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关系系?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怎么理解王惟烨
ACCA、CPA高顿会计研究院特聘讲师,《会计职称四维考霸》编者报考指南问题解答: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理解: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对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的一项资产。而对于所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负债,但某些特殊情况除外。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是和暂时性差异相对应的,可抵减暂时性差异是将来可用来抵税的部分,是应该收回的资产,所以对应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是由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对于影响利润的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该调整“所得税费用”。例如会计折旧小于税法折旧,导致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如果产品已经对外销售了,就会影响利润,所以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该调整当期的所得税费用。如果暂时性差异不影响利润,而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则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该调整资本公积。例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按照公允价值来计量的,公允价值产升高了,会计上调增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并确认的资本公积,因为不影响利润,所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不能调整所得税费用,而应该调整资本公积。扩展资料: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是什么科目属性?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分别是资产、负债科目属性。“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用来核算企业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按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记该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科目。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大于其账面余额的,应按其差额确认,借记该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等科目;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小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作相反的会计分录。该科目期末为借方余额,反映企业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以上就是【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怎么理解】的全部解答,如果想要学习更多相关知识,欢迎大家前往高顿教育官方网站。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声明‘来源高顿’均为原创,未经许可,任何人或组织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形式的商业应用。
递延所得税很难吗?我给你最通俗和最全的解释(二)彭怀文接着昨天的话题继续。四、何谓“计税基础”?前面的文章中反复提及一个词“计税基础”,只要是学习会计及相关专业基本上都听说过或学习过,本来也没有什么值得惊奇的,只是很多人对“计税基础”理解并不全面,所以导致了对“递延所得税”的理解也就感到非常困难。《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给出了“计税基础”的定义,大家有兴趣自己去翻书或百度,老彭就不复制粘贴了。但是,所得税准则也只是给出了资产与负债的计税基础的确认标准,对其他会计要素并无专门提及,实务中其他会计要素也经常会涉及到。但是,在税务方面,《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在“第四节 资产的税务处理”通过列举的形式规定了资产的计税基础。因此,面对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的缺失,造成的结果就是,很多人对于资产的计税基础很容易理解(老彭就不再啰嗦了),而对于负债、费用支出等的计税基础理解就变得非常困难。怎么打破这个窘况呢?彭老师我也一直思考这个问题,到底有没有简单通俗的理解办法。只说理论显得空洞,我们还是来个例子来说吧,显得更加的具体。假设丙公司是一家手机制造和销售企业,根据以前年度的历史经验,2019年12月31日计提了保修费用1000万元。在这里,丙公司提取的1000万元保修费用,在会计上属于“或有负债”,也就是一种负债了吧。可是它的计税基础该是多少呢?我们该怎么确定呢?好吧,说实话,我也说不清楚,还是老老实实的给大家复制粘贴一段会计准则原话吧:第六条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说实话,上面这段话,分开的话,我都认识,也知道啥意思。可是,合在一起,让我去处理上面丙公司1000万元的负债的计税基础,还是有点云里雾里。账面价值,我能理解,不就是1000万元吗?