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应如何更好地筑牢粮食安全之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如何理解应如何更好地筑牢粮食安全之基的内涵

<article>
<section>
4月1日出版的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章指出,“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关系国家经济的大账本、国家安全的大战略,不能有丝毫松懈。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全球粮食安全形势愈发严峻,更要念兹在兹、高度重视。&lt;br&gt;&lt;br&gt;粮食安全不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抓粮食安全,就是讲政治,就是谋发展。自古以来,关注老百姓的吃饭问题,始终是个“民信”工程。历朝各代贤士的先进性主张,都强调执政者要想方设法储备更多粮食,以应天灾人祸,不能让老百姓饿死。孔子的弟子子贡,曾经向孔子请教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了四条,其中“足食”位居第一,“民信”处于第二。意思是说,执政者要想取得老百姓的信任,首先要关注粮食安全,保证能够“养民”。没有这一条做基石,政策说得再好,也难让人相信。“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江山社稷就立不起来,执政也必然垮台。“仁”的政治主张融化在“养民”意识中,而“养民”意识又恰当地体现了“仁”的主张。“君(国家)要养民,民靠君养”,作为一种政治主张正式形成后,对后世的政治文化和国民心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出于维护本阶级利益的需要也纷纷以此为主线进行阐释。从西汉的黄老学说“无为而治”,到后来历朝历代不断兴起的改革,无一不是“君要养民”的具体行为。曹魏屯田,尽管“于官便,于客不便”(《三国志·魏志·任峻传》),也是一种“养民”。西晋在颁布占田制同时还规定了课田制度,仍然是一种“养民”。从北魏的均田令授百姓以露田和桑田,到唐初的均田令授百姓以永业田和口分田,从王安石的均输法、农田水利法、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到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无一不是在探索“君要养民”的有效举措。这就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农耕人口大国,粮食不仅是餐桌上的食物,而且是与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紧密相连的治国安邦的“圣品”,必须放在首要位置高度重视。“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要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农田就是农田,农田必须是良田。决不允许任何人在耕地保护上搞变通、做手脚,‘崽卖爷田心不疼’。”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谆谆话语,为我们深刻理解和切实抓好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提供了重要遵循。各级党员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深刻认识保护耕地和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底线思维,加强依法管理,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自觉把抓粮食安全与讲政治、谋发展统一起来,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section>
</article>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乡镇企业发展,由此带动小城镇建设。三者互相作用使我国农村面貌发生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快提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二元社会结构所带来的重压,此时中国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发展进入了( )。

4、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发展目标,到2050年要实现( )。

11、农业的本质特征是自然生产与经济生产有机交织。

12、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独立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13、粮食安全就是指能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买得到又买得起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的食品。

14、国际组织关注的粮食安全与中国的关注点有一定的区别,这主要与地理位置有关。

15、统筹城乡发展能从根本上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全面持续、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和和谐社会的目标。

16、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要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康乡村建设、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

1、农业具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说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2、我国应该如何维护自身的粮食安全?

11、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资本增加,过去被称为集约利用的方式,可能变成了粗放利用的方式。

12、为了全面反映集约化经营水平及其经济效果的差异,需要综合分析衡量土地集约经营效果的常用指标。

13、在农业生产中土地经营规模越大越好。

14、外部规模经济是指整个行业相对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得到的经济利益。

15、农村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称之为“两权分离”。

1、为什么扩大土地规模会产生规模经济呢?

2、简述土地流转的主体及权利组成?

10、农业劳动力是指能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的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的总和。

11、按照劳动力剩余的表现形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类型可以分为两类,即常年剩余劳动力和短期剩余劳动力。

12、广义的农业科学技术是指凝结在农业生产力的人的智力,包括农业生产工具、人力资源、农业机械和农业设备等。

13、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贡献的测算方法有很多,主要有计量经济方法和综合指数法。

14、农业信息化是指农业及与农业相关领域的信息集合。

15、农业资金周转期长,周转速度慢,其效益具有很强的外部性。

1、辨析农业科技与农业科技进步二者的区别?

2、就你了解而言,农业资金的来源有哪些渠道?

