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效用中税收效应的销售商获得的价格是什么意思?

凭借主讲教师近30年的经济学教学经历,充分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展现课堂教学情景,注重课堂教学效果,全程采用板书演示教学法,层层递进,循循善诱,图文并茂,对各个知识要点进行全面深入地讲解,并结合大量的现实生活案例帮助学习者感悟经济学理论给予自己的人生思考。学习该课程可以使学习者在不断获取经济学知识的同时,从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和内容安排等多个方位来充分体验板书演示教学带给学习者的愉悦,让学习者既见识到经济学理论的博大精深,又能享受到经济学的趣味性。

【内容提示】:本模拟题仅作为同学们练习使用,并非考试原题,也没有覆盖考试大纲所有知识点,请同学们不要怀有侥幸心理,依此押题。单项选择题20分,判断题15分,名词解释15分,简答题15分,计算题20分,论述题15分,六种题型,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每小题1分,共20分)

1.经济学家在实证经济学事件上意见不一,是由于()。

A.一些经济学家侧重于宏观经济学,另一些侧重于微观经济学

B.他们对经济的适当模型意见不一

C.他们对公平与效率的相对重要性有不同看法

D.他们有不同的背景和不同的利益

2.对于商品X和Y,如果X的价格发生变动时,X和Y的需求量同时增加或减少,则X和Y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为()。

3.如果某一商品的价格下跌10%导致买者的总支出增加2%,则需求曲线这一部分的需求价格弹性为()。

4.如果某一商品的价格下跌10%导致人们对该商品的购买量增加2%,则需求曲线这一部分的需求价格弹性为()。

5.如果X商品价格上升导致Y商品需求曲线右移,则X、Y之间是()。

C.可能是替代品或者互补品

D.既不是替代品也不是互补品

6.已知商品X的价格为1.5元,Y的价格为1元,如果消费者从这两种商品得到最大效用的时候,商品Y的边际效用为30,那么,X的边际效用应该是()。

7.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上商品X、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

8.需求曲线斜率为正值的充要条件是()。

B.替代效应超过收入效应

C.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

D.低档品且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

9.在完全价格歧视条件下()。

A.需求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重合

B.需求曲线与总收益曲线重合

C.边际收益曲线位于平均收益曲线下方

D.边际收益曲线位于平均收益曲线上方

10.垄断缺乏效率,意指()。

A.垄断厂商在平均成本曲线的上升部分生产

B.垄断厂商在边际成本曲线的上升部分生产

C.垄断厂商的利润为零

11.企业的经济成本不应包括的是()。

B.使用自有要素的成本

12.在任何市场中,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都可以由()表示。

13.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

D.商品效用水平的大小

14.一个垄断企业在目前的产量水平下,边际收益等于12美元,边际成本等于15美元,它怎样做才能增加利润?()。

A.减少产量,降低价格

B.增加产量,提高价格

C.增加产量,降低价格

D.减少产量,提高价格

15.工资率上升有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如果一直上升到使收入效应起主要作用,则劳动供给曲线()。

16.当某种产品的生产存在负外部性时()。

A.社会边际成本小于私人边际成本

B.社会边际成本大于私人边际成本

D.太少资源被分配给该产品的生产

17.按照科斯定理()。

A.当市场不能产生有效率的结果时,政府应当配置资源

B.市场结果总是有效率的

C.界定和交易产权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

D.对外部不经济的产品应该征税

18.市场不能提供纯粹公共产品是由于()。

A.公共产品不具有竞争性

B.公共产品不具有排他性

C.消费者都想免费搭车

19.产品组合效率是指()。

A.经济处于生产可能性曲线内部

B.经济中所生产的产品组合恰好反映消费者的偏好

C.商品以不可能从进一步交易中获益的方式在所有人中加以分配

D.厂商所使用的资源准确反映了所有可用的资源

20.当经济是帕累托有效配置时,则会()。

B.存在一种重新配置资源的途径,能使每个人的境况变好

C.存在一种重新配置资源的途径,能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人变坏

D.不存在一种重新配置资源的途径,能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人变坏

二、判断题:(请在题后的括号内,判断为正确的填“√”,判断为错误的填“×”,不填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5分)

