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的寓意和文化三候是哪三侯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3月5日,我们将迎来农历二十四里的“惊蛰”节气。进入惊蛰节气后,天气将越来越暖和,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从目前天气情况看,进入惊蛰节气后,气温将呈现出走高的趋势,十堰也将逐步正式迈入春天。
惊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每年3月5-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时为惊蛰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从中可以看出,惊蛰是一个热闹的时节,在我国古代,多认为惊蛰时节开始有雷,蛰伏的虫子听到雷声,受惊而苏醒过来,结束了冬眠。实际上,昆虫并非因听到雷声才苏醒,春回大地,天气变暖,这才使昆虫结束了漫长的冬眠时节。
进入惊蛰后,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很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进入3月份后,十堰天气逐步转好,阳光回归带动气温回升,最高气温又回到了“2”字头。不过,从目前天气情况看,十堰还没有进入春季。但进入惊蛰节气后,随着气温走高,离春天越来越近。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最高气温不断走高,但由于昼夜温差大,市民还是要注意保暖,特别是早晚,棉衣还不能轻易脱掉。
另外,我国民间常说:“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意思是说,进入惊蛰节气后天气逐渐温暖,春雷也越来越近。根据气象资料,每年3月至9月是十堰雷电多发期,首场春雷最早出现在2月,最晚在4月。(记者 罗毅)
节气诗词
关于惊蛰的诗词
惊蛰节气万物复苏,到处都是春意盎然的景象。在古代,很多文人挥洒豪情,写下了许多流传至今的诗句。
春晴泛舟
【宋】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义雀行和朱评事
【唐】贾岛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节气谚语
惊蛰节气有哪些俗语?
关于惊蛰名字的由来,也有一段故事。惊蛰节气在历史上也曾被称为“启蛰”。这是因为,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
关于惊蛰三侯
第一侯:桃始华:桃花红,自此渐盛。
第二侯:仓庚鸣:黄鹂叫鸣。
仓庚,即黄鹂,黄鹂鸣叫,动物开始求偶。
第三侯:鹰化为鸠:鹰开始悄悄地躲起来繁育后代,而原本蛰伏的鸠开始鸣叫求偶,古人没有看到鹰,而周围的鸠好像一下子多起来,他们就误以为是鹰变成了鸠。
关于惊蛰的俗语
1、“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
意思是说在惊蛰节气当天如若刮了南风,尽管当天的天气比较暖和,但是以后一段时间里的天气很有可能还要变冷。因此,如遇上这种的天气状况,最好的办法是迟一些下种。
2、“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
意思是说到了惊蛰节以后,春耕生产已经拉开了序幕,田里地里将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3、“惊蛰不下雨,暑后剥树皮”
意思是说惊蛰这天不下雨的话,也就表明庄稼产量不是太高,到了清明时就没有粮食食用,只能依靠剥树皮生活。
4、“雷打惊蛰前,高山好种田”
意思是说在惊蛰节气前出现了雷雨天气,那对于山区来说更容易种田,因为山区的农田方便排水,这样对于庄稼的生长是非常有利的。
节气养生|遵循四法则 惊蛰前后别“惊着”
滋阴益阳 食当令之菜
《黄帝内经》中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在春季这一生命萌发的时节里,大自然充满生气,万物欣欣向荣。此时,人们应入夜睡眠早些起身,形体舒展散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
中医养生讲究顺应天时。惊蛰时节气候转暖,人体阳气渐生,但在形成阳气的过程中会消耗阴气,因此益阳的同时更要滋阴,所谓“阴生阳长”相辅相成,滋阴也是为了更好地护阳。
惊蛰期间多吃滋养阴气的食物,具体如梨、银耳、山药和蜂蜜等。春季主生发,还可多吃辛香、有“生发之气”的食物,如芹菜、香菜、葱花、香菇、生姜以及适量的花椒。大蒜有抑菌和杀菌作用,每天吃两三瓣即可。
中医推崇食当令之菜,并将之分为青、赤、黄、白、黑“五色”。春季当令之色为“青”,因此要多食当季的绿色蔬菜,比如菜薹、小白菜、上海青等;此外还可以吃些黑木耳、黑豆、黑芝麻等黑色食品,这些蔬菜都有滋阴补阳之功效。
春困有“内因” 宜补脾胃
“春眠不觉晓”,春困增烦恼。春困固然有气候外因,但更主要是人的体质内因。春天里,人体需要气血补充,而脾是气血生化之源,气血生化不足,造成心脾两虚,血不能上养于心,由此导致春困。
消除春困,饮食上要多吃有助于肠胃蠕动易于消化的食物,建议食用豆类、山药、粳米等。炒菜时可适当添加黑木耳、百合、芹菜作为配料,正餐间再来一碗银耳羹。
