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起义的田亩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金田起义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东面的第二幅浮雕上,描绘了太平天国的金田起义。在这幅浮雕上,一群拿着大刀、梭镖、锄头,扛着土炮起义的汉族壮族人民的儿女正从山坡冲下来,革命的旌旗在迎风飘扬。

太平天国运动能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占有一席之地,在于它不同于一般的农民起义,而是开创了中国民主主义的先河。

从金田起义肇始的农民起义

1840年鸦片战争发生后,中国受到巨大冲击,特别是南方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最直接的就是经济冲击,沦为半殖民地的资本经济与以前的封建小农经济相碰撞,于是机械代替手工,车船代替人力等等,从而导致原本有稳定分工的社会经济秩序备受冲击,进而凋零,南方大量人群失业,这些被社会仓促淘汰的失业者最终成为流民,其中基数最庞大的是传统物流运输行业的失业流民。当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之时,各种造反和起义接连不断,太平天国运动就被这样点爆了。

1843年,洪秀全与冯云山一同在广东创建了拜上帝会。次年,冯云山在紫荆山地区组织群众,开辟革命基地,并将杨秀清、萧朝贵等人吸收进拜上帝会,从而形成了金田起义的领导核心。

1849年前后,广西连年闹灾,天地会纷纷组织起义。1850年7月的时候,洪秀全与冯云山秘密藏在花洲山人村中,开始部署起义的相关工作。他们下达了团营令,要求那些拜上帝会会员将田产变卖之后,在广西省金田集中起来。洪秀全讲团营的指挥部就设立在金田村中,并在金田、花洲等地秘密制造武器。各地的拜上帝会人员认真地操练着,他们进行着军事训练,准备着武装起义。

1851年1月11日,是洪秀全的38岁寿诞。这一天,万人齐聚举行了隆重的祝寿庆典。这一天,他们宣誓起义,正式向清王朝宣战。就这样,金田起义正式开始。

他们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军也就是起义军,先是攻克了永安城(今广西梧州市蒙山县)。永安城为州治所在,是一座繁华坚固的中型城市。攻克这座城市后,太平军在这座城中建立了自己的一套被历史学家称之为“永安建制”的制度:将杨秀清封为“左辅正军师”东王,称九千岁;将萧朝贵封为为“右弼又正军师”西王,称八千岁;将冯云山封为“前导副军师”南王,称七千岁;将韦昌辉封为“后护又副军师”北王,称六千岁;将石达开为翼王,并诏令诸王皆受东王节制。

在“永安建制”中,太平军颁布了简明军律:一遵条命;二别男行女行;三秋毫无犯;四公心和傩,各遵头目约束;五同心合力,不得临阵退缩。1月13日,全体将士蓄发易服,头裹红巾,从金田东山大湟江口,开始了轰轰烈烈规模空前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因金田起义发生在广西,有大量壮族人民参加了金田起义,北王韦昌辉、西王萧朝贵、北伐主将林凤祥、李开芳等等,皆为壮族人。

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江忠源在家乡新宁开办团练,镇压当地瑶民起义有功,迁升浙江秀水知县。太平天国起事前,他恰好因父丧在籍,遂就地募兵数百人,称为“楚勇”,入广西助剿太平军,隶属于乌兰泰部。这是湖南地方团练升格为正规部队之始。

金田起义爆发后,从广西到“两湖”再到“两淮”,失业流民们纷纷加入太平军,还有在岳阳,唐正才也率五千船工、水手、纤夫等从事传统物流远输的失业者投入队伍。因此,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迅猛,其被点爆之后呈燎原之势,蔓延大半个中国。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势如破竹,历时14年,席卷18个省份,攻占600多座城池。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运动。作为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天平天国运动提出政治平等、经济平等、民族平等、男女平等的四大口号,严重地动摇了满清皇朝封建统治的基础。

1853年,太平军攻下江宁(今南京),随后定都于此并改称天京。在备受欺压与搜刮又无力反抗的清朝末期,太平天国就犹如阴天里的第一缕阳光,平地的一声惊雷,一下子成为当时社会底层百姓的精神依托。毕竟人们都向往着安定富饶的生活,而太平天国当时打出“人人平等”的大同社会理念十分符合穷苦大众胃口。

建都后,洪秀全根据《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等著作中阐述的平等思想而提出来《天朝田亩制度》,成为太平天国时期颁发的一部纲领性文件。其主要内容为:第一,宣布一切土地和财富都属于皇上帝所有。确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规定“凡田分九等”,“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好丑各一半”的分田办法。第二,规定县以下行政制度,设立各级乡官,并规定乡官的保举,升贬、奖惩办法。凡居民25家为“两”,设“两司马”负责管理生产、分配、教育、宗教、司法以及地方武装等工作。第三规定余粮、余钱缴“国库”的办法,每家农副业收获,扣除口粮外,其余送缴“国库”按制发给。第四,废除封建买卖婚姻,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太平天国在其占领区虽多次颁布,但未实施平分土地的规定。

