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波的作品有哪些特点?


2022-10-23 08:40
来源:
兰州尚唯美画室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发布于:甘肃省免费获取
徐悲鸿擅长中国画、油画和素描,在创作上他以“师法造化,寻求真理”为原则。在素描方面,徐悲鸿成绩卓著。他的素描既是绘画训练的习作,为他的国画和油画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同时又是具有欣赏和研究价值的艺术品。其一生中,仅画人体素描就不止千幅。徐悲
  一、徐悲鸿及其艺术创作介绍
  (一)徐悲鸿的生平  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屺亭桥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出身贫寒,父亲是个小有名气的画家,自幼承袭家学,研习中国水墨画。1918年,他接受蔡元培聘请,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1919年留学法国,后又转往柏林、比利时研习素描和油画。学习画画、素描,观摩、研究西方美术。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新中国建立后,任首届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xxxx、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等职。
  (二)徐悲鸿的创作  徐悲鸿最突出成就是,他是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徐悲鸿长期致力于美术教育工作。他发现和团结了众多的美术界著名人士。他培养的学生中人材辈出,许多已成为著名艺术家,成为中国美术界的中坚骨干。他对中国美术队伍的建设和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无与伦比,影响深远。  徐悲鸿的美术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广搏的艺术修养,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在我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美术代表作有油画《田横五百士》、《徯我后》、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其中一九四零年作的《愚公移山》是中国人民喜爱的一则寓言,它教导人们:只要有坚强的毅力,持之以恒,终能战胜一切困难。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但徐悲鸿坚信:中国人民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艰苦奋战,一定能够移掉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两座大山——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一定能够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画面上愚公白发长须,挂锄而立,开山者体魄健壮,挥锄掘石,整个画面表现了坚卓的精神和强劲的力量,给人以巨大的鼓舞。画家巧妙地使西洋的素描技巧和中国画的线描相结合,使画面的空间感、体积感、量感和质感表现得非常充分,人物栩栩如生,开中国人物画之先河。  徐悲鸿1940年作愚公移山  徐悲鸿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山水、花鸟、走兽、人物、历史、神话,无不落笔有神,栩栩如生。他的代表作油画《田横五百士》、《徯我后》、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明解放的向往。他常画的奔马、雄狮、晨鸡等,给人以生机和力量,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尤其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界,几近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
  二、徐悲鸿的素描创作  在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史上,素描教学最为严格、最系统化、最有影响力的当推徐悲鸿。徐悲鸿本人无论是对欧洲艺术的探索,还是对中国画的革新,无一不是首先通过素描这条途径而取得成功的。虽然徐悲鸿之后,由于我们在观念认识上的拓展与变化,素描所涵盖的内容更加丰富与宽泛了,然而徐悲鸿所倡导的写实主义手法,不但没有过时,而且对于医治当前美术教学和创作上的“空洞浮泛之病”(徐悲鸿语),高扬现实主义美学追求,仍然有着深刻的启迪作用。
