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自称汉人?

1、秦始皇灭六国后,“秦人”从此成了华夏的代名字,

汉朝建立后仍自称“秦人”。

司马迁编撰《史记》时,首次将汉称之为“秦人”。

汉武帝在《轮台罪己诏》中仍自称“秦人”:“匈奴缚马前后足,置城下,驰言‘秦人,我勾若马’。”

在印度、罗马、波斯、希腊等国将中国翻译为“秦”。

到了东汉时期,班固在《汉书》中也还称汉为“秦人”

《史记·大宛列传》:闻宛城中新得秦人,知穿井,而其内食尚多。

《汉书·匈奴传上》:“穿井筑城,治楼以藏谷,与秦人守之。”

永寿八年石刻《刘平国治□谷关颂》:“龟兹左将军刘平国以七月二十六日发家,从秦人孟伯山、狄虎贲、赵当卑、万□羌、、石当卑、程阿羌等六人共来作□□□□谷关。”

王国维考此石刻,证明汉代“皆谓汉人为秦人。


但随着汉朝家天下日久,汉朝伐匈奴、通西域、平西羌、东征,与四周邻国的交往空前频繁,越来越多的汉朝以外的人(例如西域诸国)开始称汉朝人为汉人,久而久之汉朝人也开始自称为汉人。

但也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汉族含义。

南朝的范晔在编撰《后汉书》时也频繁地将“秦人”换成“汉人”。

在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北方各游牧纷纷入主中原,他们将中原人统称为“汉人”,这样中原人被叫做“汉人”的历史延长了几百年。

到了唐朝,唐时长安几乎可以找到欧、亚两大洲所有国家的商队,是世界性的帝国,“唐人”一词因此出现。

唐朝《沈下贤文集》中称:“自翰海以东,神鸟、敦煌、张掖、酒泉,东至于金城、会宁,东西至于上郢、清水,凡五十郡、六镇、十五军,皆唐人子孙。

《新唐书·吐蕃传》刘元鼎出使吐蕃经过兰州时,所见“兰州地皆粳稻、桃李榆柳岑蔚,户皆唐人。见使者麾盖,夹道观。”

元代《岛夷志略·序》中记载:“自时厥后,唐人之商败后,外蕃率待以命使臣之礼。”

《明史·外国真腊传》:“唐人者,诸番呼华人之称也。凡海外诸国尽然。”

清代《池北偶谈》: “昔予在礼部,见四译进贡之使,或谓中国为汉人,或曰唐人。谓唐人者,如荷兰、逻罗诸国。盖自唐始通中国,故相沿云尔。”

唐朝将北方游牧与中原定居者加以区分,唐朝始终用“蕃汉”二字指代两者。

后世的辽、金、西夏、元朝、清朝者都称中原人为汉人。

所谓汉人(指的的是民族)这个词汇被大规模使用是在清朝后期,被清朝的革命党使用,用以反对清朝政府。

在民国之前,关于属于那个朝代的人来说,清朝称为清人,明朝当然是明人,元朝当然是元人了,宋朝就是宋人了,当时所谓的汉人不是指民族。

汉人作为民族来说,出现在近代清末到民国初期,是从西方传来的民族划分办法。

汉族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

2、建国以后,共和国学习苏联的民族政策,极其强化民族身份认同,其中一点就是在户口上必须标注民族成分,汉族是主体民族。

所以,建国以后称谓是汉族,而不是啥所谓的汉人,这样带有特定历史狭隘意义的名词。

3、题主说,中国人自称汉人,这话本身就是完全错误的,

你啥时候看见满族说自己是汉人了?

你啥时候看到壮族说自己是汉人了?
你啥时候看到鄂伦春人说自己是汉人了?

他们都是中国人,可没有一个称自己是汉人的。

4、题主正确的提问应该是:为什么汉族自称汉人,而不是周人、秦人、唐人、明人?