可是未来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我怎么知道呢?好吧,专业术语就是叫“会计的职业判断”,俗话就是让我当一回“半仙”。前面不是说了吗,是根据历史经验数据来的,那我计提的保修费用肯定是预计全部要使用出去的,到时只要手续齐全肯定是全部可以“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啊。说了半天,白说了,1000万元保修费的计税基础变成了0。好吧,换一个负债,假如这1000万元是“应付账款”——需要支付给别人的货款,又会怎么样呢?如果在未来将这1000万元的货款支付出去,是不是能“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呢?显示是不能的,你支付怎么可能直接税前扣除呢,对吧?好啦,这个应付的货款1000万元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按税法规定可以抵扣的金额,是不是1000万元-0=1000万元,这个就是应付账款1000万元的计税基础。要想通俗的解释是不是非常的费劲?五、计税基础与递延所得税的关系往简单的说,就是因为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不一致,导致了递延所得税的产生。可是,要问怎么导致的呢?那就有点复杂了,还是看看老彭的惯用伎俩——流程图:(一)资产的比较容易理解,先上资产的:
图4说到这里,就回到昨天的文章内容,进行一点补充说明。【案例-2】是我在冥思苦想后编的,因为实务中确实很难找到在初始计量的时候计税基础就大于账面价值的情况,当时就只想到了自行研发成功的无形资产这么例子。结果文章发出后,今天有两位网友指出说,案例是不对的,因为会计准则规定这个不能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我只好把所得税准则找到认真核对起来(我昨天写的时候根本就没有看准则),终于找到了第十三条是这样说的(不得不复制粘贴):第十三条 企业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但是,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交易中因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不予确认:(一)该项交易不是企业合并;(二)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或可抵扣亏损)。资产负债表日,有确凿证据表明未来期间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当确认以前期间未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时,翻箱倒柜,终于在在书柜角落中找出一本2018年CPA教材(我几乎是每隔一年买一本),在所得税一章中赫然找到一个案例,与我编制的案例几乎是一模一样,只是人家CPA教材说的是:这就是不能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例子!!!哎,打脸啊!!!主要是自己太自信了,写文章时就没有看准则又没有参考专业书籍,想到要通俗,就尽可能有自己的语言来说明,为了避免沾上晦涩难懂的语言,就把准则和参考书丢到“爪哇国”去了。可是对照上述规定,我才忽然想起,我昨天开篇不是说了句话吗——因为递延所得税,企业会计核算原则的集中体现!这里其实就是——谨慎性原则的体现!看来我的谨慎性还是不够啊!经验教训必须吸取啊——谨慎性原则!为什么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是谨慎性原则的体现呢?因为至少存在这样的可能:1.后期政策变了,不允许加计扣除;2.无形资产变卖。(二)负债的计税基础非常不好理解,要把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联系起来也是很麻烦的一件事。老彭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差点又犯错,又差点打脸。先给大家看看老彭的错误部分(记住,下面的部分流程图和文字都是错误的,斜体字加粗部分),让大家从老彭的错误中吸取一点经验。
图5负债的计税基础不容易理解,由负债引发的递延所得税更是比较少见。所以,流程图中举例也是冥思苦想的结果,如有不妥请网友们指出,并敬请讨论以下问题:1.跨年度的残疾人应付工资(如12月份工资次年发、年终奖等),因为可以加计扣除(假设满足税法规定条件),如果在次年5月31日前发放,当然可扣除额就大于负债账面价值,可以多抵税。研发费用支出,也是同样的道理。这样的情况,是否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预提的工资、年终奖等,在次年5月31日前发,按税法规定可以税前扣除。但是,没有发完的部分不能税前扣除;“功效挂钩”的国企,超标的工资,即便已经实际支付也不能税前扣除。这样的情况,是否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当然,各位还有什么更加能说明问题的案例,也欢迎分享,在此先谢过。我为什么不在这里直接说我的看法呢,这就是谨慎性原则啊,让大家说,避免我自己打脸啊!不管是否打脸,为了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喜爱,我还是冒着被打脸的可能说说我的看法。1.先说跨年度的残疾人工资满足条件的残疾人工资可以加计100%扣除,是《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安置残疾人员就业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70号)的规定,条件大家自己去百度文件。假如某公司截至2019年12月31日账面上计提的“应付职工薪酬-工资”中包含有10万元的残疾人工资(含年终奖),根据经验在2020年5月31日前会全部发给了残疾人员工。由于残疾人可以加计扣除,实际发放的10万元工资,可以在2019年度的企业所得税汇算中扣除20万元,这个是2019年底可以肯定的事情。多扣税就可以少交税,多扣除10万元,就可以少交税2.5万元(假定税率25%),因此属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按道理应确认“递延所得税”。根据前面打脸的第十三条判断,不属于“不予确认”的情况,因为已经影响到了“应纳税所得额”了,所以就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5万元,其实这就是一种“所得税收益”(应用指南中术语,不要认为是我自编的)。因此,如果不考虑其他情况下,分录应该就是: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2.5万元贷:所得税费用
