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何时能出一个傅作义兵团中央军有多少

  阎又文领着王玉上了大街,走进自己投资开设的一家布店。两人进了经理室,把门一关,这才畅谈起来。此后,这家布店就成了两人的联络点。

  王玉来之前,边保的领导交代任务时,特意嘱咐,一是和阎又文建立绝密单线联系,不允许和任何地方组织发生关系;二是要阎又文了解和掌握重大的具有战略性的政治军事情报,了解和掌握傅作义和蒋介石的关系。“别的一律不要搞”,以免增加暴露的风险。

  在敌占区,与阎又文联系的只有王玉一个人。而即使在解放区,知晓阎又文身份的也只有边保和中央社会部的几位高层领导,再往上,则直接联系到周恩来、毛泽东。后来阎又文的关系转到中央社会部,这条情报线更被压缩到阎又文——王玉——罗青长(时任中央社会部一室主任,主管情报工作)、李克农(时任中央社会部部长),足见中央对这条情报线的重视和保护。这也成了日后阎又文的真实身份难以被世人知晓的重要原因。

  彼时,阎又文已是国民党第十二战区政治部副主任,上校军衔,并兼任十二战区机关报《奋斗日报》社长。更为有利的条件是,他是傅作义的随身机要秘书,深得傅作义的赏识和信任。

  傅作义主持的军事、政治会议,都由阎又文负责记录,傅作义的重要电报、文件及讲稿都由阎又文起草。傅作义曾对周围的人说:“只有又文写出的东西和我的思想吻合,他用的语言和我想要说的一样。”傅作义不会想到,竟然是一位中共地下党员成了最了解他想法的人。

  阎又文和王玉在布店里先后密谈了几次,把傅作义的军事实力、作战计划、师以上将领的情况以及傅和蒋的矛盾作了详细的讲述。阎又文特别提到,傅作义已经被拉到了蒋介石的内战战车上,他的部队很可能会进攻绥东解放区。

  王玉找到驻扎在绥东丰镇的华北野战军某部,但接待王玉的部队领导听后,却摇着头说:“你这个材料对傅作义的军事力量估计得太高了。”

  果然,1946年6月间,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绥东战役开始,傅部相继占领了集宁、丰镇、阳高、张家口等地。

  时任中央社会部部长、人称“龙潭三杰”之一的李克农曾语气沉重地总结:华北战场初期失利,败就败在对情报不够重视。

  不过,在战役后期,华北野战军避其锋芒,战略撤退,并没有与傅作义部队发生大规模战斗。若干年后,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罗青长这样评价:阎又文的情报,对我华北野战军免受更大的损失起了重要作用。

  “你的文章写得很好啊!”1946年9月初攻占卓资山,17日攻占集宁,19日攻占丰镇,矛头直指我党在华北地区占领的最大城市张家口……绥东战役的节节“胜利”,让傅作义部队大有“横扫千军”的气势,骄横不可一世。

  此时的傅作义,也对这些战果喜不自胜,他找来自己的“笔杆子”阎又文,交代写一封致毛泽东的公开信,要“长自己的志气,灭共党的威风,同时也给蒋公和美国人显示我们的态度”。

  写还是不写?阎又文只好请王玉向中央请示。阎又文把自己的难题告知王玉,王玉如实向延安进行了汇报。这一次,阎又文得到了周恩来的直接指示:这封信要写,而且要骂得狠一些,要让傅作义和他的官兵兴高采烈,得意忘形,让我们的指战员看后,在战场上恨不能把敌人一口吃掉。

  9月20日,傅作义部队机关报《奋斗日报》刊登了《致毛泽东公开电》,第二天,国民党南京《中央日报》全文转载,大字标题:

  希接受教训 放下武器

  参加政府 促进宪政

  文章捉刀者阎又文施展开文笔才华,把这篇傅作义致毛泽东的“檄文”写得洋洋洒洒。文章言语犀利,字里行间极尽讥讽、嘲笑、挖苦之能事。

  其实公开信着笔之前,已经通过周恩来得到了毛泽东的首肯。毛泽东确实对那篇文章留下了深刻印象。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之后,傅作义、邓宝珊到西柏坡拜会毛泽东,阎又文随行。

  傅作义见到毛泽东,向毛泽东说:“我有罪。”毛泽东说:“你办了一件大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你的。”随后,有人引见了傅作义身后的阎又文。毛泽东笑着说:“阎又文,你的文章写得很好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傅作义兵团中央军有多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