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会发展起来吗为什么没在改革开放初期抓住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这片红土地和老区人民始终牵挂于心。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视察时提出“自觉把新发展理念作为指挥棒用好”等重要要求。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江西视察,进一步提出“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重要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着眼高质量发展的大局大势,深刻洞察江西省情民意,为新时代江西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一、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是肩负“作示范、勇争先”使命的必然抉择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特征。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西“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是对江西干部群众传承红色基因、争创新时代“第一等的工作”的殷殷嘱托。高质量发展是“作示范”的时代主题,跨越式发展是“勇争先”的必然要求。江西广大党员干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好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首要战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召唤。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阶段意味着发展理念的深层次变革,意味着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意味着增长动力的全面重塑。从基本遵循看,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从战略目标看,高质量发展是“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中低端”转向“中高端”的发展;从基本路径看,高质量发展是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相统一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旧貌换新颜。但总体来讲,发展不足仍然是主要矛盾,城乡发展不平衡明显,欠发达仍然是基本省情。对于江西来讲,踩准时代的“鼓点”,登上高质量发展“列车”,实现跨越式发展,不是想不想、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必须干、要干好的事情。否则,江西就会落后于时代前进的脚步,就无法改变经济欠发达的状况,就有负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有愧于长眠于江西这片红土圣地的无数革命先烈。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是决胜当下的必需。2019年,江西全省生产总值达到24757.5亿元,为2015年的1.5倍,年均增长8.6%。但是,与全国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从经济总量看,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在中部地区6省中列第5位;从经济结构看,以钢铁、有色、建材等资源型传统型产业为主,经济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水平还不够高。同时,江西是农业大省却不是农业强省,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江西面临着做大总量、做优质量的双重挑战。作为有着4600多万人口的革命老区,江西只有抱定“后发更要高点起步、大步跨越”的信念,坚定不移走好“创新路”、用好“改革招”、打好“生态牌”,才能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逐步缩小与发达省份的差距,才能真正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近年来,江西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和道路砥砺前行,明确把推进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为首要战略,发展的成色更纯、底色更亮、根基更牢。图为2020年5月22日,江西省南昌市的地标建筑——八一大桥。 人民图片 徐国亮/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是制胜未来的出路。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版图。自主创新是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才能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实现赶超。这些年,江西坚持创新引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2019年研发经费投入比上年增长23.7%,增速居全国第2位、中部地区第1位。但由于底子比较薄、基础比较弱,江西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1.5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68个百分点。面向新发展阶段,江西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就必须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发挥最大威力,打好高质量发展“主动仗”,跑出跨越式发展“加速度”。