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省是哪个省有几个王广福?

  花街柳巷:八大胡同里的尘缘旧事

  八大胡同是老北京花街柳巷的代称,位于前门外大栅栏观音寺以西。“八大”是虚指,该地区至少有十五条胡同属于老北京的“红灯区”。公认的八大胡同是: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潭(现名韩家胡同)、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现名棕树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现名大力胡同、小力胡同)。八大胡同从来就不是一个法定地名。过去男人说去八大胡同,意识是告诉你他要“做什么”而不是“去哪里”。

  清末民初的八大胡同有两个概念,从隘义上说,所谓八大胡同,并非某一条胡同的名称,而是由八条胡同组成的。因为中国人爱将同类事物归类然后说个大概数,如天桥八大怪、唐宋八大家、八大祥、燕京八景。其实,“八”字在这里是个虚数,只是表示其多。这八条胡同位于前门外大栅栏附近,因妓馆密集而成一大销金窟。

  《京都胜迹》一书引用过当时的一首打油诗曰:

  陕西百顺石头城。(陕西巷、百顺胡同、石头胡同)

  韩家潭畔弦歌杂,(韩家潭)

  王广斜街灯火明。(王广福斜街)

  万佛寺前车辐辏,(万佛寺系一小横巷)

  二条营外路纵横。(大外廊营、小外廊营)

  簇簇胭脂坡上行。(胭脂胡同)

  从广义上讲,八大胡同是指从铁树斜街以南,珠市口西大街以北,南新华街以东,煤市街以西这一大片区域内的许多胡同,这些胡同中有过明妓或暗娼,至少也住过“八大胡同”中的从业人员。只是上面说的这八条胡同多为一二等妓院。

  八大胡同的区域因时间不同说法不一。

  后来八大胡同附近又有相当的发展,社会上曾流行过“十条胡同”之说。即:王(王皮胡同)、蔡(蔡家胡同)、朱(朱家胡同)、百(百顺胡同)、柳(谐音:留守卫)、石(石头胡同)、广(王广福斜街)、火(火神庙夹道)、燕(燕家胡同)、纱(小李纱帽胡同)。这十条胡同的说法,虽不如“八大胡同”出名,但事实也确实如此。

  此地区除公开营业的妓院之外,还有无照的暗娼及游娼。1949年,据北京市公安局调查,暗娼有17家,分布在延寿寺、施家胡同、掌扇胡同、虎坊桥等12条胡同。所以说清末民初在大栅栏这一带就有三十多条的胡同中存有妓院。

  还有一种游娼,是以旅店为活动之地。民国时期大栅栏地区有110家,大、中、小旅店,如惠中、撷英、国民、光明、春华、留香、远东等大饭店,中美、林春、中西、庆安、玉华、云龙等中等旅馆,杨柳春、悦来、永裕、华北、新丰、金顺、大同、大兴、大生等小客店,均有游妓出没,约有100多人。

  民国时在“八大胡同”以南的天桥地区也存在大量的暗娼,如大森里、莲花间、四圣庙、花枝胡同、赵锥子胡同、金鱼池大街、蒲黄榆的黄花楼,还有朝阳门外的东三里、神路街,这些都是二三等妓院所在区域。

  当时妓院在北京的各区都有,惟独前门外较多,而天桥地区与八大胡同只有一街之隔,是连成一片的。

  另外,小观胡同(今前门外好景胡同)、西兴隆街、磁器口新生巷、培乐园、西南门外黄土坑等,都曾是四等妓院的聚集地。

  因为前门外大栅栏中的八大胡同是一个最为典型的地区,所以我们选取了这儿加以重点介绍。

  八大胡同应是在清初期奠基,清中期兴起,清末与民国期间终成“大名”。

  八大胡同“风月场”雏形的形成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乾隆时期徽班进京下榻于八大胡同中的韩家潭、百顺胡同一带,此后四喜、春台等戏班相继来京,分别下榻于八大胡同之百顺胡同、陕西巷和李铁拐斜街。所以老北京有句俗语:“人不辞路,虎不辞山,唱戏的不离百顺、韩家潭。”

