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条25头虾是一斤多少只350元打标0.2克是80条需要50万尾称多少克?共多少钱?

余瑶)“这款浠水手擀鱼面适合买给家里老人、小孩,有鱼肉的营养又不需要担心鱼刺。”“朋友们,这款英吉沙杏肉特有嚼劲!”……  主持人倾情吆喝,网友们热情下单。9月23日上午11点,中国农民丰收节当天,“丰收好物计划”开启12个小时的助农专场直播。《农民日报》视频号直播间里,汇聚了来自地方县域的百款特色农产品。9月24日,又进行了4小时的爆款返场直播。直播累计吸引超160万人次观看、超46万点赞,列巴、狗头枣、黑豆乳酪、十月大米和贝贝南瓜等多款产品热销。  2021年起,在农业农村部指导下,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SSV)与腾讯广告联合发起专项助农项目“丰收好物计划”。今年,腾讯与中国社会帮扶网、农民日报社及各地方政府合作,依托其产品与技术优势,助力农产品产销对接、数字营销人才培养,提升县域农产品品牌数字化能力,探索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助力乡村振兴。  并非人人具备驾驭“信息高速”的能力  在直播间里,公众只需点击右下角的“购物袋”链接,就可以进入中国社会帮扶网的平台——“丰收好物馆”小程序商店,选择自己心仪的产品下单,品尝地方风味。  县域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此次直播间的百款农产品全部来自县域一线。这些农产品品类多样,包含零食速食、南北干货、厨房调料、生鲜肉禽、手工艺品等,山西的黑豆乳酪饼、内蒙古察右前旗的裸燕麦、重庆酉阳的茶油、湖南湘西的血粑鸭……都通过主播们的介绍依次跟公众“见面”。  让地方优质的特色农产品被更多人看到、帮助它们打开线上销路,进而助力企业和农民增收,正是“丰收好物计划”助农直播的“初心”。  武陵山腹地,重庆市酉阳县。云雾缭绕的高山上,万亩油茶正在孕育一场成熟。在可大乡可大村一组,年轻的可大油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冉庭瑞一度心事重重。这些年,在他的带动下,村里油茶种植面积达1万多亩。随着油茶产量增加,如何打开销路成为摆在面前的一道难题。  酉阳平均气温15℃,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土壤含硒,是油茶生长繁育的天然福地。目前,酉阳打造了2个2万亩、4个1万亩、6个5000亩的高标准油茶示范基地,油茶年加工能力达1000吨。小小油茶成为酉阳致富支柱产业,油茶产业发展直接关系脱贫成果巩固、农民持续增收。  “我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酉阳茶油,让更多人吃到这样绿色健康的食品。”冉庭瑞说。冉庭瑞的烦恼也是许多农民的心声:如何把好产品卖出去,如何卖个好价钱?  数字经济的兴起,让农民有了更多直接拥抱大市场的机会。“事实上,直播带货、电商售卖不是一句话的事情,而是需要整个前-中-后端体系的建立。”中国社会帮扶网副总经理王蓓说。  一根网线加上一部手机,“信息高速”看似畅通无阻,但并非人人具备驾驭高速的能力。当前,直播带货赛道竞争日趋激烈,能力不足、人才缺乏、不熟悉市场需求、缺乏流量扶持等,成为农产品产销对接、品牌提升面临的一大难题。  为此,“丰收好物计划”给出了自己的解题思路。  以县域为切口 凝聚数字助农合力  9月20日,2022腾讯“丰收好物计划”在山西临县碛口古镇正式启动。今年的“丰收好物计划”在山西临县、重庆酉阳县、内蒙古察右前旗3个县试点,通过中台搭建、流量扶持、KOL助力等方式,把全域经营、内容运营、达人培育等融入县域场景,在县域尝试腾讯“以社交为基础,以私域资产建设为内核,以内容运营为牵引”的打法,助力实现“私域粉丝可持续运营、内容可持续生产、团队可持续成长”的创新路径。  县城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关键节点,以县城为切口、连城带乡,便于更好统筹县域内部农产品资源、对接城市消费需求。在山西临县,腾讯助力当地打造了一个县域运营中台,包括临县官方“青柠智选”视频号、公众号、企业微信、小程序商店(线上店铺)以及“丰收好物&青柠智选”在碛口古镇打造的线下直播间。线上线下合力,助力县域内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  23日,山西临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吕鹏现身“丰收好物计划”直播推介活动,出镜为临县特色农产品代言。红枣核桃糕、黑豆乳酪、小米、枣夹核桃、葡萄干……他侃侃而谈,如数家珍。  “有县里为地方农产品把关,精心挑选绿色优质、带动农户能力强的‘好物’,也是对消费者负责的表现。”据了解,中国乡村发展志愿服务促进会对入选产品经过层层把关,质量、价格、是否有完备的供应链、此前的销售服务评价以及是否有帮扶属性等,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帮扶属性是指农产品的生产链条中要与脱贫户有关,比如原材料提供或者加工生产环节有脱贫户参与等。  “丰收好物计划”并不止步于简单的农产品助销,还对县域农产品品牌进行扶持。腾讯计划以返乡创业青年、高素质农民、新型经营主体为落点支撑,通过对其进行培训与内容生产扶持,提升其运用县域平台、微信生态等一系列数字化工具及内容生产能力,培育一批县域达人,带动打造一批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  临县雷家碛乡双井沟村人高小聪,运营“农民大春”账号,在各类短视频平台上的粉丝超过50万。通过制作短视频、直播带货等途径,他帮助乡亲们销售红枣、核桃、肾形大豆等,每年销售额达100多万元。“希望在‘丰收好物计划’帮助下,我们的视频创作能力有所提升,作出自己的特色,避免陷入同质竞争。”高小聪说。  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副总裁肖黎明告诉记者,“丰收好物计划”的探索,正是期望为返乡创业青年提供更低成本、更高效的数字化创业工具与技能培养。  发挥合作思维 实现助农可持续  2016年,长期从事健康养生行业的柳树兴,从河南来到察右前旗,一眼就“相中”了当地裸燕麦。他创建内蒙古塞主粮食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致力于推广来自内蒙古草原黄金纬度的优质燕麦。公司借助直播带货、社群运营等数字化经营方式,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进行产品推广,实现线上线下齐头并进。  丰收节当天,塞主粮裸燕麦也被察右前旗旗委常委、政府副旗长张鸿带进了“丰收好物”直播间。这是张鸿首次参与直播带货,除了裸燕麦,他还带来了星华源羊杂、十二洲贝贝南瓜。内蒙古的独特风味颇受网友欢迎。  一段时期以来,地方直播带货非常红火,而“丰收好物计划”有何优势?  腾讯依托微信生态,覆盖面广、用户关注度高,具备渠道优势、流量优势。今年,腾讯助力中国社会帮扶网搭建“丰收好物平台”,共创共建农产品品牌数字化提升的标杆平台。  “这是一个开端,是中国社会帮扶网在消费帮扶领域与互联网渠道的首次合作。”王蓓说。  刚脱贫不久,察右前旗农产品销售目前较大程度上仍依赖对口单位帮扶。“从自身发展出发,我们非常希望借助‘丰收好物计划’,利用腾讯、中国社会帮扶网的平台渠道和影响力,助力农企、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提升农产品品牌知名度,用市场力量赋能发展。”