二、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推动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和道路砥砺前行,明确把推进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为首要战略,在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上迈出了坚实步伐。7年来,江西综合实力稳步增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区域发展更趋协调,生态优势巩固提升,人民生活日益改善,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赣鄱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产业转型升级提质提速。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江西,要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近年来,江西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做强产业这个“主支撑”,在扩量提质中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强力实施“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重点推动有色金属、电子信息2个产业规模迈上万亿级,装备制造、石化、建材、汽车等6个产业规模迈上五千亿级,航空、中医药、移动物联网、虚拟现实(VR)等N个产业规模迈上千亿级;扎实开展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行动,力促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聚焦主导产业,每年分别至少引进1个总投资超50亿元、20亿元的产业项目;着力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实施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6.1%,比2015年提高10.4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及时出台应对疫情、复工复产、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等政策措施,创新建立由省领导任链长的产业链“链长制”。前三季度,江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7.8%。江西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做强产业这个“主支撑”,在扩量提质中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作为2020世界VR产业大会的一项重要内容——2020VR/AR产品和应用展览会在南昌举行。图为2020年10月20日,江西南昌绿地国际博览中心,市民在体验VR观影。 人民图片 徐铮/摄深化改革开放提质提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西要推进改革开放走深走实,统筹推进各项改革任务,确保干一件成一件。江西是一个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省份,但区位条件独特,是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辐射带动的重要区域。近年来,江西加快构建“一圈引领、两轴驱动、三区协同”区域发展格局,大南昌都市圈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沪昆、京九高铁经济带加快建设,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迈入快车道,赣东北开放合作和赣西经济转型势头强劲;深化“放管服”改革,“赣服通”平台累计上线政务服务事项6778项、电子证照153种,实名用户已达2160万,占全省人口总数的46.6%;扎实开展政务服务“好差评”国家试点,98.7%的企业对营商环境给予满意以上评价;积极开展进境与沿海同价到港、出境与沿海同价起运、通关与沿海同等效率“三同”试点。2019年,全省进出口总值3511.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35.8亿美元。今年前三季度,进出口总值3048.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4.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1.3%和7%。城乡区域统筹提质提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江西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推进农业现代化,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让农业农村成为可以进一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近年来,江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出了一条城乡协调发展、融合发展的路子。深入实施农业结构调整“九大工程”,大力推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累计完成13万个村组整治建设,70个县实现城乡环卫全域一体化第三方治理;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25个贫困县全部脱贫退出,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特别是,江西切实扛稳粮食安全责任,2019年粮食总产量431.5亿斤,连续四年稳定在430亿斤以上。