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哪些政治家有资格称之为"国士无双"?


戴大宾是兴化大地家喻户晓的人物,他自小聪颖、善于联诗做对,十二岁得秀才,十三岁中举人,二十岁登进士。少年才俊的他堪比战国末期少年政治家甘罗、三国曹魏的曹植曹子建,被后人并称为古代“三神童”。在莆田民间流传这样的句子:戴大宾一时无对,曹子建七步成章;甘罗廿六为宰相,大宾二十中探花。他的许多诗情妙对睿智幽默、贴近生活,读来朗朗上口,成为千古绝句,一直流传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戴大宾(1489—1509),字寅仲,明代兴化府莆田县维新里土坂人(今莆田市荔城区新度镇塘东村)。从小聪颖敏悟过人,三岁学语,童年兰馨秀气,出口有文辞,尤善联诗做对。无论走到哪儿,人们总喜欢出个“对子”让他作对,人称“神童”。戴大宾八岁就读黉门,精通《四书》《五经》,十三岁得中举人第三名,人称天上麒麟,不啻人间凤凰。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纪年戊辰年,戴大宾二十岁登吕柟榜进士一甲第三名,殿试时钦定探花,授予翰林编修,他傲骨铮铮,不附权宦刘瑾,进士及第后因病去世于回家奔丧途中。世称“龙年登虎榜,国士无双;对策流播海内,名重公卿”。


根据民间传说,戴大宾是博学多才的家乡老塾师王大宾转世的。王大宾是邻村新溪村三社人,与戴大宾的爷爷是好朋友。他学识丰富,可是命运不佳,多年应试不中,只好在家乡以教书谋生。由于终身未婚,年纪大了,就养猫做伴。有一天,天天做伴的猫死了,王大宾因苦思而病倒了。戴大宾的爷爷闻讯后前往探望,并煮了一碗米粉喂他吃,还未吞下,王大宾就一命呜呼。戴大宾的爷爷为他理完后事刚踏进家门时,儿媳妇恰好产下一个男婴。奇怪的是这个男婴一出来就哭个不停,嘴里还含一口米粉。戴大宾的爷爷便对男婴说:“孙儿,如果你是王大宾转世的,就不要哭,我只改你的姓,就叫戴大宾吧。”话音刚落,这男婴哭声停了。据传说,戴大宾是王大宾转世的,他口中含米粉说明他没吃“忘情水”而出世,所以前世所学的知识没有忘记,三岁就能善对对子。

戴大宾八岁时已通读《四书》《五经》。有一天,塾师有意试其才华,以厅堂上座椅为题:“虎皮褥盖学士椅。”戴大宾不假思索答道:“兔毫笔写状元坊。” 塾师叹为奇才。戴大宾向塾师出对:“玉帝点兵,雷鼓,电旗,风刀,雨箭天作阵。”塾师答不上。戴自答说:“龙王夜宴,月烛,星灯,山肴,海酒地为盆。”内容虽是无稽之谈,但气概已然不凡。


有一次,戴大宾跟随叔叔进城路过村口桥头时,几个村民在河里抓土鲶,跟戴大宾出对打赌。那人以土鲶为题戏对:“土板土鲶土粘须。”要戴大宾以本地的地名、特产应对。戴大宾看到村民站在齐腰深的水里捕鱼,答对“水南水牛水淹肚”。众人见被对上了,只好把一篓土鲶拱手相送。

戴大宾提着土鲶回家,家里没酱煮,母亲叫他去嫂子那里取点酱。好耍小聪明的嫂子趁着兴头,故意对大宾说:“我有个句子让你对,对上方给酱,行不?”大宾见嫂子也兴趣说起对来了,满口应允。于是嫂即景出对曰:“大宾乞,大宾食,大宾当乞食(食与丐,兴化方言音相同)”。此对意颇为泼辣,短短十来个字中,不仅多次直呼其名,而且被冠以“乞丐”名称,向来孤傲的戴大宾以为人格上受到了污辱,盛怒之下,也顾不了纲常礼节,当即予以反击﹕“阿嫂好,阿嫂骚(方言同美),阿嫂做好骚(好骚方言音即娼妇)。”

