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作品分析个人喜爱的数字媒体艺术家?

一、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科技依赖性

计算机图形技术为数字艺术作品的造型和表现提供了无限的发挥空间。各类图形、图像和动画软件技术的应用,都属于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算法和编程的集合是所有软件的核心,多媒体软件具有十分友好和人性化的界面,为艺术创作者提供了自然、方便的设计环境,而复杂的算法都在“后台”运行。既然这样,新媒体设计师是不是不需要掌握计算机语言。这种理解是片面的,理由是:第一,目前的计算机软件的发展水平还远未达到脱离编程的环境,例如,描述生物有机体的特征或模拟自然景观需要计算机分形算法,需要进行自主开发,而普通的软件则往往无法提供这些特殊的功能;又如Flash软件就需要设计师懂得ActionScript技能;网页设计师也必须掌握HTML、ASP、JavaScript等编程语言;网游设计师还得熟练掌握C+7、VB或Java程序语言。显然,设计师不仅要能够熟练操作软件,还要能够运用程序设计来实现仅仅通过软件所无法实现的艺术效果。还有,新媒体艺术作品传播和网络、数据压缩与解压、媒体格式转换、虚拟现实技术等密切相关,这些知识无疑是新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的计算机理论和技能。

相对于传统艺术对创作材料的依赖,数字媒体艺术对技术的依赖则完全不一样,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和展示,需要网络设备,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者要用到创作软件。基于此,数字媒体艺术家同时又需要一些基本的计算机技能,他们需要掌握运用软件的技巧。数字技术的突飞猛进,促使新媒体艺术家不断地学习掌握利用更新更强大的创作平台进行创作。

二、数字媒体艺术传播的媒体依赖性

目前,互联网已成为数字艺术作品超远距离传输的主要平台。艺术家可在网络上通过视频直观地推介他的艺术作品,迅速向全世界传播。另外,发行或展示渠道、表演场所的寻找、也都不再是难事。除此之外,数字音视频技术的日趋成熟,人们在家里看电影大片、听流行音乐也成为了现实。作曲家或音乐爱好者借助音乐软件,编辑创作乐曲,为自己喜欢的诗或者词谱曲,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发布。同样,在网上进行音乐检索、储存、播放、复制和下载,都可以轻松地完成;现在,智能手机很普及,诸如上网聊天、在线音乐、网络游戏、电视节目接收等等,一般都具备这些功能。无疑,所有这些技术发展都为新媒体艺术的普及和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数字媒体艺术的媒体依赖性就是对各类传统、现代媒体的依赖性。信息时代,随处都是 “数字信息”的身影,海量的经过数字化艺术处理后的图片、广告和影像作品,没有一刻不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经过数字化编码的艺术内容借助各种媒体的形式进入千家万户。因此,可以说数字艺术的表现形式就是“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及其传播方式在作品的创作、展示和普及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大众心理学、媒体技术学的研究范畴是大众传播学的关注重点,但作为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熟悉现代数字媒体运作方式、传播途径也非常必要。因此,学习数字媒体艺术的学生知识结构中必须要有媒体技术学的内容和应用传播学的内容。

三、数字媒体艺术的短暂性和瞬时传播性

数字化的本性和电子信息传播的特征决定了许多网络艺术具有独特的瞬时传播性、短暂性、虚拟性和可下载性等几个特征。智能终端越来越普及,这无疑也推动了数字媒体艺术对网络媒体的依赖。由于数字媒体艺术是通过网络平台传播扩散的艺术,因此也就具备了其他艺术类别所不具备的传播广泛性、快捷性。需要指出的是:网络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等借助现代传媒的大众文化相类似,具有商品的特征。“短暂”是当代大众文化产品的普遍特征,这一特征使多数大众文化产品失去了难以持久的魅力。网络艺术作品的传播效率高,规模超大,快捷方便的复制技术使网络艺术得以更快捷、更广泛地向大众传播。被大规模复制的网络艺术作品,以及瞬时传播特性,使得它们沦落成为了一次性消费的文化产品,极易复制的特征降低了网络艺术品的原有艺术价值,而瞬时传播的特征使得网络艺术品变得过目即忘。因此,许多网络艺术有“短暂性和瞬时传播性”的特点。

虽然网络艺术有着以上特性,但是不能因此忽略网络艺术特有的美学价值。和那些经典的传统艺术作品类似,一些具有创新意识的数字艺术作品也能够保存相当一段时期,甚至被各类博物馆所收藏。