1.陡峭的线性需求曲线的弹性小,平坦的线性需求曲线的弹性大。()

2.当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市场存在超额需求。()

3.吉芬品是一种低档品,但低档品不一定是吉芬品。()

4.在短期内,高不变成本固然是厂商亏损的主要原因,但不是厂商停产的理由。()

5.完全垄断厂商在长期均衡时选择平均成本最低处的产量水平,意味着利润最大化。()

6.垄断厂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独立提供出有效率的产量水平。()

7.任何占优均衡必定是纳什均衡;纳什均衡却不一定是占优均衡。()

8.政府提供的产品都是公共产品。()

9.政府在一个具有垂直需求曲线和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曲线的市场上征税,税负完全由消费者负担。()

10.垄断者总能获得大量利润的原因是他们面对的是一条几乎完全无弹性的需求曲线,因此能够索取一个极高的价格。()

11.假设工资率不变,两个员工一天合计生产60单位产品,三个员工一天则可生产100单位产品,则边际成本小于平均可变成本。()

12.利润最大化的二阶条件就是边际成本曲线的斜率小于边际收益曲线的斜率。()

13.如果消费者的效用函数是U=XY,那么,他总把他的收入的一半花费在X上。()

14.需求曲线的每点都意味着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得到满足。()

15.当政府向垄断企业征税时,垄断企业总是有能力把全部税收转嫁给消费者。()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帕累托最优状态:如果一个经济处于这样一种状态,不可能找到一个有效率的再配置或变动(或者说所有的帕累托改进都不存在),那么这种状态就是最有效率的或者最优的状态。或者说是指不可能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使得经济社会在不影响其他成员境况的条件下改善某些人的情况。

2.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所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3.自然垄断:一个厂商生产整个行业产出的总成本,比由两个以上厂商生产这个产出的总成本低,从而形成的垄断。

4.限制价格(最高限价):政府为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而规定的最高价格。

5.科斯定理:如果产权界定明确且交易费用为零或非常小,则不管产权划归哪方,交易双方总能通过市场交易的办法达到某一个最优配置。

四、简答题:(任选三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设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 U=min(aX1,X2),a为大于0的常数,X1、X2是两种商品,X1的价格为P1,X2的价格为P2,消费者的收入为M。

(1)画出该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

(2)试给出该消费者对商品X1的需求函数。

(3)试说明X1的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和总效应。

(4)画出收入扩展曲线以及对商品X1的恩格尔曲线。

答:(1)该消费者对这两种商品的无差异曲线。

(2)该消费者对商品x1的需求函数:X1=aM/(P1+aP2

(3)替代效应为零,需求变动完全取决于收入效应,收入效应等于总效应

(4)收入扩展曲线以及对商品X1的恩格尔曲线。(上图)

2.假设编写大学教材的一位作者得到的版税为出版商总收益的15%。

(1)用图形表示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出版商和追求版税最大化的作者之间产生的一种内在矛盾。

(2)作为学生购买者,你希望谁的利益会实现?

(3)在需求曲线高度缺乏弹性的情况下,作者与出版商的这个矛盾是否会减小?

答:(1)追求利润最大化出版商会选择MR=MC之点所对应的价格销量组合,选择需求弹性大于1的区域定价如PB,追求版税最大化的作者会选择总收益最大化(MR=0)处的价格销量组合如PA。出版商所索取的价格高于作者希望的价格,销量小于后者。

(2)作为学生购买者,希望作者的利益会实现,因为价格较低。

(3)在需求曲线高度缺乏弹性的情况下,作者与出版商的这个矛盾不会减小,反而会扩大。

3.什么是科斯定理,科斯定理能否解决外部不经济?