  (一)徐悲鸿重视西方素描  素描,本来就是一个完全来自西方的概念,十以前,素描只是从属于壁画等画种的草图,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开始将素描作为工场教授徒弟训练造型能力的手段,美术教育实际上是在画家的作坊中进行的。十六世纪,意大利卡拉齐兄弟创办的波伦亚美术学院将素描教学系统化,从此,用单色材料进行古希腊罗马雕像石膏和人体写生的方法成为西方美术学院造型训练的基本课程,同时也成为衡量学生写实能力的标准。徐悲鸿对这一写实训练手段极为推崇,他把“素描者,艺之操也”这一法国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的名言奉为信条,徐悲鸿认为: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它能够培养正确的观察与思维,分析与综合的能力,亦即科学的造型观。素描不仅是绘画基础训练的一种手段,素描也是区别于其它画种的一种绘画形式,同时还是研究造型艺术规律与表现形式时的本质语言。  造型基本功夫的深厚和基础技术的开阔,是每一位优秀画家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之一。徐悲鸿说:“素描在美术教育上的地位,如同建造房屋打基础一样。房屋的基础打不好,房屋就砌不成,即使勉强砌成了也不牢靠,支撑不久也会倒塌。”因此,徐悲鸿在美术院校竭力倡导在文艺复兴中奠定基础的西洋素描法和人体解剖学、透视学等造型科学作为造型基础课程。他强调:“研究绘画之第一步功夫即为素描,素描是吾人基本之学问,亦为绘画表现唯一之法门。”他在当时的文化氛围中,认定了以写实主义复兴中国美术的位置,并在他自己的作品中反映出了他富有生机的价值取向和新的审美判断标准。  徐悲鸿将“学科学必学数学”、和“学艺术必学素描”相提并论,肯定了素描的科学性及对与否的标准,他的这种认识是建立在他对东西方美术深入研究和洞察的基础之上的,他说,素描可以培养一个实事求是的头脑,可以训练严密思维的逻辑,这对于一个画家是不可缺少的。就像音乐练琴,舞蹈练功,所有复杂深奥的学问,都必须依靠最简单的训练方法,绘画所依靠的就是素描。他认为,素描是我们通向自然和通向心灵的最直接通道,是进行师法造化的造型能力培养的必由之路,也是打开艺术大门的钥匙。
  (二)徐悲鸿素描的东方神韵  徐悲鸿本人的素描有着明显的中国气派,他十分清楚中国绘画的本性和独特价值之所在。徐悲鸿早年曾在他父亲的指导下,临摹过《吴友如画宝》,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期间,他结识了著名画家陈师曾,饱览了故宫历代名画收藏,从中接受了传统的绘画素质。在研究西洋素描的同时,徐悲鸿对我国唐、宋艺术传统推崇备至,他的“古法之佳者”,指的就是重法度、精勾勒的以唐宋画为代表的写实中国画,他主张必须继承中国现实主义的传统,吸收世界上优秀的宝藏,以建立中国的素描体系,而以线造型则是中国绘画的重要特征。徐悲鸿认为,线能使素描更有表情,更有力,更概括。线条是最有生命力的因素,全用明暗是刻板的,通过线条和明暗的结合,才能赋予素描以力量与生气,认为这是现代的观察和传统形式的结合。其实,从欧洲的绘画发展史可以看出,线也始终占居着重要地位,历代大师在素描中用线表达各种不同的感情,使画的表现力增强,很具普遍性,大师们的素描几乎没有不用线的,米开朗基罗、拉菲尔、安格尔、康波夫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发挥了线的表现力。然而,就素描要素中线条的形式美感和性情表现力而言,中国绘画较之西方在理论和哲学层次上有着更高、更丰富、更深奥的认识。早在1000多年前,南齐画家谢赫就提出以“骨法用笔”为技法之纲要,以“气韵生动”为审美主旨。单就中国人物画的衣纹,就归纳有十八种描法。中国有着众多的光照千秋的线描大师,像顾恺之、吴道子、展子虔、阎立本、李公鳞、张择端、陈洪缓等等。  中国画把线条视为表现手段的支柱,古代和现代的画家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了干变万化的线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徐悲鸿运用国画的线描勾勒之传统技法于素描中,对于明暗素描,增加了线条美的感受。我们从徐悲鸿的人体和肖像素描作品中,可以看出,外柔而内刚、外圆而内方,既吸收西方绘画之精华,又融中国传统技法之长,在素描的中西结合、线面结合上很有独到之处,是极为成功的。我们知道,客观物体并不存在“线”,“线”只是面的压缩,只有位置和长度,没有宽度和厚度。但是,千百年来,我们的先辈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视觉形象中,根据生活经验与判断,认识到“线”与物的联系,自然而然地知道,凡是有一定空间、结构和运动的物体,都是可以用“线”来表现的;认识到线条是构成物体视觉形象最根本的要素,是表现物体最直接、最明确也是最富有概括力的手段。中国的线条更具有特定的审美内涵,更为稳定和自由,徐悲鸿素描中的线并非铁丝框框,而是根据模特儿的启示,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对模特儿的观察理解,判断而得出的。徐悲鸿的用线是和表现层次结合起来的,和表现体面结合起来的,特别注意线的衔接和穿插,徐悲鸿的线既是标志结构的,又是标志明暗的,这首先取决于他对形的认识,没有这个认识,就不可能知道线的来龙去脉。徐悲鸿将线和明暗结合起来运用,他深谙传统白描、勾勒的简练传神之妙,在素描中吸收了它们的优点,形成了自己的造型技巧。他的素描既融合了西洋素描的方法―解剖、比例、透视、空间、明暗块面,又有我国传统的造型规范―虚实、轻重、转折、顿挫,其用线勾勒和明暗关系的微妙处理,既能表现明确的结构,又符合中国人的欣赏习惯。  徐悲鸿的素描不是一种样式,而是一种体系,它不同于所谓“全因素”的造型观念。徐悲鸿潜心于中西美术的实践,对中西艺术有着透彻的理解,有着精湛的中西绘画技巧,更有着“西体中用”的明确思想,因而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风格。