张鸿说。  “丰收好物计划”如何行稳致远、打造为常态化可持续的助农平台?既要发挥腾讯技术优势,还要不断挖掘优质农产品,提升整体运营能力,更要对外积极传播,提升大众关注度。  “期待‘丰收好物计划’接下来给我们小镇创业者的专门培训,提升我们使用数字化系列工具的能力,让消费者都能吃上来自乌兰察布的裸燕麦。”柳树兴对未来充满期待。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王晓林  9月19日下午,行走在大竹县童家镇的平坝坡梁,随处可见农民们为了全年收成的圆满收官,怀揣满满“虎气”,翻土整地,除草理沟,打窝播种……田间地头一派热闹繁忙景象。  在该镇印盒村14组杨柳湾,100亩的秋洋芋套种油菜复合种植示范点上已经种满了优质洋芋种。此时,一场“童家镇晚秋生产暨秋洋芋套种油菜复合种植技术培训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100余名党员、干部和部分种植户正在聆听技术讲解,“秋洋芋套种油菜的技术要点是2米开厢,深种4行洋芋,空行套种2行油菜,洋芋窄行20公分,窝距20至30公分,每窝放3至4块洋芋种,施肥距离洋芋7公分以上……”在培训会现场,镇农业服务中心农技人员认真讲解着,周围的种植户不时地点头称是。  今秋,该镇大春作物收割刚结束,镇党委、政府就把晚秋生产提上议事日程,及早制订了晚秋生产实施意见,并对晚秋生产进行安排部署,将任务分解到村,落实到组到户,做到“土地不闲置、户有种植地”,全面夯实晚秋生产播种面。抽调5名农技人员组成专业服务队,通过各种会议进行晚秋作物技术培训,利用逢场天开展街头咨询服务、科技进村入户等方式,把栽培技术送到田间地头,迄今为止,已开展技术培训7次、专题指导35次,及时把45吨优质洋芋种和化肥 100 吨发放给农户。为确保钱粮双增目标的实现,该镇还采取“户帮户”“邻帮邻”、党员干部服务队等形式,深入田间地头,蹲点帮助指导农户搞好晚秋生产。  据了解,童家镇明确种植再生稻和秋洋芋晚秋作物1.05 万亩,推广洋芋套种油菜面积1000余亩。“目前,我镇正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为主体,连片打造50亩以上晚秋作物示范点7个,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镇5000余名村民发展晚秋生产,并通过召开晚秋生产现场评赛会,从种植的品种、面积、成效等方面进行评比,确保晚秋生产高质量推进。”童家镇党委书记楚昌洪告诉笔者。

四川农村日报讯 姜强 记者 刘佳9月21日,在旌阳区双东镇二百钱村的德阳市旺茂农业种植专合社,一行行黄色的玉米已经熟透,玉米行间套作的大豆长势正盛,管理人员正在组织村民利用雨后的间隙,抓紧采摘成熟的玉米。“今年干旱严重,我们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收成还是可以。”专合社管理人员尹凤明说。玉米喜获丰收。 姜强 供图  今年旌阳区面临罕见的高温少雨极端天气,旺茂农业种植专合社积极应对,利用人工方式抗旱保生产。虽然减产不可避免,但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应用下,实现两种作物协同共生、一季双收,亩产效益不减反增。  “第一年开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一共种了300多亩、涉及2个村,之前出售了一批鲜食玉米,目前已经收干玉米20多亩,我们采用宽窄行田间布置方式,充分利用边行优势,实现玉米与大豆带状间作套种,总的算起来今年和去年相比要增收一点,玉米能够达到700余斤/亩,大豆能够达到300余斤/亩。”尹凤明说。  今年,旌阳区深入落实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丘陵地区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现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4月,旌阳扎实做好大豆种植扩面,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整合240万元项目资金,采取种子和现金补助方式,推进种植示范片建设。  “我区今年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8000亩,整个大豆种植面积达到 1.96 万亩,较去年新增4800亩,圆满完成本年度的大豆扩面任务。”旌阳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郭勇说。

四川农村日报讯 凯兵/文 受访者供图  “虾价又涨了,收购价达到了每斤50元。”时至初秋,外省和其他产区的小龙虾已纷纷下市,而在宜宾市兴文县,优质虾依然供不应求。  “水稻收完以后,大家又在忙着晒田,准备投放下一批虾苗,预计在春节前后上市。”据兴文县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吴远松介绍,兴文已经实现一年四季都产虾,弥补了国内很多地方“冬季无虾”的市场空缺,并且错峰上市卖出好价钱。  除了依托川南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智慧农业的加持让“兴文石海小龙虾”游出了“加速度”。当前,兴文县正全力以赴拼经济,构建“苗种繁育、立体养殖、物联流通、精深加工、餐饮消费”为一体的稻虾产业链,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兴文县十万亩稻虾产业示范基地。科技赋能,养殖户轻松养出好虾  初秋的共乐坝,天高云淡,稻谷已经颗粒归仓,处处洋溢着丰收的气息。而乡亲们却没有闲下来,纷纷忙着晒田,准备投放虾苗。  稻虾,已经成为这片大地舞台上的重要角色。据共乐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近年高速发展,共乐镇标准化稻虾基地今年产粮超500万公斤,产虾超250万公斤,产虾苗7000万尾,总产值可达2.34亿元。  稻田实时监测预警、虾价波动和交易数据、供需信息发布……在兴文县智慧农业数据运营中心,一块大屏幕不停滚动更新着这些重要数据。通过这块屏幕可以看到,标准化稻虾基地、小龙虾孵化基地、小龙虾产业研究院、交易中心等分布其间……  “投入近2000万元建成的这套智慧农业数据运营系统,目前已经覆盖稻虾产业核心区近 万亩基地。”吴远松表示,这套系统就像给稻虾产业装上“智慧大脑”,从田间智能监测预警到农技专家在线指导,稻虾标准化种养在这里已经实现数字化管理,在提高质量的同时节约了人工成本。  围绕稻虾产业,智慧农业的探索从未停止。今年7月,四川小龙虾产业研究院在共乐镇揭牌成立。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专家教授在这里就克氏原螯虾、澳洲淡水龙虾等虾类的生活习性、稻田养殖模式、虾病预防与控制等方向展开研究,让兴文成为四川小龙虾科研的“圆心”。  “通过引入大数据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孵化过程、虾苗生长环境的数据,根据数据及时调整和干预,有效提高了黑头苗孵化率和虾苗成活率。”据兴文县润亿澳龙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朝勇介绍,今年基地的小龙虾产量在二十万斤左右,仅一个半月时间,基地就销售了两批次大约四百万只小龙虾。