答:科斯认为,如果某种产权是明确定义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交易双方总能通过协商达到某一帕累托最优配置,法定权利的最初配置状态对于资源配置效率是无关紧要的。这就是科斯定理。

按照科斯定理,如果外部性导致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产权不明确或缺少产权,那么,只要设计适当的产权,有效率的方案将由分配给权利的人独自完成。以造纸厂和渔厂为例。如果法律给予渔场拥有清洁河水的权利,那么渔场可以要求造纸厂向他们付钱来获得排放废水的权利,使造纸厂能够继续经营。同样,如果法律给予造纸厂有向河里排放废水的权利,渔场可以同造纸厂协商,由渔场为废水处理的设备安装付费,或赔偿造纸厂减产的损失。通过共同交易,他们能够各获所得。所以,只要明确界定污染的权利,不管是给予造纸厂污染的权利,还是给予渔场不受污染的权利,都可以通过造纸厂与渔场之间的无成本地自由交易使污染量符合帕累托效率条件,也就是使污染符合社会最优标准。

科斯定理有效性的条件是产权清晰、交易成本为零,而且外部性的价值或损害容易测定。否则当存在着数量较多的当事人时,这种谈判协商的成本可能会高到使谈判和交易无法实施。

4.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条件是什么?为什么完全竞争市场的一般均衡能使生产和交换达到帕累托最优?

答: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竞争厂商一定会把生产推进到使商品的价格等于商品的边际成本的那一点为止。即PX=MCX,PY=MCY。由于边际转换率可以表示为两种产品边际成本的比例:MRTXY=MCX/MCY=PX/PY,由于每个消费者的最优选择必定符合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价格比率MRS=PX/PY,所以,商品转换率就必定等于商品替代率。即MRSXYA=MRSXYB=MRTXY=PX/PY,这表明,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如果所有的消费者都选择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合,如果所有的厂商实行的是竞争性的利润最大化决策,由此所形成的竞争均衡必定是帕累托有效配置。

五、计算题:(任选二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假定行业需求曲线为Q=250-P,每家厂商的边际成本为4。试求:

(1)两个厂商的古诺反应函数;

(2)古诺双寡头厂商的价格和产量;

(3)若厂商数目无限增大,古诺均衡价格和产量是多少?

根据MR=MC,得到反应函数:

2.设生产函数为Q=2L0.5K0.5,其中L、K的价格分别为w、r既定不变,试求成本函数C(w,r,Q)。

3.假设一个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函数为Q=60–5P。

(1)厂商收益最大时的产量、价格;

(2)如果厂商的边际成本为2,求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和价格。

要使总收益最大,令总收益对Q的一阶导数等于零:

(2)利润最大化要求MR=MC

六、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试从价格、产量和社会总剩余方面讨论垄断市场和竞争市场的效率,以下例说明,市场需求函数为Q=100-2P,AC=MC=10,比较垄断行为和竞争行为哪个更有效率?用图表示出来。

答:根据题意,垄断厂商的市场需求曲线D和边际收益曲线MRM、边际成本曲线MC;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d=MRP=MC。如图所示。(画图5-7分)

由题意,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MR曲线和MC曲线相交处决定了最优产量Qm:Qm=10,相对于产量Qm,垄断厂商在需求曲线上确定了垄断价格Pm:Pm=45。完全竞争厂商按照P=MC原则确定产出水平为QP:QP=80,并按照PP=10的价格销售产品。(5分。没有计算出价格、产量可斟酌扣2分)

显然,完全竞争厂商产品的价格低于完全垄断厂商产品的价格;完全竞争厂商的产量水平高于完全垄断厂商的产量水平。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只能获得正常利润,不可能获得经济利润,而完全垄断厂商则获得经济利润。(3分)