  可见八大胡同与戏剧特别是京剧的形成发展的历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中的有些人也是以相公业为生的。

  《清稗类钞》言之甚详:“伶人所居曰下处,悬牌于门曰某某堂,并悬一灯。客入其门,门房之仆起而侍立,有所问,垂手低声,厥状至谨。”

  《梦华琐簿》:“戏园分楼上、楼下。楼上最近临戏台者,左右各以屏风隔为三四间,曰官座,豪客所聚集也。官座以下场门第二座为最贵……”另开戏之前,戏园有“站条子”(或称“站台”)的恶习。主要男旦扮好戏装站立台口让“老斗”(指嫖客)们品头论足。一旦在台上看到相识的老斗,他们就会眉眼传情,作姿作态,并且还会直接下台前去侍候。当时在演出安排上,流行由主要男旦演“压轴儿”,之后的“大轴儿”

  (送客的大武戏)将散之际,男旦换装完毕与老斗登车,去附近酒楼或下处“销魂”去了。

  乾隆二十一年,北京内城禁止开设妓院。因此,内城的妓院迁移到前门外大栅栏一带。此地紧靠内城,又是外地进京的咽喉,原本就喧嚣繁华,风月场雏形于此形成。

  乾、嘉时期,京城青楼,多在今东城灯市口一带。咸、同年间,则多在城外。

  据《燕京评春录》记载,光绪初年又移于西城砖塔胡同。《塔西随记》中说:“曲中里巷,在西大市街。西自丁字街迤西砖塔胡同,砖塔胡同南曰口袋底,曰城隍庵,曰钱串胡同。钱串胡同南曰大院胡同,大院胡同西曰三道栅栏,其南曰小院胡同,三道栅栏胡同,曰玉带胡同,曲家鳞比约二十户。初时共三五家,多京籍人。今则半津站人矣。初有而今仍有者,天喜、三喜。初有而今无者,天顺、三宝。初有而今易名者双盛,旧为聚凤,万升旧为西连升也。”又说:“双顺、天喜、天顺所居,为其世产。余皆赁之——大约于光绪初叶,一时宗戚朝士,趋之若鹜。后为御史指参,乃尽数驱逐出城。及今三十余年,已尽改民居。”

  北京的“八大胡同”

  “八大胡同”是老字号城遗留下来的一个地理名词。它的具体位置在前门外大栅栏观音寺以南一片地区,娼寮丛处,所谓"八大埠"是也。旧时那里是被侮辱的妇女含泪卖笑的地方,是官僚政客、公子王孙的销金窟。高阳的小说《八大胡同》就是以此为背景写出曹锟贿选总统的丑剧的。从前北京的妓院分多少等,一二等为高级妓院,又叫"堂"和"大地方"。“八大胡同”头等和二等妓院较为集中,每家门前有块小金字招牌,上书堂名如"春福堂"、"盛安堂"或者再加上姓氏于堂名之下。然而“八大胡同”究竟是哪八条胡同!恐怕说不全的居多。

  八大胡同又名"八埠",是哪八条历来说法不一。确切地说,应该是指:石头胡同、陕西巷、王广福斜街、韩家潭、胭脂胡同、百顺胡同、皮条营、纱帽胡同。在中国文化里历来有用数字表示人、物、景等的习惯。比如在人的方面有"八仙"、"扬州八怪"、"天桥八大怪"、"唐宋八大家"。物的方面有"八旗"、"八家铁帽子王府"、北京商业中的"八大祥"。景的方面多了,"燕京八景"、"杭州八景"、"西安八景",过去全国市县差不多都有"八景"。其实,"八"字在这里是个虚数,只是表示其多,真正计算起来岂止"八"呢?

