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画画有什么好的素描画的创作思路怎样写方法?

  儿童学画画不仅陶冶情操,而且能促进儿童的思维发散哦,特别是在幼儿时期,让孩子在学画画过程中从小进行美术教育,能给宝宝带来很大的好处哦!下面小编就介绍几种让孩子学好美术的方法,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1.用故事激发孩子的构图欲望

  在美术培训课上,有的孩子因为胆子比较小,画的画儿也很小。如果老师直接要求孩子画多大的画面,孩子常常会很被动。他们可能会照老师的样子去画,但是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而且久而久之就会完全失去自主的意识。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采用这样的方法:比如我们要画一头大狮子,我会用大狮子的声音对孩子说:“我是一只大狮子,我很大很大,有多大呢?这张纸只能装下我的头。”这样一来,孩子们都跃跃欲试,想看看自己能不能画出一只这样大的狮子。这样的情境教学不但对于构图的大小有帮助,还有助于构图位置的确定。

  2.用故事的语言引导孩子驾驭线条

  在画小草的时候,有的孩子画画常常会不敢画,画出来的小草没有尖儿。这时候给孩子们讲故事个故事:一株小草,从土里“唰”地长出来,长得很快,小草说:“你们要快点长哟,不然我的草尖就像被剪掉一样!”孩子放松了,就可以在纸上表达出他理解的意思了。

  比如小班在刚开始学画太阳时,常把太阳光的线画到太阳里面,教师可以学着太阳公公的声音对孩子说:“小朋友轻一点啊,不要让我的胡子扎到我!”孩子们哈哈笑成一团,再画的时候,就会注意到这一点。

  3.用故事性的语言帮助孩子掌握涂色的技巧

  平时,我们在教孩子画画时总会提醒孩子:“不要涂到外面去”,“把里面都涂上”,“不要空着”“一道一道地涂”。这样的提醒对于孩子来说当然是有帮助的,可是有时候却会因为这些帮助破坏了孩子画画的兴趣。因为这些简单直接的指令在孩子这里是行不通的,因为方式的问题导致好的初衷办了坏事这就得不偿失了。其实,如果让孩子的画画,特别是涂色进入一种被动的状态,那么课堂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油画棒上色比较麻烦,有的孩子没有耐心去涂。如果不提醒他们,就有可能会破坏了他们的思路,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  4.用故事的方法引导孩子丰富画面

  如果教孩子添画背景里说:“现在给你的画添上背景,比如大树,小鸟,白云,太阳。”时间久了,孩子们添的东西都千篇一律,缺少创造性。所以,在教孩子们添画背景时,可以换一种说法:“好了,现在小鸭子已经来了,你想带它去哪儿玩呢?小鸭子还想找个小伙伴和它一起玩,你会找谁和它玩?”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和创造性都得到了更好的发挥。长时间以后,孩子就不需要老师引导,自己就能创作一幅不错的画了。

徐芒耀考了研究生以后进步很快,大概曾经历连环画创作的磨砺,他的造型能力比较扎实。有了这样的基础,在油画技法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很快就找到了感觉,尤其素描画得较为深入,但在油画色彩上确实碰到了问题,徐芒耀对色彩这一块,感觉总是比较弱,而导师全山石偏偏对色彩的要求非常严格。除此之外,每次课上作业完了以后,调色板有没有刮干净,导师全山石都要查看,如果调色板没有刮干净,就要求先把调色板刮干净,然后再弄画,所以很多学生都怕他。

刚上油画课,徐芒耀画到第二张,导师全山石走过来,对他说:“芒耀,你色彩有问题。”

这是他考前提出过的问题。徐芒耀就问是什么问题?

全山石说得很简单:“你的色彩不浓。”

“什么叫不浓?”徐芒耀想找到其中的原因。

“是色感问题,画面色彩没发出来。”说完,全山石就走掉了。导师没有跟徐芒耀解释这是怎么回事,具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也不跟你分析。

导师隔天指导一次。每次来,走到徐芒耀的画架前,皱着眉摇摇头,说了一句“没有解决”,就走掉了。

那段时间,徐芒耀的心情很不好,因为导师说色彩不行,一直摇头,又不告诉什么原因。徐芒耀只能自己去分析,去找原因解决。什么叫色彩不浓呢?这个问题困扰了徐芒耀很长时间,不知道如何下手,也不知道如何克服与改进。怎么办?徐芒耀觉得只能去找导师,让他给自己分析一下,迫切希望能解决这个问题。