完全竞争市场是一种经济效率最高的市场类型,而完全垄断市场是一种经济效率最低的市场类型。阴影区域就是垄断所造成的社会福利的净损失,这是一种无谓损失。(2分)











***以上内容如有错误之处请批评指正***

告知: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经常主动翻阅、留言或点“在看”的,会慢慢的收不到推送。你若想每日尽早看到本公号的推送,请每次看完后点击下面的“在看”。

在竞争性的市场中,供给和需求的相对稀缺,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和产量,那只看不见的“那只手”指的就是供需理论。

而由“钻石与水悖论”而引申而出的边际效用,人对物品的欲望,会随着欲望的不断满足而递减;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每一项选择都有机会成本。

如果你选择A,就必须放弃B的话,那么B就是你选择A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也称之为选择成本,它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也可以理解为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

每个人都有自私的一面,如果有一种制度设计,让员工越自私公司就越赚钱,那么这种制度就是激励相容。

承认人的自私,用正确的机制,让“自私”,而不是“集体主义精神”,成为大家共同获益的原动力。

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对比,决定了企业的边界。

交易成本越低的事情,越应该外部化(交易化);管理成本越低的事情,越应该内部化(管理化)。

企业必须找到自己做比市场做更高效的事情,构建核心竞争力,而把自己做的一般的,尽快扔回给市场。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而“供需理论”,又是微观经济学中最核心的概念。

著名的经济学家萨繆尔森曾说:你只要教会一只鹦鹉说“供给”和“需求”,它就能成为经济学家。

我们常说的“物依稀为贵”,指的就是供需关系***给的稀缺。

供需理论是一个经济学模型,指的是在竞争性市场中,供给和需求的相对稀缺性,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和产量。

这种供需关系通过价格和竞争进行自我调节的现象,就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所说的“看不见的手”。

在过去,那只“看不见的手”根本忙不过来,现在有一些比价平台(淘宝、京东、一号店等)来帮助“看不见的手”,

提高干掉过度产能的效率。中国企业有的不赚钱,不是因为有了淘宝才不赚钱,而是因为有了淘宝,提高了市场进行自我调节的

效率,将那些产能过剩、同质化严重的商品进行自我的淘汰,逼迫供给侧进行改革。

那我们如何利用供需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商业策略呢?

1、提供稀缺的商品或内容

物以稀为贵,我们应该做的就是那个贵的“物品”。

如果物品不稀缺,那么我们就提高这个商品的附加的稀缺的属性,将其尽可能地提供给用户稀缺性,从而提高商品的附加值。

我们的商业有个问题,只要有人做了个东西赚了钱,全中国的同行和外行就一拥而上,

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进行模仿,导致到处都是一模一样的山寨品。

供给极大增加,远超出有效需求,价格迅速下跌。

而这个时候,第一个做商品的人应该怎么办,应该在原始的商品的基础上,做新的功能(或新需求)的研发,

给后来者设立门槛来保护自己,或者让后来者觉得无力可图,让他们自己退出这个市场。

积极推进产品的自主研发和创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

2、提供稀缺的能力或方法

如果你不想在这个博弈游戏里疲于奔命,那请你想一想,你到底拥有什么稀缺的东西,可以提供给消费者。

比功能更稀缺的,是体验,比体验更稀缺的,是个性化。

比如,大家今天稀缺的不是免费的商业知识,网上太多了。大家稀缺的,反而变成了用来把这些知识内化的“时间”。

《刘润·5分钟商学院》,其实就是提供了一种稀缺的能力,能帮你用最少的时间,学到最有用的商业知识。

现在,网络上的知识一大推,我们需要筛选可用的、精华的部分来吸取营养,而营养的吸取是需要咀嚼和消化的,

消化的时间是稀缺的,我们看似都很忙碌,却不知道忙碌的真正的目的,好似没有红绿灯和任何人指挥的路口,

彼此交错,却各自维持着彼此的距离,忙碌并不是不去抬头看路,走心的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忙,

