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建党精神是什么?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饱含深情,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光芒,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新高度,彰显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历史使命和强烈历史担当,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我们党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的时代宣言,是对全党全国人民的政治动员令。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的首要政治任务。本报特邀铁岭市委党校党史党建领域研究专家对讲话精神进行解读。

一、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政治宣言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立足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回望光辉历史、擘画光明未来,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担当、历史自觉、人民立场、复兴使命,具有很强的政治动员力、历史穿透力、理论说服力、心灵震撼力,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引领全党全国人民立足新起点、接力新征程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关键节点的政治动员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回顾党的伟大历程,阐明百年奋斗主题,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和基本遵循,是一个百年大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政治宣言,也是对世人考察中国共产党发展走势、发展取向的郑重回应。讲话庄严宣告我们党带领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鲜明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深刻阐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成功、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经验启示,提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基本遵循和实践指南等。这些都彰显了我们党的崇高追求,是对全党全国人民开启新的伟大征程的有力动员。

(二)鼓舞士气的精神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从先驱们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中提炼出32字的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并明确指出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这为我们党构建强大的精神世界提供了根本坐标,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提供了内在支撑和根本精神指引。

(三)新征程上的方向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从“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出发,围绕“以史为鉴、开创未来”,鲜明提出“九个必须”的根本要求,涵盖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等各个方面,贯穿宏阔的历史视野、系统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创造精神。这是对百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时代发展大势的科学把握,为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不忘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指明了正确方向。

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的重要内容与深刻内涵

(一)一个庄严宣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向全世界发出了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1.这一庄严宣告意味着中华民族千年来的梦想成为了现实

“小康”一词源自《诗经·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是辛苦劳动的人民可以停下来休息一下了,“小康”是指安乐、休息、安宁的状态。后来,在《礼记·礼运》中,“小康”被作为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对理想社会的现实目标追求,是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现在《辞海》中将“小康”解释为“家庭生活比较宽裕,可以安然度日”,更便于理解小康,它是人民对于幸福生活的追求,就是要达到的一种富裕安康的状态。可以说,这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对理想社会的一种梦想,这一梦想在21世纪的今天在中国实现了,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说“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2.这一庄严宣告意味着中国人民在全球减贫史上创造了奇迹

2020年我国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的全部脱贫,贫困户全部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饮水安全也得到保障。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实现了7.7亿人口成功脱贫,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减贫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平均每年1000多万人口全部脱贫,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规模的脱贫,脱贫攻坚的成就举世瞩目。2020年全球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美国皮尤研究中心认为,2020年中国将有1000万人从中产阶级跌落,低收入群体从6.11亿会增加到6.41亿,但过去一年里,中国GDP总量达101.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中国人均GDP为72447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今年7月6日联合国发布《2021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指出,2020年全球陷入贫困的人口数量增加1.2亿左右,主要发达国家贫困率近年来也在不断上升。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的逆势上扬和全面脱贫实现小康堪称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必将产生深远影响。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说“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

3.这一庄严宣告意味着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极大优越性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以人均GDP1000美元为标准的总体小康目标在2000年已经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被不断完善,脱贫攻坚被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三农”问题长期以来被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长期的高度的战略性的指导下,实施了坚定有效的扶贫政策,精准扶贫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1800多名干部牺牲……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将全面脱贫一个都不能少作为党和政府为之奋斗的目标;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做到充分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党的巨大自我牺牲精神和坚定意志,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完成既定目标。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说“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

4.这一庄严宣告意味着以此为基础的第二个百年目标必将实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第一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里程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作出庄严宣告,这是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交出的一份优异答卷,是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对全国人民作出庄重承诺的庄严宣告,也是党带领人民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庄严宣示,还是中国共产党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斗目标吹响的新的冲锋号。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在新征程上,必将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