阿嫂在听到前两句对她的赞美时,心里甜滋滋的,但听清整个句意后,顿时火冒三丈,随手从墙旁抓起一根扫帚。戴大宾见嫂嫂动了真怒,赶紧端起酱溜之大吉,慌乱中被门槛绊了下,碟摔出一丈多远,破了。这就是后来传说的“乞没酱摔破盏”(盏方言音即为碟)的来由。


戴大宾十二岁时去莆田城里参加童子试。考生们见其年幼,群相戏谑,有一个考生笑问:“欲为何官?”大宾答道:“居官阁老。”众人戏说:“未老思阁老。”大宾答道:“无才做秀才。”众人被羞得面红耳赤。戴大宾进考场后,一挥而就,见时间还充裕,就在试卷上画梅题诗:“小子未成才,双亲迫我来。腹中少文字,卷上画枝梅。” 交了试卷后,他到考场外抱着廊柱环转嬉乐。考官见他任意涂鸦,本想施以重罚,但看了试卷后,赞叹不已,不忍心责罚他,就以对对子的方式,批准是否中试。考官吟道:“小孩子乳臭未干,手抱红柱环环转。”戴大宾随口便对:“大老爷官星已动,足踏青云步步高。”联句对仗工整,且不乏赞美之词,说得考官眉开眼笑。考官不仅免了责罚,还把他圈选为秀才。“梅花秀才”的雅号便不胫而走,名闻遐迩。从此传遍八闽大地。


戴大宾的善对令不少人都想当面一试。有一天,戴大宾到店铺买“拂手”。店老板见戴大宾光临店铺,忙迎上前笑着说:“大宾,我出个对,你对上了,就送你一把,对不上,就不卖给你。拂手拂尘不拂手。”他答对“锄头锄地不锄头”,信手取走“拂手”扬长而去。

戴大宾到阔口舅家做客途经阔口桥时,有位一书生指着阔口说出了上联:“地名阔口何无舌?”戴大宾抬头看看远处的壶公山,茅塞顿开,答道:“山号壶公岂有须?”

乡里有一位达官贵人不相信戴大宾有此天才,特地到戴家探明究竟。刚进门就说:“月圆。”戴大宾随即应道:“风扁。”显贵责难说:“风怎么能是扁的呢?”戴大宾说:“风见缝就钻,要不是扁的怎么能从门缝间吹进屋里?”显贵又说:“凤鸣。”戴大宾答说:“牛舞。”显贵又不解地问道:“牛怎么能舞呢?”戴大宾讥笑说:“百兽齐舞时,难道牛不在其中吗?”原来显贵是属牛的。

相传题在湄洲妈祖庙上那副著名的对联就是戴大宾所撰写的:齐齐齐齐齐齐齐齐齐齐戒;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朝音。上联“齐”,古通“斋”字;下联“朝”字,古通“潮”字。加上标点,有二种读法,其一:齐斋,齐斋,齐齐斋,齐齐斋戒;朝潮,朝潮,朝朝潮,朝朝潮音。其二:齐齐斋,齐齐斋,齐斋,齐斋戒;朝朝潮,朝朝潮,朝潮,朝朝潮。


弘治十四年(1501),戴大宾十三岁,被推荐参加福建乡试。省城里有个老塾师因头脑呆板,整天咬文嚼字,跟他读书的学生日渐见少。有一位学生上课时握笔走神,无意中笔尾沾在唇边上,塾师就以此为题,出了个上句让学生对:“口含笔尾唇点墨。”有一个调皮的学生请老师自对,但老塾师稀里糊涂自个儿也对不上,消息传出后,有的家长认为塾师学问浅薄,准备另择先生。

当晚,老塾师住在跟戴大宾同一个客栈里,到了三更时分,口里还断断续续地吟着上联,奈何苦无对句。戴大宾知道隔壁那人被对句难住了,可一时也帮不了忙。当时,他正在挑灯夜读,一阵风掠过,灯心落下来了(旧时的灯是用碟盛花生油后,放上灯心点燃即成灯的),他只好去挑灯,即景触动机灵,不禁脱口吟道﹕“手拨灯芯指蘸油。”老塾师听到后,喜从天降,赶快跑过来拜谢。

