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藏品也该什么时候入手比较容易抄底?

关于投资的思考(93) 以太大跌的原因和抄底策略讨论,马丁策略,关于NFT国内数藏,抢鲸探的经验

我所说的话都是个人看法,仅供参考,自己判断对错,自负后果,自负盈亏。

以太大跌,带崩大盘,我场外入金1500u以下分批挂单买了

我买的是现货,分批买分批卖

我现在的策略是,低估值区间分批买,高估值区间分批卖,不是一直抄底不卖。

大波段零成本持币不香吗? 

谈什么信仰都是忽悠人的

以太跌到1200u我继续场外入金抄底,1000u以下继续抄底

价格低于价值的区间就值得分批买,买到挂单分批卖

不要老想着抄底到最低价,做几次大波段都零成本持币了,你还在纠结什么时候是最低价入手,结果来个大反弹你天天错过行情不敢入手了

来B圈是为了暴富的,赚小钱你来B圈干啥?

群里有个人之前为了赚50元的小钱去充QQ会员把3000个比特币卖掉了

投资是为了赚钱暴富,不是为了回本,不要忘了初衷!

来B圈是来暴富的,不是来赚理财的钱的。

群友说:xx看起来不错

群主说: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自己看错的

天道丁元英说: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如果你知道你,你就不是你

做合约的最好提前加够保证金,不然来个拔网线再插针你补不了保证金,直接爆仓了你就想哭了

我就体验了下合约怎么玩的,之后就没玩过,怕控制不住心态给彻底爆仓了

还是分批抄底现货安心点,不担心归零就高枕无忧

我群里的朋友应该知道,去年就好几个爆仓亏完离场了的

以太坊ETH大跌点评:ETH短期受事件冲击暴跌,长期基本面向好趋势不改。

1.事件起因:是美国一家名叫Celsius的CeFi理财平台暴雷了,Celsius持有大量的ETH在质押,为满足流动性其被迫出售stETH来满足用户的赎回/挤兑需求。

stETH可以理解为质押ETH之后换到的Token凭证,由于ETH被质押后是没有流动性的,而且ETH在合并之前都无法解除质押,stETH相当于为ETH持有者创设了流动性。

2.事件原理:Celsius大量卖stETH的操作导致stETH与ETH的汇率偏离1:1,更雪上加霜的是,由于Aave借贷池里,大量的stETH被存入再次借出ETH,借出的ETH再质押换出stETH,形成了一个次贷循环,造成的效果类似于2008年次贷危机的小型版,因此stETH会继续脱锚。

3.是否可以类比luna事件?

ETH此次大跌,更多是在美国CPI升高,美联储不得不加息的熊市预期下的事件性情绪反应,随着以太坊在下半年的合并,此类冲击最终将烟消云散。和luna算法稳定币的死亡螺旋压根不是一回事,没那么严重。

4.参考看法:以太坊合并后从PoW转向PoS,叠加EIP-1559燃烧机制,ETH有可能从通胀转向通缩,同时随着Layer 2模块化的进展,ETH的基本面将持续向好,可以考虑择机逢低分批加仓。

大部分人都长期看好,年内2.0上线具体时间表还没有出来,短期还得看场内资金和机构的动向,先急跌洗盘,然后多空反复拉锯一段时间的概率比较大。

马丁策略的思路是:只买一个方向,输一次继续在上一次的基础上加倍下注,总有一次赌对

但马丁策略只适合大饼,其他都有可能持续跌到零的

这个是合约版的不断跌不断加仓而已,和现货思路差不多的

遇到极端的  一波直接全部亏光,适合无限子弹的人玩

不管跌多少次你都能把持仓均价拉到接近当前价的那种

市场从不会担心新手赚钱,因为新手赚钱的那段日子,无一例外都是小仓位,等他能下决心上大仓位了,来个反转也就一次性收割了。

如果韭菜始终能坚持小仓位倒也不至于输。但问题是,他们会在疯狂的顶部选择重仓。

这个动作和他们必然会在--历史大底选择空仓是一样的,这正是人性的弱点。

多头是特立独行的,是一群无法被市场驯化的人

如果哪一天你选择尊重与敬畏这个市场,相信K线走势了

那么你也就被市场驯化了,也就不可能再获得超额回报了

触发人们快速行动的是多巴胺和来自心底的恐惧,

牛市加仓有多巴胺奖励所以会持续加仓,熊市持续下跌导致恐惧不断割肉。

一切判断都是建立在自身能力圈上,判断出错是能力圈不行,认知不到位。

只有具备不断识别财富机会的思维模式,才能实现财富不断增加。

佛曰,人性无非贪嗔痴疑慢。

熊市收割的是人性中的贪嗔痴。

牛市收割的是人性中的疑与慢。

修行,本是一个内生的过程。

出家,一是向佛祖立了投名状;二是立了无欲和向善的标签。

前者是为了强化信心;后者是为了减少世俗的干扰。

正常情况下,两者都是“借力”,更好地完成修行。

进入元宇宙,何尝不是一种修行........