有一天,徐芒耀在校园里碰到了全山石,终于壮着胆子问导师自己的色彩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导师说:“你啊,素描不错,你的问题在油画上,你用色不浓。”

本来想听听导师说用什么方法能解决问题。结果导师分析说:“色彩这个问题,我想是两点。一是,你看得出来,但手上表达不出来;二是,你干脆看都没看出来,当然画不出来。如果你看出来,没表现出来还好,要是你看都看不出来,你就不能画油画了。”说完就走掉了。

徐芒耀站在那里,懵了,心想如果自己属第二种情况,那岂不是不能画油画了?要被退学了?徐芒耀在那里想了半天,自问到底看得出来还是看不出来,但自己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看出来,什么叫没看出来,徐芒耀并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但这个问题,让徐芒耀感觉到很严重,人有点昏。

徐芒耀为此迷茫了半年多,但又夹杂着心有不甘,那一阶段的学习徐芒耀始终就围绕这个色彩问题冥思苦想。

单从画面看,好像用色不少,但为什么整体看颜色色感出不来呢?徐芒耀对这个问题束手无策。同学尚丁的色感为何一直受到导师的赞许,于是徐芒耀就总是看尚丁怎么画,寻找与他之间的差异,但始终未感到与他之间有多少差异。

这个难题一直到1979年,全山石老师带全班赴新疆考察写生期间,才得到解决。那次是徐芒耀他们到室外画一位守林人,那守林人身着冷白的衬衣,头戴深红的小帽,坐在一片树林前。逆光下,尚丁把守林人的脸画得很红,当时徐芒耀认为他用色过火。回到住处,按习惯将作业钉在墙上,徐芒耀故意放在尚丁的旁边。结果,和他的习作一比较,徐芒耀习作的画面竟变得黯然失色,而原本觉得同学画得过分的红色却显得恰到好处,难道颜色确实应该用得过头一点?

徐芒耀苦思数日寻索究竟,终于发现一个关于色彩的“秘密”:亮部与暗部的颜色多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固有色往往不够明确,倒是亮部偏暗的地方固有色相对比较明确。这使徐芒耀想起苏联著名油画家约干松先生,他在关于色彩学的撰文中曾经这样说道:作为半调子的地方,固有色是最明显的,而亮部与暗部之处色浓度往往会减弱。从此,徐芒耀作画时开始在这些半调子地方注意物体固有色的浓度变化。这个困扰已久的问题,徐芒耀终于可以得到解决了。

而如何看色彩,全山石老师在课堂上也讲过,但徐芒耀当时并不知道那是用来观察人和事物的色彩的。方法很简单,你去观察人、事物和背景时,不要老盯着看,老盯着是看不出来的,而是要闭上眼睛,再猛一睁开,这时看到的就是整体色彩的关系,看对象的脸,看他的衣服,看他后面的背景,通过这个办法,就能看到脸色暖,暖多少,衣服色冷,冷多少,以此类推,寻找肤色、服色和背景色之间的关系。其中的原则是,如果色彩明度不清楚,就是深浅搞不清楚的时候,看色相,看冷暖,而冷暖差不多是时候,看明度,这样就可以比较出来。

徐芒耀就用这个办法,边画边琢磨。等全山石导师再看徐芒耀在画习作的时候,没有再批评,就走了。徐芒耀心里很高兴,自己不一定已做得很好,但路子已经对了。有一次,全山石在给大家评习作的时候,表扬说:“芒耀这几张东西,哎,你好像有起色。”自那时起,导师再也不提徐芒耀的色彩问题了,一直到毕业都没再提过。

徐芒耀也从这次解决色彩问题,领悟到导师对自己用的是一种打击性的教学方法,他指出你的问题以后,不来管你,要你自己去悟。有的时候,光是教学生怎么解决问题是不够的,因为不断会有各种新问题出现,而学生不自己去找出原因,去解决问题,肯定不是长久之计,更不是授人以渔的好办法。从中徐芒耀体悟到,其实任何一丝一毫的进步和改变,不只是技能上的熟练生变和超长发挥,更多的是碰到或发现问题再找出原因找到解决方法的一个过程。这一感悟,让徐芒耀终身受用,因为艺术教育靠研发和领悟。

导师在色彩教学上很严格,讲究科学与艺术的切合点,经过他的调教,徐芒耀得益匪浅。日后徐芒耀的作品在色彩表现上比较含蓄,他说:“整个方法和原理都是从全导师那里学来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提高绘画技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