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粮食价格走势的波动与什么有关

  由俄罗斯禁止小麦出口而引发的全球粮价上涨已近1月。在这1个月里,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市场,主要粮食品种供应充足,价格走势平稳。这表明,继平稳度过2008年世界粮食危机之后,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再次从容应对国际粮价波动,续写了“世界粮荒、中国不慌”的奇迹,回答了10多年前国际上关于“谁来养活中国”的疑虑。
  国际飞涨 中国从容
  新华社农产品价格行情系统监测显示,9月2日,我国零售市场籼米、粳米、特一粉、标一粉每斤价格分别为2.05元、2.39元、2.00元、1.71元,与8月2日相比,每斤分别上涨0.03元、0.04元、0.02元、0.02元。  而此前,由于俄罗斯8月5日宣布停止小麦出口,芝加哥期货交易所9月交割的软红冬小麦期货涨停,上涨8.3%,触及23个月以来最高位,比6月份低点上涨近80%。次日,欧洲小麦价格也上涨12%。受此拉动,国际玉米、大米等粮食品种价格随后均迎来了一轮明显上涨行情。  2008年国际粮食危机还令人记忆犹新,今年全球极端灾害天气频发又使国际粮食市场再遭浩劫。此前7月,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期价已一度上涨40%,创50年来最大单月涨幅,欧洲市场小麦价格自6月底以来上涨将近50%,创三十多年来最大单月涨幅。  受严重高温干旱天气影响,今年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小麦产出大国农作物大幅减产。而年初以来,我国也相继经受了北方低温、西南旱情,南北方洪灾等考验,全国夏粮七年来首次减产,早籼稻产量、质量均有所下降。再加上宏观经济通胀预期强烈,农产品价格轮番上涨。  面对“外患内忧”,中国粮市有波澜而不惊。粮食专家普遍认为,2008年的世界粮食危机平稳度过,今年中国粮食价格仍可保持平稳。只要国内外不发生大的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粮食市场供应将有可靠保障,粮食价格将继续在国家的调控下稳中有升。  “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这是中国对世界的一个重大贡献,也体现了中国的负责任”。农业专家、江西省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尹小健说,10多年前,美国人布朗曾发出“谁来养活中国人”的疑虑,引发一波“中国粮食威胁论”的炒作。而从两次从容应对国际粮价波动的情况看,目前中国已较好地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这也用实际行动向世界作出了有力回答:“中国有能力靠自己养活中国人”。
  手中有粮 心中不慌
  “中国粮食将近40%的库存消费比,远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7%至18%的警戒线。”粮食问题专家、南方粮食交易市场副总裁熊学华说,这是今年中国粮食市场稳定的“定海神针”。  比较效益低,农民“抛荒”不种粮;财政资金吃紧,基层政府无心也无力“抓粮”,这一度是我国粮食生产的困局,也使其粮食产量在本世纪初滑入低谷。为此,我国政府奋力采取措施,力保粮食安全。  引导农民“种粮”。2004年起,我国相继取消了除烟叶外农业特产税、牧业税、农业税和屠宰税等“四税”及各种附加,每年全国农民减负约1250亿元,人均140元;逐步推行直补、良种等补贴政策,力度逐年加大。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四项补贴1230.8亿元,水稻、小麦、玉米、棉花良种补贴实现全覆盖。  鼓励地方政府“抓粮”。2005年,我国出台了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当年对全国500多个大县实行财政奖励,2009年奖励产粮大县1000多个,资金达到175亿元。中央财政还完善粮食风险基金制度,减少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地方配套资金,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转移支付力度,设立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支持粮食产业。  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连年增加,产量连年增长。2009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6.35亿亩,比2003年增加1.44亿亩;粮食总产量达到10616亿斤,比2003年增产2002亿斤。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尹小健说,中国政府坚持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千方百计促进粮食生产,成效卓著。  从2004年起,国家还连年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等保护性收购政策,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又为我国粮价应对国际波动竖起了一堵坚实的“防火墙”。到目前,中国粮价已由2008年时的“国际洼地”悄然变身为“国际高地”。  熊学华说,“2008年世界粮食危机的时候,国际粮价是国内粮价的2倍;而今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形势与2008年的情形相反,我国大米、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价格普遍高于国际粮食价格,降低了国际粮食价格上涨传导到国内的可能。  国家发改委测算,今年7月,国内小麦、玉米、大豆批发价格均比国际市场每吨高695元-1005元不等;国内晚籼米批发价格比品质接近的越南大米每吨高692元。经8月份国际粮价上涨后,目前国内小麦价格已低于国际市场,但大米仍高于国际市场价格。