  以"八旗"为例,"八旗"有"正"和"镶"之别,还有满、蒙、汉等族八旗之别,远不止"八"了。“八大胡同”也是如此。我所说的大条胡同只是主要的胡同而已,但不限于八条。在这方面《顺天时报丛谈》一书中有一段话,说得十分透彻,是这样写的:

  "……八大埠者,如王广福斜街、石头胡同、陕西巷、韩家潭、朱茅胡同、朱家胡同、胭脂胡同、燕家胡同、柏兴胡同、留守卫、小李纱帽胡同、火神庙、青风巷等,是以数计之,实不止八,且在煤市街迄东尚有王皮胡同(俗谓之王八胡同、蔡家胡同两处,虽为少下等级之娼寮,然均俗所谓之大街北之娱乐处所,此盖以西珠市口大街为径,用以区别雅俗耳。由王广福斜街迄西,大半为少有声色之小班,其东则多为二三等茶室下处,至该处地名如火神庙本名街,现庙已败陋而名犹存。留守卫则辽金时之禁兵营卫故址,至今仍红楼碧户,舞扇歌衫,未可谓非该地之佳运。

  “八大胡同”早已成为北京历史的陈迹,如今变成普通的居民住宅区,若要仔细寻觅,尚能依稀辨出昔日的格局风貌来。

北京城到底有多少条胡同呢?是不是像“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北京的胡同形成于元朝,明、清以后又不断发展,元朝北京有:“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通。”也就是说共有街巷胡同四百一十三条,其中有二十九条直接称胡同,而那三百八十四条火巷,其实也是广义上的胡同。
从明北京城复原图上数,明朝北京共有街巷胡同约六百二十九条,其中直接称为胡同的约有三百五十七条,并有三十多条胡同历经清朝、民国时期一直不走样地叫到现今。
而明朝人张爵在《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一书中记载,明朝北京共有街巷胡同约一千一百七十条,其中直接称为胡同的约有四百五十九条。 清朝北京的胡同比明朝又有所发展。一数清朝朱一新老先生所写的《京师坊巷志稿》一书中所列的当时北京街巷胡同名才知道,清朝时大约已有街巷胡同二千零七十六条,其中直接称为胡同的约有九百七十八条之多。
到了解放前的1944年,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根据日本人多田贞一在《北京地名志》一书中所记,当时北京共有三千二百条胡同。
八大胡同是老字号城遗留下来的一个地理名词。它的具体位置在前门外大栅栏观音寺以南一片地区,娼寮丛处,所谓 八大埠是也。
旧时那里是被侮辱的妇女含泪卖笑的地方,是官僚政客、公子王孙的销金窟。高阳的小说《八大胡同》就是 以此为背景写出曹锟贿选总统的丑剧的。从前北京的妓院分多 少等,一二等为高级妓院,又叫堂和大地方。八大胡 同头等和二等妓院较为集中,每家门前有块小金字招牌,上 书堂名如春福堂、盛安堂或者再加上姓氏于堂名之下。
然而八大胡同究竟是哪八条胡同!恐怕说不全的居多。 八大胡同又名八埠,是哪八条历来说法不一。确切地说,应 该是指:石头胡同、陕西巷、王广福斜街、韩家潭、胭脂胡同、 百顺胡同、皮条营、纱帽胡同。
在中国文化里历来有用数字表示人、物、景等的习惯。比如在人的方面有八仙、扬州八怪、天桥八大怪、唐宋 八大家。物的方面有八旗、八家铁帽子王府、北京商业 中的八大祥。景的方面多了,燕京八景、杭州八景、 西安八景,过去全国市县差不多都有八景。其实,八字 在这里是个虚数,只是表示其多,真正计算起来岂止八呢?
以八旗为例,八旗有正和镶之别,还有满、蒙、 汉等族八旗之别,远不止八了。八大胡同也是如此。我 所说的大条胡同只是主要的胡同而已,但不限于八条。在这方 面《顺天时报丛谈》一书中有一段话,说得十分透彻,是这样写的: ……八大埠者,如王广福斜街、石头胡同、陕西巷、韩家 潭、朱茅胡同、朱家胡同、胭脂胡同、燕家胡同、柏兴胡同、留 守卫、小李纱帽胡同、火神庙、青风巷等,是以数计之,实不 止八,且在煤市街迄东尚有王皮胡同(俗谓之王八胡同、蔡家 胡同两处,虽为少下等级之娼寮,然均俗所谓之大街北之娱乐 处所,此盖以西珠市口大街为径,用以区别雅俗耳。
