均GDP达到1.2万美元,进入到高收入国家的行列,个人财富快速积累,达到158万亿,其中富裕级以上的家庭,富裕级就是家庭的金融资产在300万以上的,将会达到2400万,掌握中国51%的社会财富。多说两句,接下来我们的周荣华周老师,也会给大家去讲一个中美贸易的摩擦。

那天我看到这个PPT,我思考了一个账,2400万个家庭,如果每个家庭是3口人,加一起是7200万,这7200万占整个人口的比重应该在5%-6%左右,那么掌握51%的财富,这个集中度高不高?其实还是正常的,我们所说的贫富分化的现象还是没有那么严重。但是美国的贸易战和中国的贸易摩擦除了它遏制中国的一些原因,包括美国的孤立政策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美国对外转移它内部的矛盾。

我们看了一些分析报告,美国历史上发生过四次大规模的贸易战:

第一次:20、30年代的大萧条。

第二次:70年代的石油危机。

第三次:2000年世纪初的钢铁贸易的摩擦。

第四次:就是最近的一次。

这四次的贸易战,每次的深层次的原因,除了国际之间的较量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美国内部的矛盾,它的贫富分化非常大。现在这个阶段,我们看了一些研究机构的数据,美国现在1%的高净值人群掌握了40%的财富,这个还是相对非常集中的。我们各位客户如果经常去美国的话,也会看到,其实它底层的中产阶级也好,或者是贫民阶层也好,他们的生活状态并不是很好,没什么存款。交医保也交不起来,生活状态并不是很好。所以,我们讲现在贸易摩擦其实跟美国对外转移矛盾是有很大关系的,内部其实也不太平。

同时我们看个人财富的规模增长,财富的构成,这个橙色的是客户的现金和存款的占比,那么从2012年存款是占客户财富的67%,到现在占到52%,我们看到这个规模是在逐步下降的。这个话题如果延伸开去讲,不管是银行,还是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如果你想把财富的事情做的更好、更专业,能够跟客户的利益保持一致,还是要独立的去经营、去持牌运作。我在银行那几年,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每当政策有调整的时候,其实银行首要的是保存款,很多时候我们的客户经理会让客户去配置一些存款,支行也好,分行也好,都想拉存款。

为什么会产生这个问题?因为存款,特别是活期存款,是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内收益最高的一个产品品类,大家可能想象不到,你去卖理财、基金其实只赚手续费收益,只有客户把资金放到银行做活期存款,对银行收益是最大的。但是这个和客户的利益其实是不一致的。从真正专业性的角度来讲,其实银行如果想把财富管理的事儿,私人银行的事儿做好,一定要专业的团队去独立的运作,和你既有的个人金融存款业务这些业务要有一定的区隔。

麦肯锡这个报告还少了到客户的资产配置意识在提升,投顾的服务潜力巨大,线上的渠道也在不断的渗透,很多客户去尝试智能投顾,包括对投顾的品牌、专业、顾问水平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作为从业人员,我也稍微讲两句自己的体会,我们讲资产配置,就是给客户一套整体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单位的去卖产品。中国的现状是,就像我们去医院看病一样,我们愿意花钱去买高价的药,但是我们不愿意为这个药方去付费。

所以,公立医院的医生的诊费是很低的,但是买要的收入是比较高的,这也产生了很多医患的矛盾。理财这个事情,和医生特别像,我们想给客户做资产配置,我们给客户开一个配置方案,我们讲开一个药方,但是没有很多客户愿意为这个药方来付费。有的时候不管是银行,还是三方财富,都会给客户主动推介产品,因为我们每年都自己的盈利的需求。

那么,从长远来看,真的要想和客户利益保持一致的话,我们也是内部希望我们的理财师能够给客户更多的一个资产配置的方案。其实从长远的该度来看,如果客户愿意为方案付费,而不是我们从产品端去收销售佣金,去收销售服务费的话,这个业务模式会更加的顺畅,能和客户的利益长久的去保持一致,这是一点体会。