否则,无目的的忙则意味着心死(忙 = 心亡)。


众所周知,钻石对于人类维持生存没有任何价值,然而其市场价值非常高。

相反,水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其市场价值却非常低。这种强烈的反差就构成了这个悖论。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

若不考虑市场上的其他因素,沙漠地区的水比钻石贵,或者是需求面的因素。

就供给面来说,水的数量非常大,且几乎随处可见(如果不考虑荒漠干旱地区,地球上几乎处处都有水,包含大气层中的水汽);

而钻石呢,是蕴藏在地表底下,且必须经过时间与适当的条件产生(如果不考虑人工钻石而单纯考虑自然钻石),供给非常的少,

因此水供给大,而钻石供给少,故会产生这样的现象。

对此,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

没什么东西比水更有用;能用它交换的货物却非常有限;很少的东西就可以换到水。

相反,钻石没有什么用处,但可以用它换来大量的货品。

钻石与水的悖论,即是中国俗谚中的:物以稀为贵。

根据这一现象,亚当斯密用价值论来解释,即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

水的使用价值很高,但几乎没有交换价值;相反,钻石虽然使用价值很低,但交换价值却很高。

显然亚当斯密没有真正理解价值的本质,价值是主观的,是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

交易双方认可商品和服务有价值才会发生交易,钻石的“使用价值”实际上不低,作为钻头和研磨切割工具有很高的工业用途。

效用不等于价值,价值也不应该分为使用和交换两种。

作为经济学者,不应该把经济交易里的价值和自然学科的“效用”混淆。

只有用边际效用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水对生命来说是重要的,所以它应该具有很高的价值。

另一方面,钻石对生命来说是不重要的,所以人们应该认为它的价值比水低。

但是,即使水能够提供更多的效用,它还是比钻石便宜得多。

钻石于人的用处确实远不如水,所以,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的总效用远远大于人们从钻石的使用中所得的总效用。

但是,商品的需求价格不是由商品的总效用而是由商品的边际效用决定。

钻石作为一种奢侈品,可以给人们带来炫耀等效用,而且数量很少,所以增加一个单位的钻石消费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很大,即钻石边际效用很大,消费者愿意以较多的支出来购买。

而水虽然是人的生命不可缺少的,给人带来极高的效用,但由于世界上水的数量很多,增加一个单位的水给人们增加的效用就很低了,即水的边际效用很低,所以水的价格自然也就很低了。


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边际的含义是增量,指自变量增加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增加量。

在边际效用中,自变量是某物品的消费量,而因变量则是满足程度或效用。

消费量变动所引起的效用的变动即为边际效用。

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满足程度的高低主要是通过总效用边际效用两个指标进行衡量。

总效用是指消费一定量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是指对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额外增加的满足程度。

Q为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
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
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


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消费某种商品数量的不断增加,消费者从中得到的总效用是在增加的,但是以递减的速度增加的,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当商品消费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总效用达到最大值,边际效用为零,如果继续增加消费,总效用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逐渐减少,此时边际效用变为负数。

这就是著名的边际效用递减原理。

需求量和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因为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取得效用,对边际效用大的商品,消费者就愿意支付较高价格,即消费者购买商品支付价格以边际效用为标准。

购买商品越多,边际效用越小,商品价格越低;

反之,购买商品越少,边际效用越大,商品价格越高。

因此,商品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这就是需求定理。

当消费者实际支付的价格P*低于其愿意支付的价格,亦即消费(购买)商品所获得的效用,大于持有货币的边际效用,因此,产生消费者剩余(consumer's surplus;CS)。


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欲望的强弱成正比;

边际效用的大小与商品消费数量的多少成反比;

边际效用在实际中可以是0甚至负值,但在理论分析中边际效用不会为0或负值;