小龙虾育种场。数字交易助力,巧打时间差卖好价  回望3月,天气乍暖还寒,而在兴文县虾多乐小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虾田里,提起一个个地笼,里面的小龙虾已经长得体型饱满、色泽红润。“3月初出虾量很大,基本都是外销广州、南京等城市,均价80元每公斤。”合作社负责人王朝刚说道。  物以稀为贵,时间差就是价格差。在每年4月至8月湖北等地小龙虾大量上市时,市场供应饱和,全国小龙虾的价格曲线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U”字形。  而以宜宾为代表的川南地带,自古有着“鱼米之乡”的美誉。兴文得益于冬无严寒、春季回暖早,县内多年平均气温达到17.5℃的特殊气候,使得冬季仍有商品虾捕捞上市,形成了“一季水稻、一季再生稻、四季小龙虾”的种养新格局,弥补了国内很多地方“冬季无虾”的市场空档。在通常情况下,3月川南早虾开盘时,精品大虾甚至卖上过每公斤160元。“一早一晚”错峰上市,已经成为兴文小龙虾得天独厚的“财富密码”。  “从2020年起,我开始跟着搞小龙虾养殖,今年我家的产量大概在1500斤,收入在10万元左右,以后的日子肯定还会越来越好。”今年51岁的兴文县共乐镇东阳村二组村民高辉是村上的脱贫户,赶上了小龙虾市场行情火热以及兴文小龙虾产业的高速发展期,高辉的日子也像小龙虾一样红火起来。  “市场行情瞬息万变,而要打好这个时间差,离不开大数据的运用。”据吴远松介绍,基于数字交易的大数据分析,利用网络爬虫技术实时掌握宜宾周边区县、西南片区甚至全国其他地区小龙虾价格趋势,并及时发布“兴文石海小龙虾”供需信息和指导价格,切实解决“高价难卖、低价卖亏”问题。  今年7月,总投资3000万元、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的小龙虾交易中心在共乐镇正式开业。在智慧农业支持下,兴文小龙虾将从这里加速游向全国。游出“加速度”,冲向“大目标”7月29日,在2022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小龙虾产业发展论坛上,兴文县相关负责人给出小龙虾的“大目标”:将以2万亩稻虾示范区为引领,带动全县10万亩稻虾产业发展,实现年产小龙虾2万吨,综合产值达50亿元。  兴文养虾有“稻”。借助水稻和小龙虾这组稻田里的“黄金搭档”,兴文大力发展“稻虾共作”的生态种养模式,一方面小龙虾吃掉害虫,排泄的粪便成为水稻的有机肥料,稻田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另一方面,将水稻收割后的秸秆粉碎还田,成为小龙虾的养殖饲料,龙虾和水稻的品质都得到提升,从而增加亩产效益。  有了品质才有品牌。2021年12月27日,“兴文石海小龙虾”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成功,一举拿下具有早、优、精三大特色的小龙虾“金字招牌”。兴文更是立足品牌效应,加快推动稻虾产业链延伸,深入推进以稻虾产业为核心的农旅融合发展,推行粮经复合立体模式,打造2万亩“稻—虾种养”核心示范区,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科普体验农业,有效带动周边农户增收。  “我们将从‘技术开发、标准制定、精品打造’三个方面继续发力,以小龙虾撬动大产业,推动现代智慧农业发展。”吴远松表示,园区也将持续对智慧农业系统平台进行升级完善,打造更高水准的“智慧农业大脑”。  “四川早虾出川南”。兴文正以智慧农业为赛道奋力游出小龙虾产业“加速度”,把小龙虾发展为富民兴县的大产业。

  四川三农新闻网乐山讯(通讯员 刘星)9月15-16日,全市优质肉禽高效健康养殖技术培训暨畜牧生产工作会在沙湾区召开。会议由市农业农村局总畜牧兽医师陈瑞国主持。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畜牧生产分管负责人,畜牧站(股)负责人,部分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肉鸡养殖场(户)代表参加培训。  各县(市、区)围绕第三季度畜牧生产形势分析、能繁母猪引种补贴政策落实、项目建设等情况进行交流发言。会议对第三季度目标任务、畜牧生产发展、政策落地见效、生猪保险、加快项目进度、畜牧全产业链生产安全等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培训会还邀请了乐山师范学院和乐山职业技术学院专家授课。  陈瑞国强调,一要认清形势谋发展。第三季度全市在新冠疫情反复、高温干旱极端天气和经济下行的多重压力下,畜牧业作为实现一产多贡献“关键指标”的任务未变,各地要充分挖掘生产潜力,切实摸清生产底数,充分展示第三季度畜牧生产成效,为以生猪为重点的畜牧业各项生产指标评估提供有力支撑。二要履职尽责抓发展。各地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意识主动担当作为,立足本职做好畜牧生产各项工作,确保目标任务完成和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三要强化措施保发展。各地要加强基层工作力量,持续推进500万头生猪产业发展等项目建设,夯实畜牧生产统计基础,积极推广先进种养循环生产技术,主动做好政策和技术服务保障,加强督查督导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陈家明)9月19日上午,自贡市大安区2022年秋冬马铃薯种植技术培训现场会在何市镇阮家村召开。区农业农村局分管领导、各镇街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等参加会议。现场观摩马铃薯播种会议强调,要充分认清当前秋粮生产形势,按照“稳面、提质、增效”的总体思路,抢抓晚秋生产黄金期和疫情防控关键期,切实做好秋冬马铃薯种植工作,强化农业技术全程服务指导,奋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区农业技术专家对秋冬马铃薯种植技术要点,特别是品种选育、种植时令、规格密度、开厢整土、肥料施用等进行了详细讲解,并在现场解答了种植大户提出的技术问题。据悉,该区今年种植秋冬马铃薯3万亩,预计产量6万吨。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四川农村日报讯 张念 记者 刘佳时值金秋,位于安宁河谷腹地的凉山德昌,在秋日暖阳照耀下,金灿灿的稻田显得格外耀眼,这是丰收的好年景。  9月17日,在德昌县麻栗镇民主村鹿厂沟1000亩水稻产业园区,梯田次第有序,稻穗低垂,在阳光照耀下浸染成金色。金色的稻、黛青的山相映成趣,远处的风电悠悠转着,田间的农民匆匆忙碌,在人机协同作业下,收割机在迅速收割粳稻,一袋袋稻米被打包后扛到田边,转运至称重点。村民扛起米袋子。张念 摄  据了解,产业园区本轮种植的粳稻“天隆优619”进入收获时间,经初步实收,亩均产量达到500公斤,收购价3.4元每公斤,亩均效益1700元,加上土地流转费用1500元,亩均收入3200元,产业园区采取“基地+农户”模式,让种稻农民得到实惠,并带动和激发周边8个村农户的种粮积极性。  2021年德昌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82万亩,同比增长3.04%,总产量达到10.4万吨,同比增长1.31%,全年粮食综合亩产达到374.01公斤,同比增长0.14%。紧盯“中国农业硅谷”建设目标,德昌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从粮食产业培育中探索发展高端育种、高效培育等新产业,力争到2027年,粮食总播种面积稳定在28.3万亩以上,全力打造“天府第二粮仓”核心示范区。  除了稻香,花香、果香也集聚在这个秋收的季节。近年来,德昌县坚持走多元化农业发展的道路,构筑起了“红(草莓、樱桃)、黄(枇杷、芒果)、绿(早市蔬菜)、紫(桑果)、黑(生猪)”的彩色立体农业产业带,农业总产值达26.7亿元。

