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你我不行的江山依然伟大前一句

  怎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诗歌作品,是我们苦苦思索了很久很久的一个质疑。
  尽管如此,至今我们依然没有找到很完美的答案。
  但我们还是找到了一点点东西,它们像天上的星星一样,闪烁着五光十色的光芒,但却总也如梦如幻。
  叶文福先生曾说过:作为一个真正的诗人,不管在任何环境下写出的作品,首先要经得起自己良心和灵魂的拷问,要经得起时间历史的拷问,要经得起人民大众的拷问!其次要不断地挖掘,把自己身上丑恶的、污浊的、貥赃的东西挖出来,虽然挖得非常非常痛苦,哪怕有时遍体鳞伤!
  挖掘不但要挖掘自己,还要不断地挖掘生活,挖掘与人民大众息息相关的关系到百姓冷暖及所想所急的一些东西。只要每天不间断的挖掘,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善、真,鞭挞生活中的丑、恶、毒。最终你就能有所收获,写出好的诗歌作品,成为一个对国家人民有大用的诗人……
  诗有诗的结构,诗有诗的章法,正如人之骨架。真正的诗人,是能很好地掌控并运用它们的。
  炼字不如炼词,炼词不如炼句,炼句不如炼意。
  意即意境,意境是诗人对某种事物的感受和领悟,是从诗人的思想深处所反映出的某种情怀
  《红搂梦》中,有一段关于如何写好诗歌的精彩对话,是林黛玉教香菱学写古体诗的一个小小片段。
  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香菱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词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后,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虑。如今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诗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上面这段对话,至少说明了写诗的三个关键。一是如果写古体诗要讲究写诗的基本韵律和平仄规律。二是古体诗虽是讲究平仄和押韵的,但如果为讲平仄破坏了诗的意境就要以意境为上。三是不管古体诗或者新诗最高标准都是意境至上,以意境新、奇、妙、美为上上佳品。
  大师告诉我们,一定要多读多背诗歌,尤其是精读深读大诗人们的经典作品和学习人格品质是写作诗歌的好方法。
  文如其人,文气乃人格,是诗歌之精粹,是诗歌之灵魂。一个真正的诗人,流在血管中的血要有浓烈滚烫的民族情怀,要有敢为民族担当、如火如荼的正义之声;要有为民请命、心忧天下的彻骨之爱;要有穿越二千多年时空的真知灼见;要有痛击腐败的胆略与勇气、忠诚与热血。剑锋所指,寒气逼人;要有不屈不挠、上下求索、热爱祖国的不杇灵魂;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衣钵;要有把痛苦当良药,对痛苦做除法,对快乐做乘法的生活态度……
  好诗是有生命的,生命不易创造,感悟是诗的结晶。在这个世界上,能称之为诗的事物很多,但能称为诗的文字并不很多。
  也就是说,诗要有诗的意境,一首诗可能是浩瀚广纵的宇宙,也可能只是一片小小的草茵。
  诗人应是伟大的思想者,同时还要是辩证的哲学家。因为诗歌是一种高级物质,代表的是崇高的精神境界。其所表达的东西不是庸俗的人所能够理解的,也不是变通人所能把握的。
  若要想写出好的诗歌,内心世界一定不能平庸,精神世界更不能平淡,更要有高尚的品质与深遂的洞见。
  所以说真正的诗人要有悲天悯人的天性,不能只写写小我,还要写大我,写神仙,更要写苍生。
  没有情志的人不叫诗人,没有情志的诗不叫诗歌。
  浪漫及美是诗的天性,但是诗并不等于浪漫,也不等于美。
  玩弄语言或搞文字游戏,对于诗歌是致命的伤害
  不要用繁杂的语言去表达原本简单的东西,那样反而会弄巧成拙。
  诗歌的思想无论多么伟大,都要让读者能够发现,而不应让读者雾里看花,也不要和读者捉迷藏。
  写作诗歌,要注意文字的韵律,如此才能让诗产生节奏,而不是像天书那样,飘逸绝尘,让人只能望其项背。
  文字谁都可以写,但不是什么人写的东西都叫诗歌。不是会写字的人就能写诗,也不是情感丰富的人就能当诗人。
  诗歌的美学价值就是要给人们带来审美的愉悦、高尚的情操、思想的启迪。简单的说就是引导我们走近真、善、美。所谓的真是指诗歌作品包含着作者真挚的情感,表达作者真实生活的积累所创作出来的,我们愿意读,愿意看,愿意欣赏的贴近生活的琼浆玉液。
  我们在读、看、欣赏这些诗的过程中,我们也会产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慢慢身临其境,融入其中,享受无穷的美感与乐趣。善就是艺术作品内涵的纯正,美就是带给我们的精神愉悦和审美享受。也就是说诗歌的美学价值可以教化我们在审美愉悦中自我修炼,完成自我的精神超越。
  我们通过具体诗歌作品来看看诗歌的美学价值?在两千多年的文学作品中,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两座难以逾越的高峰,今天的我们还是依然陶醉在唐诗宋词里,那么诗歌的美学价值究竟在哪?说到诗歌,我们肯定会想到三位杰出的诗人代表: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田园诗鼻祖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首诗没有任何的修饰和华丽的词语,却依然敲打着我们的心灵,意思是作者在柴桑采着采着菊花,困倦了就伸下腰,竟无意看到对面秀美的庐山,这是怎样的一种心境才能做到?这种美是一种田园、闲适、超脱之美。可谓“繁华过后见纯真。”作者看遍了官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放下一切的功名利禄,回到了忠于自我内心本真的性灵,所以才有这样向着真、善、美趋近。超脱的心境去欣赏田园风光之美。这里的真是作者真挚感受,美是那种山野浪漫之美,善就是作者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纯真、敦厚、从容。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些流传千古的名句好诗,明白如话,通俗易懂。好诗如好水,水愈清纯,虽深犹浅,水底游鱼可数,沙石犹在杯中,读者就愈是不知其深。前句首字一个“举”字,写得何等之好,简直好得不能再好。小时候,我们读这首诗时,因为没有读懂读通,就问老师,李白为什么在诗中要用“举”字,而不用“抬”字呢,为什么不写“抬”头望明月呢?长大了,细细品读品味其诗,才知思乡之情、思亲之情、思友之情何其重;思乡之苦、思亲之苦、思友之苦何其沉;千万吨之重,千万担之沉,岂是一个“抬”可以表达得了?唯有用“举”字,才显其重,才显竭力之举;才显万千重担压在心头、压在肩头之沉重,才显思乡、思亲、思友情之深、意之真、思之切、念之苦。还有“望”字为什么不用“观”明月和“看”明月呢?因为唯有“望”才能与“举”字相配,望有展望、高望、抬望、盼望等等之意,只有“望”字才显专注之情,专注之心,才显与月交流,互诉衷情之情!才有扬头九万里,举目与月呤的宏阔之胸襟。也只有诗仙李白才有这样的气度上天下地,骋驰九天的仙气。如果用“看”或者“观”字,走马看花,走马观花,轻描淡写,漫不经心,或者三心二意,西服下面穿草鞋,泥瓦工提捅牵美女,宝马车去拉煤炭,岂不好笑,岂不是在演小品。怎能表达思念如铁锤敲打骨头之震撼,万针穿刺心灵之疼痛。
  李白的诗除抒发自己雄才大略而怀才不遇的情感但又能坦然面对外,还有的就是一种仙气十足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这就是语言的飘逸之美,所以我们称李白为诗仙,他的诗歌美学价值,在于我们不仅被他诗中飘逸绝尘的语言之美所吸引外,就是教导我们也能具有一种休憩、洒脱、坦然的心境,能够正确的理解现实理想的关系,而这就是隐藏在作品里的善,它以非常积极健康向上的理论价值指引我们前行。
  杜甫的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其诗有一种沉郁悲壮之美,这种美表现为他有悲悯救世的情怀。可是诗圣杜甫却壮志难酬。他忧国忧民、济世沧桑的伟大人格是善,直面现实、上下求真的大爱大我也是善。读杜甫的诗让我们懂得了什么叫做博爱,以及能够把自己的小我化作一种大我。这种大我表现在现代就是人活在世界上应有的社会贡献、勇于担当和复兴大中华的责任。这就是诗歌的美学价值,不仅是诗语言的清雅清丽之美,还能给我们带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审美愉悦,而在审美的愉悦过程中产生一种精、气、神,这种精神促使我们的自我提升和人格的独立完善。在李白的诗中,让我们体会到一种洒脱旷达之胸襟,从而让我们在现实的生活中遇到挫折,能够坦然释怀,积极面对,勇于进取;在杜甫的诗中,让我们懂得生命的价值不仅在于自我完善,还应有一份兼济天下的情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陶渊明的诗中,让我们体会到一种乡野田园闲适之美,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发现诗意诗性的乐趣,从而懂得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慧眼。一个人的快乐不源于能取得多大成功,创造多大财富,独善其身也是对人类的贡献,无愧于心也是内心的充实和充裕,修葺心灵、静听禅音也是一种很美的灵魂滋润。
