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如梦令诗意?

作者:李清照 年代: 体裁: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①绿肥:指枝叶茂盛。红瘦:谓花朵稀少。

这首小词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词中着意人物
心理情绪的刻画。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而又凄婉含蓄。极尽传神之妙。

黄蓼园《寥园词选》:“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胡云翼《宋词选》:李清照在北宋颠覆之前的词颇多饮酒、惜花之作,反映出她那种极其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调。这首词在写作上以寥寥数语的对话,曲折地表达出主人公惜花的心情,写得那么传神。“绿肥红瘦”,用语简炼,又很形象化。
《唐宋词百首详解》:这首词用寥寥数语,委婉地表达了女主人惜花的心情,委婉、活泼、平易、精炼,极尽传神之妙。

【作者小传】:李清照(?)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辞海》1989年版)

详见《汉语大辞典》中华诗词,提供9万多首古诗词,可按标题、内容、条件等多种方法查询。
更多内容请查看【】。 关于如梦令的诗意,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谢谢!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深深地沉醉,而忘记归路。
 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
 却迷途进入藕花的深处。
 大家争着划呀,船儿抢着渡,
 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这首《 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
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
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
兴尽两句,就把这种
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末,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
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
凿痕迹,同前面的
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低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
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
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
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如梦令(2)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小令是李清照的奠定才女地位之作,轰动朝野。传闻就是这首词,使得赵明诚日夜作相思之梦,充分说明了这首
小令在当时引起的轰动。又说此词是化用韩偓《懒起》诗意。韩诗曰:
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但李清照的小令较原诗更胜一筹,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少女的伤春心境。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这两句写昨夜的风很急,还淅淅沥沥的下起小雨;晚上又饮了一些酒,睡的很沉,直
到早上醒来酒意还没有完全退去。一开始就将整首词的时间、环境勾勒得十分清楚。
雨疏风骤十分恰当的写出了暮春的特
点,风吹的紧而雨却是疏落,四个字即使人能够感受到暮春的气息。
浓睡不消残酒则写出了人物现在的状态,刚刚醒来略
略还带些酒意,一副慵懒的模样,这种状态下最容易想起昨夜的雨疏风骤,隐隐心底还藏着些许心事,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
出下文。上下两句前者写室外,后者写室内,转折的巧妙恰当,灵动自然。

            
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主人公心中十分想知道园中的海棠是否花瓣零落,令人不忍面对,因此急急地向卷帘人询问。
一个
字,写出了人物心中的担忧,她不愿意春天就这么快的过去。字将不忍问却又忍不住想知道的矛盾心理刻画的
淋漓尽致。孰料,
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让她出乎意料,虽然她内心渴望海棠依旧,但自己也明白风雨之后必是花事
凋零,所以
卷帘人的回答给了她意外的惊喜。海棠依旧从后面应和了前面的内容,这种手法使得其词更加耐读。字同时写出了主人公原有的心思和听到回答后的意外之情,还隐隐道出了卷帘人不了解主人公的心思和回答时的漫不经心,
这两者之间形成了一个微妙的对比,主人公的细腻委婉与
卷帘人粗疏淡漠之间的对比。词至此,又叠进一层,意境又开一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主人公毕竟还是知道这是暮春时节,况且昨夜又是一夜风雨,海棠花断然是不会依旧了,
因此她连用两个
知否来纠正卷帘人的答复,口语的语气使得这两个知否让人读来颇觉清新。应是绿肥红瘦一句写出了当
前的情形。这句是最为世人称道的一句,它十分的新颖别致、生动传神,看似信手拈来,却是功力独到。她用
绿字代指满枝
的绿叶,用
代指枝头的花朵,替换了替换了,写出了一个全新的意境。无怪乎多为历代词论者赞誉,如
《草堂诗余别录》中曰
结句尤为委曲工整,含蓄无穷意焉。而更深一层,又不单指花朵,还隐指了春天万紫千红的景象
与色彩,隐指了春天众多无比美好的事物,隐指了在春天里的喜悦心情。这样
红瘦一词就逼真地写出了人物地伤春情思。
不需直言,不假雕饰,却更令人心动,这是李清照的词作给读者的一个典型感受。

            
作为李清照的成名之作之一,这首小令写法别致。它曲折委婉,意境层层叠进,虽只六句,却几度转承,时时宕开一笔。
同为伤春之作,作者并没有像其他诗篇一样直接写如何百花凋零、如何悲伤惆怅,而是通过听觉、视觉等侧面营造暮春时节的
氛围,从客观现实逐渐转入主观感受,从而能够更加强烈的引起读者的共鸣。

            
其次,作者通过主人公与卷帘人的对话来展开全文。这种写法,不仅是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在脑海里形成一副
完整的画面,增添了真切感,而且行文上也显得紧凑而有内容。同时还将人物的心境通过话语表现出来,更显得真实可信。
此外作者在对话中稍加点缀,如
等字,将人物情感的转折细腻地刻画出来,对比着描写了两个人物的情感心思。

再者,成功地运用代指手法。以绿”“代指叶和花,以”“代指多少,在语言上更显凝练,言前人所未言。前已详述,
此处即不重复了。

            
总体而言,这首小令以短短二十三字,却已曲折婉转的笔法勾勒了生活中的一个细节,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用语平白如话,而意境含蓄丰富,令人不能不佩服作者
驾驭语言、剪裁篇幅、开创意境的高超艺术技巧。《蓼园词选》中
说:
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
自是圣于词者。
笔者以为评述恰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梦令这首诗的诗意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