四川农村日报讯 张倩 特约通讯员 宋成均 文/图  “当前,你要重点注意三代螟虫防治,科学用药,千万不要使用高残留和高毒农药哈。”9月19日,在长宁县龙头镇两江峙村,稻田里郁郁葱葱,稻谷长势喜人,种粮大户杨德树的200余亩再生稻已进入抽穗扬花期,预计10月中下旬将迎来收获期,农技人员一行深入田间地头,正一对一指导种植大户做好再生稻技术管理。  “产量达得到五六百斤左右。”杨德树说,通过打药水、施肥,现在再生稻的长势不错,个别地方比头季还要好。长宁县农技人员指导秋菜种植。  据了解,今年长宁县大力推广蓄留再生稻,通过采用喷施生长调节剂和采用“一喷多促”技术手段,全县蓄留再生稻已达到20万亩以上。  拌地、开沟、施肥、播种……在龙头镇武宁寨村,村民们正在积极抓好秋洋芋生产,田间地头一片繁忙。  “今年我们利用了高粱和大豆的秸秆,作为土豆的底肥,既避免了焚烧,又节约了肥料。”长宁县雄姿家庭农场技术员王富春说,秋收以后,通过土地轮作的方式,种植洋芋大概200亩,油菜150亩。  今年长宁县采取引进新品种、垄作、增施有机肥等科技措施,进一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目前,秋洋芋种植面积达5000亩。  “秋洋芋的播种已全面铺开,再生稻也普遍进入了扬花期,总体形势比较好。”长宁县农业农村局农技站站长吴行彬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这段时间的气温非常适合晚秋生产,全县各镇都在大量地开展晚秋生产工作,秋季蔬菜的播种基本上已结束,完成晚秋生产任务,确保全年粮食生产稳中有增的目标。  长宁县各镇严格落实晚秋生产工作任务,坚决遏制耕地撂荒现象,积极扩种秋红薯、秋洋芋等,在耕地流出整治、非粮化整治、撂荒地整治的地块,大力扩种油菜、马铃薯和蔬菜,低龄果园积极套种晚秋作物或油菜等,狠抓粮食和生猪生产,确保完成全年生产任务,保证农民人均纯收入和第一产业增加值。  “晚秋生产是全年农业生产的最后一道防线。”该县有关领导表示,今年入伏以来,长宁县遭受了连续高温干旱,给农业生产造成了部分影响。为了确保粮食生产的增产,该县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按照“大春不足晚秋补”工作思路,抢抓关键农时农事,主攻再生稻、秋洋芋等秋季作物生产,农业部门全力以赴抓技术指导,全面实现晚秋作物扩面增产、提质增效,坚决守住群众的“粮袋子”。

袁宇君  大灾之后,最怕有大疫。9月16日,牵挂着泸定县、石棉县等受灾地区畜牧生产情况的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何志平通过电话告诉记者,该院畜牧业专家一直尝试更多地了解受灾地区畜牧生产受损程度,并第一时间为当地编写了生产恢复对策建议。  地震发生后,石棉县养殖业遭受重大损失。在何志平看来,强化灾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和环境卫生大清洗、大消毒工作是重中之重。一方面应该尽快启动灾区动物防疫应急预案,成立动物疫病应急队,由省级畜牧兽医机构和省内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组成,深入泸定县、石棉县等重点灾区一线,开展死亡畜禽无害化处理和环境消毒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对畜禽尸体,采取消毒、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措施,禁止向水源、河流、路边等处随意丢弃畜禽尸体,避免因畜禽尸体处理不当而引发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流行。  何志平还强调了畜禽免疫、检疫工作的重要性。他建议根据受灾区前期畜禽免疫情况,对泸定县、石棉县等重灾区大面积开展猪瘟、蓝耳病、口蹄疫等重大疫病补免工作,并强化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畜禽产地和屠宰检疫及市场监督,严禁宰杀、食用、转运、加工病害病亡的畜禽尸体。他还建议加大对倒卖、屠宰、加工病害病死畜禽行为的打击力度,防止病害死亡的畜禽及其产品流入市场,确保灾区不发生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此外,强化畜牧养殖基础设施的修缮改造和灾后畜禽的科学饲养管理也很重要。

文/图)金秋九月,稻谷飘香,抢收忙促。“先细心挑出主穗,挂上标签,再装进这个透气的白色纱袋。”“剩下的分穗统一收割。”……近日,在广元市昭化区卫子镇新荣村,曾遨游太空的“王家贡米1号”“王家贡米2号”迎来第三年开镰收割。观测颗粒饱满程度昭化区特优粮油首席专家陈定全,一直守在航天水稻育种材料普筛选试验田里,紧盯着标有“CH3”(C代表他姓名的第一个字母,H代表航的第一个字母,3代表育种第三代)标牌的稻穗,时不时动手示范收割要领。虽然已经72 岁,但从3月17日的春种到9月中旬的秋收,他都尽可能亲力亲为。检查授粉开花情况陈定全在昭化区农业基层技术推广一线工作40多年。2014年退休后,他一心扑在“王家贡米”品种选育上,倾注全力只为选育出好稻米:2015至2016年,他用退休金跑遍20多个省、市水稻育种科研单位学习求教,收集水稻种质资源育种。2017年,昭化区成立特种粮油技术推广陈定全工作室,在当年初选出具有米粒细长、色泽晶莹、香气独特等特点的“王家贡米1号”“王家贡米2号”。但抗病性差、大规模种植有难度等问题,却困扰着陈定全。精挑细选水稻材料2019年10月,陈定全专程拜访“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就解决“王家贡米1号”“王家贡米2号”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当面向袁隆平请教。2020年5月,“王家贡米1号”“王家贡米2号”种子搭乘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升空,在轨飞行67小时后着陆,并于当年6月20日试种成功。2021年3月,“王家贡米”产业技术研究所成立,进一步为“王家贡米”自主品种选育注入动力。……看着刚收割完的黄灿灿的稻谷,丰收的喜悦洋溢在陈定全脸上,他直言:“‘太空水稻’育种三年,今年基因变化最大:株系高矮不一样、颗粒饱满程度不一样,剑叶宽度也大不相同。 这给了我们很大的选择性,获得了更多新的育种材料。”这几天,陈定全计划着,尽快从今年的1500个株系中,选取10个到20个优质品种送到海南,再播一季稻,以此缩短育种周期。而在陈定全等的努力下,“王家贡米”产业技术研究所收集到了水稻种质资源3000余份,王家贡米(广元唯一自主选育的地方品种系列) 被写入《四川省“十四五”现代种业发展规划》,中国水稻研究所昭化王家贡米研发中心将在当地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上揭牌……精选优质水稻稻粒“我们力争5年内把选育材料稳定下来,再对‘太空水稻’进行理化指标鉴定检测,揭晓种子基因遗传是否突变、是否会增加抗性等问题的答案。”