四、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方向

数字媒体艺术是新兴交叉学科,集艺术与科技为一体。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设计人才,该类人才的知识结构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模块:艺术美学、工业设计、媒体技术和计算机软件相关技能。所有这几个模块之中,尤其重要的是艺术教育。在目前的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人员当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的事实是:虽然许多艺术家缺乏计算机编程的经验,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们创作出大量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作品。显而易见的是,具有强大功能的软件的出现,以及越来越人性化的交互界面设计帮助了他们。借助计算机创作软件的超强功能,凭借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对视觉语言的把握能力,同样在数字艺术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当然了,那些只是拥有计算机编程知识和现代媒体从业经验的人在数字媒体艺术领域若想取得较大的成就非常困难。因此,要想进行数字艺术创作,仅仅熟练掌握几门创作软件技术是不够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也属于一种高级的艺术创作活动。不重视设计语言的学习和设计思维的训练,信息技术只是一种高级工具而已。

综上所述,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培养要尤其重视数字媒体艺术的文化属性,要从一个更高的层面,从人类学、社会学等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艺术教育学科;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上,注重发展跨学科的、以研究为基础的课程,在教学模式上,开展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能够让师生同时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让学生从学校真正有所收获,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之上,学习从艺术作品中美学的、社会的和历史的复杂背景中解读作品的韵味,学会关注我们周围的世界,并积极地用我们掌握的艺术造型手段塑造周围的世界。

我们先看一个真实的故事:

2007年7月10号,在曼哈顿East Village的一个普通住宅区内,悲剧从天而降,一个名叫Theresa Duncan的女人在纸条上写下“我爱你们所有人”之后便用化学药物混合着酒精结束了自己40岁生命。

“我将追随你,可爱的Theresa”

这也是一个35岁的男人生前写下的最后一句话。当晚,纽约警方便收到了一通报警电话,目击者称,她看到一名男子径直走进向海浪,最终被夜色吞噬…”

而这两桩悲剧仅仅发生在一周之内。

所有的波涛汹涌似乎都在一瞬间归于平静,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他们用自己的方式选择释怀。

请允许我用如此悲情又略带矫情的文字来引出文章的主角,

这个被太多戏剧化的信息所包裹着的名字。

当你试图去谷歌关于他的故事,他的一切,似乎最先跳出来的都是一些灰色讯息。“制片人女友在家中自缢”,“精神濒临崩溃”,“在边缘行走的疯子”…... 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他艺术天赋的赞叹和创作精神的欣赏。

暂且收起艺术家式悲情主义的情绪,回归作品本身

布雷克一直试图在郁郁葱葱,色彩多元的幻像世界中寻求创作的爆发点。

而作为观者的我们究竟该如何理解数字艺术作品背后的含义呢?

回顾一生,布雷克最常被定义为美国数字艺术家和画家。他的作品包括投影DVD装置,C型印刷品和协作电影项目。

作为毕业于芝加哥艺术学院(BFA学位 ’93届)和加州艺术学院(MFA学位 ’95届)的双权威艺术院校背景下的他, 其个人作品于2000年,2002年和2004年入选惠特尼双年展。

同一年,他还被选中参加文艺复兴协会群展“All the Pretty Corpses”。时至今日,他的作品已经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双双收藏.

在比较他的大部分作品后我发现,形态与色彩属性、动态属性、和未来属性才是艺术家最想要留给大众去思考的三个层面。

“形”与“色“的混合所辐射出的情绪是他最想要传递的。

谈及布雷克的色彩及几何形体的运用时,就忍不住会想起另一位美国抽象派艺术家Mark Rothko(马克·罗斯科)。

二者之所以能够相提并论,一个主要原因是两位艺术家在作品中都融入了抽象的色彩表达,但这种比较不仅仅依赖于颜色本身,还有形态的传递比如构成、比例、几何图形、对称学、空间等形式元素。

