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全球疫情衰落超85%以上,那么全球经济会怎么样?

全球市场“魅影”乍现——十年期美债利率骤降

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自3月下旬高点1.7%持续震荡下行至1.2%附近,打破了市场之前的判断,引发了市场诸多不解与些许不安。本文致力于从短期与长期两个维度,给出我们对于美债利率下行的解读,以给市场投资者提供一些新的思考角度。

短期视角:Delta变种及其派生冲击

Delta变异毒株肆虐促使资金寻求避险。综合Delta变异毒株的特性与当前全球蔓延的趋势,出于对Delta变异毒株的忌惮,全球投资者在美联储、欧央行等宽松货币环境下涌入长端美债,促使10年期美债收益率持续下行。

全球资产高位下行风险促使资金涌入美债。在各类资产都处于历史高位,且在Delta变异毒株肆虐的背景下,全球经济前景可能受到负面冲击,全球资金当下最为稳妥的投资就是长期美债。

长期视角:国际比较优势退潮,内部效率公平难兼

国际经贸:比较优势让位自主可控。全球产业链以比较优势来进行构建的基础发生了动摇,加上大国博弈的扰动,自主可控成为了各经济体的主要诉求。这对全球经济长期发展而言,至少从效率上看是有负面影响的,在压制全球长期经济前景的同时,也会带来长端无风险利率的低迷。

内部治理:效率优先让位兼顾公平。在各经济体内部,效率优先让位于兼顾公平,可以理解为用短期的经济利益来交换长期的经济发展空间与持续性。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会带来可预见的中期无风险利率的下行。

关注资管机遇,着眼产业布局

利率下行:权益配置前景广阔,资管业务机遇来临。在美债实际利率下行与名义利率低位震荡的背景下,中债利率大概率也将维持下行趋势,这将给我国金融行业带来深刻的影响,资管业务发展的机遇来临。

产业布局:自主可控与内部治理的机遇。我国产业自主可控主要体现为对我国各大产业短板的补齐,对公平的兼顾重点将放在税制改革与碳中和。文中详细列出了涉及的相关行业与细分领域。

生产端:采掘、有色金属(铜、稀土)、电气设备(光伏、风电、核电相关设备)、机械设备(光伏、风电、核电、环保等相关设备)、公用事业(新能源发电、环保工程及服务)。

消费端:衣-纺织服装、化纤、公用事业;食-农林牧渔、食品饮料、医药生物;住-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筑材料、建筑装饰、通信、家用电器、轻工制造、房地产;行-电气设备、机械设备(新能车设备零件制造等相关)、汽车(新能车)、交通运输(智能交通)、电子(汽车电子系统)、通信。

全球市场“魅影”乍现——十年期美债利率骤降

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至今,全球金融市场在剧烈波动的过程中发生了诸如美股多次熔断、国际油价跌至负值、美元指数剧震等一系列历史级别行情。在近2-3个月的时间里,全球金融市场再现“魅影”——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自3月下旬高点1.7%持续震荡下行至1.2%附近,这打破了3-4月市场对美债利率上行至1.8%甚至2.0%以上的判断,并引发了市场诸多不解与些许不安。

从实际利率的角度来看,美债市场隐含的问题更加令市场不安。在过去一年左右的时间里,10年期美债实际利率曾两次跌至-1.0%~-1.1%的历史低位,但2020年8-9月是新冠疫情疫情蔓延反复叠加供应链紊乱下通胀预期飙升所致;2020年底-2021年2月则是通胀预期达到顶点引发滞胀恐慌的结果。但是,在近期全球疫情虽有反复但尚未达到2020年疫情顶峰,通胀预期高位趋稳震荡的背景下,10年期美债实际利率在近期跌破-1.1%,创历史新低。

本文致力于从短期与长期两个维度,给出我们对于美债利率下行的解读,以给市场投资者提供一些新的思考角度。

短期视角:Delta变种及其派生冲击

从短期视角看,Delta变异毒株的肆虐是导致美债利率持续下行的一大因素。

自印度出现变异而蔓延至全球的Delta变异毒株已经成为了当前全球疫情的最大变数。经历了从印度-南亚-东南亚-全球的传播链条,Delta变异毒株已经成为诸多经济体面临的主要威胁,各大洲疫情也都出现了回升之势。

分洲别看,按最新1-2日的数据,亚洲单日新增病例最多的经济体是印度与印尼,单日新增均为4万例左右;单日新增病例数在2万以上的还有土耳其与伊朗;单日新增病例数超出1万的有泰国、马来西亚、孟加拉国、伊拉克与正在举办奥运会的东道主——日本。欧洲单日新增病例数超过2万的经济体是英国、法国、西班牙与俄罗斯。美洲单日新增病例最多的是美国与巴西,阿根廷单日新增病例也超过一万,哥伦比亚与古巴也接近一万。大洋洲疫情最严重的并非人口最多的澳大利亚,而是斐济。非洲受检测能力限制,南非与摩洛哥的单日确诊病例在一万左右。

美国疫控中心(CDC)的周度报告称:“完全接种疫苗的感染者鼻腔中的病毒数量与未接种疫苗的人一样多,高病毒载量表明传播风险增加,也就是接种疫苗的人可能继续将病毒传播给其他人。”这打破了此前关于疫苗可以帮助人们阻挡病毒传播的认知。另外,根据CNBC等外媒报告,CDC内部文件显示:“Delta变异毒株的传播能力超过了普通流感病毒、1918大流感、天花、埃博拉、MERS、SARS等,传播能力与最具传染性的常见病毒水痘一样,且传播窗口超过其他任何版本的变异株,疫苗接种后仍可能出现重症患者。基本传染数R0接近8-9的水平,远超新冠病毒原始毒株R0的2。”

综合Delta变异毒株的特性与当前全球蔓延的趋势,尽管全球疫苗周期进行过半,但在缺乏有效隔离举措的协助下,恐难有效阻断Delta变异毒株的继续肆虐,这将给未来全球经济的修复带来较大变数。正是部分出于对Delta变异毒株的忌惮及后续可能发生的经济局部封锁或Delta变异毒株的广泛传播,全球投资者在美联储、欧央行等宽松货币环境下涌入长端美债,促使10年期美债收益率持续下行。