  暂无近忧 仍需远虑
  “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良好,但在我国城镇化、工业化不断发展和人口增加的背景下,粮食需求增长、耕地减少、淡水资源紧张的趋势不会改变,粮食增产的难度大,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上周,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了国务院关于粮食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报告时如是说。  总体而言,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短期内暂无近忧,但是仍需远虑。  一是气候变化增加粮食生产不确定性。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灾害性极端天气增多,对粮食生产威胁极大,我国亦然。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的研究显示,近5年来,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粮食损失达1000亿斤左右,为粮食总产的10%。  二是粮食供需区域性和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国粮食生产重心北移,南方销区粮食产需缺口扩大,资源条件较差的西部及西南部分地区也存在缺口。国际市场粮食供求偏紧,弥补国内个别品种不足难度加大。随着国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对食品消费品供应质量提出了相应的升级需要。  三是外资粮商加速渗透增加市场调控难度。外资粮商已经或正在全面进入我国大豆、玉米、小麦、稻米等主要粮食品种的收购、加工和终端销售领域。这些企业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有利于促进行业竞争、提高加工水平和技术进步,但也在市场调控、保障供应、稳定价格及维护产业安全等方面带来影响。  四是耕地减少、水源不足等问题不容忽视。国土资源部调查显示,1997年至2009年,全国耕地减少和补充增减相抵,净减1.23亿亩。水利部称,我国每年农业缺水仍达300亿立方米以上;大部分农田水利工程运行时间长,老化失修严重,目前,434个大型灌区骨干工程的完好率不足50%,高标准的旱涝保收田比重偏低。  张平说,综合考虑人口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经济发展等因素,预测2020年,我国粮食需求总量11450亿斤。按照粮食自给率95%以上测算,202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需要达到10800亿斤以上。  为此,国务院于2008年8月发布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明确了中长期保障粮食安全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年)》已于2009年7月印发实施,力争到202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1000亿斤以上。  目前,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粮食法》列为五年立法规划一类项目,国家发改委和粮食局目前正在积极开展相关工作。长期研究粮食安全问题的中国社科院专家李国祥认为,《粮食法》的出台,意味着中国对粮食的管理将从国务院的行政法规上升到全国人大法律的高度,中国粮食安全将更有保障。  专家建议,下一步,我国应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特别是水利等抗灾能力建设,从根本上稳定和提高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要改变长期以来“重生产、轻加工”、“重收购销售”的抓粮思路,加快整合培育国内粮食企业,扶持一批面向消费终端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粮食加工企业,大力提高终端粮食产品的自给率,不断应对国际市场波动,永葆国家粮食安全。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频道精选:当前位置:>> >> >>
22国农业部长共商如何应对世界粮食价格波动
&&&文章来源:
文章类型:&&&内容分类