高净值人群,我们讲财富管理的逻辑,这里也是提一下,到底接下来还能不能继续做理财,能不能继续做投资,当然答案是必须确定的。因为确实,我们现在财富管理的逻辑有一些变化,这给我们总结了几点:

第一,财富收入的结构,从工资性收入转变为投资性收入。我想一线、二线城市,如果我们每个家庭有大概2000万、3000万的金融资产可以支配的话,其实每年通过财富管理获得的收益就已经比较可观了,这个时候我想工资形投入可能在家收入的占比,或者说它的重要性会相应的去下降。

在支出这一块,我们现在每年买房的支出其实不多了,因为一线城市限购。换车也不能天天换,每年除了子女教育、健康、旅游之外,我们的支出相对没有那么多。但是,如果我们去拉一拉自己的银行账户,真正的支出从我账户转出去的钱,其实更多是去做投资性的支出,买理财产品买私募基金、保险,这个也和前几年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同时,我想很多客户也开始来关注,我是自己炒股效果更好,还是请理财师、专业机构给一些它独立的意见更好。我想很多的专业投资机构,目前给客户的建议也成为我们资产配置和投资理财非常重要的一个决策依据。

谈到配置,到底怎么去配置,这个PPT后面写的我觉得有一点问题了,配置这个事情就是中长期的行为,择股和择时呢,从投资的角度不太有效,不能长期是正的贡献。配置是要把资产进行分散,不要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相应的分散风险,特别是在打破刚兑的模式下,很多客户就问以前交流说固收产品还能不能买,我说固收产品本身没有问题,就是一个债权的投资,如果你想规避风险,一方面看看底层资产的情况,如果对底层资产不太能做专业的判断,那你可以买一些债权投资的基金,底层有相应资产的分散,投多个项目,或者里面再有一些货币市场的基金,再有一些ABS,或者是其他一些流动性固定收益的品种,这种产品相应来讲是比较安全的。所以在信用风险提升的情况下,你想获得一个相对不错的回报,很重要是要分散风险。

现在金融产品比较多,我们看右边这个饼图就是美林时钟,专家都用说不同的期限要选不同的品种进行配置,现在我们是处于衰退期和复苏期中间的阶段,所以我们要配一些新兴市场的股票和大宗商品。这个逻辑原来是正确的,但现在对于客户来讲比较难选。如果想维持一个长期不错的回报,我们认为还是要穿越经济周期去做财富管理,不要让择时或者择股的事情过多困扰我们,很重要的是选好方向,坚持的配置下去。

关于投资方向这件事情我也说几句,这里我是引用天丰证券刘余辉(音)的一张图,我觉得写的非常形象。左边是GDP的一个变化,从2006年两位数,每年12到14的同比增长,从2017年、2018年6.7多的水平。右边是固定资产、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和工业企业产成体库存同比增长的情况,代表了整个大的环境下,投资的一个支出。我们看从2007年开始,这三条线也是处于向下并且逐步平滑的状态,统计局的数据看起来像老年人的心电图越来越低,最后变成一条平行线,这个比喻很形象。但是如果我们把整个经济结构做一个拆解,我们看左边这张图,蓝色的是传统行业,煤炭、矿业,这些企业的工业增长值同比增长的情况,蓝色我们看也是比较平缓,包括增长率在不断下降。但是我们看红色这条线,它是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代表了新兴行业累计同比增长的工业增加值,每年还是保持10%几以上的增长率。

右边这张图是谈到消费,蓝色是整个社会的零售消费的同比增长,我们看也是一个相对平滑的状态,但是我们看网上零售消费的增长的情况,红色的图还是非常让人振奋的。所以形象来说中国经济也是分类的画卷,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蓝色代表海水,红色代表火焰。这也提示我们未来如果大家在投资理财这一块,还想继续有一个长期不错的回报,除了要选择好的机构之外,我们对方向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抓住红色的线,尽量去规避蓝色的线。