  三、徐悲鸿素描作品的艺术特征——以自画像为例  徐悲鸿站在中西文化的高度,怀着复兴中国美术事业的强烈责任感,高举“师法造化”与“写实素描”两大旗帜,选择了从素描入手,吸收西欧优秀的、科学的技法来发展中国画的道路。他说:“在艺术上要走写实的路,应该在我们国家多培养这样的人才。”徐悲鸿认为那些表面华丽的作品,虽风靡一时,却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他在《新艺术运动之回顾与前瞻》中说:“总而言之,写实主义足以治疗空洞浮泛之病。”他说:“以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草草了事仍无功效,必须有十分严格的训练,积稿千百纸……”才能把眼睛训练到明察秋毫,把手训练到随心所欲,把思维能力训练到能够符合唯物辨证法。  徐悲鸿的素描绘画多以希腊、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经典石膏模型和人像起步,这些模型和人像造型精到,典雅概括,又均为静态白色,没有复杂色彩的干扰,比较容易把握其明暗调子的变化,对于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提高审美水平,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徐悲鸿重视真人特别是真人裸体的写生,因为他所崇尚的现实主义学说所研究的主要对象就是人及其活动。他说:“振之道无他,以人之活动入画而已。”人是自然物体之一种,是万物之灵,人体美是自然美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子,人的一肢一体无不象征着物质世界与灵性世界亿万年运动与演化的最高境界,而人在裸体时则更能充分体现其形体美。徐悲鸿把研究真人裸体看作是培养艺术家最重要而严肃的任务之一,他认为,婀娜多姿的人体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情趣,在研究人体模特时学生要学习艺用解剖学,掌握人物基本形态,学习色调运用方法和解决色调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协调能力,储备大量专业基础知识。  徐悲鸿认为素描写生具有三方面的功能,即培养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也即眼、手、脑三者的综合训练。而写生过程中的分析与综合是素描极为重要的法则,我们在素描训练过程中诸多的欣喜与烦恼,差不多都与观察时的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以及粗与细、长与短、虚与实、明与暗……能否得到正确的处理有关。徐悲鸿把《礼记中庸》上的一句话“致广大而尽精微”用在素描教学上,来指导观察、分析、综合造型的训练,确是十分恰当的。所谓观察,首先是果敢而完整地抓住特定对象的特定感觉,这个特定的感觉阶段,亦即事物的表象阶段,这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开始。徐悲鸿要求学生在观察时眯缝着眼睛看整体,看主要的东西,写生时力求简练概括,抓住要害。当我们观察了事物表象的各个方面之后,紧接着的任务就是以这些表面现象为向导,深入到事物的内部去探究它的实质,从“致广大”到“尽精微”,亦即进入分析、理解的阶段。这个分析理解的阶段,就是借助几何的成份,如横线、直线、角和面的平衡关系以及各种几何体如圆椎体、立方体、球体、圆柱体还有物体各部分的关系形成透视线的联系等进行比较与测定,事实上,这个几何分析也是形体概括的前提。若以人体为例,就需进一步研究对象的解剖结构,对于模特儿的皮下肌肉、骨架、运动以及形体各部分的连接作深入的艰苦的分析,注意部分与部分,内部与外部的联系,力求做到“尽精微”。这个分析、研究、理解对象内部规律的阶段,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我们在素描的实践中深切地感到,科学的分析不是对物象认识的起点,而艺术的综合才是我们认识的起点与归宿,才是使分析更具整体性质,更有目的性,才能达到“致广大”那样最初新鲜而明确的要求。“尽精微”应始终在“致广大”的统领之下,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各种关系的脱节和失调。所以我认为,“致广大”与“尽精微”的顺序是不能颠倒的。由“致广大”开始,经过大脑的思维、分析、判断,将繁复的表象进行能动的改造,深化了感觉,从而取得对事物的“广大”更正确、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完成更高层面上的质的突变。最后达到细节与整体的浑然一体,“广大”与“精微”的高度统一。徐悲鸿提出,“但取简约,以求大和,不尚琐碎,失之细微。”他的素描远观其势,近取其真,既摄人心魄,又耐人寻味。事实上,现代造型能力的培养,主要应体现在能动造型方面,也即“创造”造型方面。画家造型能力的高低,能否畅快地发挥其聪明才智,首先看他是否具备“致广大”的意识,无论你是从大处开始还是从局部着手,整体造型应当看作是表现对象的最高原则。画中国画就不是看一眼画一笔,而是下笔成型,所谓“意在笔先”的“意”,其中就包括着整体造型之意,“广大”之意,这个“意”,首先就来源于整体的观察。