2.5万元(费用的贷方发生额就是收益,比如计入“财务费用-利息收入”科目的贷方金额也是一样的属于收益)同样的,如果是2019年度发生的研发费用,但是截至12月31日仍然还没有支付的话,如果是在2020年5月31日前支付,同样可以税前扣除,满足条件的还是可以加计扣除(政策已经确定的事情);但是,如果在2020年5月31日没有支付的话,则2019年度税前就不能扣除。这个时候又要让我们会计人员当一回“半仙”,掐指算一算,到底未来会怎么样。不多说了,你就眯着眼睛慢慢算吧。2.“应付工资”跨年度支付的问题当然此处说的“应付工资”就不包含可以加计扣除的残疾人、研发人员工资了。某民营企业,为了满足享受小微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及不想提前预缴税金,就计提了较多的“应付工资”,准备用于年终奖发放。截至2019年底关账时账面上结余“应付职工薪酬-工资”120万元。该公司财务人员掐指一算,按照公司老板秉性2020年度可能实际支付工资和年终奖为100万元,将有20万元不会支付;并且估计这没有支付的20万元,实际的税负将会是10%。由于这20万元没有实际发放,不能税前扣除,肯定需要做纳税调整的,当然也是要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所以应确认“抵押所得税”。由于是未来要多交税,所以是“负债”。因此,如果不考虑其他情形的话,分录如下:借:所得税费用 2万元(20万*50%*20%)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2万元老彭的反思递延所得税的问题是很多缠绕在一起的,画流程图是非常烧脑的,因为需要把很多问题思路和逻辑给捋顺,必须考虑前因后果,而不仅仅是像画思维导图可以不相关的东西堆砌在一起就完事。所以,画完上面的流程图是非常耗费时间的,流程图画完后写出上述文字则相对容易一些。疫情期间不能出门,老彭只好从书房走到客厅、再到花园,慢慢回味和反思刚才画的和写的东西是不是又要打脸?害怕打脸啊,不得不变得更具“谨慎性”一些!看着枯萎的葱兰与翠绿的春兰,看着红红的、含苞待放的红梅与旁边的像枯树枝一样的三角梅、紫藤、石榴、桃树、杏花等形成的强烈反差,我突然就悟了,这些花花草草的“一岁一枯荣”不正是“现在”与“未来”的交替出现吗?我突然就明白了,我刚才画的和写的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了,就是没有分清楚“现在”与“未来”的关系,而递延所得税的“递延”二字指的就是“未来”或“将来”的事情,而不是现在的事情,于是乎我赶紧回到书房,重修修改流程图如下:
图5-2先解释一下修改后图5-2与错误的图5的变化:1.增加了“账面价值=计税基础”的判断环节有了这个判断环节就可以把大部分的负债排除在递延所得税问题之外,比如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合同负债、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等,不再去考虑。2.判断为“否”后的三种可能,在其前面加上了“计税基础”,使其更加容易理解。3.当“计税基础<0”时,涉及“递延所得税资产”,修改了举例。为什么修改前用残疾人工资、研发支出负债来举例是错误的呢?——虽然残疾人工资、研发支出负债可以加计扣除,但是它们的影响是当期的,是当期可以少交税,而不是未来将会少交税。这就是我休息时去看花花草草的突然感悟到的,一定要记住“递延”二字的意思,是指“将来”或“未来”的意思。修改后,又以福利费为例。大家都清楚,对于福利费,税前扣除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实际支付,一个是14%比例的限制。如果企业预提的福利费,在预提当年未实际支付或使用完的,是要要做纳税调整计税的。在以后年度实际支付时,如果是在支付年度的比例范围内,可以税前扣除,从而抵税,于是因纳税调整而提前交税就相当于可“抵扣”,这便形成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如果是以后实际支付年度比例超限了,就可能不能税前扣除,前面多交的税算是白交了,就不能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时需要我们会计人员当“半仙”,我们也要时时记住“谨慎性原则”。我为什么没有拿工资来举例呢?因为工资只要是实际支付了,除开国企可能受“功效挂钩”影响外,其余的基本的都能税前扣除。原因在于预提的工资,以后年度支付时间如果是在次年的5月31日后支付的话,具体在什么年度税前扣除,是存在巨大争议的,会严重影响递延所得税的处理,以后有时间可以来探讨这个问题。4.当“计税基础>0”时,涉及“递延所得税负债”,修改了举例。错误原因前面已经分析过,不再赘述。修改后的例子是政策性搬迁,我思考很久发现只有这个“专项应付款”负债比较符合递延所得税负债,因为现在搬迁的话企业最后多数都是要赚上一笔的。我就不深入分析了,大家可以思考,也可以私信与深入交流探讨。我举例都喜欢举大家经常会涉及的问题,因为大家都可以有实际而亲身的体会,从而更加容易理解,这个也是实在没办法才举这个例子。我最不喜欢就是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或某些专家举例,不说具体的问题,只说“因某某经济交易或事项产生的负债”,然后就往会计准则规定上套,结果要在实务中去找一个他们说的例子就变得非常的困难。5.当“计税基础=0”时,涉及“递延所得税资产”,做了颠覆性修改。主要还是在开始的时候被绕晕了,离开电脑去休息走一圈后,突然就醒悟过来,不然又要打脸了。老彭已经是一张老脸了,只要把问题搞清楚了,避免以后再犯,打脸也是值得。对于这个问题,我举了保修费的例子。保修费在预提年度,如果未实际支付或支付后还有结余的,应该纳税调整交税,以后年度实际支付则可以按实际支付额税前扣除,相当于先交税后抵扣,就形成了递延所得税资产。拉拉杂杂写了这么多,其实问题没有说多少,昨天计划写的内容也没有完成。递延所得税,就像是会计学中一座高山,确实很难。今天,您们陪着老彭一起攀爬与攻克这座高山,以后再面对其余的什么合并报表或长投之类的问题,就不会感到困难了。老彭我需要先休息下,明天再继续接着写,不然又有可能要打脸。敬请期待!