  下面我来讲几位大诗人炼意炼句炼字的故事:杜甫说:“新诗改罢自长吟”,“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李贺吟诗吟到通宵达旦,吟到口舌成疮,吟到破衣襟、断白发,吟到冲撞对面来人都不知,吟到捻断胡须,吟到与自己过不去的程度,这实在是很感人的。
  李贺的诗《伤心行》里面有这么两句:“咽咽学楚吟,病骨伤幽素。”唐·李贺《伤心行》李贺的这个小传里,就是李商隐为他做的《李长吉小传》里面写到李贺创作的情况。他经常是骑着一个瘦驴出门,带着一个小童、书童,背着一个很旧的,很破的锦囊,当然里面有纸呀、笔呀什么的。路上看到什么景色,忽然想到好诗一句,就写下了放在这个锦囊里面。到了黄昏的时候就回来了,他的母亲,就让婢女把这个锦囊里的纸倒出来,看看写得挺多,就说哎,这孩子,真是要把自己的心都吐出来了。可见他这个创作是很苦的。李贺如此专心致志,咬文嚼字,积少成多,积句成篇,最后光照万代,功德圆满。
  唐朝的贾岛“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他惜字如金,曾花费工夫,耗尽心血。“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两句诗吟了三年才得妥,所以他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可见其精雕细琢了。
  有一次,贾岛骑着毛驴在长安朱雀大街上走。那时正是深秋时分,金风一吹,落叶飘飘,景色十分迷人。贾岛一高兴,吟出一句"落叶满长安"来。但一琢磨,这是下一句,还得有个上句才行。他就苦思冥想起来了,一边骑驴往前走,一边念念叨叨。对面有个官员过来,不住地鸣锣开道。那锣敲得是震天响,贾岛压根儿没听见。那官员不是别人,正是京兆尹,按今天的职务来说就是长安市市长。他叫刘栖楚,见贾岛闯了过来,非常生气。贾岛忽然来了灵感,大叫一声:“秋风生渭水。”刘栖楚吓了一跳,以为他是个疯子,叫人把他抓了起来,关了一夜。贾岛虽然吃了不少苦头,却吟成了一首诗《忆江上吴处士》: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贾岛吃了一回亏,还是不长记性。没过多久,他又一次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首诗,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僧推月下门”这句诗中的“推字”,贾岛觉着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不知不觉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
  韩愈比刘栖楚有涵养,他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了一首诗,但是其中一句诗中有一个字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圆圆本本的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哈哈大笑,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有受到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从此后推敲也就成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情时,要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孟郊的苦吟也很有特色。孟郊说自己:“夜学晓不休,苦吟神鬼愁。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仇。”他人有评:“孟郊诗蹇涩穷僻,琢削不假,真苦吟而成。”《临汉隐居诗话》此外如孟浩然因为苦吟竟连眉毛都脱光。卢延让的苦吟同样有诗为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险觅天应闷,狂搜海亦苦。”
  由于得益于诗人的苦吟,从而吟出了传颂不衰的诗句,但是,还有另一些天才诗人,他们天资卓异,鸿才河泻,出口成章,虽未经苦苦吟写,也有绝好精妙的诗句为后世所珍爱。李白的《清平乐》三首等不少倚马可待的诗篇,谢道韫小姑娘脱口而出的“未若柳絮因风起”,王勃即席而成语惊四座的《滕王阁序》,薛涛的脱口秀,这种神思妙想的珠玉诗文自然也令人陶醉,当然,这里自有作者读书万卷的积累,更有他们勤写勤吟的写作实践在起作用。
  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大致不是苦吟出来的,宋代宋祁因其词《玉楼春》(也作木兰花)中的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而红极一时,又传之千年,其中的这个“闹”字,更是尽人皆知,一向受到激赏,当时就获得了“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的雅号。
  宋祁弟兄自幼贫寒,由发奋苦读而二人同中进士,宋祁文章尤其写得好,考中第一名,他此后官运亨通,最高官职做到工部尚书。他平时奢侈豪华,极喜宴游歌舞,流连声色欢娱,在这种恣情享乐的生活中,他写下了这首词《玉楼春》: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人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就是这一个“闹”字,这一神来之笔,连同他的全词一并流传了下来,历代诗选都选入其中。这个“闹”字也确实高明,确实经典,枝头上红杏盛开,蜂围蝶舞,真是春意盎然的春天啊!就连王国维那样挑剔的学者,也不遗余力的夸这个字,王国维说:“著一闹字,则境界全出矣。”一个字,传给了读者用大量笔墨却不易写出的春日万物争喧的情景,这正是词人的高明之处。我们知道,王国维评词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境界”,可见这个评价该有多么高了,不过,也有人反对过这个闹字,清代著有《闲情偶寄》的李渔写道:“闹”字极俗,且听不入耳,非但不可加于此句,并不当见之于诗词。虽有此一说,总敌不过千秋定评。在诗歌创作的历史长河中,多少诗人曾为炼“字”、为诗句的传神炼意而苦吟,留下许多佳话。王安石改字,诗圣杜甫写完诗后,要对字句一再斟酌,反复定夺,“新诗改罢自长吟”,甚至传说李白见到老杜后,开玩笑说“借问别来太瘦生,只为从前作诗苦。”也断定他因苦吟诗句而变得消瘦。贾岛曾因“两句三年得”而激动得“一吟双泪流”。大诗人们那种专心致志、孜孜以求,字斟句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严肃推敲的写作态度是非常可敬的,耗神禅虑追求文字艺术效果和意境的精神,足以令后人敬佩景仰和认真学习。
  我们把目光转向当今现实的生活中,看看诗歌美学价值的体现究竟有没有作用?
  2008年韩国影星自杀,金融风暴几位大老板自杀,2013年影星歌星嫖妓,花红柳绿,2014年、2015年很多大腕烧钱吸毒等等。这些人自杀或者堕落的一个最终原因都是因为精神上的困惑,没有精神上的最高信仰,人生迷失了方向。如果他们真正读懂读通了李白,杜甫,陶渊明等等大诗人的诗,懂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辨证人生;懂得“江南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的坚忍不拔;懂得“得即高歌失即休”的超然绝尘;懂得“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从容不迫,懂得“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襟怀坦白,懂得“相忘于江湖”的快乐逍遥。他们的思想就会改变,思想改变了,心态自然就会改变,心态改变了,行动也会跟着改变,看待这个世界也就不会那么极端个人偏狭和自私自利,也就能以超然洒脱的心境来面对这个芸芸众生的大千世界。
  我们再看看那些活跃在当今各个领域造诣杰出的人,在演艺界有陈凯歌、张艺谋、范冰冰;在书画界有黄永玉、范曾、刘海粟;在科学界有李政道、杨振宁、干毅;在金融界有李嘉诚、马云、董明珠;在文学界有巴金、文怀沙、余秋雨;在金石界有齐白石、傅抱石、吴昌硕等等……这些走在各个领域前端的人物,他们除了具备各个领域所必需的扎实的基础和专业知识外,比同行们又多了一些更为广博的知识,就是他们都有着很好的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从小就受到很深很深的唐诗宋词的熏陶,也就是这些诗情画意的国学知识让他们多了一些诗性的智慧和超然,能够用十六角镜的思维角度去看待自己的问题,在遇到事业的瓶颈时,也多了一份韧性达观和淡泊宁静,所以他们才可以在更广更高的天空展翔。
  如果说这些人是站在生活高楼上的人,那么我们再把目光转向普通人的生活中去看一看:
  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有一些人感觉到生活得很空虚,日子乏味,无所事事。在虚无飘渺的网络里,在醉生梦死的娱乐场所里,在吵杂喧闹的麻将堆里,将我们生命的美好时光耗尽。前者的生活是机械运动的忙忙碌碌,后者更是闲得无聊的空空虚虚。
  荷尔德林曾说过“人活着是为了诗意栖居。”所以前者只顾工作而忘却了内心世界的清宁,后者用赌乐来打发无聊的日子,过后更觉无聊。前者太实称了不太好,没有一点点生活的乐趣,后者太虚幻也不太好,不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实际。所以休闲喝茶有必要,琴棋书画也有必要,两者无一可少,应劳逸结合起来,才不为得意人生。而要达到比较高的修养靠的就是诗性智慧来调节我们平平淡淡的人生,以度过我们丰富多彩的诗意人生。
  诗性智慧就是在淡泊的日子里也有淡泊的味道,活着有自己的峥嵘风骨,有自己的追求理想,有自己的高尚情操,闲适的心境,有一颗善于感动知足常乐的心。我们常说:平平淡淡才是真。这里的真就是淡,淡就是真,淡有淡的味道,有着不欺骗自己心底最真实的生活。海味山珍不一定让你吃的舒服,相反,农家小菜却让我们吃的香甜可口,华丽高贵是一种高雅美,但是纯朴无华也是一种天然美。
  观乎人的性情者莫过于诗,意思不管你平仄格律好坏,你只要拿出来一看,你整个人的性情、品格、厚薄、深浅都在里边了。所以魏曹丕说“文以气为主”,说从文章里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性好坏,反过来也就是说诗歌文学艺术对丰富一个人的性情和情操的重要性了,这就是诗歌的美学价值。概括一句话,《诗》教风俗,移人论,美教化,远可以知天文地理,近能知花草树木,它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点点滴滴。
  那么再谈谈如何判断诗歌的美学价值,也就是美学价值的高低怎么评判,我们想起了三个字:真、善、美。凡离真善美价值越近的也就是好诗好词,诗经里的“执子之手,与子携老。”不仅美,也真也善,他用最朴实的语言揭示了一个最深刻的人类情感,相依相偎,厢守万年。她的善教导我们对待爱情应该是患难与共,甘苦同尝,相濡以沫,白头偕老这样一种价值观。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首诗虽是描写男欢女爱的爱情,但是他没有让人感觉到淫秽,感觉到无聊,而是思无邪,含蓄,欲说还休的感情甜到心伤。
  王国维也曾说过:“词以境界为最上。”同样写美女和爱情,什么叫有境界,就是在的诗歌里面给你一种感发,一种提升,给你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而这种感发和提升就在于作品情感真挚,能够打动我们内心深处的琴弦,走向共鸣。这样的诗词才是好作品。古人也说过“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雅是典雅的雅,郑是郑卫之音,是淫糜的。就是说作品里面包含着人间的真、善、美,这样的诗才是好诗。
  所以,我们把诗词的判断分为两个标准,最高标准里面有真善美,如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里面除了有自己真挚情感和诗情画意的语言外,还能让我们的思想与作者的精神撞出灿烂的火花,达到共享共鸣,从而走向“道”与“义”的升华。
  下等标准,作者没有真实情感,读起来是大话空话,听起来是口水话程序话,这是下等诗。我们看到如今很多人去刻意模仿古人写古体诗,虽然也词藻华美,但是感觉得到是无病呻吟,为写作而写作,为作诗而作诗。而不是作者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和心灵深处的表白,所以不能打动我们,也就经不起时间的洗礼,岁月的淘冶,也就不会流传很久。他们也只能叫做诗作者,而不能成其为真正的诗人,虽然有的人写下了千万首诗。而真正的诗人一生虽然只写几十首甚至是几首诗,但风骨品格足可以称其为诗人,其语言足可以刻骨铭心,足可以堪当大家。
  综上所述,写好诗歌,首先是发现。即用一双慧眼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透视生活中的丑恶毒,抽剥生活中的黑阴暗;其次是提炼,提炼出生活中美的元素,美的芬芳,就像蜜蜂辛勤采蜜一样,也像煮酒师不辞劳苦煮酒一样,经过几十道甚至上百道工序,排其毒素,去其污秽,取其彩华,最后冶炼成浆,煎熬成液,即天宫中的琼浆玉液。诗亦如此,要对生活的源泉千锤百炼,加以高度的升华和理性总结,点普通为金贵,化腐朽为神奇,提炼出好诗。最后是有真情实感,一篇好的文学诗歌作品,要付出作者全部的心血结晶,要感动自己,打动震撼自己的心灵深处!自己都不能感动和打动的诗歌作品,怎么可能震撼打动别人?感动别人呢?
  可以说,一篇好的诗歌作品,肯定能引起读者的强烈感情共鸣,溶入读者和自己全部的思想情感,从而达到启迪和分享。
  李白诗歌的美学特征
  李白是盛唐时期诗坛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说自己的诗"兴酣落笔撼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杜甫称赞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内容和形式到高度的统一,李白使诗歌具有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并充满各具特色的美。
  (一)李白的诗歌有驱神驭鬼之美。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攀援一作:攀缘)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若此一作:也如此)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在李白的所有作品中,《蜀道难》是争论最多的了。自从此诗问世,就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而聚讼。一千多年来,主要就有八种之多。如:一是为房官、杜甫处境担忧而讽严武;二是讽唐宗幸蜀;三是讽章仇兼琼;四是即事成篇,无有他意;五是送友人入蜀;六是咏华夏河山;七是痛骂四川反动当权者;八是借蜀道之难而诉世途坎坷,抒发心中愤懑。不管哪种说法,我们以诗论诗,起首突兀而是来,凭空起势,犹空中炸雷,以三、四、九句石破天惊地唱出了蜀道艰难的感叹!开篇先声夺人,并为此诗定下了一个雄放奇险的调子。以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场景的转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便反复出现,似一首合奏曲的主旋律,紧紧扣住读者的心灵波起云涌。
  那种手扪日月星辰,呼吸急促,抚胸长叹等等细节动作的描写,虽只有只言片语,却活脱地再现了历经险境之后既欣慰又惶悚的情态。一程高危,一程荒凉,蜀道之难,使人抚膺长须,又使人顿改朱颜;然而高幽未尽,波澜又起,诗人又展示了一个更为艰险的境界。
  在这一部分中,诗人先写蜀道自然之险,而险又分为山、壁、水。山是高接云天的“连峰”;壁是枯松倒挂的“绝壁”;水是万壑齐聚、互相撞击,喧嚣如雷鸣般的“飞湍瀑流”。这一切,可谓惊险万状,目不暇接,有声有色。至此,对蜀道之险、行旅之难的描写已趋登峰造极的地步,诗人的激情也达到了高潮,用“其险也如此”句,将蜀中山水一笔收尽。然后。很自然地发出深情而又警醒的诧叹:“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由问而叹,拳拳致意,再一次回应“问君西游何时还”句,并巧妙地由自然度入人事,展开了蜀中形式的描述。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侧身西望长咨嗟了,前呼后应,言尽意无穷,犹如一曲恢宏磅礴、惊心动魄的交响乐,虽已奏完,但主旋律余音绕梁,却犹在耳回响。可谓驱神驭鬼,天地动容。
  (二)李白的诗歌有长江奔腾之美。
  如:《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这时候的李白,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前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独特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低平的原野,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平展如洗的画面,给人以无限的流动感与辽阔的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动景。“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后句着一“入”字,力透纸背,用语贴切。景中蕴藏着李白喜悦开朗的心情和蓬勃焕发、雄姿英发的洒脱青春
