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均6亿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入

公社红旗今久扬,自卫农民情满腔。集体经营路宽广,主席思想指天堂。——《七绝·周庄赞》

近代的中国,是非常迷茫的,大家并不知道未来该走怎么样的路,在此基础上,一代又一代的人,开始走出国门,去学习这个世界上其它文化,有的人去到了美国,有的人去到了日本,有的人去到了法国,也有人去到了前苏联。回来的人带来了大量不一样的思想,中国未来要走的路似乎已经明了,但路哪是那么好走的,经历了几十年的探索与奋斗,最终我们决定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建设中国。

一些年龄比较大的老人,对于人民公社肯定是非常熟悉的,在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人民公社。从1958年7月1日的第1个人民公社开始,仅仅只用了几年的时间,人民公社就在全国遍地开花。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人民公社也渐渐离开了历史舞台,至今我国只剩下了一个人民公社,也被称之为“最后的人民公社”,社员们分口粮,记工分,人均月收入已经达到了5000以上。

这家最后的人民公社,前身为曹同义农业合作社,后来发展为东风人民公社,1961年,因为乡政府驻地在周家庄乡,所以又更名为周家庄公社,此称呼延续至今。目前该公社一共有10个生产队,6个村庄,总面积达到了16.25平方公里,是中国唯一一个还保持了人民公社制度的乡镇,至今已有60年的历史。

二、红红火火的周家庄公社

人民公社制度的消亡,还要从1982年开始说起,那一年农村实行了改制,那时绝大部分的公社,都同意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方式,然而周家庄公社,除了很小一部分人愿意包产到户外,大部分人还是愿意保持以前的制度。最终上级领导在经过考察后,决定保留周家庄的人民公社。周家庄的人民也证明了自己,在此后的时间,将公社一直搞得红红火火的,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现在的周家庄没有村委会,直属乡政府领导,一直坚持着集体经营的生产方式。生产物资的分配方式,也依旧延续了以前的习惯,村民们依旧保持了记工分、分口粮。当走进周家庄,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个干净整洁的街道,整齐划一的房屋,人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村民们的人均收入早已超过了5000元,远高于当地的农民人均收入。

三、紧跟时代步伐的建设

人民公社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想必大家也清楚,那周家庄又是怎么走出自己的道路来呢?这个道路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那时村民们坐在一起,积极的商讨之后的路该怎么走,最终决定了以市场经济为引导,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农业生产模式。就比如说公社内的第九生产大队,在2017年,就建立了一个特色的农业观光采摘园,至今为止已经接待了超过120万人次,仅仅是旅游的收入便达到了4000万人民币。

又比如说公社此前曾经投资了1200万元,建立了一个奶牛养殖场,现今饲养的奶牛数量,已达到了1100多头,每年靠着鲜奶的收入,都能轻松的突破百万。特别是近几年,周家庄社的发展更为迅速,现已建成了4个专业的生产基地,栽种了1000亩的葡萄林,3000亩的鸭梨,1000亩的苗木,1万亩的优质小麦。正是靠着这些紧跟时代步伐的建设,周家庄这些年来才能如此的红火。

而除了农业生产之外,公社也在积极的引进工业生产,现在乡里已经建立起了十多家集体企业,其中包括了胶印厂、纸箱厂等等,其中做的最好的是一家阀门厂,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了华北地区最大的阀门生产企业之一。取得了如此不俗的成就,周家庄社也获得了很多荣誉,先后获得过70多项奖项,就连国务院也曾经嘉奖过它。

每年周家庄公社最为热闹,也是最为紧张的时节,便是分红利的时候。因为至今为止,周家庄依旧保持了使用现金发放红利的方式,试想一下,一个下辖上万人的公社,会一次性拿出多少的现金来。在这么多的金额之下,再怎么的重视也不足为过。每次都要提前很久通知银行,准备好足够的现金,之后在警务人员的监督下,再将这些红利分给每一位的村民。每一次拿到钱后,村民脸上都会露出灿烂的笑容,心想这一年值了。

元,月人均收入近1000元其中,低收入组户月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中间偏下收入组户月人均收入高于1000元这些数据反映。

但是现实数据告诉我们,这是比较真实的数据,这里所统计的并不是说我国有六亿人去到工作岗位他的月工资收入是低于1000元,而是在我们中国普遍的中低收入家庭里面,人均月收入不到1000元,这里的统计数据就包括了许多家庭的非。

总理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做出一个表示,中国目前有6亿人收入仅1000多块钱,那我国人口大概在14亿左右,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有一人一月收入只有1000块钱,这个数据确实让人感到相当的害怕我不知道那些月收入在1000元的人,他们。

因为没有技能,所以没有自己的生活目标,才导致赚这点钱。

下图就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1年经济指标,其中:全社会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了114万亿元人民币,折合美元达到17.73万亿,继续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但高达1133518亿元的国民总收入数据,却被很多人忽略了。按照14.126亿人口计算,我国2021年的人均国民收入站上了8万元台阶。人均8万元的收入,这个数值似乎与我们切身感受不一致啊。

更加重要的是,国家统计局公开的2021年我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3.5万元人民币左右”——还不到8万元的一半。那我们不禁疑惑了,这两个不同的收入数据,分别指的是什么呢?

国民收入 不等于 居民收入

3.5万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指的是:在2021年,剔除税费后,我国居民实际拿到手的各种收入。这里面包含了税后工资,投资和理财收益,国家发放的退休金,居民获得的各种经营性收益等。

按照官方定义,国民总收入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的初次分配收入总额,等于GDP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实质上就是以前的GNP。2021年,我国境内所有常住单位创造的GDP超过了114万亿元。

但这里面既有我们中国人创造的,也有“居住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人、外国资本的功劳”。在计算我国国民创造的要素中,应该剔除外国人贡献的那部分。同时,我国高达14.126亿人口中。

也有相当一部分国民在其他国家也进行了商品、服务的创造,这一部分则需要纳入进来——与前一部分合计,就是我国2021年的国民总收入(GNI)。换言之,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总收入的计算方式大同小异,只是:

国内生产总值突出的国土范围内,而国民总收入强调的是“本国居民”。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比国民总收入略高一些,表明:外国人在我国境内创造的经济规模,比我国居民在境外创造的经济规模更高。

按国民总收入的收入法计算公式,等于“雇员报酬、固定资产消耗、生产税和进口税净额、营业盈余等之和”。请注意,全体国民创造的经济中“有相当一部分不是以报酬的方式,分配给了居民”。

或者说:居民收入,只是国民收入中的组成部分,两者并不等同。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开的数据,我国居民的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3.5万元,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了8万元,占比43.8%。

好了,答案揭晓了!当我们想知道,剔除外国人和外国资本,仅看咱们中国人在2021年创造的最终商品、服务总额,那就需要关注GNI(国民总收入)这个指标。再除以人口数量,就是人均国民收入。本文由【南生】整理并撰写,无授权请勿转载、抄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6亿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