  据联合国电台报道,10月16日,法国、德国、荷兰、西班牙、日本、葡萄牙、巴西、希腊、匈牙利、埃及、黎巴嫩、孟加拉国、乍得、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危地马拉、厄瓜多尔、莫桑比克、巴布亚新几内亚、塞拉利昂、斯里兰卡和坦桑尼亚的农业部长齐聚粮农组织总部所在地罗马参加了一次有关如何应对世界粮食价格波动的会议。会议围绕三个主题进行了讨论,即如何提高农业市场透明度及如何更好地协调国际行动;如何满足日益增加的粮食需求;如何限制过度的粮食价格波动对最脆弱人口的影响。会议由时任20国集团主席国、法国农业部长勒o福尔(Stephane Le Foll)主持。
  报道说,2012年,所有非稻谷类粮食产品,包括小麦、玉米和大豆的价格普遍上涨。据统计,小麦价格自今年6月中旬以来涨幅超过50%;玉米价格自6月中旬以来涨幅超过45%;大豆价格自6月初以来上涨近30%,自去年年底以来涨幅近60%。专家预测,至少在2015年之前粮价会持续波动,涨幅超过平均水平。
  粮农组织总干事达-席尔瓦(Jose Graziano da Silva)在此次部长级会议表示,要控制持续的粮食价格波动需要全球粮食安全治理得到改善。政府和市场参与者获得更好的信息,可提高透明度,加强市场良好运作,有助于降低价格波动性。
  美国代表雷恩(David Lane)在会议上发言指出,适当储存粮食,以备万一是必要的,但为了应对价格波动,大批量储存粮食将会扭曲粮食市场的实际需求状况。表示美国反对建立地区或全球粮食储备,以应对价格波动。称国家储备在粮食安全的范畴内取得一定成功,但地区储备在后勤和管理方面的成本巨大,有可能会消耗用于保持粮食可持续状态的有限宝贵资源。大规模储备还会导致囤积粮食系统的腐败,为市场带来不稳定因素。
  (MGX)
 发表评论:    笔名:   
1、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商务部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商务部网站"。
2、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
网站管理:
技术支持:
地址:中国北京东长安街2号
邮编:100731
技术支持电话:86-10-
传真:86-10-
业务咨询电话:86-10-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号世界粮食价格波动凸显崎岖前路
15:08:00&&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提要]&&编者按近几个月来,世界粮食价格开始平稳回落,关于“粮食危机”的担忧也逐渐缓解,但由于全球经济复苏前景变得愈发不明朗,宏观经济条件的恶化使世界粮食安全仍然存在隐忧。出现如此大规模的饥荒,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说,此次饥荒再次暴露出非洲地区在农业和粮食安全方面存在的严重弊端和脆弱性。
  联合国三大机构首脑谈粮食安全问题   未来十年粮价反复仍将延续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农发基金)和世界粮食计划署(粮食计划署)10月10日发布今年共同编写的年度旗舰报告《2011年世界粮食不安全状况》。今年报告的重点是居高和波动的粮食价格,它是造成全球一级粮食不安全的主要因素,引起国际社会的严重关注。报告指出,快速增长经济体的消费者需求将增加,人口将持续增多,生物燃料生产的进一步增长将给粮食系统造成更大压力,此外,由于农产品与能源市场之间日趋紧密的联系以及更加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在未来十年粮食价格可能会出现更大的波动。   这三个机构的负责人――粮农组织的雅克?迪乌夫、农发基金的卡纳约?恩万泽和粮食计划署的约塞特?希兰就此报告专门警告说,这种危机,包括非洲之角的危机,“给我们带来了挑战,考验我们是否能够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提出的到2015年将饥饿人口比例减半的目标”。他们表示:“整个国际社会必须立即采取有力行动,将粮食不安全从地球上彻底消灭。政府必须确保创建可预见的监管环境,一个能促进私人投资、提高农业生产力的环境。我们必须减少发达国家的粮食浪费,改善发展中国家的整个价值链,特别是减少粮食产后损耗。要对自然资源、森林和渔业实施更加可持续的管理,这对于社会中很多最贫困人群的粮食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指出,对农业的投资仍是可持续和长期粮食安全的关键。这类投资的重点领域应当是富有成本效益的灌溉、更好的土地管理规范以及通过农业科研开发改良的种子。   报告认为,价格波动使得小农和贫穷的消费者越来越容易陷入贫困,而短期的价格变动会对发展产生长期的影响。一些较大国家通过限制贸易,建立穷人安全网和投放库存粮食,使其粮食市场免受国际动荡的影响。然而,贸易封闭使国际市场的价格上扬和波动,加剧了粮食短缺对依赖进口国家的影响。与此同时,经济增长和粮价上涨给农业部门的长期投资带来了机遇,可以在改善长期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促进作用。如果农民通过增加粮食生产来应对价格上涨,应当在这种短期措施基础上,加大对农业的投资,重点放在有益小农的鼓励措施上,因为他们是发展中世界许多地区的主要粮食生产者。   此前,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期2011年世界粮食总产量将提高到23.1亿吨,较上年产量增长3%。粮农组织高级经济师阿布多雷扎?阿巴希安表示,由于世界粮食产量预期增长,世界粮食价格在未来一段时期可能会持续遭遇下行压力,这也反映出当前国际主要交易商品的市场形势。但他同时发出警告,全球经济的不确定因素以及粮食库存紧张仍可能造成粮食价格不稳,“前路仍将崎岖”。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2&&&&&&特稿:世界粮价波动 中国再显从容――新华网江西频道