陈定全说,他是一名有31年党龄的老党员,将弘扬袁隆平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精神,久久为功,奋力把“选育出好的水稻种子”这件大事抓好。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宋成均 张倩 记者 侯云春 严易程 文/图)“当前,你要重点注意三代螟虫防治,科学用药,千万不要使用高残留和高毒农药。”9月19日,在宜宾市长宁县龙头镇两江峙村,稻田里郁郁葱葱,稻谷长势喜人,种粮大户杨德树的200余亩再生稻已进入抽穗扬花期,预计10月中下旬将迎来收获期,农技人员在田间地头一对一指导种植大户做好再生稻技术管理。再生稻长势喜人“再生稻产量达得到五六百斤左右。”杨德树说,通过打药水、施肥,现在再生稻的长势不错,个别地方比头季还要好。据了解,今年长宁县大力推广蓄留再生稻,通过采用喷施“920”生长调节剂和采用“一喷多促”技术手段,全县蓄留再生稻已达到20万亩以上。同样,在龙头镇武宁寨村,村民们正在抢抓农时播种秋洋芋,田间地头一片繁忙。“今年我们利用了高粱和大豆的秸秆,作为土豆的底肥,既避免了焚烧,又节约了肥料。”长宁县雄姿家庭农场技术员王富春说,秋收以后,通过土地轮作的方式,种植洋芋大概200亩,油菜150亩。农技人员指导蔬菜种植“秋洋芋的播种已全面铺开,再生稻也普遍进入了扬花期,总体形势比较好。”据长宁县农业农村局农技站站长吴行彬介绍,当前气温非常适合晚秋生产,长宁县正在大量地开展晚秋生产工作,秋季蔬菜的播种基本上已结束,完成晚秋生产任务,确保全年粮食生产稳中有增的目标。长宁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入伏以来,受连续高温干旱影响,给部分农业生产造成了影响,为确保粮食生产的增产,全县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将按照“大春不足晚秋补”工作思路,抢抓关键农时农事,主攻再生稻、秋洋芋等秋季作物生产,全力以赴抓好技术指导,全面实现晚秋作物扩面增产、提质增效,坚决守住人民群众的“粮袋子”。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史晓露)近日,2022年四川农业重大技术(水稻、油菜、小麦)协同推广现场观摩及工作推进会在成都市大邑县召开,来自四川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省农技推广总站等单位的技术专家走进田间地头,为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出谋划策。  水稻是四川第一大粮食作物。今年水稻协同推广的重点任务包括:集成和示范推广水稻绿色提质高效生产等4项技术、在12个县(市、区)建立核心示范基地、扶持具有适度规模的110个新型经营主体等。  “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要推进良种良法配套,通过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挖掘良种潜力。”水稻绿色提质高效集成技术协同推广计划技术首席、四川农业大学教授任万军介绍,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农业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实现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生产。  油菜方面,“下一步,要加大对绿色高效油菜重大新品种的协同攻关,既要满足绿色、高效、优质高产的生产要求,又要满足‘天府菜油’千亿级产业的发展需求。”油菜绿色提质高效集成技术协同推广计划技术首席、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李浩杰介绍,今年我省还将围绕优化油菜品种布局、播管收等关键技术、绿色双减、病虫害防控等环节,进一步完善油菜产业链条。  今年小麦协同推广项目将以成都大邑、崇州,眉山仁寿等10个县(市、区)为示范推广基地,通过“蜀麦830”“绵麦902”“川麦88”“内麦101”等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以及稻茬小麦灭茬免耕带旋播种等技术示范引领,促进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落地。

史晓露)9月2日,泸州市泸县喻寺镇谭坝村200余亩坡地上,一台大型旋耕机正在田间翻耕作业,为秋马铃薯播种做准备。  今年7月以来,四川遭遇大范围长时间极端高温干旱天气,部分地区农作物受灾严重。大春损失晚秋补。晚秋生产是全年农业生产最后一道防线,也是“遇灾补歉”的重要措施。眼下正值秋收秋种关键时节,近日,全省农业抗旱保丰收工作调度视频会议召开,明确发展再生稻500万亩、扩种秋马铃薯150万亩两项硬任务,力争晚秋粮食面积达1600万亩以上。近日,泸州市纳溪区永宁街道党员助农服务队在给安富村村民的再生稻浇水。周超华 摄(视觉四川)补损失再生稻、秋马铃薯等晚秋粮食成主力  9月1日,泸县方洞镇陈田村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内,1200亩蓄留再生稻长势良好,部分再生稻已进入抽穗期,稻田内水源充足。  “今年再生稻蓄留面积比去年增加了一半以上。”泸县粟喻粮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世超说,由于农田毗邻河流,农田灌溉渠系畅通,今年头季稻并未受到高温天气太大影响,亩产达650公斤,头季稻收割后他们又蓄留再生稻,还能再收一茬。  再生稻是在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进而抽穗成熟的水稻,具有省种省劳等特点,是一项重要的粮食增产技术。全省再生稻常年有收面积达400余万亩,每年为全省增产粮食超过55万吨。  “今年部分地区夏玉米、夏大豆等秋粮作物因灾受损,再生稻可作为弥补粮损的重要手段。”农业农村厅种植业与农药肥料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再生稻是晚秋粮食的一大主力,川南等再生稻适宜地区要立即行动,把再生稻当成一季正种庄稼来抓。  秋马铃薯是“遇灾补歉”的另一大粮食作物。四川马铃薯分为春、秋、冬三季,近年来种植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面积和总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已成为四川继水稻、玉米后的第三大粮食作物。  “和其他粮食作物相比,马铃薯具有独特优势。”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胡建军介绍,秋马铃薯生育期短,出苗后60—70天即可收获,而且产量高、收益好,每亩可产鲜薯2000斤以上,亩产值可达1200元以上。因此,四川已要求力争在常年栽种260万亩秋马铃薯的基础上新增150万亩。  “秋粮收获后,马上又要播种油菜、小麦等小春作物,为了不耽误下一季作物播期,因干旱出现绝收的地块,应尽快改扩种生育期短、产量高、易管理的晚秋作物。”农业农村厅种植业与农药肥料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近期农业农村厅已将晚秋生产任务下达到市州,各地要重点抓好再生稻施肥管理、秋马铃薯备种备耕,以及秋红苕、秋大豆、秋季菜、秋杂粮的生产管理。