再者,两位艺术家都习惯于从自身情绪出发,创作出 “漫无目的”作品。罗斯科希望他的画作不会单纯地被当作物品去欣赏,布雷克亦是。

他们都选择认为可以唤起情感共鸣的颜色去创作,并以尽可能无声的方式呈现,让观众去感知不同颜色的精神属性,从而主动引导自己的“旅程“。

布雷克的数字互动艺术被称为“时间绘画”。事实上,与罗斯科相比,其表现力远没有那么沉默。相反,他作品所传递的热烈程度常常令人感到惊讶,甚至是致幻的。

回顾2001年的作品“Mod Lang”,布雷克创造了一个16分钟连续循环的抽象色域,这些色彩场不断转移和变形,有时变成整齐的几何构图,有时变成随机的云状色彩。

与罗斯科的绘画一样,“Mod Long”的颜色具有可识别的情感价值,它们如此具有冲击力以至于可以与你的潜意识直接相连。

布雷克的“时间绘画”和罗斯科的静态绘画最明显不同的是,当观众正在观看它时,它会发生变化。作品呈现的颜色,形态及频率都在以预定的方式进行变化。

如果说罗斯科的色彩传递可能会使观众长时间处于某种特定的情绪状态中,布雷克则会通过“精神分裂”般的情绪变化来拖动观众。

在接受旧金山现代艺术馆的采访时,布雷克表示“ 他的工作不是邀请你在平静的水域中晒太阳,而是强迫你在洪水中游泳”。

在他的创作理念中,由于空气,光线,重力等因素的影响,世间万物都会逐渐发生改变,但这些变化很难在短时间内被人类感知到。

所以布雷克的“责任”便是加快这种改变,让观者在短时间内“看完一生”,再一遍又一遍地恢复到原始状态,继而激发对自然以及生命更深层次的思考。

结合上面谈到的动态属性,在某种意义上来看,布雷克的创作与欧普艺术绘画并没有什么不同,观看行为本身是相对静止的,而作品呈现则是动态的

显然,移动的呈现方式对于观者而言似乎比静态图像更具吸引力,因为他们减少了观看和主动思考的时间。

布雷克将这种创作理念提升到了另一个层次,

即数字技术是否会影响人类精神消费的主导地位,他有一种预测,人们在未来可能更希望被动地被娱乐。

反之,他又在提醒作为观众的我们不能因为“被动娱乐的概念”而让自己的思想被抑制。这种辩证的思维层面也正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放眼于时下大大小小良莠不齐的展览中,能够触动神经并引发思考的艺术作品着实不多,但在这一点上布雷克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我相信如果他仍在世,也一定会为自己艺术力量的延续而感到欣慰。

尾声,我想引用一句外媒对他的报道,

“布雷克先生是个深刻但很有趣的人,他也温柔,聪明,矛盾,灵动,没有了他,纽约的夜都感觉不那么明亮了。”

Jeremy Blake 的作品所要传达给我们的精神,会永远的活在每一个看过他作品的人们心中。

更多关于艺术设计,作品集和国外学校选择的相关问题都可以留言或者后台私信或点击下方加特工微信,与橘长助理1v1交流哦~ 也可以根据你的个人情况帮你分析一下。

如果你也喜欢我们的这篇文章,记得点赞欧。让更多人看到我们的内容

  • 一编关于农村医学这个专业的中专生职业生涯规划1500字以上

    这里有一篇《中专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参考,你再结合专业修改一下即可(注意格式):http://wenku./view/6175dacc79176d.html

  • 2017年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提前招生测试大纲数字媒体职业生涯规划测试

    2.职业生涯规划测试(1)自我分析:如职业兴趣-喜欢干什么、职业价值观-看重什么、职业能力-能够干什么、性格特征-适合干什么、胜任能力-优劣势是什么。(2)职业分析:对职业选择的相关外部环境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如家庭环境分析、社会环境分析、职业环境分析。(3)职业定位:如将来从事××职业、进入××类型的组织、具体路径(你想要考取的证书)等。

  • 一份中专职业生涯规划书,2017字左右,本人是计算机应用及维修专业的, 电脑方面的职业生涯规划书

    百度一下计算机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前面的几编还是可以的参照格式综合自己修改一下我只会玩电脑不会论文

  •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书,幼教,2017字左右

    职业规划的写作结构大致相同,不同的是个人情况分析与不同环境的分析。可上阿邦网职业规划专栏看看,这是一个没有任何商业目的职业规划网站,内有大量相关实用文、案例、范文,包括: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如何做职业规划,职业规划的范文(2500字以上,电子商务专业)。职业规划范文:http://careerplanning./od/zcal/a/guihu

  • 中专生,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生涯规划,咋写,3000字以上

    好自己写,根据实际制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如果不知道格式,可以百度一下,有很多范例的,但切记不要抄袭,尽管自己写的没有什么文采,但是起码,这是你真实的发展方向。祝你学习进步!

  • 求一篇高中生 职业生涯规划 数控专业,求原创 字的

    楼上的不是很专业,特意给你找了一个更好的,希望能够对你有用。我是一个职业学院学习数控技术的专科生,大的希望是成为有用之才,我性格外向、开朗、活泼,时间爱交友、听音乐、外出散步、聊天,还有上网。喜欢看散文,尤其爱看杂志类的书籍,平时与人友好相处群众基础较好,亲人、朋友、教师关爱,喜欢创新,动手能力较强做事认真、投入,但缺乏毅力、恒心,学习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 需要一篇《幼师职业生涯规划》,要3000字左右,希望各位朋友help, 300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含义职业生涯规划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它要解决的是个人将在怎样的职业领域以及如何在其间得到发展,打算取得怎

  • 计算机职业生涯规划作文1200个字怎么写

    给我你的邮箱,给你发个

  • 大一学生关于会计职业生涯规划的3000字社会实践报告

    我已经在2011年2月23日下午三点五十多的时候发给你了,希望你帮到你。

  • 我是一名动画专业的本科生,现在一篇3000字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希望广大网友啊,小弟在此写过

    伯乐一生网站里面有个规划频道,里面似乎有动画专业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范文,你可以去看看,里面有超过100篇的各专业范文,应该是全的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认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