新华快讯 &&
特稿:世界粮价波动 中国再显从容
经济参考报
新闻热线:
新华快讯:移动用户编辑 Y 至 1065862;联通用户编辑 511 至 ;电信用户编辑 XHKX 至
新华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 XH 至 10086; 联通用户编辑 3 至 ;电信用户编辑 XH 至
天天说事:移动用户编辑 TTSS
至 ; 联通用户编辑 515 至 ;电信用户编辑 TTSS 至
<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月17日,在江西九江瑞昌市赛湖农场,农民在一季晚稻田间打药。新华社发(胡国林 摄)
&&&&手中有粮 心中不慌
&&&&“中国粮食将近40%的库存消费比,远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7%至18%的警戒线。”粮食问题专家、南方粮食交易市场副总裁熊学华说,这是今年中国粮食市场稳定的“定海神针”。
&&&&比较效益低,农民“抛荒”不种粮;财政资金吃紧,基层政府无心也无力“抓粮”,这一度是我国粮食生产的困局,也使其粮食产量在本世纪初滑入低谷。为此,我国政府奋力采取措施,力保粮食安全。
&&&&引导农民“种粮”。2004年起,我国相继取消了除烟叶外农业特产税、牧业税、农业税和屠宰税等“四税”及各种附加,每年全国农民减负约1250亿元,人均140元;逐步推行直补、良种等补贴政策,力度逐年加大。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四项补贴1230.8亿元,水稻、小麦、玉米、棉花良种补贴实现全覆盖。
&&&&鼓励地方政府“抓粮”。2005年,我国出台了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当年对全国500多个大县实行财政奖励,2009年奖励产粮大县1000多个,资金达到175亿元。中央财政还完善粮食风险基金制度,减少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地方配套资金,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转移支付力度,设立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支持粮食产业。
&&&&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连年增加,产量连年增长。2009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6.35亿亩,比2003年增加1.44亿亩;粮食总产量达到10616亿斤,比2003年增产2002亿斤。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尹小健说,中国政府坚持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千方百计促进粮食生产,成效卓著。
&&&&从2004年起,国家还连年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等保护性收购政策,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又为我国粮价应对国际波动竖起了一堵坚实的“防火墙”。到目前,中国粮价已由2008年时的“国际洼地”悄然变身为“国际高地”。
&&&&熊学华说,“2008年世界粮食危机的时候,国际粮价是国内粮价的2倍;而今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形势与2008年的情形相反,我国大米、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价格普遍高于国际粮食价格,降低了国际粮食价格上涨传导到国内的可能。
&&&&国家发改委测算,今年7月,国内小麦、玉米、大豆批发价格均比国际市场每吨高695元-1005元不等;国内晚籼米批发价格比品质接近的越南大米每吨高692元。经8月份国际粮价上涨后,目前国内小麦价格已低于国际市场,但大米仍高于国际市场价格。
相关阅读 &&
24日 17:0920日 06:4705日 17:0502日 10:5514日 11:1602日 10:59
========================================================================================
发表您的观点。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     【】     【责任编辑:
?[专题]| ?[科技]| ?[社会]| ?[教育]| ?[史海]| ?[论坛]| ?[娱乐]| ?[社会]|
?[娱乐]| ?[健康]| ?[时尚]| ?[房产]| ?[财经]| ?[法治]| ?[史海]| ?[文化]|