  写完山势与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组成一组一组海市蜃楼般的奇景,而这正是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的高空和平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像。如在崇山峻岭的三峡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夏水襄陵,江面水流湍急汹涌,那就很难有机会看到“月下飞天镜”的水中影幻;在隐天蔽日的三峡空间,也无从望见“云生结海楼”的奇景。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和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颔颈两联,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一望无际的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表现出来。李白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的时候,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不禁起了思乡之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而又初次离别的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他。这首诗写出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诗以浓重的怀念与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此诗若长江奔腾浩荡之美,天然趣成,尽收眼底。
  (三)李白的诗歌有天风海雨之美。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zūn)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huán)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cén)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出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xuè)。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zhuó)。
  五花马,千金裘(qiú),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此诗的开头六句,写人生年华如黄河之水奔流入海,一去不复重返,如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后十六句,写人生富贵不能长保,因而千金散尽且为乐。同时指出自古圣贤皆寂寞,只有饮者名千古,并以陈王曹植为例,抒发了诗人内心的不平。其最后六句结局,写诗人酒兴大作,五花马、千金裘都不足惜,只图一醉方休。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天生我材必有用,是诗人自信为人杰的自我价值,也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和渴望拯救民生的思想感情。
  此诗深沉浑厚,气象不凡。情极悲愤狂放,言极豪壮纵沉。大起大落,奔放跌宕。诗句长短不一,参差错综。节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这首诗用三言、五言、七言句法错杂结构而成,一气呵成,音节极其急促,表现了作者牢骚愤慨的思想感情。此诗文字通俗明白,没有晦涩费解的句子,我认为是李白所有诗中最自然流畅的一首作品。
  全诗转换了六个韵。第一、二韵六句合为一段。此后每韵自成一个思想段落。开头四句用两个“君不见”引起你注意两种现象:“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比喻光阴一去难返,“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是说人生如白驹过隙。青春既不会回来,人生短暂,瞬间即为老年,所以人生在得意的时候,应当尽量饮酒作乐,不要使酒杯空对明月。这是第一段的内容,它也象《蜀道难》一样,一开头就从题目正面落笔。“君不见”是汉代乐府里已经出现的表现方法,意思是“你没有看见吗?”跟我们现在新诗里用“看啊”、“你瞧”一样,是为了加强下文的语气。在七言歌行中,这一类的附加成分,我们借用一个南北曲的名词,称之为“衬词”,因为它们只起陪衬的作用,不是歌曲的正文,唱起来也不占节拍。但是,如果“君不见”三字不在七言句之外,那就不能算是衬词。李白另一首诗云:“君不见梁王池上月,昔照梁王樽酒中。”《携妓登梁王棲霞山孟氏桃园中》这又是一种用法。如果把这个“君不见”也作为衬词,则第一句只有五字,而全诗却都是七言句。如果把“君不见”认为诗的正文,则这一句有八言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说:全句仍是七言,多出来的一个字是衬字。“君不见”三字只抵二字用,应当读得快,让它们只占两个字的音节。南北曲和弹词里,这种衬词很多,因此产生了这个名词。唐代虽然还没有这个名词,但象“君不见”之类的附加成分,实在已是曲子里用衬词的萌芽。此外,李白还有一首《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有:
  这是构成了两个三字句,也不能说是衬词了。
  第二段四句,大意说:天既生我这个人材,一定会有用处。千金用完,也不必担优,总会得再有的。眼前不妨暂且烹羊宰牛,快乐一下。应该放量饮酒,一饮就是三百杯。这一段诗,表面上非常豪放,其实反映着作者的牢骚与悲愤。言外之意是象我这样的人材,不被重用,以致穷困得在江湖上流浪
  第三段再对两个酒友发泄自己的牢骚。岑夫子是岑勋,年龄较长,故称为夫子。丹邱生是一个讲究炼丹的道士元丹邱,李白跟他学道求仙,做了许多诗送他。这里,诗人劝他们尽管开怀畅饮,不要停下酒杯。我唱个饮酒歌给你们两位听:钟鼎玉帛,这种富贵排场的享乐,我以为不值得重视,我只愿意永远醉着不醒。自古以来,一切圣人、贤人都已经寂寞无名,谁也不知道他们。只有喝酒的人,象刘伶、陶渊明这些人,倒是千古留名的。从前陈思王曹植有两句诗道:“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名都篇》)是说他打猎回来,在平乐观里宴请朋友和从臣,饮万钱一斗的美酒,大家尽情欢乐谈笑,现在我们的主人为什么说没有钱,舍不得打酒呢?应该立刻就去打取美酒,来请大家喝个痛快。这一段四韵八句就是“请君为我侧耳听”的一曲歌,是诗中的歌。“钟鼎”是“钟鸣鼎食”的简用,“玉帛”是富贵人的服御。这四个字就代代富贵人的奢侈享受。诗人说,这些都不足贵重,只要有酒就成了。“主人”是讽刺他自己,也可以说是自嘲。上文说过“千金散尽还复来”,可见现在正是“少钱”的时候。钱少,也不要紧,酒总得要喝,于是引出了最后一段三句。好吧,现在手头虽然没有钱,家里还有一匹五花骏马,还有一件价值千金的狐裘,立刻叫儿子拿出去换取美酒,和你们喝个痛快,把千秋万古以来的愁绪一起销解掉。“五花马,千金裘(qiú),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此诗天风海雨之美,放荡无束之情,问天下酒仙,谁人可以对饮,义重恩深,沁入心田!
  (四)李白的诗歌有仙气蓬莱之美。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的浪漫主义是以丰富的生活为基础的,他的诗歌,当平常的语言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胆的夸张;当现实中的事物不足以形容、比喻、象征其思想愿望时,他就借助神话传说和种种奇丽惊人的想象。诗一开头写古代传说中的神山瀛洲,因为仙境虚无,所以说"微茫",又用"信"来突出神山的难求。由此引出人间的真山天姥,天姥是现实存在的,但作者给它先蒙上一层幻境般的色彩。"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之句,极写其神奇宏廓。如此雄伟高峻,气势非凡能与仙境瀛洲比美的天姥,怎不令人神往!于是渐渐"入梦"。"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梦"字点明题意,很快进入梦乡。"一夜"写出时间之短,"飞渡"写出行程之快,到了鉴湖,又到达剡溪。"飞"、"送"两字,不仅写出了诗人遨游天姥的急切心情,还传神地表现出诗人的欣喜愉快。"谢公"二句,描绘了诗人初到时在山下的所见所闻。"脚著谢公履,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写的是途中所见,诗人发挥了丰富的想象,穿的是谢公履,登的是"青云梯"仙人似的直上青云,看到了旭日东升,又听到了天鸡报晓。这几句紧扣了天姥的高峻宏伟。半山尚且如此,山巅更是可想而知了。