这从逻辑上才符合常识。

提出的问题也是完全错误的。

民国以来,汉族称自己是唐人的倒是比比皆是,称自己是汉人的倒是不多,

遍及全世界的各个国家的唐人街,

这是近代中国的汉族移民世界各地的外国国家,

可从来没有人说这叫汉人街!

这些汉族是自称汉人还是唐人?

5、近代所谓的汉人称谓大规模使用,是伴随着大汗珠主义一同出现的。

a、孙中山、黄兴、章太炎等1906年在日本制订的“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中有这样的解释:

“一、驱除鞑虏:今之满州,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

二、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敢有为石敬瑭、吴三桂之所为者,天下共击之!”

“驱除”并不等于“推翻”,当然也不是“灭绝”,“驱除鞑虏”自然是要把“鞑虏”驱赶到某个地方去,按照明朝开国的旧例,是把异族赶回其祖居之地,就是要把满族赶回满洲,如当年朱元璋把蒙族赶回蒙古草原,这里就含有分裂的意味;

“恢复”自然是回到原来的情形,汉族被满清灭国前的情况,也就是明朝末年的汉族居住地区,大致相当于十八行省的范围,

因此“恢复中华”主要是在这汉族聚居的十八行省范围恢复建立汉族国家(这个范围没有包括东三省、内外蒙古、新疆和西藏,只相当于当时中国领土的不到一半),而视满、蒙、回、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域为可有可无之地。

b、十八行省恢复建立汉族国家思想的第一个来源是中国的历史传统。

孙中山一向以继承明太祖朱元璋的事业自勉,在1906年《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孙中山说到:“明太祖驱除蒙古,恢复中国,民族革命已经做成……这便是民族的国家、国民的国家、社会的国家皆得完全无缺的治理,这是我汉族四万万人最大的幸福了。”

关于恢复建立汉族国家的土地范围,虽然也有不同的说法,但还是以“十八行省”最为普遍接受。孙中山认为这就是汉族的传统疆域:

“且支那国土统一已数千年矣,中间虽有离析分崩之变,然为时不久复合为一。近世五六百年,十八省之地几如金瓯之固,从无分裂之虞。”

c、“十八星旗”可以说是狭隘的“大汗珠主义”思想的一个具体结果。

宣扬所谓汉人就是当年的大汗珠主义沉渣泛起,

所以,现在这样的沉渣泛起思维,对中国的复兴百害无一利。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为何我们现在却称自己为汉人而非秦人呢?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战乱不断,随后秦国崛起,秦始皇继位后灭六国,随后一统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在中国历史的画卷上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整个封建时代影响甚大,秦始皇后来也被誉为始皇帝。但是明明是秦朝最先统一的中国,为何我们现在称自己为汉人而非秦人呢?

我们自称汉人,还得从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开始说起,随后汉武帝时期,在文治武功方面取得不俗的成就,文化上“独尊儒术”,为后来统治者的治国思想提供的最早的基调,军事上开疆拓土,扬中华之国威,让当时中国领土扩大了两倍。此时汉朝发展到了鼎盛时期,使得汉朝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人们都以自己是汉人而自豪。

从此,汉族就成了中原的主导民族,所以我们中国人便以此自称。

其实按理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之后还统一了度量 、货币、文字,中国人应该以秦人自称才是。但是秦国的统治太过严苛,在秦的暴政之下,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此等强烈的压迫之下,农民起义就此应运而生。从开始一统到最后秦国的灭亡,只有短短的十四年的时间,不难看出,当时看似表面繁荣的秦帝国实则并不牢固。

一个不得人心的王朝,注定不会长久。反观汉朝,国祚四百余年,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大一统王朝。人心所向,所以百姓们潜移默化的都称自己为汉人而非秦人了。

鹏哥认为,如果当时秦国的统治不是那么严酷,秦始皇能以一颗仁爱对待人民,秦朝的统治时间再久一点,也许我们现在就是自称秦人而非汉人了吧!

丁四新;;[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06期
王聪;康震;;[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01期
万方;[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齐明山;[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为什么叫汉人不叫唐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