苦非苦,乐非乐,只是一时执念。 

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

执于一念,将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自在于心间。

我不信佛教,但喜欢佛学,佛学博大精深,跟信佛教是两回事。

穷是富的反义词,但穷不一定是富的反面,二者真正的冲撞感来自于双方视野的差异。富令人注目于远方,穷让人不得不去关注好脚下,清醒和敬畏是不分穷富的,但真正处于贫穷还是富有状态下,人对清醒和敬畏的理解还是有所不同。

人生没必要追求收入。自己开心就好。同时也不要自我设限。

当你赚10w的时候,周围就会有赚20w的。当你赚到20w,周围就会有30w出现,当你30w了,也就会认识有40w的了…

工作嘛干得轻松开心就好啦,要是一直跑去跟别人卷,那就永远没头,永远都不会快乐。

感觉很多书读了之后都很难转化为实际行动

感动到泪流满面,彻夜难眠,结果第二天还是该干吗继续干吗,生活依旧没变化。

触发人们快速行动的是多巴胺和来自心底的恐惧,而不是感动。

巴菲特曾经说过,要是他的资金没那么大,其实也可以超过年化19%的。。。他是实在太有钱,不得不价值投资。

他是需要一个超大盘,才能装下他几千亿资金。

这其中,需要六百亿作为收益。

没有那个成长型公司,能给他挣六百亿,独角兽也需要六十家才行。太麻烦,知道吧。他只愿意持有五家公司。

85后男生缔造千亿估值,VC集体错过

米哈游在2012年拿到了100万元天使轮投资,来自斯凯网络的CEO宋涛,这100万,让宋涛拿到了15%的股权——这也是米哈游至今唯一的一笔融资。

2020年9月28日,《原神》横空出世。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原神》成为了众所周知的“印钞机”。

单一款《原神》2021年就为米哈游贡献了超过150亿的流水。

2022年中国《新财富500富人榜》出炉,米哈游三位创始人均上榜:蔡浩宇、刘伟和罗宇皓分别以553.5亿元、305.1亿元以及288.9亿元的身家,排名73位、145位、157位。此外,蔡浩宇还凭借米哈游成为山东济南新首富。