由王广福斜街迄西,大半为少有声色之小班,其东则多为二三等茶室下 处,至该处地名如火神庙本名街,现庙已败陋而名犹存。留守 卫则辽金时之禁兵营卫故址,至今仍红楼碧户,舞扇歌衫,未 可谓非该地之佳运。
八大胡同早已成为北京历史的陈迹,如今变成普通的居 民住宅区,若要仔细寻觅,尚能依稀辨出昔日的格局风貌来。
“胡同之于北京人犹如珊瑚礁之于海洋生物。” 北京大学的谢凝高教授这样说
到:“胡同和四合院是北京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没有胡同和四合院,北京也就
没有生命了。”老北京人说:有名胡同三百六,无名胡同似牛毛。最近的统计
显示,北京的街、巷胡同(即广义上的胡同)超过6000条(个),直接称为胡同
的超过1300条。把这些大大小小的胡同连起来,那又是一条万里长城了。
在众多的胡同中,胡同中的太老爷是一条叫三庙街的,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900多年前的辽代,当时的名字叫檀州街。北京城址几经变迁,街巷易位也是
数度沧海,而它却始终是一条胡同,历经荣哀,渐趋平淡。元杂剧《沙门岛张生
煮海》戏中的梅香说:我家住砖塔儿胡同。这砖塔胡同已叫了700多年,今天
还在西四南大街。胡同得名的那座青砖塔,依然站在路口,成了熙攘街头的一
景。北京的胡同宽窄不一,宽的敞亮,窄的幽深。前门外大栅栏地区的钱市胡
同,中间最窄处仅40厘米,是最窄的胡同。胖子朋友到此最好绕路而行, 因为不
论正行还是侧身,都有可能被卡在那里,动弹不得。胡同多是直来直去,但也有
弯曲迂徊的。北新桥附近有个九道湾胡同(现已分为五巷),拐了二十多个弯,
走在里面忽左转忽右拐,能从那里面绕出来,你在北京胡同里就不会迷路了 。
宰相胡同与严嵩 宣武门外有一条叫丞相胡同的横街,即因严嵩曾在此居住而
得名。此外,在旁边的南半截胡同还有着王公贵族所不及的称作七间楼的巨大
豆腐池胡同与杨昌济、毛泽东 杨昌济的故居在钟楼紧后面的豆腐池胡同。这
是一条被大槐树所遮盖的古老的住宅区。附近有座以铸钟传说而出名的铸钟娘娘
庙。在胡同的中段有一棵很显眼的大槐树。槐树下有一个小四合院,那里就是杨
昌济故居,他与女儿杨开慧就住在这里。毛泽东曾在一进门左手的那一间寄居
过。如今,房屋结构完全是过去的老样子。
宋庆龄的故居 在德胜门附近的后海那里,有一片被高高的院墙围起来的房
子,这就是宋庆龄的故居。文学家郭沫若的故居也在附近。宋庆龄自1963年开
始,直至1981年5月29日逝世时止,一直住在这里。是宋庆龄纪念馆,对外
开放。一进入大红门,便可透过郁郁葱葱的树木看到中西合壁的豪华建筑。这里
曾是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博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的王府,也是溥仪的出生地。
小羊圈胡同与老舍 老舍生于1899年,是北京贫穷的满族旗人,排行老二。两
岁时,在紫禁城当警卫兵的父亲死于义和团之乱,在一贫如洗的家庭中,由母亲
一手将他抚养成人。老舍住在胡同的后巷,在这里他体验到人生的许多滋味,在
他诸多不朽的作品中,都有胡同的影子。
后圆恩寺胡同与茅盾 茅盾最初的家――东城区东四头条胡同。过去在北京数
得上的一条繁华大街隆福寺街,往东去就是东四的十字路口,在深巷里有茅盾的