  "千岩万能路不定迷花倚石忽见螟。"半山见日出,山顶未到忽已螟,时间脉络极为清楚,一个"忽"字,既写出时间之快,又反映出诗人游兴之浓。"熊咆龙吟殷岩泉……水澹澹兮火烟。"这是到了山顶所见的第一幅画面:熊吼龙鸣如雷震,惊心动魂;浓云烟雾欲摧天,缭绕四周。为下文的奇境作了铺垫。"列缺霹雳……日月照耀金银台。"又是一幅画面:电闪山塌、仙府洞开,但见青天辽阔,日月高照,金楼银阁,交相映辉。这是奇境,又是仙境。"霓为衣分风为马……仙之人兮列如麻"从"霓"足见神仙服饰的瑰丽缤纷色彩,从"风"足知神仙御风而行的迅速,"虎鼓瑟""鸾回车"足见场面之热闹,"纷纷""如麻"足见仙人之众多。可想山顶所见,诗人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瑰丽奇特、鲜明、声色并茂的画图。"忽魂惊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之句,由梦幻美境消失,回到现实。又极妙地照应了开头神山的信难求。末一节是诗人梦醒后的感慨。它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壮志未酬、理想破灭的愤懑,另一方面又反映了诗人在政治上遭受挫折时的消极态度。综观全诗,李白运用了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和神话,借海客之口,落笔于瀛洲,以虚衬实,特写天姥山的雄奇壮丽,给天姥胜景染上了一层神奇色彩。从静谧幽美的湖月到奇丽壮观的海日,从万转千折的山径到令人战栗的层巅,境界越转越奇,越幻越真。最后由梦境幻入仙境。写得令人神迷目眩,惊讶莫测。不难看出,诗人凭着强烈的主观情感,使全诗组成了一幅亦虚亦实,亦幻亦真的梦游图。构成了既是奇境,又是仙境的缤纷多彩的艺术境界,给人以瑰丽奇特,雄伟壮观的美的享受。
  (五)李白的诗歌有清风皎洁之美。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棻先生说:“谁家”,“暗飞声”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踪迹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自是十分确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所谓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
  为什么闻笛声诗人会触动乡思呢?第三句点出《折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来归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云其地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晋太康末,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之词。北朝《折杨柳歌》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大约都是据曲意填的歌词。所以,诗人听到这《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在春秋季节,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为全诗点睛,亦即“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清风皎洁,跃然纸上。
  (六)李白的诗歌有芙蓉出水之美。
  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如芙蓉出水,荷香天然。
  杜甫诗歌的美学意义
  (一)杜甫的诗有着炭烧火燎、鞭挞入里、直刺骨喉的讥讽美。
  例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瓠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取笑同学瓮,浩歌弥激烈。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以兹悟生理,独耻事干谒。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
  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霜严衣带断,指直不能结。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蚩尤塞寒空,蹴踏崖谷滑。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君臣留欢娱,乐动殷胶葛。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中堂舞神仙,烟雾蒙玉质。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群冰从西下,极目高萃兀。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河梁幸未坼,枝撑声窸窣。行李相攀援,川广不可越。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这首诗五百字,一般可分为三大段。开头“杜陵有布衣”至“放歌破愁绝”为第一段。这一段千折百回,层层抽筋剥皮,语言天然去雕饰,自然胜天工。
  起句“老大意转拙”,意思是说诗人越活越糊涂了,怎样那么笨拙呢?偏要以稷与契这两位虞舜的贤臣自比,哪有不失败的道理呢?濩即廓落,空廓而无用之意。“居然成濩落”,即果然失败了。诗人明知失败,却甘心情愿辛勤到老。这六句是一层意思,自嘲中带有幽愤。下边的诗文更逼进了一步,说人虽然老了,却还没死,既然未死,就不能盖棺论定,就仍须努力,努力到辉煌发达的一天。
  隐居本为古代士大夫们所推崇的。诗人说,我难道真这样傻,不想潇潇洒洒走一生吗?朋友们,我生逢尧舜之君,不忍心离开罢了。从这句诗我们又品出一层意思来了,既生在尧舜盛世,当然人才如林,也不少诗人你一人?构造廊庙都是磐磐大才,但诗人却偏偏要挤上来,为什么呢?这是诗人的脾气性情罢了,好比向日葵老是向着太阳。忠君爱国本发乎天性,不过世人会不会觉得我过于热中功名,奔走利禄?所以接下去写道,为个人利益着想的人,象蚂蚁似的能够经营自己的巢穴,诗人却偏要向沧海的巨鲸看齐,自然把生活都给耽误了。自己虽有努力向上之心,可是诗人不谙世事,不圆滑世故,直到现在还是一个小小的官吏,还在为生计而忙碌,以至于埋没风尘。
  “身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但即尧舜之世,也有隐逸避世的,例如许由、巢父。由、巢是高尚的君子,我虽自愧不如,但也不能改变我的脾气。既不能高攀稷契,亦不屑俯就利禄,又不忍象由、巢跳出圈子去逃避现实,只好饮酒赋诗。沉醉其中或可以忘忧,放歌能暂时解闷。诗来酒往,好像都很风雅,其实是不得已啊。诗篇开首到此,进退曲折,尽情抒怀,酣畅自然。
  第二段从“岁暮百草零”至“惆怅难再述”。这一段,记叙描写议论并用。首六句叙述了上路时的情形,在初冬十月、十一月之交,诗人半夜动身,清早过骊山,唐明皇贵妃正住在华清宫。只见骊山雾塞寒空,雾重地滑。温泉蒸气郁勃,羽林军校往来如织。骊宫冬晓,气象万千。寥寥数笔,写出了真正的华清宫。“君臣留难娱,乐动殷胶葛”两句说“君臣留欢娱”,轻轻点过,却把唐明皇一起拉到浑水里去。然则上文所谓尧舜之君,真不过说说而已,遮遮世人眼目罢了。
  “彤庭”四句,诗人沉痛之极之言。是说“帛”一丝一缕都出于女纺工之手,朝廷却用横征暴敛的方式略夺来。皇上然后再分赏群臣,叫他们好好地为朝廷效力。群臣如果忽视了这个道理,辜负国恩,岂不等于白扔了吗?然而衮衮诸公,莫不如此,诗人心中怎能平静!“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句中“如”、“岂”两个虚词,一进一退,逼问有力。百姓已痛苦不堪,而朝廷之上却挤满了这班贪婪庸鄙、毫无心肝的家伙,国事的危险真象千钧一发,仁人之心应该战栗的。
  “况闻”以下更进了一步。“闻”者虚拟之词,宫禁事秘,不敢说一定。岂但文武百官如此,“中枢”、“大内”的情形又何尝好一些呢,或者更加厉害吧。听说大内的奇珍异宝都已进了贵戚豪门。“中堂”两句,写美人如玉,被烟雾般的轻纱笼着,指虢国夫人,还是杨玉环呢?这种攻击法,一步紧逼一步,离唐明皇只隔一层薄纸了。
  诗人此时感觉不宜再尖锐地批评下去了,故而又转入平铺直叙。“煖客”以下四句两联,十字作对,称之隔句对,或扇面对,调子相当地纡缓。因前太尖锐了,不能不借藻色音声的曼妙渲染一番,稍稍冲淡一些。其实,纡缓中又暗蓄进逼之势。貂鼠裘,驼蹄羹,霜橙香橘,各种珍品尽情享受,酒肉凡品,自任其臭腐,不须爱惜的了。
  文势稍宽平了一点儿,紧接着又大声疾呼:“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千古名句。诗人真是一句也不肯放松,一笔也不肯落平。似乎一路高歌,暗地却承上启下,令人不知不觉。骊山宫装点得象仙界一般,而宫门之外却有冻死骨。咫尺之间,荣华富贵、贫困弱微天壤之别,诗人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第三段从“北辕就泾渭”至“澒洞不可掇”结尾。全篇从自己忧国忧民谈起,最后又以自己的境遇联系时局作为总结。以“咏怀”两字通贯全篇。
  “群冰”以下八句,叙述诗人在路上的情形。首句有“群冰”“群水”。虽冬寒,高水激湍,故冰犹未合耳。看下文“高崒兀”“声窸窣”,作冰为胜。这八句,句句写实,只“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两句,用共工氏怒触不周山的典故,暗示时势的严重。