基于这一些判断,我们讲未来大家如果去做财富管理和资产配置,哪几个方向是我们可以关注的呢?第一个是消费升级,因为现在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已经超过了60%,不管我们现在提的大健康、教育、文娱,其实都是属于消费升级的领域。

第二个是我们讲概括叫深度城市化的机遇,这个怎么理解呢?前几年房地产一直是很多客户投资的方向,有钱就买房,但是随着限购政策,包括住宅开放量在不断下降,这种遍地开花的投资机会没有了,但是从全球来看,核心城市的核心圈的商业地产始终是非常核心的资产,每年有稳定的现金流,只要国家的经济基本面没有大的调整和变化,这些资产每年都还是能够提供相应不错的回报,但是问题是期限比较长,同时我们很难去持有整个物业,更多是以金融资本或者基金的方式去参与。

第三个新兴产业长期创新的资本,用PE的方式去参与这些投资。其实监管部门最希望的客户的资金能够形成长期的创新资本,我们的PE股权投资能够给到中小科创型的企业,但这中间还是要提到这个问题,怎么能保证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融合,就是要让实体经济回报率更好,每年能给客户稳定的汇报。

第四个政策许可下的全球资产配置,特别提到政策许可,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在中国,我们觉得现在投资困惑比较大,各个领域都有风险。但是中长期来看,我们如果放眼全球,有很多机会是比较确定的,比方说现在美国在提到制造业的回归。很多国际的投资基金都非常看好美国制造业下一步所产生的投资机会。因为美国的税收政策、土地价格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同时像国际市场,像印度每年GDP增长率已经超过中国了,包括它在IT,在一些科创领域也有自己的独道之处,但是投资印度也不容易,因为我们过去几年看中国投资印度的基金回报都不好,回过头来跟投资人交流,企业看上去差不多,但是人是不一样的,这些事情最终还是人做的,包括内部的效率管理,包括一些政策的变化,都对投资产生影响。

全球还有什么投资机会?很多专家都非常看好非洲,非洲很多人都说它是接下来每年能产生两位数投资回报很重要的区域,以前我在国外工作的时候,做私行,咱们上海的客户就去投资非洲。他在江苏成立了一个造船厂,生产造船的配件,把它运到非洲去组装挖金的船,去河里淘沙金,这种开采方式在中国已经不允许了,因为对环境破坏很大,但是非洲都允许。只要你把政府和酋长的关系打通就可以,每年回报非常高。但是这些机会我们到底能不能把握呢?我只是举一个例子,放眼全球很多的机会。但是确实我们要去参与投资,要把事情搞懂,以前非洲的客户经常跟我讲要不要跟国内来合作发一个产品,但是我说投资领域我并不熟悉,所以只是处于一个探讨的阶段。

我们自己做财富配置,做投资理财,还是要看一些我们能看得懂的领域。具体来讲像债权,希望期限短一些,分散化,同时底层资产相对清晰,信用风险可控。PE投资还是要有一个中长期的安排,因为PE投资这个事是风险最高的一种投资方式了,企业愿意出让股权,融资成本是最高的,否则就借债了。应该来讲从今年的1月份开始,大家在恒天财富如果关注我们的产品线,我们基本上没有发过单标的的PE投资,以前我们给客户推的很多产品,美团、点评、百果园、京东金融、小米,很多客户都买过,但是在2018年我们就没有推过单项标的,因为确实现在估值比较高,未来资本市场的退出存在不确定性。包括期限我们也在逐步拉长,我们现在PE的母基金采取分散化的策略,期限在8年,比较长。从PE投资的逻辑来看,短期想获得一个挣快钱的机会,这个事情在当下市场是比较难的事。然后是房地产,包括其他的外币资产和家族信托。

