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初是怎么实行分封制

为什么周朝的分封制可以兴旺270年,后面朝代一实行分封就乱?

周朝采用分封制,至少在西周的几百年时间里,一直是比较兴盛的。可是为什么从秦朝开始,只要皇帝采用分封制,国家就会出现很大的动乱呢?

比如西汉初年的时候,刘邦采用了郡县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地方行政体制,后来就出现了“七国之乱”。后来汉武帝上台以后,采用推恩令的方式,极大地削弱了分封制,汉朝才得以保存下来,两汉一直延续400年。 但是西晋建立的时候,由于司马家族想要把权力都掌控在自己家族的手里,因此又在全国采用分封制。而分封制的结果,就是造成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造成了国家极大的内耗,也给北方的少数民族找到了入侵的机会。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以后,内部又争权夺利,因此,经过了60年才实现统一的西晋王朝,很快又分崩离析,西晋只能跑到东南一小块地方,建立东晋政权。 明朝初年的时候,朱元璋害怕功臣们权力太大,夺了他朱家的江山,又在全国各地采用分封制,给予藩王们很大的权力,还让他们驻军,手握兵权,而这也就造成了“靖难之役”。朱棣打到京城来,夺了朱允文的皇位。朱家开始了又一轮内部的厮杀。如果不是最终朱棣采取了一系列抑制藩王的措施,明朝说不定又将像西晋一样,亡于内乱。 总之,从秦汉开始,哪一个王朝采用分封制,哪一个朝代就会动荡不安。 这就非常奇怪了,西周采用分封制,国家能够保持数百年太平,这说明这种制度是有现实基础的。采用了分封制,是能够确保天下安定的。可是为什么到了后世,同样是分封制,却造成国家大乱,区别究竟在哪里呢?

我认为,后世采用分封制,之所以不能像西周时期采用分封制那样,保持国家的稳定,根本的原因,是因为西周时期采用的分封制,其运行的规则,是依靠礼法。而后世采用分封制,其运行的规则,是依靠皇权。 西周时期采用分封制,依靠什么礼法呢?这个礼法就是周礼。我们之所以不说礼制,而说礼法,是因为周礼虽然是一种礼制,但它是上升到法律高度的,是要求天下所有人都必须严格遵从的。无论是诸侯还是奴隶,甚至是周天子,都必须严格遵从。如果谁不遵从,天下诸侯都会对他进行讨伐。 比如,某个诸侯想要欺负别的诸侯,那么,其他诸侯都会在周天子的带领下,对他发动战争,把他打服。如果某个诸侯违背了嫡长子制,按照君王的好恶,立自己喜欢的儿子为继承人,那么所有的诸侯也都会起来打击他。如果某个诸侯不向周天子上贡他应该上贡的那些物品,天下诸侯也会对他进行群起而攻之。 总之,周礼落实到了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还以法律的形式高悬在所有人的头上。从某种意义上说,西周时期的社会,就是一种“礼治”加“法治”的社会。这样的社会,我们现在已经证明,是能够确保国家和平与稳定。因为我们现在所要建立的社会,也是这样的社会。

只不过,西周时期的礼治和法治,是维护不不平等地位的,和我们现在追求人人平等是不一样,但是那时候依然可以依靠这个,确保社会秩序。有了秩序,社会就能够保持稳定。 后世的皇权制就不一样了。皇权制是一种人治,由人来治理国家。这个人,就是皇帝,皇帝的权威是极大的,皇帝是代表法律的。当然了,也并不是说因为有了皇帝,当时的国家就没有法律。但是皇权是大于法权的,当皇权和法权发生冲突的时候,法权是会让步的。 既然皇权的力量是大于法权,因此,皇权就是最高准则。也因此,任何人都想要当皇帝。因为只要当了皇帝,天下的所有一切,都由皇帝说了算。 西周时期是不可能有人能够代表法权的,你就是奋斗了一生也办不到。后世皇权大于法权,通过奋斗是可以获得皇权的。尤其是那些皇亲国戚,当他们权力比较大的时候,他们就会觉得通过暴力,可以把皇权掌控到自己的手里。 这也就是分封制总会造成国家动乱的根本原因。 事实上,西周的礼法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解体,就是因为那时候礼法制度在向皇权制度过渡,诸侯们个人权利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像一个皇帝,礼法的权威荡然无存了。 这就是后世不能采用分封制的根本原因。 (参考资料:《中国通史》等)