  接着写到家并抒发感慨。一进门,就听见家人在号啕大哭,这实在是非常戏剧化的。“幼子饿已卒”,“无食致夭折”,景况是凄惨的。“吾宁舍一哀”,说我能够勉强达观自遣,但邻里且为之呜咽,况做父亲的人让儿子生生的饿死,怎么能不惭愧。时节过了秋收,粮食原是不该缺乏的,穷人可还不免有仓皇挨饿的。象自己这样,总算很苦的了。是否是最苦的呢?倒也未必。因为诗人大小总还是个官,照例可以免租税和兵役的,尚且狼狈得如此,一般平民扰乱不安的情况,想必远远甚于此吧。弱者填沟壑,强者想造反,都是一定的。想起世上有多少失业之徒,久役不归的兵士,那些武行脚色已都扎扮好了,只等上场锣响,便要真杀真砍,大乱已来迫在眉睫,自然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与终南山齐高,与大海接其混茫了。表面看来,似乎穷人发痴,痴人说梦,那知过不了几日,渔阳鼙鼓已揭天而来了,方知诗人的真知灼见啊!
  这一段文字仿佛闲叙家常,不很用力,却自然而然在不知不觉中总结了全诗,极其神妙。结尾最难,必须结束得住,方才是一篇完整的诗。诗人思想的方式无非“推己及人”,并没有什么神秘。结合自己的生活,推想到大众百姓,从万民的哀乐,定一国之兴衰,自然句句都是真,都会应验的。诗人以诗而论,固是一代史诗,以事论事,亦千秋之殷鉴啊!
  (二)杜甫善于兼擅众长、有着沉郁顿挫、精雕细刻的意像美。
  诗人常常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加以艺术总结和概括,塑造出了众多的历史人物形象,描写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图片;并善于把主观的思想感情隐藏于客观事实的描述中,让人物和事情的本来面目说话,如行云流水,亲切感人。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新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紫驼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盘行素鳞。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杨花雪落覆白萍,青鸟飞去衔红巾。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臣相嗔!”
  这首诗讽刺了杨氏兄妹的骄奢荒淫,曲折地映射了君主的昏庸和时政的腐败,妙在从头到尾,都用精工细腻的笔触,鲜明富丽的色彩,科学负责的态度来描写场面和情节,让诗人自己的倾向和感情从场面、情节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正如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所说:“无一字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声感叹,点逗处声声感叹。”从而有了比一般轻松的讽刺更为强烈的艺术批判力量。另外,如《石壕吏》、《兵车行》、《垂老别》等著名诗篇,都出色地运用了这种手法。
  (三)杜甫在描写人物时还善于用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来刻画心理、塑造形象。有着明白如话、泉水叮咚的音乐美。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时拜姑嫜。父母养我时,日夜将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仓皇。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自嗟贫家女,久致罗儒裳。罗儒不复施,对君洗红妆。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这首诗很好地体现出杜甫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对老百姓苦难生活的同情与感慨。诗人将新娘送别丈夫的无奈、愤恨、抱怨、忧虑、沉痛、勉励、期待的复杂心理展示开来,从而塑造出一位感情丰富、深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因为在诗人所处的现实环境中,只有先平定战乱,才能得到最起码的休养生息。新娘的呼声,也体现了诗人的思想。它和《无家别》、《潼关吏》均采用对话方式。这些人物的话语,天然朴素,符合人物本身的性格、身份、年龄特征,突出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的特色。使我们在阅读时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有着真实、传神、亲切的感觉。
  (四)杜甫的诗有着风和日丽、江山如画的图像美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可以说这首诗完全是用画笔描绘出来的四幅影像图,第一幅是青翠的柳枝间,两只黄莺在跳跃欢唱;第二幅是一行白鹭乘着春风在蓝天下自由飞翔;第三幅是近景是一个窗口,从窗口辽望,远处的西山上千年积雪,别致地点缀着娇艳和丽的春风;第四幅是春潮涨了,正是泛舟之时,门前江中停泊着即将出发到远方的万里行船。前两幅描绘的是动态之图,后两幅临摹的是静态之画,四幅画面动静结合,相映成趣,又共同构成一幅美妙的春意图,其中融贯着作者对春色的喜悦之情,使其呈现出一个统一的意境。而且,这首诗还包含着耐人寻味的美学哲理,如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诗人选择窗口作为观察点,从窗口往外看远山,恰如在窗框中嵌进一幅以有限的空间与无限的时间构思而成和谐美丽的画面。整首诗又十分注意色彩的调配,如“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十分自然,足见诗人独具匠心。
  至于描神摹态的作品,则是对人物的心情或情态作了细致入微的刻画,读来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宛在眼前。
  例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首联一个“忽”字,惊喜之情溢于纸上,一个“满”字,表露了诗人高兴如泉涌的状貌,逼真地展示了一个饱经沧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时此地情不自禁的情感状态。颔联中一个“却看”通过诗人的眼睛,含蓄地写出了与诗人患难与共的妻子儿女也是一扫满脸愁云,春风满面;一个“漫卷”更是通过一个特征性的细节,细致入微地刻画出诗人的喜态,本来埋头于书卷以排遣苦闷的诗人,此时此刻再也无心伏案,而信手卷起了书卷。颈联中的“白日放歌须纵酒”写的是“狂”态,捷报传来开怀畅饮,狂饮助喜兴,放歌传心声;“青春作伴好还乡”写的是“狂”想,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自己在喜庆之时急于还乡的极好心情。而尾联则写了诗人“还乡”的具体打算和急切心情,从“巴峡”穿过“巫峡”,再从“襄阳”回到“洛阳”,“还乡”的计划周密详尽,正说明诗人思乡情之深,还乡意之切。其中用到的“即”、“便下”、“穿”、“向”等词,使人想象到水流之急泻,船行之轻快,这就把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
  (五)杜甫的诗有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沉郁美。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诗前四句突出秋天节令萧索的时间特点和地处三峡中夔州山城的地理特点。后四句先写自己的境况,“作客”、“病”等等。再写由萧索的秋天和苍莽的山水及自身的境况共同激发的感情,“艰难苦恨”、“潦倒”,一股寂寞悲凉的感情油然而生。从客观环境而言,万木摇落的秋天,荒凉冷瑟的山城,本来就给人一种压抑苍凉的感受。这种感受再和杜甫自身老病艰难融合、再扩大,悲怆情调更见浓郁了。
  又如杜甫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安史之乱,安禄山攻陷长安,杜甫被陷城中,数月不得出城,感赋这首五言律诗。开头“国破”二字,点明诗人身沦叛军所控制的长安的悲痛心情。接下去写山河依然存在,春夏秋冬照样轮回,又是花开鸟鸣的时节。国破家亡,诗人能有什么好心情呢?花朵的露珠,是伤感眼泪;鸟雀的啼叫,是惊悸的心跳。安禄山的军队在长安横行霸道,烧杀掳掠,已经使人愤慨、悲痛、担忧了。这里的花、鸟都沐浴着悲伤沉痛的情感,心与物交织成悲剧性的色彩。颈联进一步把伤心的地域和时间扩大,“烽火连三月”,战乱动乱的地域广,地方大,时间又这么长,一封家书也收不到了。此时此刻,长安的花泪鸟惊,已经延伸到北方的大部分土地。这就更深一层增强了诗人的悲伤之情。最后写自我形象,白发零乱,几乎不能梳理上簪了。诗人憔悴、衰颓的形象与悲伤、痛苦的心情里外一体。
