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画?是哪个作家画的

一年级荷叶圆圆教案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荷叶圆圆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荷叶圆圆教案设计 篇1

  1 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会写“美”“我”几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学习“――是――”的句式。

  重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美”“我”几个生字。

  难点;学习“――是――”的句式。

  小黑板,图片,生字卡纸

  (一)课前导入;教师呈现荷叶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内容,在图片上看到什么。(生;荷叶、荷花、蜻蜓、小朋友、青蛙、小鱼儿等)是的,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小水珠喜欢荷叶,小蜻蜓喜欢荷叶,小青蛙喜欢荷叶,小鱼儿也喜欢荷叶,让我们一起去体会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和荷叶在一起的快乐心情吧!

  (二)自渎课文,要求一边读一遍把生字在文中圈出来,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交流怎么读,把句子读通顺,完整。

  小黑板出示生字,先让学生自己起来认读,在找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然后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组组词语认读。

  教师初读课文,学生体会散文诗的美丽。

  图画出示小水珠,提问学生荷叶是小水珠的什么,小水珠是怎么样在荷叶上的。让学生读课文,把自己当成小水珠,感受一下在荷叶上的感觉。

  板书;小水珠 摇篮 躺

  让学生上讲台前扮看完淘气的小水珠,我们在看一下可爱的小蜻蜓在荷叶上是什么样的吧!

  演小水珠,体会躺在荷叶上的感觉。

  图画出示小蜻蜓,提问学生荷叶是小蜻蜓的什么,小蜻蜓是怎么样在荷叶上的。让学生读课文,把自己当成小蜻蜓,感受一下小蜻蜓在荷叶上的感觉。

  板书;小蜻蜓 停机坪 立

  让学生台前表演小蜻蜓,体会立在荷叶张开翅膀的感觉。

  小水珠,小蜻蜓我们都知道了,一个是躺在荷叶上,一个是立在荷叶上,那我们再来见见调皮的小青蛙吧,它正在呱呱呱的歌唱呢,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看看小青蛙是在荷叶上是怎么唱歌的吧!阅读小青蛙的话,看看小青蛙把荷叶当成了什么,是怎么样在荷叶上的。

  板书;小青蛙 歌台 蹲

  让学生扮演小青蛙,体会蹲在荷叶上的感觉。

  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都是在荷叶上面,那么可爱的小鱼儿也在荷叶上吗?(生;不是)为什么不在荷叶上呢?(生;因为荷叶上没有水,小鱼儿离开了水不能生活,会死掉)。师;你说的真对,那么小鱼儿不在荷叶上,是在哪里呢?让我们阅读最后一段,在文中照出来吧。看看小鱼儿在荷叶的哪里,把荷叶当成了什么?

  板书 小鱼儿 凉伞 捧

  师生一起体会在凉伞下面,捧起一朵朵美丽的说话的感觉。

  最后教师出示小黑板,学生一边读一遍共同表演小水珠等动作的词语。

  教师知道写“美”“我”两个字,注意检查学生存在的问题,强调美下面是个大字。

  小黑板出示;荷叶是――的摇篮

  荷叶是――的停机坪

  填空,利用“――是――”的句式说几句话。

  一年级荷叶圆圆教案设计 篇2

  《荷叶圆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4课。是一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诗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象。课文文字优美,语言生动有趣,每个自然段结构相近,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琅琅上口,适合背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与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文中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化认识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依据课改精神,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质,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指导,文中体现以下几点:

  1、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尽可能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领进一个触目可摸的世界中。

  2、创设情景,感受夏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3、在美读课文中,培养学生语感。

  学生年龄较小,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对事物具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好动、好玩是他们的天性,所以让学生在动中学,学中动。

  1、认识“荷、珠”等12个字,会写“朵、机”两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生活实际运用多种方式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4、在朗读中,感受夏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从而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几个合体字构字部件的卡片,挂图。

  同学们,上课前老师请大家欣赏几张图片,谁能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什么样的荷叶?今天我们学习第14课荷叶圆圆(会学习的孩子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在这荷叶圆圆的池塘里,还有很美很美的故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62页,听老师读课文。

  2.这个故事你喜欢吗?喜欢就自己读读吧。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上面的拼音,多读两遍,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3.杨老师把课文编成了一首小儿歌,一起读读。

  4、字宝宝和他的朋友一起来了,能读吗?(老师指名读,学生跟读)

  5、字宝宝排排站,快跟他们打打招呼吧。(自由读,齐读)

  (1)边读边摆,有困难的可以请同桌帮助。

  (2)眼疾手快,看谁找的准,找的快。

  (3)同桌抽牌游戏。

  7、交流识字方法。

  老师抽卡片,你们不出声做动作,我来猜。(摇)

  指名做动作,咱们一起猜。(蹲)

  猜谜语:三个太阳,打一个字。(晶)

  同学们你们还有识字的好办法吗?