新华网江西频道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或新华网江西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网或新华网江西频道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或新华网江西频道&,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江西频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或新华网江西频道&,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来函与新华网江西频道联系。
※ 联系方式:新华网江西频道编辑部 电话:2 853678603版:三农论坛
& &&& 往期回顾 & && &&&
全球农业资源供给潜力与挑战
全球粮食危机不是“粮食供应不足买不到粮食”问题,而是粮价剧烈波动导致低收入国家“买不起粮食”问题。今后全球土地和水等有形资源仍具有较大潜力,科技进步带来单产增加的无形资源则具更大增产潜力。在合适的价格刺激下,全球粮食供给可以满足需求增长。但是,全球粮食安全仍然面临严峻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是粮食价格的剧烈波动,新兴经济体巨大人口基数带来粮食需求的增长;生物能源的迅猛发展导致全球粮食供求紧平衡常态化,使粮食低价时代难以再现。在立足国内实现主要粮食品种自给的同时,利用国外资源、通过国际市场来弥补缺口是十分必要的。
&&&&程国强
&&&&全球粮食市场波动的影响因素
&&&&(一)全球粮食危机的本质近年来,影响国际粮食市场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气候变化、粮食“能源化”、“金融化”趋势日益增强,投机炒作推波助澜,使全球粮食价格波动更趋剧烈,部分国家因粮食问题导致社会不稳定,全球对“粮食危机”的担忧挥之不去。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目前全球有近9亿人的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一旦出现粮食危机,就会陷入饥荒。
&&&&然而,到底如何认识全球“粮食危机”?一般而言,价格是供求双方对未来预期的结果,粮食价格上涨未必意味着全球粮食真的短缺了,真正引起全球价格上涨的,是全球对库存降低的担心。对全球粮食市场最有影响力的是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月度全球农产品供需预测报告(WASDE)。以WASDE中对年度库存使用比的预测数据来分析,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期间,在全球粮食库存使用比最低时,大米、小麦、玉米、大豆库存使用比分别为16.7%、17.4%、11.7%、19.5%,大米和小麦甚至进入了FAO设定的17%~18%警戒线。但是,库存使用比在16.7%时意味着在新产季粮食上市时,库存的粮食还可以消费61天,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即使在大米库存使用比将至16.7%时,全球粮食供给也并未出现实质性不足问题。
&&&&但是,既然全球粮食总量供给并未出现实质性不足问题,而且,同时也正值美国燃料乙醇迅猛发展的时期,为什么部分国家会出现“粮食危机”问题?
&&&&分析表明,其根本原因是需求问题。所谓“需求”,是指有购买力的需求。研究发现,2008年爆发粮食危机的国家,大多为低收入缺粮国。粮价上涨对于粮食进口国来说,意味着进口成本的增加。据FAO估计,2007年发展中国家粮食进口费用比2006年增加33%,2008年低收入缺粮国粮食进口总支出比2007年增加约35%。
&&&&由此可见,“粮食危机”不是“粮食供应不足而买不到粮食”问题,而是“低收入国家买不起粮食”问题。因此,“粮食危机”的实质是贫困问题。
&&&&(二)粮价上涨与全球粮食增产的悖论尽管粮价上涨引发全球粮食危机,使许多贫困人口陷入饥荒之中。但相对而言,粮食价格比其它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幅度却要低得多。以原油价格(美元/桶)和玉米价格(美元/蒲式耳)为例,在1983年NYMEX推出轻质低硫原油期货(WTI)时,原油价格与玉米价格的比值为10左右,此后近20年中的大部分时间,此比值一直在5~10之间,2000年以后,原油价格上涨幅度超过玉米价格上涨幅度,在2005年达到顶峰34.3,目前的比值为13.5,与20世纪后20年相比,粮食相比原油变得更加便宜。
&&&&虽然粮价上涨相对较低,但粮价上涨依然大大刺激了供给。过去10年,全球粮食产量不断增加,有效响应了全球需求增长。从2001年到2011年,全球稻谷产量增加了17%,小麦产量增加了19%,玉米产量增加了47%,大豆产量增加了29%。
&&&&(三)全球粮食危机的启示全球对“粮食危机”的担忧,还有一个因素是在近几年的国际粮食贸易中,部分国家实施了限制粮食出口的政策,比如俄罗斯小麦出口禁令,这会不会导致全球无处可以买粮的情况?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