2.2  全球资产高位下行风险促使资金涌入美债

在Delta变异毒株的肆虐之下,全球经济复苏的脆弱性有所增强,加上当下各国的货币与财政政策几乎已达极致,一旦意外袭来,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支持,大多经济体都难以继续进行显著加码。且一旦美欧等主要经济体继续进行政策加码,将给中长期的全球货币金融体系带来更深刻的破坏。

考虑到当前美联储面临Taper信号释放时点的选择,以及后续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决策,联储理事会的偏鸽派站位与几大地方联储的偏鹰派立场,美联储短期恐难以进行大规模流动性的释放,更大可能会释放缩减资产购买规模的Taper信号,基于此,3个月美债短端收益率也从0.01%略微上行至0.06%的水平。在流动性本身难以继续宽松,甚至可能边际宽松程度可能削减的背景下,Delta变异毒株的肆虐将可能给已在高位的各类资产价格带来负面冲击。

首先来看股市。就当下而言,经过疫情爆发后的急跌与持续上涨,全球股市处于较高水平,特别是美股更是处于历史高点。自2020年初至今,除富时100之外的所有全球主要股指均有所上涨,且美股三大股指排名前三;其中,纳指以超过70%的整体涨幅位居首位,标普500的总涨幅也超过40%,道琼斯工业指数整体涨幅则超过25%;非美股指中表现最强的德国DAX指数总涨幅也仅仅略微超出20%而已,法国CAC40与沪深300总涨幅仅略超10%,恒生指数与日经225总涨幅则分别为8%与2%左右。

横向比较全球股市的估值水平也能看出端倪。美股估值整体明显高于非美股市。截至7月30日,纳指PE高达25.7,道指估值也接近20的水平;而英国富时100、法国CAC40、日经225、德国DAX的PE估值则分别为15.5、14.5、13.8与11.6;上证指数PE为10.9,恒生指数PE则为9.3。

其次,我们来看债市。放长视角,可以看出美债利率在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一直处于震荡下行的通道之中。以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为例,1981年高于15%的水平与当下1.2%左右的水平相差高达1380bp,在这个过程中,美元巩固了自身作为全球货币的地位,并通过经济全球化与金融自由化构建了全球经贸体系与金融体系。但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内生动能显著减弱,不得不依赖美联储为代表的央行采取极度宽松货币政策来支撑疲弱的经济;而2020年新冠危机更是导致全球经济濒临崩溃。伴随而至的便是美债利率的陡峭下行至1.0%以下,直到2021年初疫苗周期启动才使得美债利率有所回升。

当前美债利率在阶段回落已脱离年内顶部位置,这也表明全球资金在宽松环境与潜在风险叠加背景之下涌入美债的趋势。尽管中长期的通胀上行与经济金融环境的正常化努力会对美债利率产生提升作用,但就短期而言,美债仍是国际资金的避风港。

从美债期限结构上看,美债在之前经济强复苏阶段的“熊陡”已经转为当下的“非典型趋平”了,所谓“非典型”,是因为其主要受两个相反方向的力量共同作用,短期利率在美联储释放2023年加息两次以及Taper信号即将公布的背景下缓慢小幅回升,而长端利率则显著下行。这种“非典型趋平”显示出市场对远期经济与当前流动性看法的分歧。而这样的“非典型趋平”的结束只有两种可能——远期经济预期摆脱担忧并重新修复,或流动性重新转松。

美联储近期的信号还是偏混乱的,理事会成员与地方联储的分歧仍可以通过公开发言看出端倪,就短期而言,这种“非典型趋平”的结构还是会持续一小段时间,直到远期经济预期的摆脱担忧重新修复或新一轮经济金融危机的到来。

另外,从商品与房地产等领域看,虽然2020Q1全球疫情渐次蔓延导致工业商品骤跌以及地产交易的低谷,但是随着经济封锁的逐渐放开,以及全球范围低利率的横行,全球商品与地产的涨价潮从2020Q2一直持续至今。商品方面,牛市依次在黄金等贵金属、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能源化工、农产品与软商品先后上演,且以工业金属为代表的多种大宗商品均创历史新高;房地产方面,无论是美欧等发达经济体,还是主要新兴经济体,在低利率刺激下房价都有显著上涨。

在各类资产都处于历史高位,且在Delta变异毒株肆虐的背景下,全球经济前景可能受到负面冲击,加上美联储可能释放Taper信号导致短端利率有所抬升,全球资金当下最为稳妥的投资就是长期美债了,这是长期美债在经济前景不明朗、短端利率可能抬升、各类资产有高位回落潜在风险的时候,所拥有的较好配置属性所决定的。

长期视角:国际比较优势退潮,内部效率公平难兼

从长期视角看,美债长端名义利率的持续下行与实际利率的历史新低可能蕴含着市场对未来较长时间全球经济的深层担忧。整体来说,就是全球经济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效率优先之后,开始侧重自主可控与内部公平了。这体现为国际经贸领域的比较优势退潮,以及各国内部对社会公平的重视。而在效率逐渐让位于公平的大背景下,全球经济运行的投入产出效率将持续下滑,而这样的情景演绎出的美债利率走势则是:实际利率持续下行、通胀维持高位波动、名义利率弱势震荡。恰与当前的美债走势相一致。

3.1  国际经贸:比较优势让位自主可控

在超级长期的近500年历史看,国际经贸发展就是顺着比较优势而形成的大趋势,在技术进步的过程中,各国各地技术发展水平与资源禀赋的变化带来了不同阶段比较优势的差异,形成了某一个历史阶段全球经贸发展的主要趋势。而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交汇点,则会爆发战争等一系列违反全球经贸发展趋势的大事件,进而打破原先的稳态,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具体来看,历史上经济全球化共经历了三个黄金时期——西班牙、荷兰引领的15世纪-17世纪的“大航海时代”、英国引领的18世纪-1914年“日不落帝国”时代、美国引领的战后至今时期。19世纪以来,全球共经历了五轮产业链重构,产业沿着英国——美国——德国、日本——“亚洲四小龙”——“亚洲四小虎”——中国——印度、越南、柬埔寨等东盟国家的路径转移, 随着后进经济体的发展升级,转移产业一般按照“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顺序更迭。