  四、指导书写朵、机。

  1.观察田字格中的朵和机,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3、同学们,轻轻地拿出笔,摆好写字的姿势。描一个、练两个。

  1、生字宝宝我们都认识了,相信你们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待会我们一二班的同学要把课文读两遍,读完一遍向老师微笑示意,两遍全读完了把书放在桌角,做端正,明白了吗?

  2、指名分段读。相机指导第一自然段。

  3、老师听了大家的朗读,很喜欢这荷叶,画荷叶,课文中有谁喜欢荷叶?想到一个说一个(老师贴图)都有谁喜欢荷叶,连成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老师提一个小建议,第三个朋友和第四个朋友中间加上一个和字。每个人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说一遍。

  3、那么在这四个朋友中,你最喜欢哪个朋友。找到它所在的自然段读给你的同桌听。如果读得好,就翘起大拇指夸夸他。读得不好的地方帮帮它。

  4、刚才你们都读给同桌听了,现在该读给老师听了。你喜欢谁?喜欢哪个朋友读读。

  第二自然段:指名读。(2人)小水珠把荷叶当成什么?(贴图)小水珠躺在摇篮舒服吗?我们一起做小水珠感受一下。

  第三自然段:指名读。请同学做小蜻蜓飞翔的动作。小蜻蜓把荷叶当成什么?找同学带动作读。

  第四自然段:指名读,我特别喜欢你读得最后一句。小青蛙把荷叶当成什么?(贴图)喜欢小青蛙的一起读读。

  第五自然段:指名读。师范读,小鱼儿把荷叶当什么?男生读,女生做动作。

  荷叶多美呀!小伙伴们都愿意和荷叶做朋友,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我告诉你们还有许多小精灵也和荷叶成了朋友。仔细看看,认真想,荷叶是……。我们也和荷叶交上了朋友。

  【板书设计】 荷叶圆圆

  一年级荷叶圆圆教案设计 篇3

  1、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会写“是、朵”等6个生字。

  2、学生通过自主朗读、表演理解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乐于创造美的感情。

  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生字词卡片(躺、眨、立、展开、蹲、唱、游、捧)。

  一、猜猜说说,互动游戏

  1、猜一猜,说一说。(出示一个圆圈)

  (1)请你看图猜一个字。谁能猜两个字?还能猜一个三个字的词吗?

  (2)(点击出示“圆圆的”)那种特别圆的感觉是怎样的呢?(指名读,评议)

  (3)你知道哪些东西是“圆圆的”?

  2、把圆圈改成绿色的。

  (1)评议,出示“绿绿的”一词,指导朗读。

  (2)哪些东西既是“圆圆的”又是“绿绿的”?

  3、板书课题,指导朗读课题。

  二、画画背背,快乐感受

  圆圆的、绿绿的荷叶是什么样的呢?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画一画吧!

  1、看到这么美丽的荷叶,你想到哪个词,想到了哪首诗?

  2、一起背古诗《小池》。

  3、小结:美丽的荷叶不但小朋友们喜欢,大自然中还有许多朋友也喜欢。下面请小朋友们打开书,读读课文,看看他们的感受吧!

  【设计意图:学生阅读学习的过程是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过程。教学中通过游戏“猜猜、说说、画画”,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并将其融入了教学情境中,学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参与者,这是有效阅读的开始。】

  三、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和词语。

  2、自主合作,识记生宇。

  3、互动交流,识字大检测。(学生把记住的字用顺口溜、动作、谜语、加一加、减一减等形式表达出来,让其他小组同学猜,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扬或鼓励对方)

  【设计意图:如何让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而有实效呢?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突破。鼓励学生在自主识字的'前提下,互动交流,启发、丰富学习伙伴间的识字方法,检测识字效果,让孩子们学会相互欣赏,相互激励,培养学生识字的信心,发展识字能力。】

  四、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谁喜欢荷叶?

