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建俊油画作品《狼牙山五壮士》分别是谁

  原标题:画说征程照初心

  你一定还记得小学课本中《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如果再次看到这篇课文的配图,我相信你也一定能够认出《狼牙山五壮士》这幅画。虽然画质不一定清晰,但是画中纪念碑式的坚毅悲壮成为五壮士在人们心中的最终定格。

  油画《狼牙山五壮士》是画家詹建俊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而作,描绘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五位八路军战士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顽强战斗,直到打光最后一颗子弹毅然砸枪跳崖的英勇场面。

  1958年,詹建俊在接到创作任务后,为了艺术形象的准确,除了查找相关资料,还赶赴狼牙山实地考察、体验生活,并采访了五壮士中幸存者之一的葛振林副班长。

  画作中,詹建俊选用了金字塔式的三角构图:把共产党员、班长马宝玉放在画面最前面,以表现他宁死不屈的精神;将副班长葛振林置于最高处,以体现出他不可征服的气概;并在对另外三名战士的刻画中强调了对敌人的仇恨与蔑视。

  通过这样的人物组合,狼牙山五壮士凝聚成整个群像大义凛然的英雄气魄。同时,由于前排两个人物的站姿也相应构成了两个三角形,呈现出强烈的稳定感和雕塑的壮美。

  画作以西方油画的材料来表达中国精神,其刀砍斧劈的笔法借用了中国山水画的大斧劈皴,用笔磊落大方,毫不犹豫,并进而体现了一种力度美。画作色彩饱满,富有整体性。

  詹建俊在创作中融入了真情实感,人物身后突兀的山峰衬托出壮士威武不屈的精神,赋予作品凝重的张力,使得画作极具感染力,让人过目不忘。而画作所倡导的集体主义牺牲精神具有强大的感召力,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和人民无私奉献。

  有专家评价说,画家选择了英雄们跳崖牺牲前的一瞬间,深入刻画人物的英雄气概。在统一的气势中,不同人物的动作、眼神又巧妙地富有变化,作为背景的峻峭雄伟的山峰与人物群像融为一体,犹如刻在大自然中与世长存的纪念碑。(一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在建校100年之际,中央美术学院授予周令钊、戴泽、林岗、黄永玉、伍必端、钱绍武、刘焕章、杨先让、钟涵、侯一民、盛杨、詹建俊、闻立鹏、杜键、靳尚谊、邵大箴、袁运生、张绮曼、薛永年、贾又福20位老教授为首批“中央美术学院杰出教授”。 这20位老先生在教书育人、艺术创作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奉献了一生,他们实践着、传承着“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优良传统,对美术事业、美术教育事业和中央美术学院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周令钊,1919年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三市镇。1948年应徐悲鸿先生聘请任教北平国立艺专,曾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民族画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水粉协会会长、全国邮票设计评审委员等。在他几十年的美术生涯中,代表作有:新中国的第一张海报《复活》;开国大典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像;五·一游行队伍的美术设计;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设计,为国徽、团徽设计;为人民大会堂湖南厅设计《韶山》湘绣画屏,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历史油画《五四运动》。民族宫建筑艺术设计等。参加第二、三、四套人民币的总体设计并获多项荣誉。


中国人们解放军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由周令钊设计并绘制





戴泽,1922年3月23日出生于日本京都本愿寺,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亲历者。他1946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艺术系,师从徐悲鸿、吕斯百、傅抱石、黄显之、秦宣夫、谢稚柳、陈之佛等名家。1946至1949年,应徐悲鸿先生之邀北上北平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助教、讲师。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讲师。新中国成立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从教数十年来,为中国美术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著名者有靳尚谊、王沂东等。


1946年北平美术家协会,右一为戴泽,右三为齐白石,左三为徐悲鸿

戴泽是徐悲鸿重要的弟子,新中国美术教育奠基人,中国第二代油画家代表人物,中央美术学院奠基人,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批会员,徐悲鸿教育学派代表人物。