三国演义公司2021年实现利润总额1000万(会计报表上的数字),企业所得税税率25%。请问三国演义公司2021年应该缴纳多少企业所得税。这个问题简单,1000万*25%=250万,三国演义公司缴纳250万企业所得税就对了,算法简单,分录也简单。借:所得税费用
250万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250万刘备:会计还挺简单的,但真的这么简单吗?税务:你说利润总额1000万我就认1000万啊?那还要我何用?不行,你得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来调整。刘备:额,税官请指示!税务:让我康康你的账!你这里营业外支出有个罚款支出10万。不行哦,这个不能算的,这个和生产经营无关,你要加回去。刘备:1000万利润总额+10万罚款支出=1010万,按照这个交?税务:税法说了,费用不是你想进就能进的。刘备:好吧,我补!刘备的心,一边飞速地打着算盘一边滴血,隔壁办公室坐立不安的张飞,那刀提起又放下……罚款10万*25%=2.5万借:所得税费用 2.5万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2.5万补了之后就是借:所得税费用 252.5万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252.5万 这个时候所得税费用科目发生就是252.5万,会计利润总额是1000万,按利润总额算的所得税费用是250万,相差了2.5万,这2.5万就是10万*25%,罚款的调整。这10万块的调整,以后税务局也不会再给你调整回来了,你交了税就交定了,毫无办法!所以这个就叫永久性差异。永久性差异,就是因为税法和会计准则两者规定的核算口径的不同,比如一项费用你在账上做了费用,而税法不认这个费用,那么税法中的费用就少,利润就多,缴税就多,而你却无能为力。这事还没完……税务局又开始看账了……税务:咦,你账面的固定资产原值是1000万,你当期折旧了200万,分了5年折旧,这个不行,税法上说了你这种固定资产得按照10年来折旧,也就是说你当期只能进100万,你多折旧了100万。刘备:好吧,税官,你说的有道理,我再调,前面你说了我的利润总额是1000+10万罚款=1010万,现在你又只允许我折旧扣100万,那我利润就又多出100万出来,就是1110万。折旧100万*25%=25万借:所得税费用 25万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25万补了之后就是借:所得税费用
277.5万(1110*25%)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277.5万一顿操作,我们发现:1.税法口径应交所得税=(1000+10+100)*25%=250+2.5+25=277.5万元2.会计口径所得税费用=会计利润总额1000万*25%=250万二者相差了27.5万,其中2.5万是罚款口径差异导致,25万是折旧口径差异导致的。按照税法算出多少企业所得税,我就计多少到所得税费用,看起来会计分录好像也不难嘛。是的,如果你是小企业会计准则,这样做确实没问题,没人找你麻烦。但是,如果你是企业会计准则,事情就不这么简单了。这样简单粗暴的做分录会导致所得税费用的处理不符合会计准则最基本的资产负债定义以及权责发生制。所以,我们引入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和负债的定义是个啥?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又是个啥?资产:会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流入。负债:会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流出。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时,一定是看未来。导致未来少交税的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导致未来多交税的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做个小结——资产:会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流入。未来少交税,相当于未来经济利益流入,所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会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流出。未来多交税,相当于未来经济利益流出,所以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看到了吗,资产和负债的本质区别是未来期间经济利益流入还是流出,因此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时,时间上一定是看未来期间多交还是少交,而不是看当期多交或少交。折旧年限的税会差异不像罚款的差异,它仅仅是时间性差异导致的各期间所得税的不同。当期你因为调增多交的所得税后期还会调回来。因此,咱们再做个小结——由于折旧年限差异导致的现在多交税,叫暂时性差异,因为未来还能补回来。在企业会计准则下,我们就不能直接将补的这部分税确认为费用,而应该按照资产的定义把它确认为一项资产,这项资产名称就叫递延所得税资产。因此2021年所得税正确的分录:借:所得税费用
252.5万(250+永久性差异罚款10*25%)
递延所得税资产 25万(暂时性差异折旧100*25%)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277.5万现在我们可以回答文章开头的提问了,三国演义公司2021年应该缴纳277.5万企业所得税。其中罚款10万补交所得税2.5万,这部分是永久性差异,交了就交了回不来了。其中折旧税会差异100万补交所得税25万,这部分是暂时性差异,现在多交未来可以少交,符合资产定义,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的,就要将这25万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最后整理了一份盈亏平衡分析模型,动态图,能自动分析数据,文末留言评论:“需要”,私信我免费获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递延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