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的记者电话?

施工工地与学校仅一墙之隔。记者王振栋 摄

  荆楚网消息(记者 王振栋)“从早到晚,每天一回到家就能听到工地上传来的噪音,什么时候才能安静下来?”近日,有网友向荆楚网民生热线反映,汉阳区芳草路二干道附近的十里景秀项目工地经常一天20多小时施工,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及学校的正常休息和上课,已持续半年之久。

  11月17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芳草路武汉市第二十三中学教学楼后的事发工地。记者看到,偌大的工地上一片繁忙,现场有车辆正在灌水泥,几台旋挖机正在作业,周围不时传出机器轰鸣声。


  记者了解到,十里景秀项目工地周边有墨北社区、夏家湾小区及创新小区等多个居民区,附近的武汉市第二十三中学与工地也仅一墙之隔。说起这个工地的噪音污染,附近居民鲍女士向记者大倒苦水:“从6月份到现在,这里经常从早上四点施工到凌晨,打桩、挖土、运土,还有工人的吆喝声,夜深人静的时候更是刺耳。家里小孩马上就要升学考试,老人们也要正常休息。”

施工工地周围有多个居民区及学校。记者王振栋 摄

  武汉市第二十三中学相关负责人也介绍:“为了减少噪音影响,学生上课时都是紧闭门窗,有时候声音太大,就完全听不清讲课。老师们上了一天班,中午想休息一会也没办法。”

  噪音扰民为何这么久都无人问津?又该如何解决?新七建设集团十里景秀H9地块项目部一位王姓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正在向环保部门申请夜间施工许可证,目前施工项目已进行到浇筑混凝土阶段,一旦开始就需要连续浇筑,还需要进行最后一次通宵作业,其余项目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可施工时间段进行(早上6:00至晚上10:00)。

新七建设集团十里景秀H9地块项目部。记者王振栋 摄

  汉阳区城管委一个刘姓工作人员表示,城管部门已于一周前对该项目工地下达了整改通知书,责令该工地施工负责人严格规范作业时间,特殊情况需连续施工的,必须经建设主管部门审批后,并公告附近居民方可施工。同时,将会加大对该区域的夜间巡查监管力度,对违规施工现象及时制止和查处。

  【民生热线 欢迎报料】

  衣食住行,业教保医,政府的民生八字经;关注民生,反映民情,媒体的责任和使命。如果您或者您身边有麻烦事、疑惑事、新鲜事、关心事,欢迎报料给荆楚网。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报道的动力。

  手机:请扫描下载《动向》新闻客户端,在“上头条”中报料,或关注荆楚网官方微信,给我们留言报料。

2、很多报纸上都有一些记者的联系方式。

3、你想找哪个电台或者报社的记者,直接打114询问,他们有报社或电台的电话,然后你再跟报社、电台说你的事,就会给你安排记着了。或者看相关电视台的联系网址。



    随着又一具尸体顺水漂下来,截至20日下午,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什川镇小峡水电站旁的尸体数量已增加到了16具。

    附近村民说:“那都是‘捞尸人’搞的,他们是在发死人财,那地方我们都不敢走近。”

    环保专家说:“大量尸体长期被浸泡在水中会污染水质。”

    大量的尸体如何处理?当地公安、民政等部门都束手无策。皋兰县政府咸县长昨表示,将近期召集相关部门研究处理尸体的方案。

    8月初,王先生打进本报热线称,他的一位同事不幸去世,尸体被水冲到了黄河什川段。而当他们去认领尸体时,却见到了两个“捞尸人”。“看一眼200元,打捞上来6000元。”“捞尸人”开出的天价让他们愣住了。好说歹说,后来总共花了4200元将同事的尸体打捞了上来。王先生感到很纳闷:“他们这不是靠尸体诈钱么?”

    为了印证王先生的说法,从8月下旬开始,本报记者对此处的尸体和两位职业“捞尸人”进行了近一个月的调查采访。

    据王先生讲,今年8月初的一天上午,他们单位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里说:“我们在什川小峡电站捞塑料瓶子时,发现了一具尸体,检查了一下,在这具尸体的裤子口袋里我们发现了工作证和名片,是你们单位的一名工作人员,你们过来辨认一下。”王先生接到电话后,当即带人去小峡电站辨认,在小峡电站上游的浮桥边,王先生发现尸体面部在水里,无法辨认,他要求老魏把尸体翻过来辨认。但他们说,翻认一下要200元。给了他们200元后,老魏才把死人翻了一下,结果这具尸体果然是一星期前失踪的山子(化名)。最后,经过讨价还价,直到把尸体弄好装上车,他们要了4000元。

    “在小峡电站捞死人的那两个人至少人均1年要挣10万元!”附近村民告诉记者。捞死人真的那么赚钱吗?他们是些什么人?带着诸多疑问,本报特派记者对其进行了为期20天的体验式调查。