画家徐悲鸿,戴泽,1978


1924年出生,山东宁津人,早年曾在华北联大美术系学习,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49年开始在中央美术学院担任助教、教员的教学工作。1954年去苏联列宾美术学院油画系学习,1960年毕业获得列宾美术学院艺术家称号。回国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从教36年,担任过油画、素描、创作课的教学。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主任、副教授、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等职。


林岗《群英会上的赵桂兰》年画 1951年

年画作品《群英会上赵桂兰》获1951年文化部全国年画展一等奖;油画作品《峥嵘岁月》获1980年第五届全国美展二等奖;肖像画《画家王式廓》获1982年《光明日报》美术奖;油画《女兵》获1985年第六届全国美展荣誉奖。主要作品有《狱中斗争》《远方来的客人》、《毛主席回韶山》、《秋收暴动前夕》、《井冈山会师》,与人合作作品《万众心相随》、《周总理是咱贴心人》《万里征程诗不尽》等较多的油画、年画、连环画作品。出版有《林岗、庞涛油画选集》等。


林岗、庞涛 《峥嵘岁月》


井冈山会师 1975年作


黄永玉,1924年出于湖南省凤凰县,土家族人。曾任瓷场小工、小学教员、中学教员、家众教育馆员、剧团见习美术队员、报社编辑、电影编剧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擅长版画、彩墨画。受过小学和不完整初级中学教育,十六岁开始以绘声绘色画及木刻谋生。曾在香港从事木刻创作活动,任长城电影公司剧本特邀撰写人,香港《新晚报》画页编辑,1953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黄永玉《阿诗玛》木刻 1954年


余五十岁前,从不游山玩水

至今老了,才觉得十分好笑


小屋一间,坐也由我,睡也由我

老婆一个,左看是她,右看是她


伍必端,1926年出生于江苏南京,回族,擅版画。1938年进战时儿童保育院学习,1939年被保育院选送到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的育才学校绘画组学习,1945年毕业。1941年15岁时创作第1幅木刻《血的仇恨》,控诉日本帝国主义滥炸无辜儿童的罪行,作品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


毛主席和亚非拉人民在一起,伍必端 靳尚谊,1961


作家柳青,伍必端,1982


伍必端 《朋友 亲人 领袖》 55.5×40cm 套色木刻 1979年 中国美术馆藏


雨后夔门,伍必端,1992


钱绍武,江苏无锡人。雕刻家、画家、书法家。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和美术理论工作。1942年从无锡名画家开始学习传统国画,1947年考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央美术学院前身),1951年毕业并留校任教。


钱绍武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多才多艺的富于创造性的艺术家。他既有国学根基,又有西学修养,并得俄罗斯艺术之真传。他在艺术理论方面有独到见解,在雕塑、书法、素描等领域均有杰出创造。他的雕塑作品大气磅礴,沉雄浑厚,诗意盎然,内涵深邃;他的素描、速写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他的充满激情的有学养的“钱体”书法极有个性风采、别具一格,受到学界的高度评价。



▲钱绍武作品《徐悲鸿像》


刘焕章 ,1930年生,河北乐亭人。擅雕塑。中学时从师学篆刻。中国美协会四届理事,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创作研究所研究员。51年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本科,5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班,留校从事雕塑创作。


刘焕章 《少女像》 木雕 1961年


刘焕章 《小舞蹈演员》1982年



杨先让,1930年生于山东省牟平,195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和创作员、文化部研究室研究员、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主任、教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间美术学会常务副会长。


杨先让《黄河十四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黄河流域民间艺术田野考察报告》

从1986年至1989年,在四年的时间里,杨先让率领考察队历尽曲折艰苦,出入黄河流域十四次,潜心考察民间艺术,足迹遍及青海、宁夏、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八省,积累了近千张及二十余万字的记录。



杨先让 《怀念我们的周总理》 版画 1976年



钟涵,1929年出生于江西萍乡。曾在清华大学建筑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学习,196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后一直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1980年赴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美术学院进修。1984年在根特大学为访问学者。1993年被推选为比利时皇家科学文学艺术院院士。


钟涵 《延河边上》 油画 1963年

在钟涵先生的艺术生涯中,乡土中国时代关照和共性理想一直是贯穿始终的基本情结。他一生几乎整个身心与热情都倾注在中国乡土的人与河山、黄土高原与劳苦大众的身上。只是在进入90年代以后,才开始了一些新的绘画体材和方向的探索。用钟涵先生自己的话来说:"我久居北方,绘画多以比较熟悉的北方山河与劳动者为题材,80年代画了一批反映黄河和黄河人的作品,想摸出自己的门道来......"