今年虽然遭遇了鄱阳湖流域超历史大洪水,但早稻产量仍然达到129.3亿斤,较上年增产4.1亿斤,预计全年粮食将再获丰收。生态文明建设提质提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要求江西依托生态优势,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近年来,江西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为契机,把巩固提升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前提。加快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拓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通道;大力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同步提升发展的“含绿量”和“含金量”;大力实施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统筹抓好“五河两岸一湖一江”系统治理,全面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2019年,单位GDP能耗比2015年下降17.6%;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98.9%,比2015年提高12.7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35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降低16.67%;率先实现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设区市全覆盖。江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图为2020年10月14日,江西省峡江县幼儿园通过参加搬运瓜果、冬瓜举重等趣味比赛,提高孩子们热爱劳动、爱惜粮食的意识。 人民图片 陈福平/摄民生保障改善提质提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心的基础在民生,民生的实质是民心,要求江西持之以恒关注民生、坚持不懈保障民生、扎实有力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近年来,江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大力实施社会保险“全民参保”计划,健全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制度,城乡低保标准、城镇“三无”特困群众供养标准和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稳步提高;加快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近4年城镇年均新增就业5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在3%左右。2019年,全省财政民生支出达5173.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比2015年提高3.5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江西大力开展“保用工、稳就业”专项行动和“开发区百万大招工”行动,组织“点对点”接送务工人员。前三季度,新增城镇就业35.56万人,完成年计划的96.1%。三、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奋力开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境界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科学审视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新挑战新机遇,为我国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大方向、确立了大框架、制定了路线图。奋力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开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境界,必须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江西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增创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也是江西开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境界的战略所向。要坚持向特色优势要竞争力,深入实施“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落实落细产业链“链长制”,不断做优做强做大航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加快打造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抓住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扩容、“两新一重”建设加速等机遇,结合编制“十四五”规划,加大项目谋划和推进力度,以项目提速促进投资提效、发展提质;立足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顺应消费品质化、个性化、绿色化、服务化趋势,促进线上线下全场景融合、全业态联动、全渠道共振,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坚持向创新创业要活力,主动拥抱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入开展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行动,不断完善成果转化和激励机制,努力创造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用足用好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江西分院和中药国家大科学装置等国家级创新平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形成更多“从0到1”的突破和“从1到N”的拓展。