所谓边际效用,是指该物品在具体合理使用时可能产生的最小效用。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正是按照这一规律活动的。对于这一点,19世纪80年代著名的奥地利经济学家庞巴维克在其于1888年出版的《资本实证论》中以一个十分通俗的例子做了论证:

一个农民在原始森林中建了一座小木屋,独自在那里劳动和生活。他收获了5袋谷物,这些谷物要用到来年秋天,但不必留有剩余。他是一个善于精打细算的人,因而安排了一个在一年内使用这些谷物的计划。

第一袋谷物是他维持生存所必需的。

第二袋是在维持生存之外来增强体力和精力的。

此外,他希望有些肉可吃,所以留第三袋谷物来饲养鸡、鸭等家禽。

他爱喝酒,于是他将第四袋谷物用于酿酒。

对于第五袋谷物,他觉得***用它来养几只他喜欢的鹦鹉,这样可以解闷儿。

显然,这五袋谷物的不同用途,其重要性是不同的。

假如以数字来表示的话,将维持生存的那袋谷物的重要性可以确定为12,其余的依次确定为10、8、6、4。

要问的问题是:如果一袋谷物遭受了损失比如被小偷偷走了,那么他将失去多少效用?

假如损失了一袋谷物,这位农民面前只有一条惟一合理的道路,即用剩下的四袋谷物供应最迫切的四种需要,而放弃最不重要的需要,或者说是放弃边际效用。边际效用由谁来决定呢?

结果是:他不会减少每一个用途的量,而是让鹦鹉少吃点,因为它相比其他的用途带来的效用小,换句话说,这就是边际。

正是基于边际,人们做出经济决策,而不是其他的什么美妙东西。

“雪中送炭”是“边际效用”最大,“锦上添花”就是“边际效用”减少。

那么,我们怎样运用边际效用的逻辑来提升商业策略呢?

比如,经营停车场生意的经理受到了“边际效用”理论的启发:当停车场生意惨淡的时候,定价策略应该做出调整。

停车第一个小时收费5元,第二个小时可降到3元,第三个小时可降到2元。。

这样的话,停车的人可能就不会着急要把汽车开走了,从而在生意惨淡的时候,增加了停车场的收入。

下面:天然气、水费、电费的阶梯售价,阶梯型收费就是利用了边际效用的理论来调节客户的需求。

人生道路上,改善心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很重要的,我们要做到把边际效应利用得恰到好处,努力找到有利于营销的好方式,

就需要了解边际效应原理,也会使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多了一个视角,对事物的认识也多一份深刻。


机会成本,也称之为选择成本,它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也可以理解为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


利用机会成本概念进行经济分析的前提条件是:

2、资源具有多种用途;

3、资源已经得到充分利用;

4、资源可以***流动;


1、机会是可选择的项目

机会成本所指的机会必须是决策者可选择的项目,若不是决策者可选择的项目便不属于决策者的机会。例如某农民只会养猪和养鸡,那么养牛就不会是某农民的机会。

放弃的机会中收益最高的项目才是机会成本,即机会成本不是放弃项目的收益总和。例如某农民只能在养猪、养鸡和养牛中择一从事,若三者的收益关系为养牛>养猪>养鸡,则养猪和养鸡的机会成本皆为养牛,而养牛的机会成本仅为养猪。

3、机会成本与资源稀缺

在稀缺性的世界中选择一种东西意味着放弃其他东西。一项选择的机会成本,也就是所放弃的物品或劳务的价值。机会成本是指在资源有限条件下,当把一定资源用于某种产品生产时所放弃的用于其他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益。

4、机会成本包含“隐性的成本”

“隐形的成本”就是机会成本的第二个特点,就像《权力的游戏》里珊莎的一句台词:“那时我只会想自己想要什么,从不想自己拥有什么。” 自己拥有的有什么是你选择想去要什么的一个隐性的成本。