▲钟涵《五台山显通寺》90X120cm 布面油画

2016年创作过程中存档


侯一民,蒙古族,1930年生于河北高阳。著名油画家、美术家、美术教育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国壁画学会名誉会长,新中国第一代美术家、美术教育家,新壁画运动开拓者之一。擅长油画、壁画、中国画、陶艺、雕塑及考古鉴定。曾任中央美院油画系副主任、壁画系主任、第一副院长,中国壁画学会会长,全国壁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理事长等职。参与第三套、第四套人民币设计。1986年后,参与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等园林创建,任总顾问。2013年1月获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





盛杨,1931年3月生于江苏南京。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逃难到四川重庆,在北泉慈幼院读小学。1945年春至1948年秋在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绘画组学习。1948年秋至1956年秋,经华北大学短期学习后,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十四兵文工团空军政治部做宣传、文化、美术工作。1956年秋至1961年夏,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学习。1961年秋至1995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和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雕塑系负责人、中央美院党委书记等职。


盛杨与其雕塑作品《愚公移山》


盛杨《奥斯维辛的前夜》



詹建俊,油画家,1931年1月生,辽宁省盖县人。1953年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本科毕业,1955年中央美术学院彩墨系研究生毕业,1957年俄罗斯专家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毕业,同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现任该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顾问,及中国油画学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欧洲人文艺术科学院客座院士。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九届全国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第五届副主席,1986年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2013年,中国文联、中国美协联合授予“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


詹建俊 狼牙山五壮士 1959年

代表作品有《狼牙山五壮士》《回望》《高原的歌》《雪域高原》《黄河大合唱》等。出版有《詹建俊画集》《中国巨匠美术周刊·詹建俊册》《詹建俊词典》等。


詹建俊 毛主席在农民运动讲习所1961年


高原的歌,詹建俊,1979


黄河大合唱——流亡·奋起·抗争2,詹建俊 叶楠,2009


闻立鹏,著名油画家。1931年10月5日生于湖北浠水县巴河镇,闻一多先生小儿子。受其影响,闻立鹏从小喜欢文艺作品。1947年入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学习。195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干部训练班。195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入油画研究班。196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后留校任教。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教授、油画系主任,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中国美协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红烛颂,闻立鹏,1979

闻立鹏是中国现实主义油画的代表画家之一,画风讲究精练和谐,向往宁静的崇高,追求悲剧性的英雄主义。他创作了许多历史人物和风景题材作品。代表作有《红烛颂》《大火》《红烛序曲》《雪色山岩》等。其中油画《红烛颂》获新中国成立三十周年全国美术展览优秀作品奖、第五届全国美展三等奖、北京美展二等奖,作品《大火》获北京美展二等奖,壁画《红烛序曲》获首届全国壁画展大奖、中国闻一多研究学会荣誉奖,《雪色山岩》获中国油画年展荣誉奖。


大地的女儿,闻立鹏,1979

主要著作有《艺术求索录》《追寻至美——闻一多的美术》等,出版有《大陆美术家选集·闻立鹏卷》《闻立鹏油画选》。


闻立鹏 激情岁月 布面油画 2008年


1933年出生,油画家,广东广州人。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196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毕业后留校在董希文工作室任教,后在中央美术学院从事美术教学和油画创作。先后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中央美院油画系任教,油画系二画室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1977年作 伟人归来

作品有《黄河激流》、《不可磨灭的记忆》(获第5届全国美展三等奖,北京市美展一等奖,由中国美术馆收藏)(合作)。作品曾获建国30周年全国美展三等奖,由中国美术馆收藏。