家族信托这个事情也许多说两句,家族信托不仅仅是投资的产品,更多是为我们客户的资产提供法律架构实现很多财富隔离或者是传承的功能,像今年市场的暴雷事件,我们经营企业知道去银行借钱,如果是一个小微企业,银行肯定让我签个人无限连带责任担保,有时候夫妻双方都要签。这件事情其实风险很大,本来我是给公司借一笔钱,结果把我个人的身家全搭进去了。很多上市公司今年浙江也有,出了问题实际控制人跳楼了,问题在于没有把个人和家庭的财产做好隔离。但是家族信托是可以实现这种功能,包括保险。我提前能够把我资产的所有权和受益权做隔离,个人和公司的财产做划分,即使我企业经营出现问题,我也可以给我一个家人比较好的保证。

同时很多客户都有身份的规划,去国外拿一个绿卡,美国要全球征税,如果提早做一些安排,把我一些资产能够放到信托里,即使将来这部分资产向美国政府进行申报也是不用交税的,这里面都有一些法律的细节。我想财富管理的事情,可以延伸开来有很多不同的内涵和不同的服务模式,我们不仅仅是去看一年又多少年化回报,更多看我们未来怎么去帮助我们实现整个家庭财富的规划。

谈完产品之后,我想从客户的角度,我们确实也要自我去做一个评估,选择自己适合的投资产品,印度也好、非洲也好,你有投资机会,但是你并不了解这个市场,不能轻易介入。财富管理前面提到除了保值增值之外,退休养老、家族传承、降低税负,接下来我们觉得房地产税推出是大概率事件,未来也可能包括遗产税,降低税负怎么安排,这些事都是财富管理很重要的内容,我们未来不一定非得盯着产品的收益率。

在中国来讲,虽然大家都说税负很重,但是在投资领域,财富管理领域,其实税并不高。我们现在所买的理财产品,所买的基金也好、债券也好,包括一些股权投资的产品,我们个人是不用交税的,但是在发达成熟的金融市场,像欧洲我去存款,我拿一个利息回来40%是要交所得税的。其实投资环境还不太一样,未来在金融投资领域,税负可能会不断提升,从2017年开始,已经在征资产管理增值税了,每年对产品收益有差不多3%的影响。未来税也会越来越多,所以通过保险,通过其他的一些金融工具去降低税负,也会是财富管理很重要的目的。

如果在座的各位客户,眼下觉得比较焦虑看不清楚,或者对产品缺乏评估,比较简单的一个方法是可以看看这个产品的风险等级,然后再做一下自我测评,如果我是一个稳健级的客户,我应该选一个稳健级的产品,作为投资者我的意愿和能力能够匹配起来,通常内部我们也有一个规则,投资者个人客户来恒天买产品,一方面是投资者的意愿,一方面是投资者的能力,这两者如果不一致,我们更多看投资者的能力是不是能够匹配金融产品的风险属性。相应的要有配置方案,配置方案其实也不难,一方面是理财师或者机构给您出一个方案,但同时我们自身也可以做一些测算,大家知道社保每年管的不错,包括中投,我跟以前的同事聊过,大学是同学。他们讲管理模式也不难,也很简单。简单来讲我作为一个客户,我最简单的配置模型,我60%放到债券,40%放到股票,定期做一个调整,股票涨了我就把股票卖掉,债券涨了把债券卖掉,始终在每年年末维持6-4的比例,这就是一个长期的配置。但是贵在坚持,通常来说像社保这段时间坚持下来,整体回报还是比较稳健的,配置这个事也不是很复杂,更多的还是长期的投资距离长期的坚持。

做完配置之后,我们想去挑选机构,金融机构参差不齐,选对机构要对我们投资的效果是比较重要的,正常来说,我个人的看法金融监管是我们现在所有行业中监管是比较严的,前不久滴滴顺风车出了问题,网上就有专家出来评论,说如果你拿金融监管的力度去监管滴滴,应该就不会出这个问题。像滴滴顺风车这个事,如果出现了,金融监管机构怎么做,也是半开玩笑。第一个先把滴滴顺风车做ST,然后管理者终身禁入,罚没所有的非法所得,并处以3倍以上的罚款,然后成立一个互联网出行行业宏观审慎的监管框架,成立一个互联网稳定委员会。把之前公安部、工信部打不清楚的官司统一起来,长期做好双录,然后成立评准基金,成立市场负面清单,这也是开玩笑。确实我们看互联网监管还是比较松的,但是金融监管是非常严的。其实恒天财富这几年把合规这个事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