(二)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概括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是习近平总书记运用唯物史观科学认识党的历史、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总书记用这样一个新的重大论断统领讲话全文,传递给全党以巨大动力,传递给全国人民以无比信心,传递给全世界以充分善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华民族不仅有着悠久灿烂的文明,也有过大汉与盛唐这样的辉煌与强盛。但近代以来,在西方坚船利炮的侵略下,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苦难、“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辉煌不再、尊严难立,也从此开始了中华儿女百年复兴的辛苦求索、艰难追寻。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我们党以初心聚民心,以使命汇众力,始终和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党的成长发展也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融为一体。一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把一个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旧中国建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新中国,日益走向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比光明的前景。在历史中孕育生长的初心使命,让我们党在宏大的时空方位中更加清晰地审视自身位置,引领中国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奋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简单地重新寻回昔日的荣光,而是要让曾经饱受列强欺侮、目前仍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经济发展、政治昌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美丽,到本世纪中叶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昂扬姿态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在某一时间点上实现的某一具体目标,更不是重回历史某一时间点的某一发展状态,而是伟大梦想、历史进程、现实运动有机统一。现在,经过中国共产党人的百年奋斗、牺牲与创造,从“四个伟大成就”到“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从1921年到2021年这一百年间,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前仆后继、顽强拼搏,接续奋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创造了伟大成就,即“四个伟大成就”。

1.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

这个伟大成就主要表现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个伟大成就的历史贡献在于彻底打破了“一个旧世界”,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拯救了人民,实现了人民解放;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四万万中国人,一盘散沙而已”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挽救了民族,实现了民族独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2.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

这一伟大成就主要表现为强硬有力地巩固了新生的政权,以较短的时间创造性地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这个伟大成就的主要贡献在于,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3.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这个伟大成就主要表现为我们党果断及时地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为挫折后陷于徘徊的中国大地送来了催人奋进的阵阵春风,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中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冲破“计划”和“市场”、姓“社”和姓“资”、姓“公”和姓“私”等种种争论和束缚,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起全方位开放的格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指导实践,成功战胜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始终坚持、成功捍卫、持续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成就的主要贡献在于,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使我国完成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华丽转身,极大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到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历史性突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4.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前三个伟大成就的取得为国家和民族积累了追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经验和底气、自信和勇气,成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第四个伟大成就主要表现为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举旗定向、谋篇布局,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党的全面领导得到切实加强,我国各项事业都取得历史性成就。这个伟大成就的主要贡献在于如期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使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探索出一条完全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现代化之路,为世界上那些既想保持自身独立发展又谋求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提供了全新选择,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四)“九个必须”的根本要求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回顾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九个必须”的根本要求,为新征程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明确了前进方向。

1.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这是历史的总结,也是开创美好未来的关键所在,是“九个必须”的开题之要与根本所在。

2.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只有始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才能永远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3.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作为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党的灵魂和旗帜。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4.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自己的路,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新征程上更要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正确道路向着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奋力前行。

5.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6.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共产党作为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从来都是心怀天下的,我们愿意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共同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7.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实现伟大梦想就要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统筹发展和安全,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8.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

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9.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继续勇于自我革命,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九个必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九个必须”是我们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实践密码,是我们党在新起点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根本遵循。

三、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了众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需要长期深入进行研究,加深理解和认识。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决定了从这时起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这两大历史任务在百年历程中,始终作为我们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在“七一”讲话中,总书记以更加深邃的历史眼光,将党的一百年奋斗史放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长河中,创新性地将一百年来党带领人民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为一个主题,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主题,是我们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也是党昭示天下的政治宣言,政治意义深远,体现了党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实现,也必然实现的坚定信心和决心,体现了中国已经进入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不可逆转的时代洪流。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仅用一百年的时间就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四个伟大的历史性成就,彻底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给人民缔造幸福生活,使今天的中国成为国家力量强大,有世界舞台中央影响力,在精神上自信自强的国家?根本的原因在于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精神之源使中国共产党获得源源不断的信仰力量、政治力量、精神力量、道德力量,构建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了鲜明的政治品格,需要我们继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三)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

二战结束以来,人类社会只有一种西方模式的现代化道路,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走西方现代化道路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又繁荣富强的国家,中国改革开放逐步走出了自己的现代化道路,“七一”讲话中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就是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种文明协调发展,走和平发展道路,全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做出新的探索,具有可供借鉴的世界意义。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根本的发展思想,我们发展的人民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选举民主,还有协商民主;不仅有民主决策,还有民主监督。如此全过程的人民民主更体现人民意愿,回应人民期待,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致力于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世界共产党从产生起就有全人类情怀,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要实现共产主义的人类理想,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既包括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也包括为世界谋大同。我们反对以所谓“民主、自由”“普世价值”为借口,粗暴干涉他国内政,发动侵略战争,颠覆他国政权,践踏他国人权的行径,中国共产党倡导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作为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让全人类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六)三个“为什么”的关系