天使投资人宋涛,因早年入股米哈游赚得盆满钵满,以202亿元身家排名231位。

更多投资人唏嘘不已,错过就是错过了。想要投进米哈游,你得在2012、2013年就认可这个团队。

赚钱的事只有自己做到了才能算是认知到位了。

赚小钱大部分都是靠信息差,赚大钱靠认知差。

投机和投资只是一念之差,投机大师做的也是价值投资,投资大师做的很多也是投机行为,都是在为自己的认知买单,很多人把赌博行为当成投机行为还是认知不到位。

熊市加仓也要看那个阶段加仓什么B,很多B跌了90%还可以再跌90%的

在关键选择上懂得放弃,才能换来长期回报。

反传统的B圈懂得越多,被收割的越狠,懂得越多亏得越多

实际情况是需要的知识面非常广非常深,经常超乎你的想象力,同时还发展更新非常快,任何一个认知缺陷和人性的弱点都可能导致你亏本,尤其是过度自信往往会被市场无情教育。

赚得多的往往是敢于在未知的时候就梭哈进去,无脑梭哈致富,技术分析归零。

有个理论:最懂减肥的就是胖子,最懂妹子的就是渣男,最懂亏钱的是专业炒B的。

在B圈知道得越多亏得越多,获得的消息越多亏得越快。

等你都研究透了搞明白了,低价入手的机会早就错过了

大部分人来B圈的目的是想赚钱暴富,不是来学习知识真理的

不需要懂,干就是了,做矿场的高科技吗?有社会价值吗?不需要,赚钱就行。

当然了,实际上还是因为不懂,运气不好才亏钱。

好运不属于大多数人,接盘的命运才属于大部分人,倘若不愿做个接盘侠,那就得搞清楚这里的逻辑。

赚1w和赚100w的生意,思路都差不多,主要是找到套路和方法,加大杠杆就行了。

但要赚一个亿的思路就不一样了,大机构本身的操作就会对市场造成很大的波动和影响。

查理·芒格说:在我们看来,投资就像是赌马。我们要寻找一匹批获胜几率是1/2赔率是1赔3的马。你要寻找的是标错赔率的赌局,这就是投资的本质。

你必须拥有足够多的知识才能知道赌局的赔率是不是标错了,这就是价值投资。

量化和价值投资也不冲突,量化有一个分支就是基本面量化,价值类的因子也是因子投资研究的范畴。

本质就是做生意,低买高卖。

高收益,安全性,高流动性是有个不可能三角关系。

垄断了市场,这三个也可能

在B圈最值得相信的一个人是“消失后的中本聪”,另外半个就是现在的Vitalik,剩下的人大都不值得相信。

因为至少Vitalik所代表的是加密主义,而CZ、SBF、孙宇晨之流所代表的,只是资本主义对于一块新生世界的侵蚀。

在无趣的世界里,做一个有趣的人。

国内估计很多盘都起不来

大部分都是自己玩玩,最后一文不值

国内的只能叫数藏,不能跟国外的NFT等同的

国内很多数字藏品就真的只是个藏品,没有流通价值和炒作价值的

抢鲸探的数字藏品本人亲测一个不用软件手动抢到的可行方法,就是当同一时间段有四五个藏品可以抢的时候,选择中间几个提前进去页面等倒计时。

倒计时前几秒就一直狂点,提示失败也不要停,继续狂点,直到弹出支付界面(说明抢成功了,支付就可以)或者显示灰色的已售馨(抢失败了)。

这个方法本人测试了几次都抢到了,同一时间只有一两个藏品的时候即使你提前进去狂点抢到的概率也几乎没有。

另外就是可以抢一些支付宝皮肤,电影演出等其他入口的数字藏品,这些入口知道的人比较少比较容易抢,但价值也不高,以后估计不容易卖出高价钱。

B站一个海外版狮子座的NFT卖了30个ETH

0.12的mint家,抽中就200多倍了,不是稀有的地板价也接近1个ETH了,B站还是粉丝多

常指NFT作品形成的过程

mint就是通过智能合约购买第一手NFT,之后在二级市场买卖相当于第二手,所以mint相当于从项目方团队/创作者手里直接购买,有以下优势:

1.第一手mint没有卖家抬价的问题

2.有机会买到稀有度很高的盲盒

3.单次可以购买若干节省gas费

第一点因为还没有上二级市场,就算已mint完成的用户去挂单,无论价格高低,都不影响你实际mint的价格。第二点看手气,mint到的刚开始都是一个编号,等到开图才能知道rank,也就是稀有度排名,排名靠前的价格自然更高。

第三点,gas费的高低,你可以通俗地理解为给矿工的手续费,目前的市场mint也不一定能节省,一来要看项目方对合约的完善程度,二来也会碰到好项目的白名单超发导致预售就需要抢的情况,gas war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一个朋友抽奖到了国内稀有的泠鸢(最稀有的7%),中签概率只有0.00678%,现在能卖1万左右

这个是国内的版本的也很少,才发了2900多个,有12万人抽奖

NFT底层逻辑没问题的,数藏我还是看不懂,目前看是盘活了国内的博物馆,艺术家和一些品牌商。

只要互联网在,以太网在,NFT就在。NFT是元宇宙的基础设施,基本入口(NFT是资产凭证,身份凭证),平台和品牌都会赋能,传统行业也会逐步进入的。

未来已来,领路人已经在路上了,只是你没有感觉到而已。为什么有的人,步伐与众不同?那是他们听到了远方的鼓声!