洪秀全说,天下本一家,男尽兄弟,女尽姊妹,又托宗教之说,行上帝教的真道,会使乱世变为公平正直之世,共享太平,实让当时的底层人物看到一种很理想的出路,故一开始他得人便多,从之人除了农工之外,尽是挑夫、船夫、商贩、散兵等,以广西居多。

天国一开始纪律是很严的,也都能遵守,行军秋毫无犯,临阵各尊约束,每攻城略地,所扰的也都是官绅富室大家,淫掠焚烧之事甚少,其规则是但杀官兵,不杀百姓,专虏城市,不虏乡民,所过之处,攘夺衣物散给贫者。太平天国辖境内秩序良好,赏罚明,号令严,鸦片禁吸,人人皆有职务,衣食无虞,精神焕发。

正是有这种美风,所以百姓不待胁迫,自愿加入;未“解放”的地方百姓,甚至欣盼太平军的到来,人民争杀清军以迎。

太平军还有女兵女将,大都为客家瑶僮村妪,强而有力,甚至勇健过于男子。并且男女分别甚严,不得共处。

平等、自由、公正,正是怀着实现这种理想的决心,太平军人人信仰不二,临阵勇敢,成为一枝意志坚定、百折不挠的新生队伍。

天平军但有所得,即归圣库,不藏私物。日用供给,俱由上级统筹分配。土地公有,计口授田,颇有社会主义之风,这种优于旧有制度的新生产关系,令太平军相信,他们一定能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可惜的是,太平军的各大天王,明显不具备领导太平军走出困境的能力,率先腐败起来,营建宫殿,娶妻纳妾,接着又发生内讧,洪秀全信任亲党,石达开出走。其后能支撑良久,全靠太平军又出了陈玉成、李秀成这些忠勇善战的将领。

从金田起义到1864年8月,太平天国首都天京被湘军攻陷,洪秀全之子、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再到1872年,最后一支太平军部队,翼王石达开余部李文彩在贵州败亡,短暂的太平天国落下帷幕。

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南方兴起而波及全中国的农民战争,也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农民战争。太平天国早期,天王洪秀全只是精神领袖,军政实际上由东王杨秀清控制,无东王则无天国那样大的家业。不甘心被架空的天王授意北王杀东王全家,引起天国众怒。而杨秀清一死,也基本上预示了天国必亡的结局。

在当代中国,“天平天国研究”一度成为一门显学,资深的历史学者大都涉足这一领域,整理挖掘的文献资料和发表的学术论文数以亿计。以罗尔纲为代表的《太平天国史》也代表了当代官方对太平天国的评价,其基本观点包括:

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并且提出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如准备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开学校,办报纸,兴士民公会,创行人民推举乡官,罢免行政人员的民主政治,打倒封建社会的偶像孔子,颁行天历,提倡“文以纪实”“一目了然”的文体等,要把中国建成一个与欧美国家“并雄”的新国家。

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根据具体形势,顺应农民的愿望,采取“著佃交粮”政策,和向农民颁发田凭的措施,收到了“耕者有其田”的效果,使江南地区自耕农普遍增加,使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若干变动。自耕农的增加,是活跃商品经济的有利因素。而地主阶级经过革命的打击,不少人“视田业为畏途”,把部分资金投入工商业,成为民族资本的一个来源。

太平天国运动为辛亥革命铺平了道路,扫荡了清朝的八旗和绿营,清朝依靠汉族地主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的支援,维持濒临绝境的统治。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兵权财权落入曾国藩一系的湘军和李鸿章一系的淮军之手,造成晚清皇权旁落总督巡抚各白为政的局面,从而失去了皇权对地方的控制力。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太平天国运动也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规模空前的大浩劫,究竟有多少人死于这一场大浩劫,至今仍然是一个谜。而中国当代人口史学者在确凿的史料基础上,对此进行了重新估算,形成了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根据太平天国前后《户部清册》所载的户口数,认为从1851年到1864年中国人口锐减40%,绝对损失数量高达1.6亿。第二种意见将战前的人口数据与1911年宣统人口普查资料进行对比研究,认为太平天国战争仅给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五省直接造成的死亡人口至少达到5400万,如果再考虑到其他战场如湖南、广西、福建、四川等省的人口损失,那么太平天国战争给中国带来的人口损失至少在1亿以上,直接造成的死亡人口高达7000万。

不管以上哪种估算,太平天国运动都不仅仅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浩劫。不管太平天国运动是革命还是内乱,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这场延续了14年的农民起义,给腐败的清政府和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在这次运动中具有很多以往农民起义所没有的特点,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是时代赋予这场农民起义战争的,是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所造就的。以往的农民起义大多数因为土地兼并、自然灾害或者是政治黑暗等原因造成的,而太平天国运动除了以上的原因之外,还增加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加剧,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搜刮,导致清政府将负担转嫁到农民身上这一因素。

从一场农民起义战争缘起,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平天国运动逐渐发展为代表资产阶级要求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颁布了《资政新篇》,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要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民起义规模空前是什么时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