这次乡试,戴大宾中第,果然得中举人第三名。真可谓天上麒麟,不啻人间凤凰,一时在八闽大地传为佳话。


传说,戴大宾家附近的阔口村有一位年纪相仿的才女,貌美如花,满腹文才,誓言非才子不嫁。眼看明年秋闱的日子日益临近,喜欢戴大宾的才女生怕他考取功名后受不住外面世界的诱惑,自己的一片苦心就要付诸东流。有一天,她叫丫头在一块木板上写了上联“八刀分米粉”,挂在戴大宾必经的路旁显眼处,声言未婚小伙子在三日内能对出她的对句,愿以终身相伴。

这是一组连环拆字对,八刀叠成“分”字;分米组成“粉”字。短短五字形象地反映了手工制作兴化米粉的艰辛。要圆此对,也要来两回叠字,还要与生活息息相关。戴大宾也从未遇到这样的分合字句,百思不得配其对。他羞愧而去。临近城里时,梅峰寺那边传来了一阵清脆的钟声,触动了戴大宾的巧思:“千里重金钟(锺)。”千里叠而为“重”,金重合并为锺。

戴大宾马上赶回应对。遗憾的是,这位名门闺秀是个烈女,性情太过急躁,在看到自己倾慕的戴大宾也无法答对时,痛哭一场后说:“神童尚且对不出我的对子,世间还有谁能对?”认为此生难有意中之人,于是纵身跳下阔口桥。


古人云:“为官须作相,及第早争先。”“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时年十八岁的戴大宾于当年深秋一天,偕同朋友前往九鲤湖,问卜前程。

戴大宾先行观赏九鲤湖风光,并作《咏九鲤》一诗:“云霞莽相逐,水天同一色。何处有瑶花?湖空秋月白。”赞美九鲤湖光山色艳丽多姿的美景。之后又到九仙祠,看到壁上悬挂着一幅九鲤湖风景画卷。他细观品赏画幅,诗兴正浓,又作《九鲤湖图说》,描述了九鲤湖名山秀水的美丽和九鲤升天的传说。

当晚戴大宾留宿在九仙祠,他在九仙神像前焚香膜拜后,瞬间进入梦境,仿佛望见一老翁步到他跟前作揖:“举子求梦登九鲤,聪明伶俐世间稀,戊辰登上龙虎榜,昙花一现即消逝。”醒后,他不甚了解梦诗,自认此科功名有望,回家之后继续精心研读四书五经。


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纪年戊辰年,戴大宾二十岁登吕柟榜进士一甲第三名,殿试时钦定探花,授予翰林编修。据《莆田县志》记载,戴大宾被授予翰林编修后,宦官刘瑾想将养女许配给戴大宾,其女系兄长之女,才貌出众。他为戴大宾建造邸舍,赠送车马与仆从。但戴大宾担心污损自己清誉,为了拒婚,他每天纵酒狂醉,而且假借酒力,谩骂刘瑾:“我是朝廷之子,岂能做奸臣之婿?”还天天鞭笞刘瑾派来侍侯他的仆人,仆人实在无法忍受,便向刘瑾告状,说戴大宾乃轻薄佯狂之徒,今后必定不能成大器。渐渐的刘瑾打消了招赘的想法,但也怀恨在心。正德四年(1509),戴大宾得悉慈母病逝,痛不欲生,而且家中已为他订了亲。于是他告假返家,不幸途中因病去世,时年21岁。

在回家路上,戴大宾给家人写了最后一封信:“生前姓字魁金榜,死后文章挂玉楼。本欲曾子侍曾母,谁知子路泣颜回?流水落花随我去,夕阳芳草对人愁。可怜双亲无依靠,百岁姻缘不到头。药不灵兮疾下疗,功名两字怨休休。双亲年老妻年小,一旦无常万事休。”逝时才21岁,恰好应验当年九鲤湖仙示“戊辰登上龙虎榜,昙花一现即消逝”的暗喻。令后人唏嘘,捥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1.姜尚。联800诸侯,战略谋略强啊,决战商朝,还以弱胜强,开800年周朝,除了他第一,再无来者。作兵书六韬。号兵家始祖。 2.孙武。带领弱吴,灭楚,攻略中原,成春秋晚期霸主。功成身退,明哲保身。作大名鼎鼎的《孙子兵法》。号兵圣。 3.吴起。强魏强楚,走哪哪霸,练兵无敌,还是法家派改革者,精通政治。有闻名天下的魏武卒,《吴起兵法》。号兵圣。 4.孙膑。虽然没有亲自带兵,但计谋绝了。他的对手可不是菜鸡。是横行天下,战无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古代六大政治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