  这首五律既以概括性的时间和地域,写广大沦陷区人民水深火热的生活,又以花、鸟含情的特写画面,突出情感变化的激烈。景色的物象、诗人的自我形象,都和诗人的情感遥相呼应。长安破败的景象,激发了诗人的亡国之痛;诗人在亡国之痛中,所见的花,所听见的鸟鸣都具有凄凉的色彩。情和景,相生相成,创造了催人泪下的艺术效果。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情景交融的佳作不胜枚举,因为这是创造艺术意境的高妙手段。王夫之说:“含情而能达,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则自有灵通之句,参化工之妙。”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繁天下事,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
  这首诗写的是春天在成都武侯祠怀念诸葛亮。前四句都是武侯祠的环境描写,突出庄严肃穆的气氛。后四句既写诸葛亮的千秋功业,又写后人的万千感慨。从前四句到后四句,从时间到空间上是一个飞跃,即从写景到写人,从写实到写虚。颈联两句勾勒了诸葛亮一生的大功大业,时间、地点、事件都凝聚在这两句诗中。尾联既写出了诸葛亮出征未捷病死军中,又升华到一个伟大的哲学高度,即追求理想,未能实现而人先卒亡,使人更加泪如雨下、悲痛满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无数仁人志士追求理想百折不回的共同信念,有着“为有牺牲多壮志,遍地英雄下夕烟”的悲壮。
  如同赴一场命中注定的约会
  你是如此地让我感到熟悉,
  就像我的心跳,我的呼吸。
  我是多么多么地喜欢你——
  喜欢你雨中的迷雾,
  喜欢你怪石的嶙峋,
  喜欢你山谷中四面透风的小木屋,
  喜欢你溪沟里清亮清亮的泉水,
  喜欢帐篷里同伴们的鼾声和梦呓。
  我喜欢你火红的朝霞,
  好像要把眼前冷杉的树枝点燃;
  喜欢你望不到边的高山杜鹃,
  喜欢你茂密得时常挡住了小路的箭竹林,
  喜欢脚下踩着厚厚的落叶窸窣的声息。
  我喜欢你脚边叫得出名字和叫不出名字的药草,
  它们的花儿开得多么的欢喜;
  喜欢你彩色的山林,
  那树枝上的野果让人垂涎欲滴。
  我喜欢你山洞边的,河谷中的,还有院子里的篝火,
  明月下那跳着舞的火苗让人沉迷;
  我喜欢大嫂烧的大锅羊肉,
  煮着萝卜和香菜,冒着香喷喷的热气;
  我喜欢朴实的老大爷和老大妈爽朗的笑声,
  似乎山里的世界从来没有忧愁和怨艾……
  在你宽阔的、温暖的怀抱里,
  我是多么、多么的欢喜……
  “如同赴一场命中注定的约会∕我轻轻地走近你。”此诗平白如话,一气呵成。所以爱你,是作者真情的本真流露。作者在这首诗中不仅没有丝毫的修饰、夸张和比喻,连当代诗歌中最常见的一些手法如幽默、散落和意象都没有。没有矫揉造作,没有无病呻吟,没有精雕细琢,有的只是作者真挚的情感的自然流露。有如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天地动容,敲打和震撼着读者的心灵。作者用最原始、最简朴的方式寄情巴东山水,轻诉自己最执拗和火辣辣的情感。就如同一对如胶似漆的情侣相互对对方说,我真的真的喜欢你!我也真的真的很喜欢你一样。是那样的清纯和有动感。我是多么多么地喜欢你∕喜欢你雨中的迷雾∕喜欢你怪石的嶙峋∕喜欢你山谷中四面透风的小木屋∕喜欢你溪沟里清亮清亮的泉水……一连串的“喜欢”,如月光温柔地轻拂我们的心间,芬芳甘甜,也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敲打滋润着我们的心魄。这一种写法,就像是坠入爱河的情侣在呢喃私语间伴有深情地抚慰,不是用肢体,而是用舌头。很显然,作者是被小神农架的山水所打动,被巴东的山水所打动,忠肝义胆,赤子之心,大爱之情,跃然纸上。表达了作者对巴东山水,对巴东人民如熊熊烈火般的热爱。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是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北岛这首诗歌写于“四人帮”横行期间。诗一开头就采用了“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用讥讽的写作手法,似乎是在嘲笑当时社会的黑暗,连高尚的人都已死去了,而卑鄙者却依旧横行,处处都要用华丽来遮掩卑鄙者的世界。高尚的人们,连死者的身躯都是弯曲的。第一段的诗歌当中就充满了审判的味道,很响亮,很刺耳。
  第二段的诗歌中出现的冰川纪,诗人的回答对象很明显,已经不是冰川纪了,为什么世界上还充满冰凌,航道都已经畅行无阻了,为什么千百艘帆船还在死海盘踞。就是诗人对于那沉闷的社会现实,充满悖谬的十年浩劫的回答。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为了在审判之前,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诗人用充满愤怒的呐喊在陈述,来到了这个世界的意义,诗人只带了纸,绳索和身影。诗人要用自己的诗歌来审判这世界,要用绳索去处决那些卑鄙者,要用生命来殉道自己的理想!
  诗人呐喊的那句“我不相信”震耳欲聋啊,似乎说出了那个时代的声音,对于虚伪的现实,存在的怀疑和否认。那样决然的反抗,或许并不是很有力度,但诗人的“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把这挑战生活的呐喊,深深的刻上了否认的标记。
  “我不相信”,更是把诗人所有的情绪都爆发了出来,这或许是那个时代的悲剧吧!
  如果虚伪的世界似大海一样被冲散,如平地因为地震而崛起升高,诗人愿承受所有的苦难,咽下所有的苦水,为的只是让人类选择更好的顶峰。同样的,诗人的心中也充满了希望,希望拥有让漫天星光铺满那一片纯洁的天空,说明诗人还是带着满怀的希望想要证明给未来看。
  当我还是一株青松的幼苗,
  大地就赋予我高尚的情操!
  我立志作栋梁,献身于人类,
  一枝一叶,全不畏雪剑冰刀!
  不幸,我是植根在深深的峡谷,
  长啊,长啊,却怎么也高不过峰头的小草
  我拼命吸吮母亲干瘪的乳房,
  一心要把理想举上万重碧霄!
  我实在太不自量了:幼稚!可笑!
  蒙昧使我看不见自己卑贱的细胞。
  于是我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迎面扑来旷世的风暴!
  把我埋进深深的地层,
  ——我死了,那时我正青春年少。
  我死了!年轻的躯干在地底痉挛,
  我死了!不死的精灵却还在拼搏呼号:
  “我要出去!我要出去!
  我要出去啊——我的理想不是蹲这黑暗的囚牢!”
  我吞忍了多少难忍的煎熬,
  但理想之光,依然在心中灼灼闪耀。
  我变成了一块煤,还悲愤地捶打地狱的门环:
  “祖国啊,祖国啊,我要燃烧!”
  地壳是多么的厚啊,希望是何等的缥缈!
  我渴望:渴望面前闪出一千条向阳坑道!
  我要出去,投身于熔炉,化作熊熊烈火:
  “祖国啊,祖国啊,我要燃烧!”
  一是诗歌运用拟物化的手法,借助青松幼苗、地下煤块等意象,叙写了“我”的人生轨迹,抒发了作者不甘于现状、为实现理想,将积极进取、抒情奉献的思想感情。全诗主题鲜明,激情洋溢,气势磅礴。即使身处低谷,埋进地层,吞忍煎熬,“我”也要撬门而出,投身熔炉。诗中一次次的“祖国啊,祖国啊,我要燃烧!”的反复呐喊,足以表现出赤子对母亲的殷殷报效之心和拳拳奉献之意,那一腔忠诚和热血,真可谓动人心弦,撼人心魄。
  二是诗歌结构跌宕起伏,回环曲折。把我乐观、积极、坚毅、不屈的性格和不屈从命运,努力的抗争,执着追求崇高理想,即使天不恋我,也将洒尽热血一心报国的忠贞决心表现得淋漓尽致,真可谓让苍天地动容,让世人震憾。这种结构的特有形式一改平淡的表白,能更好的激活读者的思绪,撞击读者的心扉,展现出诗歌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使作品气韵延绵,回味悠长。
  三是诗歌的遣词也很有特点,许多动词、形容词用得生动形象,恰如其分,值得品味,细腻的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蒙昧、旷世、痉挛”等。第一人称的口吻也显得亲切自然,能更好的感染读者,达到了与读者同呼吸,共悲欢的效果,尤其是修辞手法的反复运用,更使得诗歌情意真切,气贯长虹,动人心弦,引人共鸣。
  不见巫山月,疑沉此涧中。
  孤帆无岸泊,何苦钓蟾宫。
  湍出峡江口,奔腾昼夜为。
  君夫何去急?日月不容迟!
  海唤千河浪,风翻万杆旗。
  回眸追梦处,即是壮心驰。
  李钦龙的第一首诗语言之妙,意境之深,读者细读之不禁为之动容。“不见巫山月,疑沉此涧中。”开首一个疑问句,钓起了读者无穷的猜想,迫切的想要继续读下去。“孤帆无岸泊,何苦钓蟾宫。”既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红之情,又暗示了作者的万般无奈之心。如音弦久震于耳,余音缭绕。又像恋爱中的情人,多想去采撷明媚如水的娇月。第二首诗《过江》“海唤千河浪,风翻万杆旗。回眸追梦处,即是壮心驰。”可以说是句句瑰丽,字字珠圆玉润。把作者高中公务员后内心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为国为民出力的时候到了,可以一展自己的远大的理想,建立自己的功业了。不亚于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纳凉何处去,结伴上桥东。
  室内空调好,不如巫峡风。
  此诗清新自然,不着华丽之词,却独享风流。并用“室内空调好,不如巫峡风”来说明一个深远的道理,自然的东西总是最好最美的。