&&&&研究表明,在近几年全球粮价高涨过程中,历史上曾经出现的粮食出口大国限制粮食出口的情形并未发生,限制粮食出口的基本都是粮食进口国和个别出口国。虽然以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为代表的黑海地区近年来在全球粮食,特别是小麦出口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但是,总体而言,黑海地区的出口仍不稳定,从全球来看,仍不是一个成熟的国际粮食供应基地。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全球资源和人口分布不均衡,决定了粮食生产和消费的不均衡,粮食进出口是国际分工的结果。但若鼓励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发展中缺粮国提高粮食自给率,其受全球粮食价格上涨的影响就会小一些。因此,尽一国所能,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农业生产,提高粮食自给率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性措施,更是人口大国的战略性目标。在此基础上,利用国外资源、通过国际市场来弥补缺口也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通过建立全球粮食供应链,采取多元化战略来分散境外粮食供应的结构性风险,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球农业资源与粮食供给潜力
&&&&目前有观点认为,全球人口增加、需求也将随之增加,但全球耕地有限,因此认为全球粮食供给存在严峻问题。笔者认为,判断未来粮食供给,不仅要考虑耕地和水等有形资源的潜力,更要考虑科技进步带来的单产增加等无形资源的潜力。在适度价格的刺激下,未来全球粮食供给完全能够满足需求增长,全球粮食危机的根源不是粮食供给会出现问题,仍是粮价上涨背景下贫困国家“买不起”的问题。
&&&&从土地资源看,全球尚有较多的可耕地,总量超过14亿公顷。根据FAO模型测算,适合种植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的面积均超过10亿公顷(不同品种之间存在重复计算),增产潜力达8%~10%。
&&&&从单产潜力看,育种技术、栽培技术等科技进步是产量提高的主要推动因素。1960年以来的50多年,单产增加是几大主要粮食品种增产的主要贡献者,三大谷物增产的80%以上来自单产提高。因此,未来全球粮食供给增加将主要依赖科技进步带来的单产提高。
&&&&但是,可耕地主要在发展中国家,若使这些资源潜力释放出来变成现实的生产力,需要一定的价格刺激。巴西大豆的快速发展即是例证,近年来全球大豆价格上涨,刺激了巴西大豆生产,巴西大豆产量和出口量均已赶上并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
&&&&全球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全球粮食供求紧平衡格局将成为常态自本世纪初以来,生物能源大规模消耗粮食,是当前全球粮食供需结构出现转折性变化、形成供需紧平衡格局的主因。近年来,由于石油价格高企,推动生物能源快速发展,大幅度增加了对玉米、食糖、油菜籽及大豆等原料的需求,改变了长期以来全球粮食过剩、粮价低迷的局面。近5年全球玉米消费年均增加3.3%,其中,燃料乙醇消耗的玉米占70%以上。美国于2002年开始大规模发展生物能源,到2010年,其燃料乙醇消耗的玉米达1.28亿吨,相当于美国玉米产量的41%以及全球玉米产量的15.6%。若不计燃料乙醇所消耗的玉米,全球谷物消费年均增长只有1.1%,略低于同期1.2%的人口增长水平,全球粮食供需形势本不致如此紧张。
&&&&全球粮食供需紧平衡的常态化,有可能形成两个连锁反应:一是全球粮价进入高水平均衡,粮食低价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二是使全球粮价趋于脆弱,一旦供给因干旱等因素出现减产,紧平衡格局将被打破,在投机炒作等因素的作用下,全球粮价有可能出现大幅上涨。
&&&&(二)全球粮价从低水平均衡进入高水平均衡全球粮食供需紧平衡进入常态化趋势,意味着全球粮食低价时代将难以重现。同时,今后全球粮食新增供给成本较高,需要合适的价格刺激才能增加新的供给。一方面,农业开发均是先易后难,越后开发成本越高,另一方面,种植成本是粮价的底线水平,石油等能源价格的上涨将推动粮价抬升。
&&&&(三)全球粮价脆弱性增加、金融属性增强目前全球粮食生产主要集中在人少地多、农业资源丰富的地区,如北美、南美粮食生产充裕,产量占世界总量的26.2%,世界粮食出口的55%来自这两个地区。而亚洲与非洲多年来粮食供应紧张,每年进口的粮食相当于世界进口总量的70%以上。在全球变暖、自然灾害频发背景下,全球粮食新增的供给与出口更加集中于少数国家,全球粮食供给和价格体系更加脆弱。
&&&&与此同时,粮食“金融化”趋势日益增强。由于粮价和石油价格联动的趋势更加明显,与美元汇率波动的联系更加密切,受投机资本炒作的影响更加突出,国际市场粮价波动将更趋剧烈。粮食金融属性增强,如果出现全球粮食大面积减产,投机炒作将进一步推动全球粮价的上涨。
&&&&(四)新兴经济体需求增长增加全球粮食供给压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欧美经济增长、食品消费结构升级,全球农业生产、农产品贸易,均是为了满足已经处于高收入阶段的近10亿人口的需求。但是,进入上世纪末,全球经济驱动力转移到以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等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新兴经济体经济快速增长,全球资源消耗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通道,也表现出对农产品巨大的需求,仅金砖五国人口就达到30亿,特别是中印两国,人口超过25亿,今后如何满足这30多亿人口的消费需求增量,成为全球粮食安全的新挑战。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粮食价格走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