谋生产分区域分作物抓好抢收抢管  9月1日,随着天气转凉,达州市宣汉县普光镇进化村的千亩示范片迎来了秋马铃薯的备耕时节。  农业农村厅要求,当前要分区域、分作物、分环节抓好抢收抢管和晚秋生产。成都平原及川西北地区要利用晴朗天气,抓紧抢收已成熟水稻,做到颗粒归仓;川中、川东北及盆周山区,要及时补种改种红薯、秋马铃薯等晚秋作物;川南及川东地区要用好光热资源,着力抓好再生稻生产。  今年达州市要完成91万亩秋马铃薯种植任务,任务量位居全省第一。“我们已将晚秋生产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村组和农户。”达州市农技站站长宁孝勇介绍,全市已储备马铃薯种薯3.5万吨、肥料5260吨,规划建设示范面积3万亩,建设千亩示范片30个。  和去年相比,今年秋马铃薯要新增150万亩,扩种的土地从哪里来?  “主要采取马铃薯和油菜套种等模式。”宣汉县种子站站长李旭阳介绍,今年宣汉县的秋马铃薯和油菜套种面积超过10万亩,由于马铃薯实行开沟垄作,9月先种植马铃薯,10月中旬后,再在垄沟里套种油菜,两种作物不会相互影响。此外,腾出干旱绝收的夏大豆、夏玉米土地,改种秋马铃薯。  备耕备种也要精细谋划。“要选用早熟品种,采用脱毒种薯,播种时要带芽下种,否则会影响出苗。”胡建军提醒。  此外,要加快进行农资供应。“我们提前做好晚秋生产改种补种所需的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调剂调运,为秋播做好了准备。”遂宁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计划落实50万亩晚秋粮经作物,确保9月20日之前全部种下去。抓落实确保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  “要想尽一切办法发动群众开展生产自救,把受灾损失补回来。”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期,农业农村厅安排21名干部带队赴各市州蹲点包片督导抗旱减灾工作,实地调研农作物受灾以及抗旱工作进展情况,精细搞好抗灾保秋粮服务,组织好灾后田管和改种补种等工作。  今年四川继续实施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全省农业抗旱保丰收工作调度视频会议明确,各地党委政府“一把手”要亲自抓粮食生产,各级领导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动员和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全力以赴投入到抗旱减灾工作中去。  四川还将强化政策支持。前期,省级财政已紧急安排资金2000万元,市县一级累计投入抗旱资金4.7亿元,用于农机提灌、秋粮补种和水利抗旱设施建设等。近期,中央已下达4.84亿元农业生产救灾资金,重点支持晚秋生产。“省上计划按照各地受灾情况和晚秋粮食作物面积来测算下达补助资金。”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透露,下一步将针对再生稻、秋马铃薯出台具体支持政策,用于采购种子、肥料、农药等。  下一步,还要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从督导情况看,部分地区存在灌溉水源保障不足、提灌设施建管滞后等困难和问题。”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灾情严重区域要提前谋划布局,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以“项目化”推进农村提灌站等灌溉设施设备建设。各地特别要在现代农业园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上,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发展水肥一体喷灌滴灌,进一步提升应对旱情能力。  四川还将加快机电提灌站建设和维护,组织专业人员对全省4万余座提灌站进行拉网式排查、检修维护。此外,还将大力发展移动式农机提灌机械,用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广拖拉机移动灌溉,“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开”。

王代强) 日前,四川全省“鱼米之乡”建设现场会走进达州市开江县稻渔现代农业园区,19个市州、30多个县(市、区)的相关部门人员现场考察交流“鱼米之乡”建设经验。  “我们坚持把建设‘鱼米之乡’作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川鱼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四川省水产局局长何强表示,我省从2020年开始试点建设“鱼米之乡”,目前已在32个县(市、区)展开试点,完成20万亩建设任务。开江县稻渔现代农业园看成效:综合效益提高,还培育出多个品牌  “这里以前是细碎田块,现在是方方正正的大田块,可以机械化耕种了。”站在田坎上,开江县讲治镇灯塔村党委书记刘江川说,灯塔村从2019年开始按照稻渔综合种养的标准建高标准农田,稻田从原来最小一分、最大两三亩变成最小两三亩、最大八九亩,而且田块一边或两边开沟养鱼。“水稻每亩可产1200斤,鲫鱼可捕捞200多斤。秋季,稻田还可以翻耕种油菜。综合测算,每亩农田每年纯利润可达3000元。”  “鱼米之乡”带给开江的变化不止于此。在任市镇,养殖基地对淡水鱼养殖过程中所产生的养殖富营养水体进行循环利用,并建成全县智慧水产平台;在讲治镇高速公路出口,正在打造一个占地320亩的“田城·稻渔之窗”主题微田园综合体,经过近年建设,该园区实现年产水稻7.95万吨、虾蟹蚌等特色水产570万公斤,综合产值50.3亿元。  “省政府设立了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并把‘鱼米之乡’建设与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园区、宜居乡村等涉农项目整合统筹实施。”何强说,我省按照“先建后补”方式推进试点,已形成“稻渔共生”沟凼式、“稻虾轮作”平田式等模式推广建设。  2021年,“鱼米之乡”核心区水稻均产1060斤/亩、渔业产值2280元/亩,比单一种粮效益平均提高1倍以上。同时,还培育了“王家贡米”“巴灵台稻香米”等稻渔米绿色有机品牌18个,以及“开江小龙虾”“江口青鳙”等水产品牌10个,创建“隆昌稻田虾”“中江黄鹿湖”等稻渔公共区域品牌11个。破瓶颈:高起点布局,培养本土经营主体  丘陵地区核心区集中成片难度较大、种养复合型技术人才缺乏、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产业融合程度不高……现场会上,参会人员既交流经验,也直言瓶颈。  如何破解瓶颈?何强表示,首先要坚持高起点规划布局,把“鱼米之乡”建设规划与本地区乡村振兴规划、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等统筹起来,与道路交通、水利渠系、防汛抗旱、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文化建设等联动起来,确保项目规划起点要高、格局要大、方向要准、目标要清、措施要实。  其次,要抓紧落实实施方案。