假如你有个朋友要出国,想把他的一家小餐馆转让给你。为了说服你,他给你算了一笔账:

这个餐馆顾客大部分都是回头客,主厨有干股,所以三五年内经营很稳定,也不需要投入改造资金。现在每年的净利润在20万左右,转让价格100万,也就是每年20%的投资收益。

看上去是一笔很划算的投资,但实际上未必如此。

因为你的朋友是参与日常经营的老板,这就意味着你要离职创业。

假如你现在的年薪15万,那就意味着20万净利润中还要减去15万你的本来的收入,只剩下了5万,再考虑经营风险,肯定不划算。

当然,如果你现在年薪5万,那就值得考虑了。

决定了这项投资是不是划算的,正是你现在的收入。这个15万是经济学上的“机会成本”,跟我们平时说的会计成本不太一样。

选择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你选择的东西,更在于你放弃的东西。

你放弃的每一个机会,都没有真正的放弃,而是变成了“机会成本”,作为日后衡量利益得失的基石。


“会计成本”的作用是为了计算“净利润”,它是相对于“收入”而言的:营业收入100万,会计成本80万,那么,净利润就是20万。

但这个20万的净利润是高还是低呢?还要看“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的目的是计算“某个决策的相对回报”,它是相对于利润而言的:

经营餐馆的“机会成本”就是你放弃掉的两样东西的收益:

一是白领工作的收益,年薪15万;

二是100万投资每年的无风险收益5万,加起来也是20万。

净利润20万,机会成本也是20万,那么我经营餐馆的相对回报就是0。

所以,商业竞争比的不光是“会计成本”,也要比投资者的“机会成本”。

这里想到一个比较大众化的问题:

如果有一百万和一千万两个选择,百分百的概率能获得一百万,百分之五十概率获得一千万,你会选择哪个?

如果是几百块和几千块,对于普通老百姓尤其是年轻人来说,肯定都会放弃前者选择争取后者的。

但是一旦资金多了基数大了,你的理性会告诉你最适合自己的理性选择,这也是所谓的选择成本,

做出一个选择,就可能损失另一个选项的成本。

佛家有一句话:众生畏果,菩萨畏因。理解了机会成本,你才能理解人生选择的真正意义。

人生就是一连串的选择,即使是一个好决定,也会导致你的下一个选择更困难;

即使是一个坏选择,也不应该开“后视镜”,陷入“当初如果……,那该多好”的无意义的后悔。

哈维茨(Hurwiez)创立的机制设计理论中“激励相容”是指:

在市场经济中,每个理性经济人都会有自利的一面,其个人行为会按自利的规则行为行动;

如果能有一种制度安排,使行为人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正好与企业实现集体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相吻合,

这一制度安排,就是“激励相容”。

现代经济学理论与实践表明,贯彻“激励相容”原则,能够有效地解决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冲突,

使行为人的行为方式、结果符合集体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让每个员工在为企业”多做贡献中成就自己的事业,

即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的两个目标函数实现一致化。

这里不得不提到“机制设计理论”!


概括的说,经济机制理论所讨论的问题是,对于任意给定的一个经济或社会目标,在***选择、自愿交换的分散化决策条件下,

能否并且怎样设计一个经济机制(即制订什么样的法律、法则、政策条令、资源配置等规则)时的经济活动参与者的个人利益和设计者既定的目标一致。

设计者可以达到整个经济社会的制度设计者,他的目标是社会目标,小到只具有两个参与者的经济组织管理的委托人,他的目标是自己的最优利益。

经济机制理论包括信息理论和激励理论,并用经济模型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说明。

经济机制理论的模型由四部分组成:

3、想要得到的社会目标;

4、配置机制(包括信息空间和配置规则)。

机制设计理论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即所设计的机制需要较少的关于消费者、生产者以及其他经济活动参与者的信息和 信息(运行)成本。

任何一个经济机制的设计和执行都需要信息传递,而信息传递是需要花费成本的,

因此,对于制度设计者来说,自然是信息空间的维数越小越好。

二是:机制的激励问题;

即在所设计的机制下,使得各个参与者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能够达到设计者所设定的目标。

在很多情况下,讲真话不满足激励相容约束,在别人都讲真话的时候,必然会有一个人,他可以通过说谎而得到好处。

那么,什么时候或者说在什么样的机制下人们愿意讲真话呢?

