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银行取2万5被询问用途工作人员有权利询问取款用途吗?是否侵犯储户隐私?

3月起,现金存取将迎来新规。近日,一则《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以下简称“1号令”)引发热议,1号令要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自然人客户办理人民币单笔5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的,应当识别并核实客户身份,了解并登记资金的来源或者用途。2月9日,央行有关负责人对此进行回应。为何此时会出台该规定?该规定会对储户产生多大影响呢?不会影响居民正常现金存取款业务从统计上看,目前我国超过5万元人民币的现金存取业务笔数仅占全部现金存取业务的2%左右,央行负责人表示:金融机构执行该规定不会影响居民正常现金存取款业务,业务便利程度亦不会受到影响。居民合法收入的存取业务在我国一直受到法律严格保护,“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在《商业银行法》有明确规定,也是金融机构办理现金存取款业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金融机构执行1号令的相关规定不会影响个人正常现金存取款业务。正常情况下,金融机构不需要客户填写信息或者提供证明材料,金融机构在简单询问了解后即可直接为客户办理现金存取业务并登记相关情况,只有发现交易明显异常、有合理理由怀疑交易涉嫌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时,才会向客户进一步了解情况。而对于此前有居民提出的是否会涉及“个人隐私泄露问题”,央行负责人表示,“为存款人保密”是《商业银行法》中确立的基本原则,金融机构对业务办理过程中获得个人信息、客户隐私必须严格保密。除了遵从《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一般性法律规定的要求,金融机构还需要按照《商业银行法》《反洗钱法》等金融监管法律的要求建立严格、完备的客户信息保密制度。泄露个人信息、客户隐私,银行及其工作人员要承担法律责任,情节严重还要承担刑事责任。有关负责人表示,对于此项规定的设立,是因为近年来为防范电信诈骗、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不少金融机构从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出发,在办理大额现金存取业务时对资金的来源和用途作了必要的了解和提示,形成了一些经验做法。金融管理部门在研究起草1号令时,将金融机构的相关实践做法进行了归纳统一,这也有利于保持各金融机构业务办理规范的一致性。反洗钱力度升级加码 为何在此时出台1号令?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规定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和遏制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群众资金安全和利益。近年来,电信诈骗、非法集资、非法传销、跨境赌博、地下钱庄等违法犯罪活动较为猖獗,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利益。仅2021年,公安机关共侦办电信诈骗案件37万余起,受害者遍布全国各地。其中,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犯罪分子利用现金匿名、难以追踪的特点,偏好使用现金进行交易活动。金融机构依法适当加强对现金存取款活动的管理,有利于防范违法犯罪活动,有利于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实践经验看,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不断加强洗钱风险管理,发现了不少涉嫌违法犯罪活动的情形,保护了人民群众资金安全。如2021年9月,一对老年夫妇到郑州某银行取现9.5万元,银行工作人员询问取款用途时,老人告知要买保健品,因担心老人受骗,工作人员反复劝说老人谨防受骗。期间,因老大爷没带身份证无法取大额现金,大爷说外面有保健品公司的人送他过来取钱,并坚持让保健品公司人员送他回家拿身份证。工作人员在大爷回家取身份证过程中,不停劝导、安抚老太太,并联系民警。最终经过民警与工作人员的劝阻,为老人挽回9.5万元的经济损失。央行有关负责人曾表示,近年来,随着金融产品和业务模式发生变化,金融行业反洗钱工作出现一些新挑战,为提升我国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防范能力,需要通过制定1号令进一步完善反洗钱监管制度,加强反洗钱监管。上述负责人表示,当前,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工作未充分体现“风险为本”理念,需要进一步强调基于风险的客户尽职调查措施,在防范利用金融体系从事洗钱等犯罪活动的基础上,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反洗钱国际评估认为我国需要进一步明确对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的相关要求,不断完善反洗钱监管制度。无疑,1号令的执行有利于接轨反洗钱国际标准。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三部门出台新规,参照国际通行标准进一步补充完善客户尽职调查的相关要求,有助于完善反洗钱监管制度,打击非法的现金使用需求,提高反洗钱工作水平,减少洗钱等犯罪行为,维护金融安全。奥一新闻记者 麦妙钿编辑:麦妙钿
2022-11-05 18:15
来源:
不执著财经 张平
尽管现在很多银行都把业务搬到了互联网上面,客户只要通过手机APP就可以办理95%以上的业务。不过,也有一些中老年人不习惯在手机APP上办理业务,或者觉得通过网络办理业务并不可靠,还是喜欢跑到银行里面,通过银行柜员来办理业务。不过,储户在办理业务时,如果银行柜员这样问你,大家一定要想清楚了再回答。
第一个问题是:请问你取款的用途是什么?