我们以历史的逻辑,从百年党史可以总结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三个“为什么”的结论。“七一”重要讲话以理论的逻辑,第一次回答了三个“为什么”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将科学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这是党能始终是为人民服务的党并团结带领全体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原因。

“七一”讲话第一次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传播,并能够不断民族化和时代化,最终能够解决中国问题,就在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有诸多共同之处。中国传统文化讲仁爱、尚和平,强调民为邦本,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有舍生取义的自我牺牲精神,有追求大同世界的理想,都与马克思主义是相通的,当然两个结合还需要深入研究。

(八)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中国共产党从弱小逐渐走向强大,经历无数挫折,遇挫愈强,具有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能力,更具有从失败走向胜利的独特能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其具有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正因如此才能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1949年从西柏坡启程去北京筹建新中国时,毛泽东主席称之为“进京赶考”,决不当李自成,新中国70多年历程,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要坚持党的本色,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创业的精神,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交出新的优异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9500多万党员发出伟大号召,伟大号召的核心就是要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始终代表人民,服务于人民。这是迈向新征程的号角,全体党员要以昂扬的姿态意气风发的向新的目标奋勇前进。  

(课题组成员:曹立清 王英 刘丽红 徐亚彬 蒋静波)

08:27:58来源:央广网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央广网北京7月2日消息(记者刘会民)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在7月1日举行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阐述了伟大建党精神,并号召全党同志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在庆祝建党百年的重要节点,习近平总书记诠释伟大建党精神有哪些深意?对于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我们又该如何传承发扬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伟大建党精神进行了深刻诠释,鲜明指出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并深入阐明了传承这一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辛鸣认为,在庆祝建党百年的重要节点,习近平总书记首次诠释伟大建党精神,更显特殊意义。

辛鸣说:“其实就是要对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样的党作出科学的界定,从根本上把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为什么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为什么是一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党,从这些层面上对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作出了界定和说明。通过伟大建党精神,告诉大家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党。”

习近平总书记用32个字总结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也就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这几个方面,有哪些内在逻辑呢?

辛鸣表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就是要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把共产主义写在党的旗帜上,所以第一个层面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性质作了一个界定;第二个层面,讲的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我们要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从我们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为了什么、我们要干什么,从这个层面上对中国共产党作出了一个界定;第三个方面,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品格。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建立新中国,进而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有这些伟大的成就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牺牲奉献中所取得的,是在不断斗争中所取得的。这样一个党,从根本上来讲,要求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这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最根本的价值指向。

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伟大建党精神这一茁壮的根基,让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枝繁叶茂。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唐爱军认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精神,比如说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还有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整体形成了一个精神谱系。伟大建党精神,它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它的一个部分。当然,伟大建党精神是整个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且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最初的源头是伟大建党精神。”

从全面小康路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时代“赶考”再出发。如何按照总书记要求,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好,发扬好?

唐爱军认为:“我们需要在新时代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尤其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进一步强化信仰、信念、信心;第二个着力点,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新时代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不负人民;第三个方面,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需要进一步站稳政治立场,讲政治、守规矩、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员的手

“国家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的手;“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卓嘎的手;天问一号总设计师孙泽洲的手;奥运冠军丁宁的手;塞罕坝三代务林人皲裂的手;“排雷英雄”杜富国失去的手……还有无数医生、护士、教师、警察、消防员、快递员、“一带一路”上的建设者……千千万万中共党员,用他们的手托举起为人民谋幸福的责任。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一部视频暖心献映。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新华社联合出品在峰会现场播放的暖场大片《携手,为人民》,用8分多钟的时长,272个镜头,描绘了千千万万中共党员用双手为人民谋幸福的画卷,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携手追求人类发展、和平、美好愿景的意愿和行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党98周年思想感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