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能载舟 亦能覆舟的解释


成语发音:
「zǎi zhōu fù zhōu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成语解释:
民众犹如水,可以承载船,也可以倾覆船。比喻人民是决定国家兴亡的主要力量。
成语出处:
《荀子·王制》:“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
示例: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报宜深慎。(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载舟覆舟成语组词
载字组词 舟字组词 覆字组词 舟字组词
载舟覆舟相关成语
载歌载舞 载一抱素 载沉载浮 载笑载言 载歌且舞 载沉载浮 载歌载舞 覆舟之戒 吞舟之鱼
载舟覆舟 同舟敌国 同舟敌国 刻舟求剑 覆舟之戒 载舟覆舟 重蹈覆辙 翻云覆雨 蹈其覆辙
翻云覆雨 生栋覆屋 买臣覆水 网漏吞舟 逆水行舟 中流失舟,一壶千金 风雨共舟 木已成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破釜焚舟
载舟覆舟成语接龙
舟中敌国

出处
原文见《荀子。哀公》篇,是荀子讲述孔子与鲁哀公的一段对话。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寡人未尝知哀也,未尝知忧 也,未尝知劳也,未尝知惧也,未尝知危也。”孔子曰:“君之所问,圣君之问也,丘、小
人也,何足以知之?”曰:“非吾子无所闻之也。”孔子曰:“君入庙门而右,登自胙阶,仰视榱栋,俯见几筵,其器存,其人亡,君以此思哀,则哀将焉而不至矣?君昧爽而栉冠,平明而听朝,一物不应,乱之端也,君以此思忧,则忧将焉而不至矣?君平明而听朝,日昃而退,诸侯之子孙必有在君之末庭者,君以此思劳,则劳将焉而不至矣?君出鲁之四门,以望 鲁四郊,亡国之虚则必有数盖焉,君以此思惧,则惧将焉而不至矣?且丘闻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基本解释
The water supporting a ship can also upset it.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释义
君主如船,百姓如水,水既能使船安稳地航行,也能使船沉没。
详细解释
一、翻译
The water supporting a ship can also upset it.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二、释义
君主如船,百姓如水,水既能使船安稳地航行,也能使船沉没。
三、谓喻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亦作“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简称“载舟覆舟”。意指事物用之得当则有利,反之必有弊害。比喻民心向背决定生死存亡。
例句
《荀子·王制篇》中有这么一段话:“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唐初魏征和唐太宗也多次转引这样的观点。见《贞观政要·论政体》:“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
唐·魏徵《谏太宗十思疏》:“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故事
战国时,邯郸籍著名思想家荀况,在他的不朽著作《荀子·王制》篇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意思是说:统治者像是一条船,而广大的民众犹如河水,水既可以把船载负起来,也可以将船淹没掉。
唐贞观后期,魏征在著名的《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意思是说: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只在人心背离。水能载船也能翻船,所以应该高度谨慎。
唐太宗对荀子和魏征的这一观点十分欣赏,在与君臣讨论国家的治理问题时,多次引用和发挥了这一观点。他在《论政体》一文中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荀子、魏征和唐太宗,都深深懂得人民的力量是极其伟大的,十分强调了依靠人民力量的重要性。他们的这一光辉思想,为历代统治阶级所接受。对历代统治者尊重民情民意,执政为民,起到了积极参与的促进作用。
成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载舟覆舟”便源于荀子、魏征和唐太宗谈论君与民的关系及其重要性故事。
诗词表达
《破阵子·江河水》(左河水)
倒海排山易泻,裂崖破坝难收。常作静幽通万物,偶起腾空 卷壑沟。载舟也覆舟。
片片炊烟绿野,滔滔命液源流。无度弃污凭愿泄,不尽贪婪任意求。无忧亦隐忧。--------《诗海》2009-10
上一篇百科:本味
下一篇百科:虐恋亚文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船能载舟 亦能覆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