杜键 《在激流中前进》 麻布油彩 1963年


杜键、高亚光、苏高礼 《不可磨灭的记忆》 布面油画 1978年


靳尚谊,1934年12月26日出生于河南焦作。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院绘画系,1957年结业于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并留校在版画系教授素描课,1962年调入油画系第一画室任教。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八大山人,靳尚谊,2006

其艺术实践和主张,在80年代中期以来影响了我国一大批油画家向古典主义吸收营养的热潮。


北国风光,靳尚谊,1976


塔吉克新娘,靳尚谊,1984


邵大箴,著名美术理论家。1934年10月出生,江苏丹徒人。1955年赴苏联列宾绘画雕塑建筑学院美术史系学习, 1960年7月毕业后回国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长期从事西方美术史和中国现代美术的研究,其中对西方现代美术的发展及中国当代美术创作研究尤为深入,成就卓著。在研究中大力培植中国现代美术,力促中国美术形态从传统走向现代。


《现代派美术浅议》《论古代艺术》

曾任《世界美术》杂志负责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美术》杂志主编。著有《现代派美术浅议》《传统美术与现代派》《欧洲绘画简史》(与奚静之合著)《西方现代美术思潮》,主编《外国美术名家传》(与奚静之合作)《现代艺术辞典》,译有《论古代美术》。




袁运生,1937年4月24日生于江苏南通。196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董希文工作室。1979年参加首都机场壁画创作,先后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任教。1982年应邀访美并任教于哈佛大学等几所大学。1988年起在纽约当职业艺术家。1996年9月返国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画室主任、教授。曾在国外举办二十多次个人画展。


袁运生擅长以线条造型,将水墨融入油画语言。此为2013年作品《无际的天空》


袁运生20世纪60年代的作品《颐和园》(布面油画,44×50cm)


袁运生白描作品《坐着的傣族妇女》(纸本,135×60,1978)


张绮曼,1941年生于河南。张绮曼教授是中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创建人及学术带头人。自1986年从东京艺术大学留学归来后,根据中国建设发展的需要向高教部提出建立中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申请。1988年获正式批准,在中国高校专业目录中增设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随之,张绮曼教授担任系主任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室内设计系”率先扩大专业,改名为“环境艺术设计系”。继而全国各地相关院校相继设立了环艺专业,招生人数不断扩大。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合并至清华大学后不久,张绮曼教授调入中央美术学院,建立了“环境艺术工作室”(即第二工作室)。为中央美术学院积极开拓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并培养了我国第一代环境艺术专业的博士研究生。



薛永年,1941年11月生,北京市人,美术史论家,书画鉴赏家。196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美术理论系,美术史学师从王逊、金维诺、常任侠,书画鉴定从学于张珩、徐邦达。攻读本科期间,曾参与张珩遗著《怎样鉴定书画》的记录和整理工作。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研究生班,师从张安治先生。曾获王森然教授美术史论指导教师奖,获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享受政府津贴,被国家人事部评为国家级专家。


薛永年著《晋唐宋元卷轴画史》新华出版社 1991年

著有《书画史论丛稿》《横看成岭侧成峰》《江山代有才人出》《晋唐宋元卷轴画史》《扬州八怪与扬州商业》《华嵒研究》《王履》,编有《扬州八怪考辨集》《王翚精品集》《昆仑堂藏画集》,合著有《中国书画》《中国美术简史》等。



贾又福,1942年生于河北省肃宁县,1960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1965年毕业,师承李可染先生,以中国北方太行山为创作基地,从事山水画创作以及美术理论研究。贾又福是我国成就卓著的山水画家,潜心山水画艺术创作和中国画理论研究数十年,曾三十多次深入太行山区体察感悟生活和自然,其绘画逐渐形成幽邃神秘的山水画审美风格和语言样式。同时,贾又福教授还长期从事山水画教学实践和研究,逐步确立了一套适应时代进步要求的山水画教学体系。



贾又福作品 燕赵雄风图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油画狼牙山五壮士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