人类的世界,总是充满惊喜。

一个朋友说他们部署一套NFT交易平台到上线运营的要50万(可以根据你的需求改动和后期维护),包含源码的话75万。

卖几个一万份的藏品就回本了(需要有比较好的运营推广团队或者渠道),所以大家参与小平台还是要谨慎点,平台跑路成本很低的。

xmeta这个平台可以直接查现在的藏品价格,以后要是转赠可参考一下,这个需要微信端打开并绑定手机号微信感觉比较不友好。

NFT实盘这个直接访问就可以了,比较方便

NFR就是国内的NFT,国内基于NFT出的一个替代版,规避不合法不合规的一些风险。

区别就是国内要有资质,只能用联盟链,不可开二级炒作。其它都差不多,都是ERC721标准。

3.不听信任何小道消息

4.时间是散户唯一的朋友

赚钱的关键是:买入点,卖出点,买入量,时间成本。

人需要经常思考,反思,这样就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你永远赚不到超出认知范围外的钱。

扫码加入知识星球一起认知升级!

心禅道是本人持续学习,投资实践,认知升级,思考总结和资料收集整理分享,内容涉及各种经济学,金融学,医学健康,区块链,前沿技术,心理学,佛学,禅修,冥想,灵修,内观,瑜伽,零极限,吸引力法则,轻疗愈,量子力学等公众号

大自然,飘然的风,QQ群: python技术交流群:,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群:
golang技术交流群:,vuejs技术交流群: 囤币一族:,有兴趣的可以加入
微信公众号:大自然预测(ssqyuce)原双色球预测, 心禅道(xinchandao)投资论道

在2022年的一片寒意中,元宇宙、Web3这把野火迅速聚集起嗅觉敏锐的第一波先行者。最近3个月我混迹了30多个元宇宙Web3社群,今天就来扒一扒圈内现状,以及国内两大流派数藏跟DAO的乱象与未来。

30+社群,看透元宇宙Web3图景

这些社群平均人数大概300,30个群就是1000人左右。现在圈子很小,进每个群都会发现有几个微信好友在,也就是说人脉很集中。在行业从0到1的当下,民间社群多在普及知识、聚集人脉,做基础的行业探讨和项目对接。

社群都啥类型?谁在主导?

国内社群以元宇宙这个“筐”为核心,除了VR、虚拟人、元宇宙建筑、行业媒体、知识学习、项目对接、活动宣传、元宇宙社交外,还有元宇宙艺术、元宇宙碳中和、女性DAO、元宇宙出海、大理Web3数字游民……

在过去的大半年内,数字藏品平台、元宇宙社交平台等都在聚集自己的用户群,国内也崛起了第一批元宇宙、Web3相关的组织机构、媒体及招聘平台,他们成为这些社群的主导者。

顺便说一嘴,国外社群以Web3为核心,每周推特、Discord上都有五花八门的AMA活动(ask me anything),这里也是Defi、Gamefi、SocialFi、加密圈的大本营,这些活动也会在微信群广泛传播。

除了行业媒体发资讯、组织活动外,营销方向的企业最先落地、最活跃,数字藏品、虚拟人、虚拟空间冒泡最多,一度有群友找我问元宇宙整合营销方案。

元宇宙党建、文旅、教育发展最快,虚拟社交、健身、医疗、数字孪生工厂等场景多通过视频号在各个群传播,我还接触了元宇宙寺庙、元宇宙坟场等离奇项目。VR、AR硬件渡过泡沫期快乐地小步慢跑(赚钱最稳),一些Web3的游戏和社交野心勃勃出海去了(先割国外)。

那必须是数字藏品跟DAO——一个连着钱包,另一个也连着钱包。这两类社群数量和人群最多,互动最活跃。但是数字藏品免不了挨割,DAO免不了白嫖,懂的都懂。

国内数藏不割韭菜,怎样干点实事?

目前,可交易的NFT主要在国外open sea这些平台买卖,国内支持倒卖的数字藏品很少,这两波人在各自项目的微信群都很活跃,且有一大共性:自称韭菜很佛系,下手买图第一名。

国内数藏现状,该抢还是抢

今年5、6月份的时候,数字藏品借着国外NFT的热度大规模闯进国人视野,各种数藏群像幻核根本挤不进去,500人的群退出一个才有进一个的名额,好多人来问能不能联系上他们合作或者进群。

现在你以为这些群都凉了?不不不该抢还是抢,简单来说,“虽割但冲”。在NFT、数字藏品抢购群里,讨论最多的是多少钱买多少钱卖、怎么抄底,二创的NFT表情包满天飞。像韩国NFT黑猫MIMIC社群还会结合读书会、脱口秀、科学、国际、德扑、相亲等各种活动。

国内数藏跟国外NFT,差距在哪?