按照要求,今年全省相关各地要完成2万亩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建设,其中,相对集中连片5000亩以上的核心区不低于2个,且核心区沟凼式面积不得低于6000亩。“时间紧迫。要建立目标任务数据库,细化落实到镇到村到农户,并根据实施方案,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何强说。  同时,要加强动员和培训。具体来说,就是既要注重引进有实力的企业、专业合作社,又要着力培养和培育本土个体农户、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提高业主稻渔综合种养技能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解决好“谁来养”“养什么”的问题。  “还要继续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在何强看来,“鱼米之乡”建设涉及面广,需要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从而形成多元长效投入机制,不断充实农民的米袋子、菜篮子和钱袋子。

袁城霖)达州市政府办公室日前印发通知,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主要粮食作物高产攻关,推动单产水平实现新突破,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再上新台阶,助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在攻关目标方面,达州市对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五大粮食作物分别提出单个高产田块单产、百亩攻关方平均单产、千亩展示片平均单产及带动全市水稻单产增加量4项指标。7月中旬拍摄的渠县有庆优质稻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王梦 摄  以水稻为例,达州提出,单个高产田块单产力争突破800公斤,百亩攻关方平均单产突破700公斤,千亩展示片平均单产达到600公斤,带动全市水稻单产增加15公斤以上。  “综合目标是,到2025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50万亩以上;粮食作物单产实现391公斤,较全省平均水平高出2%。”达州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达州将以高产攻关示范片建设为抓手,大力推广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绿色生态环保等先进实用技术,形成一批可复制、易推广的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辐射带动全市均衡增产。  接下来,达州将抓好筛选优新品种、开展高产攻关示范和测产验收等重点工作,计划筛选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优新品种各3个以上,春大豆优新品种2个以上、夏大豆优新品种3个以上,建设百亩攻关方16个、千亩展示片9个,注重集成高产栽培技术、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关键技术推广。  为保障高产攻关有序有力开展,达州市将加强与四川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单位的技术合作,建立技术人员包片服务机制;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推行优质高产品种统供、肥料统配统施、病虫害统防统治、农机统一作业等专业化服务补贴等,充分调动新型粮油经营主体开展高产攻关的积极性。

侯冲)9月16日,记者从雅江县经济信息和商务合作局获悉,当地以“雅江松茸”为切入点,积极探索数字化赋能农业产业,目前已完成2444户松茸采摘户身份电子卡注册,完成率50.2%。在中国雅江松茸产业园内的松茸交易中心,刚完成采摘的6000公斤左右松茸在这里完成“码”上交易,产值达300万元。  “我们已交付智能背篓1000个。”雅江县经济信息和商务合作局局长刘宋霞介绍,“智能背篓”是在传统采摘松茸工具上,安装一个定位系统,松茸采摘人工作的时间、地点以及活动轨迹在松茸交易中心数字化平台上一目了然。  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便于规范管理。当地可以掌握松茸采摘区域、路线和强度,确保每片区域的松茸采摘数量不超过环境容量上限。二是有利于保障采摘人的安全。采摘松茸多在高山陡坡,群众受伤事件偶有发生。“使用智能背篓后,群众遇到问题可以及时报警。如果我们发现某个背篓2小时没有发生位移,将及时联系群众提供救助服务。”刘宋霞说。  完成身份电子卡注册的2444户采摘户都会得到一个溯源码,对松茸收购商、物流商,也将赋一个二维码。通过这个二维码,所有交易信息都会汇总到松茸交易中心来。同时,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获悉所购买松茸的产地信息、生长环境、食用、储藏方法等。  “松茸谁采的、谁卖的、谁买的,在园区松茸交易中心数字平台上一目了然。”刘宋霞介绍,今年雅江县出台了松茸采摘规范和标准,相关部门对采摘、交易童茸(未成熟的松茸)和过度开采松茸进行了严厉打击,有效规范了松茸交易市场,强化了本地松茸产品质量体系。  刘宋霞介绍,今年是雅江松茸采摘交易“上云”的第一年,随着产业园松茸交易中心功能日趋完善,未来将带动全县4868户农户在松茸产业链中增收。以产业园为“圆心”、松茸交易中心为“支点”,当地还将积极开展松茸预售、拍卖等新型交易模式,通过价差吸引周边松茸产区产品集中到园区内交易,形成规模效应,进一步提高雅江松茸的品牌价值和知名度。

杨都  伴随着隆隆的轰鸣声,收割机在玉米地来回穿梭,一排排玉米依次完成收割。这是9月16日下午位于石棉县王岗坪乡挖角村的石棉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的收获场景。  为协助当地政府科学指导农业生产,帮助灾区群众有序开展生产自救,恢复生产生活,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们也忙碌起来,为当地农业生产开出“良方”。收割机收割玉米  “当地正处于粮食将要收获的阶段,地震的影响主要是对水系和农田基础设施的破坏。”省农科院作物所副研究员李旭毅介绍,灾区渠堰、水塘、提灌站及机耕道等农田基础设施毁损,在连阴雨情况下易造成湿涝等次生灾害,建议尽快修缮损毁的渠系、堰塘及农机作业道路等,确保本季水稻、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收获并为来年正常生产创造条件。  随着水稻的灌浆成熟,加强后期田间管理也要提上议程。其中,管“水”是关键。李旭毅介绍,田间断水过早将导致植株早衰减产,因而收割前最后一次断水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若稻田地势较高,排灌方便,以及砂性地块,断水可在收割前3~5天;若成熟时气温较低、土壤黏重、排水不良,断水可在收割前10~15天。  “玉米当前正处于乳熟期-蜡熟期阶段,应加强田间管理,特别是近期降雨后,应及时排水防止湿害导致植株早衰减产。”省农科院作物所玉米栽培专家杨勤副研究员提醒,此外还应加强对水稻、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病虫害的监测预警,选好高效、安全、绿色的对路农药,进行统防统治。  “两地的马铃薯规模均不大,地震对其影响主要是在贮藏条件方面。”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胡建军介绍,当地马铃薯播种主要在12月至春节前后,目前尚早。  抢收、抢管、抢种、抢治“四抢”是当前地震灾区农业生产的主基调,省农科院粮食作物专家一致建议,当地应抢抓有利天气,积极组织人力和机具,适时收割、抢晴收获并晾晒水稻,确保粮食颗粒归仓,从而为后续重建工作打下基础。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阚莹莹  “目前抢救性移栽正在进行中,我们正派遣农技特派员对受灾的产业基地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田间肥水管理等技术指导。”9月15日,石棉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当下正是石棉县黄果柑挂果期,2022年石棉县黄果柑种植面积达5.2万亩,丰产面积达到4.45万亩。  据了解,“9·5”泸定地震发生后,部分黄果柑产业基地受损。新民藏族彝族乡是石棉县最大的黄果柑产业基地,王岗坪藏族彝族乡是石棉县黄果柑农旅融合发展重点乡,均在此次地震中因山体滑坡导致黄果柑特色产业基地被掩埋或垮塌。灾情发生后,石棉县组织当地农户紧急开展黄果柑优选树抢救性移栽,并为下一步灾后黄果柑生产恢复留好种苗。  由于当前黄果柑处于挂果期,又正是果实膨大及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省农科院园艺所副研究员关斌提出建议,当前在积极做好灾后基础设施重建的前提下,还要做好果园的常规管理工作。对果园可能出现的病虫害,如红黄蜘蛛等要做好防控工作。另外,由于黄果柑是一个晚熟柑橘品种,建议近期施用一次有机肥,既可提升果品品质,又可以为树体越冬提供养分。”  对于受灾的果园,关斌建议做好受灾树体清理。“被飞石等砸伤的树体,枝叶进行修剪,主杆进行涂抹杀菌剂等进行处理,修剪出来的枝叶要及时清理出果园。出现垮塌的果园,要将倾斜的树体进行扶正,掩埋的树体及时清挖并进行清淤杀菌。如果果园基础设施损坏,要进行修缮处理,以提高后期抵御干旱、强降雨、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尽快恢复灾后生产。”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胡丽 记者 周颖昳  近日,在遂宁安居区白马镇清凉寺村,蔬菜种植基地负责人正组织工人开展晚秋白菜种植。据了解,白菜种植需要湿润的气候和土壤,为此,基地负责人密切关注天气预报,专门增派20多名工人,在集中的降雨期播种。  “三四天就把所有苗子全部栽下去,我们这个白菜大概在11月份就要收获,收了就准备下一批种丝瓜。”基地负责人彭俊说。  除了积极开展秋菜种植,白马镇还争分夺秒抢收早熟红薯。在青峰村百余亩红薯种植基地里,业主正指导农户加快采收,全力确保早熟红薯及时上市、销售。清凉寺村蔬菜种植基地开展晚秋白菜种植。胡丽 摄  “这两天下了雨又凉快,好挖、好收割。我们抓住现在这个天气,尽快把第一批早熟的产品全部收回库房,进行网上销售。”安居博天苗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蒋华告诉记者。  为弥补今年极端高温天气给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白马镇组织农技员,指导农户通过以种补晚、以密补晚、以肥补晚等措施,开展晚秋农作物抢种。截至目前,全镇已播种秋洋芋3800亩、秋蔬菜3000亩、秋玉米大豆1500亩,全力以赴保障晚秋农作物稳产增收。  当前,也正是大豆产量形成的关键期,在射洪,农技人员走进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加强大豆后期田管。射洪市农业农村局农技站站长杨平介绍,目前农业生产要及时收获玉米,有利大豆的通风透光;喷施叶面肥,促弱转壮;加强大豆的病虫害防控,确保大豆的稳产高产。

记者 杜铠兵  “目前大部分再生稻正在抽穗扬花,长势可喜。”日前,自贡市富顺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今年遭遇了极端的高温干旱天气,但在全县齐心协力抗旱保水促丰收的努力下,已经实现头季稻产量稳中有增,再生稻生产有序进行,粮食生产稳定安全得到保障。  富顺作为丘陵产粮大县,曾先后多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富顺再生稻”以突出的品质享誉全国,2010年获准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认证。2020年获袁隆平院士亲笔题字:“富顺,再生稻之乡”。  “全县共有水稻种植面积50余万亩,其中再生稻蓄留面积45万亩,较去年增加1万余亩。”据该负责人介绍,“中稻+再生稻”的特色粮食生产模式已经成为富顺巩固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载体。  7月以来,连续高温干旱天气给再生稻等晚秋粮食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据悉,旱情严重时,富顺全县80%以上稻田缺水、60%左右稻田断水,部分中稻在抽穗扬花期遭遇高温干旱,造成授粉受精不充分而出现高温逼熟、结实率低、空壳数较多。因稻田缺水或断水,严重影响再生芽萌发生长,甚至出现了干枯死苗。  “在开展抗旱减灾工作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了‘五步法’扩面增产,充分发挥农业部门作用,将灾害影响降到了最低。”据介绍,富顺县实践总结的“五步”法,既极端干旱条件下再生稻生产“减、补、提、统、改”五个抗旱减灾步骤——收割减损、补水保水、施肥提苗、统防统治、果断改种。  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受灾程度,农技人员指导农户因地制宜、因灾施策,采取科学抗旱方法。据了解,富顺全县共组建抗旱减灾技术指导服务组20个、抗旱救灾科技帮扶小分队68个,同时抽派技术人员280余名,开展分片分类技术指导100余次,指导农户2000余人。  “再生稻生长季节往往也是病虫害猖獗时期,我们要密切观察有无病虫,开展统防统治。同时要进行根外追肥,促使抽穗整齐,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从而提高产量。”近日,富顺县农业农村局农技人员在一片绿油油的再生稻田边,给农户现场讲解再生稻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做优做强再生稻产业,富顺积极推进“三品一标”建设,优选“晶两优534”“川康优丝苗”等适宜品种,推广宽窄行栽培技术,通过规范化种植,实现了再生稻亩产430公斤以上的高产水平。“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强品牌建设,擦亮富顺再生稻名片,为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贡献富顺力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5头虾是一斤多少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