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当前,我国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相互交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着眼解决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实际问题,用好改革“关键一招”,走好开放“必由之路”,在推进改革开放走深走实中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和全社会创造力;持续推动思想大解放,摒弃“事事找惯例”的路径依赖,把“放管服”改革引向纵深,加快打造“赣服通”4.0版,推进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打造全国政务服务满意度“一等”省份;大力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打造内陆双向开放新高地。共享高质量发展新成果。要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的新起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扩大援企稳岗政策受益面,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就业;突出“全覆盖”“可持续”“高质量”,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切实解决群众在住房、医疗、社保、就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优化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供给,统筹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网和社会保障网;总结推广疫情防控群防群治经验,完善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新时代新使命,新阶段新担当。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绘就了“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蓝图。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凝聚起“作示范、勇争先”的磅礴力量,在新发展阶段开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境界,奋力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作者:中共江西省委副书记、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长
谢邀!今天我们重点谈建国以后!江西解放前二十年情况有兴趣看看下文。回答这个问题,我的其实内心非常沉重。我把建国以后江西的老领导人以及工业数据极其简单的陈述一下,因为只有了解,你才能知道问题的症结在哪儿,所以今天我写一个流水账。这个问题或许前半段可以和江西属于华东还是华中一起谈。本图很重要,请仔细看江西在江渭清以前,也就是L出问题前。实际上先属于中南局,1954年中南局裁撤后,1960年江西再划入重新办公的华东局。不过1972年前江西的主要领导实际上都是来自四野系的华中(中南)。一直到1974年底江西才迎来第一位华东区领导江渭清(虽然出生湖南,但一直以来都是在华东工作,也是原江苏省第一省委书记,2000年江书记病逝于南京)。我小时候正值国家首提西部大开发之际,因为又双叒叕没有江西的事,当时老师非常气愤的说出了一句话:江西江西,不是东西!虽然过于愤青,但确实是说出了江西他们那几代人的委屈。从1954年开始,江西实际上越来越好。那个年代,越早辈人经历的江西透明越严重,也越心寒,也更觉得越委屈。当时中南局以京广线为主要建设目标,把江西以国立中正大学为首的大量高端工业、教育资源拆除搬迁至京广线,留给江西的只有满目疮痍。1953年—1956年,苏联对新中国工业领域的156个援助项目。江西规划的是三个为全国输血的挖矿项目。1956年苏联援华结束,江西工业处于历史排名最低谷。1960年江西划入华东区以后,出现了极其尴尬的情况,有四野背景的江西LD在华东局(三野)拿不到资源,但基本不用被抽血,此时江西的情况开始好转,但也只是相对自己而言,实际性还是非常落后。1960年划入华东区时工业极其薄弱1964年,因为中苏交恶影响,中国开始大规模建设大三线。整个华东区域都在一线、二线范围,其中安徽和江西作为唯二的省份划入二线,不过安徽实际上比江西好些。三线建设时期,湖北、湖南、贵州、川渝、陕甘都得利颇多。此时江西虽然三线红利极少,但境遇还是在改善。1971年,华东区要求下,国务院、中央军委于决定将上海交通大学机车车辆系以及同济大学铁道工程专业并入上海铁道学院,更名为华东交通大学,迁往江西。但1978年因各种原因,华东交通大学与上海铁道学院各自继续办学,只能说江西没有运气。公允而言华东区对于江西也不算很好,大多数时候也是忽略。但对于江西这个没有在国家上层设计大的红利范围内的省份,在华东也算过了好日子,那时的江西没人打扰就是好日子。文革时期江西工业排名1978年前老工业区总体集中在京广线,京津唐、东北、陕西、山西、甘肃,川渝三线建设时期一直到1980年左右结束,中国工业第一个建设时代结束。1978年—2002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第一阶段时期。尤其是1994年以前,这时中央对地方实行税制承包,中央财政比较紧张。非常有限的资金只能大力支持副省级城市和直辖市。所谓沿海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等5大综合性经济特区,没有给予相关级别的经济体量和给予了相关级别的经济体量相差非常大。江西这一阶段,也并没有江西什么事。这一阶段,江西逐步进入本土人建设时期,可惜效果不尽人意。