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三个黄金时期的过渡期,发生了并不符合经贸发展大趋势的大事件。举例而言,在1572年,尼德兰(荷兰)北方各省爆发的全民起义,西班牙统治者与荷兰之间的战争爆发,最终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并顺利发展为“海上马车夫”;在17世纪末-18世纪,英国与荷兰进行了四次战争,英国最终取得胜利,成功夺取海上霸权,荷兰走向衰落;在年期间,全球则爆发了一战与二战,美国最终取代欧洲成为了全球经贸中心,并构建了战后的经济金融体系。

也许,夹杂在各个全球化黄金时期之间的战争与博弈事件是旧阶段步入新阶段不可逾越的历程。在过去500年,由于战争技术的有限破坏力,西班牙-荷兰,荷兰-英国,英国-美国之间的过渡均是通过战争的形式来进行过渡。

在战后美国引领的现阶段全球化黄金时期中,全球共经历了五轮产业链重构。产业沿着英国——美国——德国、日本——“亚洲四小龙”——“亚洲四小虎”——中国——印度、越南、柬埔寨等东盟国家的路径转移,带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持续加深。尽管在产业转移的节点上,也爆发了类似美欧贸易战、美日贸易战等诸多经贸博弈事件,但并未引发不可调和的冲突,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过程也并未收到显著影响。

但是,在2018年之后,中美经贸博弈的多次升级,以及2020年新冠危机下全球供应链的间歇断裂,使得战后美国引领的全球化趋势出现了不可忽视的逆转。这种逆转并非基于技术进步带来的比较优势的自然变化,也不仅有美欧、美日贸易战的利益分配博弈,而是有着更为深层的原因。

受历史的局限性影响,我们无法清晰剖析深层原因背后的推动力,但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全球产业链以比较优势来进行构建的基础发生了动摇,加上大国博弈的扰动,自主可控成为了各经济体的主要诉求。对于大国而言,构建全产业链、提升技术自主能力、保证原料或产品供给安全的优先级显著提升。这对全球经济长期发展而言,至少从效率上看是有负面影响的,在压制全球长期经济前景的同时,也会带来长端无风险利率的低迷,美债利率正是其体现。

3.2  内部治理:效率优先让位兼顾公平

视野放回到各国内部,当前主要经济体虽然存在体制与信仰的差异,但也有诸多共性,特别是在社会分化、贫富差异、阶层固化、环保诉求等方面,可以总结为社会失衡,各国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基于此,包括中、美在内的主要经济体都将在未来若干年致力于缓和并解决上述问题。而上述问题的解决必然伴随着效率优先让位于兼顾公平的趋势。

中国在过去5-6年就开始了以供给侧改革、脱贫攻坚、税制改良等为代表的改革举措,近1-2年提出的“碳中和”目标,以及在教育、互联网等领域进行的整顿,显著缓和了社会失衡,清晰彰显了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大趋势。

美国则更多体现为拜登政府对特朗普政府的纠错上,目前集中在移民、税制、环保等领域。欧日等其他经济体在碳减排、公众服务等领域也有所进展。

在各经济体内部,效率优先让位于兼顾公平,可以理解为用短期的经济利益来交换长期的经济发展空间与持续性。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会带来可预见的中期无风险利率的下行,而美债利率的下行就是这一趋势的主要体现之一。

关注资管机遇,着眼长期布局

4.1  利率下行:权益配置前景广阔,资管业务机遇来临

在全球经济运行效率的下滑必然带来全球实际利率的下行,在通胀维持区间震荡的背景下,名义利率的下行趋势也将成为主流。从2010年以来,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3.5%-4.0%的区间几经分化——收敛的周期,当前的分化周期从2018年10月开启,未来1-2年有重回收敛的可能性。考虑到当前中美利差已达160bp以上的较高水平,未来在美债实际利率下行与名义利率低位震荡的背景下,中债利率大概率也将维持下行趋势,这将给我国金融行业带来深刻的影响。

众所周知,我国的金融体系是以间接融资的银行体系为主干,证券、保险、信托等非银体系为枝干的。随着利率中枢的长期下行,我国银行体系依靠利差赚取收益的空间将显著收窄,固收投资的预期收益也将持续回落,而且还面临着通胀波动的侵扰。展望未来,以直接融资的证券市场及相关的投融资业务,特别是股权投资领域将迎来广阔的前景。

在注册制改革与科创板创立之后,我国证券市场的构建日趋完善。另外,居民财产集中配置于房地产与理财类产品的主流在近年来也开始出现扭转。地产端持续严格调控的“房主不炒”基调决定了房地产难以持续成为居民配置资产的重心,未来房地产的公用事业属性将趋势性加强;而理财类产品在收益率中枢下行、信用风险频发的背景下发展也会遇阻。这就给资产管理行业带来了历史级别的机遇。

由于我国居民的资产配置需求在风险偏好、投资能力、资产规模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加上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与可观的市场深度,我国的资管领域的发展也必然是多元化发展以适应广大居民的复杂需求。

进一步细化产品分类是必要的,更有针对性的提供不同居民所真切需要的资管服务。比如,基金管理领域,不仅需要有针对高端客户的高门槛产品,也需要发展针对广大中低收入人群的低门槛产品,并在波动率与收益率上求得与客户自身个性化情况相适应的平衡。不仅需要有1年左右目标的资管产品,也需要有基于养老目标的长期持续性投资产品。另外,也需要构建相应的评价反馈与监督机制。

4.2  产业布局:自主可控与内部治理的机遇

视野放到利率下行的重要背景上,在“比较优势让位自主可控、效率优先让位兼顾公平”的国际趋势之下,我国将在产业自主可控上着力,并在发展的同时注重对公平的兼顾。前者主要体现为对我国各大产业短板的补齐,正是供给侧改革中的“补短板”;而对公平的兼顾在“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后,重点将放在税制改革与碳中和上。

首先,我们来看产业的自主可控。由于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上,我国是最大的工业国,所以我国在加工制造领域整体是有明显优势的,短板主要集中在上游原材料与技术研发上,另外,技术密集型的部分高精尖制造业也是我国现存的短板。

在原材料领域,我国的自然资源禀赋并不突出,人均禀赋更是相对匮乏,在农业、能源、矿产等资源品方面对美国、巴西、澳大利亚、俄罗斯、中东等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依赖度较高。技术研发领域,我国的短板主要集中在基础理论科学及初始派生的应用领域上。在制造业领域,我国的短板主要是半导体芯片、飞机发动机、精密仪器等少数领域。另外,在医药与消费品研发生产领域,我国在创新药研发与高品牌溢价的奢侈品领域也有短板存在。