毛主席从少年到青年再到中年和老年的伟大革命历程

湖南湘潭青山绿水的韶山冲,18931226日出生了一个男孩,乳名石三伢子,这就是后来的毛泽东。

父亲毛顺生、母亲文素勤(文七妹)、大弟毛泽民(上左3)、二弟毛泽覃(上左4),毛家是个很精明克勤克俭的生意家庭.有一次,父亲将其生意上的朋友,请到家中做客,叫毛泽东招待一下,但毛泽东死命不从逃出家门,其父亲追出来.毛泽东便跑到池塘边威胁父亲:“如果再逼我,就跳下去”,毛顺生当时非常担心,因为两个儿子夭折了,害怕再失去一个,只好作罢.毛主席非常孝顺母亲,有一次跟父亲斗气,一连十几天没跟父亲说话,母亲劝他向他父亲跪下认错,毛泽东只跪下一条腿说:“母亲,这腿只能为你而跪.

1919年春与母亲、弟弟在长沙(上左图).191911月与父亲、弟弟在一起(上右图).

(上左到右)1913年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求学.19194月长沙.1920年风华正茂的毛泽东为社会、民众的命运,在危险中开始奔波.19217月下旬至8月初,在上海(后移至浙江嘉兴南湖)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正式建立.毛泽东作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出席会议,时年28岁。

上左起:19195月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湘潭学友会合影.后一张是第一师范8班合影.在读书时,数学成绩很糟,美术课上画一个圆圈并注明“这是蛋”便扬长而去,因为偏科以及诸多的另类言行,险些被开除,幸得恩师徐特立和杨昌济从中周旋方得厄运。

毛泽东是从乡下走来,在北京城坐了天下的一名伟男子.一生公开发表照片不下数千张,年代久远有些很难找到看到了,经过多年搜集整理,在众多版别照片中通过精选,参考相关材料,配以解说文字,用二十几天的时间上传,撰写成此文.按时间顺序以四个专题:叛逆青年、胜出群雄、王者风范、震撼五洲,打破时间顺序以两个专题:并肩战友、亲情流露,囊括这些精彩的照片,在圣诞节过后这特殊日子发表.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毛泽东的研究,真诚的欢迎各位朋友品评补遗.本篇文章只编录后两个专题,前四个专题在上一篇文章.(进一步编辑整理中,把此文先发出,作为给博友的圣诞礼物.)

战争年代可以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和平年代许多人,当年没有被真正的敌人所打倒,却倒在自已战友脚下!没有年龄、性别,走在一起相互支持,共同奋斗都是战友!

朱德、毛泽东两个名字密切联系在一起.朱德曾爽朗地说:“人家都说朱毛红军,朱离不开毛,朱离开了毛过不了冬.”毛泽东也曾风趣地说:“没有朱,哪有毛,朱毛朱毛,朱在先嘛!

1936,这两幅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合影.下左图是1937.右图是在七大主席台上.

毛泽东和朱德在中共七大(1945423)会议期间合影.1936年开始国共合作抗日,共产党及共产党领导的军队都是国民政府的一部分,受国民党领导.朱德是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八路军)的司令,照片中的朱德头上戴的是国民党军帽.后来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中,这张照片上朱德的军帽被修去了国民党徽章,有些人认为国共合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虽然是一个重要的选择,但是毕竟最终没有成功,历史本身是客观无声的,只不过展示给后世但无声这段并不湮没无闻也最好.

毛主席在延安机场。(一九四五年)

毛主席转战陕北。(一九四七年)

毛主席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一九四八年)

1951年,毛泽东和女儿李讷观赏荷花。

毛主席视察黄河。(一九五二年)

1952年,中南海,毛泽东亲自为程潜划船。

1953年,毛泽东与孩子们在北京安定门外小憩。

毛主席在江苏视察。(一九五四年)

毛主席在北京郊区农村视察。(一九五四年)

毛主席在杭州。(一九五四年)

毛主席在杭州。(一九五四年)

毛主席在北戴河。(一九五四年)

1954年,毛泽东在顺义县农村。

毛主席看贫下中农的丰收动喜信。(一九五六年)

1956年,毛泽东接受少数民族代表献礼。

1956年,毛泽东与苏联马戏团团员在一起。

毛主席和陈毅同志在北京。(一九五八年)

1956年,毛泽东在餐桌上。

毛主席在河南农村视察。(一九五八年)

毛主席在故乡韶山同贫农社员亲切谈话。(一九五九年)

毛主席在视察途中。(一九六0年)

19605月,毛泽东在柯庆施的陪同下在上海参观中国研究制造的第一枚探空火箭。

毛主席在江西。(一九六一年)

毛主席在庐山。(一九六一年)

1963年,毛泽东朱德和豫剧朝阳沟演员在一起。

1964年,毛泽东、周恩来、胡耀邦在共青团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合影。

毛主席文才飞杨,句句精典

1.最傲气的一句话: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2.最强硬的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3.最清醒的一句话: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4.最睿智的一句话: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要时刻提高警惕!

5.最血性的一句话: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立更生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 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6.最震撼的一句话: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7.最雄辩的一句话: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

8.最哲思的一句话: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9.最深刻的一句话: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10.最精辟的一句话: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11.最洒脱的一句话: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12.最抒情的一句话:江山如此多娇!

13.最感恩的一句话:人民万岁!

14.最阔达的一句话: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15.最自负的一句话: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16.最随性的一句话: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无法可设,由他去吧!

17.最激扬的一句话: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18.最谨慎的一句话: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19.最关爱的一句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象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光,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20.最惜时的一句话: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毛主席晚年强撑病体依然接见外宾

进入1976年,毛主席显得越来越苍老、憔悴。由于长年累月地躺卧在床上办公、看书,特别是晚年活动量减少,导致身上的肌肉都有所萎缩,两条腿膝关节不 能伸直。如果没有人搀扶,站起来是相当困难的,走路就更不用说了。主席不仅行动不便,说话也很费劲,只能从喉咙里发出一些含糊不清的词语。肺心病不时地困 扰他,常常处于严重缺氧状态。

1976527日,毛主席在中南海游泳池书房会见巴基斯坦总理布托,就是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原地费力地站起,与走进书房的客人握手以示欢迎。坐下来谈 话似乎更加难熬,主席实在是坚持不下来了,提前谢客。这是毛主席最后一次会见外宾。也是毛主席晚年会见外宾时间最短的一次。

据张玉凤回忆:毛主席会见巴基斯坦总理布托,这是他最后一次会见外宾。布托和毛主席是老朋友,每次他们都谈得很愉快,布托也很喜欢和毛主席谈。在主席与布托会谈 期间,我发现主席的额头在冒汗,知道他身体不舒服了。他老人家生病从来不呻吟,并不像有人所说的那样脸拉得老长,张着嘴流口水,他从来没有这样。他一直到去世 都是一身干干净净的。因为主席身体不好,所以他和布托只谈了三十分钟就告辞了。

1971年毛主席患病后身体活动不便,所以每一次毛主席接见外宾都会被拍成新闻记录电影,迅速在全国各大影院做为夹片首先放映。但毛主席会见布托的镜头却一晃而过。

会见后第二天各报刊登了毛主席这张满脸病状的照片。这也是毛主席生前让中国人看到的最后一张照片。

197699日,毛泽东与世长辞!举国恸哭,举世哀悼!江河凝滞,天地呜咽!

我的大脑里却铭刻你的笑容

我的热血中却澎湃你的激情

为什么流下了那么多热泪

当歌颂你的红歌再次唱响

我才明白 那是因为你的英明

这些连你的对手都不敢否认

只为爱你的人把思念稍稍减轻

可是我实在很难做到这一点

你的担忧今天正在成为现实

你的警言将迷醉的人们唤醒

你粉碎了自己一世的英名

将不灭的物质化成不朽的思想

却永远没有勇气直对着你的眼睛

却每一分钟都能感受到你的柔情

当我用你来称呼你的时候

我从来不觉得那是一种不敬

也实实在在和我一样是个普通百姓

是颠覆者面前绕不过去的长城

是信仰者手中克敌制胜的法定

有人在偷偷地称量着自己的成果

却总是无奈地看着不偏向自己的天平

有人在暗暗地担忧着民族的前途

却总能在黑夜中看到光明

成为第二个苏联为何如此费力

保卫社会主义这仗我们能赢

无奈和信心竟然如此对立统一

憎恨和敬仰竟然如此泾渭分明

一个东方民族的英雄毛泽东

你的思想将伴随我的一生。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河远阔无一是你无一不是你下一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