民俗有“惊蛰吃梨”一说,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将有助于去春燥、解春困。
预防春困除了午饭后小睡,更需要适当运动。中医养生不主张大汗淋漓的剧烈运动,而是强调运动中注意时间和强度循序渐进,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部分内容综合自新华社、湖北日报、武汉晚报等)
深圳查查吧 作者:莫订 2020-03-20 09:22
  春分,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春季第四个节气。斗指壬,太阳黄经达0°,于每年公历3月20日或3月21日交节。那么,春分三侯是哪三侯?春分下一个节气是什么?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春分三侯是哪三侯?
  我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动物学家认为,“玄鸟”在这里指的是燕子,燕子是“春分”来、“秋分”去的候鸟。
  根据古人的测定标准:“初候玄鸟至”,玄鸟就是燕子,属于季节性候鸟,春分时节北方天气变暖,在南方越冬的燕子又飞回北方,衔草含泥筑巢居住,又开始新一年的生活。
  “二候雷乃发生”,雷鸣之后再过五日,看见闪电。虽说惊蛰有雷声,可是真正多雨的时节是在春分,这个时候天气转暖,雨水增多,空气潮湿,于是有二候“雷乃生”。
  “三候始电”,由于雨量渐多,伴随着的是雷声和闪电。这时人们经常可以看见从云间凌空劈下的闪电,古代的文人们将这些自然现象想象成有生命的神仙,写进了作品中,于是在中国的文学上就出现了风师、雨伯、雷公、电母这些神仙的模型。伴随着此时节气开放的,是二十四花信风中的海棠、梨花和木兰花。
  春分时气温升高,北方的天气己经变暖,在全国各地流行的九九歌中,“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就是指春分。古人认为这个时节,“地气己贯通”,也就是冻土层己完全融化,土壤透气性良好,是适合播种的时节,事实证明到了这个时候土地松软,适合播种,在民间还流传着“惊蛰到春分,下种莫放松”“春分种子普遍抢,有田种在春分前”等等这样的谚语。
  根据现代农业研究证明,农作物适合在日平均气温在0℃以上的日子种植,而它们则需要在10℃以上的气温下积极生长。春分时节,我国除了一些高寒的特殊地区外,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上,所以这个时节,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备耕。
春分三侯是哪三侯?春分下一个节气是什么(图片来自摄图网)
  春分后面是什么节气:清明
  春分的下一个节气就是清明,而清明既是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也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春时节的正式开始,公历4月4日左右。清明节与除、盂、九三节并称中国传统节日四大祭祖节日。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
  春分为什么不说春至
  在我国的二十四节气里,春分,秋分。夏至,冬至,都是从很早很早就流传了下来,这是老祖宗定下的传统,至于春至这是一种不常用的错误的一种说法。
  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明史·历一》说:“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所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春分日,民并种戒火草于屋上。有鸟如乌,先鸡而鸣,架架格格,民候此鸟则入田,以为候。”明代山东淄川于是日栽植树木,作春酒,酿酷。《文水县志》载:“春分日,酿酒拌酷,移花接木。”
  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春分在中国古历中的记载为:“春分前三日,太阳入赤道内”。
  春分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几乎昼夜等长。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进入北半球,北半球各地开始昼长夜短。
  以上就是关于春分三侯是哪三侯?春分下一个节气是什么的有关内容介绍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推荐阅读:
  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的起源
  中秋节的故事 七个关于中秋节的民间故事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查查吧平台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图片涉及侵权行为,请发送邮件至85868317@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返回查查吧首页,查看更多>>

Q1:你知道大暑分为哪“三候”吗?