  2、围绕问题指名分段读。

  3、评议小结:听完大家的朗读,我想送给你们一个字──“棒”,读得好是“棒”,有进步也是“棒”。让我们竖起大拇指对自己说“我真棒”!

  【设计意图:坚持以读为主的活动设计,把握读的层次性,让学生在扫除了字词障碍后,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五、创设情境,多元阅读

  1、小水珠、小青蛙们说好今天要来跟我班的小朋友见面的,他们现在怎么还没有来呢?

  (1)请你让他们快点出来,好吗?(让学生发挥想象,用不同的方法去尝试)

  (2)出示要求:礼貌称谓和恰当的动词。(出示小青蛙图片,然后“小青蛙”一跳一跳地跳上了荷叶)

  2、看,朋友们都到齐了,他们在荷叶边干什么呢?

  (1)请你再读读课文,圈出表示小动物们动作的词。

  (2)出示写有动词的生字卡片,做“送词语回家”游戏,请小朋友们把有关的词语贴在相应的动物身边。

  3、走入情境,进行口语交际。

  (1)(师戴上荷叶头饰,向小朋友们招手)小朋友们好,你们知道我是谁吗?

  (2)“荷叶姐姐”与“小水珠”。“小青蛙”“小蜻蜓”“小鱼”互动交际。

  【设计意图: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多种互动情境:“让孩子们叫小动物们出来”,“送词语回家”以及“荷叶姐姐与小动物们的真情交流”。学生不仅进行了词句的训练,还得到了生命的体验,知识的更新成了情感的积淀。多种情境的创设,个性化的多元阅读,为课堂注入了生命的活力。】

  4、除了小水珠、蜻蜓、青蛙和小鱼儿,还有谁喜欢荷叶?它们还会对荷叶说什么?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自由说一说。

  六、“明星”大挑战

  1、我是乳山电视台的一名导演,想拍一部《荷叶圆圆》的动画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就缺几位小明星了,你们愿意帮帮我吗?谁知道怎么做才能成为明星?

  2、小结板书:记住台词演好动作注意表情

  3、学习小组合作准备。

  4、合作表演──《荷叶圆圆》。

  【设计意图:“明星”在孩子们心中是一个多么有诱惑力的词,为了争做“明星”,学习小组中的每一位孩子都一丝不苟地准备着。在“明星”大挑战中,孩子们背诵了课文,锻炼了交际能力,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落实。】

  每日积累:从课文中找出喜欢的词句,并记住它。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每一课都让学生去发现好词好句,并记住它。既可以在日积月累中丰富语文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养成时时积累,事事积累的好习惯。】

  1、认读“是、朵、关”三个字,学生先观察再描红。

  2、教师根据学生书写具体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3、学生练习写字展示优秀作业:写几个都行,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设计意图:从学生写字实际情况入手,弹性要求,激发学生写字兴趣。】

  1、我是小画家。(画一画美丽的荷叶)

  摇篮:文中指小水珠像小孩子似的在荷叶上滚来滚去。

  《夏季的早晨》《小池塘》(略)

  小鱼儿凉伞游来游去

【一年级荷叶圆圆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当代艺术家冷冰川独创刻墨艺术,30多年前因为受条件限制,他开始使用自制墨版,有版画的外貌,但没有版画的印制工艺,严格说是黑白绘画。当年,他看到鲁迅选编的比亚兹莱、麦绥莱勒和柯勒惠支画集。在那个尚且贫乏的年代,他立刻决定专注于此。

作家金宇澄没学过画,他在打过字的A4纸的反面用水笔涂鸦,没有束缚,发挥出一些非常个人的东西,积少成多,不仅给自己的书画插画,也开了画展。

这样的两个人聚到一起,聊冷冰川的新书《荡上心》,谈艺术学习,他们说:创作是个单枪匹马的事情,重要的是态度、兴趣和情感。

金宇澄说,画画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当一个人在画画的时候内心可以说是很平静,也可以很暗流涌动。不像写作,你在面对电脑写作的时候不可能还有空间去考虑别的。”和冷冰川闲谈时,他特别欣赏对方“一笔颜色就是一块红烧肉,很贵”这样的说法,很有生活感。

冷冰川回应,他喜欢用生活里的赤白话创作,乱说,乱画,瞎想,瞎画,“有心做了三十几年都不敢,但近一两年突然有状态造次了,心里高兴。”