同时,不同的领域短板需要采用不同的“补短板”方式。在原材料领域,我国在保证“耕地红线”的同时,需要扩展上游原材料来源的多元化,巩固原材料来源的稳定性。在技术研发领域,我国应当加强基础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并加大对外学术交流。在制造业领域,我国需要有针对性地汇集资源来进行项目攻坚,尽快培育出高水平的相关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就是发展重点。在医药与消费品领域,我国除了鼓励加强创新药研发领域发展之外,也应当顺应“国潮消费”的大趋势,培育发展一批国内高端消费品牌。

接着,我们来看内部治理方面。由于税制改革主要解决的是收入分配问题,我们将精力主要放在“碳中和”上。由于“碳减排”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能源资源生产与消耗两个领域,所以我们也将从生产与消耗两个层面来梳理“碳中和”的投资机会。

在能源资源生产方面,我们关注新能源发电、储电、输电以及矿产开发与生产过程的环境友好上。涉及行业(SW-Ⅰ)为采掘、有色金属(铜、稀土)、电气设备(光伏、风电、核电相关设备)、机械设备(光伏、风电、核电、环保等相关设备)、公用事业(新能源发电、环保工程及服务)等。

在能源消耗方面,我们关注衣食住行等消费的各个领域。

纺服消费领域:原料上看重点关注天然材料、新型纤维这类低碳材料,生产过程中注重减排的新技术新工艺发展,此外纺织品再生也是投资热点;涉及到的行业(SW-Ⅰ)为纺织服装、化工(化纤、精细纺织化工)、公用事业(环保工程与服务)。

饮食消费领域:重点关注农业、畜牧业生产过程中减排技术升级,以及食品加工和供应链的绿色化,低排放饮食的兴起使得人造肉蛋奶产业开始崭露头角;涉及到的行业(SW-Ⅰ)为农林牧渔、食品饮料(食品饮料制造、饲料加工)、医药生物(动物疫苗)。

住房建筑领域:新型胶凝材料、地毯水泥等低碳新型建筑材料值得关注,装配式建筑、降本节能的智能家居也是消费趋势;涉及到的行业(SW-Ⅰ)为化工(精细化工新材料)、钢铁、有色金属、建筑材料、建筑装饰、电气设备(智能家居电气设备)、电子(智能家居电子设备)、通信(物联网)、家用电器、轻工制造(家具)、房地产(新型建筑开发、精细物业管理)。

出行消费领域:新能源汽车势头正盛,共享出行文化也源源不断地给出行领域的碳减排提供了助力;涉及到的行业(SW-Ⅰ)为有色金属(铜、铝、镍)、电气设备(新能车电池)、机械设备(新能车设备零件制造等相关)、汽车(新能车)、交通运输(智能交通)、电子(汽车电子系统)、通信(物联网)。

新冠病毒横扫欧美,而中国的抗疫已经接受尾声。此时此刻,不少人可能要坐看全球风云,思考中国的国运了。
新冠疫情,对世界的影响力,不亚于战争。当新冠疫情,所到之处,风声鹤唳,一片恐慌。现在看,新冠疫情,不仅仅是打乱了全球产业链,而且有可能让全球产业陷入瘫痪状态。
正因为新冠疫情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全球,引发人们的高度恐慌,美国总统特朗普也是胆战心惊,3月16日,或许是因此前股市一再暴跌而饱受煎熬,特朗普以股市开盘前发了一条推特:上帝保佑美国。然而,美国股市并没有听从特朗普的推特指令,股市开盘后,股指迅速下跌超过7%,触发一级熔断,在股市收盘前一分钟,道指竟然下跌13.21%,这已经触发二级熔断,只是因为即将收盘,此时熔断没有意义,因此才没有上演美国证券史上的二级熔断。
美国股市,如此惊心动魄的暴跌,我们作为旁观者,都看得非常紧张。这就难怪一直沉迷于“美国再次伟大”的特朗普,也不能不承认,美国经济可能会由于新冠疫情而陷入衰退。
形势比人强,再强悍的人,也无法对抗大势形。心心念念“美国再次伟大”的特朗普,可能做梦也想不到会发生新冠疫情横扫欧美的事情。但事情已经已经发生,特朗普又能如何?恐怕只能一声叹息:时也,命也。
天下之势,只能顺势而为,不可逆势而动。遥想明清之际,当欧洲文艺复兴的思想火炬,照亮欧洲之时,中国依然沉迷于诸子百家之中;当工业革命如火如荼之时,中国依然无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当大航海时代来临之时,中国正在不惜人力物力搞海禁;当世界贸易日益兴旺之时,中国正在实行闭关锁国。在这样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面前,中英鸦片战争一败涂地,又有什么可以奇怪的呢?以农耕文明对抗工商文明,失败就是必然注定的结局。
美国近百年来一步步达到世界第一强国的地位,其实也是顺势而为的结果。美国自然有自己的优势,这个势,美国抓住了,利用好了,国力就渐渐强大起来。
盛衰岂无凭,顺应时势,国运昌隆,世界历史的演进,无不证明这个道理。
然而,观天下大势,从来都是此消彼长,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天下也没有一直强盛而不会衰落的国家。历史上那些空前强大的国家,曾经也是盛极一时,后来都成为了历史长河里的一朵浪花而已。
从中国的历史看,我们也有过空前强大的时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无数中国人孜孜以求的梦想。世界发展的风云变幻,当然不能单纯地认为风水轮流转。纵观天下大势,看看当前世界疫情发展的局势,中国的国运,似乎已经能够看到极为光明的前景了。


现在,应该是中国顺势而为的时候。当此之时,需要我们拿出智慧来。最坏的情况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这是最需要避免的地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4月26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便利店委员会召开线上闭门交流会,研判后疫情时期便利店发展战略及策略,行业大佬在会上分享了个人观点及本企业的做法,整理如下,希望对行业发展提供借鉴。

