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恶于上,得毋以艺成而下之说斤斤乎使下”的“恶”怎么读?

四书五经原文译文注解(免费完整下载版)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 简介 中国古代有‘四书五经‘,几与耶教有圣经、伊教有古兰经相似。如果说今日学 子不知‘四书五经‘为何物,恐怕会是件难堪的事。我们只要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必 然得提到‘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 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包含内容极其 广泛、深刻,她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四书五经》翔实的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活跃时期的政治、军 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资料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 历代科兴选仕,试卷命题无他,必出自《四书五经》足见其对为官从政之道、为人 处世之道的重要程度。时至今日,《四书五经》所载内容及哲学思想仍对我们现代人 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极强的参考价值。 《四书五经》在社会规范、人际交流,社会文化等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其影 响播于海内外,福荫子孙万代。 《四书五经》延续中华文化的千古名篇,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 一、四书——《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这四部著作的总称。 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 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南宋光宗绍熙远年(1190 年), 当时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汇集到一起, 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这位儒家大学者认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 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 ” 并曾说 《四子》,《六经》之阶梯 (《朱子语类》)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具有划 时代意义。汉唐是《五经》时代,宋后是《四书》时代。 《四书五经》之《大学》:《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 505— 434 刊印。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 前 )作。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 《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 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 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 之一。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 遗书,是儒学的人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四书五经》之《中庸》:《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 独刊印。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史记·孔子世家》 称“子思作《中庸》”。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中庸》(与《大学》),至 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认为《中庸》是“孔门传收授心法”,再到南宋朱熹继 承二程思想,便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大学》并 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从《中庸》和《孟子》 的基本观点来看,也大体上相同的。不过,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 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所以每篇方式已不同于《大学》,不是取正义开 头的两个字为题,而是撮取文章的中心内容为题了。 《四书五经》之《论语》:《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孔子(前 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 影响。《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论 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 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 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 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 出现。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 篇)、《齐论语》(22 篇)、《古文论语》(21 篇) 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 《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 《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

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

上位的人尊重老者,民众就会兴起孝道;上位的人尊重长者,民众就会兴起悌道,上位的人体爱恤孤幼,民众就不会背道而行。老老,第二个老指老人,第一个老是意动用法:以老为老,即把所有的老人都当成自己的老人。长长同理。弟,弟通悌,敬顺兄长。恤,体恤。孤,古人认为年幼无父为孤。倍,倍通背,违背。

絜矩衡量的标准,即榜样。絜,度量;矩,画方形的用具。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厌恶上面的(某些)做法,就不要用来对待下面。恶,厌恶;使下,对待下级。

乐只君子,民之父母和乐的君子,就如民众的父母。只,语气词。

节彼南山,维石岩岩高峻的南山,岩石重叠。节,高峻;南山,终南山;维,语气词;岩岩,山石堆积。

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显赫的尹太师,民众都看着你。赫赫,地位显赫;师尹,周朝的太师尹氏;具,都;尔瞻,瞻尔的倒装,看着你。

辟则为天下僇矣偏私不正就会被杀掉。辟同僻,偏差;僇同戮,杀。

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殷代没有丧失民众的时候,也能配得上祭祀上帝。殷,商朝;师,民众;克,能够。

仪监于殷,峻命不易应当以殷代为借鉴,获得天命不容易。仪通宜,应该;监通鉴,借鉴;峻命,大命。

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因此言论以违背常理的方式说出去,就会以违背常理的方式返回来。悖,违背。

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舅犯说:“流亡的人没有什么珍宝,只以爱护亲人为珍宝。舅犯,晋文公之舅狐偃;亡人,逃亡之人,指晋文公。

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为人老实而没有技能,且内心宽厚。断断,真诚的样子;休休,宽厚的样子。

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他人德才兼备,他就由衷地喜爱他。彦圣,德才兼美。

迸诸四夷驱逐到中原之外的蛮夷地区。迸通屏,驱除。四夷: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菑必逮夫身灾难必然会降临到他的身上。菑,古灾字。逮,来到。

孟献子春秋时期的鲁国大夫,姬姓,孟氏(亦称仲孙氏),名蔑,谥献,史称孟献子。

畜马乘指由士人刚提升为大夫的人。畜,养。乘,四匹马拉的车子。

伐冰之家指卿大夫以上的人,这些人死后有资格凿冰丧祭。伐,凿。

百乘之家指拥有百辆兵车的卿大夫,这种人有分封田地。

长国家而务财用者统管国家而致力于聚敛财物的国君。长,掌管。务,致力。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菑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老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宁下勿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