金宇澄回忆,第一次看到冷冰川的画是在十多年前,当时是作为文学作品的插画。它们勾起他对以往记忆的回忆。

“冷老师的刻墨是把黑色作为母体,黑色是一个最原点的内容,然后在这里面散发出来。这些画有时候会给你一种需要睁大眼睛来看的丰富内容,因为他画里面的白色线条分好几种。有一些是很白的,有一些几乎是特别细微的线条。我年轻的时候在北方,农村里面有一句话叫黑泥白水紫花路,就是说在没有光源的情况下,眼睛睁得很大,尽量去发现颜色,黑色的是泥,白色的是水,紫花路就是白和黑之间,这个地方才是路。冷老师的作品让我想到很多关于黑白的回忆。比如说我们在东北过去那种给赶车的马夫住的小旅馆,里边所有一切都是黑的,被子黑的,褥子黑的,枕头黑的。这个枕头拿个火柴一划照亮了看,像打过皮鞋油一样,不知道多少人睡过,被子全部发亮。然后你到了这种地方,你呼吸都没办法,外面那么寒冷,零下三十四度,你只能躲在这个地方过一晚上。点一个油灯看,上海人要检查,要卫生,他说这个被子肯定有虱子的,实际虱子这个东西是变色的,在白色的内衣里面是白色,在黑色纺织品里面是灰黑色,根本看不出来,全部脱光了睡觉,虱子爬到身上来。我想到我的经验,感到冷老师的刻墨里边的黑白关系就有这种层次,稍微有一点白大家能看到,稍微有一点光就可以。”

冷冰川热爱创作中的“至暗时刻”,布上、纸上都是用黑,但他在黑暗中看到方向,把黑想成最简单、最亮的一种东西。“用刀划开纸的黑表面上的淡积墨,里面的白线条(或白形)挣脱而出,我找自己最亮的东西。一刀划下去,我不是要人,是捕捉灵魂。”

很多时候,他不相信通俗的规则、美学,而是相信创作是错误决定的。“我故意不打草稿,第一刀随便刻,不动脑子肯定有不少的错误,后来90%的力量和精力就是在调整这个错误,反复去弥补。画到最后,看着很顺眼的时候,其实不知道我用了多少力。”

金宇澄把这种创作比喻成“绝处逢生”,他有体会,美术和写文章不一样。画家可以有转换的方法,或者出现意想不到的事。看一幅画要比看文章好,可以看好久。“从情感的角度来说,冷老师的画里边有一种非常温暖的东西,有土地的感觉。”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01年,当天津美术学院教师王顷走进北京鲁迅博物馆的库房,近距离欣赏到鲁迅的海量版画收藏时,他恍然觉得进入了一座宝山。“其数量之巨、风格之广让我十分震惊,同时也颠覆了我对鲁迅先生的认知。试问,当下又有几位大作家对美术的领悟、收藏和研究能达到像鲁迅先生那样的高度?”

鲁迅是版画收藏大家,一生收藏的外国版画多达2100余幅,囊括德国、比利时、英国及日本等版画名家的佳作。他也是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的发起者和倡导者,为了给青年艺术工作者提供参考,他从1929年开始就着手编印版画出版物,并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各种支持,滋养和成就了一批年轻的版画艺术家,因此他也被誉为“中国新兴版画之父”。

鲁迅收藏的版画作品现大多珍藏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内,近日,由北京鲁迅博物馆编、译林出版社出版的《鲁迅编印版画全集》(共12册)正式与读者见面,这套书是以北京鲁迅博物馆藏文献为底本,收录了鲁迅编印的中外版画集,除了他之前主编的画册外,还有他参与编辑和生前未能编成出版的画册。

鲁迅为何独爱黑白分明的版画艺术?那首先要明白什么是版画艺术。传统的版画艺术主要是指木刻艺术。所谓木刻,简单地说就是用刀在木头上刻上花纹或构图,再在四周涂上墨,用白纸覆上去印下来。

木刻的方法虽然简单,但它的渊源和技术却是极为悠远和繁复的。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对于木刻的使用,中国在世界上无疑是站在祖师爷的位置上。欧洲现存的木刻,最早是在15世纪初叶出现的,而中国唐代所刻的佛经上,已有很精致的木刻图像了。