合规的管理人,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觉得有四点。第一个是有相应的部门的监管,不管是央行、保监会还是相应的行业协会。第二个有相应的牌照。第三个产品有托管,自有资金和客户资金做隔离。第四个是员工有资格,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相对比较审慎挑出合规的机构,机构是前提,我们做资产配置,做财富管理很重要的是选交易对手,选择我们合作的机构。同时像合规销售的行为,大家多觉得挺麻烦的,这也是监管的要求,包括投资者适当性的匹配,基金风险的揭示,合格投资者的认定,冷静期回访确认,这些条件都是在2017年、2018年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里明确要求的,一个正规的财富管理机构,一定要把这些步骤做完。

同时在投资运作环节,要有基金的备案、信息的披露、帐户的监管和投资的运作。合规这个事情确实是金融很重要的一个底线,从恒天财富的角度来说,我们大部分之前都是金融行业从业的人员,我们董事长周斌原来是上海大区的总经理,他是券商出身的,我本人是银行出身,包括我们内部的几个管理层,有从原来监管部门出来的,也做律师的,也有会计师事务所的,大家对于合规这个事还是比较认可的。确实不能跟监管躲猫猫,也不能挑战监管的底线。

从全球来看,金融监管的合规性,这是一个金融企业或者是金融从业人员生存很重要的红线,千万不能去碰。也说远一点,大家都知道在2015年中国的银行出了一个大事,工行西班牙分行的员工涉及到反洗钱被扣留了,那个事情当时我就在欧洲,我跟那些同事都很熟。还原一下这个事的本末,我们讲2012年欧盟出现债务危机的时候,它特别希望中资企业能去投资,不管是你搞地产的万达,金融的工行、中行,它都非常欢迎,包括并购这些事都一路开绿灯,为什么呢?因为经济不好,迫切需要资金进来。当时工行去西班牙,去巴塞罗那开分行,当地的王子都跑出来给你讲话站台。到了2014年、2015年经济复苏了,他就开始给你找茬,说你合规有问题。其实当时回忆说你这个事涉及到反洗钱到底是不是真的洗钱了,我觉得没有,根据欧盟金融监管的规定,每年每个人是可以汇5000欧元的现金出境的,我们知道欧洲很多华人是自己做小生意开餐馆,他们手里有现金。每人每年汇5000欧元汇到哪里呢?基本上到温州的青田、溧水,就是把钱汇到国内了。每一笔业务都是履行了相应的反洗钱的监管手段,但是最后业务量大了,你做了几亿欧元的规模,人家秋后就找你算帐,非说你有问题,这个事就根本扯不清楚。这个事情怎么产生的呢?是内部举办,它的合规官来举办,是当地银行业和行业协会派出来的,是本地人,是欧洲人。表面上很和善,出了问题之后就翻脸,包括你把他辞退了,回头就告你的状。

其实不管在境外还是境内,合规这个事真的是特别复杂,作为一个金融机构,一定要坚守合规的底线。像瑞士银行保密法,当时都帮美国客户放到欧洲,出了问题直接美国罚瑞士银行UBS罚了8亿还是10亿美金,罚的非常狠。所以任何时候金融机构都不能挑战监管,一定要毫不犹豫执行。

还是回到机构的话题,相应的要有产品线,要有相应的人员,产品的模式,包括对待问题的态度,都是我们投资者在选机构中需要关注的一些点。这么多的产品,我们也要看哪些是受监管的,受监管的产品通常相对来说运作会比较规范,这里不管是固收、权益、现金管理、保险,这是适合较多金融监管的,像前面提到的P2P包括民间借贷监管就比较少了,所以在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这些业务领域出现的问题相对会多一些。