    8月下旬的一个上午,采访车穿过折来拐去的村庄,便来到了什川小峡水电站上游约两公里的小峡黄河便桥。狭窄的山下黄河水往下流,一座紧贴在河面上的浮桥,把黄河从上游兰州段漂来的垃圾统统挡在这里。悬崖上,一个“寻亲”的电话号码异常醒目。朝石崖下望去,一个简易的土木屋出现在记者的眼前,离木屋不足10米的地方,两只狼狗互相撕扯着已经发臭的死羊。

    当记者拨通“寻亲”电话并表明来意后,“捞尸人”十分爽快地答应了。

    “捞尸人”老魏今年51岁,前几年他家在盖房时,在银行里贷了一笔款,为了还贷他便横下一条心干起了捞尸体的“工作”。

    后来说到他们家人如何看待他们的职业时,老魏的同伴说:“工作还是支持的,但如果遇上有人来认领尸体的,妻子就把我的碗另放着,三轮车也不让我开进家门,因为三轮车拉过尸体。”

    老魏的同伴说,一年从黄河里漂下来的人很多。但来他们这儿认领的不足3%。当记者问及他们把没有人来认领的那些尸体怎么处理时,老魏说:“刚开始我们发现后,首先检查尸体的衣服里有没有证件或联系的方式,如果有,我们会立即打电话通知其家属;如果没有联系方式,我们只好把尸体用绳子拴起来,然后用布片或编织袋遮好,等其家属来认领;如果20多天了还没有人来认领,那我们就放开沉底。”

    为见证他们的捞尸过程,记者和他们约定好,从次日开始给他们“打下手”捞尸体。

    本报采访组为您报道第二天,记者再次来到了“捞尸人”工作的地方――小峡水电站上游的拦截带处。而此时,两位神秘的“捞尸人”已经工作了近3个小时,其中年纪大些的老魏等不住记者已经离开了,只剩小魏驾驶着“工作船”正在工作。“上船来吧,今天要多工作一会儿,老魏有事先回去了。”小魏招呼着记者。记者刚下到岸边,一股淡淡的臭味弥漫开来,苍蝇像轰炸机一样成群盘旋。记者急忙捂住鼻子,小心地登上“工作船”。

    “呵呵,臭吧?我们这活也不好干啊!”小魏笑着说。“船是什么时候买的?”记者问。“去年年底花了一万多元买的,虽然是二手的,但有了这船后,工作效率一下就提高了,以前我和老魏用几个废轮胎做了个筏子,划起来比较费劲,而且也不安全。”说话间,小船已经缓缓地离开了岸边,向河中间漂去。

    河中间的拦截带附近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垃圾,小魏告诉记者,这些垃圾有五六米宽,一米多厚,正因为如此,很多尸体在夜间漂流下来后,会藏进垃圾带中。回想起一位村民的话,“那个地方有好多死人,我们一般都不经过那里,就是要路过,也是赶紧跑过去。”记者不禁头皮发麻。

    差不多过了一分钟,小魏已经将船划到了垃圾带前,他一边熟练地用一只长竿不停拨动着垃圾,一边告诉记者,他们每天早晨5时开始干活,边捞瓶子边找尸体。“想试试吗?”说罢,他将手中的长竿交给了记者,记者立刻兴奋起来,拿到长竿后使劲在垃圾带中捅着,被捅到的垃圾散开一块后,饮料瓶就会露出来,记者立刻用长竿上的铁钩将瓶子钩上来。

    大约过了15分钟,不经意间小船慢慢漂向了垃圾带的一侧。空气中慢慢开始充斥着一种腐烂的臭味。突然,记者感觉长竿捅到了什么东西,便更加卖力地想把东西钩出来,“别钩,那是个人!”听到此话,记者心里一紧,手中的长竿犹如通了高压电,记者定睛一看:一具尸体漂浮在水面上,被一些垃圾覆盖着,尸体上盖着一块塑料布,如果不仔细看是看不出来的,“这里还有15具尸体,都在那边的阴暗处挂着呢。”

    谷的南面背阴处,“我们通常把尸体拴在这里,因为这里平常晒不到阳光,尸体可以多放些时间,但是现在的温度高,每具尸体只能拴20天左右。”小魏告诉记者。在记者看来,这不大的地方才是真正的“死亡地带”。地方到了,可记者却没有看到一具尸体。“他们都在水下,看到了吗?那些石头上的绳子,每一根都拴着一具,这里一共10具,那边还有一个背阴处,那里有5具。”记者仔细一看,发现石头上确实绑着些绳子,每一根绳子的尽头都延伸到了水中。“如果没人来认,我们一般是不会拉起来的。” 
 对话“捞尸人”:

    小魏:那也没办法,我们也去过公安局和民政局,想办个手续,正规干这行,但他们说没办法办。

    小魏:曾经有过一具尸体,在一个白色的编织袋里,尸体手脚都被绳子捆住,口中塞着布,看到后我们马上报了警,警察赶到后立刻将尸体带走了,并向我们询问了情况。至于其他的尸体,因为没这么特殊,所以我们也没有向公安部门举报过,每次打捞到尸体,我们都要翻开衣服,看有没有相关的证件,如果有我们就会联系尸源。

    小魏:这里的人都知道我们两个是专门捞尸的,公安部门也知道。上一次我们在一具尸体的衣服中找到了名片,联系到了家属,家属还付给我们4000元的劳务费。目前我们只联系到了四五具尸体的家属,收钱也就四五次吧。

    记者发现,除了恶臭,附近的水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位当地的村民说:“自从那里有尸体后,我们很少再去那里。何况现在还有那么多尸体,想起来都可怕。”

    当问到这些尸体如果一直没人认领怎么办,小魏答道:“如果尸体时间太长,小峡水电站在派人清理拦网处垃圾的时候,就会将这些尸体清理掉,我曾经受雇于小峡水电站处理这些尸体,他们让我将尸体拉运到他们的垃圾场,我用三马子拉过几次,开始他们告诉我拉一具尸体100元钱,我拉了两次,他们给了我200元,第二次我拉了5具,他们又给我了200元,第三次我拉了12具,他们还是给了我200元。这些尸体拉到垃圾场后,就被集体焚烧了。”

    对于这样处理尸体的方式是否妥当。他告诉记者,这些尸体都是无名尸体,也没有人管,公安机关也不管,其他单位也不管。再说,处理这些尸体需要资金,而且这些还不是小数目,他听说公安局曾处理过这样一具无名尸体,从冷藏费到刊登尸源启事,总共花费了近7000元,最后钱花了,尸源依然没有找到。

    本报采访组为您摄影报道“捞尸”人的秘密终于大白天下,但是却有一个天大的麻烦摆在了人们的面前,那就是16具无名尸体依然堆积在黄河里,如何处理这些堆积如山的尸体。对此,公安、民政等部门都纷纷倒出了自己的苦衷。值得庆幸的是,皋兰县政府咸大明县长在得知此事后,昨日表示,将立即召集相关部门和单位研究处理尸体方案。

    昨日,记者从皋兰县什川镇派出所获悉,他们于日前已对两位“捞尸人”进行了警告批评,不许他们再私自打捞处理尸体。这样一来,聚集在那里的尸体该怎么办?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赶到了皋兰县公安局。

    不等记者介绍完具体情况,高局长就告诉记者,大量无名尸体的出现,无形增加了公安机关的工作量。对于每具尸体,警方都要前往勘查,如果尸体表面有明显的伤痕,公安机关就会立案侦查。但是,查找和侦查这些疑似受害尸体的案情却异常复杂。

    对于该怎样处理那些无名尸体,高局长表示他们对此也费尽了心思,并多次向上级单位进行了汇报,但相关的处理办法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出台。因此他们没有法律依据,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处理那些尸体。

    高局长告诉记者,如果由公安机关对每具尸体都拍照,提取毛发,以便死者家属前来认领。这样做可能会缓解捞尸人捞尸赚钱的具体问题,但这项工作的投入非常巨大,公安一家无力承担。

    随后,记者来到了皋兰县工商局,王副局长在得知记者的意图后告诉记者:“关于捞尸体是否办营业执照?根据目前我国的有关法律,还没有相关的条文规定捞尸也要营业执照。因此,工商局也不可能给他们办经营范围是‘捞尸体’的营业执照”。

    皋兰县民政局负责人说,黄河漂下来的尸体,不论是什么原因死的,都牵涉着一起命案,这个事情应该是公安部门管的。而就这么多尸体长期浸泡在这片水域,一位环保专家说:“在一定程度上,很有可能污染黄河。”

    昨日晚,记者就老魏他们的“壮举”采访了甘肃政法学院的马红平教授,他说,像老魏这样的人,在现在是非常少的,虽然他在帮助别人安息亡灵时,收了别人的钱财,这也是应该的。

    从社会学角度讲,他的行为是在传播着人对死者的尊重,最起码可以肯定一点,他的行为使黄河漂尸得到了最恰当的安置,按照古人的话说,就是亡魂得到了安息。

    就打捞专业户的行为,记者还采访了甘肃金刚律师事务所的王春梅律师。

    王律师说,老魏他们的这种行为并不违法,但对于将没有人来认领的漂尸再次放入河中的行为,有违道德。(来源:东方网/西部商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记者的电话号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