家。遗憾的是,1980年左右此处已经改建。1974年11月茅盾搬到了东城区后圆恩
三庙街:宣武门往西,国华商场南侧。地铁长椿街站、44路、48路、25路长椿
街或四新路下车即可步入胡同。
东西打磨厂街:虽名街,其实是条民风古朴的胡同,从前门大街东侧,可步行
而入。地铁前门站、22路、44路、48路等公共汽车前门站。
百代胡同:105、107、111路电车新街口站、22路公共汽车新街口站。
九道湾胡同:北新桥附近,现已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巷,呈分布状弯曲形
状。13路、113路、104路、108路、107路、106路北新桥站。
恭王府:前海西街,13、111、42、107路北海后门下车,北行。
一尺大街(今杨梅竹斜街西段):北京最短的胡同,可从前门煤市街往西,也可
自琉璃厂东街东行。地铁和平站、14路琉璃厂站、105、23、50路珠市口站。
南方朋友到了北京总要问:“你们北京人干吗管街道叫胡同呢?”从史籍中看,光是对“胡同”这个词的写法从元朝到清朝就有:?通、火弄、火疃、火?、胡洞、衙?、??、??等等。
已故北京史研究会会员曹尔驷先生1981年在《北京胡同丛谈》一文中曾谈到:“胡同”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元曲元杂剧《沙门岛张生煮海》中,张羽问梅香:“你家住哪里?”梅香说:“我家住砖塔儿胡同。”曹先生曾设想胡同是由“浩特”的音转,因“浩特”最早是居民聚落之意,后来发展为城镇。
有位在中国多年的日本人多田贞一,1944年曾写了本《北京地名志》说:胡同相当于小通路、横街、小巷等。它是从蒙古语来的。在蒙古,比村稍大的部落就叫胡同。
编印于1986年8月的《北京市街巷名称录汇编》,收集了北京市东城、西城、崇文、宣武、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门头沟、燕山十个区的街、巷、胡同、自然村的名称,并依据1982年各区《地名录》和近两年来各区街巷实际变化情况编写而成。它公布的数字是北京共有街、巷、胡同、村约6104条(个),其中直接称为胡同的约有1316条。但北京旧城区的折迁改造工程使得这一数字应该有所改变。
最长的胡同是东、西交民巷。
最窄的胡同,几年来有不断的新发现。较早说崇文区东珠市口北的高筱胡同南口最窄,仅65厘米。有人曾踏勘天桥西永安路北边的小喇叭胡同,发现北口向西拐弯处仅58厘米,大胖子过这个胡同口还得侧着身走。
最古老的街巷胡同在现今宣武区长椿街国华商场后身的三庙街一带。这里辽代叫檀州街,比金代的广安门大街还要早呢,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
■“北京”比“胡同”晚了一个世纪
据《明成祖实录》载,礼部尚书李至刚等在永乐元年正月给朱棣上书说:“自昔帝王,或起布衣,平定天下,或由外藩,人承大统。而肇迹之地,皆有升崇,窃见北平布政司实皇上承运兴化之地,宜尊太祖高皇帝中都之制,立为京师。”这不正说出了朱棣的心里话吗?他当然照准了。于是在永乐元年正月辛卯日(公元1403年2月4日)将北平改称为北京。从此中国的历史上就有了“北京”这个名称,那么公元1403年2月4日就成了“北京”名称的诞生日。可见“北京”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明朝,已叫了588年,但却比“胡同”这个名称晚出现了100多年。
地理,文化,北京,胡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最大的省是哪个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