然而,19世纪中叶后,情况却有了大改变。此时中国的木刻艺术仍多停滞在复刻和重复前人的作品上,欧洲却已兴起创作性木刻艺术,他们“不模仿,不复刻,作者捏刀向木,直刻下去……这放刀直干,便是创作底版画首先所必须,和绘画的不同,就在以刀代笔,以木代纸或布。中国的刻图,虽是所谓‘绣梓’,也早已望尘莫及,那精神,惟以铁笔刻石章者,仿佛近之”。鲁迅在其《近代木刻选集》小引中对西方版画艺术的兴起有这样的描述与评论,言语中极为推崇这种“以刀代笔、放刀直干”的艺术风格,而这种简约、精悍的版画风格似乎也是鲁迅文学风格的自然延伸。

“鲁迅先生之所以提倡版画,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复制迅速且反映现实。比如他喜欢的德国版画家珂勒惠支的作品,画的都是现实生活场景,反映的是生与死、战争与和平。”北京鲁迅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鲁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黄乔生说。鲁迅收藏的珂勒惠支、麦绥莱勒等画家的作品,可以说代表了20世纪上半叶世界版画的顶级水准。对于这些作品的收藏,鲁迅可以说不惜重金。比如,在上世纪30年代他收藏了珂勒惠支的《母与子》等16幅作品,价值几百德国马克。这个价格相当于当时国内一个技术工人近一年的工资。

有人说,鲁迅从事版画相关活动是其生命史上最后一次壮烈的冲刺。

对于如何推动版画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作为中国现代新兴木刻的倡导者,鲁迅主张木刻艺术须两翼并重:一是择取中国遗产,融合新机,使现代创作别开生面,他因此编印、翻刻了《北平笺谱》《十竹斋笺谱》等传统木刻,收集、研究汉代石刻画像等古代美术遗存;一是引进外国作品,供青年美术工作者参考,使本土创作更加丰满,先后编辑出版了多种外国版画集,如《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等。80多年后,摩挲着这些形态各异、古色古香的图册,我们似乎仍能感受到先贤心灵的脉动。

除了为青年艺术家编印画册,上世纪30年代,鲁迅还出钱出力举办外国版画展给青年人做借鉴,同时他还注意搜集青年艺术家的版画作品,在国内国外进行展示,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国际影响。鲁迅觉得这还不够,他还号召成立了相关的社团组织,为青年人举办木刻讲习会。比如,1931年8月,他邀请日本友人内山完造的弟弟内山嘉吉到上海举办了为期一周的培训,主讲木刻技法,他亲任翻译。

“当时参加培训的共计13个人,后来这批人迅速成长为中国新兴版画艺术的代表。数年后,他们在宣传抗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这些青年艺术家如李桦、古元等或后撤到桂林、重庆等地区,或北上延安,他们充分利用版画印刷快、更写实的特点,积极参与到抗战宣传中。他们把版画与门神相结合,创作了抗战门神;在延安,他们深入生活,创作了反映妇女渴望婚姻自由以及农村进行民主选举的生动场景,徐悲鸿曾给予这些作品较高的艺术评价。”黄乔生说。

是保存者,也应是开拓者和建设者

事实上,在艺术领域,鲁迅的收藏与爱好远不止版画。北京鲁迅博物馆现藏有鲁迅收藏的6000多张碑文、瓦当、汉画像石的拓片,尤其是汉画像石,他一生收集了七八百幅,早期是山东的,晚期是河南南阳的,都非常珍贵且有代表性,这些馆藏都有待于进一步收集和整理,向公众予以介绍和展示。

“鲁迅先生和他的弟子们于1931年到1945年间共同创作的抗战题材版画,我们共搜集到2000多幅,很快也要出版。”黄乔生坦言,“鲁迅先生当年编印这些版画集时,可以说是赶紧做、立刻办,仅几年的工夫,就编印了十几种,而且其遴选出版的版画层次丰富、手法细腻,以当今的趣味来看依旧耐品耐读,毫不过时。相比鲁迅先生,我们这套书却耗时五六年时间,感到十分惭愧,但好在各项出版工作已提上日程,我们会把一个更加真实的鲁迅先生推介给广大读者。”

1934年1月的一个夜晚,鲁迅在编完《引玉集》(一本收集苏联版画家作品的画册)后写道:“我已经确切地相信:将来的光明,必将证明我们不但是文艺上的遗产的保存者,而且也是开拓者和建设者。”《鲁迅编印版画全集》一书的设计师、知名出版人张胜说:“读到这句话,今天的我们应该感到很惭愧,在文化和艺术创作的很多方面,我们可能还只是一名保存者,远没有成为鲁迅先生所期望的开拓者和建设者,这是需要我们自省的地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这幅国画画的是什么主要画的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