疫情提升了便利店行业的社会影响力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  裴亮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提升了便利店行业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保供应。商品供应是整个抗击疫情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便利店作为流通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疫情便利店行业的影响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可。另一方面就是保就业。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中国经济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现在稳定经济的核心是一方面保就业、稳就业,一方面促消费。从这个角度来讲,便利店行业本身也是一个关键的排头兵。所以,从政府部门到社会各界,对便利店行业未来发展非常重视。

企业要渡过难关,寻求发展,最终还得靠自身能力的打造。从零售、餐饮、服务三大板块来看,零售要好于服务和餐饮。在零售业态中,超市好于其他的业态,超市里边社区超市好于大卖场。其中特别是开展全渠道和到家服务比较早的超市企业在这次疫情中的业绩表现最突出。所以不要浪费每一次危机对行业带来的启发。

目前,拥有数字化能力对于零售商的未来发展越来越重要。无论超市、便利店或者其他零售业态,需要在科技方面加大力度。另外一方面服务产生的收入和利润的占比会越来越重。疫情之后,随着消费者生活方式的变化,便利店的经营策略也要尽早的进行适应和调整。

总的来看,疫情的影响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另外全球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对于经济的发展影响也会比较深远。所以要做好长期在一个相对低迷的环境当中生存和发展的准备。这样的预期需要企业要有更多的创新、更多的耐心去坚守主业,度过难关,这样未来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开辟门店销售新渠道 拓宽门店盈利空间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会长、美宜佳便利董事长  张国衡

由于美宜佳分布在全国十几个省市,所以需要在不同省份应对不同的状况。整体来讲,美宜佳经历了2月份艰难阶段, 3月份在逐步恢复,4月份开始步入了正常的经营以及发展。经历这次疫情以后,有几个思考跟大家一起来分享。

1、更加坚定了发展便利店的信心。便利店业态是一个比较稳定的业态,便利始终都是顾客的一个追求。市场的变化很大,但是便利店没有太多的大起大落,这次的疫情也是很好的说明。所以美宜佳一方面要在已经开拓好的15个省市扎根发展,同时也会把握机会、创造条件,稳步的去实施美宜佳的全国发展战略。

2、更加坚定了门店需要开辟新的销售渠道,拓宽盈利的空间。要以存量为基础拓展增量。美宜佳去年已经明确了门店的盈利模式是现卖、外卖、电商增值服务。经历了这次疫情以后,更加坚定了要加快整个战略的实施。特别是春节刚刚过后,就成立了一个电商公司,组建了独立的团队,想办法全力来赋能门店做电商、做外卖。目前来说,作为美宜佳还是在探讨、试错、迭代阶段,还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但是我们认为必须坚决的去做,全力的去做,投入资源去做,而且要大胆创新,长期的去做。

3、以门店为中心的社群运营,可能会成为服务顾客的新方式。作为零售商,顾客导向一直都是美宜佳的服务宗旨。但是随着顾客生活习惯的改变,服务内容的增加,服务方式的多样化,以及移动互联网、微信等平台的发展, 美宜佳作为零售商,从服务消费者到服务会员,到服务粉丝,这样的过程是我们在变化的一个过程。因为我们需要人流,我们需要流量。如何把这些流量变成我们的社区运营的一种方式,可能是我们重点关注的课题。

提升工作效率和运营能力 回归零售本质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便利店委员会主任委员、唐久便利董事长  杨文斌 

唐久现有1000多家紧密型的门店,商品均为总部100%配送,80%的门店是24小时营业,全年无休。目前的情况是除学校和景区一些特殊门店外,唐久开业率达到99%。疫情期间,唐久一直保持在94%的开店率。2020年第一季度唐久的客流和销售额有一些下降。在员工方面,全体员工都在坚持营业,工资全部按照100%发放。疫情期间,唐久全力保障了老百姓的生活需求。目前太原市疫情影响得到了缓解,但是门店仍然执行防疫工作,员工上岗坚持口罩佩戴,保证门店的安全和员工的自身安全。在消杀用品和防护用品上,所有的费用不管是直营店、加盟店全部由总部来承担。截止第一季度,防疫费用达到150多万。

在供应方面,疫情期间,总部对商品进行了调整,启动了鲜食工厂。通过门店微信群开设了优品团线上销售。

唐久的线上团购平台充分发挥了唐久便利店在城市社区密度的优势。通过消费者线上下单,次日自提的模式,引导消费者避开人口密集点。线上商品建立了多渠道的供应环节。疫情期间,唐久主要是以生鲜果蔬为主,通过直接对接合作社农户基地进行直采。疫情期间大大缓解了消费者对蔬果的需求。

疫情对未来一段时间肯定会带来各种影响,唐久始终坚持一个理念,改变不了环境,只能改变自己。比如在这次疫情中消费者购物习惯的改变,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等等。对于唐久,接下来将会继续提升生产效率,提高运营能力,最终还是回归到零售的本质。

1、提高生产效率。先进行总部和门店的库存管理,盘活资金,确保现金流的保有和正常。然后再通过门店体系建设打造畅销品,淘汰滞销品,提高运营能力。从以前单一的批发模式,真正的转变成为单品管理的经营模式。然后作为门店,还是抓基础工作,清洁卫生、亲和力、商品鲜度管理,这是经营门店的最基本原则。

2、提高运营能力。要做好门店,提高盈利水平没有任何捷径,只有扎扎实实的做好门店营运的贯彻执行。对于便利店业态来说,新顾客的获取,老顾客的重复来店,是提升消费人数和销售的关键。实际上唐久一直在坚持做。

3、回归到零售本质。提升单店盈利水平,商品是关键。唐久会继续深化品类管理,调整门店品类别的销售占比和资源配比,扩大商品差异化的优势,打造门店商品的核心竞争力。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唐久目前有400家店开启早餐服务,每天早晨6:30售卖早餐,可以给消费者提供更多样化、多组合的套餐,油条、豆浆、包子、粥、牛奶、三明治等。

4、打造良好生态。疫情期间,让我们与员工、加盟商、供应商变得更为紧密,相互理解,这样配合就更加顺畅,让大家优势互补、紧密协作,成为更好的联盟。在未来,我们继续会在食品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回馈社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员工、加盟商、供应商一起共创共赢,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持续发展。

疫情加速了便利店行业的数字化建设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便利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好邻居便利总经理  陶冶 

