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齐大柱为何临刑休妻?

《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刚峰,人如其名,品行至刚至正,为官清廉。县丞和牢头都曾经去送过礼,但都被海笔架所拒。海瑞唯一接受过的恩惠来源于王用汲,而作为齐大柱的恩人,在海夫人身怀六甲之时,齐大柱妻子送几个鸡蛋却被海瑞所拒,为什么他能接受王用汲的恩惠,却不能接受齐大柱的?


海瑞是齐大柱的恩人兼好友,齐夫人送礼时海瑞任职户部主事,此时海瑞已有心思进言天下第一疏,为此为避免连累他人而选择孤身前行这点不难理解。但海瑞拒绝齐夫人是否只是因为朋友论吗?我觉得不是,也是因为他强烈的自尊心,除了不想连累齐大柱,在他心底里是看不起齐大柱的。但是也不要忘记,在齐大柱还是个农民的时候,海瑞是很看得上他的。


齐大柱这个人物很特殊,剧中的很多案情都和他有关。其最初出现在浙江改稻为桑案件中,齐大柱带领一群稻农反对官员推行实施国策,而后天灾人祸下向倭寇头子买粮(当然他们素不相识)而卷入通倭大案中,也正是这里和海瑞有了交集。海瑞凭借敏锐的判断力和非凡的推理能力识破案件中的漏洞,从而保全了齐大柱,为此海瑞对齐大柱很是欣赏,因为齐大柱为了其他百姓的利益舍弃自身安危去和官府争斗,这点和海瑞是有共同之处的。

而在齐夫人送礼之时,齐大柱却成为了一名锦衣卫。所谓锦衣卫,那是皇帝的鹰犬,完全凌驾与法理之上的特务组织,用朱七的话说“比你大几级的官员我们都打死过”,代表着皇权。海大人在经历过年关闹俸事件,雪夜赈灾事件后,他已经发现了帝国苦难的根源——嘉靖皇帝,为此海瑞正在酝酿天下第一疏,正要向皇权发起挑战,因此海瑞和锦衣卫走到了对立面。


海瑞上任之初是抱着为民做主的想法去的,他帮齐大柱是出于公心,齐大柱是浙江人民受难反抗的代表;他审郑何二人的时候,朱七说“此时牵涉到皇上,不能再审了”,这时候他就已经看锦衣卫不爽了,本来按他的想法是查到底,按大明律法执行,没想到锦衣卫是完全不按法来的,只认皇上,更可怕的是这句话一出来所有人都怂了,不敢再查;到了京城,当他带着和皇上干一场的想法时,看着皇上的打手当然生不出任何好感。

在海瑞看来齐大柱代表着嘉靖,代表着国家苦难的根源,心底有些不耻为伍;而王润莲则是知己,故受王用汲而拒齐大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大明王朝1566》是由张黎执导,刘和平担任编剧,陈宝国、黄志忠、王庆祥等主演的历史类电视剧,于2007年1月8日在湖南卫视首播。

该剧以嘉靖三十九年为背景,讲述了是清官海瑞不惧强权,敢于向腐朽封建皇权发起挑战的故事。

2007年,获得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长篇电视剧三等奖。

大明王朝齐大柱结局是当了锦衣卫。裕王妃入宫献上张三丰真人的血书,并谎称说齐大柱是张三丰送来辅佐嘉靖的,嘉靖是修道的,张三丰的话当然听,嘉靖因此赦免了齐大柱,后来齐大柱还当了锦衣卫,成了朱七之下的十三太保。

嘉靖帝第一位皇孙的诞生,使朝局的平衡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司礼监掌印太监吕芳敏锐到裕王迟早将入主大内,借机以嘉靖帝的名义将冯保派到裕王府做皇孙的大伴,为日后做好打算,身为朝廷正义一派的代表,裕王的师傅和侍读徐阶高拱张居正也感觉到倒严的时机到了。

同时为了抵制严党借改稻为桑之名行土地兼并之实给浙江百姓带来灾难的所谓国策,和裕王商议,将裕王府詹事谭纶派往浙江,争取浙直总督兼浙江巡抚胡宗宪稳定大局,他们的分析被不幸言中了,严党提出的国策一开始在浙江推行,就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淳安大堤上,浙江布政使郑泌昌和浙江按察使何茂才不顾百姓缺粮的事实,唆使杭州知府马宁远带兵与淳安知县常伯熙,建德知县张知良不惜断水,踏苗毁田,逼迫百姓改稻为桑,浙江总兵戚继光奉胡宗宪之命撤回军队,但终因事态发展严重,以桑农齐大柱为首的百姓还是围住了总督衙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明王朝太监陈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