NFT跟数藏都分两种,一种是依附已有的IP或品牌,另一种是新创作的原生IP。第一种国外NFT赚的最多的是NBA跟耐克,品牌发行NFT有升值空间,跟用户一起赚。国内藏品不能倒卖,大波品牌正努力砸钱补贴,把数字藏品变成会员凭证,好卑微好无奈。

从第二种原生IP来看,无聊猿通过名人营销、发行IP周边、搭建元宇宙、空投土地为IP增值,然后跟用户把IP做大,把二次创作权限卖给国内李宁等品牌再接着赚;国内数藏玩法以合成、空投为主,大多是平台发行,难点是调动用户参与,不过目前有很多新玩法带来希望。

数字藏品怎样结合实体持续赚钱?

国内数藏的未来在哪我们可以参考前些天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发布的全国首个《数字藏品通用标准1.0》,数字藏品的价值取决于:IP价值、品质、场景的可拓展性、创作者影响力、背景故事、稀缺性、发行方影响力和运营力、权益和玩法。

如果说国外NFT的突破口是票务、社交和金融,我觉得国内数藏的突破点是文化IP和创作者经济。没有不好的技术,也没有不好的体制。以下国内数字藏品四大发展路径,都已经有公司在开拓和践行。

泡沫退去,国内现在已经开始纵深发展数字藏品基础设施,像前几天风语筑发布了数字藏品SaaS平台,华为云也能为藏品平台提供数字资产管理服务,相信未来数字藏品是能够带动实业跟经济,真正创造出价值的。

如果说NFT的必经之路是以事聚人,DAO更多是以人成事,并且两者在逐渐合流,谁也离不开谁。NFT想要长久留住用户,需要用DAO的形式去中心化运营社群,而DAO需要用NFT代币作为投票和激励机制。

国内DAO不靠白嫖,怎样才能成团?

比起数字藏品的抢眼和风云流宕,DAO更低调和细水长流。

我想先说下为啥DAO会取代公司?有调查显示打工人每天平均仅仅用两小时工作,也就是说在目前的教育和公司制度下,2%的精英每天带着98%的螺丝钉磨洋工,世界就是这么疯狂。但其实螺丝钉做自己擅长的事也能发光啊,这就需要新的组织做新的事。

1国内DAO现状——初级Web3版工作室

基于微信群的DAO组织很多,大多在做web3学习、知识共创、项目链接。很多业内媒体和数藏平台的DAO,用免费空投、产品优先体验、积累经验等吸引人干活,被很多人看作“白嫖”,即使有人做也很难长久。

国内初具形态的产品如Dao01 app,用业内资讯、项目等吸引人,拉新送代币,可以商城提现、认购公司股权,并为个人建Dao提供区块链技术下的提案、投票功能。国外基础设施工具更垂直和完善,包括薪酬支付系统 Utopia、链下投票系统 Snapshot、代理投票工具 Sybil 等。

目前,以国内DAO来说,链上作业、去中心化运营可能刚有个影子,目前Dao的形态更像初级Web3版的工作室。

Dao怎样搞到人、赚到钱

DAO的类型包括协议类、社交类、投资类、公益类等等,必备的三要素是共同愿景、工具和技术赋能下的治理机制,以及活跃的参与。

DAO的发展路径,首先是像Lanterndao和Seedao一样,以事聚人,新人做新事,围绕Web3元宇宙做可盈利的项目,包括聚集人脉、对接项目、提供资讯、招聘、投融资等服务。

其次是基于已有生态,以人聚事,比如大理数字游民生态之下衍生出了自治学校,像跳海大院酒吧也宣称用DAO的形式,凭热爱兼职参与。

在这个同好比亲友还要近的时代,以共识、天赋、创造力和热忱聚集起来的DAO群体,将有无限可能。比如解决AI带来的失业,乃至消减贫富差距和货币霸权。

在这些群的几个月时间里,跟群友见证了太多元宇宙跟Web3领域的“第一个”,它们也许很虚,但未来更多“第一个“终将颠覆我们的生活、娱乐和工作。

NFT和DAO代表了未来的价值载体和组织形式,只是未来数字世界的一部分。在元宇宙和Web3的终极形态下,从追求物质到自我实现,人生将不再是轨道,而是旷野里的一场无边界游戏。

本文系作者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钛媒体平台仅对用户提供信息及决策参考,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

国内数字藏品的二次交易已经放开?