这个问题通常是储户在提取大笔现金时,银行柜员会这样询问你,就是让储户冷静考虑一下,你提取这么大笔资金,是否已经落入了诈骗分子的圈套?
比如,家住北京的老王,平时喜欢收藏古玩字画。有一天老王去逛街,看到别人在摆摊卖古董,老王一眼看中了一件古董,想买下来。结果身边没有带这么多钱,老王就跑到银行去取钱。而受到工作人员提醒后,老王突然发现自己要买的这件古董很可能是假货,于是在工作人员协助下,老王就报了警,很快把售卖假古董贩子抓捕归案。
第二个问题是:您汇款的账户是否正确,汇款账户人的身份是否知道?
通常储户在办理大额汇款业务,会被银行柜员问到这个问题时,就要仔细考虑一下,我现在是否被人家电信诈骗了?银行柜员之所以会这样询问,也是为了保护储户的资产安全。如果储户觉得汇款人的账户和身份都知道,并且了解的话,那就继续办理汇款业务,而如果觉得银行柜员询问的事情,自己也不知情,那就很可能被电信诈骗所忽悠了。
第三个问题是:最近你的贷款是否按时偿还?
如果银行柜员向你提出“最近你的贷款是否按时偿还”这个问题时,你就要查看一下自己的偿还贷款的情况,是否出现没有按时还款的事情。如果碰到拖欠房贷或消费贷款没有按时偿还,就应该及时还清之前的欠款,否则就会出现银行贷款逾期的情况,这样就会影响到个人的征信记录。
其实,如果储户在银行办理业务时,碰到银行柜员询问你以上这三个问题时,你就应该冷静下来,思考一下,并且如实相告,这样银行方面就可以尽量帮助储户解决这些事情。当然,如果银行柜员向储户提出不合理的问题时,储户也完全可以拒绝回答。
比如,如果银行柜员询问储户账号的密码,以及银行卡上面的资金多少,储户是完全可以不作回答,并且向银行方面如实反映这个情况。此外,有些银行职员向储户询问是否要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要购买,切不可为了面子,而勉强购买,这样万一受到损失,银行和工作人员是不会为储户的投资损失兜底的。
储户在银行办理业务时,如果碰到银行柜员向你提问时,先要冷静考虑一下,想清楚了再做出回答。有些问题是银行柜员在暗示你,要你多加留意资金的安全,储户就千万不能马虎。而如果银行柜员的询问涉及到个人账户的隐私,储户可以不作回答。当然,也有银行柜员向储户询问是否要买各类理财产品,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决定,千万不要为了面子,而同意购买,否则最终受到损失的还是储户自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展开全部法律分析:银行的工作人员是不能查询客户的私人资料,除非是公安机关介入并出示相关调查文件,如果没有,那么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查询客户的任何相关储蓄情况,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那就属于侵犯了客户的个人隐私权,有权利向法院起诉这家银行。客户的存款只要是合法的个人收入,别人没有权利非法看到,银行员工道德行为法则上规定,为储户保密,所以工作人员,也不能随便看到个人的存储状况,但是不是说不能看到,这样要有各级的授权,和必要的申请文件,比如法院带着文件,来查账等,所以是有条件的看到,可以看到存款,但是不能看。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第一千零三十五条 处理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并符合下列条件:(一)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二)公开处理信息的规则;(三)明示处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四)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个人信息的处理包括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
收起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扫描二维码下载
×个人、企业类侵权投诉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类别色情低俗
涉嫌违法犯罪
时政信息不实
垃圾广告
低质灌水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说明
做任务开宝箱累计完成0
个任务
10任务
50任务
100任务
200任务
任务列表加载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男子银行取2万5被询问用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