具体的这些产品呢,我不再多讲了,大家都有相应的投资经验。也特别提示一下,固收这个产品还是客户基本的配置,债权在整个产品体系中风险是相对比较低的。但是我们的投资模式和投资逻辑也有新的变化,在打破刚兑的背景下,对于固定收益的产品,确实也要精挑细选,不能光看它的收益率。

第二个证券投资,我们觉得流动性定好的,过去如果是能够长期持有,不管是公募基金还是比较好的私募产品,大概率每年都是给客户挣钱的,确实中国资本市场的波动太大了,而且客户长期持有的难度也比较高,所以证券赚钱不容易,但却是我们讲在当下环境下,证券市场特别是中国的A股,还是未来一端时间吧,赢面比输面要大,接下来周老师也会为大家做详细的汇报。然后是股权投资,PE这个事特别不建议大家现在去买一些短期的PE的产品,确实现在估值很高,好项目抢的厉害,而且IPO进度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快,所以未来退出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如果要想参与PE投资,还是要采取一个分散化的策略,把我们的投资期限拉长,最好是8到10年,然后选优秀的管理人,投资也是一个圈子文化,选到好的管理人,他在圈子里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做好募投管退相关的工作,这是PE简单的情况。

我们一直说,PE这个事还是有比较大的市场空间,现在清科统计,PE投资一共是8.7万亿的规模,我们现在大资管规模是126万亿,占比非常小。整个金融体系内的债权融资规模也是在130万亿左右,股权投资的空间还是非常大的,但是我们讲要相应的政策有支持,要给相应的红利,不能说动不动就把税加上去,动不动就调整政策,调整备案的规则,这个对引导客户资金进入中长期的股权投资都是不利的。

现在的时间点,我们觉得适合投资者参与的这里列了五条,创业、创投、成长、并购、夹层和Pre-IPO,从我们公司的角度,我们认为成长期的企业还是比较有投资价值的,包括类似的产品,是投资PE可以首选的,因为这些标的一般有相应的现金流,风险相对可控。但是并购现在因为确实钱比较紧,包括上市公司并购意愿不强,机会不大,这样的投资就要选好标的了,因为它更多还有一个代为债权的属性。Pre-IPO现在时点不太适合去参与,过去几年发的Pre-IPO的产品,除了个别的抓到一些项目之外,大部分的收益都不好。因为现在一二级市场,处于一个倒挂这么一个情况,一级市场很多标的估值比二级市场还要高。如果这个估值高的话,代表未来的一个成长速度,如果你给它3-4年的时间,它的估值会降下来。如果只是第一年、第二年就要去冲这个Pre-IPO,我们觉得这个估值通常会偏高,退出的效果也不会特别理想。

这个是我们对于PE的一些判断,同时像其它的产品,金交所这个是现在债权融资一种新的业务模式,受地方金融办所监管的金交所的产品,私募基金因为被暂停了,所以很多的相应的一些交易、一些债权的挂牌就到了地方金交所,这个也是要相应的识别底层资产的一些情况。那么,境外的不动产、家族信托,境外买房子是一个比较透明的事情,因为海外虽然的投资环境我们不熟悉,但是房子的价格通常是透明的,而且估值比较容易。但是,也要看一个机会,看一个时点,像现在美国通常来说,处于一个房地产近期指数比较高位的这么一个阶段,所以大家都觉得未来赚大钱的概率不大了。这个我们也是要根据个人的判断或者个人的需求来选择相应的投资的方向。

同时,现在我们看整个财富管理市场,大家能接触到的,像我们以前听说比较多的是家族办公室,在境外很多,通常为一个或者多个家族来打理财富的。我也曾去走访了一些家族办公室,看了看他们的模式,通常就10、20个人,但是他们的特点就是能够和客户保持一个长期的关系。我记得我去过一次美国的家族办公室,叫Peter ketman(音)这个办公室,那么20、30个人,帮助日本、欧洲美国的一些高净值家庭在管理它的财富。