整体观察,也不仅仅是个观察方式的问题,同时它也是一个审美要求的问题。“精微”是一种功力,而“广大”则是一种境界。“精微”是有舍弃的“精微”,“广大”是有内涵的“广大”。艺术家是从自己的角度来探寻现实世界的秘密,更需要饱满的激情与澎湃的活力。徐悲鸿作为一个艺术家所具备的重气节,重品德,重情义,重真理的修养,无不体现在他的教育思想和艺术作品之中。整体造型,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注意整体,已经成为老师们在课堂上反复唠叨的口头禅,然而在教学的实践中,最大的麻烦还是出在这里,所以,徐悲鸿把“致广大而尽精微”多次写赠给他的学生,确是特别中肯的。  徐悲鸿1924年作自画像  这里以徐悲鸿的自画像为例,画家主张的以人物为主的严格的素描写生是其现实主义艺术理想的核心内容,“致广大而尽精微”是其素描训练的教学纲领,加之他提出的“位置得宜;比例正确;黑白分明;动态天然;轻重和谐;性格毕现;传神阿堵”所谓“新七法”的基本法则,构成了徐悲鸿以西方古典主义学院艺术为参照以中国绘画重意趣、重诗意为审美指向的美术教育体系。  这些年来,我们的一些院校素描基础教学成绩普遍下降,经济大潮的冲击和现代思潮的影响,使一些学生和老师对严格的以尊重客观物象为根本的传统素描教学表示怀疑和不信任;重温徐悲鸿的素描观,使中国画特别是人物画建立在坚实的写生基础之上和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直接面对鲜活的人生,建立并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素描体系,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四、小结:  综上所述,若是专以民国画坛而论,徐悲鸿的素描基础论,是针对作为造型艺术和唐宋传统派和写实革新派而言的,并不针对作为非造型艺术、综合艺术的明清传统派和现代革新派而言。所以,他是对中国绘画有突出贡献的,明清传统派的繁荣、衰落和现代革新派的大盛、不振都与他倡导的素描理论无关,尤其在衰落、不振的情况下,更不能归咎于徐悲鸿的素描论。
  参考文献:  [1]董政宏.素描与油画艺术语言分析——以徐悲鸿为例[J].美术大观,2017(9):56-57.  [2]袁悦.试析艺术家的自画像[D].湖南师范大学,2004.  [3]程俊礼.直面现代:20世纪中国艺术家自画像的发生[J].美术研究,2013(2):109-111.  [4]姜苦乐.国家的轨迹:跨亚洲比较中的徐悲鸿与康普[J].美术,2013(10):97-99.  [5]肖桥华.素描在艺术创作上的当代性思考–试论徐悲鸿的素描观[J].美术教育研究,2014(14):30-30.  [6]宋慧颖.谈徐悲鸿《田横五百士》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20):121-122.  [7]邵艳芬.论徐悲鸿将素描引入中国画的学术贡献[J].荣宝斋,2009(6):92-99.  [8]张华.徐悲鸿书风特征及其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启示[J].书法赏评,2014(2):49-53.  [9]安宁.解读徐悲鸿的绘画特征及审美价值[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18):123-124.  [10]王满.谈徐悲鸿绘画作品的艺术美感[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9):121-122.  [11]孙宝林.浅谈徐悲鸿的素描观[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1):131-133.  [12]赵婷婷.论徐悲鸿的绘画理念对中国美术教育的影响[D].山西师范大学,2013.  [13]陈实.国画大师徐悲鸿的创作思想探析[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4Z):123-124.  [14]王丽志.徐悲鸿油画与素描艺术探析[J].才智,2011(8):215.  致谢  经历无数的深思熟虑后,我的毕业论文终于完成了。在我即将离开我的母校的时候,心中非常感慨,一切仿佛停留在昨日,此刻,我的内心充满了感激和不舍。  我应该感谢在我学习的宝贵时间内给予我教诲,同我一起成长的师长们,我们这个系不乏优秀的老师,他们孜孜不倦地教诲着我们,给予我们学科方面的知识,并且在思想和人格上鼓舞我们。我特别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没有他广播的知识,严谨的作风,在我学习和做人方面给予指导,我不可能如期完成写作。  我也要对跟我一起生活和学习的同学们给予感谢,感谢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我的帮助和关心,让我倍感同窗的温暖和关爱。最后,向参加本人的论文审阅及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感谢你们对我论文提出的宝贵改进意见及指导思想。下载提示: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16559.htm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郭沫若作品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