本土官员实际上非常无奈,基本给江西说不上话。本土人员评价最好的是万绍芬,但不是纯粹本土背景,万绍芬是当时很难得的能跟上面沟通的人。那个交通不便,资金不够,又和上层说不上话的年代,是江西最边缘的时期,所谓的存在感是现代人无法想象的。以毛、双舒为代表,在大时代背景下又没有央企工业工作背景,无法解决省内原国有企业问题,也就只能搞搞农业。非常巧合的是万绍芬、白栋材两位好评的领导,都是即能跟上面说的上话,又有工业工作背景的人。毛、双舒时期是江西自从划入华东区以后江西的工业低谷。不过江西人有一个刻骨铭心的特质,就是历届政府不管本土还是外省领导一定会修路,这一时期也一样。1996年1月28日,江西境内第一条高速公路,南昌至九江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2004年,江西出省主通道和省会至各设区市公路全部实现高速化。2014年,江西成为中国第三个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省份。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088公里。近日省政府又提出到2025年年底,江西将力争实现全省革命老区80%以上的县通两条高速公路,并逐步提高乡镇30分钟以内上高速公路覆盖率。可能千年的教训太深刻了,顶层设计又说不上话,或许也只能做这个吧。1994年中国实行分税制改革、2001年后入世,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此时,单纯的沿海城市因为本土资源有限,如果不与内陆省份实行铁水联运,无法满足出口需求。因而沿海和内陆开始加强联系。2002年应时任国家副主席的曾庆红邀请,上海市市委副书记孟建柱出任江西省委书记。孟书记有上海工作背景,所以孟时期也是江西和上海合作最好的时期。这一时期是江西目前公认的大发展时期。2003年7月孟书记提出“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战略定位,“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这一战略到现在为止都是江西的大战略方向,孟书记也是江西领导中第一个公开提出,江西最终必须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的人。孟建柱对于江西县域和镇级工业有大贡献,极力推一村一品、一镇一品,一县一品,从基层稳住江西工业基本盘。可以说孟书记重新构建了江西的工业生态,是江西新千年的设计师。2020年,竞争力智库、中国经济导报社和北京中新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机构在北京联合发布《中国乡镇综合竞争力报告2020》,报告显示2020中国百强镇分布在全国10个省份,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其中江苏以36个百强镇居首位,广东、浙江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广东占32个、浙江13个、山东7个、福建4个、河北4个、河南1个、贵州1个、湖南1个、江西1个。其中,江西、湖南各有1个镇首次跻身中国百强镇名单。报告还揭晓了2020中国中部百强镇,在中部百强分别为安徽41个,其次分别为江西20个、湖北19个、河南16个、湖南3个、山西1个。江西基层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六普、七普常住人口变化2021年,中国公布了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十年江西常住人口增加1.39%,常住人口增长率超过湖南的1.13%,湖北的0.9%,弱于安徽的2.39%。四省的不同发展路线证明,单纯基层强势比单纯强省会更容易留住人口,而安徽在基层强势基础上的强省会策略才是留住人口的最大利器。江西方向对了,只是只走了一半路。孟建柱时期江西工业加速增长。接着说回孟书记离开江西时的2008年,那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出口逐步进入3.0时代,但13年以后开始提速才为大家所了解,这一时代主题就是融入全球供应链,而江西则是需要融入国产供应链。只是08年到13年主题是构建国内消费,同时高铁时代来临,各省开始逐步构建至少一座大城市。但这时国企和副省级作用越来越弱。国企的管理思维已经落后以华为为代表的民营企业。这一期间江西虽然经历S卖江中、南钢,B迫洪客隆等民营企业也卖的六年无为而治。但孟书记的政策他没有废除,只是没有发展,没有顺应时代在构建好基层以后塑造一个核心。问题出在三产,也就是没有构建一座消费型城市,没有做大南昌。当然有部分反南昌的朋友不认同,那没有办法,数据就是如此显示的。S时期江西的工业排名在上升,而且和临省的差距在持续缩小。但GDP排名在下滑,差距在拉大,问题是三产!S离任时江西工业也增长到全国1613年以后江西经济业态发生变化。本土公务员虽然依然无法和上层说得上话、依然无法拿资源,但不用在弄农业了,他可以招商!初来南昌有头发的吴晓军一年后离开南昌时没有头发的号称招商狂魔的吴晓军!而恰恰也是2013年,这年的3月,原北京政法委书记强卫来到江西就任省委书记,江西的发展重回轨道。强卫吸取98年胡长清事件的经验,没有将苏荣余波扩大,小范围处理事件,这样不至于导致江西政府停摆。虽然史文清 颜赣辉 肖毅等苏荣余N多年以后才被揪出来,但江西的大局却能向上。就这一点,强卫也是江西的大功臣。其次在十三五规划中,强卫真知灼见、力排众议,确立了南昌的高铁和铁路枢纽地位。在过往的规划中其实都不是以南昌为中心,比如十二五规划是以鹰潭为核心,比如合福走了上饶,似乎也没有给上饶带来腾飞,并不是上饶人不行,而是地理上没有凝聚全省资源的能力。从数据来看,十三五规划以南昌为核心以后,江西各地市的客运量都大幅增长,并且增长速度远超全国客运增长速度。同时江西经济增长速度也大幅提升。鹿心社时期在坚持原先既定方针的基础上提出南昌经济圈概念,才有了近十年江西大发展。2013年—2018年,是江西赶超的时代。2021年已经有希望成为中国十大工业强省的江西好了,简单介绍完后,我们对几位老人简单梳理(现任不予以评论)。最好评的几位有:邵式平、江渭清、白栋材、万绍芬、孟建柱、吴新雄、强卫、鹿心社,一共八位。邵式平和万绍芬是本土派,但都有在民国读过大学,两位的学历在历届老人中都是佼佼者。不仅如此,他们都有他省和zy工作经历。剩余六位,只分两类:zy工作经验(鹿、白)和发达省份工作经验(江、孟、强、吴),而且基本是江苏、上海背景。江西真正问题是上层设计的问题!历届规划,江西都处在边缘。邵式平,这位把后半生献给江西的革命先烈,为江西殚精竭虑,直至灯枯油尽,燃烧自己照亮江西。