分封制赖以生存的经济制度是井田制度,而井田制于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土地私有制。春秋战国以来,由于铁制农具和铁犁牛耕的逐步推广,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在土地私有制的作用下,小农经济得以形成。从此,中国进入了以小农经济为主要基本经济模式的封建社会,而分封制与之不大适应。这是其一。

其二,封建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其主流是郡县制,分封制只是辅助,暂且当权宜之计而用,不符合封建社会发展趋势。周朝以后的朝代之所以在推行郡县制同时还另行分封,主要目的便是利用同姓宗亲的血缘关系来巩固刚刚建立的新王朝政权。刘邦作为汉朝的开国皇帝,这一点做得尤为明显。然而,分封制的弊端不可避免,只要实行,日后地方王侯坐大是自然而然的事,除非用别的法子来加以限制。汉武帝时的推恩令就是比较好的措施。

无论是西周,还是周以后的朝代,实行分封,只是在前期起到巩固统治的作用,后期则形成了地方割据势力。因此,分封制的推行,并不是一开始就见混乱,而是在后期才引发的。

然而,若问西周为何凭借分封制统治如此之久,这既是因为西周时期没有出现生产力的显著提高,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没有发生重大变革,又在于分封制之外,还配以血缘宗法制、礼乐制度来维护政权的稳定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我们知道周朝用分封制大概使国家兴旺了270年,这个兴旺的时间是非常长的,可是后面的朝代几乎就不能用这个方法。

比如我们看汉朝的时候,汉高祖刘邦打天下的时候,他重用韩信英布这些人,后来得到天下后就封了这些人去做王,可在晚年的时候刘邦就将这些人权利较大的异姓王全部都干掉了。结果在刘邦死后20多年,也就是汉景帝继位三年的时候,就爆发了一个七国之乱,这些王要联合起来篡权夺位,可最后还是被汉景帝平息了。

一直到了西晋的时候,又有人提出分封,不过还好规模不算太大,结果又出现了八国之乱。

后到了唐朝李世民的时代,他也想去学习前面的帝王去分封,恢复当时的“三王之治”,可最终被魏征劝谏住了,很明显,要是唐太宗也去分封的话,这里我敢大胆的去说,唐朝必定会乱。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封建制为什么只能存在于周朝呢,后面的朝代用这个政策就都不行呢?

我查阅过很多资料,得出了一种比较合理的解释。那就是周朝还只是处于族群代兴的时代,中华民族这个底盘还没有形成,没能形成一个真正的民族,实际上族群只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也就是说就算是诸侯被封建出去了,他也离不开中央,中央也不能离开这些诸侯们,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二力平衡。

举个简单的利益,比如说在西周的时候鲁国被分封到山东去了,他首先存在着外部威胁,他面对的是东夷。这就使得他不得不去以中央为靠山,联合其他诸侯来团结它的内部,他又怎么敢去闹独立呢?

然而到汉朝以后就彻底发生了改变,被分封出去的王没有了这种外部压力,他们也不需要依靠中央的保护,所以闹独立也是必然的。

所以周朝分封制成功的关键在于周王站在金字塔的顶端掌握着最高权利,形成了一种离心力和向心力的平衡。

汉朝是分封制郡县制并存。汉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宰相权利较大。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三公,丞相管行政,是文官首长;太尉管军事,是武官首长;御史大夫掌监察,辅助丞相掌管政治事物。而在汉朝,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必须做御史大夫后才能做丞相。

汉朝不是一直都是分封和郡县并行的制度,它是有一个逐渐演化的过程的,从分封和郡县并行的郡国并行制演化成单一的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而分封和郡县并行的制度也只不过是一个过渡阶段的制度,这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决定的,是汉高祖刘邦为了争取政权和稳定政权的无奈之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汉与西周分封制比较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