我印象挺深的,他们讲的2008年次贷危机整个金融市场动荡,日本的基金很快就撤了,因为它比较厌倦风险。然后欧洲的基金很多都被赎回了,就形成了实际的损失。但是跟他们有长期关系的家族办公室,通常来讲,这个还是比较稳健的比较信任,也是在2008年出现大幅度下挫的时候,没有第一时间赎回,所以很快就回了。这个也是家族办公室的一个服务模式,和客户保持一个长久的关系。

第二个就是像瑞银,瑞士信贷这些银行我们都听说过,以前他们是比较神秘的,在《银行保密法》的框架下,就帮客户在瑞士做一些资产的隔离,但是2015年之后,《银行保密法》就终结了。这些银行的模式也在调整,以前他们是帮客户保密,资产到了瑞士谁都查不出来,但是《银行保密法》终结之后,开始跟美国、欧盟进行信息互换,信息互换这些很多的客户遭到了处罚,包括金融机构,前面谈到了也是监管的风险。

所以,全球资本流动也是有趋势的,后来瑞士的钱一部分去了中东,一部分去了新加坡,一部分去开曼,去了这些地方。确实我想,财富管理我们还是要把自己的财富置于阳光化的这么一种管理模式下。不要随便轻信所谓的海外信托。虽然它有一些保密性的便利,但是我们知道这个资金的流动在全球市场是受监管的,我们本来在中国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市场,我们的资金去欧洲、美国都是很顺畅的,但是未来我们如果把钱随便的转到了一个离岸岛上去建了一个信托,这个资金再想去美国、欧洲做投资就会面临非常严格的审查。这里面的法律成本、合规成本是很高的。我们再次也特别提示,在座的各位客户,如果你是做财务管理,一定要把阳光化的,不要去试图的去做一些不太合规的保密和格局,这个长期来看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这一块,就是整个的多层次的格局,恒天财富我们是希望服务中高端的客户,接下来像券商也好、互联网金融公司也好,他们各自有各自客户的定位。

最后再讲一讲恒天财富,大概10几分钟的时间。目前,恒天财富主要是几块业务:财富管理、资产管理、企业金融、投资者教育。

财富管理就是金融产品的配置和销售,资产管理是服务于财务管理,我们用中级险的牌照来帮客户生产产品,也就是恒天财富自己管理的产品是资产管理服务所提供的。企业金融同时我们服务于一些机构和企业客户还有投资者教育。我们今天的818理财节,就是投资者教育的一部分,不讲产品,只是把我们的观点和理念和大家做一下。

目前就是这么一个架构,我们的股东是恒天集团的上市公司,中知(音)集团是民企,国际知名同行是kkr,现在我们分成三个板块,每个板块根据监管的要求分页持牌,独立运作,有相应自己的内部的管理的规定和要求。我们也总结过去几年,恒天财富发展的还比较快,这几个股东相对来说对我们比较支持,没有过多的去干涉我们经营管理,我们叫帮忙不添乱。同时员工也都是股东,大家劳房、资房都比较和谐,所以这个企业治理相对还是不错的。

业务规模的话,我们今年到现在为止,服务了85000多个高净值的家庭,累计自然配置规模突破了8000亿。合规这个事儿,前面谈到了,金融机构的合规一定要把它作为红线,而不能去碰。我们常说渺小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特别是对于监管部门,千万不能有任何的幻想,还是要严格的去执行合规。这是我们做的一些合规性的教育。

这是我们一些情况,办公室、职场大家都把合规作为很重要的一个标识,我们的合规的团队是段总,40出头,跟我年纪差不多,他之前在监管部门做集中监管的合规工作,非常有经验,潘楠,潘总是律师,主要是负责公司的法务。风控在合规之上,风控贯穿整个产品的始终。