大暑分为哪“三候”
身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大暑节气,位于阳历7月的下旬,此时正是一年之中“三伏天”的前期,因此一年之中最为闷热的时期,实际上大暑还分为三候,至于这三候分别是哪三候?可以从下面看看。
中国古代有人将大暑划分为三候,其中这三候中分别代表了大暑期间所会产生的气候现象。即“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其中这一候,腐草为萤。根据有关记载说道:“萤是从腐草和烂竹根而化生。”亦有鬼火之称。其实这句话说得就是夏季萤火虫在草根上产卵的事。正是因为萤火虫多在夏季活动,在水边的草根上产卵,萤火虫的幼虫又入土化成蛹,来年的春天变成萤火虫幼虫。所以古人才误以为萤火虫是由腐草本身变化而成,这虽然只是眼中所见的一种假象,却也是大暑期间的一个表现。
而大暑期间的这二候,土润溽暑。根据有关记载中说道:“土润溽暑”,即土壤浸润,空气湿热——降雨多,土壤、空气湿度大,温度高,是农作物疯长的时刻。也就是说大暑期间正是农作最为繁闹的一个期间,这个期间雨水充沛,农作物生长的也比较迅速,是盛夏的表现。
大暑中的第三候,大雨时行。根据相关记载中记录所说道:“土润溽暑。又五日,大雨时行”,又曰:“大雨不时行,国无恩泽”。这句话说的正是大暑这一期间的气候现象,因为大暑是盆地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因此在盆地西部雨水最丰沛的时期、也是雷雨天气最多的时期。
大暑期间正是三伏天,所以切记要注意饮食,不要狂吃冷饮,要注意养生。
Q2: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侯,第二侯,第三侯是什么意思
电冰箱湿气比较重,不要放在离火比较近的地方
Q3:我国古代把大暑分为三候什么意思
《黄帝内经》讲,五日为一候,三候十五日,为一节气 ,就是二十四节气,所谓医易不分家,《易经》对于无论什么事情都是六个阶段,也就是说五天是个极限,是个小循环 超过五天就成了气候 ,如春天最多连续五天高温,第六天准回正常,也就是反常天气最多不超过五天 ,超过了五天,那真是成了气候,也就是俗语成了气候来源。内经讲 ,天气的最小变化的五天,其次是一气候15天,再次是三气45天八节,四季90天,一年。
Q4:二十四节气中的“三候”指的是什么(五):清明
众所周知,24个节气,其中包括12个月,每个节气15前后天。而我国又将五天称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所以一个节气又被称为三候。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将每个节气的三候根据当时的气候特征和一些特殊现象有分别起了名字,用来简洁明了的表示当时的天气等特点。24个节气的三候:1:立春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2:雨水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劝。此节气,水獭开始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3:惊蛰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4:春分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5:清明节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思是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6:谷雨一候萍始生;二候呜鸠拂其羽;三候为戴任降于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7:立夏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即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蜊蜊(即:蝼蛄)蛄在田间的呜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8:小满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是说小满节气中,苦菜已经枝叶繁茂;而喜阴的一些枝条细软的草类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此时麦子开始成熟。9:芒种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去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10:夏至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丌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11:小暑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12:大暑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13:立秋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14:处暑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15:白露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说此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16:秋分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17:寒露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人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18:霜降一候豺乃祭兽; 此节气中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二候草木黄落;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三候蜇虫咸俯;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19:立冬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人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人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20:小雪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21:大雪一候鹃鸥不呜;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这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呜叫了;由于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正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所以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也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22:冬至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23:小寒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第三候雉鸲的鸲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24:大寒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就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而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
Q5:春分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春分之前,日短夜长,春分之后,日长夜短。那一天是此消彼长的分水岭。“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所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我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
Q6:春分是一个怎样的节气?
你牛B.......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惊蛰的寓意和文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