13、农户兼业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一定是消极的

14、农业家庭经营存在适度规模,农业经营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它受规模经济曲线或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的限制。

15、2007年7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16、农民合作社的投入机制就是要解决这些要素从哪里来以及如何优化配置的问题。

1、农户兼业化对农业发展有哪些影响?

2、根据中国的实际,如何推进农民合作社的发展?

2、20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主要有:①龙头企业带动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②农业企业集团型;③市场营销推动型(专业市场+农户);④中介组织带动型;⑤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专业合作社+农户);⑥科学技术带动型;⑦主导产业带动型。

6、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就是指以( )为基本依托,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将一二三产业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紧密相连、协同发展。

13、对农业生产经营要进行科学部署和谋划,形成规模化的农业生产区域,旨在充分合理、有效利用不同区域和行业的资源优势、产品优势和市场优势。

14、农业产业化经营不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产品的竞争能力,不能增加农民的收入。

15、农业产业结构主要是指整个社会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农业产业部门的构成比例。

16、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1、制度变迁理论的机理是什么?

2、如何提高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

1、以下哪一项不符合近年来我国各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相互融合的趋势( )。

17、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供给主体就是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户等

18、流通(加工)费用是指农产品经营或加工企业在购进、运输、储存、搬运与装卸、加工、包装、配送、信息,以及损耗、销售等各环节所发生的各项开支。

19、农产品价格上涨会激励农民生产的热情,对农业的生产秩序有积极影响。

1、如何解决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2、什么是农产品差价?

10、关于农业的公共物品属性,错误的描述是( )
    B、农业的正外部性包括起到经济缓冲作用、确保农村活力等

15、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市场已经演化为以货币和价格为媒介联系在一起的商品供求关系,是一个整体市场的概念。

16、农产品流通是农产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转移,是农产品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运动过程。

17、农业的外部性是农业宏观调控的现实依据。

18、法律手段是指指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1、农产品流通渠道具有什么特点?

2、结合我国具体国情,论述农业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3、原始农业是人类农业的萌芽阶段,始于史前文化后期的新石器时代,经历了奴隶社会的兴起和青铜器的出现,止于铁器工具出现之前。

14、目前,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仍处于传统农业阶段。

15、日本模式适用于人多地少、土地资源贫乏、土地价格与工资价格相对高的国家。

16、西欧模式适用于人均耕地不多,缺乏足够的劳动力、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的国家。

17、发展是可持续发展发展的保证。

18、农业绿色发展将最终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农业生产活动。

1、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在现实使用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2、简要说明农业绿色发展的发展路径。

《农业经济学》期末试题

27、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具体表现为( )
    C、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36、农业的外汇贡献主要表现在国家通过出口农产品及其粗加工品赚取外汇,或通过生产农产品进口替代品来减少国家外汇支出。

37、我国流通体系不发达,人多国大,粮食安全储备率不要低于当年社会消费量的20%。

38、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形成使得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之间和谐发展,促进了要素在各部门之间的自然流动,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9、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要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康乡村建设、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

40、农产品是必需品,土地经营规模越大越好。

41、农业资金是指农业再生产过程中不断循环和周转的价值形态,是农业再生产过程中所占用的物质资料和劳动力价值形式和货币表现。

42、日本模式适用于人多地少、土地资源贫乏、土地价格与工资价格相对高的国家

43、小农经济是农户经济的低级形态,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农户经济从低级形态向更高级形态过渡阶段。

44、农民合作社的投入机制就是要解决这些要素从哪里来以及如何优化配置的问题。

45、农业产业化经营涉及整个产业链,农产品生产环节多,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要求。

46、农业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是一个相对的和发展的概念,它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47、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指与农业相关的社会经济组织为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为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经营主体提供各种服务,包括耕、播、浇、收、防疫灭病、技术指导及良种、生产资料供应和产品销售、加工等方面的服务。

48、国家统计局规定,农产品销售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农产品生产者出售农产品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及幅度的相对数。

49、行政手段是指政府通过经济立法和司法,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手段。

50、农业资源的保护与永续利用就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之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应如何更好地筑牢粮食安全之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