这个提一下最近客户比较关注阜兴的事儿,特别是在上海,包括阜兴财富爆雷之后,其实对恒天财富也有一些影响,大家可能都会问两个工作有什么不同?这个事儿就是说,金融市场,有时候为什么不能出现系统性风险,因为它会互相传染。这就好在阜兴的模式和恒天不太一样,前不久它的负责人已经被押解回国了。阜兴的模式,它的问题就是在,它在市场上通过私募基金、P2P各种方式做的融资,最终是买了上市公司的股票,而且不是正常的去增持,它是用多个账户,大概好像是400多个个人账户和30多个公司账户去操纵大连电磁(音)的股票,把这个股价从4块多炒到27块多,做了市值的操纵。

其实它的业务模式,它的投资的方式方法,出现了合规的问题,所以最后爆雷了,金额也不小,这是它的这个情况。这个事儿的影响比较大,因为从监管的角度,这叫一个涉众的产品,我们也做了一些比较。为什么易龙财富(音)和恒天财富有什么不同呢?它为什么出事?我们也做了一下反思,首先治理结构上,易龙财富(音)它是一个单一自然人,等于是自己去控制这个公司。商业模式方面,恒天财富是财富管理,它是内部产品和外部产品多元化的一个配置。它做的是资管人的直销,它所有的都是自己的产品。管理层方面,它是时控人的亲属,做的这个公司的管理,民企的特点的色彩比较浓。恒天财富相对来讲,我们这个管理层包括我还有董事长,大家都还是金融机构专业机构出身的,是一个职业经理人一个角色。

底层资产的投向,它是虚构了一些项目,同时投向也是有实际控制人掌握的,恒天财富相对来讲,我们的投资范围比较分散,境内境外、债权股权都有。整个市场定位方面,它是一个私募直销,恒天财富更多还是给客户做多资产的一个配置。所以,我们讲平台还是要看一下体质老板、看规模和模式,看这个平台的一些态度,这是我们关于整个案例的。

确实还想吐槽一下,现在做企业、做财富管理挺困难的。整个金融环境不好,一方面是加税、像社保这些事都对我们有直接的影响。前不久,我这边开除了一个员工,因为我觉得他有道德风险。开除完之后他去举报我了,去消防办公室,来了之后说我的公司安防有问题,如果不整顿的话,就停业教罚款,交了3万多,之后就过关了。大家都知道,整个市场负面新闻现在比较多,有很多自媒体,这里特别感谢在座有很多的主流媒体,对我们还是比较支持的,比较宽容的,给我们很多的信心上的支持。有很多的自媒体经常会给我们发一些采访提纲,说你公司经营的问题把几年前的事儿都扯出来。

作为一个大的企业,到现在你说一点问题都没有,我觉得谁都不敢打保证,苹果每年还有几百起诉讼,这个过程中,媒体它给你发采访提纲,让你交保护费,不交我就说恒天财富你要跑路。其实这些事儿今年有一定的压力,一部分是来源于市场和监管政策,另外一方面是来源于不太友好的媒体和监管的一些环境,是这么一个情况。

我们在风控这个方面,也是在不断的在调整,加强自己风控审核的一些流程,不断的更新自己的名单,同时针对以前的项目,再做一些分析,加强投后管理、加强信息披露,当然我们做的还不够,因为风险这个事儿你是不可能100%消除的,只能希望通过我们努力的把风险置于一个相对可控的范围。我们的风控中心的同时,来自于银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信托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大家还是比较多元化的一个知识储备,从债权、股权、二级市场多个角度我们去进行相应的一个风险的把控。

最后,还是再次感谢各位在座客户的捧场,今年市场很动荡,但是大家给我们很多的信心和支持,我们也深受鼓舞,希望通过我们的服能够长期的帮助在座的各位客户保持增值,有一些我们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也请大家帮我们指出来,帮我们不断的去进步。谢谢大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恒天财富上班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