只有当社会选择的规则只照顾一个人的利益的时候,这个人才有动力讲真话,这时,其他人讲假话没有什么好处,讲真话也没有什么坏处,讲讲真话也无所谓。

这就是吉巴德-萨特斯维特的操纵定理所反映的事实。即通过虚假显示自己的偏好可以操纵最后结果以使自己得利。

在个人经济环境中,在参与性约束条件下(即导致的配置应是个人理性的),

不存在一个有效的分散化的经济机制(包括市场竞争机制),能够导致帕累托最优配置,

并使人们有动力去显示自己的真实信息,也就是说,真实显示偏好和资源的帕累托最优配置是不可能同时达到的。

因为,如果一个人愿意讲真话,那就意味着讲真话是他的占优策略。

因此,在机制设计中,要想得到能够产生帕累托最优配置的机制,很多时候必须放弃占优均衡假设,

即放弃每个人都讲真话办真事的假定。

因此,任何机制设计,都不得不考虑激励问题。

我们要实现某一个目标,

首先要使这个目标是在技术可行性范围内;

其次,我们要使它满足个人理性,即参与性,

如果一个人不参与你提供的博弈,因为他有更好的选择,那么你的机制设计就是虚设的;

第三,它要满足激励相容约束,要使个人自利行为自愿实现制度的目标。

第三点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激励相容!

什么是帕累托最优配置?


 帕累托最优也称为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帕雷托***配置,是博弈论中的重要概念,并且在经济学, 工程学和社会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这就是帕累托改进或帕累托最优化。帕累托最优的状态就是不可能再有更多的帕累托改进的余地;换句话说,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

  帕累托最优回答的是效率问题。

        从社会福利角度出发,用效率来评价总体经济运行有其合理性,因为如果资源配置未达到帕累托最优,那么,总有一些人能改善境况而没有人会受损,也就是说,社会福利总量肯定能上升,那么通过一种恰当的分配或补偿措施,能使所有人的境况都有所改善。


交易成本是指达成一笔交易所要花费的交易对象成本之外的成本,也指买卖过程中所花费的全部时间和货币成本。


总体而言,简单的分类可将交易成本区分为以下几项(Williamson,1975):

1、搜寻成本:商品信息与交易对象信息的搜集。

2、信息成本:取得交易对象信息与和交易对象进行信息交换所需的成本。

3、议价成本:针对契约、价格、品质讨价还价的成本。

4、决策成本:进行相关决策与签订契约所需的内部成本。

5、监督交易进行的成本:监督交易对象是否依照契约内容进行交易的成本,例如追踪产品、监督、验货等。 

6、违约成本:违约时所需付出的事后成本。

Dahlman(1979)则将交易活动的内容加以类别化处理,认为交易成本包含:搜寻信息的成本、协商与决策成本、契约成本、监督成本、执行成本与转换成本,简言之,所谓交易成本就是指当交易行为发生时,所随同产生的信息搜寻、条件谈判与交易实施等的各项成本。


来自于人性因素与交易环境因素交互影响下所产生的市场失灵现象,造成交易困难所致(Williamson, 1975)。

威廉姆森指出了六项交易成本的来源:

指交易进行参与的人,因为身心、智能、情绪等限制,在追求效益极大化时所产生的限制约束。

指参与交易进行的各方,为寻求自我利益而采取的欺诈手法,同时增加彼此不信任与怀疑,因而导致交易过程监督成本的增 加而降低经济效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观经济学效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