目前来看,好邻居门店的情况是冰火两重天。红标店客流下滑比较严重,虽然客单价有所上升,但销售还是有一些下滑。其次,绿标店的销售增长比较快,销售最高的时候同比去年增长两倍。但总体来说对企业的影响还是挺大,主要是现金流的影响比较大。从目前来看比较担心的是4月份以后的情况。目前还是有一部分门店,像交通枢纽的、机场的,学校的,尚未开业。

实际上,疫情提前加速了好邻居整个数字化系统的上线。自主开发的X-brain这套系统在疫情期间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尤其是供应链的那套系统。疫情期间物资和商品供应其实非常的紧张,基本上是依靠系统每天在门店里面进行调拨。另外我们的智能店务系统也都提前上了线,特殊的时期反而对我们的一些个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利用这个机会对自身的数字化管理方式做了强制性的改革。

1、疫情从中期来看会常态化,企业需要考虑如何跟“病毒”长期相处。对于门店,很多的细节设计需要重新梳理调整。另外还需要应对日常的健康安全检查,如防疫物资的准备。像这些支出未来在企业的成本里面应该怎么安排,需要做好部署。

2、从店铺的分布来看,我们看到了不同店型的分化。例如刚提到的红标店和绿标店。店铺模型的多元化和店型的适应能力是我们需要下一步继续坚持。

3、企业的数字化的运营。对于数字建设是每一个企业都应该去加大投入和加大思考的。

4、吃的供应链技术。其实便利店跟城市的餐饮基本上是一种高度的相互替代跟促进的关系。这对便利店产品的变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其实在这次疫情期间,如果我们能够掌握更好的工厂和供应链的控制能力,在很多方面是可以大有可为的。所以,一方面便利店应该要去着力做好吃的问题,一方面也要积累供应链的技术。

对于未来行业发展的研判,首先,疫情进一步强化了消费者对于小业态的认识和认知。像好邻居的绿标店,不只是在疫情期间销售高幅度的增长,而且现在同比去年都有50%以上的增幅。通过疫情,大家都看到了品牌便利店的好处和社会责任感。不管未来的经济怎么走向,小业态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的。另外,对于改善社区的生活环境成为了一个社会的共识,消费者都希望生活的环境更加安全、更加高效、更加舒适。同时,政府也开始意识到了便利店与超市这两种零售业态的城市民生基础设施作用,开始加以重视。对便利店行业来讲,在很多立法、政策方面应该都会有很多的推动和帮助。

便利店是一个抗周期、抗风险的业态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便利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Today便利创始人CEO 宋迎春

短期来看,目前武汉市的户外人流量已经很大,城市活跃度在逐渐提高,但是餐饮的堂食,以及所有的休闲娱乐场所尚不能开放。由于整个湖北省一季度的经济下滑严重,所以对于目前消费市场的激活需要一个过程。对于Today来讲,当下的情况仍然处在全力以赴恢复阶段。从长期而言,由于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这个时候对于便利店而言,确确实实可以提高老百姓生活的便利性,以及降低大家生活成本。所以从消费者端而言,未来便利店的销售业绩不会太差。从投资角度而言,通过这段时间大量的调研发现,疫情让更多人认识到便利店是刚需业态,是一个抗周期的、抗风险的业态。借事修人,借人成事,人事双修,整个团队通过这次疫情有了很大的蜕变。相对而言我们把抗疫情期间万分艰难的坏日子,化危为机,过成了“好日子”,成人达己,温暖了城市、城市也温暖了我们。

未来一段时间整个经济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各行各业都应该做好长期过冬的准备。在这种前提之下,我们专注、聚焦做一些确定的事情,以及做一些减法。

Today的策略,第一个就是务实务本。首先专注商品结构,提高商品毛利率。怎么去提高毛利率,最基本的就是企业间如何更好的合作统采,最近通过梳理的一些商品的毛利率发现,同其他渠道相比还是有很大的空间的。便利店企业如何一起统采,一起开发OEM产品?比如:最基本的比如瓜子、坚果等休闲食品可以先做起来,而且中国的供应链已经很完善了,这样供应商也需要更多的销售增长机会。其次,关注商品结构的健康性。Today仍旧不断推动鲜食品类,目前鲜食占比已经超过42%。我们看到便当、三明治还有很大的数量增长空间。还有就是商品的未来性,我们在不断投资鲜食工厂,研发更多的鲜食、更多的新品。

第二个就是运营的执行力。怎样把运营的执行力去提高?我们经过半年左右不断地打磨、升级,通过我们内部的创客制,师徒制,通过执行的SOP我们也看到了新的一些效果,接下来我想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

下一步Today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抢。一手是抓现有的城市,如武汉、长沙和南宁。另外一手是下沉市场。现在Today在湖北其他6个城市已经开出门店,而且效果非常不错。今年我们会把湖北的16 市州快速渗透。

另一方面是开放。首先从品牌,Today会开放城市一级品牌代理。第二个鲜食工厂,另外还有Today的数字化建设,也会把云平台、云POS,云营销进行开放。

我认为目前国内便利店品牌还相对分散,行业间的协同和合作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个时代本身就是个竞争与合作关系,便利店企业怎么样能够更好的去抱团取暖、联盟共赢是行业和大家应该思考的问题。

后疫情时代便利店的十大变化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便利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全家便利执行长特别助理 童伟国

疫情期间出现了“四少”现象:少移动、少出门,少接触,少到店。

从少移动来看,城市间的移动减少:以上海的数字来看,上海有2400万的常住人口,其中有300万外来常住人口尚未回来;去年上海平均每天有600万的流动人口,以目前的调查统计数据来看,每天比去年少了一半,流动人口少了300万;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合计少了约20%、600万人。各地地铁的客流明显减少,也说明了城市内的移动也明显减少。

从少出门来看,通过销售业绩来看,现在周末与假日的来客数有下降,而且从便利店的时间段来看,夜间的来客数也有所下降。

从少接触来看,现在所有的消费者购物时非常注重安全,从疫情后情况来看,我们自助结账机的利用率有一个明显的提升。

从少到店来看,根据数据显示,我们的来客数有下降,但客单价有明显的上升,最主要的是消费者的购物行为出现了变化,减少到店频次、一次到店、多件购买。

另外,对于疫情后未来便利店市场的发展预测有几大变化:

1、快速应变:以前便利店是高频消费,现在看上去后疫情时代并不见得。所以在行销上面就要去考虑,怎样去做一个组合的促销。比如说可以买盒饭加咖啡、加甜品,类似于这种的组合式的营销。

2、异业竞争:疫情期间及疫情之后,零售、餐饮和食品三者之间的界限日趋模糊。举几个例子,现在很多便利店有座位区了,消费者可以买完东西就在店铺里堂食,我们叫零售的餐饮化。反过来餐饮在疫情期间也零售化了,不但做快餐,也上其它的平台做外卖。另外一个,餐饮现在开始也食品化了,比如说海底捞底料、自热火锅等等。

3、自动化、自助化设备应用:自动化、自助化设备可能是未来便利店发展的一个趋势。为什么?人力成本在大幅的上升,便利店可以在自动化、自助化的设备上面去做一些改变。

4、供应链的整合:如果便利店的供应链做得好,在疫情期间就可以很好地经受住考验。

5、消费者的沟通方式的改变和多元化:比如直播、短视频、抖音等方式。

6、研发好的商品:需要用好的商品来吸引消费者到店。举一个例子,最近各大便利店都在卖的网红雪糕,从销售数据来看表现很好,有的最高卖到16.8元,但是消费者还是会到店来买。只要有好的商品,消费者还是会来的。

7、消费信心不足:大家可能会担心失业、收入下降,所以消费欲望下降。原来大家可能期待报复性的消费还有很多不确定性,现在最重要的是留客能力。

8、后疫情时代,消费者更加注重食品的安全性:便利店的售卖方式,包括商品的包装,都需要去做一个改变。

9、要做更精细、更精准的管理:以前许多的模型都发生了变化,比如说开店的模型可能到后疫情时代可能会发生变化,因为消费者的行为发生改变。

10、便利店要有自己的恢复力和应变的能力:例如疫情期间,我们发现消费者最希望吃的三种食品是烧烤、炸鸡跟火锅,前二种我们都有了,那么我们用短短的一周时间开发出了自己的小火锅,消费者可以到店购买回家吃。

对疫情后便利店的10点思考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便利店委员会执行委员、厦门见福便利董事长 张利 

疫情对我们来说确实是非常严重的一件事情,可以叫做疫情期间没有不湿的鞋。以下是思考的10个方面:

1、从战略层面我们确确实实做了一些反思,总结就是求人不如求己,讲什么都没有用,把自己的企业做好。

2、需要重新考虑一下企业的资产配置,我们对资产配置要有一个深度的考虑,到底是轻资产还是重资产,无论怎么样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适合自己,与自身实际相匹配。另外还要考虑你的战略目标和你的资源匹不匹配?有句话,叫做大人不穿小孩的衣服,小孩也不要去穿大人的衣服,企业不同的阶段做不同的事情。

3、要处理好企业所有的利益相关人的各种关系,包括员工、政府、供应商、加盟商,以及其他利益相关人。

4、企业营销。我们的客户在哪里?我们应该出现在哪里?全渠道配置一定是个标准配置,所以说不要再去争论企业的线上线下,所有的企业都需要有个线上线下融合的过程。

5、经营的哲学。虚伪的往往是讨喜的,但常常是可恶的,真实的往往是难看的,但常常是可爱的。疫情下,引用禅学上的三个不,叫做不能说、不必说和不可说,很多事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6、企业的发展阶段。我一直讲阶段论,在企业你在不同的阶段做不同的什么事情,是连长做连长的事,是团长做团长的事。每个人都有边界,甚至每个人都有天命。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充分认知自己能力的边界。

7、对于创新的反思。不要盲目的学习别人的东西,因为企业本身都有自己的DNA,这是没法改变的,坚持小步快跑量力而行,切记邯郸学步,最后把自己变成不伦不类。

8、对人性的思考。称为大用大疑、大用小疑和重用不疑,要用你能用的人,不要用你用不了的人。用人的核心点是三观相符。

9、自我的反思。在疫情期间看到了几个事情,作为老板的三个角色,一个角色是思考者,老板要充分去思考,对长远战略的规划。第二角色是行动者,实际运营要起带头作用。第三个角色是代言人,老板都是抛头露面的,不管你是带货也好,外出应酬也好,这是一个非常难的事情。

10、反思波特的三大策略。差异化目标及交易总成本领先。对于我们来讲就是要做好自己,等待随机事件的来临,找是没有用的。第二谨慎选择竞争对手,因为最终你会很像他们,关注对手只能做到第一,关注自己才能做到唯一。核心点,多快好省。

最后就是危机如何转换为转机。抱最大的希望,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牢牢记住习主席的教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无旁骛做好本业。

疫情后企业更需要“强身健体”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便利店委员会执行委员、每一天便利董事长 张培彦 

这次疫情,最大的感受是4个字,做企业需要“强身健体”。从疫情受影响程度来看,西安相对较小,但也受到了一定冲击。疫情期间,每一天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对于线上业务的开展。去年12月份,每一天开发了线上业务-天天每一天拼团,效果很好。疫情期间销售量暴增,一天最高可以达到6万单,将近100万的销售额。整个2月份,天天每一天拼团达到了1300万的销售额。

另外疫情期间,凸显出了每一天品牌连锁的供应链能力。每一天还有一个B to B 的帮便利供应链系统。疫情期间,在整个物流中断的情况下,每一天的帮便利供应链系统为众多的夫妻老婆店提供了供货。

疫情爆发初期,便利店的销售西安下降了较多。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的下沉市场像宝鸡已经达到了100%,甚至还有了增长。

从零售驱动的角度上来讲,无论是商品驱动、还是渠道驱动,未来的全渠道会形成一个常态。未来零售,对于便利店不会有线上线下之分,全渠道会成为必选项。每一天也会积极探索拼团和直播业务。

第二,对商品力的思考。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线上业务的发展,商品力的驱动显得尤为重要。现在每个人都是流量,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便利店作为利润比较薄的行业,后期应该重点往上游的整个商品的供应链IP打造上来做进一步的延展。

第三,下沉市场的开发。每一天今年的主要的目标就是围绕着西安200公里的配送半径开发市场,主要是加大在下沉市场的投入和开发。

最后,企业的开源和节流。在开源方面,各个企业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重点分享一下节流,疫情期间,每一天做了很多关于降房租的工作,对企业来讲,这是很大的一个节流。当外部环境不能改变的时候,内部企业组织流程架构的改造,以及在节流方面所要做的事情,也是非常关键的。