过分地限制二次交易,始终并非是数字藏品发展的正确之道。

在数字藏品消费者的眼里,目前数字藏品平台只区分两类:开放了二次交易的和不开放二次交易的。

几个月前,消费者在选择数字藏品平台时,尚会考虑平台背后运营公司的体量、实力等。但在部分数字藏品平台开放二次交易并带来的藏品价格飞涨之后,消费者的体验阈值被不断拔高。

对于那些做工粗糙又不能交易的数字藏品,消费者们也不再存有购买的热情。偶尔消费此类数字藏品,也无非是期待之后这些数字藏品能够开放二次交易。

于是,是否能够开放二次交易功能,成为了各个平台,尤其是没有大厂支撑的那些平台,最最关注的事项。

二、不同规划及规范指向


(一)《上海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及“支持龙头企业探索NFT(非同质化代币)交易平台建设,研究推动NFT等资产数字化、数字IP全球化流通、数字确权保护等相关业态在上海先行先试。”

(二)《福建省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工作小组关于防范NFT违规风险的提示函》提及1.不得未经批准从事NFT交易;2.不得发展其他机构违规展业;3.不得违规变相参与NFT活动;4.要加强投资者保护。

(三)中国文化产业协会联合中国版权协会、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等各有关协会、机构共同发布《数字藏品行业自律发展倡议》中第十条提及防范集中交易风险,不变相违规设立集中交易场所。包括不为数字藏品交易提供集中交易(集中竞价、电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持续挂牌交易、标准化合约交易等服务等。

(四)《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3.24 虚拟货币及数字藏品交易行为“……帐号提供与数字藏品二级交易相关的服务或内容的,也按照本条规范进行处理……一经发现此类违规行为,微信公众平台将根据违规严重程度,对违规公众帐号予以责令限期整改及限制帐号部分功能直至永久封号的处理。

(五)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联合发布《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三是不为NFT交易提供集中交易(集中竞价、电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持续挂牌交易、标准化合约交易等服务,变相违规设立交易场所。

三、二次交易是否已经放开?

2022年7月12日《上海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后,许多藏友群里都开始不断欢呼,认为二次交易的开放已经获得了官方层面的认可。那么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第一,从本文第二部分列举的这些倡议和平台规则,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对于数字藏品转售的此类二次交易行为,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支持答复。并且,除了《上海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外,其他的倡议和平台规则中,对于数字藏品的二次交易,也都秉持的是谨慎且控制的态度。

第二,“支持龙头企业探索NFT(非同质化代币)交易平台建设”中,关于NFT交易平台的含义,实质上也并没有明确的定性,是否能够与目前已经存在的部分开放的二次交易划上等号尚不得而知。

第三,目前已经开放了二次交易的数字藏品平台,实际上都没有避免数字藏品价格炒作的问题。许多数字藏品的价格曾在今年前半年被炒作到了非常高的价格水平之中,而自今年五月底至今,数字藏品二次交易市场又面临了冷淡和低迷,许多数字藏品的价格也迎来了极大幅度的跌落。目前开放了二次交易的数字藏品的价格极不稳定,泡沫也非常严重。

第四,数字藏品的价值根本在于其本身的艺术价值,推广数字藏品的本意也在于对传统文化、艺术文化的推广。但目前看来,已开放了二次交易的数字藏品本身已经在逐步脱离艺术内核,而走向了盲目投资。

第五,目前国内大厂旗下的几家数字藏品平台来看,他们对于开放二次交易都持极其谨慎的态度。唯一的藏品可流动性,也仅仅是来自于受限制的用户间转赠而已。而开放了二次交易的平台,多为体量相对较小,成立时间较短的公司。

第六,数字藏品消费者本身对于开放二次交易的平台实际并不存在稳固的信心,价格的波动时刻动摇及刺痛着他们。目前开放了二次交易的平台们本身就不具备一个成熟的运作体系,多数只是在NFT风口下的实验者。

因此,对于《上海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解读不能过于盲目和浮于表面。国内数字藏品平台被官方认可开放二次交易市场仍旧需要一段时间。而且笔者认为,目前的二次交易模式也不适合长久地运作和支持下去。消费者在被此类消息打上鸡血时,也要谨记其中蕴藏的风险,不要盲目抄底。

在笔者看来,过分地限制二次交易,始终并非是数字藏品发展的正确之道。政策应当合理引导数字藏品市场对于藏品流动性的需求。更为现实的问题在于,如果没有市场对于数字藏品长久保持的热情和关注,发展数字藏品也终究只是一厢情愿的计划而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图收藏品出红概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