但依然无法左右国家大布局。只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把事情做到极致,巧妇毕竟难为无米之炊。江渭清则是基本控制江西wg动乱,提前把江西的方向转移到经济生产上来,但对于国家层面他依然没有办法左右,只能守好自己一方水土。生如浮萍,随波逐流?不是的,有没有人注意到1950到今天江西湖南两省工业转换?1950年江西工业排名全国13,湖南排名全国15。中南局以后江西工业排名进入底谷,尤其是2000年前,江西工业从未踏入全国排名二十内。湖南则在78年以前一路凯歌,随后基本钉在全国十一位左右。但到2021年年中,江西的规上工业营收和利润已经实现对湖南的双双反超了。七十年的江西,本就是一个励志的故事。当然2002年-2008年奠定江西大发展的孟建柱时代,不仅要感谢孟书记,更要感谢曾主席。能吏+强援,才是解决江西问题最好的办法。而同样的经历,安徽早就进行中。江西的几个问题,交通问题,鄱阳湖问题,消费不振问题(也就是南昌核心问题),行政区划问题。没有上层支持,依靠自己根本无法解决。但曾经也有这些问题的安徽却依靠人的努力,已经解决了。江西确实应该以安徽为榜样。我特地要说一下,南昌GDP占全省GDP必须25%以上,但尽量不要超过30%,这个纬度目前比较合适。低于25%,无法做大消费、无法集中资源做高端产业。但高于30%会挤压县域地市资源,造成县域地市崩溃和生育率衰退。有兴趣可以研究一下,一城独大和生育率的关系。最后,关于江西我想再补充两个方面,前世和希望!第一,前世:江西的贡献对于江西的贡献我并不想说太多,我就说说冷门的抗战吧。这是国民政府统计国军各省出兵人数,江西共出兵947722人,排全国第四。而我军八路军、新四军没有统计在内,我军江西更是绝对的主力,55年共和国授勋1/5的将军来自江西。单算国军方面,江西出兵人数/总人口=5.39%,抽丁比还大于出兵人数更多的四川、湖南等省,但江西的抗战功绩似乎没有人知道。吃蛋糕多少并不取决于你做了多少蛋糕。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江西人收起自己的怨气,多想想怎么解决问题,多想想怎么学习安徽。但宣传还是要宣传,这也是为江西贡献的一部分。安徽从1992年开始基本解决上层问题,至今已经连续29年,从未间断,而且预估还会更长。第二,希望:进击中的江西人,不需要你知道。70年江西逐步起来,跟江西人至下而上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我们从江西医学院的奋斗史可见一斑。中正大学被分以后,江西顶级医学院中正医学院也被搬迁。中正大学和中正医学院是两所学校。中正医学院是一所私立学校,而中正大学是国立学校。这两所学校都是熊式辉先生一手推动建立。中南局实际上是把熊式辉先生为江西建立的高端教育抹去,江西的现代江西基础退回到了李烈钧先生时期。话说中正医学院(后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建立之时,国民政府认为江西不需要两所高等医学院校,险些要关闭江西医学院前身——此时已经改名为省立医学专科学校的1921年成立的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后经过各界争取才勉强保留。中正医学院搬迁后,江西医疗资源一落千丈。扛起了江西医疗大旗,居然就是这一所险些被关闭的学校。不久,省立医学专科学校改名江西医学院。江西医学院实际上用二流的资源创造了奇迹!南大一附院常年居于中国百强医院。希望我有生之年能看见,江西医学院超过原中正医学院改编的第三军医大学。顺便说下,著名钢铁直男饶毅先生就是江西医学院著名校友。最早分离出SARS病毒并最先提出果子狸是SARS冠状病毒宿主的科学家管轶先生同样也是江西医学院著名校友。不过很好笑,这两位巨擘在国内都没有评为YS,但预计去国外YS随便拿。江西医学院的努力并不是个例,无独有偶!2017年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结果公布,江西财经大学的统计学科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出乎外界意料的获得A-等级。统计学院作为江财的小学院(本科一届仅有一个专业两个班)有此成绩非常难得,这离不开一批以江西泰和籍为首的教职工的努力。罗良清敏于行而讷于言!用自己的方式,闷声努力,为自己也为江西做贡献,是很多不知名的人正在努力的事情。他们并不需要别人知道,他们只求对得起自己,对得起江西。非常巧合!原南昌市委书记,一年掉头发的招商狂魔吴晓军书记也是江西泰和人。以拓荒形式来江西,打造江西电子产业基础的文开福也是江西泰和人。而孕育他们、人杰地灵的庐陵,这几年也是闷声做工业,不骄不躁,悄无声息的引领整个江西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今年1至7月,江西省电子信息产业完成营业收入3426亿元、同比增长37.5%,实现利润201.4亿元、同比增长72.1%,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七位,利润居全国第六位。在欧菲光事件和立迅事件双双打击下,居然逆势超越重庆,成为全国第七。虽然今年主要是靠南昌,但吉安这十几年实在功不可没。事实证明,多点爆发的江西的电子信息产业抗风险性非常强。江西发展并没有大问题,只是需要上面一把火。但要点这把火,等是等不来的。需要全体江西人或许不只一代人去努力实现。令人欣慰!一群庐陵人为代表的江右人,仿佛让我看到了江西复兴之光。最能代表江西文化的庐陵文化,仿佛要照亮江右大陆。引用2015级清华江西选调生谢淘博士的话结束本文:“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家乡摆脱贫困,而不是摆脱贫困的家乡。”当时清华大学一个校领导专门指出,江西籍学子是返乡率最低的,比一些西部落后省区还低不少,这个言论对谢淘触动很大,于是,谢博士选择从自己开始改变这一切。总有些人在不知名的角落,用自己的方式改变这个世界!有些事,总要有人做。江西问题很多,需要你来解决。江西问题很大,需要你来解决。江西就差你的一点一滴。现任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代理县长——谢淘——————本文特别鸣谢酱菜小学弟文杰Ikaros提供的客运流量信息以及酱菜统计学院努力奋斗史。知乎博主 @李狗嗨 和 @Huey Hu 提供谢淘博士归乡事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西会发展起来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