便利店行业是一个阳光行业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便利店委员会委员、安徽邻几便利董事长 刘忠建 

疫情期间,邻几大概有60%的门店在经营。经营中的门店员工都在坚守。2月份邻几的整个的销售有所下降, 3月份有好转,但整个一季度是下降的。由于安徽政府防控有力,截止昨天为止,销售同比基本上回到90%以上。疫情就像一面照妖镜,照出了行业很多的问题,一方面包括便利店整个行业的供应链都是亟待加强的。在安徽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只允许开三种店,一个是超市,一个是药店,还有一个是便利店。所以,便利店行业还是一个非常好的阳光行业,在本次疫情保供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了政府及社会的好评。

后疫情时代消费者会有几个变化:第1个变化是消费者会变得非常的“宅”,大部分时间会宅在家里。第2个变化是消费者慢慢就会变得非常的“懒”,而且非常的邋遢,据我了解,很多的口红、化妆品的销量都下降很严重,原因就是大家都不再化妆了。第3个变化是消费者变得非常的“节俭”因为这几个月都没有收入,这一点可能对整个对便利店行业来讲也会受一定的影响。第4个变化就是会出现“消费力的疲软”。同时我认为整个经济会有一个大的变化,要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每次危机都是互联网对线下实体零售的阻击。那么这次疫情后便利店会受到多大的冲击?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后疫情时代便利店有哪些机会?体现在5个方面:1、可选择的店铺会增加;2、非食品、设备设施成本下降;3、商品单品价格增长;4、优秀的人才储备;5、便利店会更加受到社会的重视。

后疫情时代便利店会遇到那些威胁与挑战呢?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1、客流量难于恢复到之前;2、食品、进口商品“涨”声一片;3、基建增加对便利店短期不利;4、资本及金融对刚创建且业绩不好的便利店更加谨慎,但会向头部创业企业聚集;5、疫情使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

最后,后疫情时代便利店如何做?主要有3个方面:1、精耕细作,靠前指挥;2、聚焦经营,控制节奏,特别是控制好现金流;3、没有报复性消费,只有康复性等待。

数字化推动企业全面发展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便利店委员会委员单位、便利蜂便利党委副书记 姜宁 

疫情虽然有影响,但是不会动摇便利蜂既定的发展战略。今明两年便利蜂将会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持续地把小小幸福带到更多消费者的身边。对于未来便利蜂重点关注4个趋势:

1、对于品质和便利的要求,在疫情之下将进一步提高;

2、 数字化创新赋能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3、便利店将被赋予更多的社会/社区功能和价值;

4、行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的意义将更为突出。

1、便利蜂鲜食近期在品质鲜食和食品卫生领域持续加大投入。前不久在天津启动建造一座规模较大的供应基地。目前便利蜂在华北、华东都有了鲜食工厂,未来还要在这方面持续的投入,形成从生产、冷链物流、制售、陈列到废弃的闭环管理体系,实现全流程的食品追溯体系,借助自主研发的鲜度管理系统以及二维码保质期追踪系统,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确保一致化的经营品质。

2、数字化创新进一步体现出重要性,也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从便利蜂的经历来看,从创业之初就将所涉及的运营标准、供应保障、决策经验、管理能力等核心要素,全部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和系统工具进行管理,打造高质量、易扩展的科技驱动连锁网络。便利蜂还将继续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基于数字化协同的业务体系,在现有业务基础上,拓宽服务范围,突破售卖店内商品的服务空间限制,打造本地生活服务平台。

3、便利店将被赋予更多的社会/社区功能和价值。在这一段特殊的时期,便利店作为社区生活空间的属性得到了增强,便利店与相消费者这种情感上的链接更加的明显,也承担了更多的社区服务功能,成为了构建和睦社区关系的一个落脚点。随着我国城市由规模化建设转向精细化治理的新阶段,便利店作为不可或缺的社区服务基础设施,也将持续融入社区治理的方方面面,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在未来便利店的就业环境中,对于线上系统和数字化设备的快速学习和适应能力将成为基本素质。因此,便利蜂在培养店员方面引入了大量的线上培训和门店数字化设备的实操练习,把店员从收银、订货、促销等工作中解脱出来,鼓励每个店员更加关心门店内的现场服务体验,更加深入思考和理解影响门店经营的实际因素,持续通过智能化系统进行反馈和完善,培养店员快速提升、系统化的专业服务能力。

转变商业模式 坚持向顾客靠拢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便利店委员会原主任委员、津工超市董事长  卢代盛 

津工超市疫情期间,门店的表现非常不错,销售额翻番,重新回到单店日销售1万多的水平。这个结果应该是津工20多年定位社区的一个收获。但是疫情以后是否能够保持住疫情以前的水平都是未知数。

因为大家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未来的不确定性。外部环境变化了,商业模式怎么变化?因为商业模式决定企业寿命,现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大家谈的疫情比较多,但是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中国将是世界上唯一的电商超级大国,我觉得这个因素对实体店的影响比疫情的影响要更长远。所以研究商业模式,必须要考虑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因素。

那么津工超市尽管定位社区没有变,但是经营模式也经过了好几次的改变。1997年开第1家店的时候,模式就是折扣店,低价竞争,打价格战,8年的累计利润3300多万。2005年开始,津工的模式改为生鲜店,腾出门店的面积做肉蛋、蔬果、社区厨房,这个阶段大约有5年的时间,5年累计利润是7000多万。2011年后商业模式又做了调整,4年的利润是8500多万,每年的利润是2100多万。所以,随着津工三次商业模式的改变,就是企业盈利能力的迅速增长,但是2014年以后,互联网的影响显现,津工的社区一站式服务模式迅速衰落,5年亏损了8500多万。我们现在是擦干净身上的血迹,埋好同伴的尸体,站起来,准备继续向前。

津工观察思考了三年,现在要做的模式是中食店,具体是强中食+小零售,微型店+邻会员。考虑的因素有几个,首先要做的一定是电商的短板;第二,必须是刚性需求;第三是高频消费;第四要能保证单店盈利。未来社区可能是实体店最主要的市场,所以我们要坚持向顾客靠拢,不要让顾客向我们靠拢。

(来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球经济为什么会衰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